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水域分类及相应的水质指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754353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38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表水水域分类及相应的水质指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8页
地表水水域分类及相应的水质指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8页
地表水水域分类及相应的水质指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8页
地表水水域分类及相应的水质指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8页
地表水水域分类及相应的水质指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表水水域分类及相应的水质指标.docx

《地表水水域分类及相应的水质指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表水水域分类及相应的水质指标.docx(1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表水水域分类及相应的水质指标.docx

地表水水域分类及相应的水质指标

地表水水域分类及相应的水质指标

1。

水域分类

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对应地表水上述五类水域功能,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值分为五类,不同功能类别分别执行相应类别的标准值。

水域功能类别高的标准值严于水域功能类别低的标准值。

同一水域兼有多类使用功能的,执行最高功能类别对应的标准值。

实现水域功能与达功能类别标准为同一含义。

2.水质标准  

表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单位:

mg/L

序号

分类

Ⅰ类

Ⅱ类

Ⅲ类

Ⅳ类

Ⅴ类

标准值

项目

1

水温(℃)

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制在:

周平均最大温升≤1  周平均最大温降≤2

2

pH值(无量纲)

6~9

溶解氧

饱和率 90%(或7.5)

5

3

2

4

高锰酸盐指数

2

6

10

15

5

化学需氧量(COD)

15

15

20

30

40

6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3

3

4

6

10

7

氨氮(NH3-N)

0.15

0。

5

1。

1.5

2。

8

总磷(以P计)

0.02  (湖、库O。

01)

0.1 (湖、库O.025)

0。

2 (湖、库O.05)

0。

3 (湖、库O.1)

0.4  (湖、库O。

2)

9

总氮(湖、库.以N计)

0.2

0。

5

1.0

1。

5

2。

0

10

0.01

1.0

1。

0

1。

0

1.0

11

0.05

1。

0

1.0

2。

0

2.0

12

氟化物(以F- 计)

1。

0

1.0

1.0

1。

5

1.5

13

0.01

0。

01

0。

01

0.02

0.02

14

0.05

0。

05

0.05

0。

0.1

15

0。

00005

0.00005

0。

0001

0。

001

0.001

16

0。

001

0.005

0.005

0.005

0.01

17

铬(六价)

0。

01

0。

05

0.05

0.05

0.1

18

0。

01

0.01

0.05

0.05

0.1

19

氰化物

0.005

0.05

0.02

0。

2

0.2

20

挥发酚

0。

002

0.002

0.005

0.01

0.1

21

石油类

0.05

0。

05

0.05

0。

5

1。

0

22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0.2

0.2

0。

2

0。

3

0。

3

23

硫化物

0.05

0。

1

0.2

0.5

1.0

24

粪大肠菌群(个/L)

200

2000

10000

20000

40000

表2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单位:

mg/L

序号

项目

标准值

1

硫酸盐(以S0计)

250

氯化物(以C1计)

250

硝酸盐(以N计)

10

4

0.3

0。

3.水质监测

3.1本标准规定的项目标准值,要求水样采集后自然沉降30分钟,取上层非沉降部分按规定方法进行分析。

3.2地表水水质监测的采样布点、监测频率应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

3.3标准水质项目的分析方法应优先选用国标规定的方法,也可采用ISO方法体系等其他等效分析方法,但须进行适用性检验.

 

地表水水质监测方案

-—广州大学内水质监测

 

一、监测目的

(1)对校园教学区,主要是实验楼区域的校园景观的用水及水样进行监测,了解学校实验楼区域的水质现状。

(2)学习水质监测的步骤,进一步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学会制定水质监测方案并按步实施.

