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66927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91 大小:77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x(9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和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使学生理解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初步概念.在关于物质性质的描述中,能初步区分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

2.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初步养成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并学会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学会全面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准确客观地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能识别常用的化学仪器,了解其主要用途.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理解仪器的选择和操作的原理.

1.通过对蜡烛燃烧现象的观察和人吸入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的探究实验,初步了解探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2.通过实验演示初步学会取用药品、加热、选择仪器、观察、记录等基本操作技能.

1.激发学生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启发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3.在进行分组实验时,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4.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如实事求是)的培养,并进行环保意识和节约能源意识的教育.

第一单元作为起步阶段的化学学习,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第一单元作为化学的启蒙教育,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逐步掌握在化学学习中紧密联系实际,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积极的学习方式获取化学知识等方面也起着先导的作用.

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的教学内容,内容丰富多彩,注意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从殷实的史实出发,展示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突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等的重要手段.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和合作学习.本单元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方面,体现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化学发展的新成果,并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教育的同时进行人文精神教育.本单元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活动,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身体验、广泛交流,从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事实、现象和问题出发,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有关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结合具体实验,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初步学会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材一开始就从具体的实验中归纳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教材从生活中提炼出两个探究活动,还安排了三项基本实验操作,我们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和实验操作练习,并通过探究活动和合作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初步认识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成功后的喜悦,从而产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善于合作等优良品德.

通过对蜡烛在点燃前、燃烧中和熄灭后三个阶段的观察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初步学会观察、记录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学会结论推理的方法,学会实验原理、步骤等的总结方法.通过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和仪器洗涤的基本操作练习,学会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学会实验设计和填写实验报告.

【重点】

理解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进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练习.

【难点】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化学实验,并进行科学探究.

教师要注意通过实验、观察、阅读、讨论、资料收集、调查访问等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用丰富的语言、生动的比喻、鲜明的实验,直观形象的各种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努力营造出一种使学生喜欢学习化学的氛围,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开始就出现喜欢化学科学的良好势头.教学中还要注意从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身边的化学,增强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化学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运用的认识.

结合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引导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逐步养成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习惯,并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要有意识地提倡小组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要把学生之间的差异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让每个学生在化学学习中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精心准备实验,“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也是学生学习化学,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在第一单元的教材中基本上没有安排教师演示实验,建议适当地进行一些实验操作的演示,介绍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及其主要用途,并在实验操作的规范化上提出相应要求.

课题1中,教师可收集、筛选、编辑有关的媒体资料,将它们制成相应的多媒体教学材料(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录像等)展示给同学们观看.学生看完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认识,在讨论的基础上每小组派一名代表到全班交流.交流完后,再请同学通读全文,并对本课题所学的内容进行反思.

课题2中,学生完成“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要求同学们在实验中要进行认真全面的观察,详细记录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实验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观察到的现象,教师则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再在交流、分析、引导的基础上,学生继续完成“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

课题3中,可以用边讲边实验的方法.实验操作可以先请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同学仔细观察演示同学的操作情况,指出操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可以再请同学上台演示,其他同学继续注意观察并及时指出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全体同学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也可以先让同学们自己练习,然后再请学生上台演示正确的操作方法.最后要求同学们在课后初步进行单元小结.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课时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2课时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3课时

单元复习教案

1课时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和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使学生理解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初步概念,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初步了解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

3.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伴随能量变化,初步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

1.认识科学研究的方法,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了解用文字、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了解可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1.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3.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强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理解.

【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

【难点】 

变化与性质的区分.

【教师准备】 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火柴、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烧杯(大、小号)、玻璃片、研钵(杵)、试管架、试管(六支、贴标签)、滴管、药匙、水、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flash课件、每个组的标牌.

学生用的药品:

胆矾(块状)、石灰石、稀盐酸、药匙、研钵(杵)、试管(一支).(学生所用药品贴标签)

【学生准备】 预习本课题内容.

导入一:

【视频展示】 生活中的物质及其变化:

水变成水蒸气和冰、燃料的燃烧.观看视频,了解世界由物质组成且物质在不断地变化.

[设计意图] 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激活学生的思维.

导入二:

【师述】 看过《西游记》的同学一定对孙悟空的七十二般变化羡慕不已.但是化学科学中研究的变化岂止千万,通过化学变化,“点石成金”已经不再是神话,不但能变化出自然界原有的物质,还能变化出千万种自然界没有的新物质.

  [过渡语] 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地发生着各种变化.认识物质这些变化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了解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使人类的生活得到进步和提高.下面我们观察几个小实验.

一、物质的变化

思路一

【师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实验探究】 实验1:

把盛有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如图1所示).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到水沸腾.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观察并记录玻璃片发生的现象.

图1

图2

变化前的物质

液态水

变化时发生

的现象

试管口有水雾产生,在

玻璃片上冷凝成水珠

变化后

的物质

液态水

结论

变化后无新物质生成

  【分组实验】 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与生活中对水沸腾的印象比较,体会观察应准确和具体.

