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754748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7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大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辽宁大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辽宁大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辽宁大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辽宁大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大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辽宁大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大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大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辽宁大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辽宁大连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正确、端正、整洁。

(2分)

初衷是生命的圆心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音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A.贸然(mào)棱镜(líng)翻来覆去(fù)血气方钢(gāng)

B.宽慰(wèi)微薄(bó)潜滋暗长(qián)天涯海角(yá)

C.卓越(zhuō)礼聘(pìn)形削骨立(xiāo)附庸风雅(yōng)

D.星辰(chén)字帖(tiē)无缘无故(yuán)慢不经心(màn)

3.默写填空。

(12分)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杜甫《春望》)

(2)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

(王维《竹里馆》)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柳宗元《小石潭记》)

(4)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5)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月圆人不圆”的怅恨之情的词句是:

“,?

(6)在生命的坎坷里,在岁月的浮华中,杨绛始终怀着一颗与世无争的心,沉静地坚守着自己的人生方向。

她用自己一个多世纪的生命历程践行了“,。

”的古训,彰显了生命的智慧。

(用诸葛亮《诚子书》中的语句作答)

4.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5分)

①2019年12月,联合国大会宣布将每年5月21日确定为“国际茶日”,以赞美茶叶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促进全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②茶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饮茶人口超过20多亿。

③作为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中国愿同各方一道,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鉴,让更多的人知茶、爱茶,共品茶香茶韵,共享美好生活。

(1)第①句中有一处标点使用有误,你的修改建议是(1分)

(2)第②句中有语病,你的修改建议是。

(2分)

(3)请用一个四字成语替换第③句中画线部分的内容。

(不可改变句意)(2分)

5.名著阅读。

(5分)

(1)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西游记》中,信仰坚定的唐僧在三位徒弟的保护下,历经八十难,取得了真经。

B.《简・爱》采用第三人称,以大量篇幅记叙了简・爱和罗切斯特曲折的爱情故事。

C.《骆驼祥子》中,社会的不公、家庭的不幸、性格的软弱使小福子一步步走向毁灭。

D.《(海底两万里》是法国著名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之一。

(2)填写下表,完成批注。

(3分)

《水浒传》回目:

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

批注角度:

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

泛读概括

精读细节

批注

林冲刺配沧州,途经柴进庄园,柴进盛情款待。

庄上洪教头挑战林冲,被林冲打败

细节一:

只见那个教师入来,歪戴着一顶头巾,挺着脯子,来到后堂。

林冲寻思道:

“庄客称他做教师,必是大官人的师父。

”急急躬身唱喏道:

“林冲谨参。

”那人全不睬着,也不还礼。

细节二:

林冲他脚步已乱了,便把棒从地上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

 

林冲:

 

洪教头: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8题。

(8分)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3分)

(1)则有去国怀乡

(2)满目萧然

(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3分)

 

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设问,有什么作用?

(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9—12题。

(9分)

江阴葛延之,元符①间自乡县不远万里省苏公于儋耳②公留之一月。

葛请作文之法,诲之曰:

“诲之曰:

“儋州虽数百家之聚,而州人之所须,取之市而足,然不可徒得也,必有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

所谓一物者,钱是也。

作文亦然。

天下之事散在经、子、史中,不可徒使,必得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

所谓一物者,意是也。

不得钱不可以取物,不得意不可以用事,此作文之要也。

”葛拜其言,而书诸绅②。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减)

【注释】①元符:

宋哲宗年号。

②儋(dān)耳:

地名。

③坤:

古代士大夫東在腰间的大带子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儋州虽数百家之聚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B.然不可徒得也徒以有先生也(《唐不辱使命》)

C.然后为己用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

D.而书诸绅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10.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元符间自乡县/不远万里省苏公于儋耳公留之一月。

B.元符间自乡县/不远万里省苏公于儋耳公留之一月

C.元符间自乡县不远万里省苏公于儋耳公留之一月。

D.元符间/自乡县不远万里省苏公于儋耳/公留之一月。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3分)

12.苏公运用、的说理方法将“作文之法”讲得浅显易懂。

(2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

(3分)

好事近·咏梅

【宋】陈亮

两三枝,点破暮烟苍碧。

好在屋檐斜入,傍玉奴吹苗。

月华如水过林塘,花阴弄苔石。

欲向梦中飞蝶,恐幽香难竟。

【注释】①的

:

鲜明。

②玉奴:

泛指美人。

13.词中加点的词语写出了梅花怎样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3分)

三、现代文阅读(3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

(12分)

红树林

①红树林,顾名思义应是“红色的树林”。

然而,当人们走进红树林时却发现,这里的树全是绿色的。

难道红树林名不副实?

