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基础巩固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57525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 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基础巩固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 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基础巩固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 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基础巩固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 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基础巩固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 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基础巩固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 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基础巩固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生物 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基础巩固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 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基础巩固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 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基础巩固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生物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基础巩固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生物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基础巩固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1.(xx·贵阳高二检测)下列关于反射弧的组成及其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B.在一个反射弧中,兴奋始终通过电位变化传导

C.在一个反射弧中,两个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导依赖神经递质

D.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

【解析】选B。

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需要发生电→化→电的信号转变,其中的化学物质为神经递质。

2.在运动会的举重项目中,某运动员腰部受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

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  )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感受器

④神经中枢  ⑤效应器

A.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⑤

【解析】选A。

腰部受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说明传出神经或神经中枢受到损伤。

【误区警示】解答本题时容易忽视题干中腰部受伤的信息,而认为是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受损伤,错选D答案。

因此解答本类题目审题时一定要看清破坏部位。

3.(xx·威海高二检测)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

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正确的是 (  )

【解析】选A。

静息电位常见的测定方式是将电表的两个电极一个放在神经纤维的外侧,另一个放在神经纤维的内侧,由于内外两侧存在电势差,因此电表指针会发生偏转。

【变式训练】如图表示连接有电表的一段神经纤维,且bc与cd的距离相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刺激a点时,d点膜电位为内负外正

B.当兴奋从a点传至d点时,b点膜电位为外正内负

C.当兴奋从a点传至d点时,电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刺激c点时,电表的指针发生一次偏转

【解析】选D。

刺激a点时,a点发生电位变化,d点没有电位变化,膜电位为内负外正;当兴奋从a点传至d点时,b点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后又恢复正常,即恢复为内负外正;当兴奋从a点传至d点时,兴奋先传至b点,发生电位变化,使电表指针偏转,兴奋传至d点时又使电表指针偏转一次,且与第一次方向相反。

由于bc与cd的距离相等,刺激c点bd同时产生电位变化,电表指针不偏转。

4.在如图所示的结构中,兴奋传导或传递的方向不能是 (  )

A.①→②B.③→④C.②→①D.④→③

【解析】选D。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即兴奋传导的方向可以是①→②,也可以是②→①;兴奋在突触中传递时,只能从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即兴奋传递的方向只能是③→④,不能是④→③。

5.(xx·海南高考)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神经递质的能力

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

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

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

【解题关键】解答本题的突破点是:

(1)轴突末梢形成突触小体。

(2)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A项,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是由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故正确。

B项,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释放神经递质,静息电位不会有神经递质释放,故错误。

C项,神经递质在突触小泡内,由突触前膜释放,故正确。

D项,释放的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故正确。

6.(xx·上海高二检测)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就是膜电位为零

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

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解析】选D。

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并不是零电位,神经元细胞膜内外的电位特点是内负外正,与K+外流有关,A、B项错误;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并不进入突触后膜,而是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从而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C项错误;神经纤维上兴奋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D项正确。

7.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直接或间接调节细胞膜上离子通道,进而改变细胞膜电位。

假如某一神经递质使细胞膜上的氯离子通道开启,使氯离子(Cl-)进入细胞内(如下图),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形成局部电流

B.细胞膜两侧电位差保持不变

C.抑制细胞兴奋

D.使细胞膜内电位由正变负

【解析】选C。

细胞兴奋时电位将由静息的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但若外界的阴离子(如Cl-)大量进入细胞,会使细胞膜内电位难以发生偏转,从而抑制细胞兴奋。

二、非选择题(共15分)

8.(xx·大连高二检测)下图甲表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据图回答:

(1)甲图中e表示的结构是     ,乙图是甲图中    (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     。

(3)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     ,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变化。

(4)[①]结构的名称是    。

在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该处细胞膜膜    

(填“内”或“外”)为正电位。

(5)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    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小泡与前膜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后,肌膜发生    ,引起肌肉收缩。

(6)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其病因是患者免疫系统把乙酰胆碱受体当作抗原,使B细胞被激活而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造成乙酰胆碱不能与乙酰胆碱受体正常结合,导致    信号向     信号转换过程受阻。

【解析】

(1)甲图中a为效应器、b为传出神经、c为神经中枢、d为突触、e为传入神经、f为感受器。

图乙为突触结构,①为轴突、②为线粒体、③为突触小泡、④为突触前膜、⑤为突触后膜。

(2)神经元间传递兴奋的信号分子是神经递质。

(3)神经递质有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因而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得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4)未受刺激时,膜外为正电位。

