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滴定实验测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45559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4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和滴定实验测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和滴定实验测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和滴定实验测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和滴定实验测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和滴定实验测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和滴定实验测练.docx

《中和滴定实验测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和滴定实验测练.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和滴定实验测练.docx

中和滴定实验测练

中和滴定实验测练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9.0分)

1.下列实验操作可能会导致实验结果偏高的是(  )

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称量固体时物体与砝码放置颠倒

B.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C.酸碱中和滴定:

向滴定管中装入标准液前,未润洗滴定管

D.酸碱中和滴定:

滴定结束后,读取标准液的体积时,俯视刻度线

2.化学中图象可以直观地描述化学反应的进程或结果,下列图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表示化学反应H2(g)+Cl2(g)=2HCl(g)的能量变化,则该反应的反应热△H=183 kJ•mol-1  B.

表示室温时用0.1 mol•L-1盐酸滴定20 mL 0.1 mol•L-1NaOH溶液,溶液pH随加入酸体积变化  C.

表示体积和pH均相同的HCl和CH3COOH两种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锌,产生H2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则a表示CH3COOH溶液  D.

表示10 mL 0.1mol/L Na2CO3和NaHCO3两种溶液中,分别滴加0.1mol/L HCl,产生CO2的体积随盐酸体积的变化,则b表示Na2CO3溶液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测定其pH

B.中和滴定时,右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左手振荡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C.pH试纸是将试纸用多种酸碱指示剂的混合液浸透,经晾干后制成的

D.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实验中,展开剂的成份为蒸馏水与丙酮

4.用标准的K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若测定结果偏低,其原因可能是(  )

A.配制标准溶液的固体KOH中混有NaOH杂质

B.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滴定管的刻度,其他操作正确

C.盛装未知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后再用未知液润洗

D.滴定到终点读数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溶液

5.进行中和滴定时,事先不应该用所盛溶液洗涤的仪器是()

A.酸式滴定                 B.碱式滴定管    

C.锥形瓶               D.移液管

6.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需经过NaOH溶液配制、基准物质H2C2O4•2H2O的称量以及用NaOH溶液滴定等操作。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用图甲所示操作转移NaOH溶液到容量瓶中

B.用图乙所示装置准确称得0.1575gH2C2O4•2H2O固体

C.用图丙所示操作排除碱式滴定管中的气泡 

D.用图丁所示装置以NaOH待测液滴定H2C2O4溶液

7.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

①在配铜FeSO4溶液时常向其中加入一定量铁粉和稀硫酸

②配制100mL1.00mol/L的NaCl溶液时,可用托盘天平称取5.85gNaCl固体.

③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一般有放热或吸热现象,因此溶解的操作不能在量筒中进行

④用试管夹从试管底由下往上夹住距试管口约

处,手持试管夹长柄末端,进行加热

⑤不慎将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NaHCO3溶液冲洗

⑥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12.3

⑦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mL0.1000mol/LKMnO4溶液

⑧铜先氧化成氧化铜,再与硫酸反应来制取硫酸铜.

A.④⑤⑥⑦    B.①④⑤⑦    C.②③⑥⑧    D.①③④⑧

8.用0.01mol•L-1H2SO4和0.01mol•L-1NaOH溶液,中和后加水至100mL.若在滴定时终点有误差:

①多滴了1滴H2SO4;②少滴了1滴H2SO4(1滴为0.05mL),则①和②两种情况下c(H+)之比的值是(  )

A.10          B.50          C.5×103    D.104

9.以水为溶剂进行中和滴定的原理是:

H3O++OH-=2H2O.已知液态SO2和纯水的导电性相近,因为液态SO2也会发生自离解:

SO2(l)+SO2(l)⇌SO32-+SO2+.若以液态SO2为溶剂,用SOCl2滴定Cs2SO3,则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滴定反应可以表示为:

SO32-+SO2+=2SO2

B.在一定温度下,液态SO2中c(SO32-)与c(SO2+)的乘积是一个常数

C.自离解的存在,说明SO2是离子化合物

D.可通过导电能力变化来判断是否到达滴定终点

二、双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

10.