(3)进一步熟练常用的水质监测中的实验操作技术,掌握地表各种指标与污染物的测定方法。

(4)熟悉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的各项标准,并学会运用其来评价水质,提出改善校园水质的意见和建议。

二、基础资料的收集

本次监测选取了校园网主场至生化实验楼区域水域进行监测.根据相关的文档和网上搜寻的资料可知,该河段属于珠江水系广州段,水域的有关资料如下:

1.地形地貌

广州大学城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紧靠珠江两岸地,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是三角洲平原与低山丘陵区的过渡地带。

小岛总体地形是东北高、西南低.东北部是由花岗岩与变质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区,地形高差250m左右,坡度15°~35°.广州大学位于岛的西部,坐落于河流堆积组成的冲积平原,地势平缓,其中分布零星的残丘和苔地,有着树枝状般的水系。

2.气象

广州大学城地处南亚热带,属海洋性季风气候,有着温暖多雨、光热充足、雨量充沛的特点.其年平均气温约为21。

8℃,一年中7月、8月的温度最高,1月最低,绝对最高气温约38.7℃.平均年降雨量为1699.8毫米,集中在梅雨季、台风季两个季节,占全年的82。

1%,在七、八、九月份常遭受六级以上的大风袭击或影响,台风最大风力在9级以上,并带来暴雨,破坏力极大,年评卷蒸发量160315,mm。

3.水文

广州大学城位于珠江、冻僵溪流的交汇区上,该区域河段属于不规则半日潮。

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平原,地势低平,地表水体类别有:

库唐、涌溪、干流河道,全区水域面积16011k㎡,占广州市区面积的10.8%。

据黄埔潮汐站资料,珠江平均高潮水位为0.72m,平均低潮水位为-0.88m,涨潮最大潮差2。

56m,落潮最大潮差3。

00m。

潮汐周期为半个月,即15天.每年的1~3月份平均潮位较低,6~9月份较高。

各月均值之间差值一般只有0。

2米左右,变化较小.

4.监测河段概况

经实地考察,此河段是珠江至校园图书馆中心湖之间的河段,全长约400m,平均宽约4.5m,平均水深1。

5m,流经生化实验楼和工程实验楼,水质主要受到这两处污染源的影响。

此河段是人工河段,包括河流的河床、两岸的植被、河流的流水量以及河流的污染等,都是有人类活动主导的,其生态系统也极大地收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已非自然状态下的生态系统,具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

三、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及水样采集

1.检测断面

结合实际的调查情况,设计3个检测断面,如下图:

设计如图A、B、C,三个监测断面

2.采样点位的确定

由于研究的河流区域没有形成完整的将流水系,所检测的水面宽约5m,水深约为2m,据此,在水面上设一条中弘线,在该垂线上0.5m处设为采样点。

3.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拟定检测时间为2天,用混合采样法,每天分别于早上9:

00,中午12:

00,晚上18:

00采样三次。

4.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采集的水样为表层水样,采用适当的容器(如塑料桶)直接采集。

对测定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等项目进行单独采样。

采样结束后,从采集到分析测定这段时间内,采用冷藏法保存待测水样。

5、检测项目

浊度、色度、水温、pH值、电导率、氨氮、COD(Mn)

6、 水样监测方法

项目

检测物质

检测方法

1

浊度

浊度仪法

色度

稀释倍数法

水温

水温计法

4

pH值

复合电极法

电导率

电导仪法

氨氮

纳氏试剂光度法

7

COD(Mn)

高锰酸盐指数

四、拟采用的评价标准

校园环境水属于非人体直接接触的景观用水,本检测方案选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Ⅲ,Ⅳ级标准限值作为评价标准。

序号

项目

I类

II类

III类

IV类

V类

水温(℃)

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制在:

周平均最大温升≤1

周平均最大降温≤2

pH值(无量纲)

6—9

氨氮(NH3—N)≤

0.15

0.5

1.0

1.5

2.0

4

化学需氧量(COD)≤

15

15

20

30

40

监测项目及其操作步骤

1、浊度—浊度计法

(1)仪器的操作步骤:

仪器的校准,仪器使用前需进行校正,这一步通常由实验室校准。

(2)水样的测定:

开机【ENTER】—量程选择【RANGE】—选自动量程【AUTORNG】—信号平均【SIGNAL】—放样品(样品量至少30mL,用绒布揩干样品瓶表面,除去水滴、指纹、油污、脏物等,将样品瓶外壁表面滴一滴硅油均匀浸润,并用软布轻拭,使均匀并无液体状痕迹.注意样品瓶上的三角标志应与样品槽的箭头方向一致)—按确定【ENTER】—读书(稳定后)

