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61707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6年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Ⅰ、Ⅱ两卷,满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做答I卷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满分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要培植健康的金融市场,必须建立一套可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以有效打击在金融市场中翻云覆雨的资金贩子。

B.马云这个曾经一文不名的年轻人,于1999年创办阿里巴巴公司,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终于跻身世界富豪之列。

C.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D.英国《金融时报》指出,中国经济增速超过了预定目标,中国经济在主动调控的背景下取得了增长,这样的成绩可圈可点。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凭借微信6亿用户资源的微信支付,自开通之日起便成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业界翘楚,造就颠覆一切商业生态的架势。

B.为推进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习马会”受到全世界瞩目,因为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

C.2015年6月1日,长江游轮“东方之星”号在湖北监利县水域沉没的原因是,忽然遭遇龙卷风导致。

D.仅仅用了8天时间,《寻龙诀》就突破了10亿元票房,《捉妖记》创下的突破10亿元票房速度纪录持平。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社会的和谐是社会正常秩序得以维持的关键,而社会秩序的核心,儒家认为是“礼”。

,,。

,。

它包括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从个人、家庭推衍到国家,依次建立起一套三纲六纪的社会秩序。

①“礼”的运用,应以“和”为中心

②而是一种对以仁为根本基点的正当的互动关系的追求

③体现出儒家和谐的社会秩序论

④《中庸》甚至把“和”看作“天下之达道”

⑤儒家的纲常礼仪,不是一种单线式的通知阶梯关系

⑥《论语·学而》有“礼之用,和为贵”

A.⑤②⑥①④③B.⑤②①⑥④③C.①⑥④③⑤②D.①⑥③④⑤②

二、(满分15分,每小题3分)

4.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告辞什么呢?

B.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原因大概都出在这里吧。

C.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既没有伯伯叔叔,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气浅薄,很晚才有了儿子。

D.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北海虽然十分遥远,乘着羊角旋风还是能够达到;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也为时不晚。

5.下列对古诗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A.“明明如月,……不可断绝”此句表面似乎是写天上的月亮无端触发了诗人的愁思,实际上是以明月比贤士,表明求贤不得的忧愁。

B.“越陌度阡,……心念旧恩”此句接续前文诗人对贤士渴慕不得的情思,表达了诗人贤士既得之后,喜不自胜,但不忘旧主之情。

C.“月明星稀……何枝可依”此句以“乌鹊”喻贤士,大意是说,贤士们都在寻找寄身之所,但哪里才是他们可靠的寄身之所呢?

D.“山不厌高,……天下归心”此句诗人借用典故,并以周公自比,表达对众多贤士的渴慕之情,表明自己统一天下的宏图大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相与:

相交往。

B.悟言一室之内悟:

通“晤”,面对面。

C.及其所之既倦之:

往,到达。

D.不能喻之于怀喻:

比喻。

7.下列句子不属于直接表现作者悲喜之情的一项是(  )

A.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B.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D.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8.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一句,笔锋一转,变为抒情、议论,发出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

B.“不知老之将至”是说等到时过境迁后,往日的美好已经成为陈迹,人不能永远葆有美好的留恋。

C.“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彻底否定了老庄齐生死的观点,树立了自己的生命意识——“死生亦大矣”。

D.作者认为古今“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这是十分可悲的事情,后世人读到这个集子也会有同感。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满分16分)

善人

老舍

汪太太最不喜欢人叫她汪太太;她自称穆凤贞女士,也愿意别人这样叫她。

她丈夫很有钱,她老是不客气地花着;花完他的钱,而被人称穆女士,她就觉得自己是个独立的女子,并不专指着丈夫吃饭。

穆女士一天到晚甭提多忙。

还没起床,丫环自由进来回话。

她嘱咐过自由们不止一次了:

她没起,不准进来回话。

丫环就是丫环,叫她“自由”也没用,天生的不知好歹。

“自由,我嘱咐你多少回了!

”穆女士看看钟,快九点了,她消了点气,她喜欢一气睡到九点,身体定然不错;她得为社会而心疼自己,她需要长时间的睡眠。

“不是,太太,女士!

”自由想解释一下。

“说,有什么事!

别磨磨蹭蹭的!

“方先生要见女士。

“他又怎样了?

“他太太死了!

”自由似乎很替方先生难过。

“不用说,又是要钱!

”穆女士从枕头底下摸出小皮夹:

“去,给他二十,叫他快走!

自由拿着钱要走,又被主人叫住:

“叫博爱放好洗澡水。

”自由走出去后,穆女士又想起:

方先生家里落了丧事,二少爷怎么办呢?

无缘无故的死哪门子人,又叫少爷得荒废好几天的学!

穆女士是极注意子女教育的。

“博爱,开饭!

