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探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796901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勘探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地质勘探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地质勘探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地质勘探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地质勘探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质勘探报告.docx

《地质勘探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勘探报告.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质勘探报告.docx

地质勘探报告

内蒙阿右旗卡休他他M51铁矿区深部找矿总结报告

编写单位:

第六地质队一分队

分队长:

王兴德

分队技术负责:

郭文军

编写人:

郭文军、张树栋

审查人:

黄宝金

付队长:

肖巨、刘一、郭增禄

队技术负责:

贾恩环

提交报告单位:

甘肃省地质局第六地质队

提交报告时间: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

“内蒙阿右旗卡休他他M51铁矿区深部找矿总结”总结审查意见

同意评论意见。

M51隐伏铁矿于一九六九至一九七一年曾进行了深部检查,提交了“甘肃阿拉善右旗卡休他他M51铁矿地质勘探报告”。

鉴于以往工作证明本矿床除与矽卡岩有关的铁矿外,还有与铁矿伴生的铜和钴以及单独存在的铜钴矿体,具备了进一步找矿的地质前提。

经过对已有资料分析,选择了工作程度较低的成矿有利地段,以钻探为主要手段,配合物化探,进行以铜钴为主的深部找部,扩大矿区远景。

通过两年工作完成了任务,达到设计目的,查明了矽止岩带内铜钴含矿性,对02异常铁矿做出评价,提交02级铁矿储量979万吨,可作为矿区远景规划的依据。

工作部署和采用的手段基本合理,质量符合要求。

报告文字描述较详细,附图、附表齐全,这些资料较充分的反映了矿床的地质特征。

不足之处:

矿床成因及成矿环境研究不够;储量计算过程中矿体的圈定还不够严谨;伴生组分镓光谱结果为估算储量。

经队务会议一九八0年一月十五日审查通过,同意复制上报。

 

第六地质队

一九八0年一月十五日

对“内蒙阿右旗卡休休他他M51铁矿区深部找矿总结报告”评论意见

本着就矿找矿,扩大矿床远景,寻找新的矿体的精神,在原M51铁矿勘探的基础上,一分队主要于一九七八到一九七九年间在M51铁矿区,长约2km,宽1km的范围内,对有经济价值的矿体进行了深部评价,并对已知的矿化露并没有和有利成矿地段进行了综合物化探找矿和评价,其主要成果是:

1、对M51南带C1、C2磁异常的铁矿体进行初勘,探明C2级铁矿石储量万吨,并对们生有益组分Co、Cu、Ca进行了相应程度的定性和定量了解,勘探程度达到同级储量的要求。

2、对北带C3、C4铁矿体沿走向和倾向方向的延伸情况进行了钻探追索和控制,对其远景作了正确的结论。

3、对工作区的若干矿化露头和物化探异常,择其较好者作了进一步解释和验证,从而以这一带找铁远景作出否定结论,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4、对本区成因“特殊的矽卡岩型”铁矿床进行较为深入的观察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矿床的生成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是有益的,从而进一步丰富了对矿床成因的认识。

5、所施用的各种评价手段和探矿工程布设是正确合理的,质量符合要求,取得了相应的地质效果,达到了予期目的。

6、该报告为原M51勘探报告的补充和继续,主次分明,详略适当,基本做到了内容,简明扼要,各种附图内容符合要求图面整洁,储量计算数据准确,表格齐全。

该报告感到不足之处是:

1、从整体来看,对测区的构造梗概和南北矿带之构造岩相关系,分析和研究不够,因而对各地质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论述欠详。

2、综合研究方面,在地层、岩浆岩的形成和变质时代以及岩石化学等方面的实际测试资料不足,多数仅限于一般的野外观察,而研究深度不够。

3、本报告的重点工作地段,恰逢F5、F6主要断层,由矿体近通过,对矿床的工程地质条件影响如何欠详。

但本次水文及工程地质方面未作新的工作,仅引用以往的资料和结论加以论述,尚嫌不够。

本报告较全面的反映了所获地质成果,达到了对M51铁矿区深部找矿和远景评价的目的,不足之处不影响报告的全局,建议队务会议审查批准。

评议员:

王全仓

一九八0年一月九日

 