(3)若读数在仪器量程范围内,可直接读数。

(4)若读数超出测量范围,需进行稀释,并用无浊度水定容至100mL。

(5)计算:

若水样经过稀释,则按下式计算原始水样的浊度:

浊度(NTU)=T×100V

式中:

T-—稀释后浊度值

 V—-取样体积

2.水样色度的测定--稀释倍数法

(一)仪器 ♦50ml具塞比色管,其标线高度要一致。

(二)测定步骤

(1)取100 ml澄清水样置于烧杯中,以白色瓷板为背景,观测并描述其颜色种类。

(2) 分取澄清的水样,用水稀释成不同倍数。

分取50ml分别置于50ml比色管中,管底部衬一白瓷板,由上向下观察稀释后水样的颜色,并与50ml蒸馏水相比较,直至刚好看不出颜色,记录此时的稀释倍数。

3.水温测定——温度计

(一)仪器♦ 水温计,测量范围0~+100℃,分度值为1。

0℃。

 ♦电子温度计,pH/mV/TemperaturemeterModel:

PH-870,分度值为0.1℃。

(二)测定步骤

(1)水温在采样现场进行测定.将水温计投入取水样容器中,感温5min后,迅速上提并立即读数。

从水温计离开水面至读数完毕应不超过20s,读数完毕后,将容器内水倒净。

4.水样pH的测定

(一)仪器♦ 电位计pH/mV/Temperature meterModel:

PH-870,最小刻度0。

1 pH单位

(二)测定步骤

(1)调整仪器标准,直接测定,读取的数据即为水样的pH值

5.水电导率的测定

(一)仪器♦ECTEST11+防水型电导率仪,量程:

0-200.0 μS/cm;0-2000μS/cm;0-20.00mS/cm

(二)测定步骤 

(1) 调整仪器标准,直接测定,读取的数据即为水样的电导率

6、水中氨氮的测定

(一)仪器

500mL全玻璃蒸馏器;50mL具塞比色管;分光光度计;pH计。

(二)试剂

无氨水:

可用一般纯水通过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或加硫酸和高锰酸钾后,重蒸馏得到。

1mol/L氢氧化钠溶液。

吸收液:

①硼酸溶液:

称取20g硼酸溶于水中,稀释至1L。

②0.01mol/L硫酸溶液.

纳氏试剂:

称取15g氢氧化钾,溶于50ML水中,冷却至室温。

称取5g碘化钾,溶于10ML水中,在搅拌下,将2.5g二氯化汞粉末分次少量加入碘化钾溶液中,直到溶液呈深黄色或出现微朱红色沉淀溶解缓慢时,充分搅拌混合,并改为滴加二氯化汞饱和溶液,当出现少量朱红色沉淀不再溶解时,停止滴加。

在搅拌下,将冷的氢氧化钾溶液缓慢加入到上述二氯化汞和碘化钾的混合液中,并稀释至100ML,于暗处静置24H,倾出上清液,贮于棕色瓶中,用橡皮塞塞紧。

存放暗处,此试剂至少可稳定一个月. 

酒石酸钾钠溶液:

称取50g酒石酸钾钠(KNaC4H4O6·4H2O)溶于100mL水中,加热煮沸以除去氨,放冷,定容至100mL。

 铵标准贮备溶液:

称取3。

819g经100℃干燥过的氯化铵(NH4Cl)溶于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

此溶液每毫升含1.00mg氨氮。

铵标准使用溶液:

移取5.00mL铵标准贮备液于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此溶液每毫升含0。

010mg氨氮。

(三)实验步骤

1.水样预处理:

无色澄清的水样可直接测定;色度、浑浊度较高和含干扰物质较多的水样,需经过蒸馏或混凝沉淀等预处理步骤。

2.标准曲线的绘制:

吸取0、0.50、1.00、3.00、5。

00、7.00和10.0mL铵标准使用液于50mL比色管中,加水至标线,加1.0mL酒石酸钾钠溶液,混匀。

加1.5mL纳氏试剂,混匀。

放置10min后,在波长420nm处,用光程10mm比色皿,以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

