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安全环保文明施工措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731512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安全环保文明施工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质量安全环保文明施工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质量安全环保文明施工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质量安全环保文明施工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质量安全环保文明施工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质量安全环保文明施工措施.docx

《质量安全环保文明施工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安全环保文明施工措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质量安全环保文明施工措施.docx

质量安全环保文明施工措施

十、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10.1质量保证体系

为保证本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和工程质量目标,根据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我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规定,结合我公司以往从事类似工程的经验,从组织机构、思想教育、技术管理、施工管理以及规章制度等五个方面建立符合本工程项目的质量保证体系。

见“图10.1-1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图10.1-1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10.2质量控制措施

1、对质量保证体系人员进行职责分工,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制定各项操作规程,加强岗位职责检查,督查各级人员的工程质量以确保各种规章制度的顺利执行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提高工作质量,同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

2、所有外购材料必须由项目经理指定材料主管组织外购,各项目组和施工队不得单独购买,各种成品、半成品材料必须有出厂证明书、检验单、合格证等;重要材料的资源必须经过监理业主考察认可后方可采购。

发现问题按规定程序处理。

3、施工前要认真核对图纸,严格执行设计图纸、技术规范、标准要求、做好自身的施工监督检查工作,设立专职质量检查员,建立严格的班组自检制度;自觉接受监理和业主的检查和监督。

4、严格执行技术交底制度,在每道工序开始前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务必使每道工序操作人员了解施工方法、要点、质量要求;检查验收程序:

班组自检—现场负责人验收—质量检查员复核—报监理验收,层层把关;隐蔽工程的每道工序都必须经现场监理认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认真填写各项质量检验和施工记录,及时进行各道工序的报验和整改。

10.3质量通病防治

10.3.1蜂窝现象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2、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简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折。

3、混凝土振捣不实或振捣时间不够。

4、模板缝隙不严密,水泥浆流失。

5、基础根部位漏浆。

防治的措施:

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设串筒浇灌分层下料,分层捣固,防止漏振,模板应堵塞严密,基础根部封堵严实。

处理方法:

小蜂窝:

先洗刷干净后,用1:

2或1:

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的蜂窝:

先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

10.3.2麻面现象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产生的原因:

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模板表面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模扳刷油不匀,或局部漏刷.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防治的措施:

模板表面要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缝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包装胶带纸或腻子等堵严,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分层均匀振捣密实,并用木锤敲打模板外侧使气泡排出为止。

处理方法:

用海绵将干水泥把麻面抹平压光。

10.3.3孔洞现象

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裸露。

产生的原因:

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混凝上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防治的措施:

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

2、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处理方法:

将孔洞周围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模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支设带托盒的模板,洒水充分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10.3.4缺棱掉角现象

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产生的原因:

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防治措施:

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一定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

处理方法:

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

2或1:

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

10.3.5表面不平整

产生的原因:

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子,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租糙不平;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防治措施:

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灌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承面积,以保证不发生下沉。

10.3.6强度不够

产生的原因:

(1)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级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大,杂物多,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

(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施工中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3)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匀。

防治措施:

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新鲜无结块,水泥经试验合格才用;砂、石子粒径、级配、含泥量等应符合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混凝土应按顺序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拌匀;按施工规范要求认真制作混凝土试块,并加强对试块的管理和养护。

10.3.7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厚、过薄、位移

产生的原因:

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对图纸理解错误,把钢筋位置布错或把保护层厚度设错。

此外钢筋制作时,由于对图纸和施工验收规范的掌握不够,对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的概念较为模糊,导致计算箍筋尺寸有较大误差。

防治措施:

1、在施工前,应针对不同的工程部位,根据设计图纸及施工验收规范,确定正确的钢筋保护层。

保护层的厚度并非千篇一律,因此在对操作者的技术交底中必须明确其对应部位的厚度,否则很容易造成返工。

2、钢筋制作、绑扎、支模、浇筑时严格按照施工技术交底操作。

现场技术员实行首件跟踪制,确保现场每一位施作人员能按交底意图施工及明白结构物质量通病的重要性,施工中能确保受力筋或箍筋的加工尺寸准确,绑扎牢固,支模尺寸均应符合要求。

再者混凝土应确保良好的和易性,选用合适振捣器和正确的操作方法,以保证钢筋保护层的质量。

3、砂浆垫块的强度应不低于混凝土构件强度,甚至要高一个标号,并在砂浆垫块中预埋钢丝以便固定垫块。

10.3.8砼表观气泡缺陷

产生原因 :

在施工中混凝土不可避免地裹入大量气泡,气泡内部含有气体,由于气泡体积变化对环境温度特别敏感,环境温度高时气泡体积变大,气泡承载力变小,容易破灭,形成联通气泡;环境温度低时气泡体积变小,承载力较大,不容易形成联通气泡。