”她赌气似的大喊。

穆女士的早饭很简单;一大盘火腿蛋,两块黄油面包,草果果酱,一杯加乳咖啡。

吃着火腿蛋,她想起方先生。

方先生到底可怜,她得设法安慰方先生:

“自由,叫厨子把鸡蛋给方先生送十个去。

穆女士咂摸着咖啡的回味,想象着方先生吃过鸡蛋必能健康起来,足以抵抗得住丧妻的悲苦。

继而一想,以后索性就由她供给他两顿饭,那可就得少给他几块钱。

他少得几块钱,可是吃得舒服呢。

她总是给别人想得这样周到,她永远体谅人怜爱人,可是谁体谅她怜爱她呢?

想到这儿,她觉得生命是个空虚的东西。

工作,只有工作使她充实,使她觉到快活与自己的价值,她到书房去看这一天的工作。

她的秘书冯女士已在书房等了一点多钟了。

冯女士才二十三岁,一月挣十二块钱。

穆女士的交际多么广,做她的秘书当然能有机会遇上阔人;假如嫁个阔人,一辈子有吃有喝,岂不比现在挣五六十块钱强?

穆女士为别人打算老是这么周到,而且眼光很远。

来到办公室,冯女士把记事簿早已预备好了:

“穆女士,盲哑学校展览会,十时二十分开会;十一点十分,妇女协会,您主席;十二点,张家婚礼;下午……”

“先等等,”穆女士又叹了口气,“张家的贺礼送过去没有?

“已经送过去了,一对鲜花篮,二十八块钱,很体面。

“啊,二十八块的礼物不太薄,下午一共有几件事?

“五个会呢!

“甭告诉我,我记不住。

等我由张家回再说吧。

穆女士不想去盲哑学校,可是又怕展览会相片上没有自己,怪不合适。

她决定晚一会儿,正赶上照相才好。

这么决定了,她忽然觉得有点儿空虚,愿意说点什么……解解闷儿。

她想起方先生:

“冯,方先生的妻子走了,我给他送了二十块钱去,和十个鸡蛋,怪可怜的方先生!

”穆女士的眼圈真的有点发湿了。

冯女士早知道方先生是自己去见汪太太,她不见,而给了二十块钱,可是她晓得主人的脾气“方先生真可怜!

可也是遇见女士这样的人,赶着给他送了钱去!

穆女士脸上有点笑意:

“我永远这样待人;连这么着还讨不出好儿,人世是无情的!

“谁不知道女士的慈善与热心呢!

“哎!

也许!

”穆女士脸上的笑意扩展得更宽了些。

“二少爷的书又得荒废几天!

要不我先好歹地教着他?

我可是不很行呀!

”冯女士很小心地说着。

“你怎么不行!

你先教着他得了,我亏不了你!

“您别又给我报酬,反正就是几天的事,方先生事完了还叫方先生教。

穆女士想了会儿,“冯,你就教下去,我每月一共给你二十五块钱,岂不是很好?

“就是有点对不起方先生!

“那没什么,遇机会我再给他弄个十块八块的事;那没什么!

我可该走了,哎!

一天一天的,真累死人!

(有删改)

9.下列对穆女士这一人物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5分)

A.穆女士自认为是个独立的女子,并不专指着丈夫养活,很会爱惜自己。

B.穆女士自认为很有善心,很照顾贫寒的人,方先生死了太太她送钱又送蛋。

C.穆女士为别人考虑一贯周全,用了冯女士教儿子,还不忘给方先生再找个活计。

D.穆女士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为了别人好,但实际上她是既吝啬又世故。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5分)

A.穆女士认为,“丫环就是丫环,叫她’自由’也没用,天生的不知好歹”,可见其自我标榜的“自由”“博爱”都是虚伪的。

B.穆女士“不想去盲哑学校,可是又怕展览会相片上没有自己,怪不合适”,表明穆女士对于社会公益事业只是表面上热心。

C.冯女士之所以给穆女士当秘书,是因为穆女士交际广,做她的秘书能有机会遇上阔人;假如嫁个阔人,一辈子有吃有喝。

D.穆女士让她的秘书冯女士兼职做儿子的家庭教师,表面上是为冯女士好,实际上就是为了省几块钱,充分暴露出她的吝啬。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6分)

A.穆女士一天到晚都很忙,她忙于各种社会事务,一下午就有五个会,多得她自己都记不住,只好让冯女士帮她记着。

B.穆女士由衷地同情方先生的不幸遭遇,主动资助他钱,还送他十个鸡蛋补身体,并在向冯女士谈起他的不幸时湿了眼圈。

C.小说主要由穆女士处理方先生丧妻之事、享用早餐、听取冯女士汇报日程三个场景构成,情节紧凑,并有助于集中刻画人物形象。

D.小说运用讽刺手法,刻画了一个自认为热衷社会公益活动、追求自由博爱,实际上伪善、空虚、冷漠、吝啬的所谓的“善人”穆女士。

E.小说综合运用了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描写手法,多侧面、多角度、生动地刻画了穆女士这一人物形象。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四、(满分20分)

12.小说极具讽刺意味,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是采用什么手法达到这种讽刺效果的?

