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820343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准解析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精准解析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精准解析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精准解析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精准解析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准解析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精准解析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准解析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准解析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精准解析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谁来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打开微信“朋友圈”,就能看到一个完整的文化微缩景观:

既有“小清新”,也有“情怀党”;既能看到古典乐迷的“高大上,也能看到各种“非主流”……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他们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风尚的制造者。

然而,新技术的生死时速,是否也会纵容“所见即所得”的肤浅,带来“既得繁花,亦生野稗”的乱象?

已经有人痛心于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

图书馆修得越来越好,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

难怪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我们的阅读吧!

甚至有人说,拔掉网线,关闭手机,才能回到真正的文化生活。

事实上,翻阅近几个世纪的文化史,几乎每一次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

海德格尔以哲人姿态发问:

技术化的时代文明千篇一律,是否还有精神家园?

美国学者罗斯扎克更是一针见血:

相比在黄昏时分去附近的咖啡馆,网络真的能更有效地交流思想吗?

哲人的忧思,倒是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历史的惯例:

越是缺少文化话语权的草根,越能更早地拥抱新的文化场;越是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话语权的精英,越是更晚地接受新事物。

看看我们的互联网,微博是近6亿网友鼎力支撑的舆论广场,微信是无数中产白领激情互动的文化领地。

在抱怨新技术让信息碎片化、文化浅表化的同时,谁愿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知识、人文的情怀,主动涵养席卷天下的网络文化?

文化之河能否源远流长,乃是取决于“最低水位”,谁来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正如学者所说,当代中国正在“共时性”地经历着传统、现代与后现代。

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反映在文化领域,将使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注定要面对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与“低俗”共舞的现象。

对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主流文化的建设者固然不必过分沉溺文化乡愁、伤感于“吾道衰也”,也不能闭关自守、以和大众文化划清界限来标榜自我,而是更应该防止文化上的劣币驱逐良币,为整个社会的文化水位划定警戒线,并担任守护者。

“士志于道”曾经是中国文化和中国文人的光辉传统,一代代士人无不“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理应是当代文化人的历史使命。

古人云: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技术条件如何升级,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不会改变。

我们要做的,就是以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深度,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通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中国。

(摘自2014年01月06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士志于道”曾经是中国文化与中国文人的光辉传统,为时代文化加厚土层,理应成为当代文人的历史使命。

B.如果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没有改变,就能以比以往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深度,去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C.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文化共存的现象,为防止文化上的劣币驱逐良币,主流文化建设者应为文化水位划定警戒线并担任守护者。

D.要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使文化之河源远流长,就应该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知识和人文的情怀,去主动涵养网络文化。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

一项是()

A.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使一部分人对此十分痛心,这些人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

B.当今社会,读书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了,但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以至于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我们的阅读吧!

C.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需要通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中国。

D.任何一次新的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这是近几个世纪以来文化史上所特有的现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信息时代,他们既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时尚的制造者。

B.既不必过分沉溺于文化乡愁,也不能闭关自守,这是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到来时主流文化建设者应有的态度。

C.海德格尔、罗斯扎克等人的忧思从另一个角度表明:

只要拥有文化话语权,无论是草根还是精英,都能更早地接受新事物、拥抱新的文化场。

D.在文化领域,因受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影响,人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要面对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与“低俗”共舞的现象。

“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中国。

【答案】1.B2.D3.C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本题,考生要浏览选项,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内容,最后进行比对。

B项,“如果……,就……”错,依据文本最后一段中的“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技术条件如何升级,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不会改变。

我们要做的,就是以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深度,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假设关系不成立。

故选B。

【2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本题,考生要浏览选项,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内容,最后进行比对。

D项,“任何一次新的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说法绝对化。

原文是“几乎每一次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综合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C项,不符合原文。

第三段的内容“越是缺少文化话语权的草根,越能更早地拥抱新的文化场;越是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话语权的精英,越是更晚地接受新事物”故选C。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阅读材料是一篇小论文,所以要明确文章的三要素:

论点、论据和论证法法。

答题时注意判断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

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

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

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

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

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

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清照新传(节选)

