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梁满堂支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57178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4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盖梁满堂支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盖梁满堂支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盖梁满堂支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盖梁满堂支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盖梁满堂支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盖梁满堂支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盖梁满堂支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盖梁满堂支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盖梁满堂支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盖梁满堂支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龙潭至马武一级公路工程(K33+000-K35+600)第二标段

万寿大桥下部结构

 

编制:

审批:

编制单位:

创高建设

编制时间:

二0一六年八月二十日

一、工程概况

万寿大桥位于龙潭镇万寿村,起点桩号K34+542,终点桩号K34+670,桥梁钱长为128m,该桥平面位于直线上,纵坡为3.2%的上坡,桥面宽为20m,斜交30o角。

桥墩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径2.0m,0号桥台采用实体台,4号桥台采用重力式U台,明挖基础;桥墩为三柱式圆形墩,墩柱尺寸为1.8m,盖梁长为21.93米,高1.8米,宽2.2米,全桥盖梁共有3个,盖梁钢筋由20片骨架组成。

二、编制依据

2.1龙潭于马武一级公路(K33+000-K35+600)施工图设计

2.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2.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JTG/TF50-2011)

2.4《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CJJ2—2008)

2.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50010-2010)

2.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JGJ130-2011)

2.7《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JGJ162-2008)

2.8《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2006

2.9其他相关的标准、规

三、施工准备

3.1技术准备:

本专项方案的编制,根据施工需要,提前做好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

3.2现场准备:

施工便道的修筑,施工所需水电的接入,尤其是地基的处理应符合规要求,提前为盖梁满堂支架施工创造条件。

3.3测量准备:

由专业测量人员复核墩身顶部标高,并报监理复核认可后,才能为下道工序施工。

3.4材料准备:

提前购买或租赁竹胶模板、木方、钢管脚手架等材料,以及提前做好钢管脚手架的检测。

盖梁支撑体系所使用的钢筋、钢材必须有出厂合格证。

焊接用焊条应有出厂合格证,强度应与母材匹配。

四、施工组织

4.1人员组织

表1人员组织一览表

工种

人数

工种

人数

技术负责人

1名

钢筋工

5-6名

质检员

1名

电工

1名

安全员

1名

焊工

2名

施工员

1名

模板工

5-6名

小工

10名

4.2施工设备配置

根据工程量及工期要求,拟配置设备如下(见表2)。

并对拟进场的设备质保证书,报送监理。

(表2)主要设备配置一览表

序号

名称

规格

数量

1

振动棒

2台

2

电焊机

BX6-350

2台

3

气焊工具

1套

4

发电机

100GF164

1台

5

钢筋弯曲机

GW40

1台

6

钢筋切断机

GJ-40J

1台

7

塔吊

QTZ40

1台

4.3材料用量及采购计划

对工程所需钢筋按工程进度和现场条件分批进料,并提前做好材料送检工作。

砼拟采用商品砼,待现场模板和钢筋验收合格后,及时与商品砼公司联系并供应。

五、盖梁满堂支架施工方法

万寿大桥1号墩柱高6.2m、2号墩柱高14.2m、3号墩柱高14.9m,根据墩柱高度拟采用满堂式支架。

满堂式支架结构受力计算详见“满堂支架计算书”。

满堂支架现浇盖梁采用支架作为支撑系统,在支架上安装纵、横龙骨(方木),铺设底模、绑扎钢筋,然后安装侧模、浇筑盖梁砼。

在支架搭设、混凝土浇筑全过程中,重点应加强高空作业、坍塌、机械伤害安全技术措施。

5.1施工工艺

地基进行处理

测量放样

监理验收

合格

不合格

支架搭设

纵横龙骨铺设

铺设底模

钢筋加工安装

安装侧模板

对不合格项进行整改

监理检查验收

不合格

浇筑砼

合格

洒水覆盖养生(不少于7天)

