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单元测试 9.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62202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单元测试 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单元测试 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单元测试 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单元测试 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单元测试 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单元测试 9.docx

《人教版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单元测试 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单元测试 9.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单元测试 9.docx

人教版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单元测试9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细菌培养过程中分别采用了高压蒸汽、酒精、火焰灼烧等几种不同的处理,这些方法依次用于杀灭哪些部位的杂菌()

A.接种针、手、培养基

B.高压锅、手、接种针

C.培养基、手、接种针

D.接种针、手、高压锅

【答案】C

【解析】高压蒸汽气灭菌法通常用于培养基的灭菌;用酒精擦拭双手是消毒的一种方法;灼烧法常用于微生物的接种工具的灭菌,如接种环、接种环等金属用具。

2.下面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步骤,正确的是

①土壤取样

②称取10g土壤加入盛有90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

③吸取0.1mL进行平板涂布

④依次稀释至101、102、103、104、105、106、107稀释度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D.①→④→②→③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一般步骤是:

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此步是否需要,应根据样品中的菌株数量的多少来确定)→梯度稀释→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上→挑选菌落,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

考点: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3.某研究小组从有机废水中分离微生物用于废水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后进行灭菌

B.转换划线角度后需灼烧接种环再进行划线

C.接种后的培养皿须放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

D.培养过程中每隔一周观察一次

【答案】B

【解析】在配制培养基的过程中要先灭菌后倒平板,A错误;转换划线角度后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灭菌再进行划线,B正确;接种后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C错误;培养过程中一般要隔天观察一次,D错误.

【考点定位】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名师点睛】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培养基的制备、灭菌的方法、接种方法的选择、结果的分析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学会构建知识网络结构。

4.下列关于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离土壤中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

B.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细菌计数时需借助显微镜

C.提纯和分离严格厌氧型微生物,一般不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

D.可从落叶丰富的土壤中筛选出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由于涂布平板法最终是通过观察细菌形成的菌落,而菌落是肉眼可见的,所以不需要用显微镜,B选项是错误的。

考点:

微生物分离和培养

【名师点睛】稀释涂布平板法注意事项

(1)稀释操作时:

每支试管及其中的9mL水、移液管等均需灭菌;操作时,试管口和移液管应在离火焰1~2cm处。

(2)涂布平板时:

①涂布器用体积分数为70%酒精消毒,取出时,让多余酒精在烧杯中滴尽,然后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酒精灯火焰上引燃;②不要将过热的涂布器放在盛放酒精的烧杯中,以免引燃其中的酒精;③酒精灯与培养皿距离要合适,移液管管头不要接触任何物体。

5.某同学用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进行大肠杆菌纯化培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蛋白胨可为大肠杆菌的生长提供氮源和维生素等营养

B.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需经高压蒸汽灭菌后调节pH

C.倒平板操作中,待平板冷却凝固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D.大肠杆菌纯化培养可以采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蛋白胨可为大肠杆菌生长提供氮源和维生素等营养,A正确。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应先调pH再经高压蒸汽灭菌,B错误。

倒平板操作中,待平板冷却凝固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使皿盖在下,皿低在上,防止水蒸气倒流,C正确。

大肠杆菌纯化培养可以采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D正确。

考点:

大肠杆菌纯化培养

6.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制备固体培养基的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消毒、倒平板

B.分离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要以纤维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碳源

C.配置培养不同微生物的培养基时都要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

D.在无氮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可用来鉴定尿素分解菌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制备固体培养基的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A错;分离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要以纤维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碳源,B正确;配置培养不同微生物的培养基时都要将pH调至能够满足该种微生物的需要,C错;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可用来鉴定尿素分解菌,D错.

考点:

本题考查微生物培养,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7.关于接种时应注意的事项全部正确的为()

①接种室要消毒

②无菌操作

③接种时可以谈话

④外植体如茎段、茎尖可随机放人培养基

⑤接种时要防止交叉污染

⑥接种完立刻盖好瓶口.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⑥C.③④⑤⑥D.①②⑤⑥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进行接种时应注意:

①接种室要消毒,①正确;

②实验过程要无菌操作,②正确;

③接种时不可以谈话,防止杂菌污染,③错误;

④外植体可先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取出用无菌水冲洗后,再用0.1%的氯化汞溶液消毒,并用无菌水冲洗干净,④错误;

⑤接种操作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防止交叉污染,⑤正确;

⑥接种完毕后立即盖好瓶盖,⑥正确.

故选:

D.

