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统筹协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751677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坚持统筹协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坚持统筹协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坚持统筹协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坚持统筹协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坚持统筹协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坚持统筹协调.docx

《坚持统筹协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坚持统筹协调.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坚持统筹协调.docx

坚持统筹协调

坚持统筹协调,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创新理论,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不仅要掌握其精神实质,更重要的是要用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抓好落实;要抓好落实,就必须做好统筹协调。

一、深入把握统筹兼顾思想的丰富含义,牢牢树立统筹兼顾思想。

首先,统筹兼顾方法论是有客观根据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任何事物和现象,如果把它孤立出来,把它看作与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没有联系,那它就成为不可了解的毫无意义的东西。

不仅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而且事物内部矛盾着的两个方面也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各自以它的对立方面为自己存在的条件,不可分割地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这是统筹兼顾方法论的客观基础。

其次,统筹兼顾方法论是和现代科学的发展相一致的。

20世纪20年代,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提出有机体论生物学,后来他把有机体论加以推广,发展成为完整的一般系统论。

现代系统理论关于系统与层次、系统与要素、系统与结构、系统与功能的论述,丰富和深化了唯物辩证法,目前在科学管理和生产的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发挥着重要作用。

整体性是系统论的重要原则,而统筹兼顾正是着眼于事物的整体,全面考虑问题,做出适当安排。

再次,统筹兼顾方法论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概括和提升。

实践表明,坚持统筹兼顾,对于在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过程中,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一切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改革开放中,利益矛盾更为突出,邓小平讲,“我们必须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来调节各种利益的相互关系。

”我们的全部工作,我们的一切方针、政策、计划、措施,都必须立足于统筹安排,把各方面的积极性都充分调动起来,科学地组织起来,使之发挥最有效的作用,以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最后,统筹兼顾方法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特性。

唯物辩证法把世界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坚持用全面的和联系的观点看世界。

列宁说过,“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我们决不会完全地做到这一点,但是,全面性的要求可以使我们防止错误和僵化。

”而统筹兼顾的哲学方法论,正是唯物辩证法全面性要求的具体贯彻和生动体现。

为了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全面性要求,坚持统筹兼顾,以下几点是需要充分注意的:

一是全局和局部的关系。

全局是指事物的整体,局部是指事物整体的各个部分,全局与局部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

一方面,全局是由它的各个局部组成的,没有各个局部,也就无所谓全局。

另一方面局部又依赖于全局,它是全局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全局,也就无所谓局部。

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辩证关系,就是领导者一定要把注意力放在带全局性的问题上,顾全大局,局部工作要服从全局的战略要求。

同时也要照顾局部利益,把各个局部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二是统一性和独立性的关系。

我们知道,世界上的事物之间,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这是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

同时事物间以及事物内部要素间的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具有各自的特点,这是联系的具体性、多样性。

如果说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表明了事物间的统一性的话,那么联系的多样性和具体性就表明了各个事物的独立性。

任何事物都是处在又统一又独立之中,都是统一和独立的结合体。

统一以独立为前提,独立以统一为基础。

统一性和独立性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不可偏废。

统一性与独立性的辩证关系表明,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把握统一性,又要注意独立性。

如果只片面强调统一性,不允许有独立性,什么都限制,卡得很死,就会失去生机。

如果一味强调独立性,根本排斥统一性,随心所欲,就会导致混乱。

因此,坚持统一性和独立性的辩证统一,必须反对以上两种倾向。

三是阶段性目标和长远性目标的关系。

我们面临的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必须从实际出发,把需要和可能结合起来,抓住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全面部署,重点突破,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

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搞短期行为。

加强统筹协调不仅是重要的思想方法,而且是重要的工作方法。

要搞好统筹协调工作,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是基本前提。

毛泽东同志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中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会弹钢琴,十个指头要动,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

弹钢琴就是讲统筹协调,统筹协调好,才能奏出美好的乐章;邓小平同志指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发展才是硬道理,讲的也是统筹协调的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

要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开发大西北,缩小东西部和贫富之间的差距,也是统筹协调的具体要求;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

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切实抓好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并明确得出了国家和军队建设的两个“五个统筹”。

对此,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悟深悟透。

加强统筹协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同“五个统筹”是内在的统一,贯彻“五个统筹”要求,最大限度地兼顾到各个方面,其结果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加强统筹协调是解决新形势下国家和军队建设重大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要加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必须深刻认识新的历史条件下,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规律,科学回答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目标、原则、道路等重大问题。