陈祖美

尽管李清照“才高学博,近代鲜伦”,又恰恰处在朝政腐败、社会动乱、四郊多垒、民不聊生的时代,但是作为一位上层妇女,她不可能为国为民建立其他功业,而凡是在当时条件下能够做到的,她都做出了最大限度的奉献。

她的睿智和赤诚,在毫无功利目的的情况下,全部倾注于各种形式的文学创作和著述。

令人遗憾的是,她原来卷帙富赡的文集多已散佚,留存至今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真实可靠和较可靠的作品只有词五十来首,诗歌十五六首和少量的断句,文六七篇。

然而,作家贡献和影响的大小并不完全取决于作品数量的多寡。

李清照正是以她虽少却好的作品奠定了词坛大家的地位。

人们将其列入“词家三李”之一,并有“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的说法,仿佛除了李白和李煜没有第三个人能与她相提并论。

“清照的《漱玉词》,每一首都是冰莹玉润,令人把玩不忍释手。

有人说她的词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这个比喻是很确切的。

”“李清照是北宋末年最伟大的词人;她是乐府词坛最有力的健将,乐府词的发展,至她始达于最高的造诣与成功。

她的词把她抬到文学史上最金贵的一个地位,她的词不仅具有谐协的声律、美妙的字句,完成了词的形体美;而且能不露痕迹,自然地把她的意境情感在词里尽量表现出来。

乐府词至李清照,其技巧与运用,可谓尽善尽美了。

清照的词是最能够表现女性的优美的情调的。

以前一切男性词人所代写的‘闺情’,所代写的‘妇人语’,放在清照面前,都要黯然失色。

她没有一首词不是精金粹玉之作,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

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公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

”“李清照词,其独到处,在既经音律锤炼之后,犹能出之以自然。

此为前辈作家所未历之境。

故李氏尝品题北宋词家及其制作,无一完善之评。

”“她的词虽存四五十阕,然其天才之卓异,亦足震烁词坛,使人惊赏不止。

她对于前辈作家,多致其不满之意,可见她当年眼界之高,几乎无一理想的作家,足供她的模型了。

她的词最能表现出女性的美来,其幽媚婉柔流畅,机杼天成,非时辈所能企及。

”“易安词在有宋诸名家中,自有其精神面目。

晏殊之和婉,欧阳修之深美,张先之幽隽,柳永之绵博,苏轼之超旷,秦观之凄迷,晏几道之高秀,贺铸之瑰丽,举不足以限之。

大抵于芬馨之中,有神骏之致,适以表现其胸怀襟韵,而早期灵秀,晚岁沉健,则又因年因境而异。

而其善于铸寻常言语,善用成语,善用叠字至十四字之多,皆足以见其开辟之才也。

以上是对李清照词的部分较有代表性的评语,对其诗文成就及社会价值和地位的评价,则可以下述诸家评语为代表:

“(李清照)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

”“本朝女妇之有文者,李易安为称首,诗之典赡,无愧于古之作者。

”“(李易安)有才思,文章落纸,人争传之。

”“(文叔之女)其文淋漓曲折,笔墨不减乃翁。

‘中郎有女堪传业’,文叔之谓也。

”“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已经与伟大的骚人屈原,诗人陶潜、杜甫并垂不朽了。

她不仅在女性里面是第一大作家,她的文名与作品,已经与世界永存了。

”“李易安固不仅为妇女中之能文杰出者,即在各时代的诗人中,她所占的地位也不能在陶潜、李、杜及欧阳修、苏轼之下。

”“李清照是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诗人,今所传的诗词不过寥寥数十首而已。

”“在我国古代的文学史上,李清照可以说是女诗人中最为杰出的一个。

长期的封建社会埋没了无数有才能的妇女。

因此,我们应该特别重视李清照这样的作家。

她的杰出的成就是我国封建社会妇女的才能不可磨灭的标志。

”“历史上有名的女性,便单就中国而论,如像卓文君,如像蔡文姬,如像武则天,如像李清照,她们的才力也并不亚于男人,而她们之所以能够成人,乃至成为男性以上的人,就因为她们是不肯服从男性中心道德的叛逆的女性。

(选自陈祖美《李清照新传》,有删节)

4.下列不属于李清照在词创作上做出的贡献的一项是(  )