拆除侧模

砼强度达到100%时拆除底模

盖梁成品检查、验收

下道工序

图4盖梁施工工艺流程图

 

5.2具体的施工方法

5.2.1满堂支架地基处理

按照桥梁设计图纸需回填土至地系梁高程,分层碾压,严格控制每层碾压厚度。

如果发现弹簧土须及时清除,并用装载机或挖机将表层松土推平并压实。

原有地基整平后用蛙式夯土机进行夯压实,再铺设20cm厚垫层砼。

在砼层上按照安装满堂支架脚手钢管立杆所对应的位置铺设木枋。

5.2.2材料选用和质量要求

钢管规格为φ48×3.0mm,且有产品合格证。

钢管的端部切口应平整,禁止使用有明显变形、裂纹和严重绣蚀的钢管。

扣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管支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选用,且与钢管管径相配套的可锻铸铁扣件,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扣件。

新扣件应有出厂合格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当对扣件质量有怀疑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管支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抽样检测。

旧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锈蚀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

5.2.3支架安装

本支架采用满堂支架,其结构形式如下:

纵向立杆布置间距为50cm;横向立杆在盖梁底板所对应的位置间距为50cm,在高度方向横杆步距120cm,使所有立杆联成整体(可详见《满堂支架平面布置图》)。

在地基处理好后,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放线,纵桥向铺设好支垫木枋,便可进行支架搭设。

支架搭设好后,用可调顶托来调整支架高度或拆除模板用。

支架安装好后,对于盖板底部,在可调顶托上纵向铺设2250×10×10cm的木枋(底板两端各悬出30cm)。

然后在其上铺设横向400×10×10cm的木枋(10cm面竖放,竖放的目的增加刚度),按间距25cm铺设。

对于翼墙部份,根据翼墙底板坡面将木枋加工成楔型。

支架底模铺设后,测放底模中心及底模边角位置和梁体横断面定位。

底模标高=设计梁底+支架的变形+(±前期施工误差的调整量),来控制底模立模。

可调顶托的调整高度符合相关标准规要求,不大于20cm。

5.2.4非弹性变形处理

填土后,根据计算,盖梁底部距离砼基础大于14.9米,地基经过夯实,且采且的砼基础,大部分已消除地基非弹性变形,同时还需考虑支架非弹性变形的影响。

经查有关资料,故安装模板前,可按要对支架进行压预(水箱或砂箱预压)。

支架预压的目的:

①、检查支架的安全性,确保施工安全。

②、消除地基非弹性变形和支架非弹性变形的影响,有利于桥面线形控制。

5.2.5模板的安装与拆除

①模板应始终保持表面平整光滑、尺寸准确、不漏浆,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

模板每次拆模以后要根据情况进行整修,模板的混凝土接触面要用刨光机刨光,以备下次使用时涂刷脱模剂。

外露面混凝土模板的脱模剂应采用同一品种,不得使用易粘在混凝土表面上的或使混凝土变色的油料。

②模板与钢筋的安装应配合进行,先安装底模绑扎钢筋,再安装侧模和端模。

③模板安装完毕后,应保持位置正确。

浇筑时,发现模板有超出允许偏差变形时,应及时纠正。

④固定于模板或钢筋上的预埋件和预留洞必须安装牢固,位置准确。

⑤模板安装完毕后,应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节点连接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检查,各专业会签以后方能浇筑混凝土。