8.下图是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1、2、3、4、5,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在五个区域中划线

前后都要对接种环和培养基进行灭菌

B.划线操作时完全打开皿盖,划完立即盖上

C.接种时不能划破培养基,否则难以达到分离单菌落的目的

D.第1区和第5区的划线最终要连接起来,以便比较前后的菌落数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在每次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进行划线操作时,左手将皿盖打开一条缝隙,右手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盖上皿盖;注意接种时不能划破培养基,否则难以达到分离单菌落的目的;第1区和第5区的划线不能相连。

故选C

考点:

本题考查平板划线的操作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

9.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数量一般选104、105和106倍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而真菌的数量一般选用102、103和104倍稀释,其原因是()

A.细菌个体小,真菌个体大B.细菌易稀释,真菌不易稀释

C.细菌在土壤中的含量比真菌高D.随机的,没有原因

【答案】C

【解析】在土壤中,细菌的数量比真菌的多,所以为了确保稀释后能形成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培养皿,细菌数量一般选用104、105和106倍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而测定真菌的数量一般选用102、103和104倍稀释,选C。

【考点定位】测定某种微生物的数量

【名师点睛】从混杂的微生物中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步骤是:

称量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和筛选菌株。

整个实验过程要保证无菌操作,应明确土壤中细菌比真菌多,所以细菌稀释的倍数要比真菌稀释的倍数高。

10.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探究果胶酶最适用量的实验中可先将果泥加热煮沸后冷却备用,目的是排除果泥中原有的酶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将酶溶液加入底物后,迅速将温度调至设定的温度,并持续反应一段时间

C.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某种细菌的原理是,当样品稀释度足够高时,固体平板上的一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故可通过平板上的菌落数推测样品中的活菌数

D.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不同蛋白质分子的迁移率完全取决于分子的大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探究果胶酶最适用量的实验中可先将果泥加热煮沸后冷却备用,目的是排除果泥中原有的酶对实验结果的干扰,A正确;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应将酶溶液和底物分别放置达到相同温度后再混合,并持续反应一段时间,B错误;

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某种细菌的原理是,当样品稀释度足够高时,固体平板上的一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故可通过平板上的菌落数推测样品中的活菌数,C正确;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不同蛋白质分子的迁移率完全取决于分子的大小,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实验操作原理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11.下列关于平菇(所需碳源为纤维素)培养的操作程序,正确的是

A.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接种,高压蒸汽灭菌,培养

B.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接种,培养

C.配制棉子壳培养基,接种,高压蒸汽灭菌,培养

D.配制棉子壳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接种,培养

【答案】D

【解析】培养平菇所用的培养基是棉子壳,培养基应该先灭菌再接种,否则接种的菌种也会被杀死.具体的操作程序是:

配制培养基、高压蒸气灭菌、接种、培养.

【考点定位】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微生物的利用

【名师点睛】平菇是大型真菌,是异养型腐生生物,由菌丝吸收所需营养物质,一般生长于植物残体上;牛肉膏蛋白陈培养基是半固体培养基,是培养细菌时常用的培养基,以便于细菌直接吸收营养.

12.无菌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A.消毒和灭菌实质上是相同的

B.外植体消毒的原则是既要杀死材料表面的微生物,又要减少消毒剂对细胞的伤害

C.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D.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相接触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消毒是对有生物活性的东西进行的一种杀死微生物的处理方法,如对实验者的双手进行消毒。

一般用酒精消毒。

灭菌一般是对器皿等没有生物活性的物品进行的消灭所有微生物的处理。

如用高压蒸汽灭菌锅进行灭菌处理。

灭菌比消毒更彻底,所以二者实质是不同的,A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消毒、灭菌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13.关于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叙述错误的是()

A.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倒平板、灭菌

B.将称好的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同放入烧杯

C.待培养基冷却至50OC左右时进行倒平板

D.待平板冷却凝固约5~10min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A项错误;将称好的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起放入烧杯,溶化后将称量纸取出,B项正确;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C项正确;待平板冷却凝固约5~10min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使皿盖在下,皿底在上,D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培养基制备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4.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探究光是光合作用条件的实验中有光照为实验组

B.酒变酸时表面的菌膜是醋酸杆菌大量繁殖形成的

C.平板划线法可以用于大肠杆菌培养时活菌的计数

D.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中必须用蒸馏水涨破细胞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正常条件即有光为对照组,改变条件即无光为实验组,A错。