A.她的词形式上具有声律谐协、字句美妙的特点,体现了词的形体美。

B.能够运用娴熟的技巧,不露痕迹,自然地表达意境情感。

C.作为一个女词人,她的词最能代表女性的优美情调,超越了其他男性词人所代写的“闺情”“妇人语”等离情闺怨的作品。

D.尽管李清照今所传的诗词不过寥寥数十首而已,但她是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诗人。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清照处在社会动乱、民不聊生的时代,这使她不可能建立为国为民的大功业,只能把精力倾注于文学创作和著述上。

B.后人给李清照的词以很高的评价,把她列入“词家三李”,说明只有李白和李煜能够达到她的高度,其他人则难以并列。

C.李清照以前的一些男性词人创作的词,在写“闺情”“妇人语”上,都是代女主人公立言,难以表达出离情闺怨。

D.本文中作者主要是从前人对李清照评价的角度来写李清照的,主要是对李词的成就、其诗文成就及社会价值和地位的评价。

6.评价认为,“易安词在有宋诸名家中,自有其精神面目”,你怎样看待这一评价?

请联系全文,从某一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答案】4.D5.D

6.(示例一)这一评价是中肯的。

李清照的价值更主要体现为一种精神价值。

①李清照处在社会动乱、民不聊生的时代,做出了一个妇女能做出的最大贡献,表现出了封建社会一个妇女的才能,其精神是不可磨灭的。

②封建时代男尊女卑的现实埋没了无数有才能的女子,而李清照敢于以自己非凡的才华在那个时代发出女性的声音,争取女性的价值,这是对传统男性中心道德的叛逆,是女性勇敢精神的体现。

(示例二)这一评价是中肯的。

李清照更主要的成就在创作方面。

①李清照能够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追求能够表现自己胸中襟韵的神思情致,这在一般的男性文学家中也属难得。

②李清照以自己的创作赢得了后人的尊重。

她创作的词,使她成为北宋末年最伟大的词人;她的诗,使她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诗人。

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不属于李清照在词创作上做出的贡献的一项”,然后到文中圈出有关李清照在词创作上做出贡献的内容,再浏览选项,找出不是说明“李清照在词创作上做出的贡献”的选项。

本题的设题区域在第二段,四个选项都出自第二段。

D项,“尽管李清照今所传的诗词不过寥寥数十首而已,但她是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诗人”错误,选项的内容与题干“李清照在词创作上做出的贡献”不一致,选项这句话是对李清照的地位的评价,不是她在词创作上的贡献。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A项,“李清照处在社会动乱、民不聊生的时代,这使她不可能建立为国为民的大功业”错误,第一段说的是“又恰恰处在朝政腐败、社会动乱、四郊多垒、民不聊生的时代,但是作为一位上层妇女,她不可能为国为民建立其他功业,而凡是在当时条件下能够做到的,她都做出了最大限度的奉献”,由此可知,不是那样的时代使李清照“不可能建立为国为民的大功业”,而是在那个社会中,作为一个上层妇女而不能做。

B项,“把她列入‘词家三李’,说明只有李白和李煜能够达到她的高度,其他人则难以并列”错误,从文中来看,一是三人成就突出,所以后人这样评价,但不能说“只有李白和李煜能够达到她的高度”;二是原文说“仿佛除了……”,就说明作者对前人的评论并非十分肯定,即使是肯定“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也只能是就某一方面而论。

C项,“李清照以前的一些男性词人创作的词,在写‘闺情’‘妇人语’上,都……难以表达出离情闺怨”错误,原文是从“清照的词是最能够表现女性的优美的情调”上来赞赏李词,认为其他男性词人不及她,而没有说男性词人“难以表达出离情闺怨”的意思。

D项,该项是对文本内容的概括,正确。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评价认为,‘易安词在有宋诸名家中,自有其精神面目’,你怎样看待这一评价?