其实红树林是外表不红而“心”红。

红树林主要由红树科植物构成,这些植物的树千里富含单宁旦表皮破裂,单宁与空气接触氧化后,树就会变成红色。

红树林之名便由此而来。

②红树林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海岸的湖间难涂上。

为了在海浪的袭扰中占有“一席之地”,红树植物练就了许多“独门绝技”。

③红树植物具有动物一样的胎生习性。

在春秋两季完成开花结果后,红树植物的果实并不急着落地发芽,而是继续在母树上生长,萌生出胚轴,胚轴成熟后才会离开母树,散落到海滩上,遇到适宜的环境,便会扎根发芽。

④由于生长的海岸环境风浪大,土壤泥泞松且厌氧,为能“立足”,红树植物发育出了功能各异的根系。

为抵海浪的冲击,它们从树干基部长出支柱根。

支柱根牢牢抓住地面,使红树植物在风浪摧残中屹立不倒。

为呼吸到足够的氧气,红树植物“绞尽脑汁”,让部分根出土壤,形成了形态各异的呼吸根。

呼吸根外表有粗大的皮孔,内部有海绵状的通气组织,提高了的氧气和水分的输送。

⑤为了能在海水中生存,大多数红树植物都拥有“拒盐”的本领。

它们的根系通过构建特的“半透膜”体系,将海水中的盐分自动过掉,直接从海水里吸收淡水。

还有一些红树植物是通过叶片的分泌腺体,将含盐水液排出体外,待水分蒸发后,叶片上会析出白色的盐晶体,这种现象被称为“泌盐”。

⑥作为海洋和陆地交界处的“两栖植物”,红树林占全球地表面积极少,看上去很不起眼儿,但它们在生态保护方面却是“多才多艺”。

首先,红树林维持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它孕育了众多蟹类、贝类、螺、昆虫等底栖动物,还有以它为食的鱼虾和鸟类。

其次,红树林是抵御灾害的生态屏障,其茂密的树枝和发达的根系能抵台风、海啸、风暴湖。

此外,红树林在净化水质、固碳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⑦如此强大、重要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却面临着面积锐减和功能退化的成胁。

20年来,我国对红树林的保护力度日益加强,红树林的面积增加了7000公。

且前我国55%的红树林湿地已被纳入保护范围,远高于世界25%的平均水平。

(摘自网络,有删改)

14.红树植物有哪些“独门绝技”?

(3分)

15.结合第④段加点词语,简析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

(3分)

 

16.阅读第⑥段,填写空格,理清说明思路。

(3分)

17.第⑦段中画直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

(22分)

爱的传递

西木

“您这是第几次参加志愿献血?

”我问他。

他想了想,告诉我:

“二十多次。

我是在下班走出单位大厅时遇到他的。

我们同时去拉玻璃门,彼此看到有人在拉,又同时收回手。

一个不经意的动作,瞬间拉近距离。

那会儿正是北京冬天,寒气逼人,也不想多说话。

我去超市买了一个保温杯,慢慢地走路去坐车。

没想到,在公交车站又遇到他。

他个头儿不高,身材瘦削。

若不是有共同的献血经历,也不会有再相遇的这次交谈。

“谢谢您!

”我说。

“为什么?

我们都是献血者。

”他很奇怪。

我告诉他,我既是一名献血者,也是一名血站工作人员。

“我在云南楚雄血站工作,这次是到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学习。

“云南!

”他笑了,“这么冷的天,你从四季如春的云南来北京工作,还习惯吧?

我说还好,领导和同事特别好,自己很快熟悉了工作,也在努力适应环境。

“那挺好,刚开始都不容易,慢慢就好了。

北京到楚雄的距离有多远?

“不知道,我哪天查查。

”我回答他。

他和很多我见过的固定献血者一样,有着温和的笑容,亲切的表情。

这支队伍,是志愿献血队伍里的主力军,他们热爱生活,身体健康,充满爱心。

汶川地震那年,我们献血车上来了一位农民工。

他的工作服上沾满尘土,脸上还沾着黄色的泥巴。

走上献血车,他不肯坐下,说怕染脏献血椅。

我告诉他,座椅可以更换一次性椅垫,请他坐下来。

我给他冲泡了一杯温热的葡萄糖水,问他为什么来参加志愿献血?

