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邓三最全题库及解答.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65585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邓三最全题库及解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毛邓三最全题库及解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毛邓三最全题库及解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毛邓三最全题库及解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毛邓三最全题库及解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邓三最全题库及解答.docx

《毛邓三最全题库及解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邓三最全题库及解答.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邓三最全题库及解答.docx

毛邓三最全题库及解答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简明概括:

就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是,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2、如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间的关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间是一脉相承的关系。

即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基础、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取向、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政治方向、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3、对“推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普及,抓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工作”,你是如何认识和理解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新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胜的理论武器。

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青年大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这一理论。

4、邓小平强调“先富”的手段和途径是什么?

邓小平强调“先富”的手段和途径是通过勤劳和依法致富,反对各种非法手段和途径谋取暴利。

5、邓小平所强调的这一政策的意义是什么?

邓小平所强调的这一政策的意义:

一是从理论上和政策上否定了把平均主义与社会主义混同起来的错误观念和政策;二是强调了富起来的手段是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反对非法手段和途径谋取暴利;三是强调先富带后富,为了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

6、请结合社会主义本质理论,谈谈你对邓小平这一“先富”与“共富”政策的理解。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容是:

解放生产力,分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也正是为了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富裕起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既有客观必然性,也是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有效途径;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承认富裕有先有后,有高有低,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实践证明,先富的示范作用、带动作用和帮助作用已经达到体现和反映。

7、温家宝总理对完成“十一”时期的主要任务,为什么如此强调资源和环境问题?

温家宝总理对完成“十一”时期的主要任务,如此强调资源和环境问题,就在于我国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上,其发展在资源与环境上存在严重问题;强调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

8、你是如何理解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要求是一致的;前者是后者的要求的具体贯彻,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要求,即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的要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仅是“十一五”期间的要求,而且是整个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要求。

1)新的一年为什么如此强调资源和环境问题?

完成“十一”时期的主要任务,如此强调资源和环境问题,就在于我国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上,其发展在资源与环境上存在严重问题;强调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

2)如何理解“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要求?

“十一五”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要求,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目标的要求是一致的;前者是后者的要求的具体贯彻,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要求,即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的要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仅是“十一五”期间的要求,而且是整个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要求。

9、联系实际,谈谈“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以及你对党的十六大关于繁荣农村经济的战略部署的理解。

“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人口占我国大多数,三农问题直接影响到现代化的建设和实现、农业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20分)。

对繁荣农村经济布置的理解:

关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关于城镇化建设富余农村劳动力转移、关于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阐述自己的观点,论述充分合理者(30分)。

10、你对当前先富与共富、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及其现象怎么看待?

先富与共富、公平与效率关系的阐述:

先富是实现共富的途径,共富是目标,先富要对后富起帮助和带动作用(10分);正确处理先富与后富的关系实质上是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效率优先可以促进生产力更快地发展,兼顾公平在当前主要是要有起点公平的竞争,平等的竞争条件和竞争机会,必须规范收入分配制度(20分)。

对于现象分析阐述部分,联系得好可以得20分。

11、从身边的实际出发,谈谈你对科教兴国战略的认识。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全面落实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的措施(10分);科教兴国的意义阐述(20分),对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措施探讨(20分)。

12、我国社会主义必然要存在一个长期的、至少上百年的初级阶段。

正确。

这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历史前提所决定的;由我国的现实国情所决定的;由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所决定的。

13、共同富裕就是同步富裕、同时富裕、同等富裕。

错误。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的目标,但又不可能使全体人民同时同步实现同等程度的富裕,只能通过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发挥带动和帮助作用,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1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何时重新确立的?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它们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提出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在此基础上而展开的基本纲领的总目标是什么?

党的十三大制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提出的奋斗目标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此基础上展开的基本纲领的基本目标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目标,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目标,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目标,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16、为什么要改革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保障制度?