春秋季节昼夜温差较大,敷着在混凝土结构表面的气泡体积变化也较大,当混凝土面层水泥浆体的强度小于气泡强度时,气泡体积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气泡周围的水泥浆体的强度也不断增加,当气泡周围水泥浆体达到一定强度时,再不随气泡体积变化而变化,如果此时正赶上气泡直径最大时,势必给混凝土面层留下孔洞。

防治措施:

1、混凝土拌和时间要适宜,一般在1-2min。

2、混凝土入模后,必须掌握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20-30s,快入慢出。

振捣充分后,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模板边角部分被混凝土填满充实。

3、浇灌混凝土前认真检查模板的牢固性及缝隙是否堵好,模板应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湿润但不留积水,模板缝隙应膨胀严密,避免与模板缝接触的混凝土因失水太多或滑浆而形成凹点。

4、降低混凝土粘稠度。

以混凝土配合比为依据,适当调整混凝土水灰比、砂率、胶结材料用量以及外加剂的组份,改善混凝土的粘稠性,也可以提高混凝土结构面层的质量。

5、选择质量好的模板,并选择使用优质脱模剂。

6、如果水泥中含有引气组份,在拌制混凝土时应在其中加入适量消泡剂,也可以消除其中的气泡。

十一、安全保障体系及措施

11.1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常务副经理、总工程师、安全副经理为副组长、安全质量环保部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生产委员会对安全生产方面的重大问题和重点问题进行解决和处理,安全质量环保部是安全生产委员会的常设机构,负责安全生产管理的日常工作,对项目部所属工程的安全生产负有监督、检查的管理责任。

各作业架子队成立相应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并对小组内人员进行责任分工。

施工现场按施工人员的1-3%配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项目部设专职安检工程师,专职安全员,班组设兼职安全员,全员参与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见“图11.1-1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框图”。

图11.1-1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框图

11.2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遵守国家及地方关于安全生产的规定,为保证施工现场安全作业,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制定如下管理制度:

1、安全生产负责制

在架子队管理小组的领导下,架子队所有成员(安全员、机长、班组长、操作工人等)逐级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管理者坚持安全生产“五到位”:

即“健全机构到位,批阅安全文件到位,深入现场到位,检查到位,处理问题到位”。

实行“四全”管理,即: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安全管理。

2、建立安全教育制度

对所有进场的职工、作业人员进行入场安全教育,针对不同工种分别进行安全操作规程教育,建立安全教育卡片。

需持证上岗的特殊工种工人首先经过培训考试,在取得有关部门颁发的合格证书后上岗。

每天上班前,由安全工程师或工班长进行安全施工教育。

3、坚持安全交底制度

技术人员在编制施工方案、技术措施时,同时编制详细的、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并向操作人员进行书面交底。

4、安全预防制度

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制定施工方案和下达施工计划时,同时制定和下达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对机具设备经常进行保养和定期维修,消灭一切安全隐患。

施工现场设安全标志。

5、坚持安全检查制度

每周由负责安全的项目副经理牵头对工地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专职安全员每天进行检查。

对检查出的问题做好文字记录,落实到人限期整改,对危及人身安全的隐患立即整改,整改完毕后由安全员进行验证。

6、安全事故处理制度

现场发生任何安全事故,都本着“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查明事故原因、事故责任者。

对事故的直接责任者进行处罚,达到教育大家的目的。

制定整改及预防措施,避免以后再次发生类似事故。

重大事故发生后及时向上级部门及地方有关部门汇报,积极配合和接受有关部门的调查和处理。

11.3安全保障措施

11.3.1临时用电

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应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并尽量与营运期永久用电相结合。

施工前应编制临时用电方案和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电源进线、总配电箱、分配电箱的位置及线路走向,进行负荷计算,选择变压器容量和导线截面,制定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

经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后实施。

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应采用TN-S接地、接地保护系统,采用三相五线制(三根火线,一根工作零线,一根保护零线)和三级配电三级保护方式(总控、分控、开关、分控、开关分设漏电保护)。

3、严格按照施工用电专项组织设计与施工现场平面布置进行架设和管理电力线,动力和照明线应分开架设。

4、用电设备实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制,不得用一个开关直接控制两台及以上的用电设备;漏电保护器符合国家标准《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的规远,并与用电设备相匹配。

5、配电系统需设置室内总配电箱和室外分配电箱,实行分级配电;总配电箱应设置在靠近电源的地方,分配电箱应设在用电设备或负荷相对集中的地方。

6、每台用电设备应有各自的专用开关箱,开关箱内应一机一闸,严禁一个开关直接控制两台及以上的用电设备:

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在干燥、通风及常温场所,并保证有足够两个人同时作业的空间,其周围不得堆放任何有碍操作、维修的物品。

7、所有配电箱、开关箱均编号配锁,标明负责人姓名、联系电话、使用部位,张贴安全警示标识牌,设专人负责管理。

8、进入现场的电气设备、固定吊装设备、钢梁梁体等可能因雷击或外壳带电造成人身伤害的设备、设施均应设接地线。

9、配电房(室)、变压器等固定电力设备均设安全防护屏障或网栅围栏,高度不低于2.5m,应设置明显的禁止、警告标识。

10、架空线应采用绝缘导线或电缆线,应架设在专用电杆土,严禁架设在树木、脚手架及其他设施上。

11、电力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按规定正确穿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12、雨季施工应增加用电设备巡视次数,做好用电设施防雨措施。

下雨时关好配电箱箱门,防止进水、受潮,发生漏电事故。

雨后应对所有用电设备进行绝缘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11.3.2现场安全措施

1、进行施工安全技术交底,施工期间,加强现场检查和巡视;现场施工用电必须有专业人员管理;施工现场应推行三相五线制;定期检查电器设备,保证接地良好,防止发生触电事故,决不允许私拉乱接电线;对电器设备的外壳要进行防护性接地,接零或绝缘。

2、施工现场设有明显的安全生产标志。

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

3、所开挖的泥浆池周围必须按照围护的要求进行,并设立警示标牌,防止行人坠落。

4、严格执行三公局所制定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

5、坚持持证上岗制度,严禁违章操作;各特殊工种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11.4安全应急救援措施

为应对工程施工中不可预见的突发性安全事故,项目部成立由经理任组长,副经理、总工程师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

实施在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时的救援工作,尽量减少事故的危害,保障员工和周边居民的人身健康和安全、项目财产安全和周边单位财产安全。

特成立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施工中经常组织进行抢险培训和抢险演练,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组织有力,行动迅速,遇险不慌不乱。

备齐专用抢险设备物资,专人看管,定期检查,不得挪做他用。

在施工中,高压电线、地下管线及时与主管部门联系,按照设计要求采取可靠、安全的防护措施,对设计未要求的,及时制定合理的防护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十二、文明施工及环境保证措施

12.1文明施工

12.1.1一般规定

1、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小组,建立岗位责任制,制定文明施工规划及奖罚措施。

文明施工管理小组每周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奖优罚劣。

2、做好现场施工平面布置的管理:

在施工前,即对现场进行规划布置,各种材料就、机械设备等分区布置,确定平面布置图。

施工现场各种材料及设施按平面图布置,做到整齐美观,保证道路畅通

3、现场施工中应有防止大气、噪声(振动)污染、水土保持和其他保护环境卫生的有效措施;应配备洒水设施,对施工现场进行灭尘,不得出现天晴“扬灰”、下雨“水泥”现象。

4、路基、路面、桥梁、隧道等施工现场应做到文明施工,保证场地规范、整洁,并尽量减少施工污水、废油、废气、粉尘等污染物的排放,采取对应处置措施,避免对环境的破坏。

施工现场不得随意占用或破坏周围的土地、道路、绿地以及各种公共设施场所;不得影响周围群众进出通行的道路和正常的活动。

5、施工现场(特别是隧道、桥梁、预制场等)应采用封闭式管理,施工过程中应保证施工场地规范、整洁,并在显著位置悬挂工程简介、安全文明生产、质量管理、廉政建设等标牌标语。

根据需要设置机动车辆冲洗设施、排水沟及沉淀池。

施工机械设备产生的废水、废油及生活污水不得直接排入河流、湖泊或其他水域中,严禁排入饮用水源附近的土地中。

12.1.2路基工程

1、尽量避开雨季作业,及时完善临时排水设施,修筑边坡临时急流槽和排水沟,保证水路畅通,做到路基表面不积水,边坡不冲刷。

2、路基施工清理与掘除的地表土物应运至指定弃土场堆放,不得随意堆弃。

3、各类注浆作业均应加强地面观测,注意环境保护,及时清理浆液污染物。

4、路基挖方施工时,截水沟与路基挖方开口线之间的原地表植被不许破坏,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环境。

只对桥梁桩位进行清表,清表后的腐植土集中放置,施工完成后统一恢复。

5、取土场的设置应根据各地段取土性质、数量并结合路基排水、地形、土质、施工方法、节约用地、环保等统一规划;取土后的裸露面应按设计采取土地整治或防护措施。

6、弃土场的位置与高度应保证山体和自身稳定,不得影响附近建筑物、农田、水利、河道、交通和环境等;必要时应加设挡护或采取其他措施。

7、在有雨水地面径流汇集处、临时土堆周围及其他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的地段开挖路基时,应设置临时沉淀池,使雨水流经时减慢流速使泥沙下沉,防止水土流失。

