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语文七上第6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66688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语文七上第6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教语文七上第6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教语文七上第6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教语文七上第6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教语文七上第6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语文七上第6课.docx

《人教语文七上第6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语文七上第6课.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语文七上第6课.docx

人教语文七上第6课

第6课《理想》学案

教师寄语:

一个人若是没有确定航行的目标,任何风向对他都不是顺风。

——(法)蒙田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倔强、寂寥、诅咒、碌碌终生、可望不可即、绝处逢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炼、优美,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4、理解诗歌的主旨。

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追求美好人生,树立崇高而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奋斗。

学习重难点:

朗读训练。

理解诗歌的主旨,赏析诗歌的语言。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寂寥()扒窃()玷污()诅咒()

洗濯()缀连()莹莹()船舶()蜕()倔强()

2、解释下列词语

海天相吻

浪子回头

碌碌终生

绝处逢生

可望不可即

二、理解探究

1、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2、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

3、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三、合作释疑

1、第6节中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的含义?

2、为什么说“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

为什么“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

寂寥里怎么有欢笑?

欢笑里怎么又有酸辛?

“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

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3、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

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

为什么?

4、第12节“理想开花”两句比喻什么?

结尾为什么不照应“照亮夜行的路”,而说“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四、课内精读

第8节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

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

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第11节

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

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

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

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1.这两节诗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2.这两节诗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它有什么表达效果?

3.“夸耀当年的功勋”,为什么说是“可厌”的?

4.“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为什么说是“可笑”的?

5.“大写的人”是指怎样的人?

结合你身边的生活,列举出你所知道的“大写的人”的名字,并简说其事迹。

五、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文后问题。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个浪都打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_________________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望着海洋

1、这首诗最恰当的题目是()

A.海浪B.海岸C.礁石D.坚强者

2、诗中的空缺处应填入的一项是()

A.风掠过B.水蚀过C.刀砍过D.雕刻过

3、对诗中“它”的形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孤独者的形象B.一个生活苦难者的形"象

C.一个坚强革命者的形象D.中华民族的形象

4、这首诗赞美的精神是()

A.敢于劈波斩浪的进取精神

B.威武不屈,立场坚定,不可屈服的精神

C.不畏强暴,与命运抗争的精神

D.不经磨砾不能成名的启示

参考答案

一、略

二、理解探究

附:

诗歌主旨及结构。

历史意义(2、3)

理想的意义

(1){人格意义(4、5、6、7)}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人生意义(8、9、10、11)

三、合作释疑答案

1、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

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他要牺牲个人利益,他要抛弃黄金梦,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2、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而不是个人荣誉。

理想实现了,社会给你荣誉,这种荣誉只不过是理想的副产品。

怀有崇高理想的人被人误解,历史上往往有这种情况。

理想,就是要改变现状。

这在尚末觉悟的人看来就是大逆不道,他们对为理想而奋斗者采取躲避、反对行为,奋斗者的处境就陷入寂寥。

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处境尽管寂寥,但是他享受着斗争的欢乐,所以有“寂寥里的欢笑”。

但是,他毕竟遭人误解,被当成异类,所以欢笑里又有酸辛。

有关提示:

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

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

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

3、提示:

层进关系。

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

第1l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

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4、“理想开花”两句是说,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浓阴,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象征大好形势。

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春色一片,是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最好的年代。

四、课内精读

1.树立远大理想意义重大。

2.对比,突出强调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

3.吃老本,躺在功劳簿上争夺名利,当然令人讨厌。

4.凡是只会怨天尤人,诅咒眼前的环境,当然可笑。

5.指崇高伟大,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周恩来,从小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终于成了一个对中国革命有巨大贡献的伟大政治家。

五、拓展延伸

l.C2.C3.A4.B

第7课短文两篇

甲文《行道树》乙文《第一次真好》学案

教师寄语:

一心为了他人的事业才是神圣的;“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学习目标

1.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2.感悟并珍视人生“第一次”的经验。

3.反复朗读课文揣摩形象化的语言。

4.学习以小见大和夹叙夹议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

①理解两篇课文的深刻内涵。

②理解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堕落()点缀()苦熬()贪婪()牙龈()雏形()丰硕()累累()沉甸甸()玲珑剔透()  

2.解释下列词语  

贪婪:

  

堕落:

  

冉冉:

  

雏形:

  

丰硕:

  

繁弦急管:

  

红灯绿酒:

  

玲珑剔透:

  

回味无穷:

  

二、理解探究

1.行道树的形象体现了什么精神?

运用了什么写法?

2.“第一次真好”,那么第一次好在哪里?

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好”的含义。

3.《第一次真好》在安排材料上有什么特点?