将V1mL1.0mol/LHCl溶液和V2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能转化为热能

C.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1.5mol/L

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11.下列操作会导致实验结果偏高的是(  )

A.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用铜制环形搅拌器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所测中和热的数值

B.中和滴定测定盐酸浓度,量取20.00mL盐酸时未用待测液润洗酸式滴定管

C.用托盘天平称量10.5g某物质,砝码和药品的位置放反,所称药品的质量

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用量筒量取浓溶液体积仰视读数,所配溶液的浓度

12.

取20mLNaHCO3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mol/L盐酸滴定.滴定过程中,混合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①可知,HCO-3电离程度比水解大

B.②对应溶液中离子浓度有如下关系:

c(Na+)=c(Cl-)+c(HCO-3)+2×c(CO32-)

C.③溶液显酸性是因为过量盐酸引起的

D.碳酸氢钠溶液的浓度为0.025mol/L

13.如图曲线a和b是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相互滴定的滴定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aOH溶液的浓度为0.1 mol•L-1

B.P点时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

C.曲线a是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溶液的测定曲线

D.本实验的指示剂不能用甲基橙,只能用酚酞

14.下列实验装置(部分固定装置略去)和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以进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  B.

可以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C.

可验证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D.

可检验食盐水通电后的部分产物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6.0分)

15.常用补钙片的有效成分是CaCO3,某化学探究小组欲测定某补钙片中碳酸钙的含量.查阅资料得知:

一种常用的分析试剂EDTA二钠盐(用Na2H2Y•2H2O表示)可用于测定Ca2+,其反应为:

浓度/mol.L-1

时间/min

c(CO)

c(H2)

c(CH3OH)

0

1.0

2.0

0

2

0.8

0.2

4

1.0

0.5

6

1.0

0.5

Ca2++H2Y2-═CaY2-+2H+,以铬黑T

为指示剂,滴定终点溶液由红色变为蓝色.于是该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

配制待测溶液.取适量补钙片研碎后,准确称取0.400g配成250mL溶液.

步骤二:

滴定.用移液管取待测液25.00mL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摇匀,再加入铬黑T指示剂3滴,用0.0100mol•L-1EDTA二钠盐溶液滴定至终点.三次重复滴定平均消耗EDTA二钠盐溶液22.50m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一中补钙剂要用2mol/L的盐酸溶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配制待测溶液所必需的仪器除研钵、药匙、分析天平、称量瓶、烧杯、玻璃棒外,还有______、______,操作的先后顺序为:

e→______→______→d→f→______→______→______(填下列操作的序号).

a.盐酸溶解b.称量c.定容摇匀d.加蒸馏水稀释e.研磨f.用NaOH溶液调节溶液pH至7g.转移溶液h.洗涤并转移

(2)实验测得补钙片中CaCO3的含量为______.

(3)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_____(填下列选项的字母序号).

A.未将洗涤烧杯内壁的溶液转入容量瓶

B.将烧杯中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之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D.滴定管下端尖嘴中有气泡存在,滴定后气泡消失

E.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16.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某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根据实验回答:

(1)准确称取4.1g烧碱样品,所用仪器除药匙外还有______

(2)将样品配成250mL待测液,需要的仪器除烧杯、玻璃棒、还有______

(3)取10.00mL待测液,用______量取.

(4)用0.2010mol•L-1标准盐酸滴定待测烧碱溶液,滴定时左手______,右手______,两眼注视______,直到滴定终点.

(5)所选用的指示剂为______,滴定终点的现象:

______.

(6)下列操作可能使测定结果如何?

(填写偏高、偏低、无影响)

①酸式滴定管在装液前未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2次~3次.______

②开始实验时,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在滴定过程中,气泡消失.______

③滴定过程中,锥形瓶内溶液立即褪成无色且颜色不再变红.______

④达到滴定终点时,俯视溶液凹面最低点读数.______.

