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43055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docx

《新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docx

新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1课时二氧化碳

一、学习目标:

1.记住CO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知道CO2的主要用途。

2.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课前预习】

1.将集满CO2的集气瓶正放在桌子上,可得出CO2的哪些性质?

2.根据生活经验和已学知识你知道CO2还有哪些性质和用途?

【情境导入】有一首诗“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境,她躯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气,她奋不顾身扑向烈火,她带给大地勃勃生机……”,诗中所赞美的是什么气体呢?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一:

二氧化碳

【实验】教材P113实验6-3,检验CO2是否收集满时,木条应放在什么位置?

______________。

【观察】教材P113观察实验6-4,填写下表:

现象

分析与结论

【交流讨论】一些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深洞,怎样判断其中CO2的含量是否对人造成威胁?

你能设计一个简单实验么?

【观察】教材P114观察实验6-5,填写下表:

现象

分析与结论

【讨论】

1.CO2的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比空气,溶解性

2.CO2只是简单的溶于水吗?

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能通过实验来证明吗?

【实验】教材P114观察实验6-6,填写下表:

(石蕊是一种色素,与不同性质的物质发生反应时,能显示不同的颜色如变红、变蓝等)

I喷稀醋酸

II喷水

III直接放入

IV喷水放入

现象

分析与结论

将经过第4次实验后的纸花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烘烤,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说明了什么问题?

【思考】

1.在小花上喷稀醋酸的目的是什么?

2.干燥纸花接触水和干燥纸花接触水后又放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现象为什么不同?

说明了什么?

【阅读】教材P115找出CO2有哪些化学性质?

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自学】自学教材P115~P117,完成以下问题:

1.农民它说是“植物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却称它为“粉刷匠”;化工专家称它“多才多艺”;饮料业师傅说它“够气够味”;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这些说法分别指CO2哪些用途?

利用了它的哪些性质呢?

2.什么原因使空气中的CO2含量越来越高?

CO2过多会造成什么后果?

根据CO2的来源,可以采用什么办法来防止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增强?

【归纳小结】

一、二氧化碳

1.CO2的性质

物理

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与空气比较)

溶解性

固态CO2俗名

 

⑵化性:

①一般情况下,______燃烧,也______燃烧,不能供给____________。

②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______

H2CO3==H2O+CO2↑(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③能使澄清的石灰水______:

CO2+Ca(OH)2==CaCO3↓+H2O(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④与灼热的碳反应:

C+CO2高温2CO

(此反应吸热热量,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2.CO2的用途:

⑴______(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灭火器原理:

Na2CO3+2HCl==2NaCl+H2O+CO2↑)

⑵干冰用于____________、制冷剂

⑶肥料,作用等

3.CO2对环境的影响:

过多排放引起____________。

⑴定义:

大气中的气体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从而使全球。

⑵起因:

①大量使用燃料;②面积急剧减少。

能产生这种效应的气体:

二氧化碳、、、氟氯代烷等。

⑶危害:

①全球变暖,冰川;②海平面,淹没城市;③土地,农业。

⑷措施: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②使用能源,如;③大力,严禁乱砍滥伐。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

 

三、自我测评

【课堂练习】课本P120.3~5,7~9

1.检验某种气体是否为CO2的最常用的方法是(   )

A.将燃烧的木条放入气体中  B.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         D.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2.下列选项中的两种物质,组成元素种类不相同的是(   )

A.金刚石、石墨  B.水、双氧水 C.氧气、臭氧   D.冰、干冰

3.下列有关CO2性质的实验,无明显现象的是(   )

4.CO2的下列用途,既跟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跟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灭火B.制干冰C.制化肥D.温室肥料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温室里施用CO2可提高农作物产量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和制冷剂,是利用它的化学性质

C.CO2属于氧化物,也属于化合物和纯净物D.CO2能溶于水

6.下列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CO2通入水中B.绿色植物吸收CO2发生光合作用

C.刷过石灰浆的墙壁日久变硬D.将CO2加压、降温压缩成干冰

7.在大气层中,因CO2含量不断增加而引起“温室效应”,造成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

A.由于动植物呼吸作用增加B.由于实验室中逸出CO2量增加

C.由于森林面积递减,使得自然界吸收CO2的能力降低D.由于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中考直通车】

8.下面O2和CO2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9.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用干冰作制冷剂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用煤作燃料D.发烧病人用酒精擦身体降温

10.下图分别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

其中错误的是()

11.全球气候变暖正成为人类关注的环境问题,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A、N2B、O2C、H2D、CO2

12.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限制CO2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

⑴绿色植物通过作用吸收CO2,通过作用将CO2释放到大气中。

⑵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CO2和H2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

请在括号中填写该化工原料的化学式:

2CO2+6H2==1()+4H2O

⑶为了减慢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填序号)。

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③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13.干粉灭火器是利用压缩的CO2吹出白色干粉来灭火。

这种灭火器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其中干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它受热后生成苏打、水和一种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碳酸氢钠的性质有

(2)灭火时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反应。

14.下图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几种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指出有编号的仪器名称:

①,②。

⑵利用上述A、D装置的组合可以制取的一种气体是,写出制取该气体化学反应方程式。

⑶欲收集一种难溶性气体,有人认为E装置可以代替B装置。

请简述应如何使用E装置?

【拓展延伸】

15.用玻璃管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里吹气,过一会儿再给试管加热,试管里溶液颜色变化情况是

将盛满CO2的大试管倒插在澄清石灰水中,可观察的现象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⑴有CO2生成的化合反应:

⑵有CO2生成的置换反应:

⑶有CO2生成的分解反应:

⑷有CO2参加的化合反应:

【作业布置】

 

第2课时一氧化碳

一、学习目标:

1.记住CO的性质和重要用途.

