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鉴赏.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82065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古诗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古诗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古诗鉴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古诗鉴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古诗鉴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古诗鉴赏.docx

《中考古诗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古诗鉴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古诗鉴赏.docx

中考古诗鉴赏

实战演练中考题

方法:

寻景——构境——析情

提示:

1、描绘诗词图景。

主要抓住诗词中的主要景物和关键词(色彩词、季节词、形容词等)用自己的语言再现。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

要扣紧景物特点及情调,用一个词或一个四字短语来表达。

如孤寂清冷、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苍凉悲壮等。

3、依景辨情,把握情感。

表达的词可以有:

愉悦、欢快、激动、哀伤、赞美、惜别等。

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诗词的具体内容答。

 

1、(2002年甘肃省)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完成

(1)—(3)题。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3)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

2、(2003年哈尔滨)对下面这首诗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3.(2003年咸宁)读下面的诗,请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答:

4.(2003年昆明)品读唐朝诗人刘禹锡的《秋词》,找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A.从古到今文人总是悲叹秋天的寂寥,这是因为他们只看到秋天气象肃杀,而作者却看到了秋天正是喜获丰收的美好季节。

B.第三句中的一个“排”字,写出了孤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这正是诗人虽遭贬抑,却绝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

C.第一句应诵读得深沉旷远,使人们联想到从古到今众多“悲秋”的名句名篇,给人以一种厚重的沧桑之感。

D.后三句,显示出乐观向上、气冲霄汉的豪迈气概和开阔雄健、明净爽朗的意境,所以诵读时应愈来愈高昂有力。

5.(2003年联考)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对这首诗的赏析,是否有不正确的,如果有请选出来()

A.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奉合赴边。

诗人受朝廷之命,轻车前往,地点是远在西北的边塞。

B.三、四句写赴边途中。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C.五、六句写边塞奇特壮丽的景色。

荒凉的沙漠中,烽火台燃起一股浓烟;在苍茫中见到一轮落日在黄河的尽头,使人感到亲切而温暖。

D.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

诗人不远万里赶到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军,侦察兵告诉使臣守将正在燕山前线。

这更增添了诗人内心的激愤。

(2)本诗寓情于景,重在写景,用词准确洗练,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中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个“大”字,写出了边疆沙漠的浩瀚无边。

B.一个“孤”字,写出沙漠中景物的单调。

因为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孤烟”

C.一个“直”字,写出烽烟升腾的荒漠中所显示的劲拔、坚毅之美。

D.一个“长”字,写出横贯沙漠的黄河浩浩荡荡,无边无际。

E.一个“圆”字,既写出了落日的形状,又写出了诗人观赏落日感觉到新切温暖和苍茫。

6、(2003年泰州)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

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7、(2003年厦门)选出对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A.《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

B.“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句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澎湃的情态。

D.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8、(2003年联考)读诗答题。

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下列对诗中相关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

A.“酬”是酬答的意思,“二十三年”指白居易于唐顺宇永贞元年(805年)九月被贬,到唐敬宗宝历二年(827年)被召回,前后近二十三年;“弃置”指被贬谪。

B.“闻笛赋”指晋朝的向秀所作的《思旧赋》,诗人用这个曲故,是为了怀念被贬被害的朋友。

C.“烂柯人”指晋朝人王质;诗人用这个曲故是表达人世沧桑之感。

D.“听君”中的“君”是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

“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后赠刘二十八使君》。

(2)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思以及所蕴含的哲理(或新意)。

答:

9、(2003年荆州)欣赏陶渊明的《饮酒》并答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①写诗人悠闲自得生活的一句诗是:

②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

10、(2003年联考)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这首词是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请求外调,任密州太守时与同官会猎后所作的抒怀,全词共两阕,请分别用两个字来概括各阕大意:

(),()。

(2)词中借用孙权狩猎的典故,表明自己的英武的词句是()。

词的下阕中有承上作用的词句是()。

(3)选出对词分析有误的一项()

A.词人用词来写习武打猎,借以抒发关心边防的热忱,在内容和题材上都具有开创意义。

B.它塑造了一个激昂慷慨的壮士形象。

开篇勾勒射猎的武夫。

继之以千骑如飞,围观如堵进行烘托,两个典故的运用转出正意,由射猎过渡到演武,最后走引挽弓,“狂”态少年形象跃然纸上。

C.它通过对特定素材的描写对抵御对外族侵扰的忠义之情的抒发,形成了一种粗犷豪迈的风格,具有一种阳刚之美,与当时笼罩词坛的柳永词一脉相亲。

D.词的用韵前密而后疏,有一气呵成之感,词人的“狂”劲——自负和壮志欲酬的企望,奔放的豪情依稀可见。

1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

(2)下边对本首词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12、(2003年孝感)对夏完淳的诗《别云间》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A.诗的一、二句是写作者在狱中度过了三年的囚徒生活。

“南冠”运用了典故,暗含作者虽然被捕,但要像钟仪那样忠于故国。

B.诗的三、四句中的“泪”与“天地”构成了极大的反差,通过这种反差,深沉、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亡国之痛。

C.诗的五、六句承上写亡国之痛转为写别故乡的感受。

诗人预感死亡将至,要永远地去了,然面,故乡之情又怎能割舍得了呢,一个“难”字,浓缩了诗人对故乡的多少深情!

D.诗的七、八句是诗人情感发展的自然升华,更是诗人矢志不移抗清决心的自然张场。

它与陈毅的诗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所表达的死后仍要坚持斗争的决心是相似的。

13、(2003年温州)对下面这首古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初春小雨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A.“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景色。

B.三、四句把小草悄然冒出的早春与杨柳如烟的晚春作对比,抒发了作者对早春的珍爱之情。

C.诗中的“天街”是指宽阔的街道。

D.这首诗风格清新晓畅,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

14、(2003年盐城)下面对《春夜喜雨》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放,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A.一、二两句以拟人手法写春雨及时而降,“知”字用得极妙,把春雨写活了。

B.三、四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细腻地写出了春雨轻柔无声的特点。

C.五、六句以“江船火独明”反衬“野径云俱黑”,写出了乌云密布,雨意正浓的景物特点。

D.最后两句写作者所看到的雨后清晨美景:

锦官城内到处盛开着湿漉漉、沉甸甸的鲜花。

15、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阅读下面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

两用“笼”字说出夜色之迷茫。

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了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清寂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

D.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炼,化用典故,是唐绝句中的优秀诗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