由于我国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相适应。

为了适应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了适应企业经验机制,搞活企业;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了减轻国家和企业的负担,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需要改革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保障制度。

1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哪些基本特征?

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18、我国的发展战略的目标是什么?

你是如何理解我国的发展战略的?

我国的发展战略目标是“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目标。

第一步是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

第二步是到2000年,使国民生产总值在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一目标已经总体上实现。

第三步是到本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4分)这一发展战略目标具有鲜明的特点:

是一个具有雄心壮志,又实事求是的目标;是一个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目标;是一个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即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能够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目标。

(要求结合实际进行分析说明。

6分)

19、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

试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上述问题加以分析。

十六大报告强调“两个毫不动摇”,就是强调要坚持和完善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使这一制度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使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4分)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这一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所决定的。

首先,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其次,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再次,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8分)

20、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主义?

(1)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道理所在。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

(2)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道理所在。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

2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22、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只有在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最终结果。

在不同的制度下,发展生产力有其特殊的规定性。

这种特殊的规定性是有特定社会制度的本质决定的。

社会主义是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上来解放生产力,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大力发展规律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并为将来向共产主义过渡奠定必备的物质条件。

一种制度是否先进和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是看其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出比先前的经济制度更高的生产力。

23、为什么说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领导集体,凭借对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深刻把握,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规划的跨世纪的宏伟蓝图。

它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既具有雄心壮志,又坚持实事求是。

邓小平根据对中国国情的分析,纠正了以往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的错误,不断调整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首先,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调整到下个世纪中叶。

其次,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含义确定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最后,分三步走的每一步,都是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

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属点。

这一战略目标既规定了生产力方面的目标,又规划了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其每一步都有相应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标准,即“温饱型”、“小康型”“比较富裕型”。

注重了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不是片面强调经济增长的单向发展战略,而是多元化的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战略。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只用一百年的时间走完了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通常要用二百年走完的历程,这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是什么?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配方式的主体,而不是社会唯一的分配原则。

(2)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消费品的原则,还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

(3)就全社会范围内的企业之间的关系来说,按劳分配还不能以每个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为尺度,而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所曲折反映的劳动炼为尺度。

25、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深入分析了我们党在历史上之所以遇到严重挫折和最终战胜挫折的两个“根本原因”是什么?

(1)我们党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曾犯错误,甚至遇到严重挫折,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指导思想脱离了中国的实际。

(2)我们党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战胜挫折,继续前进,根本原因就在于重新恢复和坚持贯彻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6、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我国社会主义历史前提和时代特点决定了必须把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有赖于噶的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也必须大力噶。

总之,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发展。

27、为了转变增长方式,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形成哪些经济运行机制?

(1)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

(2)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

(3)形成有利于公平竞争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

(4)形成有利于实行集约化增长的宏观调控机制。

28、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是什么?

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企改革的基本方向,这一企业制度具有“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等基本特征。

29、邓小平、江泽民和十六大以来党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哪些新的贡献?

第一,邓小平重新确立并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强调解放思想。

第二,江泽民在新时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强调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3分)

第三,胡锦涛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3分)

30、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我国必须实行对外开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发展敏锐观察的结果。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只有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和科技成果,才能发展自己,赶上当代世界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潮流。

第二,是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

中国历史发展的深刻总结是:

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第三,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对外开放可以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人才。

第四,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优秀成果。

31、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资产阶级革命。

此命题不正确。

(3分)

(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4分)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决定了当时的中国革命既不是单纯的无产阶级革命,又不是单纯的资产阶级革命,而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既替资本主义扫清道路,又替社会主义创造前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4分)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就“新”在虽然其内容是资产阶级革命,但在其领导者、主力军、发展前途上则是无产阶级革命。

(4分)

32、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成。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3分)

(1)1956年,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

(4分)

(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不等于建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指初步具备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成则是指社会主义的生产力高度发达,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已经充分完善。

(4分)

