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特色文化产业试点工作情况汇报.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5808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县特色文化产业试点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某县特色文化产业试点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某县特色文化产业试点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某县特色文化产业试点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某县特色文化产业试点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县特色文化产业试点工作情况汇报.docx

《某县特色文化产业试点工作情况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县特色文化产业试点工作情况汇报.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县特色文化产业试点工作情况汇报.docx

某县特色文化产业试点工作情况汇报

20XX年某县特色文化产业试点工作情况汇报

**县特色文化产业试点工作情况汇报  

  

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我县于18年8月被确定为全省10个特色文化产业试点县之一。

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提高认识,发挥优势,体现特色,抢抓机遇,趁势而上,认真落实特色文化产业试点县工作方案,全力打造佤文化品牌,积极培育以佤文化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现将试点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县情  

**是一个以佤族为主体,傣、彝、拉祜、汉等20多种民族杂居的佤族自治县,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全县国土面积2445平方公里,辖6乡4镇,国境线长 147.083公里 ,有6个乡镇22个村与缅甸接壤,全境属国家二类开放口岸。

全县总人口17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3.4%,佤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5.1%,约占全国佤族人口的38%以上。

国土面积中,山区面积占99.2%,坝区面积占0.8%。

解放前,**社会形态处于原始社会末期。

18年5月,佤族武装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成立**县临时人民政府,18年成立县人民政府,18年2月成立**佤族自治县,18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临沧市惟一的革命老区县。

目前全县尚处贫困状态,是国家重点贫困县之一,按882元的脱贫标准,全县还有8万多贫困人口。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县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关心帮助下,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不断深化县情认识的基础上,提出并完善了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即:

围绕一个目标(到18年把**建成以绿色经济为代表,以佤文化为品牌,以文化旅游业为龙头,资源开发比较科学,产业布局比较合理,经济发展较快,各项社会事业较为进步,社会更加和谐的中等发达县,全县基本实现小康),实施两大战略(沿边战略、沿线战略),做好三个结合(山坝结合、内外结合、长短结合),实现四个突破(交通、城镇、工业和文化旅游业),紧扣林畜重点,推进六项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特色农业立县工程、优势工业强县工程、佤族文化活县工程、招商引资工程、劳动者素质培训工程),全面发展小区域经济,努力构建和谐**。

确定了工作重点:

一产全面实施“五个一”工程(户均一院安居房,人均一亩高稳产农田地、一亩经济林、一亩用材林、一头大牲畜);二产巩固蔗糖、做强建材,主攻矿电;三产全力打造佤文化品牌,培育民族文化旅游产业。

  

围绕既定的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县委、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按照“带领群众干、干给群众看”的工作方法,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团结拼搏,狠抓落实,全县各项事业获得了较快发展速度和较好的发展质量。

18年,全县生产总值达6.5亿元,财政总收入达307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32元。

18年,全县计划完成生产总值7.6亿元,财政总收入达41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82元。

  

二、特色文化产业试点工作情况  

佤族文化资源是我县具有世界比较优势的特色资源。

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18年以来,我县认真按照省委、市委的要求和部署,紧紧抓住**县被确定为全省10个文化产业特色县之一的机遇,顺势而谋,乘势而上,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工作重点,狠抓措施落实,积极开展以佤文化为特色的文化产业试点工作。

  

(一)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县委、县政府对文化产业特色试点工作高度重视,把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文化产业摆在重要议事日程。

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副组长、四班子分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县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委宣传部,由宣传部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明确各级领导干部的主要职责,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负责抓的工作机制。

设立文化产业办公室(为正科级单位),落实工作人员,按照“三协调一服务”的职能要求,具体负责县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同时,及时制定下发了《**佤族自治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特色县试点方案》(沧发〔2005〕16号),对试点工作做出了全面安排部署。

为加快推进我县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建设,在“先教”活动期间,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佤文化产业这个主题,18年底,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四班子以理论学习中心组的方式,组织班子成员到香格里拉县开展了学习考察,提升了对打造佤文化品牌、培育以佤文化为特色的文化产业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研究出台了一系列发展文化产业的相关配套政策,为做好试点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明确思路,突出重点。

做好资源的普查工作,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和前提。

为了做好试点工作,18年初,我县成立了以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县佤族民间传统文化普查和传承保护领导小组,由县文体局牵头,抽调精干得力的人员,安排了专项资金,对全县范围内佤族民间传统文化资源的表现内容及形式进行了全面、系统、科学的普查,基本摸清了我县文化资源状况,完成公布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名录180项,其中申报市级保护名录32项、省级保护名录2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项。

按照“联系实际、发挥优势、体现特色、注重实效”的原则,制定出台了《**佤族自治县文化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沧发〔2005〕30号)、《**县特色文化产业试点县实施方案》,并把发展文化产业纳入全县十一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以改革为动力,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开发文化旅游产业、工艺品加工业、民族服饰产业、文化演艺业、旅游服务业五大特色产业为重点,确定通过6—8年的努力,实现文化产业收入占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达10%的目标,以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和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3、项目支撑,狠抓落实。

在摸清全县文化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严格地科研论证后,结合特色资源优势,制定出《**佤族自治县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建设方案》,确定崖画谷民族民俗风情展示区、大型佤族原生态音乐舞蹈诗《激情司岗里》、司岗里文化园、翁丁原生态民族村落保护与开发、中国佤族司岗里狂欢节、佤文化培训基地、佤族工艺品加工7个重点建设项目。

建立项目监督检查和考评制度,加大对项目建设的督促检查力度。

每个项目分别制定出建设目标、建设内容、进度要求,打破领导常规的分工制度,7个重点建设项目都分别由一名县委或政府领导任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切实负起责任,并明确了项目的牵头单位和配合部门,要求团结协作,支持、配合责任人和牵头单位完成项目建设。

