高考总复习 历史 通史人民版阶段七 课时3附解析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821410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8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总复习 历史 通史人民版阶段七 课时3附解析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考总复习 历史 通史人民版阶段七 课时3附解析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考总复习 历史 通史人民版阶段七 课时3附解析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考总复习 历史 通史人民版阶段七 课时3附解析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考总复习 历史 通史人民版阶段七 课时3附解析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总复习 历史 通史人民版阶段七 课时3附解析及答案.docx

《高考总复习 历史 通史人民版阶段七 课时3附解析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总复习 历史 通史人民版阶段七 课时3附解析及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总复习 历史 通史人民版阶段七 课时3附解析及答案.docx

高考总复习历史通史人民版阶段七课时3附解析及答案

课时3 近代前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纲考点

近代前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背景、影响。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的背景、表现及影响。

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1)物质生活与习俗、交通和通信工具、大众传媒的进一步变化。

(2)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素养解读

时空观念

从1895年至1918年三十多年的时间认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特点及社会生活的变迁;从中国各区域空间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变化认识特点。

历史解释

(1)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辛亥革命的推动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中国民族工业获得短暂而迅速的发展。

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史料实证

运用文献史料或历史图片,解读印证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及影响。

唯物史观

运用社会生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辩证认识高质量生活的追求直接影响到政治改革进程,使政治环境趋于宽松,政治生活走向民主化,民众政治参与意识增强;生活方式的变革,在思想领域里引起连锁反应,使人们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思维更加活跃。

家国情怀

从实业救国思想认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与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在关系。

考点一 1894~1919年间民族工业的发展

1.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1)时间:

中日甲午战争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2)原因

(3)表现

(4)意义

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从主观上说,并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但在客观上却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2.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1)原因

(2)表现:

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轻工业有了显著发展,重工业有一定增长。

(3)特点

(4)影响

(5)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考点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生活的变迁

1.社会生活

(1)维新变法期间:

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2)辛亥革命期间

2.交通事业的进步

(1)19世纪70年代,外国人修筑淞沪铁路。

(2)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唐胥铁路。

(3)1909年,京张铁路通车。

(4)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5)20世纪初,汽车开始在上海等大城市出现。

(6)1918年中国航空事业起步。

3.通信工具的变迁

(1)邮政:

1896年,“大清邮政局”正式成立。

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中华邮政。

(2)电信:

无线电报自1906年创设以来获得一些发展。

(3)电话:

民国成立后,电话线路与电话营业局、电话营业所继续增加。

4.大众传媒的变迁

(1)报刊业:

维新派、革命派和新文化阵营都把报刊作为宣传自己主张的工具,中国报刊业呈现繁荣景象。

(2)影视业:

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考点三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选修4)

1.主要活动与贡献

(1)中西结合,建造滦河铁路大桥。

(2)修筑京张铁路等铁路工程,自行设计和修筑“人”字形铁路,创造了中国铁路史奇迹。

(3)督办川粤汉铁路。

(4)监管中东铁路。

2.历史评价

中国首位杰出的爱国铁路工程师,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构图解史]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核心观点: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与妥协性,决定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成功的命运。

[史料论点]实业救国思潮对民族工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上海市地方协会、机制国货联合会及国货产销合作协会等三团体,为提倡国货起见,特公定民国二十二年为“国货年”。

提倡国货,实为解决民生问题之基本工作,努力物质建设之唯一途径,防止国际入超树立生产国防之无上利器……以期唤醒各界。

——1934年《时事大观》

核心论点:

表明人民视实业救国为解决民生、提高国防实力、促进民族觉醒的途径,从而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史料观点]推动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

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庸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

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

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

——王文泉《中国近代史》

核心论点:

史料表明辛亥革命中宣传的民主、平等、自由的思想对社会习俗变化的影响,说明辛亥革命冲击了传统的社会生活。

[史料观点]近代民俗变迁的特点

任何一个特定的民族习俗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总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渐改变。

……从总的趋势上看,近代中西民俗上的共存、共生、借鉴、趋同和融合,构成民俗变迁的主流。

近代民俗变迁在主流趋势上呈现三个重要特点,即移植性、变异性、传承性。

——《中国近代民俗变迁及其赋予社会转型的符号意义》

核心论点:

(1)移植性:

直接吸收西方习俗文明,如穿西装、喝咖啡、看电影、握手等在中国流行。

(2)变异性:

中、西习俗文明碰撞、融合,如中西合璧的婚礼仪式、中山装等在中国的流行。

(3)传承性:

保留并传承中国传统习俗文明,如春节中的传统习俗等的保留。

探究1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考题例证』

【典例1】(2017·课标全国Ⅲ,28)1897年,有人指出:

“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答案 D

点评

本题运用史料实证角度,考查19世纪末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审题

解题关键是理解史料反映的是19世纪末中国社会经济变化的表现。

解题

据题干可知,19世纪末“邮政、银行、铁路、小轮”的出现,体现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说明民间出现办厂热潮,这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有关,故D项正确。

维新变法运动开始于1898年,A项错误。

根据材料无法判断材料中的企业为官督商办企业,B项错误;甲午战争后列强增加了对华资本输出,故C项错误。

『史论链接』

角度1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列强侵略:

瓦解着中国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2)政府鼓励:

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新政”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3)实业救国:

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4)民族精神:

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源泉。

(5)与时俱进:

一些民族工业不断革新技术、坚持合理经营也是其顽强发展的因素。

角度2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阻碍因素

(1)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2)自身因素:

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民族工业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3)政局动荡:

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即时体验』

1.(2018·河南洛阳模拟)1903年,清政府在中央设立商部,这改变了中国几千年重农抑商的传统;清政府还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商法,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

这些措施表明清政府(  )

A.国家的机构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

B.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开展“实业救国”维护专制统治

D.为工商业者提供了法律上的保护

解析 据题干“改变了中国几千年重农抑商的传统;清政府还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商法,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信息,可知这些措施客观上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有利的,故选B项。

答案 B

2.(2018·湖北咸宁模拟)台湾学者张玉法指出,在1860~1916年,社会领导阶层不仅来自新旧士绅,也来自新知识分子。

后者大约为前者的十倍。

1905年以前,社会领导阶层来自新知识分子者较少,到1912年民国建立以后,新知识分子逐渐取代了士绅而为社会的领导阶层。

这种现象在本质上反映了(  )

A.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推手

B.阶层变动源于经济结构变化

C.政治制度变革制约社会演进

D.封建地主阶级退出历史舞台

解析 据题干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社会阶层变动和经济结构变化的关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发展,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新知识分子阶层逐渐取代了士绅而为社会的领导阶层,故选B项。

答案 B

探究2 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考题例证』

【典例2】(2017·课标全国Ⅱ,2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

“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

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

”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

这反映出当时(  )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

答案 B

点评

本题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角度,借用近代广告史料,考查20世纪初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

审题

解题关键是理解史料蕴含的信息、其反映的时代特征及本质内涵。

解题

据题干材料中产品广告与“国之进步”“人民精神”等新思想相联系,取得巨大成功,体现当时民众对新思想的推崇与追求,故选B项。

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A项与材料时间“1913年”不符;C、D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史论链接』

角度1 利用诗歌解读近代社会习俗变迁的表现

(1)辫落欢呼齐拍手。

康有为等资产阶级维新派首次提出“断发”的主张,认为长辫子与近代机器化生产不相适应。

剪发辫在当时的中国被视为反封建。

(2)天足跚跚海样妆。

这是近代女子解放的一个重要行动,也是近代中国女权运动的结果;中华民国政府明令禁止女子缠足。

(3)时样新装称柳腰,中西合璧市招摇。

受西方服饰的影响,近代中国出现了传统服饰与西方服饰相融合的服装,如近代旗袍、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山装等。

(4)记得改元初变故,革鞋毡帽遍华街。

中华民国改皇帝年号纪年为民国纪年,出现了元旦等新节日。

角度2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

(1)从原因看:

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改变了社会生活,受西方影响明显。

(2)从过程和性质看:

西方引进,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其最典型的特征。

(3)从程度看:

从空间范围上看,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向内地和市镇推进,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城市和沿海地区较为显著,农村和内地变化缓慢;从主体上看,市民阶层接受较快,农民阶层接受较慢。

(4)从动力和趋势看:

每一次服饰、习俗等方面的变化都与当时社会运动的推动有关。

既有新旧文化冲突,又有东西文化碰撞,近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即时体验』

1.(2018·河北唐山模拟)近代以来,维新派将呼吁社会风俗改良作为其政治宣传的内容之一;清末新政废除了满人特权,允许满汉通婚,以同等礼仪和刑罚对待满人汉人;中华民国成立后,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剪辫子,见面礼节等习俗发生变化。

