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比较教育考题资料第九章第十三章详细整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743160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比较教育考题资料第九章第十三章详细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前比较教育考题资料第九章第十三章详细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前比较教育考题资料第九章第十三章详细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前比较教育考题资料第九章第十三章详细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前比较教育考题资料第九章第十三章详细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比较教育考题资料第九章第十三章详细整理.docx

《学前比较教育考题资料第九章第十三章详细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比较教育考题资料第九章第十三章详细整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比较教育考题资料第九章第十三章详细整理.docx

学前比较教育考题资料第九章第十三章详细整理

09蒙台梭利

一,选择题【全国试题】

1.“儿童之家”,此名称起源于意大利

2.1907年,蒙台梭利开办了第一所“公寓幼儿学校”,又称儿童之家

3.1909年,蒙台梭利总结了“儿童之家”的经验,出版《适用于幼儿之家的幼儿教育的科学教育方法》

4.1929年“国际蒙台梭利协会”在哪个国家成立丹麦

5.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和动物共有的由一个细胞发育成胎儿的过程,即心理胚胎期

6.最早将敏感期的概念引入儿童发展并运用于儿童教育中的是蒙台梭利

7.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内容主要包括主题教育活动内容和区域教育活动内容

8.蒙台梭利教育法进行集体教育活动的主要方式是主题教育活动

9.蒙台梭利教育法中的个别教育活动实现的形式是区域活动

10.蒙台梭利的区域教育活动内容主要分为日常生活训练、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文化科学教育、历史地理教育和艺术表现

11.蒙台梭利教育方法三要素的核心是有准备的环境(2次)

12.蒙台梭利提倡在设计儿童“工作材料”时,一种材料只发展儿童某一个方面的具体能力而不是多个方面多种多类的能力,这体现了困难度孤立的原则

13.蒙台梭利提倡儿童的每一种“工作材料”都应该能够满足儿童内在发展需求,能够长时间把儿童的注意力吸引在操作“工作材料”的活动中,这体现了内在奖惩的原则

14.蒙台梭利教育内容中最重要而且最具特色的部分是感觉教育

15.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终极目的是创建新社会

16.在当代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的半日活动安排中,最重要的活动是区域教育活动

二,名词解释

1.《蒙台梭利教育法》(P264)

1909年,蒙台梭利总结“儿童之家”的经验,出版《适用于幼儿之家的幼儿教育的科学教育方法》,英文译为《蒙台梭利教育法》,全面阐述了她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2.心理胚胎期【02全国2004年10月】(P272)

是蒙台梭利儿童观的一个概念。

指儿童从出生的“精神空白”到1岁左右形成和发展了许多心理感受点和器官的“心理胚胎期”。

其形成发展需要一个特殊环境——既进行保护又提供养料的“有准备的环境“。

儿童依靠“吸收性心理”积极主动地吸收环境,获得关于周围世界的各种经验。

成人应该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

3“工作”(P275)

蒙台梭利把儿童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自发地选择和操纵活动材料并由专注于活动而发现和发展的活动称之为“工作”。

从而引出关于儿童心理发展是通过“工作”而非游戏实现的观点。

“工作”的主要作用:

促进儿童发展,愉悦儿童身心。

“工作”的流程:

兴趣——开始操作——出现专注——获得发现。

“工作”包含游戏。

4“有准备的环境”(P278-280)是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核心。

“有准备的环境”必备条件:

能适合儿童发展的节奏和步调的环境;儿童能自由操作各种活动材料的环境;对材料有所限制的环境;有秩序的环境;与成人有关联的环境;能保护孩子有安全感的环境;对儿童有吸引力和美得环境。

其根本是:

适合儿童的环境,出发点是引导促进儿童发展。

5“导师”(P280-281)

蒙台梭利把“儿童之家”的教师称为“导师”。

导师最重要的是:

尊重、热爱儿童,用平等、谦逊的态度对待儿童;重视观察、了解儿童,真实准确地把握儿童内心世界。

“导师”的主要任务:

为幼儿创设有兴趣性和探索性的可供幼儿与之相互作用的活动环境;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究发现环境、发现环境中的问题,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正确评价儿童,使工作进入“提供环境——进行引导——调整环境——进行引导”的良性循环,帮助幼儿实行真正意义的可持续发展。

三,简答题

1.蒙台梭利教育法复兴的原因(P268-271)

