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之教育心理学摸拟题及答案解析39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66978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之教育心理学摸拟题及答案解析39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考研之教育心理学摸拟题及答案解析39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考研之教育心理学摸拟题及答案解析39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考研之教育心理学摸拟题及答案解析39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考研之教育心理学摸拟题及答案解析39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之教育心理学摸拟题及答案解析392.docx

《考研之教育心理学摸拟题及答案解析39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之教育心理学摸拟题及答案解析392.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之教育心理学摸拟题及答案解析392.docx

考研之教育心理学摸拟题及答案解析392

考研之教育心理学摸拟题及答案解析392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对于一个长期遭受学业失败的学生,当在一次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教师引导其进行合适的归因,能够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归因类型是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解析:

对于一个长期遭受学业失败的学生而言,树立信心是第一位的,因此选项A最为合适。

对于长期取得学业成功的学生,再次取得好成绩,选项B效果更好,能够使其戒骄戒躁,继续努力。

第2题:

根据成就目标定向理论,成绩一回避目标取向的个体,倾向于选择

A.最低难度的任务

B.中等难度的任务

C.最高难度的任务

D.最高或最低难度的任务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解析:

A.Elliot等学者认为成就目标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掌握目标、成绩一接近目标、成绩一回避目标。

成绩一回避目标的学生关注的是如何避免对自身不利的能力的评价,回避社会比较的不胜任结果。

第3题:

提出动机的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班杜拉

B.马斯洛

C.斯金纳

D.奥苏伯尔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解析:

班杜拉在1977年最初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强调个人心理和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

第4题:

对归因理论做出详细阐述的心理学家是

A.班杜拉

B.德威克

C.阿特金森

D.维纳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解析:

德威克提出了成就目标理论。

阿特金森提出了成就动机理论。

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

第5题:

某学生认为努力学习能够取得较为优异的成绩,但却认为自己无法努力学习,根据班杜拉的理论,表明该生

A.结果期待低,效能期待低

B.结果期待低,效能期待高

C.结果期待高,效能期待低

D.结果期待高,效能期待高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解析:

班杜拉不同于其他的行为主义者,认为期待因素影响人的行为,他认为有两种期待:

一种是结果期待,一种是效能期待。

结果期待指的是个体对某个行为能否导致某个结果的期待,效能期待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完成某种行为的期待。

效能期待和自我效能感的含义是一致的。

据题中所描述,本题应选C。

第6题:

下面表述中从现代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关注“内部学习动机”的是

A.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D.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解析:

《论语》中的“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关注的是内部学习动机。

具体来说,“好之”是想要取得成绩、成就,这个过程并不一定是令人愉悦的,“乐之”则强调学习者喜欢学习、享受学习,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内部学习动机。

第7题:

小明为了探明某个数学原理而去学习,推动他学习的动机属于

A.内部学习动机

B.外部学习动机

C.错误学习动机

D.远景性学习动机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解析: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为了学习内容本身而去学习属于内部学习动机,为了学习内容以外的目的则属于外部学习动机。

为了探明某个原理而去学习属于内部学习动机,因此本题选A。

第8题:

小明为了获得奖学金而努力学习,这种动机类型属于

A.内部学习动机

B.外部学习动机

C.错误学习动机

D.远景性学习动机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解析:

奖学金属于学习内容以外的目标,由上题解析可知,为奖学金学习受到的是外部学习动机的推动。

因此本题选B。

第9题:

小明为了通过今天的教育心理学考试昨天晚上整晚都在复习,推动他昨晚表现的学习动机类型是

A.内部近景性学习动机

B.外部近景性学习动机

C.外部近景性学习动机

D.外部远景性学习动机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解析:

从动机能够推动个体时间长短的角度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和间接的远景性学习动机。

小明为了第二天的考试而学习,其学习动机是近景性学习动机,同时他是为通过考试而学习,这是外部学习动机。

因此本题选C。

第10题:

小明为了十年后能够成为一名语言学家而努力学习,推动他学习的动机类型是

A.内部学习动机

B.近景性学习动机

C.错误学习动机

D.远景性学习动机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解析:

由上题解析可知,本题应选D。

第11题:

关于学习动机表述错误的是

A.内部学习动机就是正确的学习动机

B.直接学习动机就是近景性学习动机

C.认知内驱力属于内部学习动机

D.附属内驱力属于外部学习动机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解析:

根据学习动力的来源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正确的学习动机和错误的学习动机。

内部学习动机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是从不同角度划分的动机类型,是不一样的。

因此本题选A。

第12题:

关于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动机强度越大,学习效率越高

B.动机强度越大,学习效率越低

C.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受到任务难度的影响

D.动机强度不影响学习效率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解析:

根据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可以绘制成倒u曲线,同时,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受到任务难度的影响,任务越难,学习效率越快达到顶点。

因此本题选C。

第13题:

下面关于学习动机的论述中,表述错误的是

A.学习动机影响学习成绩,学习成绩不影响学习动机

B.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是以认知因素为中介的

C.学习动机强度和学习效率的关系可以绘制称“倒U曲线”

D.有些学生会为了保有自尊而形成阻碍性的动机作用模式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解析:

学习动机会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同时学习成绩也会对学习动机产生影响,它们的作用是双向的。

学习动机不会直接对学习成绩起作用,它要以认知因素为中介。

有些学生担心学业失败而会做出故意不学习、故意迟到等自我设障行为,目的是保护自己的自尊。

因此本题选A。

第14题:

根据阿特金森的期望一价值理论,成就动机高的人倾向于选择的任务是

A.难度适中的

B.难度大的

C.难度小的

D.难度大或小的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解析:

在期望一价值理论中,期望是指完成一个任务的概率,即该任务的难度(P),价值是指完成一个任务给个体带来的价值(I),P和I是互补的关系。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公式是T=M×P×I=P×(1—P),T是指一个人做某事情的倾向,M是指一个人固有的成就动机,成就动机强的人M是正值,成就动机低的人M是负值。

对于成就动机高的人,当P为0.5时,T值最大。

因此成就动机高的人愿意选择难度适中的任务。

对于成就动机低的人,他们最不愿意选择难度适中的任务,他们更愿意选择难度大或低的任务。

因此本题选A。

第15题:

提出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采取自我妨碍策略的学习动机理论是

A.自我价值理论

B.自我决定理论

C.自我效能感理论

D.成就目标定向理论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解析:

科温顿提出的自我价值理论强调自我价值是个人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个体为了维护自我价值会采取自我妨碍策略。

因此本题选A。

第16题:

德威克根据能力的增长观和实体观,提出了

A.自我价值理论

B.自我决定理论

C.自我效能感理论

D.成就目标定向理论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解析:

德威克认为学生的能力观影响其学习动机的目标定向,持能力增长观的学生的目标定向为掌握目标(学习目标),持能力实体观的学生的目标定向为成绩目标。

因此本题选D。

第17题:

教育心理学的核心部分是()。

A.学习心理学

B.人格心理学

C.普通心理学

D.发展心理学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18题:

教育心理学的深化拓展时期是在()。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50年代末

C.20世纪60~70年代末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第19题:

关于学习内涵,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学习所引起的思维和行为的变化是持久的

B.学习的发展是由经验所引起的

C.不能简单地认为行为的变化等同于学习的存在

D.学习是人类特有的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第20题:

机器学习主要是指()学习,是人工智能的一个研究领域。

A.信号学习

B.计算机学习

C.刺激一反应学习

D.言语学习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21题:

下列持有个体心理发展的外烁论的心理学家是()。

A.霍尔

B.华生

C.皮亚杰

D.维果茨基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22题:

在试误学习中,学习者对刺激情境作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联结力量就会增加,这符合下列哪一条学习规律?