这说明(  )

A.政府发挥社会变革的主导作用

B.政治变革与社会变革联袂而行

C.突发性是社会变革的主要特征

D.政治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原动力

解析 据题干材料三次重要的政治变革,都与社会风俗的变革相关联,故选B项。

维新派的呼吁,不属于政府行为,故A项错误;社会变革是一个前后相续、渐进的过程,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社会的变革不一定都是由政治变革所引发,故D项错误。

答案 B

2.(2018·安徽皖智教育联考)1898年新加坡华人倡议剪辫,国内舆论除《益闻录》外,天津的《国闻报》、湖南的《湘报》、上海的《申报》等均予报道,《国闻报》以《割辫创闻》为标题,揭明该事为首创,以“深堪诧异”四字评语,示其惊奇,而湘、申二报则几无评论。

这说明当时(  )

A.国内舆论对政治敏感问题并不关心

B.民国政府推行剪辫易服遭国人抵制

C.剪辫运动最早是由国外华人发起的

D.国内舆论对剪辫之事态度比较谨慎

解析 据材料“以‘深堪诧异’四字评语,示其惊奇”“而湘、申二报则几无评论”可知很少甚至不加评论,说明当时国内舆论对于剪辫这样一个政治敏感话题所持态度比较谨慎,故选D项。

答案 D

探究3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特点、地位和作用

『史论链接』

角度1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

(1)产生与发展:

先天不足(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

(2)诞生环境:

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深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3)分布:

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

(4)结构:

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5)地位: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6)发展历程:

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

角度2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地位和作用

经济上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革命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政治上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思想上

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瓦解、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处境上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始终没有成为近代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因素,没有摆脱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难以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史料实证』

史料一 中国资本家组建的一个公司,使用外国机器轧花……以资本五万元开始营业。

……。

并聘了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已从英国买了一座强有力的新发动机和锅炉。

又一家私人经营的公司,职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一百人……由于原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业——希望它只是暂时停业。

——《海关十年报告》1882~1891年

史料二 下表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

两;指数:

1913=100)

年份

英国

德国

法国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1913

96910944

100

28302403

100

5299517

100

1914

105207580

108.5

16696945

58.9

4951471

93.4

1917

51989185

53.6

——

——

2309160

43.6

1918

49890293

51.5

——

——

1568853

29.6

——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史料三 据统计,1858~1911年间全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有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元。

而1901~1911年就设立了650家工矿企业,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其中江苏162家,湖北82家,广东54家,四川42家,直隶37家,浙江36家,奉天(今辽宁)30家,福建22家,安徽21家,山东20家,湖南11家,江西10家。

各主要工业部门具体发展情况见下表。

1901~1911年

数量(家)

资本额(万元)

纺织业

82

1332.1

缫丝业

70

556.9

面粉业

53

786.8

火柴业

28

130

水电业

60

3813.8

机器业

20

352.1

矿冶业

73

2272.9

——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

(1)史料一注意从民族工业规模、资金、技术及与外国列强关系角度解读其特点。

(2)解读史料二,从横向比较可以看出,英、德、法三国对华商品输出货物总值下降;从纵向比较可以看出,三国输华货物总值的变化。

(3)解读史料三注意文字叙述与表格数据。

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快;部门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民族资本力量弱小,对外国资本依赖性较强的特点。

1.根据史料二,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提示:

趋势:

英、法、德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大大缩减。

原因:

欧洲列强忙于一战,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减少了对外国商品的依赖;提倡国货运动抵制了外国商品的输入。

2.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特点形成的原因。

提示: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鼓励发展工商业;实业救国思潮兴起;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长江流域和沿海地区受西方经济影响较深;受到外国资本的挤压。

『即时体验』

1.(2018·甘肃陇南模拟)19世纪上半期,外国在中国的投资主要集中在航运业、船舶修造业和以丝茶为主的出口商品的加工业等;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投资则主要集中于铁路修筑、煤铁矿开采及棉纺织生产等行业。

这种变化表明(  )

A.西方列强扩大对华资本输出

B.借贷成为列强资本输出新方式

C.列强侵略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D.中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

解析 据题干可知,19世纪上半期列强主要投资出口商品的加工业,对华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而19世纪末20世纪初则主要投资铁路修筑等行业,扩大了对华资本输出,故选A项。

材料未涉及借贷,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这种变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C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D项错误。