实验2:

取少量胆矾(或称蓝矾)放在研钵内(如图2),用研杵把胆矾研碎,观察并记录胆矾发生的变化.

变化前的物质

蓝色块状的胆矾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胆矾由块状变为粉末状

变化后的物质

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结论

变化后无新物质生成

  实验3:

研碎前后胆矾的溶解,胆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实验4:

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小结】 实验1由师生共同完成;实验2和实验4由学生分组完成,其余由教师演示.

教师引导学生由实验3得出两个结论:

实验2中的粉末是胆矾;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蓝色沉淀是新物质.

[设计意图] 这是教材中的第一批实验,学生的实验基础知识不够,教师完成有危险和有技巧的操作,可以起示范作用,同时又尽可能多地给了学生动手和清楚观察物质的机会.实验1、2与生活经验联系,可拉近学生与实验的距离,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总结】 实验现象记录:

实验

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1

液态的水

沸腾时生成的水蒸气遇玻璃片又凝结为液体

液态的水 

2

蓝色块状的胆矾

块状固体被粉碎为蓝色粉末

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3

蓝色的胆矾溶液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

4

颗粒状石灰石

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气体等

  【合作交流】 分小组比较归纳上述四个实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把物质的变化进行初步分类.

  【板书】 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3.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设计意图] 本节最重要的知识由学生总结,记忆深刻.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实践的科学精神,提高他们概括、总结的能力,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由实验得出结论的能力和习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调动个性化和开放性思维.

【提问】 教师列举两个变化:

水结冰、汽油燃烧,由学生判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合作交流】 由学生尽可能多地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学生思考判断,小组讨论并交流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1)物理变化:

①水的三态变化;②胆矾研磨变成粉末;③盐溶于水变成盐水;④铁铸成锅.

特征:

形状和状态的变化.

(2)化学变化:

①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②火药爆炸;③纸燃烧;④食物发霉;⑤铁生锈等.

特征:

物质的燃烧,食品的腐败,金属的冶炼和锈蚀等.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用化学的观点,去初步判断生活、学习中物质的变化类别.

【提问】 上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还伴随哪些现象?

【总结】 小组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了解变化中伴随的现象,进一步说明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方法,同时强调清楚,判断物质变化的本质依据仍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思路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言】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在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不断地发生变化.

【讲述】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讨论交流】 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

你能描述吗?

请把观察到的现象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描述:

(1)反应前后物质的颜色;

(2)反应前后物质的状态.

观察现象并及时记录.

描述实验现象:

【实验1-1】 

(1)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2)首先观察胆矾晶体,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

(3)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

(4)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

【提问】 实验1-1中的

(1)、

(2)有什么共同特征?

实验1-1中的(3)、(4)有什么共同特征?

【讨论与交流】 上述四个实验中哪些变化生成了新的物质?

【总结】 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以上前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物质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后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我们日常看到的木柴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分组讨论、交流结果】 

(1)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特征:

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态、固态)的变化.

(2)化学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特征:

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二、物质的性质

思路一

  [过渡语] 为什么物质能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呢?

这是由物质的性质决定的,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板书】 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讲解】 物质的这部分性质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或是用仪器直接测定出来的,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属于物理性质.这些性质是可以被感知或测量的.

(1)熔点和沸点.

①熔点:

当固体物质受热时,达到一定温度就会变为液态,这个过程叫熔化,物质熔化的温度叫熔点.

一般来说,固体变液体和液体变固体的温度是相同的.

②沸点:

液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就会变为气体,变为气体时的温度叫沸点.

(2)密度:

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密度.

[设计意图] 使学生了解物理性质的几个基本概念.

【学生感知】 选取身边的物质(文具、书本、衣物等),描述其主要物理性质.

【展示】 教师出示一小段铜丝,学生描述其物理性质.

【描述】 铜是一种具有紫红色光泽的金属,硬度较大,耐磨损,还有很好的延展性,导热和导电性能较好.

【讲解】 物质的有些性质不能直接观察到或是用仪器也不能直接测定出来,这部分性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能表现出来,我们把物质的这种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板书】 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发生了有关化学变化后,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

可燃性、氧化性、酸碱性、稳定性、毒性等.

【思考1】 酒精易挥发,铁易生锈在本质上有何不同呢?

谁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

【思考2】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和“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这两句话分别从哪个角度对物质铁进行了描述?

【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认识到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间的区别和联系.

【总结】 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一种“能力”,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

【板书】 三、物质的变化与物质的性质的关系

思路二

【板书】 二、物质的性质

(一)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例如:

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煤和木材中的碳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等.

【提问】 

(1)同学们回忆一下,点燃蜡烛时有哪些现象?

(点燃时,首先看到蜡烛变软,然后变成液态,再燃烧.)