酒变酸时表面的菌膜是醋酸杆菌大量繁殖形成的,B正确。

平板划线法可以用于接种培养,不能计数,稀释涂布平板法用于接种培养和计数,C错。

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中,动物细胞用蒸馏水涨破细胞,植物细胞先用洗涤剂溶解细胞膜,D错。

考点:

本题考查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15.下列是关于“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育蛋白胨培养基,倒平板后经高温、高压灭菌

B.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

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恒温培养24-48小时

D.在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答案】A

【解析】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要先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再倒平板,A项错误;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数量,一般选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放置适宜条件培养,B项正确;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既可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又可以避免培养基中的水分过快挥发),37℃恒温培养24-48小时,C项正确;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记数,求其平均值,再通过计算得出土壤中细菌总数,D项正确。

【考点定位】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16.下列在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过程中,关于平板划线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已灭菌的接种环、培养皿,操作过程中不再灭菌

B.打开含菌种的试管需要通过火焰灭菌,取出菌种后需马上塞好棉塞

C.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即可

D.最后应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使用已灭菌的接种环、培养皿,操作过程中还需灭菌,因为接种环会感染细菌,A错误;打开含菌种的试管需通过火焰灭菌,取出菌种后还需通过火焰灭菌,再塞上棉塞,B错误;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人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还需盖上培养皿盖,防止空气中杂菌混入,C错误;最后将平板倒置,防止盖子中水滴落引起污染,有利培养基水蒸发,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平板划线操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17.无菌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A.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灭菌

B.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培养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

C.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D.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相接触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消毒,A错误;为保证不被杂菌污染,应将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B正确;酒精灯火焰附近可以形成一个无菌区,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C正确;周围物品可能会含有杂菌,为防止污染,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相接触,D正确.

考点:

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名师点睛】实验室中无菌操作的要求一般有:

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灭菌消毒;将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相接触.

18.下列选项中,不是使用选择培养基培养微生物的目的是

A.通过表现特殊性状,与其他微生物相区别

B.使需要的微生物大量繁殖

C.除去其他微生物

D.可以增加要培养的微生物的浓度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选择培养基是根据某一种或某一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一些物理、化学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利用这种培养基可以将所需要的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中分离出来,故A错误,BC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9.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A.操作流程是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和倒平板

B.将称好的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同倒入烧杯中再加水、去纸

C.灭菌后向牛肉膏蛋白胨溶液中加2%琼脂,并使其溶解

D.将培养基冷却到约50℃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操作顺序:

计算、称量、熔化、灭菌、倒平板,A正确;牛肉膏容易吸潮.所以当牛肉膏溶化并与称量纸分离后,用玻棒取出称量纸,B正确;待培养基冷却至50℃,用手触摸锥形瓶刚刚不烫手,并且培养基处于溶化状态在酒精等附近进行倒平板,保证无菌环境;平板冷却几分钟后还需倒置。

考点:

本题考查培养基的制作流程。

培养基的制作需要注意的事项是倒平板之前要进行灭菌。

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20.如图为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1、2、3、4、5,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操作前要将接种环放在火焰旁灭菌

B.划线操作须在火焰上进行

C.在5区域中才可以得到所需菌落

D.在1、2、3、4、5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灭菌

【答案】D

【解析】进行平板划线操作之前,将接种环在酒精灯火焰上进行灼烧灭菌,A错误;平板划线操作应在火焰旁进行,不能在火焰上进行,B错误;由题图可知,5区域是最后一个区域,有可能在5区域获得所需要的菌落,在4区域也有可能得到所需要的菌落,C错误;在1、2、3、4、5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灭菌,D正确。

二、综合题

21.生物柴油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其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缓人类对化石燃料的消耗,科学家发现,在微生物从产生的脂肪酶作用下,植物油与甲醇反应能够合成生物柒油(如下图)。

(1)用于生产生物柴油的植物油不易挥发,宜选用_______、_______方法从油料作物中提取。

(2)筛选产脂肪酶的微生物M时,选择培养基中添加的植物油为微生物生长提供______,培养基灭菌采用的最适方法是________法。

(3)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数量,可选用________法直接计数;从微生物M分离提取的脂肪酶通常需要检测________,以确定其应用价值;为降低生物柴油生产成本,可利用______技术使脂肪酶能够重复使用。

(4)若需克隆脂肪酶基因,可应用耐热DNA聚合酶催化的__________技术。

【答案】

(1)压搾萃取

(2)碳源高压蒸汽灭菌

(3)显微镜直接计数酶活性(或:

酶活力)固定化酶(或:

固定化细胞)

(4)PCR(或:

多聚链式反应,聚合酶链式反应)