前言……………………………………………………1页

第一章矿区地质………………………………………………4页

一、地层………………………………………………4页

二、构造………………………………………………6页

三、火成岩………………………………………………7页

第二章矿区地球物理化学特征………………………………11页

一、磁异常特征及其解释…………………………………11页

二、激电异常特征及其解释………………………………19页

三、化探异常特征及其解释………………………………20页

第三章矿床地质…………………………………………………22页

一、C1—C2矿带(南矿带)………………………………22页

(一)、含矿矽卡岩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22页

(二)、矿体规模、形态及产状……………………………25页

(三)、矿石类型及其特征…………………………………29页

(四)、矿石的化学成份……………………………………35页

(五)、储量计算……………………………………………40页

二、C3—C4矿带(北矿带)深部及其东西延长地段45页

三、矿区西部铁矿露头及矽卡岩…………………………49页

四、矿床成因的初步认识…………………………………51页

第四章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53页

一、测量………………………………………………53页

二、三分量磁测井…………………………………………54页

三、电法………………………………………………54页

四、化探………………………………………………56页

五、1:

5千地质物化探综合平面图编制…………………57页

六、钻探………………………………………………57页

七、采样及化验……………………………………………58页

结语………………………………………………………61页

 

附图目录

顺序号图号图名比例尺

1301内蒙阿右旗卡休他他M51铁矿区

地质物化探综合平面图1:

5000

1402内蒙阿右旗卡休他他M51铁矿区

C1—C2矿带1190米标高水平断面图1:

2000

1503内蒙阿右旗卡休他他M51铁矿区

C1—C2矿带1090米标高水平断面图1:

2000

1604内蒙阿右旗卡休他他M51铁矿区

C1—C2矿带990米标高水平断面图1:

2000

1705内蒙阿右旗卡休他他M51铁矿区

C1—C2矿带(铁矿体)Ⅱ—Ⅱ剖面

垂直纵投影图1:

2000

1806内蒙阿右旗卡休他他M51铁矿区

-14行钻孔地质剖面图1:

1000

1907内蒙阿右旗卡休他他M51铁矿区

-10行钻孔地质剖面图1:

1000

2008内蒙阿右旗卡休他他M51铁矿区

28行钻孔地质剖面图1:

1000

2109内蒙阿右旗卡休他他M51铁矿区

30行钻孔地质剖面图1:

1000

2210内蒙阿右旗卡休他他M51铁矿区

32行钻孔地质剖面图1:

1000

2311内蒙阿右旗卡休他他M51铁矿区

34行钻孔地质剖面图1:

1000

2412内蒙阿右旗卡休他他M51铁矿区

36行钻孔地质剖面图1:

1000

2513内蒙阿右旗卡休他他M51铁矿区

38行钻孔地质剖面图1:

1000

2614内蒙阿右旗卡休他他M51铁矿区

40行钻孔地质剖面图1:

1000

2715内蒙阿右旗卡休他他M51铁矿区

44行钻孔地质剖面图1:

1000

2816内蒙阿右旗卡休他他M51铁矿区

123△行钻孔地质剖面图1:

1000

2917内蒙阿右旗卡休他他M51铁矿区

0行钻孔地质剖面图1:

1000

3018内蒙阿右旗卡休他他M51铁矿区

1行钻孔地质剖面图1:

1000

3119内蒙阿右旗卡休他他M51铁矿区

3行钻孔地质剖面图1:

1000

3220内蒙阿右旗卡休他他M51铁矿区

9行钻孔地质剖面图1:

1000

3321内蒙阿右旗卡休他他M51铁矿区

12行理论分解异常验证钻孔地质剖面图1:

1000

3422统一图例

 

附表

1、钻孔铁矿体分段平均品位计算表

2、铁断面面积平均品位计算表

3、铁块段平均品位计算表

4、断面面积计算表

5、铁块段储量计算表

6、铁各矿体各类型矿石储量计算表

7、铁储量计算总表

8、钻孔钴矿体分段平均品位计算表

9、钴块段储量计算表

10、钴矿体储量计算总表

11、各类型铁矿石中有益伴生组分含量计算表

12、各类型铁矿石中有益伴生组分储量计算表

前言

本报告系“甘肃省阿拉善右旗卡体他他M51铁矿地质勘探报告”的继续,故有关矿区的位置交通(如图1)、自然经济地理和区域地质不再重述,矿区地质简要予以说明,地球物理化学特征及矿床地质则重点论C1——C2矿带。

