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最新的杭白菊导游词五篇.docx
《推荐最新的杭白菊导游词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最新的杭白菊导游词五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荐最新的杭白菊导游词五篇
2021年推荐最新的杭白菊导游词五篇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下面是WTT收集整理的杭白菊导游词,仅供参考。
杭白菊导游词
(一)
嘉兴:
各位团友,大家好!
欢迎您来到江南水乡文化名城、马家浜文化发祥地嘉兴参观游览。
我很荣幸能成为大家的导游,我姓孙,大家可以叫我导或小。
希望通过我的介绍,能使大家对嘉兴留下美好的印象。
嘉兴地处中国东南沿南,位于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中心腹地,也就是咱们中国鸡版图上最精华、最肥硕、最好吃的一块肉,鸡胸肉。
而且距上海、杭州、苏州均为一小时车程。
今年10月26日沪杭高铁通车之后,到上海和杭州都只要十几分钟,一头连着东方夜巴黎,一头连着自古繁华的老钱塘,嘉兴的高铁时代真正来临,沪杭同城效应更显突出。
上海世博会期间,作为距离上海最近的城市,世博带动效应在嘉兴地区的辐射程度尤其明显。
嘉兴是浙江省省辖市,下设南湖区、秀洲区、经济开发区,辖嘉善县、海盐县2个县以及平湖市、海宁市、桐乡市3个市(县级市)。
陆地面积3915平方公里,人口450万人次。
嘉兴的方言是“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属吴语的一种,与上海话有点接近。
所以嘉兴人在上海都是直接方言交流。
那说到吴语,我们不得不提一提吴语的历史,那是相当的悠久,吴语最早可以追溯到泰伯入吴与越国的成立。
著名诗人辛弃疾的一句“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中所提的吴音,就是我们所谈到的吴语。
著名武侠小说大师金庸,他的许多作品就用到了吴语,比如说“书剑恩仇录”中陈家洛称他的母亲为“姆妈”,大家更为熟知的“鹿鼎记”中有一句“贼忒嘻嘻”就是典型的吴语。
嘉兴素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嘉兴是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距今7000年前市境就有先民种植稻谷,并且已经有籼[iān]稻和粳[jīng]稻之分,以及从事农牧渔猎活动。
春秋时,此地名长水,又称槜zui李,吴越两国在此风云角逐,史称“吴根越角”,因此兼有吴“泰伯辞让之遗风”与越“夏禹勤俭之余习”。
隋朝开凿江南河,即杭州经嘉兴到镇江的大运河,是京杭大运河在江南的一段,为嘉兴带来灌溉舟楫之利。
唐代嘉兴成为中国东南重要产粮区,有“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的说法。
宋元时,嘉兴经济较发达,明弘治《嘉兴府志》记载:
“嘉兴为浙西大府”,“江东一都会也”,被称为“百工技艺与苏杭等”。
北宋末,宋室南迁,北方衣冠之族多渡江而南,带来了中原文化,优势互补,使嘉兴民风融合了中原风俗的成份,独特性与多元性并存。
明清时期由于时局动荡,嘉兴的发展时有起浮。
1921年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闭幕,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嘉兴作为党的诞生地成为了中国革命的摇篮。
大家都说“水是嘉兴的灵魂”,水在城中,城在水中,烟波浩渺之间尽显江南古城清婉灵秀的风姿,这么多水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京杭大运河。
嘉兴是全国唯一以“原生态”的大运河为环城河的城市。
何为原生态呢?
