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61916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践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实践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实践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实践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实践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践报告.docx

《实践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践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践报告.docx

实践报告

目录

一、方案简介································································6

2、方案设计································································6

1、确定设计方案·····························································6

2、确定物性数据·····························································7

3、计算相对平均温差,总传热系数·············································7

4、计算传热面积·····························································9

5、工艺结构尺寸·····························································9

6、换热器核算·······························································11

3、设计结果一览表··························································15

4、对设计的评述总结························································16

五、参考文献································································16

六、符号说明································································17

七、附图····································································18

 

一、方案简介

本设计任务是利用水给丁二烯降温。

利用热传递过程中对流传热原则,制成换热器,以供生产需要。

下图(图1)是工业生产中用到的列管式换热器.

选择换热器时,要遵循经济,传热效果优,方便清洗,复合实际需要等原则。

换热器分为几大类:

夹套式换热器,沉浸式蛇管换热器,喷淋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热管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等。

不同的换热器适用于不同的场合。

而列管式换热器在生产中被广泛利用。

它的结构简单、坚固、制造较容易、处理能力大、适应性大、操作弹性较大。

尤其在高压、高温和大型装置中使用更为普遍。

所以首选列管式换热器作为设计基础。

 

二、方案设计

某厂需将7500kg/h的丁二烯蒸汽冷凝。

已知丁二烯蒸汽的冷凝温度为40℃,冷凝潜热为373kJ/kg。

所用冷却水的进出口温度分别为15℃和25℃,水侧和蒸汽侧的污垢热阻分别可取5.8×10-4m2·K/W和1.76×10-4m2·K/W。

试选用一台合适的水平列管式冷凝器(可选取G600II—10—120)

1.确定设计方案

(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两流体温度变化情况:

热流体进口温度160℃,出口温度40℃冷流体。

冷流体进口温度15℃,出口温度25℃。

从两流体温度来看,估计换热器的管壁温度和壳体壁温之差不会很大,因此初步确定选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2)流动方向及流速的确定

由于循环冷却水较易结垢,为了便于水垢清洗,应使循环水走管程,丁二烯走壳程。

另外,这样的选择可以使丁二烯通过壳体壁面向空气中散热,提高冷却效果。

同时,在此我们选择逆流。

选用ф25×2.5的碳钢管,管内流速取ui=0.5m/s。

2.收集物性常数、计算热负荷

(1)确定物性数据

定性温度:

可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

壳程丁二烯的定性温度为:

管程流体的定性温度为:

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

丁二烯在100℃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

密度  ρo=2.453kg/m3

定压比热容 cpo=1.897kJ/(kg·℃)

导热系数  λo=0.0141W/(m·K)

粘度  μo=7.85×10-6Pa·s

 

冷却水在32℃下的物性数据:

密度  ρi=998.2kg/m3

定压比热容 cpi=4.180kJ/(kg·℃)

导热系数  λi=0.599W/(m·K)

粘度    μi=0.001005Pa·s

 

(2)确定热负荷

Q=qm.hr=

×103=777×103W=777KW

 

3.计算相对平均温差、计算总传热系数

 

(1)平均传热温差

丁二烯160℃→40℃

水25℃→15℃

135℃25℃

 

冷却水用量

qi=

 

(2)计算总传热系数K

管程传热系数

壳程传热系数

假设壳程的传热系数αo=310W/(m2·℃)

 

污垢热阻Rsi=5.8×10-4m2·K/W,Rso=1.76×10-4m2·K/W

管壁的导热系数λ=45W/(m·℃)

由于管壁的热阻很小,所以忽略不计。

4、计算传热面积

考虑15%的面积裕度,S=1.15×S''=1.15×52.7=60.56m2

5、工艺结构尺寸

(1)管径和管内流速

①选用ф25×2.5传热管(碳钢),取管内流速ui=1.0m/s

②依据传热管内径和流速确定单程传热管数

根据单程管算,所需的传热管长度

按单管程设计,传热管过长,宜采用多管程结构。

(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现取传热管长L=6m,则该换热器管程数为:

管程

传热管总根数N=60×2=120根

(3)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

平均传热温差校正系数

 

丁二烯160℃→40℃

水25℃←15℃

135℃25℃

因为R=12的点在图上难以读取,因而相应以1/R代替R

以PR代替P,查同一图线,1/R=0.083,PR=0.828

可得

平均传热温差

(4)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采用组合排列法,即每程内均按正三角形排列,隔板两侧采用正方形排列。

取管心距t=1.25d0,

t=1.25×25=31.25≈32(mm)

横过管束中心线的管数

(5)壳体内径

采用多管程结构,取管板利用率η=0.7,

则壳体内径为

(N——排列管子数目,η——管板利用率)

圆整可取D=450mm

(6)折流板

用弓形折流板,取弓形折流板圆缺高度为壳体内径的25%,则切去的圆缺高度为h=0.25×450=112.5mm。

故可取折流板间距B=0.3D,

则B=0.3×450=112.5mm

故可取B为150mm.

