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科学技术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730891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益阳科学技术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益阳科学技术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益阳科学技术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益阳科学技术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益阳科学技术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益阳科学技术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docx

《益阳科学技术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益阳科学技术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益阳科学技术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docx

益阳科学技术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益阳市科学技术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益阳市科技局

(征求意见稿)

 根据《益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益阳市科学技术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

一、基本现状

“十一五”期间,我市认真实施“科教兴益”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科技融入经济,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突出,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计划项目实施良好,投入产出效益显著。

“十一五”期间,全市共争取省级以上科技项目23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9项,获得上级科研经费投入7800多万元。

重点实施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300mm硅片多线切割机的开发”与国家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大尺寸高性能炭纤维复合材料坩埚制备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等一批国家科技计划和省重点项目。

一批新引进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益阳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一些传统企业通过狠抓技术创新,加快升级改造,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2006年—2009年,科技进步推动全市新增产值292亿元,利税31.1亿元。

预计2010年,高新技术产值175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超过50亿元。

农业科技优势突显,辐射带动特色发展。

重点实施了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核心示范区项目,成功开展了沅江市、安化县、桃江县国家富民强县行动计划和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示范,通过实施省市重大科技专项等一系列创新及推广项目,有力促进了我市农产品深加工和产业化。

开展了桃江竹产业开发科技示范基地和赫山区优质大米生产及副产品综合利用科技示范,农业科技促进了粮食丰产、茶产业和养殖业健康发展及农产品加工快速增长。

积极推进了科技服务体系,科技特派员工作在全市推开。

建立了农村科技服务平台,加强了“户”联网工作,常年开通了科技服务热线“12396”,积极开展了送科技下乡活动和科技周活动,大力支持农村专业技术合作社,初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产业竞争水平提升。

“十一五”期间,全市共评出市级科技进步奖项目138项,其中获省科技进步奖项目14项;大面积推广应用科技成果132项。

全市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2家,2009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23亿元,年均增长36.5%。

全市累计专利申请量为1459件,其中,发明专利302件,实用新型专利659件,外观设计498件;累计专利授权量为726件,其中,发明专利51件,实用新型专利463件,外观设计专利212件。

创新服务能力增强,科技基础条件改善。

“十一五”期间,全市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把产学研金合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积极为校企合作牵线搭桥,打造多种创新平台。

2008年4月17日至18日,成功举办中国益阳首届产学研对接与科技成果交易会,中科院、中国农科院、清华、北大等59所高校院所、16家金融投资机构、200多家企业参加,52个产学研项目实现对接,协议投资20亿元,风投创投机构提供融资3.8亿元,这在中部地区为首次。

市政府先后与6所高校院所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全市206家企业与大学开展了产学研合作,已批复建立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共性技术服务平台3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博士后工作站及工作点6个,还建立了竹麻、船舶、电容器3大产业的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联盟。

在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考核中,我市获得国家“科技进步考核合格市”称号。

“十一五”期间,出台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走创新发展道路的意见》、《益阳市科技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促进产学研合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等纲领性文件,建立了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为企业技术创新发挥了较好的引导作用。

科技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形成了上下联动,全社会推进的局面。

但是,我市科技发展仍然面临着重重困难。

一是科研基础依然薄弱,大部分企业尚未形成自主创新机制,高校和科研机构数量较少,并且尚处于培育阶段,总体研发能力亟待提高,科技创新体系和中介服务体系还不完善。

二是全社会对科技的投入不足,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较低,政府有关部门科技投入的协同机制尚不健全,对推进科技创新还没有完全形成合力。

三是高新技术产业整体规模仍然偏小,尚未形成区域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四是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不突出,公共创新平台建设相对滞后,科研与产业、企业、人才培养与使用、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等结合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湖南省科技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益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把推动产学研结合创新摆在全市科技工作的中心环节,健全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农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产业化步伐,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积极推进社会发展领域的技术进步,提高全民科技素质,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持续、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发展目标深入实施“科教兴益”战略,大力加强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全面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化进程,全面提高我市产业竞争力;着力优化科技发展环境,为促进经济、科技加快发展创造条件。

到2015年,力争科技综合实力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使科技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科技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争取到2015年,全市科技对经济增长的份额达到56%以上,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力争进入全省中上水平。

--产学研结合创新水平明显提高。

积极引导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由重点企业牵头,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围绕我市重点产业的关键技术领域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联合开展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与特殊行业安全技术的研究和攻关,共同承接国家和省重大研发课题,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升产业竞争力。

