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三中高一年级下学期周考语文323.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28969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7.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阜阳三中高一年级下学期周考语文32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安徽省阜阳三中高一年级下学期周考语文32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安徽省阜阳三中高一年级下学期周考语文32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安徽省阜阳三中高一年级下学期周考语文32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安徽省阜阳三中高一年级下学期周考语文32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阜阳三中高一年级下学期周考语文323.docx

《安徽省阜阳三中高一年级下学期周考语文32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阜阳三中高一年级下学期周考语文323.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阜阳三中高一年级下学期周考语文323.docx

安徽省阜阳三中高一年级下学期周考语文323

安徽省阜阳三中2018-2019高一年级下学期周考

语文试题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29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李白和杜甫一生从政时间并不长,但被朝廷和地方藩府征聘任用却不止一次,断断续续分布于他们一生好几个时期。

两人生活经历受此左右,经历了一个起伏不定的过程。

考察政治对于两位大诗人思想创作的正面推动和影响,有助于认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与政治的关系。

②中国诗歌的传统是“言志”。

魏晋以后有“缘情说”出现,但士大夫仍一致认为情必须是高尚的情。

因而缘情在很大程度上只能看作言志的补充,即所言之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流露。

情志合一,它的最高层次必然与政治相通。

这样,对中国诗歌而言,政治之渗入与否,跟诗歌是否达到高层次常相联系。

就诗人而言,古代诗人注定是在封建政治格局下生活,因而经常由封建政治赋予他们以理想与热情,构成他们与时代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诗歌所呈现的气象、风貌,也都与他们的政治介入有关。

当士大夫自觉地承担起某种社会责任的时候,他的精神往往也相应地崇高起来。

中国古代诗人可以不是政治家,但对政治必须有一种向心力,必须在政治方面有必要的体验和适度的介入。

③政治本身当然应该有它的积极内容。

诗人当然也应该有良好的主观条件,鄙吝的人无论政治给他以怎样的拨动,也不可能有伟大的创作。

但问题在于人的情志不可能恒定在一种状态下没有变化,即使是有高尚志趣的人,也不免会有松懈的时候。

同样是杜甫,他可以高唱“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也可以低吟“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在不同时期,心情和志趣显然是有变化的。

李杜一生追求,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在长途中就像一辆运行的机车,需要有动力补充。

如何使李杜的用世之心,在关键时刻得到维系和加强,始终不倦地追求,执着地面对现实,仍然需要靠政治的强大摄动力,这在李杜的后期生活中表现得很明显。

④从诗人与社会的横向联系看,封建社会毕竟与资本主义社会不同。

在中国封建时代尤其是它的前期,士大夫如果不卷入政治,一般就只有归向山林田园。

穷乡僻壤的封闭,小生产者的狭窄天地,对他们的视野与情感构成严重的限制和束缚,使他们与外部疏离,难得从时代生活中汲取创作的动力。

甚至连诗歌创作,在死水一样的生活中也会变成多余。

所以中国古代诗人如果真正回归农村,杜门不出,创作上多数总是归于沉寂。

有人对李杜离开朝廷后仍与各方面官员交游有微辞,似乎毕竟未能免俗,其实这种交游正是与外界保持联系的重要途径。

否则就只有陷入闭目塞听、彻底缄默的境地。

总之,如李杜之所作,笔力雄壮,气象浑厚,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丰富的社会内容、深刻的人生体验,乃至达到堪称通乎天地万物、包含古今的程度,它是绝不可能指望产生于一般的甚至封闭的环境之中的。

其酝酿和创作,非有一种巨大的政治背景,并连同诗人自身都被适当地卷入不可。

(选自余恕诚《唐诗风貌》,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诗歌传统中情、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言志是中国诗歌的传统,时间上要早于魏晋以后出现的“缘情说”。

B.缘情很大程度上是对言志的补充,所言之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流露。

C.情、志在士大夫看来,前者是诗人的自觉,后者则由封建政治赋予。

D.情志合一有层次之分,政治渗入与诗歌达到高层次有着密切的关联。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①段引领全文。

首先概括李白和杜甫一生的从政特点,点明两人生活经历受政治影响,从而交代本文的写作意图。

B.第②段从中国诗歌的传统谈起,论述了政治生活关联着诗歌气象、风貌的呈现以及诗人精神气魄、高度责任感的形成。

C.第③段先指出伟大的创作所必需的主观条件,接着以李杜为例,论证了政治的强大摄动力对诗人创作的积极作用。

D.第④段将诗人和社会横向对比论证,说明封闭的环境会限制诗人的才思,肯定了李杜与官员的交游,自然地收结全文。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古代诗人可以不是政治家,但必须对政治有一种向心力,适度介入政治、体验政治,自觉承担起某种社会责任。