()

A.练习律

B.效果律

C.准备律

D.近因律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23题:

桑代克的联结理论是根据其对动物的实验结果提出的,其中最著名的是()。

A.恐惧形成实验

B.饿猫开迷箱的实验

C.小鸡啄米实验

D.斯金纳箱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24题:

布鲁纳的最为知名的一本书是1960年出版的()。

A.《教育的文化》

B.《教学过程》

C.《意义行为》

D.《论认知:

左手随笔》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25题:

从例子到规则的学习实质上是一种()。

A.接受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上位学习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第26题:

20世纪60年代以来,罗杰斯把他的理论推广到教育和教学领域,出版了()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学习和教学观点。

A.《教学过程》

B.《学习的自由》

C.《给教师的心理讲话》

D.《社会学习理论》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27题:

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是()。

A.认知的内驱力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

D.内部动机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第28题:

学生利用所学的加减法以及四则运算的知识去学习代数或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运算问题,属于()。

A.负迁移

B.逆向迁移

C.知识和理解的迁移

D.非特殊迁移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第29题:

两种任务在学习过程、学习材料、学习目标等方面具有的共同成分越多,迁移效果越明显。

这表明何种因素起主要作用?

()

A.相似性

B.概括经验

C.学习策略

D.心向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30题:

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

A.《教育实用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心理大纲》

D.《教育心理统计》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多项选择题

第31题:

下列属于一级强化物的是()。

A.食物

B.安全

C.温暖

D.金钱

参考答案:

ABC

答案解析:

第32题:

下列属于互动式的支架的是()。

A.教师示范

B.出声思维

C.提出问题

D.改变教材

参考答案:

ABC

答案解析:

第33题:

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有:

()。

A.理解基本原理,促进原理或法则的迁移

B.总结学习经验,运用学习方法

C.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情境

D.牢固掌握基本知识,促进新啁知识相结合

参考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第34题:

学习主体分类包括()。

A.动物学习

B.人类学习

C.机器学习

D.信号学习

参考答案:

ABC

答案解析:

第35题:

认知风格的主要特征是()。

A.持久性

B.变化性

C.一致性

D.多样性

参考答案:

AC

答案解析:

第36题:

行为塑造技术包括()。

A.连锁塑造

B.逆向连锁塑造

C.逆向塑造

D.分步塑造

参考答案:

AB

答案解析:

第37题:

发现学习有以下作用:

()。

A.提高智能的潜力

B.使外部奖赏向内部动机转化

C.学会将来作出发现的最优方法和策略

D.帮助信息的保持和检索

参考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第38题:

关于概括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贾德提出的

B.注重刺激一反应之间的关系

C.经验中学到的原理原则是迁移发生的主要原因

D.水中打靶实验证明了该理论的存在

参考答案:

ACD

答案解析:

第39题:

学习的作用表现在()。

A.学习是有机体和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

B.学习可以影响成熟

C.学习能激发人脑智力的潜力,从而促进个体心理的发展

D.以上都对

参考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第40题:

奈欣斯认为,学习风格是()的结合。

A.感觉定向

B.反应方式

C.思维模式

D.社会环境偏好

参考答案:

ABC

答案解析:

第41题:

班杜拉认为强化可分为()。

A.直接强化

B.间接强化

C.替代强化

D.自我强化

参考答案:

ACD

答案解析:

第42题:

关于符号学习理论的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学习是有目的行为,而不是盲目的行为

B.学习是对符号一完形的认知

C.在外部刺激和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介变量

D.该理论的提出者是托尔曼

参考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简答题

第43题:

简述感觉记忆的含义及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

感觉记忆也叫感觉登记或瞬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呈现后,一定数量的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

它是人类记忆信息加工的第一阶段。

进入感觉器官的信息,完全按输入的原样,首先被登记在感觉记忆中。

感觉记忆的主要特点有:

(1)具有鲜明的形象性感觉记忆中的信息是未经任何心理加工的,以感觉痕迹的形式被登记下来,完全按刺激的物理特征编码,并按感知的顺序被登记,因此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2)信息保持时间极短外界信息在感觉记忆中的保持是很短暂的,图像记忆保持的时间为0.25~1秒,声像记忆虽超过1秒,但也不长于4秒,说明信息消失的速度很快。

(3)记忆容量较大各种感觉记忆中,信息的储存量都大干可被利用的信息量,几乎进入感官的所有信息都能被登记。

(4)感觉记忆痕迹容易衰退,信息的传输与衰变取决于注意感觉记忆中的信息都是未经心理加工的信息,是尚未受到意义分析的信息,被登记的信息只有受到特别注意或模式识别,才能转入短时记忆,并在那里赋予它以意义,否则就会很快衰退而消失。

详细解答:

解析:

感觉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它是一种原始的感觉形式,是记忆系统在对外界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之前的暂时登记。

关于感觉记忆的研究实际上就是从记忆的视角研究感觉的特点。

第44题:

举例说明思维的特征。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

(1)概括性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例如,我们认为“晚霞不出门,朝霞行千里”,这种思维就概括了彩霞与天气的关系。

(2)间接性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客观的认识。

例如,很多时候我们对内部心理过程的研究是依据人们的外在行为进行推断的,这就反映了思维的间接性。

(3)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思维是一种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心理过程,它常常指向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系,这就需要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进行更新和改组。

例如,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时,虽然我们没有现成的解决办法,但我们可以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改组,这样我们就形成了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详细解答:

解析: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推理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

因此,我们要通过理解概念、推理和问题解决来理解思维的特征。

第45题:

简述表象的计算理论。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

表象的计算理论是由Kosslyn(1980,1981)提出的。

这个理论尝试具体地说明表象过程是怎样进行的。

依照这个理论,表象有两个主要因素:

表层表征,即出现在视觉短时记忆中的类似图画的表征。

表层表征保留了客体的位置、方位、大小等空间特征,其容量是有限的,而且极易衰退。

深层表征,这是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用于生成表层表征。

这个理论将深层表征分为两类:

第一,本义表征,这种表征所提供的信息是关于某一客体是什么样子,而不是关于某一客体看起来像什么。

这种表征在计算机模型中是作为坐标表贮存的,它们指明各点在视觉短时记忆中的位置,以形成客体的精确的表象。

第二,命题表征,这种表征是由抽象的命题表构成的,与本义表征不同,它们是解释客体的。

Kosslyn认为,从深层的本义表征生出表象,这要涉及四种过程:

图示过程:

它将深层的本义表征转换为视觉短时记忆中的表象。

发现过程:

它在视觉短时记忆中搜索某个特定的客体或其部分。

放置过程:

它实现各种必要的操作,使客体的各部分处在表象中的正确位置上。

表象过程:

它协调上述三个过程的活动。

除上述四个过程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过程,它们的作用是确定和调整表象的大小比例以及进行各种变换,其中包括对确切位置的扫描过程和变换表象方位的旋转过程。

Kosslyn认为,这些变换有两种不同的方式:

一种可称作移动性变换,这是连续的、逐步增加的变换;另一种可称作闪烁性变换,这是非连续的变换,一个表象被洗掉,代之以同一客体的另一个表象。

Kosslyn设想,在通常情况下采用移动性变换,而闪烁性变换则适用于大的变化。

详细解答:

解析:

Kosslyn的这个理论在解释表象时,区分表层和深层两种表征,提出生成表象的几种过程。

第46题:

举例说明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的含义。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

(1)合取概念的含义合取概念是根据一类事物中单个或多个相同属性形成的概念,它们在概念中必须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例如“毛笔”,这个概念必须同时具有两个属性,即“用毛制作的”和“写字的工具”。

合取概念是最普遍的概念。

如鸟类、水果、动物等都属于这种概念。

(2)析取概念的含义析取概念是根据不同的标准,结合单个或多个属性所形成的概念。

例如,“好学生”这个概念可以结合各种属性,如“学习努力、成绩好”“热爱集体、关心他人、有礼貌”等。

一个学生同时具有这些属性固然是好学生,如果只有其中两三种属性也是好学生,所以“好学生”是一个析取概念。

(3)关系概念的含义关系概念是指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的概念。

例如,高低、上下、左右、大小等。

详细解答:

解析:

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是根据概念反映事物属性的数量及其相互关系而划分的概念种类。

第47题:

简述语言的特征。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

语言具有的特征:

(1)创造性语言的创造性表现在人们使用有限数量的词语和合并这些词语的规则,便能产生或理解无限数量的语句,这些语句是他们以前从未说过或听到过的。

(2)结构性任何语言符号都不是离散、孤立地存在的,而是作为一个有结构的整体而存在的。

如果一个人只有一些零散的词汇,他就无法和别人进行有效的语言交流。

语言受到一定规则的约束,只有符合一定规则的语言,才是人们在交际时可以接受的语言。

(3)意义性语言中的一个词或一句话,都有一定的含义,这种意义性使得人们能够相互理解、相互交流。

不能传达任何意义的语言都不是正常的语言。

(4)指代性语言的各种成分都指代一定的事物或者抽象的概念。

正是由于语言具有一定的指代性,人们才能理解抽象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5)社会性与个体性语言是个体运用语言符号进行的交际活动,具有社会性。