两个“五个统筹”为我们把握经济和国防建设新的特点、规律,开启了认知之门,也为我们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加强统筹协调是对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客观要求。

一个领导干部能不能胜任本职工作,避免工作失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统筹协调能力,所以,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凡事都要考虑周到、细致,把方方面面的情况都考虑进去,切忌凭经验办事,断章取义,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加强统筹协调是保持工作后劲的现实需要。

如果做不好统筹协调工作,只看到眼前,看不到长远,只注重局部利益,而忽视全局利益,肯定会对工作的整体性和连续性造成重大的影响。

二、以统筹兼顾思想为指导,深入认识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

毋庸置疑,义务教育的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

这种不平衡体现在城乡之间,体现在地区之间,甚至体现在同一地区内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不同群体之间。

义务教育城乡实现了免费,以违规收取择校费为背景的择校却多年来高烧不退。

在我国的很多城市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里,人们经常能发现这样的奇怪现象:

两所小学(或者中学)也许仅仅相隔百米,但其中的一所因为占据了优质教育资源被称为“牛校”,在每年大笔收取动辄数万元择校费的“支援”下,校园优美、学生爆满、教师高薪;而另外一所学校却由于是所谓的普通校,校舍凋敝、教师无奈,不用说几乎没有择校生,片区内的学生还在不断流失。

“择校”的根本问题在于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问题,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办学条件的均衡;其二是教师资源的均衡;其三是生源的均衡。

若想真正治愈“择校”顽疾,那么政府部门需从根源上正视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近年来,部分城市采取教师轮岗、名校连锁、电脑派位等措施,在一定区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择校风。

教育部长袁贵仁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环节。

他说各级教育部门

一是明确职责任务,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要以县域内实现均衡为工作重点,大力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并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扩大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区域范围。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均衡配置校长和教师资源。

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大义务教育阶段校长和教师的培训、交流力度,继续探索和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

三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广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要更加关注义务教育的内涵发展,在制定政策、配置资源、安排资金时优先保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要尽快提高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教学质量。

四是完善政策措施,保障全体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要完善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落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措施,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支持,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

要科学确定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规模、层次和速度。

五是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激励机制。

教育督导机构要定期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的监测评估,及时纠正区域内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当或学校差距过大的现象。

教育部将定期表彰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

为了推动教育均衡,一些专家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认为,义务教育要均衡化,在措施上还应该在这样几个方面加以细化:

师资的均衡化。

教师资源做不到均衡化,义务教育就很难做到真正的均衡化。

如果师资不能得到很好的配置,义务教育均衡化就是一句空话,所以这是义务教育能够做到均衡化的重点。

那些有好的教学理念的校长、教师不能都集中在城市。

当然这不是说把这些校长、教师调到教育欠发达地区待一辈子,而是通过采取“教师定期轮换流动制”,加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师资力量的均衡发展。

这就需要构建完善的教师定期流动政策,以法规的形式确定教师流动的义务性、流动的程序性、流动的定期性、流动者的待遇等。

基本设施的标准化。

师资是软件,还有些硬件如果差距太大恐怕也很难保证教育的均衡。

比如农村的小学校舍是破破烂烂的,而城市的中小学的校舍是富丽堂皇的,甚至是奢侈的,那么这个能叫做教育均衡化吗?

义务教育的基本设施应当以满足当前教育教学基本需求为出发点,无论是城市学校还是农村学校,教育设施的建设标准要大致相当,不能差距太大。

课程设置、考核评估的一体化。

由于农村教师缺编现象的存在,一些农村的学校像音、体、美这样的课程都开不出来。

这无疑导致教育发展,尤其是素质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而对于设置的相同课程,农村城市在考察其实际教学效果的时候,标准要一致。

更为关键的是,要制定统一的质量评价标准,坚持这一监测与评价标准,从而建立城乡全国统一的课程体系与监测评价体系。

财政投入的保障化。

国家对于教育的财政投入得到有力保障,特别是对于目前一些教育欠发达地区,保证其教育基本投入,保证教师工资待遇得到保障,同样也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所在。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谈到教育均衡时说期待领导,不如期待好制度。