由测得的吸光度,减去零浓度空白管的吸光度后,得到校正吸光度,绘制以氨氮含量(mg)对校正吸光度的标准曲线。

3。

水样的测定:

分取适量的水样(使氨氮含量不超过0。

1mg),加入50mL比色管中,稀释至标线,加1.0mL酒石酸钾钠溶液(经蒸馏预处理过的水样,水样及标准管中均不加此试剂),混匀,加1.5mL的纳氏试剂,混匀,放置10min。

4。

空白试验:

以无氨水代替水样,作全程序空白测定。

(四)计算

由水样测得的吸光度减去空白实验的吸光度后,从标准曲线上查得氨氮含量(mg)。

 

氨氮(N,mg/L)=m×1000/V

式中:

m-—由校准曲线查得样品管的氨氮含量(mg);

V—-水样体积(mL)。

7。

水中COD的测定

(一)试剂的配制

(1)重铬酸钾标准溶液

C(1/6K2Cr2O7)=0。

2000mol/L  

将重铬酸钾预先在120℃烘箱内烘2h,冷却至室温,置于干燥器内备用。

准确称取9。

806g溶于500ml水中,边搅拌边缓慢加入浓硫酸250ml,冷却至室温(一般情况下放置12h以上,避免灰尘落人)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

转移过程中,防止重铬酸钾溶液外溅,用水冲洗2—3次,并完全转移至容量瓶中,慢慢摇动,使溶液充分混匀后稀释至995ml左右,再次冷却至室温后稀释至刻度,盖上瓶塞,摇匀。

(2)亚铁灵指示剂 

称取1.485g邻菲罗啉(C12H8N2·H2O)放人烧杯中,加水30ml,温热至完全溶解,称取0.695g硫酸亚铁(FeSO4·7H2O)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移入邻菲罗啉溶液中混匀,用水稀释至100ml.

(3)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 

C[(NH4)2Fe(SO4)2·6H2O]≈0.042mol/L称取16。

6g硫酸亚铁铵溶于水中,加入20ml浓硫酸,待其溶液冷却至室温后,稀释到1000ml。

临用前用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标定.  标定方法:

准确吸取5.00m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置于150ml锥形瓶中,用水稀释至30ml,加入5ml浓硫酸混匀,冷却后加2滴(约0。

10m1)试亚铁灵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滴定。

溶液的颜色由黄色经蓝绿色变为红褐色,即为终点.记录下硫酸亚铁铵的消耗量(ml)。

其计算公式如下:

 

C[(NH4)2Fe(SO4)2·6H2O]=(5.00×0。

2000)/V  

式中:

C为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y为滴定时消耗硫酸亚铁铵溶液的毫升数(ml)

(4)硫酸一硫酸银向1L硫酸中加入10g硫酸银,放置1—2天使之溶解并混匀,使用前小心摇动。

 

(5)硫酸汞结晶或粉末。

(6)COD小于50mg/L水样的溶液配制  

对于COD小于50mg/L的水样,应采用0.100mol/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氧化,消解   后,采用0.021mol/L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回滴。

在250mL 具塞锥型瓶内依次加入50。

00mL0.01mol/L高锰酸钾溶液,5mL浓硫酸及50.00mL亚硝酸钠储备液(加次溶液时应将习洗管插入高锰酸钾溶液液面以下),混匀,在水浴上加热至70~80℃ 后,加入0.0250mol/L草酸钠标准溶液,是溶液紫红色退去并过量。

再以0。

01mol/L 高锰酸钾溶液滴定过量的草酸钠,至溶液呈微红色,记录高锰酸钾的量。

再以50mL 不含亚硝酸盐的水代替亚硝酸钠储备,并按上步骤操作,用草酸钠标准溶液标定0.01mol/L 高锰酸钾溶液,得

CODcr(O2,mg/L)=[(Vo-V1)×C×8×1000]/V2

式中:

Vo为空白消耗硫酸亚铁铵的体积(ml);

V1为水样消耗硫酸亚铁铵的体积(ml);

V2为水样体积(ml);