2.知道CO使人中毒的原因及防护措施。

【课前预习】

【情境导入】2010年12月15日新华社消息:

“赣州一家六口煤气中毒身亡,最小死者仅两个月”,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为什么使人中毒呢?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二:

一氧化碳

【阅读】自学课本P117下半部分和P118,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CO有什么样的颜色和气味?

有人用炉火取暖,为了防止煤气中毒,在炉火上放一盆水行吗?

2.CO燃烧放出热量并产生色火焰,说明CO具有_性,它是煤气的主要成份。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CO为什么能使人毒?

怎样防止煤气中毒?

【讨论】

1.为什么家用煤气中掺入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

如果发生煤气泄漏应当怎么办?

2.煤炉中常发生哪些化学反应?

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参见书P118图6-19)。

在燃烧很旺的煤炉中最不可能发生哪个反应?

⑴;⑵;

⑶;⑷。

3.向一盆燃烧旺盛的炭火中洒少量的水,火焰更旺且为蓝色;但洒入较多的水,炭火熄灭,为什么?

■实验发现碳在高温下可以跟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此反应吸收热量。

化学方程式。

【观察】观看视频CO还原CuO的实验,思考交流以下问题:

1.先通入一氧化碳,过一会儿再给氧化铜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事实填写下表:

 

观察到的现象

所发生现象的化学方程式

A处(CuO处)

 

 

B处(石灰水中)

 

 

C处

 

 

3.C处为什么要放一个点燃的酒精灯?

【归纳小结】

二、一氧化碳

1.碳的氧化物有种,分别是,因CO2分子比CO分子多一个,所以二者性质有很大的__________。

2.CO的性质:

⑴物性:

色气味的气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一般用法收集。

⑵化性:

①可燃性:

纯净的CO在空气在中点燃时,能产生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②还原性:

CO还原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_____色,石灰水____)

③剧毒性:

CO极易与血液中的结合,从而使,造成生物体缺氧,甚至危及生命。

■H2、CO、C共同的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______。

H2和O2的燃烧火焰是:

发出______色的火焰。

CO和O2的燃烧火焰是:

发出______色的火焰。

CH4和O2的燃烧火焰是:

发出明亮的______火焰。

②还原性:

如Fe2O3+3CO高温2Fe+3CO2(现象:

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应用:

冶金工业

★鉴别:

H2、CO、CH4三种可燃性气体,检验燃烧产物(不可看火焰颜色)

★水煤气:

H2与CO的混合气体(制法C+H2O高温H2+CO)

※除杂:

CO[CO2]通入或溶液

CO2[CO]通过

CaO[CaCO3]

Cu[CuO]

CuO[Cu]

3.CO的用途:

因CO具有可燃性,可以用作;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

 

【知识网络】碳单质及其化合物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写出其反应方程式。

 

①;②;

③;④;

⑤;⑥;

⑦;⑧。

三、自我测评

【课堂练习】课本P119.1和P120.2.6

1.将充满下列气体的试管,分别倒立于槽中,试管内水位上升最高的是(   )

A.H2         B.CH4       C.CO          D.CO2

2.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   )

A.在煤炉上放一壶水防止煤气中毒B.在应用泡沫灭火器时,应先检查出气孔是否被堵塞

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应先做灯火实验D.点燃CO气体前,应先检验其纯度

3.要除去一氧化碳中的少量二氧化碳,可采用的最好措施为()

A.点火燃烧B.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C.通入石灰水中D.通入石蕊试液中

4.区别CO2、CO、O2三种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

A.用带火星的木条B.用燃着的木条  C.用澄清石灰水    D.用灼热的氧化铜

5.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许多强致癌物和有害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物质除尼古丁和煤焦油外,还有一种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该气体是()

A.二氧化硫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氮气

6.在化学反应CuO+X→Cu+CO2↑中,X一定是()

A.单质 B.化合物   C.氧化物 D.还原剂

【中考直通车】

7.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大气污染物B.都能与水反应C.都能还原氧化铜D.都能通过碳与氧气反应制得

8.为了区别CO(可能混有氧气)与CO2两瓶无色气体,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A.伸入燃着的木条。

B.分别通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C.分别通入少量NaOH溶液,振荡。

D.分别通入少量稀硫酸,振荡。

9.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以下实验(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进行);①通过赤热的炭层后,恢复到原状态,气体体积不变;②通过灼热的CuO时,固体变成红色;③通过白色CuS04粉末时,粉末变成蓝色晶体;④通人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CO2、CO、H2B.原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CO2,一定含有H2和CO

C.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H2和CO2,可能含有COD.根据①④,可推断实验过程中一定有CO2生成

10.碳和部分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关系如图5所示。

 

(1)物质X的化学式为。

(2)在物质的分类中,CO属于物。

(3)从图中任选一种物质,它的一种用途。

(4)写出图中转化关系中属于化合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11.下图所示装置可以验证某混合气体(无色无味)是否含有CO2和C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的试剂是(写名称,下同),B装置中的试剂是;

(2)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2存在的实验现象是;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存在的实验现象是;

(3)如果没有B装置,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拓展延伸】

12.⑴如何将CO中混有的CO2除去?

 

⑵如何将CO2中混有的CO除去?

 

⑶如何鉴别CO和CO2?

(用4种方法) 

⑷如何证明CO2中混有CO?

 

⑸鉴别CO和H2的方法正确的是:

(  )

A.用澄清石灰水试验B.用紫色石蕊试液 C.用燃着的小木条D.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它们燃烧的生成物

【作业布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