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控制信贷规模 科学管理通胀预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77675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理控制信贷规模 科学管理通胀预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合理控制信贷规模 科学管理通胀预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合理控制信贷规模 科学管理通胀预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合理控制信贷规模 科学管理通胀预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合理控制信贷规模 科学管理通胀预期.docx

《合理控制信贷规模 科学管理通胀预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理控制信贷规模 科学管理通胀预期.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合理控制信贷规模 科学管理通胀预期.docx

合理控制信贷规模科学管理通胀预期

合理控制信贷规模科学管理通胀预期

——《求是》杂志刘明康主席专访文章

(2010年3月1日)

 

当前,信贷投放与通货膨胀有关问题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今年宏观调控的重点,这是宏观经济政策中首次出现“通胀预期”字眼。

为帮助广大读者深入了解这个问题,我们专访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明康同志。

一、优化信贷结构,保持经济协调平衡可持续发展

记者: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党中央、国务院不断丰富与完善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经济企稳回升。

2010年是中国经济发展关键的一年,如果政策扩张过猛,可能会引发投资过快和通货膨胀;如果政策过早退出,又可能引发经济下滑。

经济增长、信贷政策、通货膨胀三者之间的关系该如何权衡?

刘明康: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提出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宏观调控成效显著。

这为我们正确把握与处理经济增长、信贷政策和通货膨胀三者间的关系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在经济增长、信贷政策和通货膨胀三者间,信贷政策是重要抓手。

其重要性在于,只有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坚持有保有控,着力优化银行业信贷结构,才能推动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提高。

当前,要特别注重加强信贷政策对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就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支持,有效缓解农业和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保证重点建设项目贷款需求,严格控制对高能耗、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

在工作中,既要使政策保持一定的力度,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要稳定物价水平,有效管理通胀预期;既要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更要促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记者: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贷对调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扩大消费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将其喻为“闸门”。

因此,信贷政策的实施就成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首要环节。

刘明康: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投资结构的调整形成了倒逼压力。

首先要严格控制新上项目,将资金安排主要用于项目续建和收尾项目,确保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要。

同时,要加强对政府投融资平台管理,对出资不实、不到位的平台公司,严格限制贷款,并落实好已发放贷款的保全措施。

原则上,不得发放过桥贷款。

还要尽快消除一切限制民间投资进入的不合理障碍。

要加大对小企业和个体创业者的信贷支持力度,落实小企业信贷的财税优惠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带动收入持续增长,为扩大消费打下坚实基础。

积极支持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继续支持居民首次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同时,严格二套住房贷款管理,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

稳步推进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推动消费金融的创新与发展。

记者:

那么,信贷政策在实施中应遵循哪些原则呢?

刘明康:

一是从严把握信贷政策界限。

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市场准入条件、行业技术标准,项目资本金缺位,未按规定条件和程序审批或核准的项目,一律不得授信,已授信的不得发放贷款,已发放贷款的要切实采取措施保全。

二是切实加强重点行业授信管理。

要根据客户所在主要行业及特点,分行业、分项目、分企业研究制定并细化授信指引;增强对行业发展前景和具体企业、项目还贷能力和风险管控本领的判断能力;提高对涉及耗能、污染、安全、健康风险企业和项目的授信管理能力。

三是严格实行问责制。

要将相关责任分解到尽职调查、授信审查、授信后管理等各个工作环节中,并狠抓基层落实。

对于违反信贷政策、产业政策规定及有关法律法规和内部管理规定,工作严重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以确保信贷政策落实到位。

二、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严格控制贷款风险

记者: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中,应该如何把握信贷政策的“适度”?

刘明康:

贷款投放难就难在“适度”,不足不行,过了也不行,必须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

2009年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宏观调控政策要求,积极调整出台和丰富完善多项政策措施,促进信贷对实体经济的及时有效投放。

上半年贷款增加额保持了月均增加1.2万亿元的水平,及时避免了大面积资金链断裂、三角债和企业破产的出现,为经济的回升向好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引导银行业从信贷超常规投放逐步转向常态,使下半年信贷投放均衡保持在月均增加4000亿元左右的水平。

总体看,较好地把握了信贷政策的“适度”要求。

今年的重点是,在保持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同时,逐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实体经济有效需求和自身资本充足为条件,严格资本约束,科学处理资本质量、信贷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控制信贷非理性增长,防止季度、月度间的异常波动。

同时,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信贷“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要求,真正树立“实贷实付”理念,强化信贷发放全流程管理,坚持贷款生命周期与企业关键生命周期相匹配,信贷进入和退出与企业有效现金流相匹配,实现信贷的合理投放。

记者:

国内外经验表明,贷款持续大量投放可以刺激经济的较快增长,但也容易引起银行呆坏账增加,怎样才能守住风险底线?