B.诗人都不可能使其情志恒定在一种状态下,却可以在积极政治的推动下维系并加强其用世之心,执着地面对现实。

C.在中国封建时代尤其是它的前期,士大夫如果不卷入政治,一般就只有归向于山林田园,其结果就是创作归于沉寂。

D.李杜在离开朝廷后,都与各方面的官员保持联系,其用意就在于依靠官府信息,酝酿和创作伟大而丰富的作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鸳鸯笑道:

“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①相公,拿他取笑儿。

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篾片了。

”李纨是个厚道人,听了不解。

凤姐儿却知是说的刘姥姥了,也笑说道:

“咱们今儿就拿他取个笑儿。

”二人便如此这般的商议。

李纨笑劝道:

“你们一点好事也不做,又不是个小孩儿,还这么淘气,仔细老太太说。

”鸳鸯笑道:

“很不与你相干,有我呢。

正说着,只见贾母等来了,各自随便坐下。

先着丫鬟端过两盘茶来,大家吃毕。

凤姐手里拿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三镶银箸,敁敠②人位,按席摆下。

贾母因说:

“把那一张小楠木桌子抬过来,让刘亲家近我这边坐着。

”众人听说,忙抬了过来。

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鸳鸯便拉了刘姥姥出去,悄悄的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

“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若错了我们就笑话呢。

”调停已毕,然后归坐。

薛姨妈是吃过饭来的,不吃,只坐在一边吃茶。

贾母带着宝玉,湘云,黛玉,宝钗一桌。

王夫人带着迎春姊妹三个人一桌,刘姥姥傍着贾母一桌。

贾母素日吃饭,皆有小丫鬟在旁边,拿着漱盂麈尾巾帕之物。

如今鸳鸯是不当这差的了,今日鸳鸯偏接过麈尾来拂着。

丫鬟们知道他要撮弄刘姥姥,便躲开让他。

鸳鸯一面侍立,一面悄向刘姥姥说道:

“别忘了。

”刘姥姥道:

“姑娘放心。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

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一双老年四棱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

刘姥姥见了,说道:

“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锨还沉,那里犟的过他。

”说的众人都笑起来。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

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

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

“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自己却鼓着腮不语。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

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

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刘姥姥拿起箸来,只觉不听使,又说道:

“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

我且肏攮一个。

”众人方住了笑,听见这话又笑起来。

贾母笑的眼泪出来,琥珀在后捶着。

贾母笑道:

“这定是凤丫头促狭鬼儿闹的,快别信他的话了。

”那刘姥姥正夸鸡蛋小巧,要肏攮一个,凤姐儿笑道:

“一两银子一个呢,你快尝尝罢,那冷了就不好吃了。

”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的,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箸子要亲自去捡,早有地下的人捡了出去了。

刘姥姥叹道:

“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

”众人已没心吃饭,都看着他笑。

贾母又说:

“这会子又把那个筷子拿了出来,又不请客摆大筵席。

都是凤丫头支使的,还不换了呢。

”地下的人原不曾预备这牙箸,本是凤姐和鸳鸯拿了来的,听如此说,忙收了过去,也照样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

刘姥姥道:

“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

”凤姐儿道:

“菜里若有毒,这银筷子下去了就试的出来。

”刘姥姥道:

“这个菜里若有毒,俺们那菜都成了砒霜了。

那怕毒死了也要吃尽了。

”贾母见他如此有趣,吃的又香甜,把自己的也端过来与他吃。

又命一个老嬷嬷来,将各样的菜给板儿夹在碗上。

(选自《红楼梦》第40回)

【注】①篾片:

旧时依附于富贵人家,为主子帮闲凑趣的人,也叫“清客”。

②敁敠:

估量、盘算、斟酌的意思。

4.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薛姨妈“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喷茶而不是喷饭,这一细节在前文有所铺垫,文章前后照应体现出作者行文细腻、构思精巧。

B.在刻画众人大笑的场面时,作者注重独像刻画,将湘云、黛玉等主要人物的各自不同笑貌写得活灵活现,同时又注重群像塑造,使主要人物和辅助人物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C.“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补足一笔,使整个场景更完整,“撑着”二字极其符合她俩此时所扮演的“导演”角色。

D.本篇文字虽然只是《红楼梦》中一个小小的片段,却表现出了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多样,语言华美考究的艺术风格。

5.作者在塑造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时,从描写的角度看,采用了哪些手法?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段后面特意交代丫鬟们又为刘姥姥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筷子,有何作用?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清代点评家涂瀛在评价刘姥姥时曾说:

“刘姥姥深观世务,历练人情,……思之至深。

出其余技作游戏法,……忽而痴人说梦话,忽而嬉笑怒骂,……无不会如人意。

……视凤姐辈真儿戏也。

”你同意他的评价吗?