也就是说运河从最初的开掘以来,一直都没有经过人为改造,这段运河的河床是没有变过的。
嘉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为中国江南文化的发源地。
早在六、七千年前,先民们就在此孕育了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早期新石器文化的代表--马家浜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源头之一。
嘉兴历代名人辈出,仅近现代就涌现出了文坛巨匠茅盾、国学大师王国维、新月派诗人徐志摩、漫画家丰子恺和张乐平、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等一大批名家大师。
历来被称作“丝绸之府、鱼米之乡”的嘉兴,地处沪杭之间,一头是全国最繁华的城市,一头是全国美丽的城市。
得天独厚的优势,使这个不大的城市显得繁华而美丽,也一直比较富裕。
这便造就了许多嘉兴人小富不冒进的性格,像和平鸽一样,温和中带一点贵族气。
当然,也有一些上海人喜欢把嘉兴人称之为“乡下大少爷”。
但“乡下大少爷”自有“乡下大少爷”的感觉:
比杭州人洋气,比上海人大气。
不过,嘉兴人从心底里还是很佩服上海人的。
在嘉兴人眼里,上海人聪明能干,举止文明,穿着整洁自然而又漂亮。
因此嘉兴人也喜欢学上海人,小的从女人的发型到家庭装潢,大的从轻纺工业一直到接轨浦东。
在改革开放前,嘉兴人到上海去一趟就像现在出国一样时髦,回来后还会很得意地说几句上海话。
也喜欢购买上海的商品,特别是服装,简直到了有点迷信的程度。
因此也常常闹出一点笑话,大包小包地背回来,到家拆开来一看,有好些服装是嘉兴生产的。
当然,嘉兴人也不知不觉地学到了一点上海人的“老大”作风。
在浙江,嘉兴人总是把宁波人、温州人、绍兴人等都叫成了“小宁波”、“小温州”、“小绍兴”。
杭州因是省府所在地,所以不敢叫“小杭州”。
嘉兴这地方美丽富饶,人也温和大方,所以来嘉兴发展的外地人较多。
这些来嘉兴发展的外地人,来的时候大部份都比较贫困,所从事的也都是嘉兴人不愿意做的重体力劳动。
但十来年一过,他们的经济条件大大好转,有的甚至比嘉兴人富裕。
嘉兴人富有同情心,好逸但并不恶劳,喜欢从事脑力劳动或做一些灵巧的工作,看到这些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外地人富起来,嘉兴人不会感到不平衡,反而会替他们高兴。
那时。
流传
的一个小故事很能说明问题:
一位姓陈的本地老太太,每年年底都要给附近一户多子女的外地人送些钱物。
几年以后,当陈老太再次给这户外地人送钱物去时,这户人家的男主人说什么也不愿接受,因为他家的积蓄已远远超过陈老太家了。
陈老太知道后并没有生气,稍稍惊讶后,就高兴地说:
那好,今年我可以给我家先生做件新棉袄了!
杭白菊导游词
(二)
各位游客:
现在我们所到的地方是桐乡市,从行政区域上来讲,隶属于浙江省嘉兴市。
为什么称之为桐乡呢?
因为当地有一种习俗,如果父母亲生了男孩,就在房子的前面种上一棵梧桐树,古语有云:
“家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所以这里梧桐树特别多,梧桐之乡,简称桐乡。
桐乡市杭白菊种植面积、量均居全国之首。
进入桐乡,满地金黄,因此桐乡素有“百花地面”之美誉,并于1999年5月,被农业部授予“中国杭白菊之乡”的荣誉称号。
杭白菊原产桐乡,为可冠以“杭”字称呼呢?
这里有这么一个典故:
民国初年,安徽茶商汪裕泰向南洋转销桐乡白菊花,在桐乡由菊商朱金伦加工、包装、并且按照汪裕泰的要示贴上商标和产品说明。
南洋方则是商人梁老板。