(2)蜡烛在熔化时生成新物质吗?

我们把液态的蜡烛冷却后会怎样呢?

(液态蜡烛遇冷又会变为固态,没有新物质生成.)

【教师总结】 蜡烛的熔化是物理变化,这种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板书】 

(二)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例如:

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是否溶于水等.

【讲解】 下面我们重点介绍几个重要的物理性质.

(1)熔点和沸点

当固体物质受热时,达到一定温度就会变为液态,这种过程叫熔化,物质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一般来说固体变成液体和液体变成固体的温度是相同的.

液体沸腾的温度叫做沸点.物质的沸点随着大气压强的增大而升高.

(2)密度

我们把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密度.

【提问】 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在使用中我们如何区别呢?

【教师总结】 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样:

能、易、难、会、可以等.

例如:

①汽油燃烧—化学变化;汽油能燃烧—化学性质.

②汽油挥发—物理变化;汽油易挥发—物理性质.

【讨论】 应用物质的性质如何区别一根铁丝和一根铜丝.

【交流归纳】 

(1)根据二者颜色不同,银白色的为铁丝,红色的为铜丝.

(2)根据二者磁性不同,能被磁铁吸引的为铁丝,另一个为铜丝.

(3)根据二者导电性不同区分.

(4)与酸或盐反应时,产生不同的现象.

【板书】 利用物质性质上的差异能产生不同的现象,从而将物质区分出来.

实验1-5

【实验步骤】 分别取一集气瓶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仔细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和气味等.取一根小木条(或火柴)在空气中点燃,先后慢慢地分别放入盛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木条燃烧情况的变化.

【小结】 如下表.

氧气

二氧化碳

颜色

无色

无色

状态

气体

气体

气味

无味

无味

在气体中木

条的燃烧情况

木条燃烧得更旺

火焰熄灭

  【提问】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大家能归纳出氧气和二氧化碳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生回答】 氧气: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化学性质:

能使木条燃烧得更旺(能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化学性质:

能使火焰熄灭(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三、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板书】 性质用途.

例如:

水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可用来灭火.

乙醇(酒精)(可以燃烧)可作燃料.

石墨(软、灰黑色)可制铅笔芯.

1.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化学反应)

变化的根本特征(区别的依据)

没有生成其他(新)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新)物质的变化

伴随的现象

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

发光、放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实例

水的三态变化、玻璃破碎等

物质燃烧、食物变质等

二者的联系

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常常伴随着发生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2.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判断的依据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主要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

氧化性、还原性、活动性、稳定性、可燃性等

实例

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等

纸张燃烧,表现出纸张具有可燃性

区别方法

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木柴燃烧     B.湿衣服晾干

C.铁器生锈D.高粱酿酒

解析:

湿衣服晾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木柴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高粱酿酒,有酒精生成,铁器生锈也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

2.有关化学变化的描述中,最准确的是(  )

A.一定会发光、发热

B.一定会有颜色变化

C.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D.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解析:

化学变化时不一定发光,例如铁生锈时不发光;化学变化时不一定会有颜色变化;化学变化时不一定有沉淀生成,例如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时没有沉淀生成.故选C.

3.物质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硬度大B.沸点高

C.能燃烧D.密度大

解析:

物质的硬度、密度、沸点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能燃烧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是化学性质.故选C.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3.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二、物质的性质

1.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2.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一、教材作业

【必做题】

教材第10页练习与应用的1题.

【选做题】

教材第10页练习与应用的2题.

二、课后作业

【基础巩固】

1.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又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下列是日常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变化,其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水受热沸腾,酒精燃烧

B.剩饭变馊,铁锅生锈

C.汽油挥发,动物的呼吸作用

D.玻璃破碎,西瓜榨成汁

2.下列是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了自己化学性质的是(  )

A.我是紫红色固体

B.我在自然界中硬度最大

C.我在常温下是气体

D.我会生锈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

A.铜作导线B.铁制炊具

C.黄金压成金箔D.煤炭作燃料

【能力提升】

4.加热某种固体产生了气体,对于这一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属于化学变化

B.属于物理变化

C.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5.下列常见现象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天然气燃烧B.大米霉变

C.灯泡发光D.铁钉生锈

6.下列叙述中:

①在通常情况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②酒精受热变成酒精蒸气;③镁带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④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①③  B.②③C.③④  D.③

7.利用物质的性质,区别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写出鉴别方法.

(1)白糖和食盐    ; 

(2)白酒和白醋    ; 

(3)酒精和汽油    . 

【拓展探究】

8.阅读下列短文后,回答问题.

1807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通电分解法制得一种金属,并将其命名为“钠”.他对钠做了如下实验:

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金属钠,切面呈银白色,将其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并在水面急速游动,发出嘶嘶声,立刻熔化成一个银白色的小球,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

根据以上内容,请归纳出金属钠的有关物理性质.

【答案与解析】

1.B(解析: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