待路基建成后,及时将临时沉淀池推平,进行绿化或还耕。

12.1.3路面工程

1、路面各结构层施工应合理安排工序,尽可能减少废气、废渣、废水对环境造成污染。

施工单位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废气、尘土,应当符合国家现行规定《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2、科学安排附属工程与路面工程的交叉施工顺序,推行沥青面层“零污染”施工理念,禁止在己铺设沥青面层上拌和砂浆、直接堆放建筑材料、倾倒泥土、修理机械设备等。

3、施工废料、路面整型翻挖废料,以及中央分隔带的换填料、路肩废弃料应及时清运至指定场地集中处理。

12.1.4桥涵工程

1、根据绿色公路建设示范工程相关要求,仅对必要的桩位进行清表,其他位置给予保留。

2、钻孔桩施工时,钻机需设工程标示牌,标明所施工桥名、墩台及桩位编号、护筒顶标高、设计桩长、桩径及桩底标高等。

3、钻孔桩施工应设置泥浆循环系统,防止泥浆外溢污染环境;沉淀池和泥浆池应分开设置,并设置防护栏和安全警示标志。

制浆材料堆放处应有防水、防雨和防风措施,弃渣泥浆应及时外运,废弃后应回填处理。

4、水上桩基施工时,利用相邻桩护筒作为循环池,多余的泥浆排放至泥浆船,远运排放,或用罐车抽取后排放,排放应符合环保要求,不得污染水源。

5、挖孔桩施工孔口处设高于地面不小于30cm的护圈,孔口四周l.Om范围内用砂浆硬化;孔口不得堆集土渣、机具及杂物;孔口四周应搭设防护围栏和安全警示标志。

停止作业时,孔口应设置钢筋防护网,网格间距不得大于20cm。

6、基坑防护设置双横杆钢管防护栏,栏杆柱打入地面深度不少于50cm,防护栏埋设距基坑边缘不能小于50cm,立柱间距不大于3m;当基坑周边采用板桩时,钢管可打在板桩外侧。

防护栏应挂设安全警示标志。

7、伸缩缝施工时所有伸缩缝材料应放置在封闭区内,平放防晒,加设防撞设施,设置警示标识,并及时清理沥青混泥土废料。

12.2环境保护

成立环境保护小组,专门负责环境保护工作,制定环境保护规划并严格执行。

12.2.1临时设施的环保要求

1、粉尘控制措施:

现场定期撒水,减少灰尘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严禁在施工现场焚烧有毒、有害、有恶臭气味的物质。

装卸或清理有粉尘的材料时,提前在现场撒水。

严禁向现场周围抛掷垃圾。

2、噪声控制:

夜间施工时,进出施工现场的所有车辆不得鸣号,推土机、土石方、挖掘机装载机白天75分贝、晚上55分贝;结构、振动棒白天75分贝、晚上55分贝。

对于在居民区、学校等敏感地带施工时,一要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二要调整施工设备;三要采取降噪措施。

安装声级仪进行监控,以保证区域环境噪声符合国家标准。

3、污水控制:

食堂采用燃气灶,现场设电开水炉,减少废水污染。

驻地必须建污水处理池、集水池等能够满足使用要求的污水汇集和处理系统,并予以管理和维护,不得随意排放污水。

12.2.2路基路面施工的环保要求

1、高速公路用地范围以内的所有建筑垃圾和非适用填料均应清除并运至指定地点妥善处理。

2、清除的表层腐殖土应集中堆放,以备绿化、复垦等使用。

3、对于现场液态、固态等各类废弃物要按照规定进行处理,不得排放于生活用水水源附近,禁止擅自掩埋或焚烧。

4、清除的杂草、树木,严禁就地焚烧。

5、施工现场配备洒水设施,及时对施工便道、场站等进行洒水,做到晴天不扬尘、雨天不泥泞。

6、路基开挖时,注意考虑对地下历史文物、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措施,不得对邻近设施及其正常使用产生破坏及干扰。

7、挖弃方不得弃入或侵占耕地、农田灌溉渠道、现有道路等场所,必须运至指定的弃方地点。

12.2.3桥隧施工的环保要求

1、桩基施工钻孔桩必须设置泥浆沉淀池,集中外运。

不得将泥浆直接排入河道或河水中。

2、废弃的水泥混凝土、基层残渣和所有机械设备的修理残渣和油污等废弃物应分类集中堆放或掩埋。

3、施工废水应设集水池集中处理,不得随意排放。

12.2.4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标准

1、按照《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公路水运工程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标准(试行)的通知》(豫交文【2016】436号)要求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