M51磁异常于1967年航空磁测发现,同年我队与物探队配合做了地质磁法面积详查及少量的钻探验证,证实异常主要与磁铁矿体有关。

1969——1971年又先后进行了深部检查,进一步证实C1、C2、C3、C4异常为磁铁矿体引起,C5、C6异常系超基性岩体反映;并对C3——C4矿带东西两端及主矿体深部的部分地段控制不够;矿区西部的零星铁矿露头及矽卡岩带深部情况不了解;C4异常南北两侧的理论分解异常尚未验证。

因此对该异常继续进行深部找矿是必要的。

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提供矿产资源,奉局队指示,于1977——1978年在检查评价M50-51、卡休他他等超基性岩体的同时,便开展了对M51铁矿区,选择工作程度低,且成矿有利地段,采用以钻探为主,并配合采样化验以及物化探等手段进行补充检查,以寻找新的钴、铜、铁陷伏工业矿,扩大矿区远景。

其具体任务是:

1、在C1—C2矿带主要进行以铜、钴为主的深部找矿。

同时查明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品位变化及益有害组分的含量探求铁、钴远景储量;对东西两侧的矽卡岩进行适当的深部控制,了解其含矿性。

2、对C3—C4矿逞东西延地段及3号铁矿体,CO2、CO3富体的深部进行远景控制,搞清矿体矿沿走向及倾向的延伸(深)情况。

3、对矿区西部的零星铁矿露头及矽卡岩接触带,选择成矿有利地段进行深部检查,了解已知矿体的规模、品位,寻找隐伏的钴、铜矿体。

4、在C1—C2矿带及东西延地段,通过1:

5千化探面积和1:

1千电法剖面测量以及部分钻孔井中三分量磁测;寻找新和物化探异常,为深部找矿提供依据;同时对C4异常南北两侧的理论分解异常进行验证,确定异常的性质。

5、收集有关资料,经综合分析研究,进一步了解南北矿带的关系,探讨矿床的成因问题。

遵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五届二次人大会精神,坚决贯彻地质工作着重点转移到找矿上来,经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于1979年底完成了上述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完成实物工作量见表1。

在完成实物工作量的基础上取得的主要地质及物化探成果是:

1、基本搞清了C1—C2矿带各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空间分布、品位变化、有益有害组分的含量等。

提交C2级铁矿石储量979万吨,钴金属储量1058吨;同时对东西两侧的矽卡岩深部含矿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2、对C3—C4矿带东西延伸和(3)号铁矿体及钴富集体(CO2、CO3)倾斜延深情况已大致查明;同时证实了(4)号铁矿体西延至3行以西,且由东向西逐渐变厚。

3、基本查明了矿区西部铁矿露头的规模、矽卡岩及接触带的含矿性、蚀变等特征。

4、对矿区地球物理化学特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大致查明了C4异常两侧的理论分解异常性质。

5、基本上搞清了南北矿带的关系,加深了对成矿规律:

矿体成因等问题的认识。

第一章矿区地质

矿区地处中朝准地台阿拉善台隆北大山拱断束的西段北缘,南邻潮水中新凹陷,构造线的总体方向为北西西—东西向。

其特点是:

地层简单,构造以断裂为主。

火成岩发育。

一、地层

区内地层发育不全,以第四系为主,震旦系次之,前震旦系零星分布(地层划分仍延用以往资料)。

(一)第四系(Q):

广布全区,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

以风积砂(Qd1)为主,布于矿区中北部,一般厚25—35米;坡积残积(Qp1)和现代河床冲积(Qa1)少量,零星布于南部露头区,一般厚2—10米。

另外在风积砂与基岩的接触处,往往见有紫红或灰—灰黑色砂砾岩层(Qscg),成分复杂,各地不尽一样,由砾石及砂组成,泥钙质胶结,成岩性差,一般厚—1米,最厚米。

(二)、震旦系(Zn);主要布于南北矿带之间及矿区西段中部一带。

岩性以云母石英千枚岩(P),黑云母石英片岩(Ms)为主,黑云斜长岩(HOv)少量,偶夹黑云斜长片麻岩(GN)、大理岩及石英岩小透镜体。

当上述岩石与角闪石英二长岩或辉长辉绿岩接触时,往往产生角岩化,形成角岩化千枚岩夹黑云母长英质角岩(PHO)、黑云母长英质角岩;局部地段矽卡岩现象,但一般范围不大,蚀变不均。

