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卷二答案.docx
《高考模拟卷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模拟卷二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模拟卷二答案
高考模拟试卷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5页,第II卷6至10页。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第Ⅰ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症候(zhènɡ)确凿(záo)一叶扁舟(piān)水涨船高(zhànɡ)
B.下载(zài)拓片(tà)宁缺毋滥(wù)创巨痛深(chuānɡ)
C.遂愿(suì)口角(jué)一针见血(xiě)处心积虑(chǔ)
D.款识(shí)铜臭(xiù)亲密无间(jiàn)矫枉过正(jiǎo)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强调语文课程的“实用”或“教育”均无不当,但是,语文课程中“实用与教育”的畸轻畸重时有发生也是客观事实。
B.2010年11月12日,第16届广州亚运会开幕式在美丽的珠江小岛海心沙举行,流光溢彩的开幕烟火和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点燃了广州市民的激情。
C.就算安阳的高陵墓是真的,这也只能说明安阳可以在曹操忌日方面下功夫,拿曹操的诞辰说事,有点驴唇不对马嘴。
D.世界经济飞速发展,时代步伐快速迈进,国家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全球一体化浪潮来得生猛,中国也难独善其身。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面对美韩军演剑拔弩张的局面,朝鲜除了在边境布防之外,还一反常态地高调“亮核”,这令各方颇感意外。
B.发生在富士康惊悚的连环跳,根据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加以推想,大致可归因于超负荷工作、高淘汰率等原因。
C.很多有“超前意识”的家长从小对孩子就加大英语学习的投入,少儿英语学校和培训班门庭若市、财源滚滚,中文反遭冷落。
D.卓别林对世界电影史的贡献,一言以蔽之:
马戏团小丑是行过,卓别林是完成。
这样的评价,睿智深刻,由不得不举手赞同。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罗丹的大理石雕像《沉思》别出心裁,,,,,,
。
罗丹曾经解释说,他是要以这个雕像集中地表现“冥想”,因而抛弃了一切与此不相关的东西。
①那忧郁而凝视的目光,紧闭的双唇
②她那恬静、执着的沉思神情
③的确令观赏者从这块石头中幻化出无数美好的想像来
④她低着头正沉浸在默默的沉思之中
⑤在端庄的正方形基座上烘托着一个秀美而淳朴的女性形象
⑥表露了她复杂的内心世界
A.④③②①⑥⑤B.⑤④①⑥②③C.④②①⑥⑤③D.⑤②①⑥③④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唐代统治者将西域视为应对突厥和吐蕃威胁的战略侧翼,采取了意义深远的战略规划,特别是实行了以汉文化为主体、多元文化融合的文化实边策略,改变了南北朝以来的对立局面。
并以前所未有的民族文化向心力和民族认同的凝聚力,有效保持了西域的社会稳定和发展,从而使丝绸之路畅通东西,大唐文明辐射欧亚,成就了中国历代中央王朝统治西域的一段经典时期。
张骞通西域后,随着大批汉人进入西域,汉文化也随之在西域传播开来,作为中原传统文化核心内容的儒学也传入西域。
唐王朝国力强盛,文化繁荣,深深影响了统一后的西域。
儒学文化日渐成为西域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和道德礼仪的操守。
儒家经典思想被正式纳入西域子弟参加朝廷科举取士的考核内容,许多吐鲁番文书都体现了儒家思想在西域社会普遍传播的事实和对西域民众的影响程度。
正是因为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汉文化在西域社会的广泛传播,铁勒首领、名将契必何力虽为一介武夫,亦可随口诵出“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的佳句。
同时,中华传统文化也逐步嵌入到西域各宗教之间。
唐代是西域宗教史上一个集大成的时期,萨满教、佛教、袄教、景教、道教等宗教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了以佛教为主的多宗教并存格局。
中华传统文化深深植入到各个教派之中。
在吐鲁番出土的佛教文书中有大量“急急如律令”的道教术语,而回鹘文摩尼教经典中亦有《释迦四门观》和《阿难达法问》的佛经内容。
在西域,孝也成为儒、释、道等文化内涵中的根本内容。
唐代文化认同政策,有效促进了西域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从南北朝到隋唐,是一个民族文化大融合的时期,以高昌为代表的西域诸国仰慕中原文化,使汉文化在少数民族中广为传播,在西域社会中形成了较好的社会基础,加之唐代民族政策的包容和开放,使唐代的文化实边政策被唐代西域社会普遍接受。
在这种民族融合和天下一家的氛围中,民族平等与文化融合成为唐朝重要的治边之策。
这种民族一体与文化融合的思想成为唐代社会的主流观念。
“华夷一家”的思想在玄宗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充分体现了唐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发展程度。
各民族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成为包括西域在内的各民族的“可汗”,中华一统的局面由此达到新的高度,影响深远。
文化认同与唐朝治理西藏的正确策略,共同形成了多民族文化同存共生的良好局面。
大量中原民众、商人、求法僧人、文人志士等到达西域,与西域民族杂居相处,在语言、习俗、文化、信仰等领域相互交融,共同发展,提高了各民族对中原文化的认同,增强了西域各民族对中原王朝的向心力,不仅在战略上使“西北边患,荡然一清”,而且西域由汉代以来单纯的军事防御地区变为社会相对稳定的区域,成为大唐文化向中亚的自然延伸的地域。
5.下列关于文化认同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南北朝到隋唐,是一个民族文化大融合的时期,民族一体与文化融合的思想一直是其主流观念。
B.唐代统治者对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视与对西藏的正确治理,有效促进了西域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使西域成为大唐文明向中亚的自然延伸的地域。
C.张骞通西域后,儒家文化迅即深深植根于西域民众的思想观念和日常生活之中。
D.随着汉文化在西域传播开来,大批中原民众、商人、求法僧人、文人志士等随之进入西域,把作为中原传统文化核心内容的儒学也传入西域。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儒家经典思想被正式纳入西域子弟参加朝廷科举取士的考核内容,说明中华传统文化在西域社会普遍传播的事实和对西域民众的影响程度。
B.唐王朝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对西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至统一后的西域各民族普遍接受了儒学经典的基本思想和价值观。
C.“华夷一家”的思想在唐太宗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各民族尊奉太宗为“天可汗”,成为包括西域在内的各民族的“可汗”。
D.在吐鲁番出土的佛教文书中有大量“急急如律令”的道教术语等表明不同宗教用语在西域同存共处,相互夹杂的现象,体现了多元宗教与中原文化的融合。