他说教育事关千家万户,是基本的民生。

老百姓关注教育部长的更换,其实是关注自身所处的教育环境。

要推进教育改革,制订一套让各方满意的教改方案,对于新任部长来说,是个挑战。

我们不妨以民众的关注点,来共同探讨我国教育的改革与未来发展。

首先,要真正“问计于民”。

新任教育部长,应该把教育决策,纳入科学与民主程序。

对于全社会高度的教育,教育主管部门的任何决策,都应广泛调查、充分论证。

如果教育决策模式不改,依靠某个领导的英明决策,是难以保证教育决策不走样,能代表广泛的民意的。

因此,期待好领导,不如期待好制度。

其次,要真心“还权于教”。

在最近的一些评论中,有人列出一系列问题清单,抛给新任部长。

细看这些问题,不少涉及学校的具体办学问题,比如征地、盖房、中小学教师上课、大学教师考核。

把这些问题揽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手中,是教育部所不能承受之重。

对于我国的教育发展而言,教育资源的高度垄断和办学的高度计划性,降低了教育的竞争性,也限制了办学的活力。

教育部门所应该做的是,把该归还给学校和社会的权力,分别归还给学校、归还给社会,给教育营造公平、自由的竞争与发展环境。

只有发挥办学者、教育者、受教育者的教育积极性,以及保障办学者、教育者、受教育者的权益,教育才能办好。

再次,要竭力“办全民满意的教育”。

从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中,教育部应该感受到自己是全民的教育部,而不是少数团体的教育部。

一直以来,由于关注精力、教育话语权主要集中在教育部部属高校、公办高校、普通高等教育,教育部曾被教育内部人士认为是“重点大学的教育部”、“公办高校的教育部”、“高教部”。

这种局面极不利于各类教育的平等发展,也不符合国家发展公共教育的价值导向。

从保障每个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出发,教育主管部门应促进教育的开放。

教育问题所引发的社会广泛关注,正可以视为努力推进教改的力量

三、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我们应借鉴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一)武汉市注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资金投入,推进初中标准化建设,

武汉市注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连续几年加大资金投入,推进初中标准化建设,使过去一些薄弱学校面貌大为改观,让家长们放心送孩子就近入学,从源头上缓解初中"择校热"。

武汉市初中标准化建设于2006年底正式启动,计划用5年时间将全市300多所初中学校全部标准化,实现校舍建设、设施设备达标,办学水平提升,学校差距明显缩小的目标。

据了解,列入前3年建设的学校是各区域范围内偏远、办学条件和水平相对较低、存在问题较为突出的公办初中。

以区政府为投入主体,市政府每年设立数千万元专项资金奖励各区。

现已投入4.59亿元,完成了2批共124所初中标准化学校建设,今年将完成第3批50所初中标准化建设。

武汉市江岸区的堤角中学就是第一批受益者,标准化建设不仅让这所学校享受到300万元的硬件投入,而且师资力量加强,老师们也享受到过去优质学校才有的同等待遇,学生入学报到率由一直徘徊在50%左右上升到今年的94%。

28日,武汉市召开初中标准化建设推进会,要求今后3年加大力度推进初中标准化建设,让更多孩子能够享有比较均衡的教育资源和接受相对公平的初中教育。

武汉市教育局副局长胡腊芝说,初中标准化建设带来的变化是多方面的,如学校领导更有信心,教师比较安心,尤其是对社会关注的"择校热"有所缓解,原来想去择校的学生减少了,就近入学报到率大为提高

(二)日照市加强薄弱学校建设,促进城乡教育教育均衡发展

“以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城乡薄弱学校改造和加快农村学校建设为主线,均衡配置师资、经费、设施设备等教育资源,不断缩小义务教育区域、城乡、校际间的差距,努力维护和体现教育的公平性、普惠性,推进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2007年4月,日照市教育局局长张传若在带队开展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农村教师队伍结构等八大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全市“城乡均衡发展、打造公平教育”的整体思路。

2008年年初,日照市首次拨付400万元的市级财政资金,资助4所乡镇学校进行校舍维修改造和内部设施配套,让乡镇学校吃上了市级财政补贴。

今年,日照又采取城乡联合办学、合作共建等形式,优化资源配置,整体提升办学水平。

日照市还在城乡搭建了13个“1+1”校级教研互助平台,全市50%以上的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进行了结对帮扶,大部分县以上骨干教师建立了农村教学联系点;强化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3年累计培训教干教师近5万人次,极大推动了薄弱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能力的提高。

2007年,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年龄结构的专题调研发现,全市农村学校几年没有新进教师了,教师年龄老化和结构失衡问题严重。