到“十二五”末,全市在重点产业中建立10个以上“产、学、研”战略联盟,规模企业均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拥有固定的研发团队。

以获取自主知识产权为目标,在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具有比较优势领域,取得一批有重大影响的成果。

“十二五”期间取得200项科技成果,其中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项目20项以上。

--企业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鼓励和引导企业成为研究开发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技术集成营运的主体。

到2015年,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力争达到3—5家,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4—6家。

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和企业孵化器超过3家;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健全技术研发机构。

--高新技术园区提质升级。

益阳高新区进入国家高新区行列。

到2015年末,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65家,其中产值过10亿的企业15家。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50亿元;在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开发高新技术产品的同时,推进高新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导入共性技术20项,开发高新技术产品50个,组织关键技术攻关50项。

--科技投入大幅增加。

研究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期末达到3%以上;政府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期末达到5%以上,其中科技三项经费占地方财政总支出比例3%以上;企业科技投入占总科技投入8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的科技投入占销售额的3%以上。

--特色产业、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

“十二五”期间,2-3个区、县列入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计划;全市建立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船舶制造、新型纺织、电子信息、食品精深加工、畜禽及水产品深加工、竹麻、生物医药等10个特色产业基地;引导骨干企业围绕特色产业做大产业群,拉长产业链。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十二五”期末,全市累计专利申请量突破9000件。

工业园区90%以上企业拥有专利,所有高新技术企业和骨干企业均拥有一定数量的专利,工业企业专利实施转化率达到7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产值占总产值的30%以上。

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转化率大幅度增加,应用型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的转化率达到85%以上。

--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大力引进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及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高技术人才和工程师人数占科技活动人员比重达到85%左右;企业科技人员比例大幅度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员占职工总数的35%以上。

实施“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科技人才招引战略,通过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工作点、企业研发中心等多种形式和载体,大力引进产业急需的创新型科技人才、特别领军人才。

四、主要任务

(一)建设二大科技支撑体系

1、自主创新体系

(1)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市场竞争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技术创新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一要发挥经济、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使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通过财税、金融等政策,引导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

依托具有较强研究开发和技术辐射能力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相关力量,推动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建立研究开发机构,成立企业研发中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二要完善技术转移机制,促进企业的技术集成与应用。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激励机制和知识产权交易制度。

大力发展为企业服务的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

三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扶持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进一步完善企业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和创业风险机资机制,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服务。

(2)加强科技条件平台建设,增强服务发展能力

加强科技基础平台建设,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我市研发能力和水平。

建设以益阳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益阳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国家专利技术长沙展示交易中心益阳分中心和益阳市科技信息研究所等为依托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发挥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中介、技术培训、科技展览、科技普及、信息发布、学术交流等多功能作用,实现大型仪器设备共建共享、科技信息与科学数据共享功能。

构筑科技服务平台,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加强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统筹和协调,切实提高整合科技资源,组织重大科技活动的能力。

一是要确立科技政策作为公共政策的基础地位,按照有利于营造自主创新的环境目标,形成科技政策与经济政策协调互动的政策体系。

二是要改进科技计划管理方式,充分发挥部门、企业在项目实施管理中的作用。

三是要完善科技成果奖励制度。

改进科技成果评价制度和评价体系,政府科技奖励要突出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和人才奖励,鼓励并规范社会力量设奖。

2、建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坚持多元化、产业化、专业化、网络化的发展方向,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科技服务与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原则,着力构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一是继续做好科技特派员服务工作,把科技人员引入农村、企业,广泛开展技术指导、技术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

二是支持发展各类农村民办科技组织。

建立以技术承包为先导,农户、协会、公司有机结合的市、镇、村农业科技服务网络。

三是建立农业技术信息咨询系统,继续推广“12396”科技信息户联网工程,把人工查询、语音系统、远程教育结合起来,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信息化服务水平。

(二)实施五大科技工程

1、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

(1)培育和扶持高新技术产业

以科技创新为重点,以整合科技资源为突破口,不断提高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等重点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依托两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东部新区)两园(长春工业园和龙岭工业园)形成高新技术群和产业群,推动益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积极配合各方引进高新技术及产业化项目,狠抓科技招商引资。

以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为目标,引导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创新资源向园区聚集。

进一步明确园区产业功能定位,切实加强园区资源整合,加强科技“孵化”平台建设,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强化园区聚集科技资源和创新创业的能力,推进高新区的“二次创业”。

(2)加快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优势产业、传统产业步伐

引导电力、食品加工、棉麻纺织、装备制造、造纸、建材六大优势产业和化工、冶金两大传统产业向深加工、精加工及产业中高端伸展,促进产业从低端集群向中高端集群转化,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工人生产环境的安全性、舒适性,进一步做大做强,同时发展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现代产业集群。

