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811383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主备:

执教:

8.成语故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画龙点睛》。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刚刚学完《金蝉脱壳》这篇课文,知道课题“金蝉脱壳”就是一个成语。

你还知道哪些成语,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

8成语故事

3、什么样的词语称为成语?

(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也有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但这些在成语中占少数。

过渡:

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

请大家自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明确自读要求。

  

(1)轻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生字。

  

(2)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3)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导生字、正音。

       chuōsāifènglùbìyùnhǔ

        戳腮 俸 禄壁韵唬

    

(2)指导词语,注意正确书写。

       腾空 俸禄 自相矛盾 画龙点睛

       戳穿 墙壁 滥竽充数 张口结舌

   4、质疑不理解的词语,小组讨论。

     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

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三、指导朗读及写字。

   1、再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2、指导书写生字词。

  四、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每则故事的内容。

  板书设计

                 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请同学上黑板板书三个成语。

  二、精读《自相矛盾》。

   1、“矛”和“盾”,你们能分得清吗?

请同学看图指一指。

2、

(1)“矛”很“锐利”,锐利就是锋利的意思,矛“锐不可当”。

(2)“盾”很“坚固”,坚固是牢固的意思,盾“坚不可摧”、“牢不可破”。

3、讨论:

“夸口”“张口结舌”的意思。

文中是谁在说大话?

他说的是什么大话?

刚刚还“夸夸其谈”的楚国人,为何“张口结舌”说不出话了呢?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

在你周围见过有人犯这样的错误吗?

5、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三、精读《滥竽充数》。

   1、滥竽充数,“滥竽”的意思是吹不成调的竽。

真是“竽”的错吗?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

(1)南郭先生知道了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一起吹竽的消息,他想:

(2)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当他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他想:

(3)当他得知齐湣王喜欢听别人一个一个地吹,他又想:

(4)看到不吹竽拿到同样俸禄的南郭先生,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5)看到了流浪街头的南郭先生,你又想对他说些什么?

(6)对于今天的那些“滥竽充数”“以次充好”的厂家,你会对他们说写什么?

 四、精读《画龙点睛》。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1)张僧繇画的龙点睛前是什么样子的?

(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美中不足)

(2)“点睛”的结果怎样?

“点睛”的作用?

(腾空飞去——化腐朽为神奇、点石成金)

(3)“点睛”在现实中的运用(包装,好的产品加上好的包装,就是“画龙点睛”的作用;劣质产品加上好的包装,就是“滥竽充数”)

 2、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9、推敲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

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难点:

指导用“即使……也……”造句。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录音

课时分配: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图画。

师述:

夜深人静,月光皎洁。

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

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课件出示: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卡片出示:

唐朝  贾岛

指导读准字音。

4、出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5、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

(2)师述:

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

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

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3)卡片出示并理解带点词的意思:

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6、揭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板书课题,齐读。

7、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

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布置预习):

皎洁 幽居 即兴 妥帖 吟哦 簇拥 斟酌 宽恕 莽撞 推敲 犹豫不决

四、检查自读效果。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和尚 恰当 差人 李凝

2、认读生字词或新词(映示):

皎洁 妥帖 朝愈 簇拥 宽恕 门闩 莽撞

避让 响亮 沉睡 推敲 家境贫寒 夜深人静

3、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五、指导书写生字。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推敲

皎 斟 尚 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复述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3、用“即使……也……”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下列词语:

皎洁 推敲 斟酌 妥帖 

2、填空:

(  )有个诗人叫(  ),早年因(    ),出家当了和尚。

二、导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

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

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

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

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

(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出示:

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指导读好这句话。

6、出示重点词语:

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

(1)学生展开想象,再看可见图片,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

(2)指导朗读。

7、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8、小结:

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

这是故事的发生。

板书:

发生  深夜访友 以诗相赠

第三自然段

1、出示图画,说说图意:

图上画了谁?

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读课文,思考:

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分别用“--”和“  ”画出有关的句子)

3、学生交流。

4、“妥帖”是什么意思?

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

(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

(合适 适宜 适当等)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1)指名朗读。

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

学生试做动作。

(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6、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

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板书:

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读思考:

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

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1)练读:

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

4、小结:

贾岛不知不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

故事进入了高潮。

板书:

高潮 冲闯仪仗 请求宽恕

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

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

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

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

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出示:

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思考”?

为什么?

6、出示韩愈说的话。

 

(1)指名朗读。

 

(2)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3)出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

(引导学生体会“敲”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

7、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8、小结:

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

这是故事的结局。

板书:

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第八自然段

1、过渡:

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

什么叫“推敲”呢?