日照市按照“条件公开、过程公正、全程监督、择优录用”的原则,不断补充德才兼备的新教师,并适当放宽农村小学教师编制。

3年来,通过公开招考共录用1600名大学生补充到教师队伍,其中1400人充实到农村一线,占全体农村教师的20%,基本实现了联小、村小校校都有大学生,有力地改善了教师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为农村中小学带来了活力。

日照市还采取“青年导师制”培养模式,为青年教师选定导师,让他们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在农村教育教学工作中挑起大梁。

在五莲县九仙山深处的松柏乡店子小学网络教室里,一双双稚嫩的小手在计算机键盘上轻盈地“舞蹈”。

六年级学生许崇源熟练地操作着鼠标:

“数学老师新学期调走了,我想做张电子贺卡发给他!

近几年,日照市政策制定与财政投入本着向农村、向基层、向一线倾斜的原则,着力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5年来投入1.5亿元;大力加强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2001年以来,全市改造危房92万平方米,确保将农村中小学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

(三)阳泉市牢牢树立“好校差校手心手背都是肉”的教育理念

阳泉教育局长赵平有被称为均衡教育的"铁腕推手",他说,"当维持会长,当然省心省力,但教育公平将永远是个口号。

"

改革总要经历阵痛,但长痛不如短痛。

事实上,除了"炸了锅"的家长,阳泉教育界内部的争论也从未停止过。

不久前,有关部门就即将竣工的阳泉一中新校举行论证会,荫营中学校长弓月庭的发言语惊四座,这位毕业于北师大、素有"教育理论家"之称的著名校长认为,阳泉应该有一所全国叫得响的名校,"应该让最智慧的学生享受最智慧的教育",而不应划区域招生,搞平均主义。

 郊区二中校长卢晓东曾是弓校长的学生,"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他说,"何为公平?

那些不是'最智慧'的孩子,同样有权利享受最好的教育。

"

"均衡教育不是让长的变短、短的拉长,而是全面开花,共同繁荣。

"一位校长私下与记者议论,"如果老弓自己的孩子被划到名校之外,他还会主张精英教育吗?

"

阳泉教育界人士告诉记者,高中教育重新"洗牌"之后,一招好棋激活了全局。

阳泉一中不再以"老大"自居,这所推崇"你要教你的学生教你怎样去教他"的老牌重点,开始接受现实的教育,以博大的胸襟迎接挑战,"让对手心服口服",高三年级组组长张海棠说,"棋逢对手,赢了才光荣。

大家都强,才有竞争的氛围。

"

其余兄弟学校更不示弱,他们咬紧牙关苦练内功,"泪水+汗水""星光+灯光",整个教学氛围可用"悲壮"形容,老师们说,"这么好的政策,如果再误人子弟,可真是罪过了。

"

飞人刘翔也有蹒跚学步的时候,要给他们时间,更要给他们机会。

"赵平有曾担任阳泉二中副校长,在他的回忆中,那真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大伙只有一个目标,"十年磨一校"。

二十年过去了,阳泉每一所学校都有了属于自己的荣光。

阳泉一中仍旧是公认的"带头大哥",除了4名高考状元,更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以李彦宏为代表的杰出精英。

历史悠久的盂县一中,继1987年出了全省理科状元之后,2003年又走出一名文科状元,当时的县委书记上任伊始,专程来到盂中,代表盂县百姓,宴请每一位教育功臣,一时传为佳话。

百年名校平定一中,2003年前后陷入低谷,每年流失在外的学生"少说也有600人",全校师生卧薪尝胆、苦尽甘来,莘莘学子脱颖而出,"有的信步北大红楼,有的漫游水木清华",2007年更是将全省文科状元的桂冠,一举揽入怀中。

荫营中学(原郊区一中)校长弓月庭信奉"好老师可以激活整个校园",学生的每次作业和试卷,都留有老师"度身定做"的鼓励性评语,2003年全省文理科前20名中,这所郊区学校,竟然占了9席!

阳泉市15中(原三矿中学),一所名不见经传的矿区学校,学生只限于一矿、三矿的"山沟沟"子弟,老师们相互激励,"抱怨,只会让更多的学生流失,发愤图强,才能证明自己"。

经过十几年潜心修炼,这只"丑小鸭"一鸣惊人,2008年高考,光清华就走了7人,尚不包括一名全省文科状元!