刘明康:

一般来讲,信贷大幅增加,不良贷款可能会随之增加,但如果措施得当,增加量是可以有效控制的。

同时,贷款发放后不良贷款的出现会有一定的时滞,只要应对得当,风险也是可以有效化解的。

目前来看,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持续保持低位“双降”,拨备覆盖率高位大幅提升,风险抵御能力进一步增强。

这为我们应对未来风险奠定了良好基础。

下一阶段,我们将强化重点风险管控,坚决守住风险底线。

一是对重点风险实施重点监管。

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科学分解和层层落实对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信贷风险、政府投融资平台信用风险、房地产行业信贷风险、案件风险、个人贷款资金违规流入资本市场的风险、银行体系流动性风险六大风险的防范化解责任,并狠抓基层落实到位。

二是明确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坚决守住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杠杆率、大额风险集中度比例控制的四条底线,并实施动态调整,以增强风险抵御和控制能力。

明确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密切关注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市场变化对授信企业和项目还款能力的影响,加强敏感性分析,并在增补保全措施谈判效果不理想时,立即对资产风险分类、损失准备计提做出及时调整,必要时还必须针对高风险行业计提特种准备。

三是严格控制大额授信集中度风险,严守单户授信不得超过商业银行资本余额的10%和集团授信不得超过商业银行资本余额的15%两条底线。

记者:

由于资本的逐利本性,有的地方出现了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楼市的问题,票据融资套利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怎样才能从源头上保证信贷资金更多地流向实体经济就成为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刘明康:

从2008年起,银监会就对信贷资金被违规挪用进入股市、楼市,利用票据融资违规套利的活动,采取了严厉措施予以打击。

针对2009年初票据融资大量增加、套利活动加剧现象,我们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和风险排查,并适时安排专项检查,使票据融资高增长态势迅速得到控制。

针对2009年下半年股市、楼市回暖后,信贷资金被违规挪用进入股市、楼市增多现象,也多次进行风险提示,并安排专项检查,加大了纠正和处罚力度。

为从源头上杜绝信贷资金被挪用风险,我们于2009年制定了《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措施,以“实贷实付”取代“实贷实存”,按项目进度付款,以确保信贷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真正用于满足客户的生产建设、服务运营或消费需求。

这对从根本上规范信贷资金使用、确保信贷资金安全和保护广大金融消费者权益具有标志性意义。

今年,我们还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进上述制度的执行。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要求并没有抬高获得贷款的门槛,相反还有利于保护贷款使用者的资金安全。

因此,不会对银行满足客户有效需求带来不利影响。

记者:

最近出台的次级债新规和更为严格的资本充足率约束无疑会放缓商业银行信贷扩张的脚步,但这能从根本上防范银行系统性风险吗?

刘明康: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教训是银行只有具备充足的资本和良好的资产质量,才能有效抵御严重风险的冲击。

我们发布《关于完善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通知》,就是从根本上要求银行把业务发展、风险防控与资本管理有机统一起来,维持资本充足率的基本稳定和较高的资产质量。

对那些资本充足率接近监管底线的商业银行,这些规定将有效抑制其贷款扩张冲动,这对防止银行单体风险和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是完全必要的。

从长远看,一个资本充足、资产质量较好的银行体系将为实体经济持续繁荣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

为严格资本约束,确保银行业持续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我们明确要求,今年全年大型银行资本充足率均应保持在11%以上,中小银行应保持在10%以上。

三、加强理性引导,管好通胀预期

记者:

随着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和全球经济复苏,国内的通胀预期正在增强。

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应如何引导与管理通胀预期?

刘明康:

通胀预期增强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一是CPI转正。

去年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6%,环比上涨0.3%,同比、环比双双由负转正。

二是去年四季度以来,国家和地方加大了资源性产品价格和公用服务事业收费价格改革力度,一些长期偏低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和公用服务事业收费有了较大幅度提高。

三是国内外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回暖升温,资产价格和大宗商品上涨较快。

对此,我们应密切关注,科学引导与管理通胀预期。

一是加强政策宣示和信息披露,适时释放必要的政策信号,引导公众形成合乎实际的判断,防止因囤积、抢购等非理性行为推动物价的实质性上升,弱化通胀预期自我强化的循环机制。

二是在保持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同时,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科学调节市场体系流动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管理,防止全球流动性过剩对国内的冲击;高度重视资产价格的变化,抑制投机性购房,遏制部分城市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防止因资产价格过快上涨带动商品、服务价格上涨。

三是控制好资源性产品价格、公用服务事业价格的改革力度,注意方式方法。

防止因价格改革举措集中出台、大幅调整强化居民通胀预期;加强对资源垄断性行业、公用服务企业监督管理,严格控制消耗和成本,防止因管理不善,成本上升倒逼资源性产品、公用服务行业收费上升,并带动竞争性产品、服务价格上涨。

四是强化社会管理,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增加对低收入群众的社会救济。

记者:

近期通胀预期增强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美元贬值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一些人由此担心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发生,这种忧虑有根据吗?

刘明康:

我国是否会发生输入型通货膨胀,主要取决于以下三方面因素。

一是全球经济复苏和通货膨胀情况。

目前,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金融体系的“去杠杆化”和不良资产清理远未结束,融资中介功能尚待恢复,大量过剩产能还有待调整消化,新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还在培育之中,全球经济的复苏必将是一个缓慢、复杂和曲折的过程。

在这种大背景下,尽管全球流动性相当充裕,但产生全球通胀的可能性并不很大。

二是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变化。

全球经济基本面的变化、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需求、大宗商品市场的投机操作,以及供应方的结构性变化是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经济体快速增长会加大大宗商品的需求,但从绝对量看,发达经济体仍是大宗商品的主要消耗国。

在发达经济体缓慢复苏的情况下,全球大宗商品并无持续上涨的压力。

美元长期走贬预期和各种投机操作,可能在一定时间内提高某些大宗商品价格,但很难设想这种上涨会成为一种长期趋势。

此外,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及可再生能源、替代技术的出现,也会降低对矿物燃料等大宗商品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预期。

三是发达经济体刺激政策的退出时机。

在复苏前景还不明朗的情况下,预计发达经济体刺激政策近期还不会实质性退出。

但随着经济基本面的逐渐好转以及公共债务压力的加大,刺激政策迟早要退出,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的流动性因素将明显减弱。

因此,我认为近期我国发生输入型通胀的可能性不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