⑥浇筑混凝土后,当其强度达到2.5MPa后,方可拆除侧模。

当盖梁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100%时,方可拆除盖梁底模和支撑设备。

5.2.6钢筋制作、安装

盖梁单片钢筋骨架在钢筋加工场地下料并加工,其它箍筋在车间下料,运至待施工墩位处后,塔吊重直运输至底模上,焊接、绑扎成型。

5.2.7混凝土浇筑

所需混凝土采购商品混凝土,用砼搅拌运输车运至现场灌注。

盖梁混凝土由混凝土搅拌车运输到位,采用混凝土泵车泵送砼,插入式震动棒振捣。

浇注方法为从中间向两端分层浇注,分层厚度不大于50cm。

浇注完毕按照原定的标高收平磨光。

5.2.8砼的养护

浇筑完砼24小时后,及时用土工布进行覆盖,洒水养生,养生时间不少于7天。

5.2.9成品盖梁检查验收

现浇混凝土盖梁不得出现超过设计规定的受力裂缝,表面应无孔洞、露筋、蜂窝、麻面。

盖梁允许偏差详见《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2008

六、施工进度计划

6.1根据本项目桥梁设计图纸要求,3个盖梁,待立墩柱施工完成后,强度达到规要求,及时组织盖梁施工。

6.2提前做好盖梁钢筋、模板加工,确保桥梁处的工作面不闲置,保持连续施工状态。

6.3提前做好所有脚手架、扣件及可调托底以及所用钢筋检测。

6.4提前做好施工所用设备的进场工作,以及商用C30砼的联系工作。

6.5每个盖梁支架搭设5天,底板铺设1天,钢筋绑扎4天,侧模加固2天,砼浇筑1天;共需13天。

七、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1)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编写安全预案。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并领导本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

(2)实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由经理部组织有关人员对工程项目或专项进行书面详细安全技术交底,凡参加安全技术交底的人员要履行签字手续,并保存资料。

项目经理部专职安全员要对安全技术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作好记录。

(3)设置安全标识,在本工程现场周围配备、架立安全标识牌。

(4)各种机械操作人员和车辆驾驶员,必须持有操作合格证,不准操作人操作与操作证不相符的机械;不准无操作证的人员操作机械,对机械操作人员要建立档案,专人管理。

(5)定时与当地气象、水文站联系,当六级以上大风时,应停止工作。

(6)对危险区域进行安全防护,安全员巡视防护。

八、质量保证措施及检验

(1)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技术负责人为副组长,由技术、质量检查、试验、机械物资、财务、施工作业队长及施工队技术员队技术主管参加的全面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积极组织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优化施工工艺,提高工程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创优目标。

(2)施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会审设计文件和图纸,切实了解和掌握工程的要求和施工的技术标准,理解业主的需要和要求,如有不清楚或不明确之处,及时向业主或设计单位提出书面报告。

(3)编写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优化施工方案,编制施工计划,确定适用的实施设备并落实配备。

施工过程中着重控制手段、检验设备、辅助装置、资源(包括人力)以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并根据施工的技术要求,分部分项地制定详尽的施工方案,编写施工工艺,以保证该工程的质量达到要求。

(4)做好各部位、工序的技术交底工作,严格按照公司质量体系规定的容做好技术交底,按照四级技术交底的要求,使各级施工人员清楚地掌握对将要进行施工的部位、工序的施工、施工工艺、技术规要求,对特殊和重点部位要真正做到心中有数,确保施工操作的准确性和规性。

(5)加强施工过程控制,每道工序施工前质检员、技术员和现场施工员共同上道工序是否合格,上道工序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不合格的予以整改合格后才可以进行下道工序。

对重点工序如:

测量定位、模板的检验、钢筋骨架制作与安装、立模、混凝土的灌注等工序要求技术人员现场值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加强钢筋、水泥、碎石、砂子等原材料的进场检验,做到不合格的材料不得进场。

对混混凝土搅拌、灌注,要求试验员现场值班,不合格的混凝土不得灌注下部结构,保证下部结构混凝土的质量。

(7)合理安排施工计划,优化施工组织方案,合理组织人力、物力进行现场施工,建立奖惩制度,保证下部结构工期按时完成。

九、文明环保保证措施

(1)现场布局合理,环境整洁,物流有序,标识醒目;达到“一通、二无、三整齐、四清洁、五不漏”的标准。

(2)施工现场悬挂“四牌三标”,悬挂时要齐全、美观、整齐,各种标牌按照规定的材料、式样、颜色、容等标准格式统一加工制作。

(3)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在工作期间统一着装,佩戴安全帽。

施工负责人、质量、安全检查人员佩戴红色袖标。

各级负责人及施工人员一律挂统一制作的胸卡上岗。

(4)严格控制临时用地的数量,施工便道、料场根据工程进度合理安排,尽可能的设置在用地围。

(5)施工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农田,且待项目完工之后对临时用地予以恢复。

(6)材料存放事先进行场地硬化,包括料场进口500米围,并做好临时排水;