好处是什么?

三、合作释疑 

1.为什么行道树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

从事“神圣的事业”的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

既然痛苦,为什么“自己选择”这种命运?

 

2.《行道树》首尾两段前后照应,但在语序和用词上又稍有不同,为什么?

 

3、《第一次真好》中为什么说结实累累的柚子树是“一幅秋日风情画”,不说是“风景画”“风光画”?

 

4.短文末句说:

“愿你珍重第一次”的含义是什么?

四、课内精读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

(1)~(5)题。

①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

细细回想:

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

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②几年前,家中第一次养了一笼十姊妹。

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颗玲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便眼巴巴地等候小岛孵出来。

有一天,我们正在吃午饭,孩子忽然大叫:

“小鸟孵出来了。

”我惊喜地走到鸟笼边一看,在鸟巢里面的所谓小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次看到刚孵出来的雏鸟,但觉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

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以后,我喜欢它们又甚于那些老鸟。

③第一次生孩子时,护士把包在襁褓中,只露出一张红彤彤小脸的老大抱来放在我的身边。

我第一次看到从自己身体中分出来的骨肉,第一次看到如此鲜嫩的,才出生不到一个钟头的婴儿,心情非常复杂,又兴奋又新奇又紧张,只是目不转睛地望着他,惟恐这脆弱的小生命随时消失。

(l)下面是选文②段空白处原有的句子,句序已打乱,请调整句序。

A.身上只有稀疏的几根毛B.仅仅具有鸟的雏形

C.只是两团小小的粉红色的肉球D.两只黑黑的眼睛却奇大

正确的句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开头既说柚子树“不见得很美”。

又说“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语意是否矛盾?

为什么?

其中包含作者什么祥的感受?

(3)选文①段中画线的两个问句,在语言表达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的哪一次具体经历照应了“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这一句子?

(5)选文③段中描述“第一次”经历和感受时,交织着千丝万缕的母爱,使人不禁想起唐朝诗人孟郊千古传颂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子吟》)

五、拓展延伸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春天,在刚从冬眠中醒来的大树下,一棵小草探出了鹅黄的头,他们从此成了邻居。

他们的日子很舒心,很(qiè)意。

白天,他们听鸟儿,看花儿;晚上,他们与星星,同露珠。

后来,不幸降临了。

这一年遇上了前所未有的干旱,野草、鲜花、树木都大片大片的死去。

大树和小草也在痛苦中挣扎。

“大树,我……不行了。

”小草呻吟。

“不,我们要活下去。

大树用半焦的身躯挡住了太阳毒辣辣的火舌,咬紧牙,忍受着她疯狂的shì()咬。

太阳落山了,大树顾不得抚抚自己淌血的伤口,舒展开它斑痕累累的四肢,把一丝微薄的湿气聚成滴滴露珠,小心地注入小草的躯体,把她拉出了死亡的边缘。

夏雨终于返回了他们的家园,危难过去了,小草无限感激地仰望着大树说:

“您为什么要牺牲自己来帮助我呢?

我这么渺小卑微,对您能有什么回报呢?

大树笑笑:

“我也曾是一棵小草,我危难的时候,同样受到过别人慷慨的赠予,若说回报,我怎么回报蓝天、大地、雨露、春风他们呢?

小草想了很多很多。

秋天,她走完了生命的旅程,化为一(cuō)泥土,溶进了大地的血脉。

春风又起,大树周围,又泛起点点新绿。

1、文的体裁是…………………………………………………()(3分)

A小说B寓言C民间故事D童话

2、文中有三处拼音,结合上下文写出汉字:

、、。

(6分)

3、选出填入文中第二节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3分)

A欢歌争春谈话交往B欢笑争春交往谈心

C欢笑争艳交流谈心D欢歌争艳谈心交流

4、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中的大树和小草的形象。

(6分)

A大树:

B小草:

5、文中写“小草想了很多很多,根据上下文,你认为小草会想起什么呢?

请写出它可能想的内容。

(5分)

6、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分)

附: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略

二、理解探究

1.文章用拟人手法写了行道树的自述,表达无私奉献的信念。

2.“喜悦”“新奇”“奇妙”“值得你低回品味”“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惊喜”“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等等,第一次的体验好在奇妙,好在新鲜而刺激,好在回味无穷。

具体一点说,第一次见柚子树,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第一次见到孵出的小鸟,更有一阵惊喜。

3.详略得当:

详写的是看柚子树和看孵小鸟两件事。

略写的有六件事,均一笔带过。

详写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略写部分是对详写部分的补充,旨在以小见大地表现“第一次真好”的普遍意义,同时,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

 

