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理论及其教育应用 考试整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89299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基础理论及其教育应用 考试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心理学基础理论及其教育应用 考试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心理学基础理论及其教育应用 考试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心理学基础理论及其教育应用 考试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心理学基础理论及其教育应用 考试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基础理论及其教育应用 考试整理.docx

《心理学基础理论及其教育应用 考试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基础理论及其教育应用 考试整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基础理论及其教育应用 考试整理.docx

心理学基础理论及其教育应用考试整理

心理学基础理论及其教育应用考试整理

一、导论

【p3】心理现象的分类:

从心理的动态性维度上划分;

心理过程(指一个人心理现象的动态过程)

认知过程(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对认知信息的接受、编码、贮存、提取和使用的心理过程)

情感过程(个体在实践活动中的态度的体验)

意志过程(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和)

个性心理倾向(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

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能力、气质、性格

从心理的意识性维度上划分

意识:

现时正被个人觉知到心理现象

(记忆活动、觉知记忆活动的目的、对象、采用的记忆方法、达到的效果)

无意识:

梦,知道内容,但梦的产生和进程觉知不到,无法调控

【p8】心理学的性质:

自然科学性质社会科学性质中间科学或交叉科学。

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自然社会统一;

主体(人)器官(脑)内容(社会、自然)形式(共同性自然制约,个别性社会制约)实质

【p12】1879年心理学的诞生年,冯特心理学创始人。

【p26】心理受客观现实制约

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内容的源泉,是推动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人的心理活动的一切内容都可在客观现实中找到依据;

客观现实分自然性&社会性。

物理刺激的视觉听觉-物理刺激以光和声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

高级心理现象《西游记》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水平限制-钉耙-农具;

2脱离客观现实便丧失人的心理:

狼孩

【p29】心理具有主观性-

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经过人的主观世界的折射最终形成的

因为人对客观现实的每一个心理反映同他的以观点、信念、知识、经验等形式存在于头脑中的以往反映成果相融合的,甚至还受他心理反映时所处的时间和条件影响。

高级心理:

社会性历史性民族性阶级性。

审美观。

二、感知觉

【p51】感觉:

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内部感觉:

视觉(视网膜上视细胞-光)、听觉(内耳耳蜗毛细胞-声波刺激)、味觉(味蕾味细胞-液体)、嗅觉(鼻粘膜中嗅细胞-挥发性物质)、肤觉(皮肤黏膜神经末梢-热冷压力)  

外部感觉:

运动觉(内耳前庭器官毛细胞-身体位置变化和运动)、平衡觉(肌腱关节神经末梢-同上)、机体觉(内脏器官壁上神经末梢-机械、化学刺激)

【p53】知觉:

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应。

对刺激物的分析、综合的有机结合(视听嗅味肤)高于感觉的感知觉水平

时间知觉:

长短速度节奏

空间知觉:

形状大小深度方位

运动知觉:

真动似动(霓虹灯视觉后象)(电影)诱动(浮云遮月)

【p58】错觉:

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所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

往往由于过去经验、习惯、定势、情绪等&客观环境。

形重错觉:

由于视觉而对重量感发生错觉。

手比较一公斤铁、棉花觉得铁重。

运动错觉:

对主体或客体在运动觉方面的错觉。

月亮跟人走。

对比错觉:

同一物体不同背景下。

跳高室内比室外高。

利用错觉:

跳高练习中,适当加宽横杆长度,减轻学生紧张。

【p62】感受性:

各种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p63】E=1/R(E:

绝对感受性-指刚刚能够感觉出一个刺激物的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R:

绝对感觉阈限-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感受性(能力)越大,感觉阈限(量)越小,两者呈反比例关系。

视力表

【p64】感觉适应:

同一感受器接受同一刺激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暗适应:

强光→弱,感受性提高;明适应:

暗室→强烈阳光下,感受性降低。

【p65】感觉对比:

同一感受器不同刺激作用下感受性在强度和性质上发生变化的现象。

(同时对比:

月明星稀,黑人牙齿;先后对比:

吃糖再吃苹果酸。

【p62】感觉相互作用:

一定条件下不同的感觉发生相互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p70】知觉的本质上的4个特点:

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整体性(知觉的对象具有不同属性,把不同属性作为一个统一整体反映。

看铅球-硬、冷、圆

与知觉对象的特性及其各部分的结构有关

对象各部分之间彼此接近、相似、连续的,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选择性(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知觉为对象,把其他事物知觉为背景,

保证对知觉对象的清晰反映。

选择一定的事物作为对象受如下主客观因素影响:

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刺激物的运动,知觉者的倾向性、知识经验、任务)

理解性(知觉当前事物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它们,并用词语加以概括说明。

知觉的理解性受个人知识经验、兴趣爱好、言语指导、实践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恒常性(在一定范围内知觉条件发生改变,人仍然能对对象保持相对稳定的知觉。

四个方面:

大小、形状、明度和颜色、方向。

三、思维

【p88】思维:

人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系的间接地、概括的反应。

间接性:

思维是凭借一定的媒介(主要是知识经验)来反映客观事物的。

清早房顶湿昨晚下雨。

概括性:

思维是通过抽取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事物间的必然联系来反映事物的。

思维在人的实践活动中的重要性:

1、扩大认识范围;2、提高认识深度;3、由认识世界转为改造世界

【p91】以思维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划分,把思维分为:

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

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或最好的答案的思维。

发散思维:

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寻求答案的思维。

【p93】根据想像是否依靠现成的描述划分,分为:

再造想象创造想象

再造想象:

依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样、符号等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

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在头脑中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p104】影响问题解决思维的7个心理因素:

情绪状态动机强度定势作用功能固着迁移影响原型启发知觉意境

【p109】问题解决中的创造性思维特点:

有大量发散思维参与有大量形象思维参与多有直觉出现多有灵感出现

【p122】思维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运用:

①积极参加各种创造性活动②努力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③学会捕获灵感④习惯于大胆猜想

四、记忆

【p133】根据记忆编码方式不同、贮存时间不同,可以把记忆分为

感觉记忆(不超过1-2秒 按物理特征编码)、

短时记忆(1分钟以内听觉 视觉编码,其容量为7±2个项目也叫工作记忆)、

长时记忆(1分钟以上,陈述性知识以网络形式编码,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编码)。

【p146】遗忘的一般过程:

先快后慢。

遗忘到一定时间趋于平缓。

遗忘量随时间递增;增加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遗忘特别迅速,然后逐渐缓慢。

【p151】影响识记的因素:

①识记的目的性(越明确越好,有意识记优于无意识记)

②识记材料的意义性(材料所含的内在联系)(意义越强,效果越好)

③识记材料的数量(识记材料越多,平均所用时间也越多)

④识记材料的位置(首位效应 近位效应首尾容易记住)

⑤识记时的情绪状态(心情好效率高)

【p155】影响保持的因素:

①识记的程度(150%的过度学习效果最好);

②记忆任务的长久性。

③记忆材料的性质(动作性、形象性记忆材料如诗歌保持效果好。

(有意义的材料比无意义的材料保持效果好。

④识记后的休息剥夺睡眠实验;

⑤识记后的复习(编码状态 时间安排)

五、能力

【p181】能力:

是人成功地完成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

【p194】能力的个别差异:

①类型差异:

知觉方面:

综合型;分析型;分析综合型;记忆方面:

运动型;直观形象型;抽象符号型;思维方面:

形象型;抽象型;中间型。

女性(偏重)语言理解能力,形象思维;男性(偏重)空间能力,抽象思维。

②水平差异③早晚差异④特殊能力种类的差异

【p200】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不同邻域里的智力与创造力相关程度会有所不同。

高智商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p201】智力和知识的关系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

智力是个体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认知因素的总和,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