人只能使用社会上已经形成的语言,用词来表达意义也只能是约定俗成的。

另外,语言交流发生在人与人之间,一个人说话的内容,常常要受到别人的影响。

这说明语言具有社会性。

语言行为同时又是一种个体的行为。

它和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具体条件分不开,因而具有个体性的特点。

详细解答:

解析: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最有效的交际工具。

它的形式和功能决定了它所具有的特征。

第48题:

举例说明语言的各级结构。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

语言是由各层次结构组织起来的,语言表达的最基本形式是句子,在句子的下面可分为词、语素和音位等不同层次。

(1)音位音位是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例如,在英语中,单词home包括三个音位:

/h/,/o/,/m/。

这三个音位中的任何一个发生改变都会使词义发生变化。

一般来讲,音位和字母相对应,但也有这种情况存在,即一个字母在不同的单词中,可代表不同的音位,如字母a在单词fat和fate中分别代表不同的音位。

另外,几个字母合并也可代表一个音位,如ee在单词feet中代表一个音位。

(2)语素语素也称词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单位,是词的组成要素。

语素的种类较多:

它可以独立成词,也可以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这种语素称自由语素。

例如,汉语中的“人”,既可以独立成词,也可以同别的语素组成“人民”等词,因此它是自由语素。

另外,还有一种语素称黏着语素。

这种语素只有与其他语素组合在一起才能成词。

例如,汉语中的“阿”“者”等都是黏着语素。

(3)词词是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

在日常口语和书面语的交际过程中,人们可以自由使用的单位都是词。

在口语中,词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同时还传递构词法与句法的信息。

在书面语中,词还具有图形信息。

因此,在书面语言中,词是图形、语音、语义、构词法与句法五种信息的复合体。

例如,“信息”就是一个词。

词的不同组合在语句中可以构成不同的结构成分,如名词短语、动词短语、介词短语等。

(4)句子句子是可以独立表达比较完整语义的语言结构单位。

例如,前面这句话就是句子,它具有一定的结构,也表达出了什么是“句子”的含义。

详细解答:

解析:

语言是按层次结构组织起来的。

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是句子。

在句子的下面可分为短语、单词、语素和音位等不同层次。

每个层次又都包含一定的语言成分和将这些成分组织起来的语言规则,如语音规则、缀词法规则、句法规则等。

人们按照这些规则可以将音位组成语素,然后由语素组成单词,再由单词组成短语和句子。

第49题:

简述影响语音知觉的因素。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

影响语音知觉的因素包括:

(1)语音类似性。

由于音位具有区别性特征,因此正确感知这些特征是分辨不同音位的重要条件。

两个音节包含的共同特征越多,被试就越容易混淆。

(2)语音强度。

当语音强度为5dB时,可觉察语音的存在,但不能分辨;强度增加,词的清晰度增高:

当强度为20~30dB时,清晰度为50%;当强度为40dB时,清晰度达70%;当强度为70dB时,清晰度达100%;强度超过130dB时,则会引起不舒服,甚至产生压痛感觉。

(3)噪声掩蔽。

噪声的掩蔽对语言知觉也有影响。

噪声强度越大,对语音的掩蔽作用越大。

(4)语境。

语境是指语言交际的环境。

从广义上说,它是指语言活动出现的具体情境,包括说话的场合、社会环境、时代背景等;从狭义上说,语境是指书面语言的上下文和口语的前言后语等。

人们对语音的知觉常受到语境的影响。

(5)句法、语义的作用。

人们在噪音背景下对句子中的单词的识别要好,一方面是语境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说明语义和句法的信息对提高语言的清晰度有重要的作用。

详细解答:

解析:

语音知觉有时也叫言语知觉,是指人们对语音的识别过程。

语音就是语言的声音,亦即人说话的声音,这是口语的物质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