7.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宗教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和文化,在促进民族交流和融合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B.唐代,西域各民族对中原王朝有着极大的向心力,这充分反映了唐王朝治理西域的文化认同政策的有效性。
C.铁勒首领、名将契必何力可随口诵出“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的佳句,因而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汉文化在西域社会得以广泛传播。
D.借鉴唐代治理西域的经验,建立在对中华民族认同基础上的“多元一体”格局,有助于多民族文化的同存共生,从而促进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社会稳定和发展。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
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
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
父病绵历旬月,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
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
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
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
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
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
高祖尝谓侍臣曰:
“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
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
”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
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及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阁计事。
及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
贞观元年,为中书令。
论功行赏,以玄龄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
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
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
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
闻人有善,若己有之。
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
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
论者称为良相焉。
高宗居春宫,加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
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
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
未几,起复本官。
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诏曰:
“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之忧矣。
”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
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
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
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
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
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
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
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
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
上又亲临,握手叙别,悲不自胜。
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
寻薨,年七十。
废朝三日。
(《旧唐书·房玄龄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工草隶,善属文属:
写作
B.文约理赡赡:
充足
C.潜引入阁计事潜:
偷偷地
D.仍知门下省事知:
了解
9.下列各组句子中,能直接表明房玄龄贤德的一组是()
①朕无西顾之忧矣②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
③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④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
⑤闻人有善,若己有之⑥废朝三日
A.①②⑤B.②③⑥C.②③⑤D.①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玄龄从小就很聪明,书法、文章俱佳。
父亲生病时间很长,他尽心服侍。
B.房玄龄与唐太宗李世民一见如故。
房玄龄尽心尽力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延揽人才。
C.房玄龄一度因为人中伤,被高祖驱斥,后又被太宗召回。
贞观元年,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拜太子少师。
D.李世民将房玄龄比之于汉高祖的萧何。
房玄龄病重之际,得到了皇帝深重的厚待。
第II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第II卷共5页,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II卷共11小题,共120分。
四、(23分)(注意: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1.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
(5分)
译文:
(2)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
(5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少年游苏轼
润州作,代人寄远。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却是姮娥①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注:
①姮娥,即嫦娥。
(1)上阕“雪”与“杨花”互喻,构思巧妙,试分析这两个意象在表情达意方面所起的作用。
(4分)
答:
(2)结合诗句分析下阕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4分)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5分)
(1)日月忽其不淹兮,。
惟草木之零落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