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和结构。

智力以知识的获得为基础,没有知识的支持,智力无法发展。

而知识的获得也必须有一定水平的智力作为保障。

智力=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陈述性知识。

策略性知识是智力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七、注意

【p257】注意的种类:

1.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

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并且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有意注意(随意注意):

是一种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需要作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3.有意后注意(继有意注意):

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它是由有意注意转化而来的;其转化的条件是对活动本身发生兴趣。

(有意注意有兴趣保持注意)

【p258】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范围(注意的广度):

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一个人能清楚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紧张性:

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高度集中程度。

3.注意的稳定性(持久性):

是指注意在某一对象上所能保持时间的长短,它是注意的时间特征。

4.注意的分配:

是指在进行几种活动时,注意同时指向不同的对象。

5.注意的转移:

是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飞行员起飞和降落各种仪表;听故事的同时进行加法运算)

【p263】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1.客观刺激物的特点:

(1)刺激物的强度:

相对强度,人声鼎沸广场喊人,课堂上轻轻点名。

(2)刺激物的新颖性:

展览会计算机新颖、设计独特。

(3)刺激物的变动:

黑夜中闪过的流星,街上忽明忽灭霓虹灯,教师抑扬顿挫讲课声。

(4)刺激的对比:

刺激物与周围环境的形成对比差异时易引起人们注意。

2.人的主观状态:

(1)需要和兴趣:

报纸上高考方面消息-高三学生注意,音乐会广告-音乐爱好者注意。

(2)情绪和精神状态:

心情好注意多,闷闷不乐有兴趣事物视而不见

(3)知识经验:

看过小说对报上介绍、评论产生注意。

反之不会。

【p276】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熟读书本P276)

1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排除无关刺激干扰,噪音视觉干扰物,教室整洁装饰朴素)

2培养间接兴趣(了解学习的意义与重要性,历代书法作品)

3明确学习的目的、任务(课开头阐述主要内容,必须掌握重点、难点知识,促使有效组织自己的注意)

4合理组织注意(语言调节指导学生组织自己的有意注意;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笔记、实验;)

5关注学生身体和精神状况:

劝说充足睡眠良好心态

九、情感

【p323】情感:

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情感不是伴随现象(适应),不总是理智的对立面。

以主体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形式以体验的方式反映对象,愉快生理变化表情。

情感的影响两重性,促进作用&破坏作用。

【p329】情绪状态:

1.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心境具有弥散性。

心境由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发。

积极的心境可提高活动效率,消极的心境使人意志消沉。

2.激情——是一种短暂而猛烈的情绪状态。

激情具有冲动性。

激情大致经过三个阶段:

1意志力减弱2失去控制3平息。

有些激情会成为活动的动力;有些激情会因意识范围缩小、意志力减弱而造成不良后果。

3.应激——是一种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应激有利于增强个体身心机能,以应付环境。

但长时间的应激会导致人体衰竭。

【p335】情感的功能:

1.动力功能情感对人的行为具有增力或减力的效能。

(是直接影响,而不只是“放大”内驱力)

2.调节功能情感对心理活动具有组织或瓦解的效能。

(反映在情绪的极性上:

积极的情绪和情感起促进和调节作用;消极的情绪和情感起干扰和破坏作用。

认知操作上、创造性的流畅性&变通性影响)

(反映在情绪的强度上,中等程度情绪唤醒水平最有利于智能操作活动)

3.信号功能表情具有传递效能,是人际交流的重要媒介,可凭借表情传递思想感情

(加强言语表达力;提高言语生动性;替代言语;超越言语)

4.保健功能情感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又增进或损害的效能。

(肾上腺)(消化腺)(宣泄)

5.感染功能一个人的情感具有对他人情感是与影响的功能(移情车祸难受共鸣)

6.迁移功能一个人的对他人的情感会迁移到与他人有关的对象上去的效能。

(爱屋及乌)

十一、气质

【p424】气质是天赋性、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熟读书本424)

天赋性:

(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特征在行为上的表现,而人的高级神经系统是由个体的生物因素所决定的,气质是生物进化的产物。