汪裕泰是个聪明人,为了防止梁老板甩掉他这个中间商,就吩咐朱金伦在白菊花封包上都打上“杭州西湖金伦茶庄出品”的字样,后来梁老板果使出“过河拆桥”的伎俩,结果,他当然找不到子虚乌有的金伦茶庄,但桐乡的白菊花从此就有了“杭白菊”的美名。
关于杭白菊的来历,在当地民间还流传着这么一个传说:
很久以前,在杭嘉湖平原一带,有一户姓白的人家。
家中只有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和小孙女白菊,祖孙俩相依为命,日子过得非常艰苦,由于老太太中年丧夫,儿子媳妇又在小白菊三岁的那年相继病故,一连串的打击使老人过早衰老,60多岁的人看上去像80岁,头发全白,眼睛也看不清东西。
生活的得担全落到了年小的白菊身上,不到10岁的白菊每天既要照顾生病的奶退席,又要管好三分自家地里的蔬菜。
尽管日子过得很艰苦,小非常孝顺,千方百计地给老人请医求药,但奶奶的病非但没有好转,并且越来越严重,不但眼睛全瞎了,甚至连床也下不了,白菊非常伤心。
有一天夜里,小白菊在迷迷糊糊的睡梦中,似乎看到一位老爷爷来到她的床边,手里拿着一朵小花,告诉她一个治眼睛的秘方。
用小白花敷眼睛可以复明。
白菊高兴的从老人手中接过来。
但醒来却发现原来是在做梦,但她不放弃到处去寻找这种小白花,终于被她找到了,回来以后就把它嚼啐了给奶奶贴在睛上,一连十多天,过去了,奶奶的眼睛恢复了。
从那以后,家家户户的地里都种上了这种小花,浙浙地人们用来汽茶,也有人用来做药引子。
为了纪念白菊,就把它叫做白菊花,又因为它适应在我们杭嘉湖一带种植,所以就给它取名叫--杭白菊。
白菊花具有一定的药用和医学价值。
明代的李时珍和清代的赵学每都曾在医典里提到过。
面现代医药药理实验也证明,白菊花煎剂具有搞炎降压、通气和脉、养血益神之疗效。
若常用菊汤沐浴,能去痒、护肤、美容。
新加坡国立在学研究组经研究发现,被用作中国传统中药的菊花有助于消除癌细胞,因为它含有一种各叫黄酮氧化剂。
而这个杭白菊啊,又分为三个等级。
最好的是花骨朵,因为那个时候菊花还没有盛开,因此花粉的含量很高,营养成分基本上也没有流失,在我们这里叫做胎菊(蕾菊);第二个等级就是半开的那种,那个时候的花蜜还没有全被采光,所含的营养成分也不算少的;最次的那种,当然是全开的,是在菊花差不多快凋谢的时候才被采摘的,所以已经没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了,这种也就是我们最长见到的菊花茶,在全国各地的药店里都能看到的就是这种。
所以桐乡这里卖的都是最好的胎菊,普通的外面到处都可以买的到的,而胎菊以前在国内销售的很少,全部出口了。
为了让国内人了解和知道桐乡的胎菊,所以近二年来,桐乡市与浙江旅游局达成协议,让每一位来到桐乡的客人都能了解并品尝到菊花中的精品,所以在这里开设了这样一家品菊店。
可以让我们的客人在劳累的旅途中品尝一杯菊花茶,帮您在清热去火养肝明目,而且女士还可以美容。
不错吧!
各位旅客朋友们,介绍就至此结束。
谢谢!
杭白菊导游词(三)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所到的地方是桐乡市,从行政区域上来讲,隶属于浙江省嘉兴市。
为什么称之为桐乡呢?
因为当地有一种习俗,如果父母亲生了男孩,就在房子的前面种上一棵梧桐树,古语有云:
“家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所以这里梧桐树特别多,梧桐之乡,简称桐乡。
桐乡市杭白菊种植面积、量均居全国之首。
进入桐乡,满地金黄,因此桐乡素有“百花地面”之美誉,并于1999年5月,被农业部授予“中国杭白菊之乡”的荣誉称号。
杭白菊原产桐乡,为可冠以“杭”字称呼呢?
