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自学考试大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04589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学自学考试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审计学自学考试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审计学自学考试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审计学自学考试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审计学自学考试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审计学自学考试大纲.docx

《审计学自学考试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学自学考试大纲.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审计学自学考试大纲.docx

审计学自学考试大纲

审计学

 

第一章

 

审计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审计的定义和特征,了解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理解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掌握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其他审计之间的关系,

了解审计

的职能、作用和审计方法。

本章重点是掌握三种审计的关系和特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审计的定义和特征

 

(一)审计的定义

 

可从以下方面理解审计的定义:

主体、授权者或委托者、客体、审计依据、目的、本质

等.

 

(二)审计的特征

 

独立性;权威性。

 

第二节

 

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我国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国外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二)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我国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国外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国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

 

审计的分类和审计方法

 

(一)审计的分类

 

按照审计主体、

目的和内容分类;按审计实施的时间、执行地点、

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

使用的技术等的分类。

 

(二)审计的方法

 

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第四节

 

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一)审计的职能

 

经济监督;经济评价;经济鉴证。

 

(二)审计的作用

 

制约;促进;证明。

 

三、考核知识点

 

(一)审计的定义和特征

 

(二)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三)审计的分类和审计方法

 

(四)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四、考核要求

 

(一)审计的定义和特征

 

1。

识记:

1

)审计定义包含的内容;

2

)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含义.

 

2。

领会:

1

)审计的定义;

2

)审计的特征。

 

(二)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

识记:

1

)政府审汁;

2

)内部审计;

3

)注册会计师审计.

 

2。

领会:

1

)政府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2

)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3

)注册会计师审

计的产生和发展.

 

(三)审计的分类和审计方法

 

1.

识记:

1

)按照审计主体、内容和目标的分类;

2

)按审计实施的时间、执行地点的

分类;

 

3

)顺查法和逆查法;详查法和抽查法;审阅法、核对法、分析法、复算法;

4

盘点法、调节法、观察法、查询法和鉴定法.

 

2.

领会:

1

)审计的分类;

2

)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

3

)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四)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1。

识记:

1

)审计的职能;

2

)审计的作用。

 

2。

领会:

1

)审计的三种职能;

2

)审计的三种作用。

 

第二章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

要求了解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包含的基本内容。

掌握注册会计师

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专业胜任能力、

保密、

收费和佣金等规范的基本含义.

重点理解独立、

客观和公正原则的具体内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及其基本原则

 

(一)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定义;

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

中国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

 

(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独立、

客观、

公正;

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

保密;

职业行为;

对社会公众的责任;

对客户的责任;对同行的责任;其他责任;技术准则.

 

第二节

 

独立性

 

(一)独立性的含义

 

实质上的独立;形式上的独立。

 

(二)威胁独立性的情形

 

经济利益、自我评价、关联关系和外界压力等。

 

(三)防范措施

 

由职业、

法律或规章产生的防范措施;

鉴证客户内部的防范措施;

会计师事务所自身制

度和程序中的防范措施。

 

(四)业务期间

确定其是否为被审计单位履行的现时义务;确定是否恰当披露等。

 

2。

其他应付款的实质性程序。

获取或编制明细表;选择金额大或异常的项目进行函证;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的付款事项;检查长期未结的项目;检查关联方的余额是否正常;确定其是否恰当列报。

 

(三)长期应付款的审计 

1.长期应付款的审计目标。

确定其是否存在;确定应列示的长期应付款是否均已列示;确定其是否为被审计单位履行的现时义务;确定是否恰当披露等。

 

2。

长期应付款的实质性程序。

获取或编制明细表;检查各项长期应付款相关的契约、有无抵押;选择重大的进行函证;检查本息的计算;确定其是否恰当列报。

 

(四)所得税费用的审计 

1。

所得税费用的审计目标。

确定其是否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确定所有应当记录的是否均已记录;确定与所得税费用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是否已恰当记录;确定其是否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确定其是否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确定其是否已恰当列报。

 

2.所得税费用的实质性程序.获取或编制所得税费用明细表、递延所得税资产明细表、递延所得税负债明细表;确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当期所得税费用;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应有余额,并根据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倒轧出递延所得税费用(收益);将当期所得税费用与递延所得税费用之和与利润表上的“所得税”项目金额相核对;确定其是否已在财务报表中恰当列报。

 

(五)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审计 

1.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审计目标。

确定其是否存在;确定应列示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是否均已列示;确定其所有权或控制权;确定是否恰当披露等。