该套地层遭受火成岩的侵吞破坏较为厉害,其内不仅被火成岩穿插,而且部分地段被火成岩切割为零散的小块,甚至呈捕虏体存在于火成岩中。

(三)、前震旦系:

为区内出露的最老地层,仅在5行及矿区西北边缘有少量分布。

岩性为眼球状片麻岩(Gn),局部夹黑云母石英片岩。

二、构造

矿区地层为一走向近东西,倾向南,倾角42—78度产单斜构造,仅局部见有平缓的小褶曲。

断裂较为发育,其中以压性断裂(F5、F6)为主,压扭性断裂(F1、F2)、张扭性断裂(F3、F4)次之。

现将其主要断裂F5、F6详述如下:

(一)、F5压性断裂:

断裂上部西段主要布于南矿带上部矿层下盘或上盘与围岩接触处,东段通过辉长辉绿岩、黑云母石英片岩与角闪石英二长岩、角闪石英正长岩的接触带。

下部多产于角闪石英二长岩内。

东西纵贯南矿带,向东延出测区,西延于30行以西被第四系复盖,长度大于1500米。

总体走向北西80度左右,44行以东转向北西66度,倾向南西,倾角51—73度。

破碎带明显,一般厚2—8米,最厚约15米。

由断层角砾、断层泥或沁层角砾岩组成,内有角闪石英二长岩、石英脉、碳酸盐脉穿插。

角砾成分单一,但各地不尽一样,随所处部位岩性的变化而变化;砾径大小不一样,一般—2厘米,最大约10厘米;胶结物为泥砂质、钙质、铁质等。

该断裂以压性为主,局部兼扭性,并显左推现象。

由于断裂基本为顺层滑动,加之后期多次复活和火成岩的破坏,断距反映不明显。

根据破碎带内角砾的成分和所穿插的脉岩种类,推测断层为加里东晚期生成,且后期又产生复活。

断裂产状与南矿带上部矿层及矽卡岩带基本一致,矿体及矽卡英闪长岩(∞)、辉长岩(ν)、辉长辉绿岩(νβ),海西期一角闪石英二长岩(μο)、角闪石英正长岩(εο)、超基性岩(∑)、肉红色花岗斑岩(гπ1)、未分期脉岩—灰白色细粒花岗岩(г1)、灰黑色角闪花岗岩(гπ3)、石英脉岩(q1)。

以上十二种岩性,其中前七种除变辉长岩呈小捕虏体产出外均为大小不等的岩体,后五种则为岩脉。

现将主要岩性叙述于后:

(一)辉长岩(ν)—辉长辉绿岩(νβ):

为与成矿有关的主要火成岩体,不仅是成矿的母岩,同时又是生成矽卡岩进而形成矿体的直接围岩。

矿区所见的矽卡岩绝大部分产于该岩体内,而矿体又严格受矽卡岩控制。

二者系同一岩体的不同岩相,无明显界线,除结构有别外岩性基本一致。

岩体南部和西部以辉长辉绿岩为主,北部则以辉长岩为主。

岩体呈不规则的带状沿东西向顺层侵入于矿区中部一带的云母石英千枚岩或黑云母石英片岩内,断续分布于约公里,一般宽200—300米。

产状与围岩基本一致,而部分地段则略具体斜切。

受后期火成岩破坏厉害,不仅其内有各种火成岩穿插,而且多被切割成大小不等的分散块段,有的则呈捕虏体产出(如图2)。

特别是南矿带和矿区西部一带的岩体,遭受角内石英二长岩或角闪石英正长岩的强烈侵吞破坏,同化混染,致使岩体支离破碎,成分复杂。

前者沿倾向多呈锯齿状尖灭,倾斜延深最大500米左右;后者呈横截面为半团圆形的残留顶盖存在于角闪石英二长岩或角闪石英正长岩之上,部分地段倾斜延深仅116—160米。

另外岩体内还有云母石英千枚岩、黑云母石英片岩、黑云母长英质角岩捕虏体。

岩性:

灰绿—暗绿色,中粒辉长结构、细粒辉长辉绿结构、偶显辉绿结构或变余辉长辉绿结构,块状结构。

局部矿物具定向排列或略显片麻状构造。

岩石由辉石(35—45%)、基性斜长石(50—60%)和少量的钛铁矿、磁铁矿及微量的黄铁矿、磷灰石、榍石等组成。

部分辉石被次闪石交代,并析出磁铁矿,角闪石中见有辉石残晶。

斜长石具钠黝帘石化,且部分地段较为强烈。

局部地段矽卡岩化明显,形成矽卡岩化辉长岩(νsk)或矽卡岩化辉长辉绿岩(νβsk)。

(二)角闪石英二长岩(μo)—角闪石英正长岩(εo):