(7)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政策,为使环境得到保护,随时准备按受监理工程师、业主的环保人员及政府有关环保机构工作人员的检查,认真按照监理工程师指令办事。

(8)施工场地应经常洒水,保持工地清洁,控制扬尘,杜绝漏洒材料。

(9)对施工及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废水和垃圾等集中处理,不污染环境。

十、应急预案

10.1应急救援组织管理机构

 

组长:

刘双果

保卫疏导组

后勤保障组

谭培勇

黄明强

方红

事故抢救组

事故处理组

副组长:

杨波

李杨

 

10.2应急救援小组成员组成

组 长:

双果手机:

副组长:

波手机:

组 员:

事故抢救组:

黄明强

事故处理组:

方红

保卫疏导组:

谭培勇

后勤保障组:

、龚川

值班:

7

10.3应急反应组织系统各部门的职能及职责

应急领导小组:

应急组织机构在应急总指挥的领导下,由各项目经理为组长的项目部人员分别兼职构成。

现场抢救组:

项目部安全负责人为组长,项目部全体人员为组员:

后勤服务组:

项目部后勤负责人为组长,全体后勤人员为后勤服务组成员;

保安疏导组:

项目部保安负责人为组长,全体保安员及志愿者为组员。

应急系统的分工及人数应根据事故现场需要灵活调配。

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施工发生安全事故时,负责指挥工地抢救工作,向各抢救小组下达抢救指令任务,协调各组之间的抢救工作,随时掌握各组最新动态并做出最新决策,第一时间向现场监理和业主代表及企业救援指挥部、当地政府安监部门、公安部门求援或报告灾情。

平时应急领导小组成员轮流值班,值班者必须住在工地现场,手机24小时开通,发生紧急事故时,在项目部应急组长抵达工地前,值班者即为临时救援组长。

事故现场领导小组组长的职责:

所有施工现场操作和协调,包括与指挥中心的协调;现场事故评估;保证现场人员和公众应急反应行动的执行;控制紧急情况;做好与消防、医疗、交通管制、抢险救灾等各公共救援部门的联系;

现场抢救组职责:

采取紧急措施,尽一切可能抢救伤员及被困人员,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抢救可以转移的场区物资;转移可能引起新危险源的物资到安全地带。

启动场区的消防灭火装置和器材进行初期的消防灭火自救工作;协助消防部门进行消防灭火的辅助工作。

后勤服务组职责:

负责交通车辆的调配,紧急救援物资的征集及人员的餐饮供应。

迅速调配抢险物资器材至事故发生点;提供和检查抢险人员的装备和安全防护;及时提供后续的抢险物资;迅速组织后勤必须供给的物品,并及时输送后勤物品到抢险人员手中。

保安疏导组职责:

负责工地的安全保卫,支援其他抢救组的工作,保护现场。

疏散场区外人员撤出危险地带。

对场区外进行有效的隔离工作和维护现场应急救援通。

对抢救出的伤员,视情况采取急救处置措施,尽快送医院抢救。

引导现场作业人员从安全通道疏散;对受伤人员进行营救至安全地带。

10.4、应急救援器材、物资的准备、维护、保养

根据项目施工生产的性质、特点以及应急救援工作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有选择地配备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对应急救援器材、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不得挪作他用。

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后,项目的机械设备、运输车辆统一纳入应急救援工作之中。

项目上应配备下列救援设备、器材:

医疗器材:

担架、氧气袋、绷带、无菌敷料、塑料袋、小药箱;

②抢救机具:

小型发电机、汽油泵、绳索及一般工地常备大型机械、设备和工具即基本满足使用;

③照明器材:

手电筒、应急灯36V以下安全线路、灯具;

④通讯器材:

、手机、对讲机、报警器;

⑤交通工具:

渝GDB938:

7

工地常备一辆值班面包车,该车轮值班时不应跑长途;

⑥灭火器材:

灭火器日常按要求就位,紧急情况下集中使用。

⑦防毒面具:

防毒气面具日常按要求就位,紧急情况下集中使用。

10.5、通讯联络

公司必须将110、119、120、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的手机、企业应急领导组织成员手机、当地安全监督部门,明示于工地显要位置。

工地抢险指挥及保安员应熟知这些:

火灾报警:

119

医疗救护:

120

治安交通:

110

现场值班:

7  

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

双果手机:

副组长:

波手机:

10.6应急措施

根据本项目盖梁施工的特点,主要存在的危险点为高空作业和触电事故。

所以我项目部针对高空坠落和现场触电事故危险源制定了针对性的应急措施。

10.6.1高空坠落应急措施

首先对伤员的伤情进行判断,主要是检查伤员的心跳、呼吸和瞳孔三大特征,并观察其神志。

正常人每分钟心跳60-80次,而严重创伤大出血的伤员心跳大多增快,垂危伤员呼吸变快、弯浅或不规律,伤势严重的伤员,神志模糊或出现昏迷,对外来的剌激没有反应。

根据伤员的轻重处置,对于重伤员外伤性窒息及各种原历引起的收的心跳骤停,呼吸困难,深度昏迷,严重休克,大出血等伤员应立即抢救,并拨打120急救,在严密观察下迅速送到医院抢救;骨折及脱位、严重挤压伤、大面积软组织挫伤、脏损伤等伤员多数需要手术治疗,要注意预防休克,尽快送往医院抢救,轻伤员可根据情况简单处理后回住地休息,不必送医院。

伤口的初步处理,伤员有多处外伤的复合伤时,先要伤员呼吸通畅,止住大出血和防止休克,其次要处理骨折,最后处理一般伤口。

在现场上处理伤口时,应注意消毒,以防感染、破伤风和气性坏疽等。

现场伤口处理步骤,先用生理盐水或清水清洗伤口和周围皮肤上的污物,用纱布或绷带包扎好伤口右以止毛细血管和静脉出血,对于在量的静脉出血则采用加压包扎止血。

通知有关现场负责人。

10.6.2现场遇触电事故采取的应急措施

现场人员应首先迅速拉闸断电,尽可能的立即切断总电源(关闭电路),亦可用现场得到的干燥木棒或绳子等非导电体移开电线或电器。

将伤员立即脱离危险地方,组织人员进行抢救。

若发现触电者呼吸或呼吸心跳均停止,则将伤员仰卧在平地上或平板上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同时进行体外心脏按压。

立即拨打120救护中心与医院取得联系(医院在附近的直接送往医院),应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通知有关现场负责人。

10.7应急救援

抢救医院:

龙潭镇中心卫生院地址:

龙潭建设北路2号

37

 

十一、附件

11.1盖梁模板支架计算书

一、工程属性

盖梁截面尺寸1.8米*2.2米,长度为21.93米,以3号墩柱高度14.9米为例复核、计算。

二、荷载设计

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标准值G1k=1.65kN/m2

新浇筑混凝土自重标准值G2k=24kN/m3

混凝土梁钢筋自重标准值G3k=1.5kN/m3

混凝土板钢筋自重标准值G3k=1.1kN/m3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Q2k=2kN/m2

风荷载标准值ωk=0.22kN/m2

三、模板体系设计

新浇混凝土梁支撑方式

小梁垂直于砼梁截面

支撑架立柱沿梁跨向间距la(mm)