 

2。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实质性程序.获取或编制明细表;检查会计政策的恰当性和一贯性;检查税率是否正确;检查增减变动记录是否合规;检查被审计单位在资产负债表日是否对其账面价值进行复核;税率变化时是否重新计算;确定其是否恰当列报。

 

(六)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审计 

1。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审计目标。

确定其是否存在;确定应列示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是否均已列示;确定其是否为被审单位的现时义务;确定是否恰当披露等。

 

2.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实质性程序。

获取或编制明细表;检查会计政策的恰当性和一贯性;检查税率是否正确;检查增减变动记录是否合规;检查被审计单位在资产负债表日是否对其账面价值进行复核;税率变化时是否重新计算;确定其是否恰当列报。

 

(七)资产减值损失的审计 

1.资产减值损失的审计目标。

确定其是否已发生;确定其应当反映的均已反映;确定其金额是否已恰当记录;会计期间是否正确;账户是否正确;确定其是否恰当列报. 

2。

资产减值损失的实质性程序.获取或编制明细表;检查核算内容是否合规;检查其 增减变动情况;确定其是否恰当列报。

 (八)营业外收入的审计 

1。

营业外收入的审计目标。

确定其是否已发生;确定其应当列示的均已列示;确定其金

额是否已恰当记录;会计期间是否正确;账户是否正确;确定其是否恰当列报. 

2。

营业外收入的实质性程序。

获取或编制明细表;检查核算内容是否合规;抽查金额较大或性质特殊的项目;检查相关账户记录;确定其是否恰当列报。

 

(九)营业外支出的审计 

1.营业外支出的审计目标。

确定其是否已发生;确定其应当列示的均已列示;确定其金额是否已恰当记录;会计期间是否正确;账户是否正确;确定其是否恰当列报。

 

2。

营业外支出的实质性程序。

获取或编制明细表;检查核算内容是否合规;检查各项目的相关账户记录;检查是否存在非公益性捐赠、税收滞纳金、罚款等;详细检查非常损失;确定其是否恰当列报。

 

三、考核知识点 

(一)筹资与投资循环的特性 

(二)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内部控制测试 (三)筹资与投资循环主要账户的审计 (四)筹资与投资循环其他相关账户的审计 四、考核要求 

(一)筹资与投资循环的特性 1。

识记:

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

 2.领会:

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

 

(二)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内部控制测试 

1.识记:

(1)筹资与投资的内部控制;

(2)内部控制测试。

 2。

应用:

筹资与投资的内部控制测试. (三)筹资与投资循环主要账户的审计 

1.识记:

(1)银行借款的审计目标;

(2)应付债券的审计目标;(3)所有者权益的审计目标;(4)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审计目标;(5)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审计目标;(6)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审计目标;(7)长期股权投资的审计目标. 

2.应用:

(1)银行借款的实质性程序;

(2)应付债券的实质性程序;(3)实收资本(或股本)的实质性程序;(4)资本公积的实质性程序;(5)盈余公积的实质性程序;(6)未分配利润的实质性程序;(7)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实质性程序;(8)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实质性程序;(9)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实质性程序;(10)长期股权投资的实质性程序。

 

(四)筹资与投资循环其他相关账户的审计 

1。

识记:

(1)其他应收款的审计目标;

(2)其他应付款的审计目标;(3)长期应付款的审计目标;(4)所得税费用的审计目标;(5)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审计目标;(6)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审计目标;(7)资产减值损失的审计目标;(8)营业外收入的审计目标;(9)营业外支出的审计目标。

 

2.应用:

(1)其他应收款的实质性程序;

(2)其他应付款的实质性程序;(3)长期应付款的实质性程序;(4)所得税费用的实质性程序;(5)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实质性程序;(6)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实质性程序;(7)资产减值损失的实质性程序;(8)营业外收入的实质性

程序;(9)营业外支出的实质性程序。

 

第十一章 货币资金审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货币资金与各业务循环的关系,了解货币资金审计的范围;掌握货币资金的审计目标;了解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及控制测试;掌握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实质性程序的具体运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货币资金审计概述 

(一)货币资金与各业务循环的关系 货币资金与各交易循环均直接相关。

 

(二)货币资金的审计范围 

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及有效性;证实收入与支出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及其余额的真实性、正确性。

 

第二节 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测试 

(一)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 

职责分工;授权批准;凭证和记录;定期盘点与核对. 

