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湖水体达标方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754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4.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宝应湖水体达标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宝应湖水体达标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宝应湖水体达标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宝应湖水体达标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宝应湖水体达标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宝应湖水体达标方案.docx

《宝应湖水体达标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宝应湖水体达标方案.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宝应湖水体达标方案.docx

宝应湖水体达标方案

宝应县人民政府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

目录

1总则 1

1.1宝应湖水体达标方案编制目的和意义 1

1.2编制依据 2

1.3指导思想和原则 3

1.4工作范围和时限 5

1.5阶段性目标及要求 6

1.6技术路线 8

2区域概况 10

2.1自然环境概况 10

2.2社会经济概况 12

2.3土地资源 14

2.4水资源及水系概况 14

2.5湖泊功能 16

2.6湖泊开发利用现状 19

3水环境现状分析评估 20

3.1水环境现状调查分析评估 20

3.2污染源现状调查 27

3.3污染物入湖量核算 36

3.4污染源排放量预测 40

4主要水环境问题诊断与识别 47

4.1排污现状分析 47

4.2宝应湖面临的环境压力分析 49

5水体达标系统分析 56

5.1水环境容量概念及计算 56

5.2污染物消减计划及控制单元分配情况 60

6主要任务 62

6.1控制污染物排放 62

6.2加强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 64

6.3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加强水环境管理 68

7重点工程及投资匡算 70

7.1重点工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70

7.2重点工程体系设计 70

7.3重点工程投资估算 71

8目标可达性分析 77

8.1规划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77

8.2水质目标可达性分析 77

8.3资金来源可达性分析 81

8.4目标可达的不确定性 81

9保障措施 83

9.1强化地方政府达标方案责任落实 83

9.2加强部门协调联动 83

9.3落实排污单位主体责任 83

9.4协调监管保障 83

9.5严格目标任务考核 84

9.6强化科技支撑 85

9.7经济政策保障 85

9.8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 85

1总则

1.1宝应湖水体达标方案编制目的和意义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后文简称“水十条”)(国发〔2015〕17号)精神,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切实加强水污染防治,努力改善水环境质量,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结合江苏省实际,江苏省人民政府于2015年12月发布了《江苏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苏政〔2015〕175号)。

宝应湖跨扬州市宝应县、淮安市金湖县(东经119°05′~119°24′,北纬33°01′~33°16′),湖体位于宝应县运西片,金湖县东部,在高邮湖和白马湖之间,属浅水、封闭型湖泊,分属宝应、金湖两县管辖。

根据《江苏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苏政〔2015〕175号)确定宝应湖水质目标为Ⅲ类,要求自2019年起稳定达标。

为了实现《江苏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要求,努力改善宝应湖水环境质量,加强水污染防治,保障周围居民健康,最终实现流域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多赢,宝应县环境保护局委托我公司编制《宝应湖水体达标方案》,在宝应县环保局、金湖县环保局的协助下,我公司在《水体达标方案编制技术指南》的框架体系下编制了《宝应湖水体达标方案》。

2016年12月28日宝应县人民政府主持召开了本方案技术评审会,形成评审意见,编制单位根据专家意见对方案进行了修改完善并形成《宝应湖水体达标方案》正式稿。

1.2编制依据

1.2.1相关法律、法规、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3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

(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7)《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

(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9)《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06);

(10)《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

(11)《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

(1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

(13)《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151号);

(14)《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20号);

(15)《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

(16)《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1.2.2相关规划和资料

(1)《江苏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2)《扬州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3)《宝应县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4)《金湖县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5)《宝应县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分方案》;

(6)《金湖县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分方案》

(7)《扬州市“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

(8)《宝应县“十三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9)《金湖县“十三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10)《宝应县“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

(11)《宝应县江河湖库水系综合整治规划(2016-2020年)》;

(12)《宝应县江淮生态大走廊规划(2016-2020年)》;

(13)《宝应县县城总体规划(2013-2030)》;

(14)《金湖县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5)》;

(15)宝应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6)金湖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7)宝应县统计年鉴(2015);

1.3指导思想和原则

1.3.1指导思想

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确保宝应湖控制单元水资源持续利用和水质安全为根本要求,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陆水同治、重点突出、分布实施”的战略导向,针对宝应湖控制单元存在的主要水环境问题,结合相关规划总体战略,制定宝应湖环境保护规划措施,建立宝应湖管理、治理的新模式,实现水质的根本好转。

1.3.2指导原则

(1)水源优先,综合整治

本方案的首要任务为确保宝应湖湖心断面稳定达标(规划目标为Ⅲ类水体)。

水质的保护既要重点着眼于水质环境的改善,同时需要从全流域角度开展污染综合整治,全面消减汇入宝应湖的污染负荷,确保湖心断面达标。

(2)全面统筹,分类治理

流域污染防治应正确理解流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统筹兼顾流域内经济发展、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关系,把区域经济发展、流域水环境改善作为总体来统筹考虑。

流域污染治理和水源保护必须采取综合整治的手段,包括各类污染源控制、截污减排、支流净化、完善垃圾收集储运系统等,促使污染物在总量上得到削减,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3)追溯源头,重点突破