答案 A

2.(2018·福建福州模拟)1904年,(清政府)商部颁布《商会简明章程》之后,全国各地大中城市纷纷设立商会;到1911年,各省市共设总商会34个,商会616个。

商会的大量出现反映了(  )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B.中国工商社团的近代化已基本完成

C.清政府鼓励实业同新的经济形式并轨

D.工商业资产阶级群体意识的形成

解析 所谓商会是指商人依法组建的、以维护会员合法权益、促进工商业繁荣为宗旨的社会团体法人。

据题干材料中近代“商会的大量出现”可知维护的是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故选D项。

答案 D\

[命题素材]从“历史解释”角度考查近代中国经济与近代化的进程

中国百年巨变走过的道路是极为复杂和曲折的。

……大致说来,半边缘化是近百年社会演变的关键性因素,它加速了内部衰败的速度,并使现代化被扭曲甚至断裂;但在一定条件下也推动其依附性发展。

而革命化则是抗议内部衰败和阻止半边缘化的关键性因素,它为现代化扫清障碍;但单纯的革命暴力并不能导致现代经济增长。

各种不同方向的社会冲击最后都要归结为以发展现代生产力为中心的现代化运动,只有形成这一共识才可能使传统中国在向现代中国的大转变中找到明确的世界坐标。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罗荣渠教授:

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博导、当代中国现代化理论与比较现代化进程研究的主要开创者。

代表作《现代化新论》、《美洲史论》。

作者主要论述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向即半边缘化、衰败化、革命化、现代化,同时也说明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

单纯的革命暴力并不能导致现代经济增长。

根据材料,说明“半边缘化”是指什么?

举例论证材料中“单纯的革命暴力并不能导致现代经济增长”的观点。

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现象分析说明。

答案 半边缘化: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论证:

如太平天国运动。

未发展出符合历史潮流的经济,没有提出合理进步的革命纲领,因此,非但没有导致现代经济的增长,反而在很大程度上对南方的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如武昌起义。

本身只是暴力革命,没有触及经济发展内容,所以也不可能导致现代经济增长。

『高考题组』

1.(2015·江苏单科,8)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

年代

进口火柴(万罗)

新厂数

厂均资本额(万元)

1914

2383.58

10

4.92

1915

2097.34

9

3.30

1916

2062.07

4

1.42

1917

1559.43

8

5.47

1918

1334.08

3

0.66

1920

848.43

23

9.67

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

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

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

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

解析 题干中的表格数据反映了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折射了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但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故C项正确。

答案 C

2.(2014·海南单科,16)晚清时期清政府实行专利制度,允许企业享有长时间生产经营垄断权。

1912年北京政府规定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5年。

后财政总长周学熙等为其所设公司申请30年的专利权时,未获批准。

这反映了民国初期(  )

A.建立了系统完善的经济法制体系

B.经济立法鼓励工商业自由竞争

C.中央政府限制官营商业的发展

D.经济法规得以完全遵照执行

解析 依据材料中“北京政府规定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5年,申请30年的专利权时,未获批准”说明政府鼓励企业自由竞争,故选B项;材料不能说明建立了系统完善的经济法制体系,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反映官营商业信息,故C项错误;“经济法规得以完全遵照执行”说法太绝对,故D项错误。

答案 B

3.(2014·课标全国Ⅱ,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

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解析 据题干“易西服”服饰的变化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思想的变化,有利于推行维新变法,故选B项;易服不是维新派的主要目的,故A项错误;当时中国需改变形象,但结合史实可知维新派目的是为推行变法改制,故C项错误;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的表述没有体现出易服的意义,故D项错误。

答案 B

『模拟题组』

1.(2018·河南六市联考一)下图是1900年德国礼和洋行使用的商标。

画面上面文字是“此靛真好,永不变色”“礼和洋行始创,染法内有仿单”。

据此可知,礼和洋行(  )

A.推动了中国广告业的发展

B.营销的手段最为先进

C.注重印染技术创新与使用

D.受到了中国民众喜爱

解析 据材料“此靛真好,永不变色”“礼和洋行始创”可知洋行借助广告宣传自己的技术,“染法内有仿单”说明注重技术创新与使用,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礼和洋行的广告词,而不是强调中国广告业的发展,故A项错误;礼和洋行通过发行广告的形式,宣传自己的产品,并不代表洋行的营销手段先进,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礼和洋行的广告词,故D项错误。

答案 C

2.(2018·甘肃兰州一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