“我没有钱捐款。

听说很多人受伤了,需要输血。

我身体好,力气大,捐点血没有问题,能救到别人的命就好。

”他说。

我的眼眶湿了。

另一次,是大年三十。

那天我值班,一个RH阴性血型的产妇急需输注血小板。

这种血,俗称“熊猫血”,非常罕见。

接到医院电话后,我立即联系相同血型的志愿献血者。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

一方面,我为产妇的安危担忧;另一方面,我又为在这个传统佳节打扰献血者感到愧疚。

联系第一位献血者,已经回到北方老家过年。

第二位献血者,正在高速公路上赶路,距离数百公里。

直到第三位献血者,听我说完情况以后,只说了一句话:

“我这就赶来。

当天晚上,那袋救命的血小板,顺利输入产妇的体内。

同时传递的,还有一份来自陌生人的浓浓爱心和善意。

这位献血者,为了挽救别人的生命,本已回到农村老家的他,紧急租了一辆车,以最快的速度赶到血站。

他本来是家里的大厨,一周以前就许诺要给家里八十七岁高龄的母亲做一顿丰盛的年夜饭。

为了准备这顿大餐,他还从城里购买了鹅、鱼等食材。

成分献血需要花费献血者大半天的时间。

采血的时候,他略带遗憾地说:

“她们都不会做这些菜。

在我身边,有不少这样的人。

他们默默地为别人付出,却没有更多言语。

我的眼眶湿了。

公交车来了,我们坐的不是同一趟车。

我忘记告诉他,其实我还有第三个身份。

多年前,我做过一次手术,手术过程中发生严重大失血。

医院紧急联系血站,是爱心献血者志愿捐献的血液挽救了我垂危的生命。

那时,我还不知道将来有一天,我会走上志愿献血的工作岗位,参与一场又一场生命接力,见证一段又一段人间大爱,流下一次又一次感动的泪水。

告别的时候,他说:

“我已经知道北京到楚雄的距离,那不过是撸起袖子参加一次志愿献血的距离。

”(选自《人民日报》)

18.概括文中“爱的传递”的四个故事。

(4分)

 

19.“我”既是志愿献血者、血站工作者,又是受血者。

文章表明“我”这三种身份有何用意?

(4分)

 

20.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4分)

21.最后一段中画直线的句子有什么含义?

(3分)

22.在“农民工”和“第三位血者”的故事中,哪个细节或语句打动了你?

打动你的原因是什么?

请就比写一则读后感。

(不超出所给字格)(7分)

四、作文(70分)

23.任选下面一题作文。

(70分)

(1)题目:

久违的美好

要求:

①以记叙、描写为主,可兼用其他表达方式;②内容文流畅,能表达真情实感。

(2)タ阳从我们眼前看是落日,若从地球另一端看,它却是日出.

这句话给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

请自选角度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拟题目;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且文体明确。

【注意】选择上面任一题作文,都要遵循下列要求:

①全文不少于600字,但不要超出所给字格;②文中如出现校名,请用育英学校、思齐学校代替;如出现人名,请用小刚、小志、小芳、小晶代替。

辽宁大连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正确、端正、整洁。

(2分)

初衷是生命的圆心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抄写,注意用正楷抄写,做到美观、规范、正确。

【解答】答案:

初衷是生命的圆心

【点评】汉字书写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要注意加强。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音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A.贸然(mào)棱镜(líng)翻来覆去(fù)血气方钢(gāng)

B.宽慰(wèi)微薄(bó)潜滋暗长(qián)天涯海角(yá)

C.卓越(zhuō)礼聘(pìn)形削骨立(xiāo)附庸风雅(yōng)

D.星辰(chén)字帖(tiē)无缘无故(yuán)慢不经心(màn)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理解识记能力。

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解答】A.有误,“棱镜”的“棱”应读作“léng”,“血气方钢”应写作“血气方刚”;

B.正确;

C.有误,“卓越”的“卓”应读作“zhuó”,“形削骨立”应写作“形销骨立”;

D.有误,“字帖”的“帖”应读作“tiè”,“慢不经心”应写作“漫不经心”。

故选:

B。

【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平时善于积累,对于易错的字要善于总结,可以专门建立一个错题本,这样就能防止自己出错。

3.默写填空。

(12分)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杜甫《春望》)

(2)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

(王维《竹里馆》)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柳宗元《小石潭记》)

(4)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5)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月圆人不圆”的怅恨之情的词句是:

“,?