我们所做的,就是让寒门学子走出矿山,改变命运。

"15中校长杨敬国告诉记者,这些孩子出身卑微,父母有看大门的,看澡堂子的,当老师们敲锣打鼓,将录取通知书送到他们低矮的棚户区时,家长们长跪不起,感谢恩师,其情其景,令人落泪动容。

平定一中考上清华大学的冯岗,父亲是阳泉市教育局一名勤杂工,全家四口人,就靠冯师傅一人的工资。

高考当天,父母特意给儿子改善生活,"煮了两颗鸡蛋",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冯岗给每位老师鞠躬致谢,"平定一中给我的教育,让我受益终生。

"冯岗说。

家长不择校教育就办好了

保证每个人享有均等的教育机会,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

"阳泉市副市长李体柱被当地百姓誉为"教育市长",他说,阳泉成功推行均衡教育的秘诀并不深奥,"向农村教育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向弱势群体倾斜"。

如今,阳泉教育格局悄然变化,日趋完善,幼儿园、初中全部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每所学校各具特色,择校一说早成历史。

阳泉的骄傲、XX总裁李彦宏考入阳泉一中之前,在化工厂子弟学校初中就读;2007年全省文科状元赵永胜,就读的初中是平定一所乡镇学校;2008年文科状元王越,就在母校三矿中学度过了初中时代。

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阳泉高中,更是"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全市15所普高,被社会普遍认可的优质高中,达到7所,它们遍布城乡,各有千秋,在历届高考中,争奇斗艳,几乎全部出过高考状元,阳泉考生二本以上高考达线率连续14年居全省第一。

2007年,阳泉普通高中共招生8722人,上述7所招6210人,占总招生人数的71、2%,教育局办公室任瑞庆为记者解析,"全市初中毕业生,不仅可以全部升入高中,并且,每10名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有7人能够享受到优质的高中教育。

"

从2004年开始,在全国各地"禁择之声"此起彼伏的大背景下,阳泉教育局逆势而动,下发红头文件,放手各县区中考成绩前20名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全市任何一所高中学校改填志愿"。

 很多人等着看笑话,"还不乱成一团?

"结果是,每年要求改填志愿的学生不超过15人,而且流向全市所有高中。

家长很现实,每一所学校都不错,何必舍近求远?

"省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康天明在几年时间里,走遍了阳泉所有学校,他分析说,"学校均衡发展了,即使允许择校,家长已无需择校。

"

无需择校的背后,究竟有何奥秘?

连续一周,记者遍访阳泉15所普高,多位校长道出了同一个谜底,"很简单,严格按政策办,绝不打折扣,绝不搞例外。

"

想过偷偷挖几个尖子生吗?

"记者就同一问题询问每一位校长。

 阳泉早就不兴这一套了,"校长们回答,"谁敢违规,通报谁,这老兄在圈子里就完了。

"

(四)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要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只重学科、过于单一的课程结构正在逐步改变,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协调统一的课程体系正在逐步构建。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上指出,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8年来,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更加突出时代特点,更加符合素质教育要求;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注重学生成长过程和全面发展的考核机制正在形成。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1999年开始着手调查研究,2001年开始在全国38个县、区进行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国家级实验,分层推进,滚动发展。

到2008年,全国初中已实行了一轮,有的地区达到2—3轮,小学也接近一轮,明年将全部推进。

除了一些尚未完成“普九”的西部省份外,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已扩展到25个省份。

 据介绍,“新课改”实施后,义务教育阶段的总课时减少了380课时,其中小学数学课减少了146课时,而体育课却增加了156课时;高中必修课减少了347课时,又相应增加了410选修课时。

学生需要参加研究性课程,培养创新精神,还需要参与社区服务。

为扎实推进课程改革,自2001年以来,教育部开展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培训,为近千万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和100多万高中教师提供了不低于40学时的培训。

近日还开展了大规模的网络全员互动式培训。

各地还普遍建立了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陈小娅指出,课程改革在取得经验和成效的同时,仍然面临着环境和观念转变、制度完善、教师提高、投入和条件保障等方面问题和挑战。

为此,教育部将成立由部长负责的课程改革领导机构,研究制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规划和重大政策,加强对课程改革工作的领导。

同时,将成立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专家审议委员会,吸收各方面的专家担任委员,加强对课程教材的审核把关,体现国家意志,保证课程教材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性。

全面修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