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复旦大学精品课程.docx
《食堂复旦大学精品课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堂复旦大学精品课程.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食堂复旦大学精品课程
《复旦大学普通学生与留学生》分析报告
王立
调查背景:
现今文化交流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文化商品、文化市场、文化产业的形成,中外文化交流是日后的趋势,这种文化交流能够引发新的思维模式,在这种文化大背景下,大学生在文化交流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影响着未来的发展趋势。
虽然复旦留学生所占复旦学生比例也逐年升高,复旦学生与留学生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而我们在来复旦之前所想象的相互间的交流程度上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所以我们选了这个题目,一方面希望能够了解现在的现状,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够获得一些信息为相互间的进一步交流做出贡献。
调查方法:
对于普通本科生,我们主要采用发放实体纸质问卷和通过问卷星网站进行在线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当然,我们对小组成员自身的状况也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于自己周围的朋友进行了一定的交谈.对于留学生,由于缺少联系方式,我们主要对两个留学进行了采访,着重对与一位华裔留学生的交谈进行了记录。
调查样本特征:
调查时间:
2011年11月29日到12月5日。
样本数量:
806人参与本次问卷调查,共收到538份有效问卷。
样本分布:
1、样本的年级构成(单选):
分析:
大一占有效人数的68.4%,数据异常,这个可能与我们调查方式有关(可能扫邮主要是大一的学生,做纸质问卷时,主要是周末在自习教室做的,而周末自习教室中多大一学生(大一学生住在本部,而别的年级分布于南北区及别的校区),故我们将不对年级问题作分析。
样本的性别构成(单选):
样本的专业构成(单选):
复旦普通本科生与留学生的关系单个问题简单分析报告
经常在哪里遇见留学生(多选)
分析:
主要在光华楼周边,因为留学生在光华楼上课.但是对于社团及他活动场地所占比例较小的问题,我们分析的原因是:
与兴趣有关——留学生多集中于橄榄球社及各中国武术类社团。
是否接触过留学生(是对应3、4、5、6,否对应7、8)
分析:
接触过留学生的人以64.87%远高于没有接触过得35.13%。
这个数据的巨大差距可能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1)复旦留学生人数比较多;
(2)复旦拥有一个自由开放的环境;(3)和接触过留学生的人可能更愿意做这份问卷。
和留学生交流的频率(单选)
分析:
对于不固定的62.18%,我们对一部分人进行了访谈,发现所谓"不固定",大多数情况都是只有过一两次对话的经历.同时对一周两次以上的频率虽然占19.77%,但是我们认为这部分中在一起上课以及参加社团活动的占有很高的比重,与我们在下面调查到的期望值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
和哪个地区留学生接触较多(多选)
分析:
日韩以62.46%稳居榜首,欧美21.49%位列第二,非洲及东南亚所占比例极低。
我们认为这与长期以来我国接受外来文化的输入有很大的关系,以及与日韩与我国文化比较相近有关。
注:
我们认为我校各地区留学生人数也有关系,但缺乏数据支持。
和留学生接触主要形式(多选)
分析:
学习方面占主流,同时带有一定的交友目的。
和留学生交流的收获(多选)
分析:
大家都倾向于了解异域文化(具体关于文化内容在七、九中有论述)。
但是亦有24.07%的人就图一新鲜,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一方面认为这样没有诚意,阻碍了交流;另一方面认为这可以提供一种大家交流的契机,促进了交流。
什么原因阻碍了相互的交流(多选)
分析:
缺乏途径是首要原因,同时这与14号分析当中有86.94%的人希望有更多的官方交流活动紧密呼应,另外,语言障碍也不容忽视。
对于留学生的印象(单选)
分析:
主要集中在不错与一般般等级上,我们认为这与缺乏与留学生更深入的交流有关。
是否希望和留学生有更多的接触(是对应10、11、12、13、14)
分析:
数据显示大部分人希望和留学生交流。
希望哪方面有更多接触(多选)
分析:
私人交友比例最高,超出学习类30%以上,对应第5号分析的现状是:
学习交流比交友高出近20%,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改进的方向。
更愿意接触哪个地区留学生(单选)
分析:
第七、八里有相应论述
更愿意以哪种方式接触(多选)
分析:
私人接触比例最高。
希望在与留学生的交流中有什么收获(多选)
分析:
异域文化一瞥、流利的口语、友谊圈的扩大这些个人利益方面较多,但对于为中外友好发展作贡献这一深远影响只有少部分人注意到。
官方是否应组织更多活动(单选)
分析:
86.94%的人都认为应该组织官方活动以增加沟通渠道(照应第7号分析)。
哪方面是您不愿意和留学生接触的主要原因(多选)
分析:
没有时间精力占绝大部分,对这一问题我们仅作统计,但印象不好、没有意义等其他因素具有改善的可能性。
性别对各问题的影响(以下仅列出有差距的项)
1、男生当中接触过留学生的占62.34%,女生当中66.78%。
2、男女生与留学生交流频率:
大部分都集中在不固定这一项,且在不固定这一项当中有较大差距,女生44.63%,男生34.63%,高出百分之十左右。
3、对于什么原因阻碍了相互交流,男生在文化差异、语言障碍、缺少时间精力都要略高于女生。
4、对于是否希望和留学生有更多的接触,男生以16.45%的比例,高于女生的10.75%.