主要布于矿区南、西部一带,呈较大的岩体以东西向沿辉长辉绿岩上盘或其内侵入,断续长大于3公里。

不仅岩体内有云母石英千枚岩、黑云母石英片岩、黑云母长英质角岩、辉长辉绿岩的捕虏体,而且又呈脉状穿切上述岩石,尤其与辉长辉绿岩的接触带附近,沿辉长辉绿岩的倾斜向由下而上分支侵入。

当岩体同云母石英千枚岩或黑云母石英片岩接触时,往往使千枚岩、片岩产生角岩化或形成角岩类岩石。

局部与大理岩接触时,偶尔使大理岩产生矽卡岩化。

另外在zk76孔和zk86孔中见角闪石英二长岩穿切矽卡岩或矿体(如图3)。

角闪石英二长岩与角闪石英正长岩系同一岩体的分异产物,呈渐变过渡关系。

二者除两种长石的含量差异较大外,岩性基本相似。

以前者为主,多布于岩体的中、南部一带;后者次之,产于岩体北侧。

岩性:

灰白、浅灰红—肉红色;中粗粒不等粒花岗结构,部分具二长结构或似斑状结构,块状结构。

岩石由钾长石(40—70%)、斜长石(10—30%)、石英(10%)、角闪石(10%)及微量的磁铁矿、磷灰石、锆石、褐帘石、绿帘石等组成,角闪石略具定向排列,部分被黑云母交代。

局部地段石英含量达15—20%,有向花岗岩过渡的趋势。

两种长石含量变化大。

当钾长石含量略高于斜长石时,为角闪石英二长岩。

当钾长石含量大于60%,而斜长石含量小于20%时,为角闪石英正长岩。

第二章矿区地球物理化学特征

一、磁异常特征及其解释

(一)C1—C2磁异常深部验证再解释该异常原据少量地表揭露和一个浅孔资料,已初步定性为磁铁矿体引起。

本次深部验证发现两层磁铁矿体,第一层埋深30—35米,第二层埋深170—275米。

通过34行钻孔资料进行了再解释。

34行钻孔岩矿心物性测定结果见表2。

从表2可看出磁铁矿磁性最强。

磁铁矿矽卡岩次之。

黑云母长英质角岩部分具一定磁性,其它岩石均系微磁。

磁铁矿磁化率一般为20740—37500×10-6CGSM,最大为133000×10-6CGSM。

剩磁一般为7840—8185×10-6CGSM,最大为169150×10-6CGSM。

经正演计算所得理论曲线与实测曲线基本相似。

故异常主要为磁铁矿体引起无疑,但磁铁矿矽卡岩对引起异常也有一定的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用米科夫量板对上部矿体进行正演计算,取J=25000×10-6CGSM,所得理论曲线如图4;对下部矿体用无限延深薄板分公式进行计算,所得理论曲线如图4。

将两理论曲线相加后与实测曲线对比有如下特点:

极值比实测曲线偏南20米,且高400ν左右,两翼梯度较实测曲线陡,曲线变窄。

分析原因是:

从实测曲线形态与钴探控制的矿体形态看,实测曲线应出现较大负值,因地质体与磁化场夹角为63度,因此曲线极值应偏南。

实测曲线极值与理论曲线极值不吻合的原因,推测是在已知上部矿体北部还有磁性体存在,造成干扰磁场。

但这个磁性体决不可能是磁性很强的矿体,很可能是磁性岩体。

另外通过对34行下部矿体的理论计算可得出一个概念,即该剖面在垂深圳特区230米以上不存在比现在这个下部矿体规模更大的矿体。

理由是:

经两层矿理论计算后,曲线南侧存在400ν左右的剩余异常,北翼存在200ν左右的剩余异常,而该矿层在地表能引起极值为480ν的异常,故推测垂深203米以上没有更大的矿体。

至于此剩余异常引起的原因尚不能定论,但偏向于磁性岩体引起的可能性较大。

(二)C4异常南北两侧理论分解异常验证结果:

1、北侧异常:

原理论分解存在900ν左右剩余值,推断为磁铁矿引起,布zk79孔验证,孔深米,控制垂深280米,沿剖面线控制平距46米,钻孔于所推磁性体中间穿过。

孔内所见岩性:

0—36米为风积砂,36—160米为辉长辉绿岩,160米以下为超基性岩。

辉长辉绿岩呈较窄的脉状产出,超基性岩为较大的岩体且与异常相对应。

经磁参数测定,辉长辉绿岩无磁;超基性岩J=1180×10-6CGSM,一般在地表可引起740ν左右的异常。

原曲线实测异常为800ν左右,故异常为超基性岩体引起则无疑。

2、南侧异常:

该理论分解异常极值为750ν,原推断为磁铁矿体引起。

布zk78孔验证,孔深米,控制垂深313米,沿剖面线控制平距118米,钻孔于原推断磁性体沿倾向由上而下的三分之一处穿过,孔内所见岩性除上部22米厚的风积吵外全为无磁性的云母石英千枚岩,在钻孔控制的范围内不存在可引起异常的地质体。

推断有两种可能:

一是该理论分解异常可能不存在,二是所推断磁性体的空间位置误差较大。

(三)三分量磁测井:

为配合深部找矿,选择zk81、zk84、zk89、zk94、zk91、zk92孔进行了井中三分量磁测。

其中前孔属试验性质,后二孔无明显异常反映,故不予叙述。

现仅将ZK89孔和ZK94孔所测结果简述如下:

32行ZK89孔:

在220—430米间有较完整的异常反映(如图5)。

△z呈“C”形,△H,呈反“S”形,且于300米过零点。

△T在280米以上指北,以下指南,推断磁性体位于孔北,而且南倾。

孔内未见矿,所见岩性经物性测定均系无磁或微磁,因此异常与孔北已知矿体有关。

据无限延深薄板公式计算,△HO=△HMaX+△HM1n=787r-2160r=-1373r,n=335m。

D2=-△HMaX。

△HM1n=×=170m2,D=。

因此可以推断孔内于335米左右北距矿尾13米左右,这同该行钻探控制所推矿体倾斜延深尖灭点基本吻合(相差17米左右)。

40行ZK94孔:

于孔深200米以下有旁侧异常反映(如图6)△Z和△H,均呈反“S”形且分别于350米及435米过零点。

根据△T┶在横剖面内上指北,下指南,纵剖面内全指西,说明磁性体南倾,且位于孔北西向。

经△H求P线,其方向在295度左右。

孔内未见矿,所见岩性经物性测定均系无磁或微磁,故异常为孔西已知磁铁矿体引起。

考虑到480米处△H,已近于△HM1n值,故以无限延深薄板公式计算:

D2=-△HMax。

△HM1n=×15m=,D=。

加上△HMax△H,零值点分别在350米与435米。

因此可以推断矿体在孔深395米左右295度方向至少距井轴18米左右尖灭,这同此标高处钻探控制所推矿体东延尖灭点大体一致(方向差10度左右,距离差13米左右)。

总之三分量磁测井所反映出的异常均系已知磁铁矿体引起,经计算所得矿体的尖灭点与钻探控制所推矿体相应的尖灭点出入不大,说明此项工作在该矿区应用效果较好。

但未发现新的有意义的异常。

二、激电异常特征及其解释

为配合M51铁矿区深部找矿,在32、28、-10、-12、-14线做了1:

1000电法剖面测量,于32—-10线东150米20—70点间进行了1:

5000电法面积测量。

通过上述地段激电测量和物性测定结果,矿区各类岩石电性差异不大,无明显激电异常反映。

仅在25—30线30—40点间发现一低缓异常带。

呈近东西向的带状展布,长约700米,宽20—100米。

视极化率(ηs)一般为%,最高%。

异常形态不甚规则,于26线38点和27—28线36点附近形成两个视极化率(ηs)分别为%及%的局部异常。

异常区大部为第四系风积砂、坡残积物复盖,仅在其南侧和西部有少量云母石英千枚岩、黑云母长英质角岩出露。

从矿区各岩性分布规律并结合ZK34孔资料分析,同异常相对应的地质体以云母石英千枚岩为主,黑云母长英质角岩少量。

以上两种岩性地表出露虽经物性测定与其它岩石电性差异不显着,但从ZK34孔资料得知较深部的云母石英千枚岩局部含炭达4—5%或含黄铁矿达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