【解析】

试题分析:

(1)植物油的提取方法有蒸馏、压榨和萃取等,具体采用哪种方法要根据植物原料的特点来决定,用于生产生物柴油的植物油不易挥发,提取时不宜采用蒸馏法,而一般采用压榨、萃取法。

(2)微生物生长需要碳源、氮源、矿质元素、生长因子和水。

脂肪中只含碳不含矿质元素,故只为微生物提供碳源;高压蒸汽灭菌是培养基灭菌采用的最适方法。

(3)测定微生物的数量,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计数;分离出的脂肪酶要对其活性进行检测,以确定其实用价值;使酶能够重复使用的方法是固定化酶技术。

(4)利用PCR技术可以扩增基因。

考点:

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的成分、制备和应用固相化酶

22.【生物——选修l:

生物技术实践】塑料袋造成的“白色污染”早已成为地球公害,塑料袋的自然分解需要20-1000年不等。

科学工作者从土壤中找到了一类假单胞杆菌,能将聚乙烯塑料的自然降解过程缩短至3个月,而且分解产物只有水和二氧化碳。

从土壤中分离出聚乙烯降解菌的大致过程如下图:

(1)图中“……”表示对土壤悬浮液进行一系列的,目的是使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I号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

(2)从功能方面看,I号培养基属于培养基,其作用是使目的菌能“脱颖而出”。

如图采用的接种方法为____。

,使用Ⅱ号培养基的目的是使目的菌数目增多,培养基中必须包含水、无机盐、____、____等基本营养成分。

(3)为避免杂菌污染培养物和环境,微生物培养的培养基在接种前和完成实验后都要进行;接种时要在____.附近操作。

【答案】

(1)梯度稀释菌落

(2)选择稀释涂布平板法碳源氮源

(3)灭菌酒精灯火焰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中“…”表示对土壤悬浮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目的是使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Ⅰ号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

(2)I号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其作用是使目的菌能筛选出来,图示采用的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培养基中必须包含水、无机盐、碳源和氮源等基本营养成分。

(3)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关键就在于避免杂菌污染,培养基在接种前和完成实验后都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接种时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考点:

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3.[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微生物培养技术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微生物的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包括________和特殊营养物质五大类,制作苹果酒时,酵母菌的培养基是________。

(2)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_______;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灭菌和消毒的主要区别是灭菌能够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_______;玻璃器皿常采用的灭菌方法为______。

(3)为了让培养的微生物保持旺盛生长状态,常用连续培养法,如下图所示,通过连续培养,微生物能持续地以比较恒定的生长速率生长,因为________。

在保存菌种时常选择

____方法进行长期保存。

【答案】水、碳源、氮源、无机盐苹果汁防止外来杂菌入侵芽孢和孢子干热灭菌不断有营养物质补充,代谢废物不断流出甘油管藏

【解析】微生物培养、分离和测定技术:

无菌操作技术包括消毒和灭菌,消毒包括煮沸消毒、巴氏消毒、化学药剂消毒和紫外线消毒等;灭菌包括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

培养基的制备包括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等步骤,倒平板的目的是防止培养皿盖上的水滴滴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大肠杆菌的纯化方法包括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平板划线法要求多次划线,稀释涂布平板法要求菌液要充分地稀释。

微生物的计数要求制作多个平板,且每个平板上能长出30~300个菌落的方可作为计数依据。

尿素分解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都运用了选择培养基,前者所用的培养基中尿素是唯一的氮源,后者所用的培养基中纤维素是唯一的碳源。

(1)微生物的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包括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特殊营养物质五大类。

制作苹果酒时,酵母菌的培养基是苹果汁。

(2)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入侵;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灭菌和消毒的主要区别是灭菌能够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玻璃器皿常采用的灭菌方法为干热灭菌法。

(3)连续培养法培养微生物,使之能持续地以比较恒定的生长速率生长,需要不断有营养物质补充原培养液中,同时代谢废物不断流出。

进行长期保存菌种时,常选择甘油管藏方法。

【点睛】注意连续培养装置设计原理。

24.(共10分)请回答下列生物技术方面的问题。

(1)微生物接种的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__________________法,后者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________________,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固体培养基的表面,再进行________________。

菌落是在固体培养基上由________________繁殖而来的形态可见的子细胞群体。

(2)菊花的组织培养的大致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B、C依次表示__________过程(填名称),添加的两种关键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操作成功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所以要对外植体、超净工作台等进行___________,对培养基或培养器具等进行_______。

(3)同学乙利用凝胶色谱法进行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