5、在愿意与以哪种方式接触方面,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大型交流活动。
专业对各问题的影响(仅列出有差距的项)
1、是否接触过留学生:
文科以75.67%的比例远高于理科的53.30%及医学的58.73%。
(可能的原因:
文科生相较于时间、精力较多,文科专业中语言专业多可能也是一个因素)
2、和哪个地区留学生接触较多:
对于日韩地区,文科以48.67%远高于理科的30.66%及医学的39.68%。
以上数据仅供参考,因为我们发现面对多选题的时候,文科生更倾向于选多个选项,理科生更倾向于选单个选项,同时有些我们认为有误的数据不予分析。
七、各类问题汇总分析——看复旦学生与各地区留学生交流的深层问题
光华楼周边能见到的留学生的比例最高为80.3%,剩下的教室、食堂、KFC等接触的留学生中日韩的留学生比例最高,欧美的虽然不多,但相较之东南亚和非洲便显得很多了,而在向接触的留学生中,欧美与日韩刚好换了下位置,而非洲和东南亚的学生所占比例仍很少,由此看出欧洲和东南亚的同学一方面和复旦学生接触少,一方面复旦学生也不太想和非洲及东南亚的留学生接触,从而东南亚和非洲的留学生受到了有意或无意的孤立,这对他们的留学生涯来说是一件比较痛苦的事情。
在分析复旦学生接触留学生的目的我们可以看到,友谊圈的扩大76.45%,流利的口语占63.17%,异域文化一瞥占66.6%,再结合想接触的留学生多来自欧美,流利的口语这一项反映了复旦学生想通过接触欧美的留学生来练习英语,而复旦学生想多与欧美的学生交友、并想了解他们的文化,这与我们近代史有极大的关系。
1840年后的中国饱受凌辱,严复翻译了达尔文的《进化论》,译名为《天演论》,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引入中国,这在当时的积极意义是:
告诉国人,我们现在很弱小,面临着亡国亡种的危机,这促进着我们的国家做出积极的改变。
但同时,天演论也给了我们这样一个观点:
欧洲是好的,中国是不好的,我们要向欧洲学习,我们要和欧洲一样,我们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欧洲。
这样的一种观点是文化上的不自信,我们没有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上的优势,欧洲自工业革命以来,奉行的是社会进化论的观点,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而中国传统奉行的是“仁义”。
而这种文化上的不自信一直延续到今天,复旦的学生在同龄人中是很优秀的,但从小我们的成长环境、成长的文化对我们对我们的影响一直延续到大学,而复旦的学生也没能够完全去处这种想法。
这种想法的存在,从另一个层面上,削减了东南亚和非洲留学生与复旦学生的交流机会,一方面给非洲和东南亚的留学生留下了不好的回忆,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复旦学生了解东南亚和非洲的机会,欧美文化是强势文化,日韩文化在中国也很流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非洲和东南亚的文化没有意义、没有了解的价值,只是我们尚没有发现其价值而已。
由此,我认为我们一方面应在复旦学生方面多下功夫,让大家增强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多促进非洲和东南亚留学生和复旦学生的交流。
1、留学生和普通本科生的交流难在哪里:
语言是第一障碍,可是最主要是缺乏途径,还有深层原因就是文化差异引起的大家没有共同兴趣,所以即使有接触大部分也都在比较浅层的接触而已,从来没见过有中国人和留学生走在在一起,很开心的一起去吃饭,一起出去玩,除非华裔。
2、妨碍与留学生保持接触及良好关系的因素:
中国学生方面:
不可排除语言障碍是第一个问题,然而语言却也不是很大的问题.问题主要在于缺乏交流的途径,缺少足以维系相互间关系的兴趣爱好.当然价值观有影响,但是在校园里,在当今如此开放的环境下,价值观对我校学生间交流构成任何阻碍.(留学生举例,有一件事就是关于救助别人的,我在德国亲身经历过一件事,就是公交车前面一个人摔倒了,需要帮助,整个车的人都下去帮助,在中国好像...可是当我们提到两国福利制度差别时,大家都能理解.当然不排除我国目前国民素质普遍低下的现实.)