C为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8为1/2氧原子的摩尔质量(g/mol)。

五、数据处理与监测报告

按照本方案实施检测全过程,根据测定结果进行检测区域水域水质评价,并提交检测报告。

项目

对照面A—A′

控制断面B—B′

控制断面C—C′

浊度

色度

水温

pH值

电导率

氨氮

COD

ﻫ您的位置:

首页〉>法律法规>〉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GB3838—2002代替 GB3838-88GHZB1—1999

批准日期2002-04—26 实施日期2002—06-01

目    次

      前言ﻫ     1  范围ﻫ     2  引用标准

     3  水域功能和标准分类

     4  标准值ﻫ      5  水质评价ﻫ     6  水质监测ﻫ     7  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表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制ﻫ     表2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制

      表3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标准限制

     表4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分析方法

     表5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分析方法

      表6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分析方法

 

前     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防治水污染,保护地表水水质,保障良好的生态系统,制定本标准。

ﻫ    本标准将标准项目分为: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和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适用于全国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集中式生活引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和特定项目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集中式生活引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地表水水质特点和环境管理的需要进行选择,集中式生活引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和选择确定的特定项目作为基本项目的补充指标.

   本标准项目共计109项,其中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24项,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5项,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80项。

ﻫ   与GHZB1—1999相比,本标准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中增加了总氮一项指标,删除了基本要求和亚硝酸盐、非离子氨及凯氏氮三项指标,将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锰调整为集中式生活引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修订了pH、溶解氧、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铅、粪大肠菌群等七个项目的标准值,增加了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40项.本标准删除了湖泊水库特定项目标准值.ﻫ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按本标准对地表水各类水域进行监督管理.

   于近海水域相连的地表水河口水域根据水环境功能按本标准相应类别标准值进行管理,近海水功能区水域根据使用功能按《海水水质标准》相应类别标准值进行管理。

批准划定的单一渔业水域按《渔业水质标准》进行管理;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及与城市污水水质相近的工业废水用于农田灌溉用水的水质按《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进行管理。

    《地面水环境标准》(GB3838—83)为首次发布,1988年为第一次修订,1999年为第二次修订,本次为第三次修订。

本标准自2002年6月1日起实施,《地面水环境标准》(GB 3838—83)和《地表水环境标准》(GHZB-1999)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负责修订。

ﻫ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2年4月26日批准.ﻫ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地表水 环境质量标准

1        范围

1。

1  本标准按照地表水环境功能分类和保护目标,规定了水环境质量应控制的项目及限值,以及水质评价、水质项目的分析方法和标准的实施与监督.ﻫ1。

2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

具有特定功能的水域,执行相应的专业用水水质标准.

2        引用标准

   《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卫生部,2001年)和本标准表4—表6所列分析方法标准及规范中所含条文在本标准中被引用即构成为本标准条文,与本标准同效。

当上述标准和规范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3        水域功能和标准分类

   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

ﻫ   Ⅰ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汤等;ﻫ   Ⅲ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ﻫ    Ⅳ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ﻫ   对应地表水上述五类水域功能,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值分为五类,不同功能类别分为执行相应类别的标准值。

水域功能类别高的标准值严于水域功能类别低的标准值。

同一水域兼有多类使用功能的,执行最高功能类别对应的标准值。

实现水域功能与达功能类别标准为同一含义。

4 标准值

4。

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制见表1。

ﻫ4.2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见表2。

4。

3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标准限值见表3。

5  水质评价

5.1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应跟据应实现的水域功能类别,选取相应类别标准,进行单因子评价,评价结果应说明水质达标情况,超标的应说明超标项目和超标倍数。

ﻫ5.2  丰、平、枯水期特征明显的水域,应分水期进行水质评价.

5。

3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水质评价的项目应包括表1中的基本项目、表2中的补充项目以及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从表3中选择确定的特定项目。

6  水质监测

6.1  本标准规定的项目标准值,要求水样采集后自然沉降30min,取上层非沉降部分按规定方法进行分析.ﻫ6。

2   地表水水质监测的采样布点、监测频率应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

6.3  本标准水质项目的分析方法应优先选用表4—表6规定的方法,也可采用ISO方法体系等其它等效分析方法,但必须进行适用性检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