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政策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752911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政策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社会政策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社会政策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社会政策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社会政策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政策名词解释.docx

《社会政策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政策名词解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政策名词解释.docx

社会政策名词解释

社会政策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

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2.社会政策:

是指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社会性行动的总和。

3.社会政策主体:

社会政策的主体是指发起或参与社会政策行动过程的行动者。

4.社会政策对象:

社会政策对象是指社会政策行动的接受者。

可以分为一般性对象和专门对象,以及普遍性对象和特殊服务对象。

5.社会政策资源:

指维持社会政策行动所需要的各种物质条件。

包括资金性资源和非资金性资源。

6.社会政策运行机制:

指社会政策行动各个环节运行的基本方式。

包括社会政策主体的组织方式、资源调动机制、受益者选择机制、以及社会服务传递机制等各个方面。

6.价值:

价值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作出不同点界定和划分,包括效用论价值和本质论价值。

价值的本质是指客体的存在、属性及其变化同主体的尺度和需要相一致、相符合或接近。

7.价值观:

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价值观是稳定性和变动性的统一体。

8.社会政策执行:

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执行:

某项社会政策、方案、决议、意见等的具体贯彻、推行和实施。

广义的执行:

是指执行者为贯彻、落实社会政策指令,实现预期目标的全部活动和整个过程。

9.社会政策评估:

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应用特定的方法,对社会政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及实施后的效果、效益、效率进行分析、比较与综合后所做出的一种价值判断,并以此作为决定社会政策继续、调整或终结依据的一种管理行为。

10.社会政策效果:

指由社会政策的实施所引起的社会政策目标团体和社会环境所达到的状态。

11.社会政策调整:

指社会政策制定者依据评估结论反馈的信息,对社会政策的内容和形式予以部分改变或全部改变的行为。

12.社会政策终结:

指经过由政府组织或社会自发的政策评估之后,社会政策决策者或制定者采取一定措施,将过时的、无效的或多余的政策、计划、功能或组织予以终止或结束的一种行为。

13.社会政策周期:

指社会政策经过制定—执行—评估—终结这几个阶段后形成的一个完整的运行过程。

14.社会政策效力:

指一项社会政策在运作过程中对社会环境所产生的客观影响,强调

(1)客观性

(2)社会政策效力不同于法律效力(3)社会政策效力不同于社会政策的有效性。

包括正效力与负效力。

简答题

1.社会政策基本特征:

一、社会政策是由政治组织制定和实施的政治措施。

二、社会政策是理论指导实践的中间环节。

1)社会政策必须以理论为指导,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

2)制定和执行社会政策的过程,是一个充分发挥

3)

4)3.社会政策功能:

一、社会政策的引导功能:

指社会政策通过为人们的行动提供目标、思路、策略和方法的形式为人们行为和事物发展方向。

引导功能的具体体现:

(1)明确目标

(2)指导行动(3)统一思想

二、社会政策的调控功能:

指采取措施让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保持正常的运行,避免偏离既定的轨道。

调控功能的具体体现:

(1)调节

(2)控制

三、社会政策的促进功能:

1、创造条件:

社会政策可以从多方面为社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1)重点扶持

(2)支持和鼓励(3)促进不同领域的发展相互配合

2、破旧促新,即通过社会政策的能动作用来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清除障碍,加速新旧交替过程,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3、提供保护

4.社会政策基本要素:

 

5.社会政策主要制定者:

1)社会政策的制定者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社会政策制定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2)2、社会政策制定者的构成:

(1)立法机关

(2)行政机关(3)政党(4)利益团体(5)公民(6)司法机关

6.社会政策制定的原则:

一、社会效率和公正原则

(1)社会公正:

就是在制定社会政策时,必须体现公平和正义。

(2)社会效率原则:

在制定社会政策时,必须考虑该项社会政策的社会作用,充分发挥社会政策对社会的管理功能。

二、利益原则:

就是指制定社会政策必须反映、表达和综合绝大多数人们的利益,满足绝大多数人们的利益要求;必须对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国家利益和群体利益、个人利益作恰当的协调和规范,统筹兼顾,适当安排,以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三、系统原则:

指制定社会政策时必须把社会政策看作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有机整体,把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在纵向上使各层次的社会政策上下一致,在横向上使各方面的社会政策相互协调。

四、连续性原则:

指制定社会政策,必须注意社会政策发展过程的继承性和衔接性,使社会政策具有稳定性,以保证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五、可行性原则:

指在制定社会政策时,要使社会政策符合事物的规律性,要立足实际,易于落实,便于执行,以便顺利实现社会政策的目标。

六、试验原则:

指把社会政策方案放在经过精心选择的典型单位进行试验,在群众的实践中验证其是否正确,是否具有可行性。

7.社会政策制定的程序:

一、社会政策议程的建立:

指各种利益要求被提上执政党、政府等决策主体的决策议事日程的过程。

建立的途径:

(1)公众议程

(2)正式议程

二、社会政策的规划:

指对社会政策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或方案的活动过程。

基本环节包括:

1、社会政策与法规的问题界定。

社会政策问题指那些属于政府管辖范围内的、纳入社会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

2、目标确立。

社会政策目标,就是指社会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政策实施所要达到的效果。

确立社会政策目标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A.目标的针对性B.目标的可行性C.目标的系统性D.目标的规范性E.目标的具体性

3、方案设计。

一般步骤:

(1)轮廓勾画:

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提出多种多样的方案设想。

轮廓勾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a.方案应尽可能多样化;b.要满足整体上的完备性和个体间的互斥性;c.要有创新精神。

(2)细节设计:

就是指将政策法规方案具体化,确定实现政策法规目标的各种措施。

4、后果预测。

预测的内容:

(1)对客观条件变化的预测

(2)对方案在各种可能的客观条件下预期效果的预测。

5、方案的评估择优。

采用一定的标准,对所制定出来的社会政策方案进行全面地分析和估价,将备选的方案按优先顺序加以排列的过程。

三、社会政策的合法化:

法定主体为使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

8.影响社会政策议程建立的主要因素:

(1)政治领导人的倡议:

如问题的暴露程度、领导人对某种问题的洞察和认识。

(2)突发性或危机性事件:

如自然灾害、重大责任事故、战争、暴乱、民族矛盾和冲突。

(3)广泛的民意:

所谓民意,就是指人们共同的意见和愿望。

民意反映着一定的利益取向,当民意的反映相当广泛、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时,则往往会促使某项社会政策的制定提上议事日程。

(4)大众传媒

9.社会政策制定的模型:

社会政策制定模型是社会政策科学工作者在对社会政策的研究中为了帮助人们理解、解释和思考社会政策的背景原因和社会效果、预测未来的发展,而总结出来的各种模式。

(一)理性决策模式

(二)有限理性决策模式(三)渐进决策模式(四)系统决策模式(五)精英决策模式(六)博弈决策模式

10.社会政策价值判断基本要求:

 

11.社会政策执行应遵循的原则:

一、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指执行社会政策必须坚持原则立场,严格执行社会政策的规定和要求,全面地不折不扣地实现社会政策的目标。

二、目标和手段相统一的原则

1、理解和掌握社会政策目标的最基本要求是准确。

2、考虑实现政策目标的方法和手段。

3、目标和手段本质上是统一的

三、实事求是与开拓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1、执行社会政策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创造性地执行社会政策。

四、及时果断与效益实现相统一的原则

1、社会政策的时效性要求执行社会政策必须及时果断。

2、执行社会政策必须注重综合效益的实现。

五、领导与群众相统一的原则

1、执行社会政策,要发挥领导者的组织作用。

2、执行社会政策,必须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发挥群众的积极性。

12.社会政策执行的程序:

1.社会政策执行是指从社会政策形成起到社会政策目标实现为止的全部活动。

这一过程要经过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

2.准备阶段,具体又包括了制定计划、组织落实、社会政策宣传、物质准备、典型试验等阶段

3.实施阶段,一、指挥实施工作二、协调实施工作三、监督实施工作四、控制实施工作

13.社会政策执行的障碍因素:

一、社会政策规划障碍:

1、政策方案不合理;2、政策方案含糊不清,模棱两可;

3、政策缺乏稳定性;4、政策缺乏公平性

二、社会政策认知障碍

1、政策执行主体的态度和能力影响社会政策的有效执行;

2、政策执行主体自身的利益需求和行为倾向影响着社会政策的有效执行

3、政策执行者的决策权和自由裁量权

三、社会政策体制障碍

1、政策决策体系和执行中的非科学化、非民主化及非程序化;

2、政策执行的权力配置机制不合理;

3、政策执行的信息沟通体制不健全;

4、政策执行的监控机制欠缺。

四、社会政策资源障碍

1、物力资源与财力资源;2、人力资源;3、信息资源;4、权威资源

五、外部环境障碍:

政策环境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综合。

1、宏观环境:

主要是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

2、微观环境:

主要是指政策执行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情况以及信息渠道的畅通与否。

15.社会政策执行中华违背原则性的表现:

A.收发型决议:

即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社会政策不结合本地实际,而是照抄照搬。

B.象征型决议:

即地方政府对中央的社会政策的落实只做出一般性的号召,而不去切实执行。

C.滞后型决议:

即地方政府对中央的社会政策的落实滞后于中央社会政策的时限或其他地方政府。

D.截留型决议:

即地方政府对中央的社会政策不向下级组织和社会政策与法规对象传达和部署。

E.选择型决议:

即地方政府对中央的社会政策有选择地执行,其选择标准为地方利益。

一是选择有利于地方利益的中央社会政策执行;二是选择社会政策中有利于地方利益的部分执行。

F.附加型决议:

即地方政府在对中央的社会政策的执行中加入不属于中央社会政策的内容,加入与中央社会政策内容不符甚至相悖的地方社会政策。

G.替换型决议:

即地方政府在落实中央社会政策时用地方社会政策代替中央的社会政策。

H.扩张型决议和缩减型决议:

即地方政府在落实中央社会政策时,扩大或缩小中央社会政策的目标和界限。

I.曲解型决议:

即地方政府随意曲解中央的社会政策精神,使地方决议和中央的社会政策严重偏离。

J.对策型决议:

即地方政府在执行中央政策时,出台抵消中央社会政策效果的地方性社会政策

16.社会政策效果的主要类型:

(1)直接效果:

社会政策的实施对社会政策主体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及相关人员所产生的作用。

(2)附带效果:

社会政策的实施过程对该社会政策的非直接作用对象所产生的超出社会政策制定者原来的目标和期望的一种效能。

(3)意外效果:

也是超出社会政策制定者原有的目标和期望值,但它是一种直接作用的结果。

(4)潜在效果:

社会政策的实施对该社会政策的受动者的未来所产生的影响。

(5)象征性效果:

某项社会政策的实施并不能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地解决实际问题,但它具有减轻政府压力或者激发某种精神的近乎理念的效果。

17.社会政策评估的基本要素:

1)社会政策评估的主体。

社会政策评估者应当具备的素质:

A.知识素质B.思维素质C.精神素质

2)社会政策评估的对象。

即评估的客体,是指被评估的社会政策行动。

具体包括:

(1)社会政策方案本身;

(2)社会政策的实施行动。

3)社会政策评估的内容。

包括方案评估、政策实施行动评估、效果评估

4)社会政策评估的标准。

社会政策评估者在社会政策评估过程中据以对社会政策方案和效果进行优劣判断的准则。

主要标准包括:

A.生产力标准:

即一项社会政策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效益标准:

社会政策效益是指达到社会政策目标的程度。

C.效率标准:

是指社会政策效益同社会政策投入之间的比率。

D.系统功能标准:

评估单项政策与整个政策系统的关系和协调程度。

E.社会公平标准:

衡量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政策的成本和效益在不同集团和阶层中分配的公平程度。

F.回应度标准:

社会政策回应度,就是指某项社会政策实施后满足特定社会群体需要的程度。

18.社会政策评估的程序:

社会政策评估是一个过程,是一种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的活动。

1.准备阶段:

(1)确立评估对象

(2)制定评估方案(3)挑选和培训人员

2.实施阶段:

(1)获取资料

(2)综合分析(3)做出评估结论

3.结束阶段:

(1)处理评估结果:

自我检验统计分析评估信息所得出的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度

(2)撰写评估报告(3)总结评估工作

19.影响社会政策评估的制约因素:

一、客观因素

1.社会政策目标的复杂性2.社会政策产出的特殊性

3.因果关系的不确定4.社会政策资源的混合和社会政策行动的重叠

二、主观因素

1.社会政策制定者的影响2.社会政策实施者的影响

3.社会政策评估者的影响4.社会政策目标群体的影响

三、其他因素

1.社会政策评估资料的影响2.社会政策评估的资源保障3.评估结论受重视的程度

20.社会政策评估模式:

1.效果模式:

(1)目标达成模式

(2)附带效果模式(3)无目标模式

(4)综合模式(5)顾客导向模式(6)利益相关者模式

2.经济模式

3.专业化模式

21.社会政策终结的内容:

1.功能的终结2.机构的终结3.社会政策本身的终结4.计划的终结

22.社会政策终结的方式

1.社会政策替代2.社会政策合并3.社会政策分解4.社会政策缩减

23.有利于社会政策终结的主要要素:

(1)触发机制

(2)社会政策评估(3)利益的分化与聚合

(4)政治领导人的领导力(5)公共舆论的推力

24.社会政策终结的策略:

1.休克策略2.缓冲策略3.桥梁策略4.非正式终结策略5.逆动策略

 

25.社会政策终结的障碍:

1.组织机构的惯性2.抵制社会政策终结的力量的联合影响

3.法律上的障碍4.社会政策终结的代价

5.社会公共舆论的压力6.理念和信念上的问题

26.社会政策良性循环的条件:

1.营造一个具有健全运行机制的社会政策系统

2.必须按照一定的社会政策目标运行

3.具有一定程度的抗干扰能力

4.保证社会政策在周期内正常运行

5.力求社会政策周期内外都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