请联系全文,从某一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这需要考生理解评价之语的意思,然后根据文本中对传主的介绍进行分析。

这类题目,在答题的时候,要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本陈述理由。

“易安词在有宋诸名家中,自有其精神面目”,这句话肯定了李清照的价值,这价值应包括她的精神价值和文学的价值。

从文本来看,精神价值方面,李清照身处乱世,敢于争取实现自身的价值是难能可贵的,考生可以结合文本中李清照所处时代的特点以及她的表现进行分析;文学创作方面,李清照的词“别是一家”,成为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考生要圈出她在词作方面的成就,等等。

无论从哪一个方面入手,都要观点鲜明,分析有理有据。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

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

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

其次是审题:

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

题干具有以下作用:

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

审题时注意:

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

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最后是答题: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

即:

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宝玉见他摔了手帕来,忙接住拭了泪,又挨近前些,伸手挽了林黛玉一只手,笑道:

“我的五脏都碎了,你还只是哭。

走罢,我同你往老太太跟前去。

”林黛玉将手一摔,道:

“谁同你拉拉扯扯的。

一天大似一天的,还这么涎皮赖脸的,连个道理也不知道。

”一句没说完,只听喊道:

“好了!

”宝林二人不防,都吓了一跳,回头看时,只见凤姐儿跳了进来,笑道:

“老太太在那里抱怨天,抱怨地,只叫我来瞧瞧你们好了没有。

我说不用瞧,过不了三天,他们自己就好了。

老太太骂我,说我懒。

我来了,果然应了我的话。

也没见你们两个人有什么可拌的,三日好了,两日恼了,越大越成了孩子了。

有这会子拉着手哭的,昨儿为什么又成了乌眼鸡呢!

还不跟我走到老太太跟前,叫老人家也放些心。

”说着,拉了林黛玉就走。

林黛玉回头叫丫头们,一个也没有。

凤姐道:

“又叫他们作什么?

有我伏侍你呢。

”一面说,一面拉了就走。

宝玉在后面跟着。

出了园门,到了贾母跟前。

凤姐笑道:

“我说他们不用人费心,自己就会好的。

老祖宗不信,一定叫我去说合。

我及至那里要说合,谁知两个人倒在一处对赔不是了,对笑对诉,倒像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两个都扣了环了。

那里还要人去说合。

”说的满屋里都笑起来。

此时宝钗正在这里。

那林黛玉只一言不发,挨着贾母坐下。

宝玉没甚说的,便向宝钗笑道:

“大哥哥好日子,偏生我又不好了,没别的礼送,连个头也不得磕去。

大哥哥不知我病,倒像我懒,推故不去的。

倘或明儿恼了,姐姐替我分辨分辨。

”宝钗笑道:

“这也多礼。

你便要去,也不敢惊动,何况身上不好。

弟兄们日日一处,要存这个心,倒生分了。

”宝玉又笑道:

“姐姐知道,体谅我就好了。

”又道:

“姐姐怎么不看戏去?

”宝钗道:

“我怕热。

看了两出,热的很。

要走,客又不散。

我少不得推身上不好,就来了。

”宝玉听说,自己由不得脸上没意思,只得又搭讪笑道:

“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也体丰怯热。

”宝钗听说,不由的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回思了一回,脸红起来,便冷笑了两声,说道:

“我倒像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

”二人正说着,可巧小丫头靓儿因不见了扇子,和宝钗笑道:

“必是宝姑娘藏了我的。

好姑娘,赏我罢。

”宝钗指他道:

“你要仔细!

你见我和你顽过,你再疑我。

和你素日嘻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跟前,你该问他们去。

”说的个靓儿跑了。

宝玉自知又把话说造次了,当着许多人,更比方才在林黛玉跟前更不好意思,便急回身又同别人搭讪去了。

林黛玉听见宝玉奚落宝钗,心中着实得意;才要搭言,也趁势儿取个笑,不想靓儿因找扇子,宝钗又发了两句话,他便改口笑道:

“宝姐姐,你听了两出什么戏?

”宝钗因见林黛玉面上有得意之态,一定是听了宝玉方才奚落之言,遂了他的心愿,忽又见问他这话,便笑道:

“我看的是李逵骂了宋江,后来又赔不是。

”宝玉便笑道:

“姐姐通今博古,色色都知道,怎么连这一出戏的名字也不知道,就说了这么一串子。

这叫‘负荆请罪’。

”宝钗笑道:

“原来这叫作‘负荆请罪’!

