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质量二合一审核检查表ISO14001 ISO9001 体系审核最新资料汇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8181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2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质量二合一审核检查表ISO14001 ISO9001 体系审核最新资料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环境质量二合一审核检查表ISO14001 ISO9001 体系审核最新资料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环境质量二合一审核检查表ISO14001 ISO9001 体系审核最新资料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环境质量二合一审核检查表ISO14001 ISO9001 体系审核最新资料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环境质量二合一审核检查表ISO14001 ISO9001 体系审核最新资料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质量二合一审核检查表ISO14001 ISO9001 体系审核最新资料汇编.docx

《环境质量二合一审核检查表ISO14001 ISO9001 体系审核最新资料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质量二合一审核检查表ISO14001 ISO9001 体系审核最新资料汇编.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质量二合一审核检查表ISO14001 ISO9001 体系审核最新资料汇编.docx

环境质量二合一审核检查表ISO14001ISO9001体系审核最新资料汇编

质量、环境体系内审检查表

受审核部门

部门责任人

说明

①、条款若不适用,以“NA”进行说明;②、评价分为四个等级:

“符合要求”“需改进”“一般不符合”“严重不符合”

审核员

审核时间

9001条款及要求

14001条款及要求

查询问题(说明:

Q:

质量管理体系,E:

环境管理体系)

是否适用

审核记录

评价

4组织环境

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组织应确定与其宗旨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

并对这些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

-正面和负面要素或条件;-考虑各国家地区的法律法规、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因素。

(外部环境)-考虑组织的价值观、文化、知识和绩效等有关的因素。

(内部环境)

4组织环境

4.1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

确定与宗旨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实现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的各种外部和内部问题

Q:

1、公司是否有企业简介,并能充分反应公司内部情况,如:

背景、经营范围、财务表现、规模及设施、人力资源能力、技术优势、知识等(内部因素)及涉及法律法规和专利技术、市场占有率、主要合作伙伴及同行的影响、物理边界、信息渠道(外部因素)?

2、在工作例会或管理评审会上,公司是否对公司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评价和更新?

E:

企业有无对这些内外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

E:

有无文审组织的相关文件?

行业地方的新的法规要求?

E:

组织的内部外部环境状况?

有哪些需要应对和管理的风险和机遇?

相关的会议纪要?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组织应确定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组织应确定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的要求。

并对这些相关方及其要求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确定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这些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这些需求和期望中哪些将成为合规义务

Q:

公司是否收集相关方需求及期望(上级及主要供方及客户)包括:

•顾客对事物的要求,如符合性,价格,安全性

•已与顾客或外部供应商达成的合同

•行业规范及标准

•和社区团体或非政府组织的协议

•法规法案

•备忘录

•许可,执照或其他授权形式

•监管机构发布的制度

•条约,公约及草案

•和公共机构及顾客的协议

•组织要求

•自愿原则或行为规范

•自愿标示或环境承诺

•组织契约合同的承担义务

E:

与QEOH有关的相关方是谁?

这些相关方的有关需求和期望有哪些?

这些需求和期望中哪些是合规义务?

是否具备相关的知识严格执行?

有无对这些相关方及其要求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

4.3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组织应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以确定其范围。

在确定范围时,组织应考虑:

-内部和外部因素,见4.1;-有关相关方的要求,见4.2;-组织的产品和服务。

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范围应作为形成文件的信息,可获得并得到保持。

4.3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

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考虑内外部问题、合规义务、边界、活动、产品、服务、管理权限

Q:

1、公司是否有明确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边界和范围?

并且该范围和边界应是已考虑公司内外部因素、相关方要求和公司产品服务;

2、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范围是否形成文件,并得到保持?

E:

组织有无界定管理体系的范围的文件?

E:

确定的地理边界和管理边界有哪些,表述是否准确?

4.4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4.4.1组织应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所需过程及其相互作用。

-确定输出、输入;

-确定过程的顺序、作用;

-确定准则和方法;

-确定及确保所需资源;

-分派的职责和权限;

-应对风险和机遇;

-过程评价,实施变更;

-改进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

4.4环境管理体系

按照标准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包括所需的过程及其相互作用

Q:

公司是否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整个过程,包括:

是否确定这些过程所需的输入和期望的输出?

是否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是否确定和应用所需的准则和方法(包括监视、测量和相关绩效指标),以确保这些过程有效的运行和控制?

是否确定这些过程所需的资源并确保其可用性?

是否分派这些过程的职责和权限?

是否按照6.1的要求所确定的风险和机遇?

是否对前述过程进行评价,是否按实实施变更,以确保实现这些过程的预期结果?

是否有改进过程?

E:

企业如何保证EMS体系有效运行?

是否考虑了4.1和4.2的内容?

是否包括了变更的策划?

4.4.2在必要的范围和程度上,组织应:

-保持形成文件的信息以支持过程运行;-保留确信其过程按策划进行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NA

Q:

1、公司是否形成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以支持体系运行?

2、公司是否保留各类记录以证明体系的正常运行?

5.1领导作用与承诺5.1.1总则最高管理者应证实其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领导作用和承诺-对体系有效性承担责任;-确保体系的方针、目标;并与组织环境和战略方向相一致;-体系要求融入组织业务过程;-促进使用过程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思维;-确保体系所需资源的可用性;-沟通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和有效性;-确保体系实现预期效果;-促进、指导和支持人员为体系的有效性做出贡献;-推动改进;-支持其他相关管理者在其职责范围内发挥领导作用。

5.1领导作用与承诺

最高管理者应证实其在环境管理体系方面的领导作用和承诺

Q:

最高管理者是否能证实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领导作用和承诺?

