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库案例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814065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金库案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金库案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金库案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金库案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金库案例题.docx

《小金库案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金库案例题.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金库案例题.docx

小金库案例题

结合气象部门实际情况,可将这7种表现形式细化为12种,具体是:

(1)未经审批设立的银行账户;

(2)在防雷工程及检测,以及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中,直接收取现金,不给对方开据发票,收取的现金不入单位财务大账形成的“小金库”;

(3)在科技服务、经营活动、人工影响天气等工作中,虚报临时工、聘用人员、炮手工资(包括虚报人数、虚报标准),套取现金形成的“小金库”;

(4)在工程建设或设备、材料采购中,收取乙方回扣、退款、利息等,不入单位财务大账形成的“小金库”;

(5)在工程建设中,乙方以现金形式缴回质保金不入单位财务大账,工程完工后,以验收质量有瑕疵为由,扣留部分质保金形成的“小金库”;

(6)以会议费名义将资金拨付到内部或外部宾馆、招待所等单位,全部或剩余部分提取现金,或挂账用于接待形成的“小金库”;

(7)以软件开发、委托业务费、委托采购等名义将资金拨付到内部公司,全部或剩余部分提取现金,或挂账用于接待形成的“小金库”;

(8)以印刷费、出版费、专版费、版面费等名义将资金拨付到有关单位,全部或剩余部分提取现金,或挂账用于接待形成的“小金库”;

(9)以假发票套取现金形成的“小金库”;

(10)以“领导基金”、“主任基金”、“局长基金”、“台长基金”等名义提取现金形成的“小金库”;

(11)出租房屋、车辆、设备收入,或处置报废资产收入,未列入单位财务大账形成的“小金库”;

(12)以稿费、专版费、版面费、广告费等名义返还现金未入账形成的“小金库”。

“小金库”案例题

案例一:

某中学是一个有2000多学生的学校,2000年6月,李某调任该学校校长。

上任后,李某认为:

日常接待、年节送礼、个人消费都需要钱,可根据规定,学校所有收入必须实行“收支两条线”,用钱实在“不方便”,须另辟“财源”。

2000年秋季学期开学后,李某在学校班子会议上提出,准备拿一部分预算外收入放在账外,一是为了今后年节送礼,二是班子成员可从中多拿些钱。

在场的副校长、教务处主任、总务处主任、政教处主任、办公室主任等人都没有反对。

该中学的预算外资金来源是学生的补习费、借读费等,李某等人授意学校会计和出纳,通过不开正式发票、不入正规账方式截留,形成“小金库”。

每学期末,李某等人就以给领导班子成员发放“行政津贴”、“电话费”、“值班加班费”、“中考奖金”等名义分钱。

另外,李某等人还以年节送礼、接待为名将资金从“小金库”取出,部分据为己有。

案发后,经司法机关查明,2000年至2006年间,李某等6人以领取“补贴”为名私分公款万元,其中李某从“小金库”中贪污16万多元,其余几人贪污数额在10万元以上。

最后,人民法院以贪污罪、受贿罪数罪并罚判处李某有期徒刑4年3个月;副校长、教务处主任、总务处主任、政教处主任、办公室主任等人也被判处相应刑罚。

案例二:

审计部门在对某机关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时,该机关领导在介绍单位基本情况时,提到为了盘活资产,从2007年开始把原来的内部招待所对外出租,出租收入已经按规定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

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发现内部招待所在2004年就承包给王某,另外还发现该机关下属一事业单位早在1997年就成立了一家公司,该公司在2002年承包给刘某。

审计人员在查阅对该机关和下属事业单位财务账簿时,未发现上缴的承包款,该机关和下属事业单位解释说是因为经营不好,未收到承包款。

但是审计人员在外调时发现,王某和刘某每年均按合同上缴了承包款。

在充足的审计证据面前,经向该机关领导宣传政策,使该领导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最后交出记录收取刘某和王某承包款的“小金库”共计万元,截止审计之日共支出万元,其中:

发放干部职工春节补助万元,发放干部子女就业补贴万元,其他支出万元,结余万元。

审计部门依法依规对该单位进行了处理。

案例三:

审计人员对某学校进行审计时,发现该单位投资开办一公司。

经查阅该事业单位和所属公司账簿,发现2008年全年招待费仅几千元,延伸检查该事业单位和所属公司2006年、2007年账簿,发现每年招待费均在8万余元,2008年比2006年、2007年下降了95%以上。

经询问单位领导,领导先解释说由于2008年狠抓工作作风,大力压缩了招待费,后又解释说一些招待费是以会议费名义支出的,审计人员指出,以会议费名义虚列支出将资金转移到宾馆、招待所等用于接待是属于“小金库”,严重违法了财经法规,且从2006年—2008年该单位和所属公司会议费也呈逐年下降趋势,最后该单位不得不承认设立了“小金库”,将资金用于招待费。

案例四:

审计人员对某咨询评估机构进行审计时,发现该单位每年劳务费支出达20万元左右,每次支出劳务费少则3000-5000元,多则4-5万元,单位解释说,由于工作需要,每年要聘请很多专家开展工作,需要支付劳务费,每次支付专家劳务费时,在支付凭证上均有专家名单、身份证号、领取金额及领款人签字。

审计人员进一步核查,发现凡是张某某为经办人领取的劳务费支付凭证上,要么是张某某代签代领,要么在领款人签字栏均有专家“本人”签名,但不同的专家笔迹雷同。

同时还发现,有两笔金额高达2万元和万元的劳务费支出,均由杨某某签字代签代领,但杨某某的两次签字笔迹完全不同,经核实,单位并没有杨某某其人。

在证据面前,单位领导不得不承认通过劳务费套取现金设立“小金库”的事实,张某某正是领导授意具体掌管“小金库”的人员。

案例五:

审计人员对某后勤服务中心所属公司进行审计时,发现该公司多次向X公司采购材料,金额少则10万元,多则80-90万元,且材料采购合同无单位公章,只有刘某一人签字,报销的发票上多数也只有刘某一人签字。

单位领导解释,因为该公司部分业务由刘某承包,因此合同无公章。

进一步核查发现,7月30日和7月31日该公司在X公司采购两批金额高达23万元和20万元的材料,合同注明采购的材料名称、型号、规格完全一致,但单价相差15%,且材料入库单和出库单均反映这两批材料当日进、当日出。

在证据面前,单位领导和刘某承认,故意串通将每年承包上缴任务从150万元降为50万元,刘某通过向X公司虚假材料采购,每年将75万元资金将转移到单位“小金库”账上用于发放职工津补贴。

案例六:

审计人员对某事业单位审计时,发现该单位于10月15日列支会议费4万元到某酒店,会议通知注明会议时间为10月23日-26日,会期4天,所附会议人员名单20人。

在延伸检查该事业单位所属公司时,又发现该公司于11月5日支出会议费8万元到同一酒店,会议通知注明会议时间为10月25日-30日,会期6天,所附会议人员名单30人。

经核查,两次会议人员名单有18人完全一致。

在证据面前,该单位承认以会议名义将资金转移到某酒店,用于接待餐费和报销礼品。

案例七:

审计人员对某事业单位进行审计时,发现该事业单位在经营支出中,开支了20笔共35万元临时工劳务费,单位领导解释,由于经营业务需要,每年需要聘用大量临时工,但不是由单位直接聘用,而是通过劳务公司聘用。

进一步审核发现,有8笔劳务费的报销凭证均是税务机关代开的发票,支付的劳务费全部是现金,在检查劳务合同时,只发现其中1笔劳务费有合同,其余7笔共万元无合同。

经过审计人员向单位领导做工作,其承认通过税务机关代开的发票虚列支出,套取现金设立了“小金库”。

案例八:

审计人员对某事业单位进行审计时,发现该单位将部分房屋出租给不同的公司和个体户,根据面积大小不同收取2万元到10万元不等的租金。

2006年到2008年,账上每年反映的租金收入差距很大,且多为现金收取,经核对租赁合同,发现账上反映的租金收入与合同应收租金每年差距在10-12万元左右。

单位领导解释说,租金没有收齐,主要是一些承租方因经营不佳,部分租金没有收到。

经进一步了解核查,发现在具体收取租金时是该单位负责后勤管理的人员年初从单位财务部门借领一本发票,直接向承租方收取现金,定期将发票存根和现金交单位财务部门,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根据这一情况,审计人员要求单位提供承租方欠交租金的欠条,单位无法提供。

最后,单位承认有部分租金因承租方不要发票,故将现金收取且将承租方不要发票的收入设立了“小金库”。

案例九:

审计人员对某事业单位进行审计时,发现事业单位投资设立了一个公司,事业单位2007年账上收到投资收益或所属公司的上缴款,但2008年没有收到。

延伸检查该公司,发现该公司2008年营业收入较2007年大幅度减少,还发生了亏损。

单位领导解释是由于2008年公司经营不善,故营业收入下降,也没有上缴单位。

审计人员进一步检查事业单位的津补贴发放情况,发现2008年津补贴支出低于2007年,而人员又没有减少。

最后,单位承认为规避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在2008年在公司设立了两本账,将部分收入转移到小账上发放事业单位人员津补贴。

案例十:

审计人员在对某高校进行审计时,发现该高校向所属未脱钩的杂志社支出了一笔10万元的宣传费,单位领导解释说是因为单位要做一期专刊,并提供了合同和已出版的专刊。

审计人员延伸检查该杂志社,发现该杂志社确实收到了10万元宣传费,同时又向该高校分两笔支出了5万元劳务费,一笔为2万元,一笔为3万元,全部为现金支出。

在支付凭证上均有领款人名单、身份证号、领取金额及领款人签字,支付凭证上均标明为支付该专刊稿费。

其中2万元的支付凭证上有具体领款人签字,而3万元的支付凭证上只有李某一人代签,而李某为该杂志社的工作人员。

杂志社领导解释说2万元稿费已经支付了,但发现计算错了,后来又重新计算,应再增加3万元,由李某代领。

但审计人员发现,3万元的稿费支出时间早于另一笔2万元的稿费支出6天。

经过审计人员宣传政策,单位承认2万元稿费发给了相关撰稿人员,但其余3万元设立了“小金库”。

案例十一:

审计人员在对某仅有50余人的事业单位进行审计时,发现2007年该单位账上办公费支出笔数多、单笔金额大,经进一步核查原始凭证,发现三次购买复印机,其中两台单价为5万元,一台单价为4万元,且均未履行政府采购程序,进一步核查发现,三台复印机只有单价为4万元的入了固定资产账,其余两台未入固定资产账。

单位领导解释说,该单位每年印刷资料比较多,因此购买复印机也比较多。

审计人员突击实地核查了该单位复印机数量,只发现两台复印机,其中一台为2005年购买、一台为2007年购买。

经过审计人员宣传政策,单位承认,实际未购买两台5万元的复印机,而是购买手机作为福利发给每个中层以上职工,支出5万元,另外5万元套取现金设立“小金库”。

案例十二:

审计人员在对某医院及所属公司进行审计时,发现该公司2008年“其他应付款—其他”明细科目年初数为万元,当年无增加,但多次支出劳务费、会议费、餐费等,支出凭证合法,手续齐全。

该科目年末数为万元。

经延伸检查,发现该科目有关资金是在2006年12月底发生的,资金量为35万元。

资金来源为该事业单位的设备购置款。

经核查该事业单位2006年12月账簿,发现当月设备购置支出35万元并以下属公司开具的发票报销,有相关合同但未入固定资产账。

在证据面前,该单位承认,2006年预算结余35万元,故以设备购置费名义将资金转移到所属公司,设立“小金库”用于开支接待费、发放职工福利和津补贴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