做到分工明确,层层抓实,确保了项目得到有效实施。

  

4、深化改革,转换机制。

按照省委、市委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相关要求,我县积极探索适合边疆民族地区的文化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国营经营性文化单位按“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改革方向,由文化事业单位逐步向文化企业单位转变。

今年9月份,成立司岗里文化经营有限公司,实现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管理。

为加大文化产业建设扶持力度,根据国家和省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制定和实施了市场准入政策、税收扶持政策、土地扶持政策等相关配套政策,为发展文化产业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阿佤山歌舞团、司岗里艺术团、黑旋风艺术团等专业团队带着《木鼓舞》、《甩发舞》、《激情司岗里》等佤族歌舞节目,走南闯北、飘洋过海,积极开辟省内外商演市场,取得了丰硕的经济效益。

  

5、增加投入,改善条件。

县政府不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并积极争取“千里边疆文化长廊、百县千乡宣传文化中心”工程项目,佤山文体广场、佤山民族广场等设施;10个乡镇93个行政村都建有文化站(室),配备一定数量的图书和设备,安排专人管理。

重视佤山文化队伍建设。

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10支专业艺术团、3支少儿艺术团、4支老年艺术团、26支企事业文艺队和89支农村业余文艺队。

这些队伍一直活跃在佤山文化建设战线上,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为开发以佤文化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初步成效  

1、申报和公布了一批佤族传统文化保护名录。

经过半年的艰苦工作,通过大量查阅有关资料和实地调查,经普查梳理,目前拟定了县级文化名录共172项,其中,濒危民族语言文字1项(佤文);祖先神话、传说、故事、谚语等民族民间口述文学类15项;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曲艺音乐、器乐等民族民间音乐类34项;自愿性舞蹈、表演性舞蹈、祭祀性礼仪舞蹈等民族民间舞蹈类19项;绘画、雕塑、剪纸等民族民间美术类13项;特色民居建筑、宗教建筑及其他建筑等民族民间建筑类12项;民族民间曲艺类2项;编织、酿造、印染色、纹织艺、刺绣、服饰、彩扎工艺等民族民间传统工艺类14项;民族民间传统习俗14项;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传统文化之乡等民族民间区域性文化类9项;民族民间美术、音乐、风俗礼仪等传人46人。

上报市级名录111项,申报省级保护名录29项,其中,“**佤族木鼓舞”、“**翁丁佤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

  

2、佤族歌舞开始走向市场。

通过积极鼓励和有效引导,司岗里民间艺术团、阿佤山歌舞团、佤山黑旋风艺术团、夕阳红艺术团等文艺演出团队自己招聘并培训演员,自编自演,自找市场出路,累计到全国各地开展商业性演出2000多场次,取得了丰硕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司岗里艺术团演出队伍不断壮大,商业性演出经济效益可观。

目前全团共有演职人员60余人,月平均工资达到800—1000元。

  

3、文化体制改革逐步推进。

通过管理制度、招聘制度、分配制度、经营方式等方面的改革,以创新的精神不断探索建立既保证正确导向、又富有活力的运行机制。

县办文艺团队阿佤山歌舞团,已由原来的财政全额供给,改为财政补助和商业性演出创收相结合的保障机制;二是对部门办的文艺团队如黑旋风旅游艺术团,除部门给予适当扶持外,主要通过自收自支的方式来解决团队的发展问题;三是对民间艺术团如司岗里艺术团,完全实行市场运作的机制,按市场要求组织演出、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

  

4、佤族文艺创作喜人。

佤文化品牌的打造和文化产业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佤文化工作者的创作激情,短短几年时间里,完成了《花牛梦》、《司岗里传说》、《司岗里之声》等佤文化系列丛书的创作和出版;《器乐曲集成》、《曲艺志》、《文化艺术志》、《民间艺人简介》、《佤族民间文学集》、《佤族民俗研究》、《佤族民歌集》、《佤族歌舞集》、《佤族风情》等历史文化、文学艺术品、志书的编辑出版;《不熄的火塘》《玉蝴蝶》《云南往事》等电视剧的成功拍摄;《远飞的鸟》《佤山牧歌》《阿佤人的祝福》等一批音像光碟的制作发行;《司岗里狂想》《加林赛》《月亮升起来》《木鼓欢歌》《薅秧歌》等一批优秀歌舞节目的创作和演出,为开发特色文化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明显。

崖画谷民族民俗风情展示区已完成投资2000万元,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景区景点初步开发;大型佤族原生态音乐舞蹈诗《激情司岗里》已经完成创作,正在积极寻求市场开展商演;司岗里文化园已挂牌成立;翁丁原生态民族村落走廊完成投资400万元,实现初步开发;中国佤族司岗里狂欢节通过推出“摸你黑”主题活动,成功提升,有望打造成中国乃至世界知名节日;佤文化培训基地建设已经启动,每年招生近200人;佤山旅游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扩建工作正在开展,独具佤族特色的服饰、木鼓、牛头等工艺品供不应求,取得良好效益,1—10月份完成产值150万元,销售产值110万元;佤医佤药、佤民族服饰开发项目也正在稳步推进。

  

三、存在问题和下步工作  

(一)存在问题  

1、缺认识,深入研究不够。

近年来,虽然我们对佤文化资源有了进一步了解,并进行了保护和开发,但对佤文化的载体是什么,对现有的佤文化资源该如何开发利用,怎样才能把这些资源引入市场,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整体上思考和研究不够。

  

2、缺资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是集“老、少、边、山、穷”五位一体的国家级边疆民族贫困县,近年来,虽然旅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