这里有这么一个典故:
民国初年,安徽茶商汪裕泰向南洋转销桐乡白菊花,在桐乡由菊商朱金伦加工、包装、并且按照汪裕泰的要示贴上商标和产品说明。
南洋方则是商人梁老板。
汪裕泰是个聪明人,为了防止梁老板甩掉他这个中间商,就吩咐朱金伦在白菊花封包上都打上“杭州西湖金伦茶庄出品”的字样,后来梁老板果使出“过河拆桥”的伎俩,结果,他当然找不到子虚乌有的金伦茶庄,但桐乡的白菊花从此就有了“杭白菊”的美名。
关于杭白菊的来历,在当地民间还流传着这么一个传说:
很久以前,在杭嘉湖平原一带,有一户姓白的人家。
家中只有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和小孙女白菊,祖孙俩相依为命,日子过得非常艰苦,由于老太太中年丧夫,儿子媳妇又在小白菊三岁的那年相继病故,一连串的打击使老人过早衰老,60多岁的人看上去像80岁,头发全白,眼睛也看不清东西。
生活的得担全落到了年小的白菊身上,不到10岁的白菊每天既要照顾生病的奶退席,又要管好三分自家地里的蔬菜。
尽管日子过得很艰苦,小非常孝顺,千方百计地给老人请医求药,但奶奶的病非但没有好转,并且越来越严重,不但眼睛全瞎了,甚至连床也下不了,白菊非常伤心。
有一天夜里,小白菊在迷迷糊糊的睡梦中,似乎看到一位老爷爷来到她的床边,手里拿着一朵小花,告诉她一个治眼睛的秘方。
用小白花敷眼睛可以复明。
白菊高兴的从老人手中接过来。
但醒来却发现原来是在做梦,但她不放弃到处去寻找这种小白花,终于被她找到了,回来以后就把它嚼啐了给奶奶贴在睛上,一连十多天,过去了,奶奶的眼睛恢复了。
从那以后,家家户户的地里都种上了这种小花,浙浙地人们用来汽茶,也有人用来做药引子。
为了纪念白菊,就把它叫做白菊花,又因为它适应在我们杭嘉湖一带种植,所以就给它取名叫――杭白菊。
白菊花具有一定的药用和医学价值。
明代的李时珍和清代的赵学每都曾在医典里提到过。
面现代医药药理实验也证明,白菊花煎剂具有搞炎降压、通气和脉、养血益神之疗效。
若常用菊汤沐浴,能去痒、护肤、美容。
新加坡国立在学研究组经研究发现,被用作中国传统中药的菊花有助于消除癌细胞,因为它含有一种各叫黄酮氧化剂。
而这个杭白菊啊,又分为三个等级。
最好的是花骨朵,因为那个时候菊花还没有盛开,因此花粉的含量很高,营养成分基本上也没有流失,在我们这里叫做胎菊(蕾菊);第二个等级就是半开的那种,那个时候的花蜜还没有全被采光,所含的营养成分也不算少的;最次的那种,当然是全开的,是在菊花差不多快凋谢的时候才被采摘的,所以已经没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了,这种也就是我们最长见到的菊花茶,在全国各地的药店里都能看到的就是这种。
所以桐乡这里卖的都是最好的胎菊,普通的外面到处都可以买的到的,而胎菊以前在国内销售的很少,全部出口了。
为了让国内人了解和知道桐乡的胎菊,所以近二年来,桐乡市与浙江旅游局达成协议,让每一位来到桐乡的客人都能了解并品尝到菊花中的精品,所以在这里开设了这样一家品菊店。
可以让我们的客人在劳累的旅途中品尝一杯菊花茶,帮您在清热去火养肝明目,而且女士还可以美容。
不错吧!
各位旅客朋友们,介绍就至此结束。
谢谢!
杭白菊导游词(四)
大家来嘉兴旅游,自然要带些当地的特产给亲朋好友,嘉兴物产丰富,品种繁多。
小张就给大家介绍下我们嘉兴的当地特色产品。
最有名的自然是大家都熟知的五芳斋粽子。
五芳斋粽子有“江南粽子大王”之称,按传统工艺配方精制而成,以糯而不烂、肥而不腻、肉嫩味香、咸甜适中而著称。
肉粽采用上等白糯、后腿瘦肉;甜粽则用上等赤豆“大红袍”,通过多道工序精制而成。
有肉粽、豆沙、蛋黄等几十个花色品种。
吃五芳斋的粽子,吃的不仅仅是粽子,而是尝到了中国文化。
大家可能比较熟知“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但大家可能不知道世界上快餐的始祖是什么,其实就是五芳斋的粽子。
千年粽情,百年五芳,嘉兴流传着这样一句古老的民谣“南门大粽子,西门大靴子,北门米贩子,东门叫花子”,“南门大粽子”说的就是五芳斋的粽子。