(5)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传出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小泡与前膜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后,肌膜发生电位变化,引起肌肉收缩。

(6)突触小体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电信号。

答案:

(1)传入神经 d 

(2)神经递质 (3)兴奋或抑制

(4)轴突 外 (5)传出 电位变化 (6)化学 电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1.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

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解析】选C。

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这是条件反射,反射路径是酸梅的形态、颜色等条件刺激→眼睛上的感光细胞→传入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及其他中枢→传出神经→唾液腺。

这一过程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肯定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由于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经后天学习才形成的反射活动,因此,条件反射需要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才能完成。

【延伸探究】任何一个反射过程中都会发生“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过程吗?

为什么?

提示:

会。

一个完整的反射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才能完成,两个神经元之间必须要有突触连接,一定会发生“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2.(xx·厦门高二检测)如图为人体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虚线框中代表神经中枢,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刺激a点不能引起c处电位变化

B.b处的液体中可能含氧气、神经递质等

C.c的末端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

D.a、b、c任何一处的细胞膜外测得负电位,则表明其处于兴奋状态

【解析】选A。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兴奋可以沿反射弧依次传导,图中反射弧的顺序是a→b→c,所以刺激a点可以引起c处电位变化,A项错误;神经元就是一个细胞,神经元之间的液体是组织液,所以b处的液体中可能含氧气、神经递质等,B项正确;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等,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突触小体,C项正确;静息电位静息状态是指在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所处的状态;膜外侧带有正电荷,膜内侧带有等量的负电荷。

神经元受刺激部位处于膜外侧带负电荷,膜内侧带有等量正电荷的状态,D项正确。

3.(xx·临沂高二检测)下列关于学习和记忆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神经元的产生有关

B.人类的记忆主要可分为4种不同形式

C.学习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

D.学习和记忆中枢位于下丘脑的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

【解析】选B。

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分为4种形式:

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永久记忆;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4.(xx·济宁高二检测)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①和②为两个灵敏的电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已知a点不在两电极的中点,刺激a点,电表①偏转一次,电表②偏转两次

B.刺激c点产生兴奋,若e点无电位变化,有可能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C.刺激b点,兴奋由b点传到c点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

D.若bd=de,刺激d点,兴奋不会同时到达b点和e点

【解析】选A。

在a点施加一定强度的刺激,会引发局部电流,使①电表左接触点先变为内正外负,电表偏转;当局部电流流过后,左接触点恢复内负外正,右接触点变为内正外负,电表再次偏转,共偏转两次;兴奋通过突触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②电表基本同理,共偏转两次,故A项错误。

刺激c点,若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则e点不发生电位变化,故B项正确。

刺激b点,兴奋传导过程需要消耗能量,故C项正确。

若bd=de,刺激d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速度快,要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需要转换成化学信号,速度慢,则兴奋先到达b点,故D项正确。

【方法规律】解答指针偏转问题的模板

(1)明确原理:

电表指针的偏转取决于针脚处能否变为负电荷,即兴奋能否传递到针脚。

(2)判断方向:

明确结构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根据方向判断刺激能否传递到电表的针脚。

(3)判断传递到不同针脚的时间是否相同,不同则发生两次偏转,相同则不发生偏转。

5.(xx·海南高考)关于细胞内外K+、Na+和Cl-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Na+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

B.人体血浆中K+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高

C.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

D.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解题关键】解答本题时需关注以下两点:

(1)K+主要位于细胞内液中,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Na+和Cl-主要位于细胞外液中,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

(2)静息时,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受刺激时,Na+内流,使膜内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膜电位产生的原理。

A项,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表现为内正外负,故正确。

B项,血浆在细胞外,Na+浓度高,K+浓度低,故错误。

C项,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维持静息电位,故正确。

D项,细胞外液渗透压90%来源于Na+和Cl-,故正确。

6.(xx·南通高二检测)下列有关脑和脊髓说法正确的是 (  )

A.大脑、脑干、小脑和脊髓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它们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

B.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C.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而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只可能位于脊髓

D.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也能受到下丘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解析】选D。

大脑、脑干、小脑和脊髓等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进行分级调节;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心血管中枢,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下,如脑干、脊髓,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但还有低级神经中枢脊髓参与;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也能受到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7.(xx·杭州高二检测)下图显示一个传出神经元,该神经元在X位置受到刺