留学生身上的因素:
就日韩及其他亚洲国家,因为性格比较保守,所以很少主动和普通本科生打交道,也很少面对普通本科生的邀请做出主动的回应,加之出门在外有一定的抱团性,像韩国人就经常会自己下厨,再加上复旦周边的韩国料理还算正宗,所以很明显,韩国留学生很少在食堂出现.而就欧美来言,因为没有相似的文化背景,所以相互间交流时,都会停留在很保守的程度。
制度上:
虽然留学生分布在个个班级,但是一般的班级活动是不会考虑留学生的,这样班级和留学生间没有任何的归属感,同学们对本班留学生也是基本一无所知.
课程安排上,我们和留学生基本上没有交叉课程,所以好像二者间是两个孤立的学习系统.
没有固定的活动旨在促进二者间关系,所以两者就这样想交流却一直矜持的等待着.即使有活动偶尔附带这样的机会(如志愿者活动),建立下的友谊也再不会有新的发展.
3、便于交流因素:
对普通本科生而言:
因为许多目的(学习语言等)和好奇等因素而产生了强大的交流欲望.
对留学生而言:
在外留学,结识本地学生就是留学生涯的一部分.而且,交友本身的快乐和所带来的好处(如增加对中国的了解)也会为增加其交流的欲望.
对部分社团而言:
以橄榄球社为例,欧美及黑人的加入无疑能增加社团实力.对语言类社团而言,留学生就是宝藏.对中国传统文化社团,这是弘扬中华文化的绝佳机会.
对学校而言:
双方间的交流正契合了复旦的开放氛围,交流所带来的思想冲撞和相互间的交流是不用出国留学就能得到了.
4、交流沟通要注意的事情:
一般来说没有什么大的禁忌,语气的话,但也看你和他是什么关系,要是很熟悉的话就不需要了,开开玩笑什么的都行,但要是不很熟悉,那就不好说了,得看什么情况。
对于话题还是要有共同兴趣。
5、其它:
总体来说,中国学生与华裔留学生交流的更深、更多。
在留学生眼中,我们中国学生非常忽视东南亚及非洲等地留学生。
(更愿意接触哪个地区留学生问题中,东南亚仅3.43%,非洲等地仅1.93%)
同时留学生也反映,一直没有听说促进中国学生与留学生的官方活动,要有应该也是做的不够到位。
九、总结
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复旦作为一所国际性的大学名副其实,复旦学生与留学生有一定的接触,同时双方都有强烈的进一步交流的意愿,而双方公认的最大的障碍就是缺乏有效的接触途径,强烈希望有更多的官方以及非官方的交流活动,以促进复旦中国学生与留学生的交流。
同时,对于一些来自欠发达地区的留学生,学生应以包容的态度接纳他们,不要有一些歧视心理,以促进文化交流发展多元化。
对于官方活动,我们建议建立长久的能够成为复旦一个特色的大型的“交流周”或者类似的官方活动的产生(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