你们通今博古,才知道‘负荆请罪’,我不知道什么是‘负荆请罪’。

”一句话还未说完,宝玉林黛玉二人心里有病,听了这话,早把脸羞红了。

凤姐于这些上虽不通达,但只看他三人形景,便知其意,便也笑着问人道:

“你们大暑天,谁还吃生姜呢?

”众人不解其意,便说道:

“没有吃生姜。

”凤姐故意用手摸着腮,诧异道:

“既没人吃生姜,怎么这么辣辣的?

”宝玉黛玉二人听见这话,越发不好过了。

宝钗再要说话,见宝玉十分惭愧,形景改变,也就不好再说,只得一笑收住。

别人总未解得他四个人的言语,因此付之流水。

一时,宝钗凤姐去了。

林黛玉笑向宝玉道:

“你也试着比我利害的人了。

谁都像我心拙口笨的,由着人说呢。

”宝玉正因宝钗多了心,自己没趣;又见林黛玉来问着他,越发没好气起来。

待要说两句,又恐林黛玉多心,说不得忍着气,无精打采,一直出来。

(选自《红楼梦》第三十回,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与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用“忙接住”“又挨近前些”和“伸手挽”等动作来写贾宝玉,表现了他有意讨好林黛玉的心理。

B.选文中王熙凤的语言俏皮有趣,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

她说合宝黛二人很有效果,因为她的打趣,二人不再生气。

C.黛玉虽对宝玉生着气,但对王熙凤并没有什么气,所以见到王熙凤,便一同高高兴兴地来到贾母身边。

D.宝玉在贾母身边自觉无言,就拿宝钗开玩笑,不料被宝钗奚落,黛玉和他说话,他也不想再说话。

8.王熙凤在宝玉、黛玉那里所说的话和在贾母身边所说的话有何异同?

请简要分析。

9.薛宝钗是《红楼梦》中深得长辈喜爱的娴雅淑女,选文中她的行为表现出怎样的性格特征?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7.A8.相同:

王熙凤认为老太太让她去说合,完全是多此一举。

不同:

前者以嫂子的身份数说宝玉、黛玉不应该总是闹矛盾;后者侧重说二人闹矛盾可自行和好,以晚辈身份宽慰贾母。

9.①端庄自持。

宝玉拿她开玩笑,说她“体丰怯热”,宝钗大怒,待要怎样,却又不好怎样。

②聪明犀利。

趁黛玉得意来奚落,用“负荆请罪”嘲笑了宝玉、黛玉二人。

③宽容大度。

还要继续讽刺,见宝玉十分惭愧,也就不再说了。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

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

B项,“她说合宝黛二人很有效果,因为她的打趣,二人不再生气”错误,原文“一句没说完,只听喊道:

‘好了!

’宝林二人不防,都吓了一跳,回头看时,只见凤姐儿跳了进来,笑道:

‘老太太在那里抱怨天,抱怨地,只叫我来瞧瞧你们好了没有。

我说不用瞧,过不了三天,他们自己就好了。

老太太骂我,说我懒。

我来了,果然应了我的话。

也没见你们两个人有什么可拌的,三日好了,两日恼了,越大越成了孩子了。

有这会子拉着手哭的,昨儿为什么又成了乌眼鸡呢!

还不跟我走到老太太跟前,叫老人家也放些心’”,可知王熙凤并没有怎么说合,因此宝黛二人不再生气并不是因为王熙凤的说合。

C项,“便一同高髙兴兴地来到贾母身边”错误,原文“说着,拉了林黛玉就走”,可知黛玉是被王熙凤拉到贾母身边的;

D项,“他也不想再说话”错误,原文“又见林黛玉来问着他,越发没好气起来。

待要说两句,又恐林黛玉多心,说不得忍着气,无精打采,一直出来”,可知宝玉想说,但是怕黛玉多心,不是他不想再说话。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语句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这是一道分析文中语言的作用的题目,注意找到文中的句子,然后结合上下文分析含义。

题干要求分析王熙凤在宝玉、黛玉那里所说的话和在贾母身边所说的话有何异同,答题时要先找到王熙凤说的话,然后再结合身份特征等进行分析。

概括时不可简单抄录原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