著名画家程十发也说过:
“恐怕没有哪种食物能像粽子之于中国那样,与这个国家的兴衰沉浮休戚与共,也恐怕没有哪家企业能像五芳斋之于嘉兴那样,与它的城市一样有名。
”南湖菱角圆无刺,绿皮白肉,壳薄味甜,古时乃是贡品,已有5900多年的种植历史。
桐乡杭白菊,浙江著名土特产,桐乡素有“杭白菊之乡”的美誉,产量占全国饮用菊总量的90。
是纯天然绿色饮品。
平湖糟蛋,著名的传统特产,已有270多年的历史。
早在清乾隆年间就被列为贡品,并获乾隆皇帝京牌嘉奖。
糟蛋是将鲜鸭蛋经优质糯米酒酿,使蛋壳软而不破,故亦称软壳糟蛋。
海宁斜桥和桐乡的榨菜,与欧洲的酸菜、日本的酱菜齐名,被誉为“三大名腌菜”。
味道鲜美、香脆爽口、营养丰富,能增进食欲、增强消化功能。
有人曾经把嘉兴的三样土特产,粽子、南湖菱和文虎(火)酱鸭,比喻为嘉兴人的性格。
粽子是捆住自己的手脚;南湖菱是没有棱(菱)角;文虎(火)酱鸭烧不旺。
然而,从这些年嘉兴的发展来看,也完全可以作另一种解释:
粽子,裹得紧,有凝聚力;南湖菱,和谐而充满生机;文虎(火)酱鸭,虽不旺,但不会焦,慢慢烧,却是可持续发展。
桐乡素以“文化之邦”著称,源远流长,名人辈出。
中国现代文学巨匠茅盾、著名漫画家丰子恺、新闻界著名人士金仲华、篆刻书法家钱君陶,以及著名摄影家徐肖冰等等一批文人的故乡。
茅盾故居、丰子恺缘缘堂、君陶艺术院被誉为桐乡的三只“金凤凰”。
如今,古老的桐乡大地灵气依旧,璀璨胜昔,桐乡儿女正创造着光辉的明天。
1995年,桐乡获得全国文化模范县(市)称号。
以乌镇水乡古镇风情和福严寺宗教文化为特色的桐乡旅游业,得到开发和利用。
桐乡境内有杭白菊、晒红烟、小湖羊皮等传统特色农产品,已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尤其是杭白菊,1999年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杭白菊之乡”,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国之首;桐乡又是全国蚕茧的主要产区,年产蚕茧2万多吨;被誉为国际裘皮市场“四大羔皮”之一的小湖羊皮,年产量近30万张;
中国名晒烟之一的桐乡晒红烟,是传统出口产品;果中珍品桐乡檇李,栽培历史悠久,相传有“西施醉李”之美说,其品质风味在中国李中独占鳌头,古代被列为贡品;桐乡榨菜为蔬菜中之佳品,年产鲜榨菜10万吨左右,采用排卤成形新工艺,铝箔小包装榨菜成了航空旅行佳品。
享有“中国羊毛衫之乡”和“全国最大的羊毛衫集散中心”美称的濮院镇拥有雄厚的羊毛衫产业基础和生产优势,形成了以濮院为中心的羊毛衫区域经济,有羊毛衫生产企业3000多家。
蓝印花布,是传统的镂空版白浆防染印花,又称靛蓝花布,俗称“药斑布”、“浇花布”,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年历史。
最初以蓝草为染料印染而成也,蓝草就是现在所说的板蓝根草。
蓝印花布用石灰、豆粉合成灰浆烤蓝,采用全棉、全手工纺织、刻版、刮浆等多道印染工艺制成。
蓝印花布一般可分为蓝地白花和白地蓝花两种形式。
海盐历代名人辈出。
有《搜神记》作者干宝,唐代诗人顾况,水浒大将-双鞭呼延灼,教育家和出版家张元济,漫画家张乐平,改革先锋步鑫生,作家余华,眼镜大师吴良材等。
南北湖古名永安湖,早在700年前的南宋就为游览胜地,素有“小西湖”之称。
南北湖风景区是一个湖、海、山俱全,以自然景观为主,兼有文物古迹和现代建筑的旅游胜地。
绮园是清同治十年海盐商人冯缵斋所建,1990年被列为“全国十大名园”之一。
一般的江南文人私家园林,往往园中厅堂馆舍较多,而绮园的布局构思却不落窠臼。
全园的亭台榭轩只有四处。
电视剧《红楼梦》宝钗扑蝶一戏就在这一带拍摄。
跨海大桥是一座横跨杭州湾海域的跨海大桥,它北起浙江嘉兴海盐郑家埭,南至宁波慈溪水路湾,全长36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秦山核电站是我国第一座自己研究、设计和建造的核电站。