请结合文章加以探究。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6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

未冠,谒顾况。

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

“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

”贞元中,擢进士,补校书郎。

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

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

宪宗颇采纳。

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

“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

师道人臣,不宜掠美。

”帝从之。

河东王锷将加平章事,居易以为,“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

按锷诛求百计,所得财号为‘羡余’以献。

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

诸节度私计曰:

‘谁不如锷?

’争裒割生人以求所欲。

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

“陛下误矣。

”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

“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非所以发扬盛德也。

”帝悟,待之如初。

明年,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

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

宰相嫌其出位,不悦。

俄有言:

“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

”出为州刺史。

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

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

赞曰:

居易在元和、长庆时,与元稹俱有名,最长于诗,它文未能称是也,多至数千篇,唐以来所未有。

其自叙言:

“关美刺者,谓之讽谕;咏性情者,谓之闲适;触事而发,谓之感伤;其它为杂律。

”又讥,“世人所爱惟杂律诗,彼所重,我所轻。

至讽谕意激而言质,闲适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

今视其文,信然。

而杜牧谓:

“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所为。

流传人间,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媟语入人肌骨不可去。

”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

呜呼,居易其贤哉!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B.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C.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D.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未冠,古代中国汉族男性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

未冠又称弱冠,即不到二十岁。

白居易就是在尚未成年时得到了顾况的高度称赞。

B.擢进士,指被选拔为进士。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

C.浮屠,亦作浮图、休屠。

古人称佛教徒为浮屠,都是佛陀的异译。

后人认为佛陀二字太麻烦,于是简化成了一个字“佛”。

D.“赞”是纪传体史书中写在篇末的评论性文字,可用来表达对传主的肯定和赞美。

本文篇末的“赞”中称赞白居易为贤者。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新唐书》认为白居易聪明过人,工于文章,在元和、长庆时的文坛很有名。

他最擅长作诗,其他体裁的文章,比他的诗歌要写得差些。

B.白居易除了是成就斐然的诗人外,还是正直的臣子。

他多次进谏,而宪宗皇帝也多次接受了他的意见。

但是后来还是被当权的大臣们弹劾,仕途不顺,被贬江州。

C.白居易的诗多达数千篇,他按内容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

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

而白居易看不上眼的恰是世人钟爱的杂律诗。

D.杜牧批评白居易的诗细巧艳丽,不是庄重高雅的人士应作的,而且流传人间,影响很坏。

白居易则认为自己的诗含意激切,但言辞是质朴的。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诗歌鉴赏(本题共7小题,21分)

回顾《琵琶行》,完成12~18题

12.与“秋月春风等闲度”中的“等闲”一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C.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D.不可等闲视之。

1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老大嫁作商人妇

B.说尽心中无限事

C.铁骑突出刀枪鸣

D.暮去朝来颜色故

14.下列各项中,加线词语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使快弹数曲一曲红绡不知数

B.同是天涯沦落人自言本是京城女

C.轻拢慢捻抹复挑商人重利轻别离

D.凝绝不通声暂歇如听仙乐耳暂明

15.下列画线的词语,修辞手法与其它不同类的一项是(3分)()

A.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C.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D.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16.全是侧面烘托琵琶女琴技的一项是(3分)()

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②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③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④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⑤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A.①②③B.①③⑤

C.②③④D.③④⑤

17.下列各句中,引用本文诗句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项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拆迁政策,村民依然很不满意,看来,政策的制订还是没有站在村民的角度来全面考虑。

B.处在“阿拉伯之春”漩涡中的叙利亚和利比亚,可说“同是天涯沦落人”,而不同的是,利比亚的卡扎菲已被西方武力支持的反对派打死,叙利亚的巴沙尔还在苦苦地挣扎中。

C.官场混迹十多年,绞尽了脑汁,费尽了心思,用尽了积蓄,到如今,依然是司马青衫,连个七品芝麻官都没有混上,真叫人不得不说一句当今大学生的口头禅“好郁闷”啊。

D.面对仇敌,打不能打,杀不能杀,他牙关紧咬,两眼喷火,却一言未发,只把扣住扳机的手指松开按上,按上松开。

《顺溜》一剧中,对于这场戏的处理可说做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完全靠演员的表情动作来突现人物内心。

18.对节《琵琶行》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3自然段以“沉吟放拨”两句动作、神态描写作为过渡,然后转入琵琶女“自言”身世的情境中。