600

步距h(mm)

1200

立柱根数

6

立柱布置方式

等间距

立柱依次距梁左侧立柱距离(mm)

0,600,600

底模下设支撑小梁根数

5

梁底支撑小梁一端悬挑长度(mm)

180

 

设计简图如下:

盖梁支架图

四、面板验算

面板采用15mm竹胶合板,模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15N/mm2,模板弹性模量E=10000N/mm2。

取单位宽度2200mm,按六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

W=bh2/6=2200×15×15/6=82500mm3,I=bh3/12=2200×15×15×15/12=618750mm4

q1=0.9×max[1.2(G1k+(G3k+G2k)×h)+1.4Q2k,1.35(G1k+(G3k+G2k)×h)+1.4×0.7Q2k]×b=0.9×max[1.2×(0.1+(24+1.5)×1.6)+1.4×2,1.35×(0.1+(24+1.5)×1.6)+1.4×0.7×2]×2=85.72kN/m

q1静=0.9×1.35×[G1k+(G2k+G3k)×h]×1=0.9×1.35×[0.1+(24+1.5)×1.6]×1=49.57kN/m

q1活=0.9×1.4×0.7×Q2k×1=0.9×1.4×0.7×2×1=1.76kN/m

q2=[G1k+(G2k+G3k)×h]×1=[0.1+(24+1.5)×1.6]×1=40.9kN/m

1、强度验算

Mmax=-0.107q1静L2+0.121q1活L2=-0.107×49.57×0.332+0.121×1.76×0.332=0.6kN·m

σ=Mmax/W=0.6×106/82500=7.27N/mm2≤[f]=15N/mm2

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νmax=0.632qL4/(100EI)=0.632×40.9×3304/(100×10000×618750)=0.5mm≤[ν]=l/400=330/400=0.83mm

满足要求!

3、支座反力计算

设计值(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R1=R5=0.393q1静l+0.446q1活l=0.393×49.57×0.33+0.446×1.76×0.33=6.69kN

R2=R4=0.928q1静l+1.142q1活l=0.928×49.57×0.33+1.142×1.76×0.33=15.84kN

R3=1.143q1静l+1.223q1活l=1.143×49.57×0.33+1.223×1.76×0.33=19.41kN

标准值(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R1'=R5'=0.393q2l=0.393×40.9×0.33=5.3kN

R2'=R4'=0.928q2l=0.928×40.9×0.33+1.142×1.76×0.33=13.19kN

R3'=1.143q2l=1.143×49.57×0.33=18.7kN

五、小梁验算

小梁采用100*100方木,抗弯强度设计值[f]=15.44N/mm2,抗剪强度设计值[τ]=1.78N/mm2弹性模量E=9350N/mm2,截面抵抗矩W=166.67cm3,截面惯性矩I=833.33cm4

q1=max[2.97+0.9×1.35×(0.3-0.1)×1.6/7,8.62+0.9×1.35×(0.3-0.1)×1.6/7]=8.67kN/m

q2=max[2.3+(0.3-0.1)×1.6/7,6.69+(0.3-0.1)×1.6/7]=6.73kN/m

1、抗弯验算

Mmax=max[0.107q1l12,0.5q1l22]=max[0.107×8.67×0.62,0.5×8.67×0.152]=0.33kN·m

σ=Mmax/W=0.33×106/166670=2N/mm2≤[f]=15.44N/mm2

满足要求!

2、抗剪验算

Vmax=max[0.607q1l1,q1l2]=max[0.607×8.67×0.6,8.67×0.15]=3.16kN

τmax=3Vmax/(2bh0)=3×3.16×1000/(2×100×100)=0.47N/mm2≤[τ]=1.78N/mm2

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ν1=0.632q2l14/(100EI)=0.632×6.73×6004/(100×9350×8333300)=0.07mm≤[ν]=l/400=600/400=1.5mm

ν2=q2l24/(8EI)=6.73×1504/(8×9350×8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