包括:

-确保体系的方针、目标;并与组织环境和战略方向相一致;

-体系要求融入组织业务过程;

-促进使用过程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思维;

-确保体系所需资源的可用性;

-沟通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确保体系实现预期效果;

-促进、指导和支持人员为体系的有效性做出贡献;

-推动改进;

-支持其他相关管理者在其职责范围内发挥领导作用。

E:

最高管理者对管理体系的领导作用和承诺提供哪些证据?

E:

内审的有效性、目标的实现程度、方针、目标与战略的一致、文件适合于业务过程、提供的资源、合规性评价结果、最高管理者参与或指导哪些培训、如何支持中层领导或管理人员工作?

5.1.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最高管理者应通过确保以下方面,证实其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领导作用和承诺:

-满足顾客要求、适用的法律法规;-应对风险和机遇;-增强顾客满意度。

NA

Q:

最高管理者是否能通过确保以下方面,证实其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领导作用和承诺:

a)确定、理解并持续地满足顾客要求以及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b)确定和应对能够影响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以及增强顾客满意能力的风险和机遇;

c)始终致力于增强顾客满意。

5.2方针5.2.1制定质量方针最高管理者应制定、实施和保持质量方针,质量方针应:

-适用组织,并支持战略方向;-质量目标的框架;-满足适用要求的承诺;-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承诺

5.2环境方针

最高管理者在确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建立、实施并保持环境方针

Q:

1、最高管理者是否制定、实施和保持质量方针?

2、在考虑质量方针时是否考虑如下内容:

-基于组织使命,愿景,指导原则及核心价值观建立的战略方向-组织成功所需的改进程度及类型-期望或渴望达到的顾客满意度-相关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及期望-达成预计结果所需资源-利益相关方的潜在贡献

E:

查看管理方针的内容是否规定保护环境、履行合规义务、持续改进?

E:

管理方针的内容是否与组织的宗旨和环境相适应,并支持战略方向?

是否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有效性承诺?

是否提供制定和评审目标的框架?

是否履行保护环境及其合规义务的承诺?

是否传达给员工并可为相关方获取?

是否定期评审?

5.2.2沟通质量方针

质量方针应:

-作为形成文件的信息,可获得并保持;

-在组织内得到沟通、理解和应用;

-适宜时,可为有关相关方所获取

Q:

1、质量方针是否形成文件?

2、是否有对组织员工、职能人员及利益相关方进行质量方针的沟通,确保质量方针被清晰地理解并贯穿于整个组织。

5.3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最高管理者应确保组织内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得到分派、沟通和理解。

-体系符合标准要求;-确保各过程获得其预期输出;-确保绩效和改进计划,并报告;-以顾客关注为焦点;-变更时保持完整性。

5.3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最高管理者确保在组织内部分配并沟通相关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Q:

公司内各职位职责是否明确?

权限分派、沟通和理解是否适宜?

各职责间关系是否明确?

E:

查看部门职责与权限,各部门职责是否有重叠或真空?

权限是否明确?

理解是否清晰?

是否分派职责和权限,以包括确保体系符合标准要求?

确保各过程获得预期效果?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QEOH的绩效和改进机会?

在组织推动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在策划和实施管理体系变更时保持完整性?

是否任命最高管理者中的成员承担特定的职业健康安全职责,按标准建立、实施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业绩和任何改进的需求?

被任命者是否被公开?

所有管理人员是否承诺对体系持续改进,并能在控制的领域内承担责任?

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6.1.1在策划质量管理体系时,组织应考虑到4.1所描述的因素和4.2所提及的要求,并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以:

-确保预期结果;-增强有利影响;-避免或减少不利影响;-实现改进

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1.1总则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满足6.1.1至6.1.4要求所需的过程

Q:

企业是否有明确可能所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

为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

1、公司在策划质量管理体系时,是否考虑内部和外部因素?

2、公司在策划质量管理体系时,是否有理解相关方需求?

E:

策划环境管理体系时,是否考虑到4.1和4.2中所提及的问题?

有无指出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

是否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

以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有无相应的需要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文件化信息?

6.1.2组织应策划:

-应对这些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如何:

1)在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整合并实施这些措施(见4.4);

2)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

6.1.2环境因素

在所界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确定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及其相关的环境影响

Q:

1.公司是否有策划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这些措施可能是产品及服务的检查、监视和测量、校准、产品及过程设计、纠正措施、规定方法和工作指导书、培训及使用有能力人员等方面。

2。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是否得到实施和评价措施的有效性?

E:

有哪些环境因素及重要环境因素?

如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因素信息是否及时更新?

E:

是否存在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的确定过程如何控制?

第一阶段审核:

关注主管部门,查相关记录,验证辨识与评价过程是否符合程序?

抽一部分危险源,评定其辨识的合理性、科学性;现场巡视各处,简单验证危险源是否有遗漏,风险评价是否合理?

第二阶段审核:

风险评价方法是否及时主动?

现场核实针对识别出的不允许、重大、中度风险制定目标,管理方案及采取控制措施是否落实?

风险评价是否与运行经验和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的能力相适应?

为确定提供资源,保证风险运行控制提供了信息吗?

提供必要的检测活动是否已落实?

重点查看企业各过程需要争取控制措施的风险是否有遗漏?

评价是否合理?

是否批准、传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