全面了解宝应湖汇水区的污染源分布与排放情况,结合水体水质现状、已有保护情况,辨析水体污染主要来源以及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量调控与减排手段相结合,追溯重点污染源、针对关键环境问题予以重点突破。

(4)远近结合,分段实施

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根据实际发展状况,依据轻重缓急,充分考虑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功能性、效果性、敏感性、风险性、不确定性等排出优先顺序,提出分阶段实施的目标和规划方案,使宝应湖综合整治科学、合理、有序。

(5)加强管理,标本兼治

水体污染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工程性方案措施往往需要以管理方案为基础和纽带,使之相互连贯融为一体。

综合整治既着力解决当前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确保城乡居民安全,又采取治本之策,加强源头治理;既重视工程方案削减排污总量,又加强环境监管巩固治污成果,最终从根本上解决影响宝应湖水环境安全的问题。

1.4工作范围和时限

1.4.1工作范围

根据《水体达标方案编制技术指南》的要求,依据区域地形、汇水特征,工作范围东部以大运河为界,西至三河拦河坝,南至金宝航道,北至省道331线。

控制单元范围见表1.4-1。

表1.4-1工作范围(行政)

乡镇

扬州市

宝应县

山阳镇、安宜镇、氾水镇

淮安市

金湖县

前锋镇、涂沟镇、宝应湖农场

1.4.2控制单元划分

根据《水体达标方案编制技术指南》的要求,宝应湖的现有纳污现状、水质条件以及行政区划等多种因素,同时便于将来的宝应湖环境管理等要求,将控制区域划分为两个控制单元。

各控制单元的划分情况见表1.4-2和图1.4-1。

表1.4-2宝应湖控制单元划分表

控制单元

控制面积(km2)

涉及乡镇

A控制单元(宝应县)

181.6

山阳镇、安宜镇、氾水镇

B控制单元(金湖县)

179.4

前锋镇、涂沟镇、宝应湖农场

1.4.3工作时限

工作基准年为2015年。

按照《江苏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苏政〔2015〕175号),本次工作时限为2019年。

1.5阶段性目标及要求

以提高环境绩效为导向,改善水质为目标,抓住流域重点区域和突出环境问题,明确具体的整治任务和工程项目。

根据《江苏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苏政〔2015〕175号)的要求,以及国家“水十条”提出的目标,力争2019年宝应湖湖心断面的COD、总磷、总氮等达到地表水Ⅲ类水标准。

图1.4-1控制区范围图

1.6技术路线

在宝应湖控制单元社会、经济、环境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水质状况,识别出主要污染物,并结合污染源调查,进行水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问题诊断。

利用数值模型核算宝应湖的水环境容量,并依据水文、社会经济等条件划定污染控制单元,识别各控制区主要污染类别,预测规划年的污染排放状况和空间分布,分别核算各主要控制单元的水环境容量,以水环境质量控制目标为限定条件,核算各控制单元规划年削减污染量,进而提出重点区域和水域的水污染治理方案,在重点污染控制区提出包括污染物防治工程、流域生态保育方案和流域水环境监测平台建设等在内的相关污染控制工程实施及环境监管的方案。

具体的技术路线图见图1.6-1所示。

图1.6-1达标方案工作技术路线图

2区域概况

2.1自然环境概况

2.1.1地理位置

宝应湖跨扬州市宝应县、淮安市金湖县(东经119°05′~119°24′,北纬33°01′~33°16′),湖体位于金湖县东部,宝应县运西片,在高邮湖和白马湖之间,属浅水、封闭型湖泊,分属宝应、金湖两县管辖。

宝应湖在宝应县境内位于京杭大运河以西,是宝应县最大、最重要的湖泊,被宝应人民称之为“母亲湖”。

宝应湖湖荡范围包括白马湖隔堤以南,大汕子隔堤以北,三河拦河坝和淮南大圩以东,汜水、安宜湖圩以西,承受洪泽、金湖、宝应三县部分地区来水。

2.1.2地形地貌

宝应县全县境内地形平坦低洼,京杭大运河将全县分为运东、运西两部分。

宝应湖位于运西片,地面高程4.8~8.8m,为黄河和淮河冲积和湖积形成的湖滨平原,地势较高处已被围垦成农田,圩外仍为湖滩沼泽地。

2.1.3气候特征

宝应县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雨量丰沛,霜期不长,灾害性天气较多等特征。

季风气候明显,风向随季节转换,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东南风,春秋两季多偏东风,常年风向以偏东风最多,历年平均风速3.7米/秒。

常年平均气温14.4℃,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0.8℃,7月最热,平均气温27.2℃,全县极端最高温度为39.3℃,极端最低气温为-16.9℃,平均无霜期218天,年平均气压1016.5百帕,年度平均相对湿度为79%,全年日照数平均为2188.2h。

年平均降水量为958.5mm,降水季月分配不均,夏季降雨量占全年的51.7%,冬季占7.8%。

年平均蒸发量为1441.4mm,夏季蒸发量占全年的37%,冬季占11%,年均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常年梅雨期约20天左右,一般在6月19日~7月8日,梅雨期降水量平均200m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