(6)在生命的坎坷里,在岁月的浮华中,杨绛始终怀着一颗与世无争的心,沉静地坚守着自己的人生方向。

她用自己一个多世纪的生命历程践行了“,。

”的古训,彰显了生命的智慧。

(用诸葛亮《诚子书》中的语句作答)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重点字:

溅)

(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重点字:

澈)

(4)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重点字:

熏)

(5)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重点字:

致)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

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4.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5分)

①2019年12月,联合国大会宣布将每年5月21日确定为“国际茶日”,以赞美茶叶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促进全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②茶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饮茶人口超过20多亿。

③作为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中国愿同各方一道,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鉴,让更多的人知茶、爱茶,共品茶香茶韵,共享美好生活。

(1)第①句中有一处标点使用有误,你的修改建议是(1分)

(2)第②句中有语病,你的修改建议是。

(2分)

(3)请用一个四字成语替换第③句中画线部分的内容。

(不可改变句意)(2分)

【分析】

(1)本题考查标点使用。

“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是两个并列的短语,用“和”字连接起来了,“社会价值”后的顿号多余,应删去。

(2)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第②句语义重复,删掉“超过”或“多”。

(3)本题考查对成语意思的掌握。

“历史悠久”可替换为“源远流长”。

【解答】答案:

(1)去掉“社会价值”后面的顿号。

(2)删掉“超过”或“多”。

(3)源远流长

【点评】这是一道综合读写题目,所选题目都是常见题型,也是考试中的常考题型。

学生在作答时,只要认真阅读材料,结合题目中的要求,即可作答。

5.名著阅读。

(5分)

(1)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西游记》中,信仰坚定的唐僧在三位徒弟的保护下,历经八十难,取得了真经。

B.《简・爱》采用第三人称,以大量篇幅记叙了简・爱和罗切斯特曲折的爱情故事。

C.《骆驼祥子》中,社会的不公、家庭的不幸、性格的软弱使小福子一步步走向毁灭。

D.《(海底两万里》是法国著名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之一。

【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用心读名著,了解作者、国籍,作品的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

【解答】ACD.正确;

B.有误,《简爱》采用的是第一人称,不是第三人称。

故选:

B。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用心读名著,了解作者、国籍,作品的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

(2)填写下表,完成批注。

(3分)

《水浒传》回目:

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

批注角度:

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

泛读概括

精读细节

批注

林冲刺配沧州,途经柴进庄园,柴进盛情款待。

庄上洪教头挑战林冲,被林冲打败

细节一:

只见那个教师入来,歪戴着一顶头巾,挺着脯子,来到后堂。

林冲寻思道:

“庄客称他做教师,必是大官人的师父。

”急急躬身唱喏道:

“林冲谨参。

”那人全不睬着,也不还礼。

细节二:

林冲他脚步已乱了,便把棒从地上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

 

林冲:

 

洪教头:

【分析】《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作者或编者一般被认为是施耐庵。

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投降朝廷以及投降朝廷后镇压田虎、王庆和方腊等各路反抗宋朝政府的政治势力,最终走向悲惨失败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解答】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名著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

结合内容,从“急急躬身唱喏道:

‘林冲谨参’”“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中可知,林冲谦虚有礼,武艺出众。

从“歪戴着一顶头巾,挺着脯子,来到后堂”“那人全不睬着,也不还礼”“林冲他脚步已乱了,便把棒从地上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中可知,洪教头粗俗无礼,狂妄自大。

答案示例:

林冲:

谦虚有礼,武艺出众;洪教头:

粗俗无礼,狂妄自大。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用心读名著,了解作者、国籍,作品的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8题。

(8分)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3分)

(1)则有去国怀乡

(2)满目萧然

(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3分)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设问,有什么作用?

(2分)

【分析】【参考译文】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

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

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

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

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

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

他们一定会说: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唉!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解答】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

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

国:

国都。

②句意:

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

然:

……的样子。

③句意:

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求:

探求。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

金,金色。

璧,圆形正中有孔的玉。

句意:

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壁。

(或皎洁的月光一千里,照在湖面上闪着金色,月影映人水底,像沉潜的玉壁。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句子的意思是:

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

他们一定会说: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