中国国际紧固件五金城位于海盐经济开发区盐北路,距杭州湾跨海大桥和亚洲最大的高速公路互通枢纽仅数公里路程。
项目净占地面积335亩,总规划建筑面积50万平米,按展示交易、商务配套、国际展示采购中心和仓储物流配套四大功能分区,设有2千多间铺位。
海盐自古以来因为产海盐而得名,历史上浙江有名的人物中与这盐有关的不得不说的有两位:
顾况(盐监)和钱镏(成王前曾上百次地来海盐贩卖私盐,)。
杭白菊导游词(五)
白菊亦名小汤黄、小白菊,为桐乡地区的特产。
它与安徽的滁菊、亳菊,河南的怀菊,都是中国驰名的茶用菊。
杭菊在中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
“杭白贡菊”一向与“龙井名茶”并提。
古时曾作贡品。
花瓣洁白如玉,花蕊黄如纯金。
很高药用价值,延年益寿的功效,《补农书》载:
“甘菊性甘温,久服最有益。
”元代《本草衍义补遗》说:
“菊花能补阴”。
李时珍《本草纲目》道:
菊能利五脉,调四肢,治头风热补;还记载一段神话:
“神仙传言,康风子、朱孺之皆以服菊成仙”。
可见杭白菊的功效。
练市杭白菊,还可代茶饮用,其色香味不亚于龙井茶。
经常饮用,能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抑制毛细血管的通性,起到抗炎强身的作用。
一、自然条件
桐乡的自然条件优越,适宜菊花生长,境内至今野菊遍地分布,有青蒿、黄蒿两类近10种品种。
杭白菊源于野生菊花,经芽变和认为选择逐步演变而成,在生育特性、形态特征和品质变现方面具有相对稳定性,是久负盛名的菊中珍品。
杭白菊历史悠久,据考证,桐乡杭白菊的商品生产的确切记录,始见于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农学家张履祥(1611-1674)所著《补农书》。
书中记载:
“甘菊性甘温,久服最有益。
古人春食苗、夏食英、冬食根,有以也。
每地棱头中一二株,取其花,可以减茶之半。
茶性寒苦,与甘菊同泡,有相济之用。
若种之数亩,其利视种豆百倍。
吾里不种棉花,亦有以此为业者。
但采菊费工,及适市贸易,耳目混乱耳。
种植甚益,只要向阳脱水而无草,肥粪甚省,黄白两种,白者为胜。
”《补农书》是张履祥48岁时完成的,由此可以确定,桐乡杭白菊商品生产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360年以上。
二、名称来源
每年的深秋、初冬时节,桐乡农村到处繁华如雪,弥望皆白,清香四溢。
桐乡被誉为“百花地面”,实在是名实相副。
出产在桐乡的白菊花,花瓣洁白如玉,花蕊灿如黄金,色香高雅,味甘性凉,药食同源,不愧为菊中珍品。
明末清初杰出农学家张履祥所著《补农书》总曾提到“吾里不种棉花,亦有以此为业着”,可见,桐乡栽培白菊花当时已达到一定的规模。
白菊花既然产于桐乡,为何称其为“杭白菊”呢?
据传,早在民国初年,桐乡的白菊就被当时一位安徽插上汪裕泰(汪裕泰在上海南京路上开有“汪裕泰第四茶号”的店铺)转手销往南洋各国,誉满海内外。
而桐乡本地的菊商朱金伦也因此得益匪浅。
朱金伦从农民手里把晒干的菊花收购进来,经过精心处理,加工和包装,并按茶商汪裕泰的要求,贴上商标和产品说明,然后通过茶商转卖给南洋商人梁老板。
徽帮茶商汪裕泰是个精明的老板,他熟谙商界竞争之道,为了防止南洋商人甩掉他这个中间商,就吩咐朱金伦,在所有桐乡出去的白菊花封包上,都贴上“杭州西湖金轮茶庄出品”的字样。
后来,精明的梁老板果然使出“过河拆桥”的伎俩,他撇开汪老板直接来杭州寻找“西湖金轮茶庄”,当然,他是找不到的。
但从此桐乡的白菊花就冠上了“杭白菊”的名称了,一直沿用至今。
三、民间传说
菊花仙子和阿牛的民间传说
很早以前,大运河边住着一个名叫阿牛的农民。
阿牛家里很穷,他7岁就没了父亲,靠母亲纺织度日。
阿牛母亲因自幼夫丧,生活艰辛,经常哭泣,把眼睛都哭坏了。
阿牛长到13岁,对母亲说:
“妈妈,你眼睛不好,今后别在日夜纺纱织布了,我已经长大,我能养活你!