激,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兴奋会传到大脑皮层

B.兴奋会传到Y处后的效应器

C.会使Z处释放神经递质

D.会形成反射活动

【解析】选B。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不能传到大脑皮层,可传到效应器,A项错误,B项正确;神经递质由Y处释放,C项错误;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15分)

8.(能力挑战题)图1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结构放大后的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中填字母标号,   上填写文字)。

(1)图1中表示效应器的结构是[ ]。

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图1中的[ ]。

(2)如果手指不小心碰到针尖,会立即缩回,但是当医生用针刺手指皮肤取血化验时,手指可以不缩回。

此现象说明  。

针刺手指皮肤时,人会感到疼痛,写出人体接受针刺产生痛觉的过程:

           

           。

(3)当神经冲动传导到A结构时,图2中结构1以     方式将[3]     

释放到突触间隙里,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转变为     ,与受体结合的物质[3]正常情况下被酶催化分解而失去活性,如果用某种药物破坏该酶的活性,则突触后神经元将          。

(4)如果用同种电表测神经细胞膜上不同部位的电位情况,当刺激图3的a点时,指针瞬间偏转方向如下图所示;如果刺激图4的c点时,其指针的瞬间偏转方向是     。

【解析】

(1)图中,由于神经节位于传入神经上,故B是感受器,C是效应器;排尿反射的中枢是脊髓(灰质部分),为图中的E。

(2)当医生用针刺手指皮肤取血化验时,手指可以不缩回,缩手反射的中枢在脊髓,说明了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控制;因为痛觉中枢在大脑皮层,故针刺后产生痛觉的过程为感受器(手)→传入神经→大脑皮层。

(3)神经冲动传到突触部位时,突触前膜会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中,释放的方式是胞吐;当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使突触后膜的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催化神经递质分解的酶失活后,神经递质不能被分解,一直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或抑制。

(4)由于图3中电表的两个电极放置在膜外,当刺激a点时,a处膜外变为负电位,指针向左偏转,说明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同。

图4中电表的两个电极一个放置在膜外,一个放置在膜内,当刺激c点时,电位变为动作电位:

内正外负,故指针应向左偏转。

答案:

(1)C E

(2)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控制 感受器(手)→传入神经→大脑皮层

(3)胞吐 神经递质 动作电位 持续兴奋或抑制 (4)左

【延伸探究】

(1)图2中突触后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是什么?

提示:

糖蛋白。

(2)若注射某种能和突触后膜上受体特异性结合且不被分解的物质,那么该反射还能不能完成?

提示:

不能完成。

该物质抑制了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的接触,阻断了兴奋的传递过程。

 

2019-2020年高中生物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3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二、能力目标:

通过神经表面电位差实验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科学史的分析使学生认可科学是一个不断探索、完善和修正的过程。

【教学重点】: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教学难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教学方法】:

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教学内容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组织学生游戏:

提出问题:

1.手不小心被针扎后,你会迅速做出什么反应?

2.以上过程和小游戏在速度上有什么共同点?

机体主要通过什么调节来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些动作?

小游戏:

拍手背游戏

 

回答问题,得出结论:

其快速完成依赖于神经调节的结果。

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立即引入本节内容—神经调节,且突出其速度快速的特点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展示投影问题: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

结合反射的概念,判断以下是否属于反射,并说明原因?

①含羞草叶被触碰后下垂②草履虫趋利避害,

③吃梅子时分泌唾液,④膀胱内尿液积累到一定量时引起排尿行为。

由此总结:

反射是指在参与下,对做出的。

2.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

3.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依次是什么?

 

强调:

反射弧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

提问:

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由此思考反射弧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

其包括那些结构?

有什么功能?

展示神经元结构,并和学生共同回顾神经元各部分名称。

总结提升:

比较神经元与动物其他细胞形态是否相同?

由此思考细胞形态结构具有多样性。

而神经元不同于其他细胞的结构也决定了其所具有的功能也不同于其他细胞。

 

1.阅读教材P16-P17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部分内容,完成投影问题:

 

回答并总结反射概念的要点。

 

对照投影,叫出反射弧5个部分名称,并判断以上反射例子中效应器分别是传出神经末梢及所支配的肌肉还是腺体。

 

思考后,对照投影回答神经元各部分名称。

 

对比总结出细胞的多样性并认同结构决定功能这一生物学理论。

 

通过学生阅读和投影问题,使学生能及时巩固初中所学知识,并对反射的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

 

巩固对效应器的理解

 

由整体到局部,由宏观到微观,把相关知识点建立联系

 

使学生认同细胞的多样性以及结构决定功能的生物学理论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大胆猜想:

①投影中手被针扎反射的实际过程比演示过程要快得多,该过程可能和物理学中什么过程相似?