(8分)

13.用楷体或行体,工整且尽量美观地默写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全词。

(请注意题目、作者和正文的书写格式)(8分)

 

14.仿照下面划线句的句式,在横线处续写两句话。

(4分)

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       ,       ;温柔的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

五、(满分40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40分)

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羚羊是名副其实的弱者,它们每天都会被狮子、豹子、豺狼等猛兽追逐、猎杀,似乎每天都得提心吊胆地生活。

但科学家发现,羚羊却是草原上活得最“轻松愉快”的动物之一,它们一天中的绝大多数时光都能安静地吃草、快乐地嬉戏,哪怕虎狼近在咫尺。

原来,羚羊是一种“健忘”的动物,对于自己被追杀的恐怖场景或同伴被捕杀的血腥场面,几分钟后就能忘得一干二净。

所以它们能天天快乐地享受鲜嫩的青草。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6年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三)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1.C(首当其冲:

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2.B(A搭配不当,“造就”改为“大有”,C句式杂糅,删掉“导致”,D成分残缺,应为“与《捉妖记》创下的……纪录持平”)

3.C

二、4.A(“刀俎”应译为“菜刀和砧板”。

5.B(并非“不忘旧主之情”,“旧恩”当指往日的情谊。

6.D(喻:

明白。

7.B

8.D(作者感到可悲的是“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三、9.C(她为了省钱才用冯女士教儿子,给方先生找活计也只是顺口一说而已,并非表示她为别人考虑周全。

10.C(借助穆女士交际广,认识阔人、嫁给阔人,并非冯女士给穆女士当秘书的原因,只是穆女士自己的想法而已。

11.CD(A并非是会多得让穆女士记不住,而是她根本不愿意记B穆女士并非真的同情方先生E小说没有运用肖像描写。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四、12.示例一:

巧用对比映衬,借穆女士自身言与行的种种矛盾达到讽刺效果。

她一方面想以“穆女士”的称谓证明自己是独立女性,一方面又不客气地花着丈夫的钱,做着名副其实的“太太”;一方面她给丫鬟起名“自由”“博爱”,一方面又百般役使他们,不给他们以尊重。

她一方面标榜自己仁慈,一方面却在方先生丧妻的时候冷酷无情地辞掉了他。

她的言与行、真实内心与外在言行的矛盾对比鲜明,将其虚伪冷漠的丑陋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使批判入木三分。

示例二:

反话正说(或“说反话”、“反说法”)。

小说多处反话正说,本来穆女士虚伪冷酷,作者却称她为“善人”;本来她的早饭极其丰富,却说“她的早饭很简单”;本来她是极其自私冷漠的,却说她“永远体谅人怜爱人”“总是给别人想得这样周到”。

作者用这种肯定赞美的语言描述她明显的虚伪自恋、道貌岸然,使这一人物形象更加可鄙可笑,较之直言指责更为有力,厌恶之情表达得更为强烈。

示例三:

漫画式的夸张。

小说以漫画的笔法,描写她自我膨胀的心理,比如送给方先生十个鸡蛋,她就认为方先生吃了“足以抵抗得住丧妻的悲苦”;冯女士做她的秘书,她就认为人家当然有机会嫁个阔人,一辈子吃喝不愁。

这些描写把人物的丑恶虚伪加以漫画式的夸张,不仅可以从外在表现上把人物的好笑、丑态推向极致,而且可以从内在塑造上把人物的精神状态呈现出,极尽揶揄、讽刺之能事,让人印象深刻。

(8分;其中“观点”2分,“举例”4分,“手法效果”2分;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13.

文题书写大致居中(不加书名号),1分(词,若既有词牌又有题目时,可分两行居中书写,亦可写在一行,词牌与题目中间空一格,或中间加“·”。

);作者姓名(范仲淹)另起一行,居中或偏右,1分;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上下阕之间空两格,1分;正文书写正确,5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扣到0分为止,标点不计。

14.示例一:

忙碌的蜜蜂在花丛中穿梭 那是在教我们勤劳

示例二:

娇媚的昙花选择在夜间开放 那是在教我们低调

示例三:

绽放的腊梅傲立在冰天雪地中 那是在教我们顽强

15.参考立意:

1.学会忘记2.有“忘”才有“乐”,有舍才有得3.忘记之乐

评分细则:

分四等评分。

一等文:

40-37分,可将38分作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要求:

切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符合所选择运用之文体的要求,不少于600字。

二等文:

36-32分,可将34分作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要求:

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比较充实,语言通顺,大体符合所选择运用之文体的要求,不少于600字。

三等文:

31-26分,可将29分作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要求:

基本符合题意,有一定内容,语言基本通顺,不少于400字。

四等文:

25分以下。

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列入四等:

⑴作文内容严重偏离题意,甚至与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毫无关系;⑵语病较多,难以卒读;⑶结构残缺,字数不足300字。

说明:

⑴未拟题目扣2分;⑵每出现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最多扣3分);⑶标点错误多可酌情扣分;⑷字体工整美观、卷面整洁者,可酌情加1-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