(1)蒙台梭利关于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观点具有现实意义。

(2)蒙台梭利对于智力发展的看法顺应时代呼声。

(3)蒙台梭利对儿童个别学习得强调符合当时美国教育的需要。

(4)蒙台梭利感觉运动训练的效果得到重视。

(5)蒙台梭利对专注的重要性的强调在美国得到证实。

2,蒙台梭利儿童观(P272-275)

(1)儿童心理发展是“潜在能力”在适宜环境中的自然表现。

儿童具有“潜在的生命力”,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动力。

要启动它,成人必须提供“有准备的环境”。

(2)儿童心理发展存在“敏感期”。

“敏感期”是一种与成长密切相关并和一定年龄相适应的现象。

(3)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

儿童心理每一阶段都表现出与另一阶段明显不同的特征。

(4)儿童心理发展通过“工作”实现。

“工作”:

儿童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自发选择和操纵活动材料,由专注于活动而发现发展的活动。

3.蒙台梭利教育观

(1)教育目的:

帮助儿童形成健全人格——创造新人类,通过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儿童建设理想的和平社会——创造新社会。

(2)教育内容:

包括主题教育活动(团体教育活动),区域教育活动(分组及个别教育活动)。

(3)教育方法:

“有准备的环境”是核心。

其根本是适合儿童的环境。

作为“导师”的教师。

尊重热爱、观察了解儿童;提供环境,进行引导。

作为活动对象的“工作材料”。

包括所有的教育内容。

4.蒙台梭利教育方案教育活动的安排(P283-290)=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的内容。

(1)团体教育活动(主题教育活动):

是班级幼儿共同参加的活动。

以综合主题活动出现。

(2)分组和个别教育活动(区域教育活动):

日常生活练习:

基本动作、照顾自己、照顾室内环境、社会行为。

感觉教育:

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的工作。

数学教育:

个位数家庭、十进位系统、线性数数、分数等。

语言教育:

听说口头语言、读写书面语言。

文化科学教育:

历史、地理、动物、植物等。

5.简述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的特点。

(1)一个有准备的环境,就像一个家;“儿童之家”内的一切都符合儿童的标准;环境布置安全、美观有秩序。

(2)教师是儿童的导师。

蒙台梭利教师是“导师”,是环境的提供者、自由的保障者、发展的协助者。

(3)教具是儿童活动的主要对象。

蒙台梭利教具的特点:

刺激的孤立性、操作的顺序性(由简单到复杂,具体到抽象)、工作的趣味性、教育的自主性。

四,论述题

1.如何全面认识和把握蒙台梭利教育法?

【06全国2006年10月】【08全国2007年10】

=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应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

(一)正确把握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教育内容

(1)全面认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教育内容。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才是她教育法的核心。

蒙台梭利教育法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方法,而是一个由儿童观、教育观(包括教育方法)组成的整体。

(2)认识蒙台梭利教育法存在的局限。

①把儿童心理发展归于天赋能力的表现;②寄希望通过蒙氏教育达到和平社会;③对环境以及环境作用的认识不够科学严谨;④感官训练带有一定的孤立性和机械性。

(二)合理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

(1)以我为主,他为我用。

蒙台梭利“多层次”、“全方位”、“重个性”、“重和谐”、“重实践”的教育方法,对于保证幼儿“全员、全面、个性、和谐发展”及“创造意识和能力发展”有积极实际的参考价值。

(2)以他为助,他我结合——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中国化”“本土化”。

①关于教育内容:

设计出符合中华民族生活习惯,能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日常生活练习及材料。

设计出体先汉语语言文字特点的语言教育体系及活动材料。

设计出既反映中华民族精髓又反映世界科技新潮的文化科学教育体系及材料。

设计出认识祖国为核心,了解世界的历史地理教育体系及材料。

培养符合时代,通过音乐美术等艺术手段,充分的表现和创造的环境氛围。

设计出符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和时代特点的道德教育内容。

②班级组织问题:

混龄编班的挑战:

对教师要求较高;家长认同我国传统的同龄编班,年长的家长担心孩子在发展上“吃亏”,年幼的家长担心孩子“受气”。

可在在完全混龄编班、部分混龄编班和同龄编班中选择,也可考虑由部分时间混龄编班过渡到完全混龄编班。

五、材料分析题

“儿童之家”不是像小学生的教室那样的一间或两间同样大小的教室,而是像我们普通家庭中的房屋布局。

有几间房子,有庭院,院子里有遮风避雨的设备……孩子们可以在室内活动,也可以在室外活动。

室内活动的主要房间是智力活动的工作间,另外,室内也有洗漱室、睡眠室、浴室等让孩子生活和休息的空间;室外活动主要是观察照顾小花、小草、小动物、小摆设等。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的内容与特点。