利用高新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步伐,推广利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

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高新化。

(3)重点推进龙头企业创新

充分利用我市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加强对重点产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和培育,进一步做大做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能源、食品加工等具有比较优势的重点产业,帮助一批成长性好的企业快速发展。

通过推动龙头企业科技创新加快产业的提质升级,装备制造以中联重科、益阳橡塑等行业龙头企业发展,着力打造高新区东部新区汽车零部件基地;以中海船舶、太阳鸟游艇为龙头的益阳船舶工业园建设;电子信息产业以艾华电子、龙建达电阻、汇盛科技等为重点,抢占3G产业发展的机遇,继续扩大产业规模;能源产业要积极推进金塘冲水电站开工建设,支持晶鑫科技、科力远、中科恒源、漉湖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大力开发我市丰富的水能、风能、生物能资源,同时要加强智能电网规划建设。

食品加工业,以克明面业、益华水产、顺祥水产、辣妹子、佳佳米业、粒粒晶米业、口口香米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加快我市传统食品加工企业技术改造,继续扩大品牌影响力。

围绕这些龙头企业、名优产品和大型项目,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综合配套能力,打造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

2、实施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工程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与实现现代农业的基础。

我市农业结构有待优化,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还不高,农业生态环境依然严峻,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可持续发展,所有这些都决定了必须把科技进步作为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措施,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步伐。

(1)实施农业新品种科技示范工程。

按照农业优质化、区域化布局要求,以优质高产农业新品种引进选育及推广为重点,着力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优质高效的水稻、茶叶、水产品、畜禽、蔬菜、苎麻、棉花等农产品,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利用现有的优秀常规品种、高产优势品种、品系(组合)加快示范推广。

加快培育引进高附加值的农畜品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使作物、畜禽、水产向多用途方向发展,并充分利用动植物快繁技术,加速农业新品种更新换代,实现产业化开发,力争五年内应用和推广农业新品种100个,建立农业新品种示范基地(园)3个,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2)实施农业新技术科技示范工程。

加大农业新技术的研究、引进和推广力度,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同时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重点,加强农业高技术研究与开发,带动农业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科技整体水平。

到2015年,全市范围内农业新技术覆盖率达到95%。

建立包括无公害、标准化在内的农业新技术综合示范基地(园)3个。

(3)实施绿色农产品深加工科技示范工程。

高标准建成一批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创立一批国家级、省级名牌和驰(著)名商标,壮大以克明面业、粒粒晶米业、佳佳米业、口口香米业、金浩油中王为龙头的粮油加工业;以益华水产、大通湖大闸蟹、洞庭蛋业为龙头的畜禽水产加工业;以辣妹子、口味王、洞庭食品为龙头的果蔬加工业;以白沙溪茶厂、益阳茶厂等为龙头的黑茶产业,以瑞亚高科、桃花江竹业、桃花江实业为龙头的竹麻加工产业,用先进适用技术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发展,加大农产品精深加工及产业化过程中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使加工业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年内新培育年产值过亿元的绿色食品企业10家以上。

(4)实施畜禽水产养殖配套技术示范工程。

重点研究开发和应用推广安全优质高效饲料和规模化健康养殖技术,推广高效特异性畜禽水产疫苗、药物和安全药械,推广动物疫病及动物源性人禽共患病的流行预报监测、检疫诊断、免疫防治、区域净化与根除方式,大力发展冷水鱼养殖技术。

(5)实施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工程。

大力推广农林生物质综合开发利用技术。

发展沼气、固化与液化燃料等生物能技术,开发应用农林生态系统构建技术,农林病虫害监测和防治技术、生态型林产经济可持续发展技术。

发展农村垃圾和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大力推广环保型肥料和农药。

发展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土壤污染、水土流失和农林生态功能恢复为主的生态农业技术。

3、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工程

逐步建立适应本市经济发展要求,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规则、科学有效的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初步形成以人才高地为支撑的知识产权创新体系,建立健全全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创新意识、营造良好氛围、规范市场秩序,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到2015年专利申请量达到1200件,工业园区90%以上企业拥有专利,所有高新技术企业和骨干企业拥有专利,工业企业专利实施转化率达到7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产值占总产值的30%以上。

注册商标总量达7000件,著名商标总量100件,驰名商标10件。

全市合法的出版物经营单位全部销售正版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不销售盗版产品;正版产品在市场上居于绝对主导地位,各类非法经营侵权盗版出版物的摊点基本消除;出版物市场经营走上规范、有序、繁荣的轨道。