17.某种食用精制盐包装袋上有如下说明:

产品标准

GB5461

产品等级

一级

配料

食盐、碘酸钾、抗结剂

碘含量(以I计)

20~50mg/kg

某学生测定食用精制盐的碘含量,其步骤为:

步骤Ⅰ准确称取wg食盐样品于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

步骤Ⅱ用稀硫酸酸化所得溶液,加入足量KI溶液,使KIO3与KI反应完全.(已知:

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

步骤Ⅲ充分反应后,完全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定容,充分摇匀.

步骤Ⅳ移取25.00mL样品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用物质的量浓度为2.0×10-3mol/L的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已知:

I2+2S2O32-=2I-+S4O62-)

按上述操作方法再重复2次.

(1)根据步骤Ⅳ填空:

①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Na2S2O3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则测得样品中碘含量_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②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水未倒尽,则滴定时用去Na2S2O3标准溶液的体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____________.(填序号)

A.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B.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④判断步骤Ⅳ中反应恰好完全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2)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

滴定次数

待测溶液的体积(mL)

标准溶液的体积

滴定前刻度(mL)

滴定后刻度(mL)

1

25.00

1.02

16.02

2

25.00

2.00

11.98

3

25.00

0.20

10.22

根据以上实验和包装袋说明,所测精制盐的碘含量是(以含w的代数式表示)____________mg/kg.

18.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在医药上作补血剂.某课外小组测定该补血剂中铁元素的含量.实验步骤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证明步骤①滤液中含有Fe2+的方法是先滴加KSCN溶液,再滴加____________,该过程的现象为:

____________.

(2)步骤②加入过量H2O2的目的:

____________.

(3)步骤④中一系列处理的操作步骤:

过滤、____________、灼烧、冷却、称量.

(4)若实验无损耗,则每片补血剂含铁元素的质量____________g.

(5)该小组有些同学认为用KMnO4溶液滴定也能进行铁元素含量的测定.

①实验前,首先要精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KMnO4溶液250mL,配制时需要的仪器除天平、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外,还需____________.

②上述实验中的KMnO4溶液需要酸化,用于酸化的酸是____________.

a.稀硝酸b.稀硫酸c.稀盐酸d.浓硝酸

③将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的酸性KMnO4逐滴滴入锥形瓶,终点时的现象描述为____________.

(6)已知Fe(OH)3的溶度积常数Ksp=1.1×10-36.室温时在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当溶液pH=3时,Fe3+____________是、否)沉淀完全.

19.

下面a~e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几种定量仪器:

(a)量筒(b)容量瓶(c)滴定管(d)托盘天平(e)温度计

(1)无“0”刻度的是______(填写编号).

(2)下列操作能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

A.用25mL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mLNaHCO3

B.用托盘天平准确称量10.20克碳酸钠固体

C.用100mL量筒量取3.2mL浓硫酸

D.配制1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475mL选用500mL容量瓶

(3)某学生欲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若滴定开始和结束时,酸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

则所用盐酸溶液的体积为______mL.

(4)图甲表示10mL量筒中液面的位置,A与B与C刻度间相差1mL,如果刻度A为4,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______mL;图乙表示25mL酸式滴定管中某酸的体积,D与E之间的刻度差为1mL,如果刻度D为4,则该酸式滴定管中液体体积的读数为______mL.

20.

(1)小明在做“研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他取了两只试管,均加入4mL0.01mol/L的KMnO4酸性溶液和2mL0.1mol/LH2C2O4(乙二酸)溶液,振荡,A试管置于热水中,B试管置于凉水中,记录溶液褪色所需的时间.

①需要用____________来酸化KMnO4溶液,褪色所需时间tA____________tB(填“>”、“=”或“<”).

②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2)实验室有瓶混有泥沙的乙二酸样品,小明利用这个反应的原理来测定其含量,具体操作为:

①配制250mL溶液:

准确称量5.0g乙二酸样品,配成250mL溶液.

②滴定:

准确量取25.00mL所配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少量酸酸化,将0.1000mol•L-1KMnO4溶液装入______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进行滴定操作.