折流板数NB=传热管长/折流板间距-1=7500/150-1=49(块)

折流板圆缺面水平装配。

(7)接管

壳程流体进出口接管:

取接管内丁二烯流速为u=50m/s,

则接管内径为

取标准管径为150mm

管程流体进出口接管:

取接管内冷却水流速u=1.5m/s,

则接管内径为

 

6.换热器的核算

(1)壳程对流传热系数对圆缺型折流板,可采用克恩公式

当量直径,由正三角形排列得

壳程流通截面积

壳程流体流速及其雷诺数分别为

 

普兰特准数

粘度校正

(2)管程对流传热系数

管程流通截面积

管程流体流速

普兰特准数

③传热系数K

(4)计算传热面积

(5)该换热器的实际传热面积Sp

该换热器的面积裕度为

传热面积裕度合适,该换热器能够完成生产任务。

 

(6)管程和壳程压力降的核算

1)管程流动阻力

∑ΔPi=(ΔP1+ΔP2)FtNsNp

Ns=1,Np=2,Ft=1.4

由Re=19678,传热管相对粗糙度0.01/20=0.005

查莫狄图得

λi=0.023W/m·℃,

流速ui=0.991m/s,ρ=998kg/m3,所以

管程流动阻力在允许范围内,可以继续。

2)壳程阻力

∑ΔPo=(ΔP1’+ΔP2’)FtNs

Ns=1,Ft=1

流体流经管束的阻力

 

三、设计结果一览表

换热器形式:

水平列管式

换热面积(m2):

58.79

工艺参数

名称

管程

壳程

物料名称

循环水

丁二烯

操作压力,Pa

未知

未知

操作温度,℃

25/15

160/40

流量,kg/h

66924

7500

流体密度,kg/m3

998.2

2.453

流速,m/s

0.991

57.5

传热量,kW

777

总传热系数,W/m2·K

237.44

传热系数,W/(m2·℃)

4089.5

332.6

污垢系数,m2·K/W

0.00058

0.000176

阻力降,Pa

7734

338868.6

程数

2

1

推荐使用材料

碳钢

碳钢

管子规格

ф25×2.5

管数120

管长mm:

7500

管间距,mm

32

排列方式

正三角形

折流板型式

上下

间距,mm

150

切口高度25%

壳体内径,mm

450

保温层厚度,mm

未知

表格1

 

四、对本次课程设计的总结

对于我们来说,化工原理是一门不简单的课程,然而课程设计就更是让人觉得有难度。

所以,在课程设计开始的时候,我们真的是一头雾水,只能反复看老师给我们的样板。

起初,即使只是看样板,也还有很多看不懂的东西。

后来开始上网,去图书馆查了好多资料,对课设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在脑子里形成了一个基本的框架,然后我们就着手开始课设了,其间,我们遇到了好多问题和困难,通过相互讨论和咨询,都一一克服了。

于是我们投入到了具体计算中,在具体的计算过程中,我们又遇到了很多问题,像很多数据无论是在网上还是在书上,不能说没有,但我们真的是很努力的找了,但还是找不到,于是我们就根据一些相似物质的相似物理性质而推算数据,根据推算的数据我们再做进一步的计算。

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像雷诺数的不准确,误差的过大等,经过无数次的计算我们尽可能地减小误差,课程设计的确在某些方面存有一定难度,我们无论是分工、分摊任务,还是集体团结合作方面,这对我们来讲都是一种锻炼,培养了我们集体合作的能力以及自学、查阅搜集资料的能力;再有,计算操作工程中,我们曾经面临过失败、品味过茫然,但是最终我们还是坚持下来了,这就是我们意志、耐力和新年上的胜利,在今后的日子里,它必将成为我们的宝贵财富。

 

五、参考文献

1.何潮洪,冯霄。

化工原理,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1

2.谭天恩,化工原理(第二版),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

3.葛婉华等。

化工计算。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4.匡国柱,史启才。

化工过程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5.汤金石,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1990

6.《化学工程手册》(第二版)编辑委员会编。

化学工程手册,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

7.化工设备结构图册编写组,化工设备结构图册【M】,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

8.王国胜。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六、主要符号说明

 

丁二烯的定性温度

T

冷却水定性温度

t

丁二烯密度

ρo

冷却水密度

ρi

丁二烯定压比热容

cpo

冷却水定压比热容

cpi

丁二烯导热系数

λo

冷却水导热系数

λi

丁二烯粘度

μo

冷却水粘度

μi

热流量

Wo

冷却水流量

热负荷

Qo

平均传热温差

总传热系数

管程雷诺数

温差校正系数

管程、壳程传热系数

初算初始传热面积

传热管数

初算实际传热面积

S

管程数

壳体内径

D

横过中心线管数

折流板间距

B

管心距

t

折流板数

NB

接管内径

管程压力降

当量直径

壳程压力降

面积裕度

H

表格2

 

七、附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