2、齐读第八自然段。

三、指导讲故事。

1、师:

要想讲好这个故事,先得把课文读熟了。

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像放电影那样把故事中的贾岛和韩愈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

学生练读课文。

2、结合板书提示讲述顺序。

3、学生练讲:

    

(1)各自练讲。

    

(2)分小组练讲。

    (3)各组推派代表讲。

    (4)评选“故事大王”。

四、指导造句。

   1、出示原句。

   2、学生练读,说说上半句讲了什么,下半句又讲了什么。

   3、练习:

     把句子补充完整:

       即使明天下雨,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也能自觉遵守纪律。

       这次考试,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应该骄傲。

   4、学生交流口头造句,师生评点。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2、朗读、背诵《题李凝幽居》这首诗。

   3、写出近义词。

     妥帖(  )推敲(  )或许(  )吟哦(  )

   4、用“即使……也……”造句。

板书设计:

9 推 敲

发生 夜深访友 留诗相赠

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高潮 冲撞仪仗 请求宽恕

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10、嫦娥奔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课文的意境美,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感受课文的意境美。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什么节吗?

(是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呢?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学生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布置课内预习。

(l)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拼读田字格里的9个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3)想一想:

嫦娥是谁?

她为什么要奔月?

这个“奔”是什么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l)认读生字词。

奸诈 贪婪 宝剑 时值 中秋 迫不及待

威逼 焦急 敬重 翻箱 倒柜 洒满银辉

(2)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嫦娥奔月:

嫦娥,后羿的妻子,中国神话中的月中女神。

奔,奔向。

敬重:

恭敬尊重。

(文中指谁敬重谁?

奸诈贪婪:

奸诈,虚伪诡诈;贪婪,贪得无厌,不知满足。

(文中指谁奸诈贪婪?

接济:

在物质上援助。

威逼:

用威力强迫或紧逼。

(文中谁威逼谁干什么?

时值中秋:

“值”是遇到、碰上的意思。

迫不及待:

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周旋:

字典中有三种解释:

①回旋,盘旋;②交际应酬,打交道;③与敌人较量,相机进退。

在本课中应选哪一种解释?

三、理清课文脉络

1.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讨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2.请大家想一想哪些自然段的意思接近就归纳为一段,试着给课文分段。

3.讨论交流后总结。

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

讲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九个太阳。

第二段(第3—6自然段):

讲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苦,吃下仙药,飞到月亮上去了。

第三段(第7、8自然段):

讲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奸 诈 贪 婪 值 剑 逼 辉 焦

2.指导要点。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

五、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敬重 宝剑 贪婪 迫不及待奸诈 接济 假装 翻箱倒柜

二、精读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同学们,说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讨论:

“苦难”是什么意思?

(痛苦和灾难的意思)文中的“苦难”指的是什么?

读第l自然段,注意突出“直”、“实在”、“无法”等词语,体会老百姓遭受的苦难。

后羿是怎样为老百姓解除苦难的?

请画出有关的动词。

(登上、运足、拉满、射下等)同学们,这些词写出了后羿的力大神勇,读书时要注意突出这些词。

3.朗读课文第一段。

三、精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想:

逢蒙是个怎样的人?

嫦娥是个怎样的人?

画出文中有关语句。

2.讨论:

逢蒙的奸诈贪婪表现在哪些地方?

(“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药弄到手”、“假装生病”、“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威逼嫦娥”、“翻箱倒柜”、“四处搜寻”等词语写出了逢蒙的奸诈贪婪)

嫦娥的善良机智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

”、“与逢蒙周旋”、“疾步向前”、“一口吞了下去”等词句反映了嫦娥的善良机智。

3.教师引读第5自然段。

4.嫦娥吃了仙药后,怎样了呢?

请同学们先看图,再读读课文第6自然段。

“飘飘悠悠”是什么意思?

(在空中轻缓地浮动)怎样才能把嫦娥这飘飘悠悠的样子读出来呢?

(读的时候要放慢语速)你觉得这段话写得怎样?

(写得很美)美在哪儿?

(“飘飘悠悠”、“洒满银辉”、“碧蓝碧蓝”、“一轮明月”等词写得很美)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四、精读课文第三段

1.轻声自由读课文第三段。

请同学们圈画出后羿找妻的词语。

(“焦急地冲出门外”、“连声呼唤”、“不顾一切地追去”等词语)

2.读了这些词语你能体会出后羿当时的心情吗?

(找妻时的急切心情)谁能把后羿找妻时的急切心情读出来?

3.乡亲们对嫦娥的思念之情又体现在哪儿呢?