②请尝试证明你的猜想是否成立。

结合物理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证明是电信号可以通过测量电流或电压的方式验证

投影神经表面电位差的动态示意图,学生观察思考后,共同得出结论,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的。

提问:

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外电位是怎样的呢?

受到刺激后,膜内外电位又是怎样的?

 

巡视了解学生阅读理解情况,并对于个别问题给予单独分析、解答。

 

对于填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指导,讲解。

 

针对学生展示,讲评中出现的问题,学生纠正后给予点评总结

共同总结兴奋传导流程图:

(见板书)

 

分析:

Na+浓度:

膜外>膜内

K+浓度:

膜外<膜内

静息时:

膜主要对K+有透性K+外流外正内负

受刺激时:

膜对Na+透性增加Na+内流外负内正

 

引导学生结合物理知识对电流流向大胆假设,进而得出其可能的传导特点

(讨论回答)

结合物理知识,联系电,光的传播等知识,大胆推测最可能的传播方式?

 

理性感悟:

观察神经表面电位差实验的动态图画,领悟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结论:

由实验可知,兴奋是以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该信号又叫。

阅读自学:

阅读P18图2-2中内容,讨论完成以下1—3题:

1.下图是一段未受到刺激的神经纤维,此时其细胞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内,称为电位。

在图中膜内和膜外用“+”和“—”把未标出部分补充完整。

++++++++++

2.若在下图中箭头处给以刺激,引起该部位兴奋,此时,兴奋部位细胞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内,称为动作电位;而未兴奋部位此时仍保持外内。

(并在图中膜内和膜外用“+”和“—”表示出)

3.在下图中,由于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电位不同,在膜内和膜外,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均产生了电位差,引起移动,形成电流。

在膜内和膜外分别用箭头标出

电流方向,并在最下方标出兴奋传导的方向。

兴奋部位

 

未兴奋部位

兴奋传导方向:

(用箭头表示兴奋传导的方向)。

(第2、3题图)

学生展示:

学生展示2、3两题答案,并进行分析解释。

师生总结:

用流程图形式总结兴奋传导过程(**……):

阅读思考:

阅读P18小字部分思考回答:

1.为什么在静息时细胞膜两侧表现为外正内负

2.为什么受到刺激后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呢?

它们分别和什么离子的移动有关呢?

 

知识升华:

4.若在离体的神经纤维的中央给以刺激,如下图所示,则各部分电位又如何变化,电流流向及兴奋传导方向又会是怎样?

结合已有的物理知识,在下图中标出膜内外电位情况、电流流向及兴奋传导方向。

刺激

兴奋传导方向:

·(用箭头表示出)

(第4题图)

小结:

由此得出结论,兴奋在神经纤维的传导特点:

传导。

(填双向或单向)

自我完善:

下节准备:

完成一个反射活动至少需要几个神经元参与?

一个神经元产生的兴奋是如何向下一个神经元传递的?

还能直接以神经冲动形式传递过去吗?

和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还一样吗?

课外预习下节内容。

【学习后记】:

(列出本节未掌握知识点)

 

培养学生敢于想象的科学精神,并能引导学生如何用已有的知识和相应的技术来证明自己的猜想

 

通过指针偏转的分解画面,引导学生分析电信号现象的出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通过学生阅读思考、自己绘图,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

 

通过巡视,可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学生问题得以及时解决。

 

通过学生的展示,及时发现学生在知识理解方面存在的误区,利于及时纠正。

通过师生对传导过程的总结,使所学知识得以巩固,并以简洁的形式展现出来。

 

利用物理学的理论分析电位差和电流方向,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分析能力,和敢于质疑的精神

 

列出本节未掌握知识点,以便于课外及时和老师同学交流

附1:

板书设计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结构

基本单位

结构基础

一、基本方式:

反射反射弧神经元

功能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静息时:

外正内负

受刺激处:

外负内正

受刺激时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兴奋传导

未刺激处:

外正内负

附2:

形成性评价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A.食虫鸟见到黄蜂不敢吃

B.熟睡的人被蚊虫叮咬会动一动

C.精彩的哑剧表演引来人们热烈的掌声

D.实验中离体的腓肠肌连一段坐骨神经,用电来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

2.下图示神经元局部模式图。

当人体内兴奋流经该神经元时,在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流方向是

A.都是由左向右

B.都是由右向左

C.膜内由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