B.诗歌之所以叙写琵琶女的身世,是与第二段中写琵琶女演奏音乐时的情态、技艺相照应。

C.琵琶女先追忆往昔青春年少的情景,再说老年时的凄伧之情,表现了对虚度光阴的遗憾。

D.结尾处以“绕船明月江水寒”,营造出一种苍凉凄清的气氛,暗示了诗人听后的悲凉心境。

(三)课外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

闻 琴

孙 氏

玉指朱弦轧复清,湘妃愁怨最难听。

初疑飒飒凉风劲,又似萧萧暮雨零。

近比流泉来碧嶂,远如玄鹤下青冥。

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

1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描写调弦的过程,琴音由嘈杂到纯净。

湘妃,指舜妃娥皇、女英,运用湘妃的典故,总写琴声的哀怨。

B.颔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自然界中常听见的风声、雨声,形象地表现琴声,化抽象为具体。

C.颈联写听琴感受。

琴声如在耳边,仿佛泉水从青色的山峰上流泻下来;琴声越来越远,又如黑鹤从青苍幽远的天空飞下。

D.“远如玄鹤下青冥”中的“青冥”即蓝天。

该句运用了通感的手法,以视觉写听觉,表现了琴声的旷远。

20.请赏析尾联的艺术手法。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组,18空,每空1分,共18分)

2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2)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

“,”。

(3)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2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2)《琵琶行》中表现琵琶女年长色衰后寂寞处境的诗句是“弟走从军阿姨死,________________。

门前冷落鞍马稀,_________________”。

(3)古诗文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的苦闷。

2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

(2)《锦瑟》中“,”两句抒发了李商隐追忆往昔、徒留伤心的怅然幽思。

(3)《马嵬》以对比手法来警示后世,点明题旨的诗句是:

,。

3、语言文字运用(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6题。

(9分)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包括文化的复兴。

今天,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借助现代技术,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

维护中国文化的主体性,不是________、闭关锁国,而是要________、继往开来。

(    )。

以丝绸之路为例,它不仅是一条通商道路,还是一条文化纽带。

唐代的长安城,________,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国际性城市;明代初期郑和七下西洋,船队带回“麒麟”——非洲长颈鹿,南京城________,都来一睹其真容。

今天,“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的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勾画广阔的愿景,同样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与创新发展。

有学者把中华文化比作“一个有着强大向心力的漩涡”,不断与周边各个地方的各种文化相融相生,最终形成一个极其丰富而巨大的“时空存在”,这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整合力、包容力和创造力。

2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今天,“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勾画广阔远景,同样体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与创新发展。

B.今天,“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的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勾画广阔的远景,同样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与创新发展。

C.今天,“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勾画宏大愿景,同样体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与创新发展。

D.今天,“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的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勾画宏大的愿景,同样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与创新发展。

2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世界的也是中国的,过去的也是未来的

B.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未来的也是过去的

C.世界的也是中国的,未来的也是过去的

D.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过去的也是未来的

2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抱残守缺 承上启下 珠围翠绕 万人空巷

B.抱残守缺 承前启后 富丽堂皇 万人空巷

C.食古不化 承前启后 富丽堂皇 摩肩接踵

D.食古不化 承上启下 珠围翠绕 摩肩接踵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7~29题。

(9分)

展望苏轼、苏辙兄弟间的深厚情谊,令我们为之感动,为之扼腕叹息。

他们兄弟二人从小一起长大,一起走出了故乡眉山,在广阔的世界里各自奋斗。

在中国文学乃至文化史上,虽有不少富有才华的兄弟或父子,但如苏轼兄弟一般,一同为当世的大文学家,一同在政坛上大放光彩,一同经历宦海沉浮,且彼此志趣相投,都视对方为知己的兄弟,实在是________。

(    ),兄弟俩相守终老。

然而造化弄人,雷州分别之后,他们终是没有能够再次聚首,这对于两个亦师、亦友、亦兄弟,同时也是最为亲密的知己来说,真是一个悲剧。

那样________的政治环境,那样曲折艰难的人生经历,成就了苏轼和苏辙兄弟的文学才华和人生境界,映照出他们二人患难与共的兄弟情谊。

他们使得中国的文学史出现了深沉感人和________的一段;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真切地体会到什么叫患难知己,什么叫________,什么叫最为真实、真诚的人心!

苏轼和苏辙就像两盏明灯,能够照亮我们未来的路途,也能够照亮我们每个人的心。

2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回望苏轼、苏辙兄弟间的深厚情谊,令我们为之感动,为之扼腕叹息。

B.回望苏轼、苏辙兄弟间的深厚情谊,我们为之感动,令我们扼腕叹息。

C.回望苏轼、苏辙兄弟间的深厚情谊,我们为之感动,为之扼腕叹息。

D.展望苏轼、苏辙兄弟间的深厚情谊,我们为之感动,为之扼腕叹息。

2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绝无仅有 险象环生 光彩夺目 休戚与共

B.盖世无双 险象环生 光芒万丈 休戚与共

C.绝无仅有 危在旦夕 光芒万丈 休戚相关

D.盖世无双 危在旦夕 光彩夺目 休戚相关

2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晚年的时候能够重返故乡,是他们心中最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