三、合作释疑 

 1、行道树认识到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

居民需要新鲜空气,行人需要绿荫,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

抓住对描写痛苦的关键语词如“抖不落的烟尘”“夜晚苦熬”“忧愁”“堕落”等的理解。

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它们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

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们相比,它们寂寞、孤独、苦熬。

它们还时时为城市的污浊而忧愁。

总之,它们是痛苦的。

然而,它们认识到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它们甘愿自我牺牲,为自己的奉献而自豪快乐。

这就是无私奉献者的美的襟怀,美的精神。

2.两段文字所表达的重点不同,第1段主要是突出行道树所处环境的恶劣,最后一段主要是突出行道树虽处劣境但乐于奉献的自我意识。

3.“风情”这里指风土人情,柚子树生长于南国,作者所见柚子树,旁边又有人家,这景色很见南国风土乃至人情。

4.“珍重”第一次是作者对读者的希望,就是希望读者不断拓宽新的生活领域,以一颗新奇的童心,随时留心,寻找机会,大胆尝试,以越来越多的第一次开阔视野,丰富经验,相反,如果局限于个人的生活小圈子,就会孤陋寡闻。

第一次不多,生活就会单调乏味。

四、课内精读

(l)CBAD

(2)不矛盾。

因为是第一次看到果实丰硕的柚子树,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所以,即使景色不见得很美,在作者看来也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意思答对即可)(3)加强语气,引起读者思索或引起读者共鸣承上启下或过渡(4)第一次看到刚孵出来的雏鸟,但觉得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

(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五、拓展延伸

1、D

2、惬噬撮

3、D

4、大树:

勇敢坚强,富有爱心和自我牺牲精神。

小草:

勇于解剖自己,善于学习并完善自己。

5、我应该像大树一样,无私奉献,不图回报,像它那样勇敢坚强……

6、告诉人们人生应该就像大树一样,无私奉献,不求回报,这样人生才会有价值,才更有意义。

第8课《人生寓言》学案

教师寄语:

在厄运中满怀希望,在好运中不忘忧虑,这样便能泰然担待祸福。

(贺拉斯《歌集》)

学习目标

1.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读水平。

2.揣摩《白兔和月亮》语言的精美和《落难的王子》构思的奇妙。

3.学习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并简要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4.体会寓意,培养对财富和不幸的审美心态和坚韧意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了解寓言的特点。

2.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难点:

 体会寓言的寓意,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了解寓言的基本常识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

寓言故事一般是简短的,比喻性的,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在创作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

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

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2.给加点的字注音、解释划线的词语。

嬉戏()风韵()厄()运泯灭()

险象迭()生禀告()心旷神怡()

审美:

得失之患:

二、理解探究

1.学习《白兔和月亮》思考白兔得到月亮前与得到月亮后赏月时心态有什么不同?

注意找关键词

2.《白兔和月亮》这则寓言主题词是“得失之患”,在情节发展中有两处转折,请学生加以概括。

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3.学习《落难的王子》思考:

王子落难前性格怎样?

王子落难后性格怎样?

从那句话中可以看出?

王子的性格为什么会发生上述变化?

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4.《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这两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三、合作释疑

1.比较阅读《白兔和月亮》和《落难的王子》探讨写法。

两篇课文在表现主题、安排情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什么异同?

  

2.深入研读课文《白兔和月亮》,从课文中摘录认为优美的语句加以体会。

3.读《落难的王子》研讨寓言情节构思的巧妙。

四、课内精读

阅读《白兔和月亮》思考下列问题:

(1)从文中找出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句子各一个。

比喻:

                                               

拟人:

(2)第四段中的“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与第一段的哪些语句相照应?

(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为什么会有得失之患?

(4)为什么不编成“白兔和青草”的故事,或“天空和月亮”的故事?

五、拓展延伸

阅读《塞翁失马》读过这两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直译译文:

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

他的马无缘无故逃跑到胡人住地。

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

那老人却说:

“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

”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

人们都前来祝贺他。

那老人又说:

“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

”老人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大腿。

人们都前来慰问他。

那老人说:

“这怎么就不能变为一件福事呢?

”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战。

边塞附近的人,死亡的占了十分之九。

这个人惟独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略

二、理解探究

1.“无忧无虑”“心旷神怡”“各具风韵”“闲适”“牢牢盯着”“紧张不安”“心痛如割”“险象迭生”“得失之患”

2.这则寓言有两处转折。

诸神之王宣布月亮归属于白兔,是一个转折。

此前,白兔是心旷神怡地赏月;此后,却紧张不安心痛如割。

最后白兔请求诸神之王撤销决定,是又一个转折。

前一个转折,前后构成鲜明的对比;后一个转折,给人留下一个启迪。

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道理:

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

所以,她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主动放弃了对月亮的所有权。

3.学习《落难的王子》思考:

脆弱坚强起来

原因:

一是他经历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厄运所吓倒,挺了过来。

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

4.《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是:

拥有与自己能力不相称的巨大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落难的王子》的寓意是:

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

三、合作释疑

1.