”于是他就去张财主家做小长工,母子两苦度光阴。
两年后,母亲的眼病越来越重,不久竟双目失明了。
阿牛想,母亲的眼睛是为了我而盲的,我无论如何也要医好她的眼睛。
他一边给财主做工,一边起早摸黑开荒种菜,靠卖菜挣些钱来给母亲求医问药。
但不知吃了多少药,母亲的眼病还是不见好转。
一天夜里,阿牛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漂亮的姑娘来帮他种菜,并告诉他说:
“沿运河往西数十里,有个天荒荡,荡中长着一株白色的菊花,能治眼病。
这花要九月初九重阳节那天才开放,到时候你用这花来煎汤给你母亲吃,一定能治好她的眼病。
”重阳节那天,阿牛就带上干粮,去大草荡寻找白菊花。
原来这里是一个长野草的荒荡,俗称“天荒荡”。
他在那里找了很久,只看见黄菊花,就是不见白菊花,一直找到下午,才在草荡中一个小土墩旁的草丛中找到一朵白色的野菊花。
这株白菊花长的很特别,一根分九枝,眼前只开一朵花,其余八朵含苞待放。
阿牛将这株白菊花,连根带土一起挖了回来,种植在自家屋旁。
经他浇水护理,不久,其余8朵花也陆续绽开,有好看又香。
于是阿牛每天采下一朵煎汤给母亲服用,在吃完第七朵菊花之后,母亲的眼睛竟开始复明了。
白菊花能治眼病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村上的人纷纷赶来观看这株不寻常的野菊花。
张财主听说后,便吧阿牛叫去,命他立即把那株白菊花移栽到张家花园中去,阿牛当然不肯,张财主心想:
你这小长工竟敢违抗主命,当场决定辞退阿牛,并派了几个手下赶到阿牛家抢那株白菊花。
双方争夺之下,菊花被折断,那几个人扬长而去。
阿牛见这株能为母亲治好眼病的白菊花横遭摧残,十分伤心,坐在被折断的白菊花旁一直哭到天黑。
半夜之后,他朦胧的泪眼钱猛然一亮,上次梦见的那位漂亮姑娘竟又来到他面前。
姑娘劝他说:
“不要伤心,回去睡吧1”阿牛说:
“这株菊花救过我的母亲,它被折死,叫我怎么活?
”姑娘说:
“这菊花梗子虽然断了,但根还在,它没有死,你只要将根挖出来,移植到另一个地方,待到明年春天,他会爆发出枝条来的。
那时你再剪下枝条去插种,就又能长出白菊花。
”阿牛问道:
“姑娘你是什么人?
”姑娘说道“我是天上的菊花仙子,特来帮助你,你只要按照一首《种菊谣》去做,白菊定会种活。
”接着菊花仙子念道:
“三分四平头,五月水淋头,六月甩料头,七八捂墩头,九月滚绣球”,念完就不见了。
阿牛回到屋里仔细推敲菊花仙子的《种菊谣》,终于悟出了其中的意思:
种白菊要在三月移植,四月掐头,五月多浇水,六月勤施肥,七月八月护好根,这样九月就能开出绣球状的菊花。
阿牛根据菊花仙子的指点去做了,后来菊花老根上果然爆出了不少枝条。
他又剪下这些枝条去扦插,再按《种菊谣》说的去栽培,第二年九月初九重阳节便开出了一朵朵芬芳四溢的白菊花。
后来阿牛将种菊花的技艺教给了村上的穷苦百姓,种白菊花的人越来越多了。
因为阿牛是在九月初九找到这株白菊花的,所以后来人们就将九月九日称作菊花节,并逐渐形成了赏菊花、喝菊花茶、饮菊花酒等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