在实验中发现,刚滴下少量KMnO4溶液时,溶液迅速变成紫红色.将锥形瓶摇动一段时间后,紫红色慢慢消失;再继续滴加时,紫红色就很快褪色了.请解释原因:

____________.当____________,证明达到滴定终点.

③计算:

再重复上述操作2次,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序号

滴定前读数(mL)

滴定后读数(mL)

1

0.00

20.10

2

1.00

20.90

3

0.00

21.10

则消耗KMnO4溶液的平均体积为____________mL,已知H2C2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则此样品的纯度为____________.

④误差分析:

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_____.

A.未用标准浓度的酸性KMnO4溶液润洗滴定管

B.滴定前锥形瓶有少量水

C.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不小心将少量酸性KMnO4溶液滴在锥形瓶外

E.观察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

 

中和滴定实验测练答案

【答案】

1.C2.C3.C4.A5.C

6.C7.D8.D9.C10.BC

11.BD12.BC13.AB14.CD

15.CaCO3+2H+═Ca2++CO2↑+H2O;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b;a;g;h;c;56.3%;CDE

16.托盘天平、烧杯;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碱式滴定管;酸式滴定管的玻璃活塞;不停地摇动锥形瓶;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酚酞(或甲基橙);酚酞为指示剂时浅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不复原(或甲基橙为指示剂时黄色变色橙色且半分钟不复原);偏大;偏大;无影响;偏低

17.偏高;无影响;无影响;B;当滴加最后一滴硫代硫酸钠溶液时,溶液蓝色褪去,半分钟内不变色;

18.H2O2或氯水;滴加KSCN溶液不变色,再滴加H2O2(或氯水)后,溶液变红色;将Fe2+氧化成Fe3+;洗涤;0.07a;250mL容量瓶;b;酸式滴定管;滴入一滴KMnO4溶液,恰好变为紫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否

19.ab;AD;26.10;3.2;4.60

20.硫酸;<;5H2C2O4+2MnO4-+6H+=10CO2↑+2Mn2++8H2O;酸式;反应中生成的锰离子具有催化作用,所以随后褪色会加快;当滴入最后一滴高锰酸钾溶液,锥形瓶内的颜色恰好变成紫红色且半分钟不变化;20.00;90.00%;ACD

【解析】

1.  

解:

A、使物品和砝码放颠倒,若使用游码,称量的物质的质量偏小若不使用游码,称量质量不变,故A错误;

B、配制溶液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定容,会导致加入的蒸馏水体积偏大,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故B错误;

C、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若盛装标准液的滴定管没有润洗,会导致滴定过程中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故C正确;

D、酸碱中和滴定:

滴定结束后,读取标准液的体积时,俯视刻度线会导致读数偏小,则导致所用标准液体积偏小,所计算浓度偏低,故D错误.

故选C.

A、物品和砝码放颠倒,若使用游码,称量的物质的质量偏小若不使用游码,称量质量不变;

B、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仰视定容会导致加入的蒸馏水体积偏大;

C、滴定管没有润洗,会导致滴定过程中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偏大;

D、酸碱中和滴定:

滴定结束后,读取标准液的体积时,俯视刻度线会导致读数偏小.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实验操作中的误差分析,题目难度中等,掌握实验的原理及正确的误差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2.  

解:

A、图象分析可知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反应是放热反应,表示化学反应H2(g)+Cl2(g)=2HCl(g)的能量变化,则该反应的反应热△H=-183kJ•mol-1;故A错误;

B、盐酸和氢氧化钠酸碱中和反应,在滴定到最后一滴恰好反应时,溶液PH存在突跃,图象不符合变化过程,故B错误;

C、盐酸和醋酸是一元酸,醋酸是弱酸,盐酸是强酸,表示体积和pH均相同,开始氢离子浓度相同反应速率相同,反应过程中醋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于盐酸,生成氢气的体积大于盐酸,图象符合变化过程,故C正确;

D、碳酸钠溶液中滴入盐酸显生成碳酸氢钠后,滴入盐酸开始生成气体,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入盐酸开始有气体生成,a为碳酸氢钠溶液,故D错误;

故选:

C.