全市获省质量管理奖企业5家,湖南名牌产品45个。

4、实施科技交流与合作推动工程

鼓励和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来我市设立研发中心、创办科研基地、转化科技成果、联合科技攻关,建立委托研发、技术入股、投资入股等各种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产学研联合体,与20所国内知名大学建立紧密的市校科技合作关系。

50%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与高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

在我市龙头企业、优势产业培育8-10个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20-30家产学研合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博(硕)士工作站(点)研发平台;培育30-50个产学研合作示范项目和30-50家产学研合作示范企业。

积极参与长株潭、泛珠三角洲等区域性科技合作,广泛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活动,密切关注相关产业技术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主动承接技术转移和科研成果转化。

5、实施人才培训工程

(1)开展科技企业人才培训

一是实施企业家培训计划。

按照企业需求,围绕企业发展战略、专利战略、新产品开发、经营管理、人力资源、市场开拓、投融资等方面设置专题,聘请优秀师资举办讲座,为企业培养优秀管理人才。

二是开展专业技术人才培训,选择有条件的高校与企业合作,根据企业的需要,制定相关标准,开展工程师、技术工人系统培训,为企业培训专业技术人才。

(2)强化岗位培训

通过岗位培训,努力提高工业企业、科技型企业、财贸、服务行业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职工年岗位培训面要达到95%以上。

(3)积极开展职业培训

整合教育资源、发展职业教育,为支柱产业培训和输送适用的产业工人和技术人才,充分发挥职业培训在转移城乡富余劳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的重要作用。

五、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把科学技术摆在优先发展位置

从战略的高度,提高对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加强和改善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切实把科技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强化市、县(区)科技领导小组的职能,定期研究部署科教兴市、科教兴县(区)的重大举措,解决科技发展与改革中的重大问题;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成效作为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市、县(区)、乡(镇)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将科技进步目标纳入县(区)、乡(镇)目标管理考核责任体系,为科技进步提供组织、制度、机制和环境上的保障;深入开展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县(区)活动和乡(镇)科技进步考核工作,全面实施益阳市创新计划,落实推进科技进步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科技进步监测指标体系,以实施重大项目、建设重大工程和开展重大行动为抓手,突出考核重点,改进考核方式,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实现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二)完善科技政策法规,营造激励科技创新创业良好环境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

充分利用国家财政税收政策,支持和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认真执行国家金融政策,建立健全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信用担保制度和科技创新创业投融资体系;切实贯彻国家有关政府采购的政策法规,加大政府采购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引导和扶持力度。

有计划的出台推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政策规定,激励创新创业。

加大科技行政执法力度,开展对国家、省和市科技进步法规执行情况的调研和监督检查,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的足额落实和科技经费的合法使用;认真贯彻落实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专利申请资助办法,查处各类专利案件,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积极鼓励发明专利的研究开发;加强科技政策法规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科技自主创新的环境和机制。

(三)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科技创新创业平台

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有效整合全社会科技资源,克服制约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加快经济与科技紧密结合,促进益阳市区域创新体系形成。

要着重突出企业的主体作用,以加强科技创新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改革科技研究开发体制,优化科技系统结构,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改革科技计划管理体制,建立竞争择优的科技资源配置机制,提高科技资源使用效益;构建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主的研究开发平台、以企业技术中心、科技孵化器为重点的成果转化平台、以科技信息网络和新型农村科技服务机构为核心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促进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全面发展。

(四)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融资体系

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大幅度增加全社会科技投入。

财政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引导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自身的科技投入,增加研究与开发经费,促进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建立益阳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引导、支持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省各类科技创新及产业化项目,利用国家、省科技及产业化资金,开展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担保体系,完善财政科技风险投资机制,鼓励支持民间和企业创建风险(创业)投资公司,吸引国外风险投资基金和投资机构来我市发展风险投资,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工作,通过市场资源配置,吸收聚集社会资金,促进我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工作。

(五)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建设一支高层次的科技创新创业队伍

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进一步完善优惠政策,改革人才激励机制,优化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强化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造就一支适应建设创新型益阳要求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支持与高校院所合作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扶持企业技术开发机构建设,通过完善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条件来引进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新人才;把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作为科技计划项目评审验收和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综合绩效评估的重要考评指标,结合重大项目的实施,开展创新人才团队建设,着力培养一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通过创新人才成长机制来支持优秀人才发展;建立公正客观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和有利于激励自主创新的科技奖励制度,通过营造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来激励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