(3)此观点混淆了建立和建成的区别和联系。

(4分)

33、分析材料l和2,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

(15分)

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日益增大(5分);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5分);科技进步是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科学技术的贡献率居首位,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5分)。

34、分析材料,说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依据,以及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战略的关系。

(15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是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依据。

(5分)

科教兴国战略就是落实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放在国民经济的重要位置。

没有科技实力,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5分)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关键是人才,教育又是培养人才的基础。

因此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战略是密不可分的,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

(5分)

35、以上材料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20分)

未来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主要依靠高新技术和高素质的劳动者。

我们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教要与经济结合,为经济发展服务。

教育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0分)

36、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

(1)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建立,为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奠定了坚实的政治条件;(2分)

(2)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基本的物质条件;(2分)

(3)我国在完成土地改革以后的农村及时开展了互助合作运动。

农村互助合作运动的开展及其增产成效,成为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因素。

(2分)

(4)在调整工商业中广泛开展了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成为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步骤。

这也是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2分)

(5)当时的中国处在有利于选择社会主义的国际环境之中。

(2分)

37、为什么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

(3分)

(2)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3分)

(3)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3分)

38、抗日战争时期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

这种说法不正确。

(3分)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殊形式的联盟。

(3分)

(2)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发生了明显的分化。

(3分)

(3)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公开降日,成了中国人民的敌人,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分)

(4)因此,不能笼统地说抗战时期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

(3分)

39、按照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由1000美元达到3000美元。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它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现期”。

稳定与发展似乎成了两难选择。

有人认为,为了确保稳定,就要限制发展。

这种观点不正确。

(3分)

(1)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互相促进、互相统一,不可分割。

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发展是改革和稳定的基础。

(4分)

(2)要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各方面的重大关系,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4分)

(3)在改革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与新矛盾,最终要靠深化改革和继续发展来解决,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离开了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不能实现。

(4分)

40、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统一战线的含义。

(10分)

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进行革命斗争的基本策略,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为了反对当前的主要敌人,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同一切可以联合的阶级、阶层、政党或集团在一定的目标下结成的广泛的政治联盟。

(10分)

41、结合材料,说明统一战线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0分)

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5分)中国革命力量的弱小,近代中国社会阶级是“两头小、中间大”(5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5分);决定了党领导的革命必须最大限度地争取和团结一切可能的团结力量,组织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才能战胜敌人(5分);

42、根据毛泽东的这句话,我们应该怎样理解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20分)

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的地位和作用:

联合了当时革命的各个阶级、阶层,推动工农大众为主体的大革命向前发展,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扩大了自己在人民群众中的政治影响。

(4分)

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的地位和作用:

联合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巩固和扩大了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根据地,促进了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

(4分)

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统一战线的地位和作用:

极大动员了全民族的抗战,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为赢得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使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处理了阶级斗争与民族抗战、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复杂关系,政治上、思想上更加成熟。

(4分)

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阵线:

形成解放战场和国统区的反蒋的两条战线,促进“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革命任务的完成。

(4分)

中国革命历史经验证明,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战胜一切困难、夺取革命事业胜利的强大力量源泉,是我们党在政治上的一个巨大优势。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占有重要地位。

(4分)

第三个问题需提醒学生应就不同时期的统一战线分别论述,再总结。

43、为什么说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3分)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系,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迅速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必要的条件。

(3分)

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手工业,满足工业化需求,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的需要。

(3分)

43、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发展和稳定之间的关系?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

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既要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又要为经济社会稳定打下坚实的基础。

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

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保证经济社会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就会遭受挫折。

(4分)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2分)

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改革的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要加快发展,但要注意协调发展。

改革和发展要始终注意适应国情和社会的承受能力(2分)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为此,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坚持给人民群众以看得见的实际利益的工作原则,坚持以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工作重点。

(2分)

44、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全部的思想的总和。

这个观点不正确。

(3分)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同志个人的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