(“摆上”、“祝福”等词表明乡亲们想念好心的嫦娥)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朗读课文

指名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二、总结课文,研究写法

这篇神话故事主要写的是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吃长生不老药升天成仙的事。

找出文中描写嫦娥的有关语句,想想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

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三、指导复述课文

1.指名说说课文三个部分的段落大意,编段落提纲。

第一段:

后羿为民除害,射下太阳。

第二段:

嫦娥吞下仙药,飞上月亮。

第三段:

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2.按“自由练习一同桌互述一小组尝试复述一指名复述”的程序进行复述练习。

四、作业练习

1.照样子写词语,

飘飘悠悠

碧蓝碧蓝

2.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板书设计:

10、嫦娥奔月

后羿射日为民除害,

嫦娥吃药飞上月亮为老百姓不受苦心地善良、为民造福

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11.读书莫放“拦路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己体会课文所要阐述的含义。

3、初步学习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

养成读书的正确习惯及查字典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己体会课文所要阐述的含义。

教学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使他们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明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教学准备:

1、字典、词典

2、查字典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看课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课题中有个三角形,这是阅读课文的标志。

2、阅读课文就是根据自己学习课文的经验自己读懂课文。

二、回忆学习课文的方法,总结学法。

1、回忆我们以前学习课文,都用什么方法来学习?

2、总结学法:

(1)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3)三读课文,你从课文中明白了什么?

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4)四读课文,看看自己从课文中收获到了什么?

可以是内容上的,也可以是写法上的。

三、学生自学。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学,教师要参与进去,给与必要的指导)

1、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

1)什么叫“拦路虎”?

2)面对“拦路虎”绕着走的原因和危害是什么?

3)你是如何消灭读书时的拦路虎的?

4)如何查字典?

2、学生分小组采取多种形式学习。

3、讨论、交流,读课文。

四、汇报自学情况。

五、熟读积累:

1、采用多种形式练读全文。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反复朗读。

3、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感受。

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鼓励学生个性读书,读出自己的感受。

六、总结:

今天大家学会了自己读书,这是了不起的本领,希望大家记住读书的方法,在今后的课内外阅读中经常使用这样的方法,用心阅读,相信大家的阅读能力一定能够有长足的进步。

12.伊索寓言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掌握“抓住寓意与故事之间联系”的方法学好三则寓言的寓意。

   2、通过故事与寓意之间的比较回读、仔细品味,体味寓言中蕴含的寓意。

  三、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梳理归纳

   1、屏幕阅读《伊索寓言》相关背景资料,汇报交流:

得到了哪些信息?

及时总结。

   2、引入课题。

   3、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要求:

读准、读通三则寓言故事。

   4、汇报读书后的感受,随机归纳梳理。

    过渡语:

读了这测寓言,大家已经基本了解了故事内容,但这还不够,学寓言,不仅要读懂内容,还要理解寓意。

  

(二)找准寓意,初步理解

   1、快速默读寓言故事,把寓言中表明寓意的相关语句划出来。

   2、交流汇总投影出示三句寓意:

都在文末,点睛之笔(精练、概括)。

   3、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寓意、提提问题。

(提醒:

抓关键词)

     过渡:

这些语句都表达了几则寓言的寓意,请同学们把这几句话放回文中,用心默读思考:

寓意是怎么从故事中得出来的?

试着找找故事与寓意的联系。

  (三)抓住联系,深入体悟

   1、默读第一则《狐狸和葡萄》,自主找故事与寓意之间的联系。

   2、指名读故事,齐读寓意,反馈交流。

   3、教师随机小结点拨。

   4、小结方法:

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寓意是怎样与故事联系起来的?

   5、齐读寓意,强化感知。

   6、自主尝试,运用方法学《牧童与狼》、《蝉和狐狸》。

   7、反馈交流,随机点拔,发现、梳理后两则寓言的故事和寓意的有机联系。

   8、再次小结方法,读寓意。

(寓意是紧密联系故事,从故事中精心提炼出来的,与故事密不可分、水乳交融)

   9.教师出示从另一个角度提炼的《蝉和狐狸》的寓意:

“一个居心不良的人,不管用多少花言巧语来掩饰自己的阴谋,总有一天会被人识破的。

    请学生运用方法评议。

    过渡:

《伊索寓言》就是通过一个个形象生动的故事得出道理的,在语言的最后用依据精练的话点名寓意。

这是伊索寓言的特点。

  (四)迁移方法,尝试概括寓意

   1、为《蚂蚁与屎壳郎》写寓意。

   2、交流、评比优化

   3、教师出示下文,师生评议。

  (五)作业

     运用抓联系的方法,拓展读《伊索寓言》

     敢于挑战,尝试个性化理解寓言故事

  附件:

            蚂蚁与屎壳郎

  夏天,别的动物都悠闲地生活,只有蚂蚁在田里跑来跑去,搜集小麦和大麦,给自己贮存冬季吃的食物。

屎壳郎惊奇地问他为何这般勤劳。

蚂蚁当时什么也没说。

  冬天来了,大雨冲掉了牛粪,饥饿的屎壳郎,走到蚂蚁那里乞讨食物,蚂蚁对他说:

“喂,伙计,如果当时在我劳动时,你不是批评我,而是也去做工,现在就不会忍饥挨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这个故事说明,凡事要事先做好打算,做到有备无患。

  B 这个故事说明,目光短浅,只贪图眼前享受,没有长远打算的人,早晚要吃亏的。

习作3秋天的树叶

教学目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