双生子婴儿不同)

稳定性: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特点是比较稳点。

与其他个性心理特征相比,具有更大的稳定性。

可变性:

有可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一定的变化。

遗传变量、年龄变量、教育变量、其他社会变量影响。

十分缓慢,掩饰。

性格可使气质的消极因素得以抑制,使积极因素得以光大发展,更适应于社会实践的需要。

【p427】气质不决定人的社会价值和成就高低(熟读书本427)

气质对性格、能力等个性有一定的作用,并对个体的活动有普遍的影响,但本身不决定人的社会价值和成就高低。

各种气质两面性。

积极、消极,促进、阻碍。

扬长避短,人尽其才。

每个领域不同杰出人物不同气质类型代表人物。

十二、性格

【p439】性格:

是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具有稳定性和可塑性。

性格最能表征一个人的个性差异,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p441】性格的结构:

1.性格的态度特征(主导):

是指人在对客观现实的稳固态度方面所表现出的个体差异。

(1对集体和他人的态度方面-爱国、爱集体。

2对工作和学习的态度方面-激情懒惰

3对自己的态度方面-谦虚谨慎、骄傲放任)三种特征相互关联,彼此影响。

2.性格的理智特征:

指人在认知过程中的性格特征。

(1感知方-主动观察、被动观察面2记忆方面3想象方面4思维方面)

3.性格的情感特征:

指人在情绪情感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续性以及稳定心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

(1强度方面2稳定性方面3持久性方面4主导心境方面)

4.性格的意志特征(主导):

指人对自我行为的控制水平、目标明确程度以及在长期工作和紧急情况下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

(1目的性方面2自觉性方面3坚持性方面4果断性方面)

四个层面不独立存在彼此间紧密联系

 

【p445】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

性格是在个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生物因素:

性格的形成首先受生物因素的影响。

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性别、外表特征、发育早晚。

这些生物因素为性格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遗传浅势。

要使之成为现实性,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体与之相互作用的后天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

在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中作用巨大。

性格是一个人的生活经历的反映,是在任何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

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和态度、家庭自然结构状况)、学习环境(教师的教育态度、思想教育、校风、班风,体育锻炼和劳动)同伴群体;重大生活事件;大众传媒和社会风气

主观心理:

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

任何环境因素对人的性格产生影响,必须首先通过个体已有的发展水平和自我意识活动才能发生作用。

【p466】性格培养途径:

1.进行说服教育:

要求教师通过言语指导,让学生认识到性格完善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并帮助学生明确性格完善的具体目标。

2.运用榜样作用:

榜样是青少年模仿的对象,榜样作用在个体性格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很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具体培养时,不可忽视运用榜样的作用。

3.提供练习机会:

个体性格的形成可通过相似情境的反复刺激,是某种行为表现或心理状态不断得到巩固并成为习惯后建立起新的性格特点。

4.实施有效奖惩:

是对行为习惯进行外部监督的基本形式,可以培养学生好的性格因素。

学生受奖惩的过去经理会对效果产生影响,其次不轻易批评或表扬学生的老师,偶尔一次的表扬或批评效果较大。

5.注意个别指导:

性格是人的个性心理的核心成分,世上没有性格完全相似的两个人。

6.发挥集体作用:

良好的集体和舆论对学生的性格形成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p420】典型气质类型与心理指标

感受性

耐受性

敏捷性

速度

可塑性

情绪兴奋

不随意

反应

倾向性

胆汁质

较高

不灵活

外向

多血质

较高

灵活

外向

粘液质

不灵活

稳定

内向

抑郁质

不灵活

刻板

深刻体验

内向

高级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所对应的气质类型

行为特征

强度

平衡性

灵活性

不平衡

平衡

平衡

灵活

不灵活

兴奋性

活泼型

安静型

抑制性

胆汁质

多血质

粘液质

抑郁质

热情、冲动

灵活、浮泛

稳重、刻板

敏感、脆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