A、图象分析可知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反应是放热反应;

B、盐酸和氢氧化钠酸碱中和反应,在滴定到最后一滴恰好反应时,溶液PH存在突跃;

C、盐酸和醋酸是一元酸,醋酸是弱酸,盐酸是强酸,表示体积和pH均相同,开始氢离子浓度相同反应速率相同,反应过程中醋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于盐酸,生成氢气的体积大于盐酸;

D、碳酸钠溶液中滴入盐酸显生成碳酸氢钠后,滴入盐酸开始生成气体,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入盐酸开始有气体生成;

不必太考查了化学反应焓变的计算判断,量不同产物本题的分析,弱电解质溶液电离平衡的分析应用,图象分析方法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3.  

解:

A、pH试纸不能润湿,润湿pH试纸相当于稀释了溶液,故A错误;

B、滴定时,左手旋转滴定管的玻璃活塞,右手不停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中颜色的变化,故B错误;

C、pH试纸上有甲基红、溴甲酚绿、百里酚蓝这三种指示剂.甲基红、溴甲酚绿、百里酚蓝和酚酞一样,在不同pH值的溶液中均会按一定规律变色,故C正确;

D、展开剂应为易挥发的有机溶剂,不能是水,故D错误,

故选C.

A、pH试纸不能润湿;

B、滴定时,左手旋转滴定管的玻璃活塞,右手不停摇动锥形瓶,两眼应该注视着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

C、pH试纸上有甲基红、溴甲酚绿、百里酚蓝这三种指示剂;

D、展开剂应为有机试剂.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物质的分离、提纯以及酸碱中和滴定等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物质的性质以及题给信息.

4.  

解:

A、所用的固体KOH中混有NaOH,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大于氢氧化钾的物质的量,故所配得溶液的OH-浓度偏大,造成V(碱)偏小,根据c(酸)=

可知c(酸)偏小,故A正确;

B、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滴定管的刻度,造成V(碱)偏大,根据c(酸)=

可知c(酸)偏大,故B错误;

C、盛装未知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后再用未知液润洗,待测液的物质的量偏多,造成V(碱)偏大,根据c(酸)=

可知c(酸)偏大,故C错误;

D、滴定到终点读数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溶液,造成V(碱)偏大,根据c(酸)=

可知c(酸)偏大,故D错误;

故选B.

根据c(酸)=

判断不当操作对相关物理量的影响.

本题主要考查酸碱滴定实验的基本操作,学生应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中常见的误差分析.

5.  

解:

中和滴定需要用到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移液管和锥形瓶;其中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移液管需要润洗,锥形瓶不能润洗,否则结果偏高。

故选C。

6.  

该题考查溶液的配制、滴定管的使用、天平的使用等知识点。

A、转移时用玻璃棒引流,错误;

B、用托盘天平称量读数只能到小数点后一位,错误;

C、用尖嘴向上排碱式滴定管中的气泡,挤压时尖嘴向上,易于空气排出,图中挤压橡胶管的操作合理,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应该放在碱式滴定管中,图中使用的酸式滴定管,错误。

​故选:

C。

7.  

解:

①为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和亚铁离子水解,配制溶液中加入铁粉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加入稀硫酸防止亚铁离子水解浑浊,故①正确;

②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g,故②错误;

③量筒是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量具,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一般有放热或吸热现象,因此溶解的操作不能在量筒中进行,不能用来溶解物质,故③正确;

④用试管夹从试管底由下往上夹住距试管口约13处,手持试管夹长柄末端,进行加热,故④正确;

⑤不慎将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应先干布擦掉,再水冲洗,最后涂碳酸氢钠溶液,立即用NaHCO3溶液冲洗反应放热灼伤皮肤,故⑤错误;

⑥广泛pH试纸只能测定到整数值,故⑥错误;

⑦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橡胶管,应用酸式滴定管盛放量取,故⑦错误;

⑧铜先氧化成氧化铜,再与硫酸反应来制取硫酸铜,可以避免污染气体二氧化硫的生成,故⑧正确;

综上所述①③④⑧正确;

故选D.

8.  

解:

多加1滴H2SO4,溶液中C(H+)=

=10-5mol•L-1;

少加1滴H2SO4,溶液中c(OH-)=

=10-5mol•L-1,c(H+)=

=10-9mol•L-1,=两种情况下c(H+)之比是,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