(二)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测试 

了解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对内部控制的初步评价;抽取并检查收款凭证,检查相关会计记录;抽取并审查付款凭证,检查相关会计记录;抽取一定期间的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与总账核对;抽取一定期间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查验其是否按月正确编制并经复核;检查外币资金的折算方法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是否与上年度一致,评价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等。

 

第三节 货币资金的实质性程序 

(一)库存现金的实质性程序 

1.库存现金的审计目标。

确定货币资金项目中的库存现金在资产负债表日是否确实存在;确定在特定期间发生的现金收支是否均已记录;确定其余额是否正确;确定是否已在财务报表中恰当列报等。

 

2。

库存现金的实质性程序。

核对库存现金日记账与总账的余额;监盘库存现金;抽查大额现金收支事项;检查现金收支的正确截止;检查外币现金的折算是否正确;确定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二)银行存款的实质性程序 

1.银行存款的审计目标。

确定货币资金项目中的银行存款在资产负债表日是否确实存在;确定在特定期间发生的银行存款收支是否均已记录;确定其余额是否正确;确定是否已在财务报表中恰当列报等. 

2.银行存款的实质性程序.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与总账的余额;实施分析性程序;取得并检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函证银行存款余额;抽查大额银行存款收支的原始凭证;检查银行存款收支的正确截止;确定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等。

 

(三)其他货币资金的实质性程序 

1。

其他货币资金的审计目标。

确定其他货币资金在会计报表日是否确实存在,是否为被审计单位所拥有;确定在特定期间内发生的其他货币资金收支业务是否均已记录;确定其余额是否正确;确定其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

其他货币资金的实质性程序.核对明细账期末合计数与总账数是否相符;函证外埠存款户、银行汇票存款户、银行本票存款户期末余额;对于外币其他货币资金,检查其折算汇率是否正确;抽查一定数量的原始凭证作为样本进行测试;抽取资产负债表日后的大额收支凭证进行截止测试;确定其披露是否恰当。

 

三、考核知识点 

(一)货币资金审计概述 

(二)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测试 (三)货币资金的实质性程序 四、考核要求 

(一)货币资金审计概述 

1。

识记:

货币资金与其他循环的关系。

 2.领会:

货币资金的审计范围. 

(二)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测试 1.识记:

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

 2。

领会:

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测试. (三)货币资金的实质性程序 

1.识记:

(1)库存现金的审计目标;

(2)银行存款的审计目标;(3)其他货币资金的审计目标。

 

2。

应用:

(1)库存现金的实质性程序;

(2)银行存款的实质性程序;(3)其他货币资金的实质性程序。

 

第十二章 审计报告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审计报告的概念、作用。

掌握审计报告的基本要素,掌握标准审计报告和非标审计报告出具的条件和格式。

要求在分析相应案例的基础上判断审计报告的类型并写出审计报告。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审计报告概述 

(一)审计报告的含义和作用 审计报告的含义;审计报告的作用。

 

(二)审计意见的形成 

审计意见形成的要求;审计结论:

评价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

 (三)审计报告的类型 

按照性质分类;按照使用目的分类;按照详略程度分类。

 第二节 审计报告的基本要素 

不论是何种类型的审计报告都应当包括下列要素:

 

标题;收件人;引言段;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段;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审计意见段;注册会计师的签名和盖章;会计师事务所的名称、地址及盖章;报告日期。

 

第三节 标准审计报告 

(一)出具标准审计报告的条件 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的条件。

 

(二)标准审计报告的格式 第四节 非标准审计报告 

(一)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强调事项段的定义;出具的条件. 

(二)非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出具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的条件;保留意见的含义和条件;否定意见的含义和条件;无法表示意见的含义和条件。

 

三、考核知识点 

(一)审计报告概述 

(二)审计报告的基本要素 (三)标准审计报告 (四)非标准审计报告 四、考核要求 

(一)审计报告概述 

1.识记:

(1)审计报告的含义;

(2)合法性;(3)公允性。

 2.领会:

(1)审计报告的作用;

(2)审计报告的特征. 

(二)审计报告的基本要素 

1.识记:

(1)审计报告的类别;

(2)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3)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2.领会:

审计报告的要素及内容. (三)标准审计报告 1。

识记:

标准审计报告。

 

2。

领会:

(1)出具标准审计报告的条件;

(2)标准审计报告的格式. 3.应用:

标准审计报告的条件。

 (四)非标准审计报告 1.识记:

非标准审计报告。

 

2。

领会:

(1)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条件;

(2)非标准审计报告的格式。

 

3.应用:

(1)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2)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3)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4)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