(1)在主题上,两篇寓言都是写人生态度的。

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落难的王子》写人在受难后的状态。

  

(2)在情节上,都表现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写“好事”可以变为坏事;《落难的王子》写“坏事”可以变好事。

(“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决定于当事者的思想观念。

(3)在表现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

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见大地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浓些,而《落难的王子》写得更像是事实。

(4)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以叙事为主(这是叙事作品的主要特征)。

而《白兔和月亮》在叙事的基础上,多有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且多议论;《落难的王子》则重在叙事。

2.如:

用词精当的语句“有一只白兔独具审美的慧心”“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了,脑中只绷着一个念头”。

对称的语句“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他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3.读《落难的王子》研讨寓言情节构思的巧妙。

(1)这则寓言要说的意思是,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为此作者拟定了一个王子的形象,请问文中是怎样极写他的脆弱的?

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是一个极端脆弱的人:

“每当左右向他禀告天灾人祸的消息,他就流着眼泪叹息道:

‘天哪,太可怕了!

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

’”通过王子对别人灾难的叹息极写他的脆弱。

(2)落难王子的厄运,如国破家亡、又当奴隶,又成残废,行乞度日极为凶险,作者意在用落难王子之口,说出厄运使人坚强的道理。

(3)寓言构思奇妙,用第一人称,“我”是落难王子的同时代人,亲眼见过王子,还有一段对话,似乎不是寓言故事,而是亲身见闻,增强故事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4)“天哪,太可怕了”在文中反复三遍,第一次出自王子之口,第二次出自“我”之口,第三次是在“我”耳边响起,重复半截,略去半截,耐人寻味。

厄运一旦落到自己头上怎么办?

有王子的经历在前,这样的故事又好像是在不断重复,对人很有启发。

四、课内精读

阅读《白兔和月亮》思考下列问题:

(1)略

(2)明确:

每天夜晚,她都来到林中草地,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

            

(3)明确:

用原句回答,见课文第四段。

(4)明确:

因为白兔拥有青草,天空拥有月亮都不是非分之财,而白兔虽有赏月之才,但是她是如此渺小,实在不配拥有月亮,所以会如此紧张不安。

虽是诸神之王的赏赐,也是非分之财,拥有非分之财,必然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这样才能表现寓意。

五、拓展延伸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要坦然面对生活。

第9课《我的信念》学案

教师寄语:

宁静致远,淡泊名利。

让我们在居里夫人的光辉照耀下,把自己的人生也奉献给人类的进步事业吧!

学习目标:

1、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其性格的联系。

2、学习本文质朴又富于哲理的语言。

 

3、感觉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学习她的科研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

1.梳理文章思路,理清全文结构。

2.通过分析重点语句,品味语言的质朴美。

关于回忆录

回忆录是传记文的一种,是回忆性散文,用叙述、描写的方法,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生活。

回忆录要求写真人真事,语言简明、平实。

这篇回忆录以质朴、真诚的文字,表达了作者的理想、兴趣。

爱好和情操,表现了一位科学家的性格特点和人格力量。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报酬奢望估量尽量纯粹 蹂躏猝然

2.解释下列词语。

问心无愧

致力

专心致志

盛名

--蹂躏

逆来顺受

  

二、理解探究

1.本文以“我的信念”为题目,有什么含义?

2.默读、思考,试用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

 

 

3.阅读课文,思考:

①怎样理解:

我们唯一的希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

 

②为什么作者说,科学家也应当是“一个小孩儿”?

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③居里夫人的人格美表现在哪些地方?

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她的性格特点有哪些联系?

三、合作释疑

1.本文运用第一人称有何好处?

2.简析本文“形敬神聚”的特点。

3.默读课文中带有哲理性的句子,思考体会它的深意。

(有些哲理性的语言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划出课文中自认为暂时难以理解其内涵的句子,然后交流。

四、课内精读 

我深信,在科学方面我们有对事业而不是对财富的兴趣。

当皮埃尔·居里和我考虑要不要在我们的发现上取得经济利益时,我们都认为不能违背我们纯粹研究的观念。

因而我们没有申请镭的专利,也就抛弃了一笔财富。

我坚信我们是对的。

诚然,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多的报酬。

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他们受事业的强烈的吸引,既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

我的惟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

我从没有把这种权益视为理所当然,因为在二十四岁以前,我一直居住在被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