10皮亚杰、海伊斯科普

一,选择题【全国试题】

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是图式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涉及的四个基本概念是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3.通过主动与物体作实际的接触并对接触的事物加以操作、捉摸而获得的经验,皮亚杰称之为物理经验

4.从人与人之间思想观念的交流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经验,皮亚杰称为社会经验

5.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即决定因素是平衡化

6.儿童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即儿童自我调节的过程,称之为平衡化

7.皮亚杰把儿童智慧发展分成四个阶段,依次: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8.根据皮亚杰的智力发展阶段论,婴儿时期的智力发展主要属于感知运动阶段

9.根据皮亚杰的智力发展阶段理论,智力发展属于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年龄为0——2岁

10.皮亚杰儿童智慧发展理论中“前运算阶段”,相当于2—7岁

11.根据皮亚杰的智力发展阶段论,小学生的智力发展主要属于具体运算阶段

12.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比较复杂的逻辑思维出现在形式运算阶段

13.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思维的萌芽出现在感知运动阶段

14.海伊斯科普认知发展课程的核心是关键经验

15.根据海伊斯科普课程理论,幼儿运用自己的感官来探索属于主动学习方面的关键经验

16.在海伊斯科普课程关键经验中,发展逻辑推理的关键经验,包括分类、排序与数概念

17.海伊斯科普课程的一日生活安排包括七个环节

18.皮亚杰在三四十年代最主要的成就之一是提出认知发展论

19.根据皮亚杰的智力发展阶段论,中学生的智力发展应该达到形式运算阶段

二,名词解释

1.图式(P31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是图式。

图示是动作结构或组织,这种结构或组织具有概括性的特点,可以从一种情景迁移到另一种相同的情境中去。

人的智慧和人的身体一样都有一定的结构,人的智慧结构就叫图示,也叫认知结构。

是人的头脑对外界环境作出较为恒定的反应的一种方式。

2.同化(P311-312)皮亚杰将同化解释为认知的过程,是把外界现实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是主体活动对环境能动适应的一种形式。

3.顺应(P312)又叫“调节”、“调整”,是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来适应外界环境的过程。

把原有的图式加以改造,或创造新图式,以接受新的事物。

顺应就是指主体内部认知结构的改变以适应外界现实。

4.平衡【07全国2007年01月】(P312-313)在主体对环境能动的适应过程中,同化与顺应这两种技能活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稳定状态,叫平衡。

平衡首先是同化和顺应两种活动的平衡,人的认识得发展需要在这两种活动中间有一种和谐一致的关系。

5.成熟(P313)是“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

皮亚杰认为成熟仅仅是影响儿童发展的各种因素之一,随着年龄增长,其重要性逐渐。

6.物理经验(P313)儿童在通过主动与物体作实际的接触并对接触的事物加以操作、捉摸而获得的经验,即“个体对物体做出动作中的练习和习得经验”,包括物理经验和逻辑数理经验。

7.皮亚杰所指的“社会经验”【10全国2009年01月】(P314)指从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即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概念的交流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经验,是儿童无法从和物体直接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得到的经验与概念。

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和重要的条件。

8.平衡化(P314)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中最重要的,即决定因素是平衡化或自我调节。

平衡化是儿童自我调节的过程,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促进个体智慧发展,实现儿童心理结构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三,简答题

1.儿童认知结构(P311-313)

(1)图式

(2)同化,(3)顺应,(4)平衡

2.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诸因素(P313-314)

(1)成熟

(2)物理经验(3)社会经验(4)平衡化

3.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P315-316)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相当于婴儿期。

幼儿通过感觉运动来和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

出现思维(智力)的萌芽。

(2)前运算阶段(2-7岁),相当于学前期。

表象和直觉思维。

此阶段儿童思维特征:

思维的自我中心主义、思维的中心片面化、思维转换性的无能,思维的非可逆性。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相当于小学阶段。

初步的逻辑思维,思维开始有可逆性,获得各种守恒概念等。

(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相当于初中阶段。

比较复杂的逻辑思维。

通过假设推理来解答问题。

4.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P310-316)

(1)儿童的心理发展观。

(2)儿童的认知结构和智力发展。

(3)制约儿童发展的心理因素。

(4)儿童智力(思维)发展阶段理论。

5.海伊斯科普教育方案中关于课程组织的关键经验

海伊斯科普课程内容主要围绕幼儿认知发展应获得的49条关键经验展开。

1.主动学习方面的关键经验:

让幼儿运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探索等。

2.语言运用的关键经验:

与别人交流自己的有意义的经验,表达情感等。

3.经验和表征的关键经验:

通过听、摸、尝、闻认识物体,模仿动作等。

4.发展逻辑推理的关键经验:

分类,排序,数概念。

5.理解时间和空间的关键经验:

空间关系,时间关系。

6.简述海伊斯科普教育方案中儿童主动学习的体现【07全国2007年01月】(P334-336)

海伊斯科普教育方案是一种“开放式结构”。

主动学习是海伊斯科普教育方案的一个主要特色

(1)儿童的学习是从自发的兴趣产生的。

儿童最主要的学习活动之一就是个体操作活动时间,通过“计划—做—回忆”探索学习。

(2)对学习,活动的内容进行自由选择。

从皮亚杰儿童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的理论出发,让儿童自己自由选择活动、学习的内容。

(3)对物体的自由操作。

孩子能自由操作活动区内的各种物体,如积木区的积木来搭建房屋。

(4)儿童与教师之间,儿童之间的积极互动。

儿童时刻与教师及同伴进行主动地交往,互相协助,共同获得,分享经验。

四,论述题

1.海伊斯科普课程的特点。

(答题时答划线部分。

(一)丰富而又有序的学习环境—活动区:

⑴各活动区名称及作用,积木区、娃娃区、美工区、安静区、木工区、玩沙玩水区、动植物区、户外活动区。

⑵活动区的创设:

教室空间安排,选择材料,投放材料的原则。

(二)环环相扣的一日生活安排:

⑴一日生活的七个环节:

1.计划时间2.操作活动时间3.整理和打扫时间4.回忆时间5.小组活动时间6.户外活动时间,7.集体活动时间。

⑵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协调与平衡:

1.一日生活各环节的自然转换2.一日生疾中儿童的主动活动与教师组织的活动之间的平衡与协调。

⑶一日活动安排设计的目标:

1.在一日活动中包括”制定计划—做—回忆”。

2.在活动中提供多种相互作用的方式—小组活动与集体活动,教师与幼儿间的活动,幼儿与幼儿间的活动,教师与教师间的活动。

3.给幼儿提供自主活动的时间和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时间—户外活动,户内活动,参观施行等。

(三)主动学习的儿童:

儿童的学习有从自的兴趣产生的,儿童对学习,活动的内容进行自由选择。

儿童对物体的自由操作,儿童与教师之间,儿童与儿童之间的积极互动。

(四)支持、协助与引导儿童学习并进行课程开发的老师:

1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协助者与引导者。

2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

制定教育计划的过程,制定教育计划的依据,根据个别幼儿的具体情况来制定计划,把季节主题、节日活动与课程安排联系起来。

五、材料分析题

一天早上,约翰的计划……请结合材料分析海伊斯科普教育方案中的教师观。

【07全国2007年01月】

海伊斯科普教育方案中的教师观:

支持、协助与引导儿童学习并进行课程开发的老师。

1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协助者与引导者:

(1)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都承认、尊重、支持他们选择的活动,并以真诚的兴趣加入到儿童的活动中去,尝试幼儿的想法,鼓励幼儿进行自己的活动。

(2)教师幼儿学习的协助者和引导者。

教师通过提问来启发幼儿的思维,或给幼儿新的材料来协助幼儿丰富他们的计划或思考。

在活动中及活动后,教师总是不断引导幼儿描述、回忆或表征他们的活动,引导幼儿对自己的经验进行评价,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

2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

(1)制定教育计划的过程:

课程开发的过程,即制定计划——观察幼儿活动——对幼儿评价——制定新的计划。

(2)制定教育计划的依据,根据关键经验来组织课程。

根据一日生活制度来制定计划。

根据个别幼儿的具体情况来制定计划,把季节主题、节日活动与课程安排联系起来。

制定参观、郊游及后续活动的计划。

11加德纳

一,选择题【全国试题】

1.加德纳建立的理论是多元智力理论

2.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心理学对大脑损伤病人的研究为多元智力理论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3.“神童”与“白痴学者”的存在为多元智力理论提供现实的依据

4.在某一方面很突出,但在其它很多方面却是低能或无能,这种人被称作白痴奇才

5.加德纳首次提出并着重论述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结构的著作是《心智的结构》

6.迈克尔·乔丹表现出较为突出的身体—动觉智力

7.柏拉图表现出非凡的自知—自省能力

8.1998年,加德纳提出的第八种智力是自然观察者智力

9.达尔文表现出非凡的自然观察者能力

10.光谱方案的合作完成者是费尔德曼和加德纳

11.光谱方案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多元智力理论,此外吸收了非普遍性理论。

12.光谱方案最大的特色之一是联结

二,名词解释

1.多元智力理论(P356)美国加德纳在《心智的结构》中首次提出:

每个人都至少具备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七种智力。

每一个体的智力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

智力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

个体智力的发展方向和程度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与制约。

智力是多维的。

2.言语——语言智力(P357)听、说、读、写能力,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

在记者、编辑、作家、演讲家和政治领袖上有突出表现。

如丘吉尔。

3.音乐——节奏智力【04全国2005年10月】(P357)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包括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

在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演奏家、乐器制造者和乐器调音师身上有突出表现。

如莫扎特。

4.逻辑——数理智力(P357)运算和推理能力,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

在侦探、律师、工程师、科学家和数学家上表现突出。

如爱因斯坦。

5.视觉——空间智力【09全国2008年10月】(P357)指感受、辨别、记忆和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

在画家、雕刻家、建筑师、博物学家和军事战略家上突出表现。

如毕加索。

6.身体——动觉智力(P357-358)指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做出恰当的身体反映、善于利用身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在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赛车手、发明家上表现突出。

如:

迈克尔•乔丹。

7.自知——自省智力【10全国2009年01月】(P358)认识、观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能正确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自尊、自律、自治能力。

在哲学家、小说家、律师上突出表现。

如柏拉图。

8.交往——交流智力(P358)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做出适宜反映的能力。

在教师、律师、推销员、公关人员、谈话节目主持人、管理者、政治家上表现突出。

如:

马丁•路德•金。

9.自然观察者智力(P358-359)指善于观察、分类、鉴别、乐于饲养、种植的能力。

表现在对自然现象敏感和对探索大自然的热爱上。

在植物学家、园艺家、自然主义者和物理学家上表现突出。

如:

达尔文。

10.光谱方案【10全国2009年01月】(P362-365)作为多元智力理论在实践中的一种课程方案,由美国加德纳和菲尔德曼1993合作完成。

理论基础:

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和菲尔德曼的非普遍性理论。

11.加德纳的智力定义【05全国2006年01月】加德纳1983年《智力的结构》中提出:

“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

三,简答题

1.多元智力理论的主要依据。

(P349-355)

(1)对大脑损伤病人的研究。

神经生理学、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最重要的依据,从科学角度证明。

(2)对特殊儿童的研究。

“神童”和“白痴奇才”的存在提供了现实依据。

(3)对智力类型和符号系统的研究。

(4)对某能力迁移性的研究。

(5)对某种能力独特发展经历的研究。

(6)对多种智力学说的研究。

(7)对不同智力领域需要不同神经机制或操作系统的研究。

(8)对环境和教育影响的研究。

2.简述多元智力理论关于智力结构的主要含义。

=多元智力理论关于智力结构的主要观点;多元智力理论的主要含义(P359-362)

每一个体的智力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智力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个体智力的发展方向和程度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与制约;智力是多维的。

3.光谱教育方案的两个理论基础。

(P364)

(1)多元智力理论

(2)费尔德曼非普遍性理论:

指出在人类或个体发展中,许多活动和领域既不是每个社会个体都必须或可能达到的,也不独立于一定的环境影响,人们大多都在追求获得非普遍性领域内的专长。

4.光谱教育方案的评估领域与关键能力。

(P367)

5.简述光谱教育方案的主要特点【07全国2007年01月】(P367—379)

(一)课程和评估相结合。

(二)课程的开展以儿童的强项为线索。

(1)具体的学习情境下发现儿童的强项。

(2)发展儿童的强项。

(3)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三)发展性评估。

(1)以发现儿童的强项为其评估的目标和重点。

(2)在真实情景下进行。

(3)范围和程度广泛而深入。

(4)手段多样化。

(5)动态性。

(四)学习环境追求多样化和个性化。

(1)一个丰富的、真实的学习环境。

(2)个性化、创造性的活动和工作任务。

四,论述题

1.结合实例论述多元智力理论对我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意义。

【02全国2004年10月】

=请结合实践谈谈多元智力理论对我国当前的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有什么启发?

⑴课程目标上追求全员、全面和创造性的发展。

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幼儿都是七种智力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智力强项和弱项、学习风格和方法。

因此,不应该有“笨孩子”。

促进幼儿初步创造能力的发展要求:

1.认识创造和及早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性。

2.教育教学中的创造因素。

3.课内外、校内外的实践活动,特别是小发明、小创造活动。

⑵课程内容及其组织上追求多样式。

在多元智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