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物流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27098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4.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州市物流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台州市物流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台州市物流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台州市物流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台州市物流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台州市物流发展规划.docx

《台州市物流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州市物流发展规划.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台州市物流发展规划.docx

台州市物流发展规划

台州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2003—2020年)

前言

现代物流业是一个新兴的复合产业,通过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和物流装备,整合传统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环节,实现物流运作一体化、信息化和高效率,被公认为继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市场占有率之外的“第三利润源泉”,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台州资源和产品“两头在外”,制造业发达,资源和商品大进大出,运输、仓储及批发贸易业快速发展。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有利于运输仓储业完善功能、降低综合运输成本,有利于全市配送及加工增值系统化,有利于加快产业重组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企业与地区竞争力,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增强城市服务功能、改善投资环境和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规划任务

在《浙江省现代物流发展纲要》和《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等重要文件的指导下,在客观分析物流发展状况、科学预测物流需求、衔接相关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台州市规划期内全市物流系统发展的目标和功能定位,结合产业发展和城市化推进的需要,确定物流中心和物流信息系统等主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布局方案,提出培育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提高物流服务供应能力的对策和保障规划实施的配套措施等。

(二)编制依据

1、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

2、浙江省现代物流发展纲要

3、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

4、关于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主要指标调整的建议

(三)规划期限

基准年,2003年;

近期,2004~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一、现代物流发展现状与趋势预测

(一)发展现状

台州地处浙江黄金海岸的中段,港口开发潜力巨大,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撤地设市以后,台州的交通、仓储、信息等与物流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发展现代物流奠定了良好基础,但物流业还局限于传统的仓储、运输等服务范围,现代物流业在台州尚处于萌芽和起步阶段,并没有对传统业务形成新的整合。

目前具有第三方性质的物流企业多数从传统的运输、仓储和物资购销企业转型而来,他们所能提供的服务也往往局限于过去的业务领域,少有能够提供全方位现代物流服务的实例。

近几年,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现代物流发展,积极为现代物流发展创造条件,工商企业和社会各界的现代物流意识都有很大提高。

一些市县和企业已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了现代物流的研究和实践。

路桥区依托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和联托运的优势,完成了路桥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报告;市级交通部门已完成了台州市货运信息中心的发展规划;椒江区在编制完成三山港区现代物流中心概念性规划的基础上,启动了部分项目建设。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尚不能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要求

相对而言,铁路、机场、港口、信息系统建设仍显滞后,基础设施的相互配套情况也不甚理想,特别是港口建设方面,由于同时面临上海、宁波、温州等港口的强大竞争压力,台州港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物流设施的规划建设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求总体上存在较大差距,实质性的建设工作开展还比较少。

物流信息化水平还不高,企业内部的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总体比较落后,公共物流信息交换平台也缺乏总体规划。

2、现代物流市场供求关系尚未完全形成

目前,台州不管是生产企业还是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真正自觉运用现代物流技术的企业还是极少数,多数企业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实践,物流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有很大差距。

对于物流资源的合理利用,无论是在认识方面,还是在组织框架、运作方式等方面,还不适应现代物流市场发展的要求,现代物流业的供求关系尚未完全形成。

3、物流管理体制尚未理顺

物流活动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运输、仓储、装卸、包装、配送、通关、检验等作业和经营活动分属于不同部门审批和管理;物流使用的各项资源如公路、铁路、航空、海运及仓储等分别由不同部门管辖。

由于缺少一个宏观的管理协调机构,缺乏及时有效的领导、扶持、协调,容易造成条块分割,给物流能力整合和物流资源优化配置带来障碍。

4、相关法规体系尚不健全

目前,台州市尚未制定专门规划和政策来规范引导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缺乏市场准入与退出限制,因而现代物流企业在工商注册、经营范围、适用税率、签订合同、提供服务时往往无法可依。

另外,物流工具和相关设备也缺乏统一标准,影响了物流业的发展。

5、物流高级专业人才匮乏

人才匮乏是目前制约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目前台州工商企业和物流企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强烈,专业人才匮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台州现代物流的发展。

6、未能有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电子数据交换、自动化仓储系统、计算机辅助运输线路设计和车辆配载等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物流领域,可以极大地提升物流的运作效率。

目前台州虽有一些物流企业已在某些方面引进了高科技手段,但更多的仍停留在传统的人工操作阶段。

同时,新技术和新设施往往投资巨大,并要求相互之间实现对接,也是制约新型物流企业培育发展的主要门槛。

(三)发展趋势与需求预测

台州经济发展迅速,2003年8月正式加盟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成为世界第六大都市圈的一员,城市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

2002年和2003年全市GDP分别达到858.31亿元和995.03亿元,人均GDP分别达到15620元和18041元,市区进入全国城市经济40强。

与周边城市相比较,台州的产业结构特别是制造业基础具有一定优势,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医化工业、服装机械工业、家电工业、塑料制品及模具工业、通用机电产品制造业、食品工业、工艺美术及旅游品工业、服装鞋帽工业、能源工业等支柱产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崇商的传统和市场经济的先发优势促成了一大批专业市场的发展壮大,市场建设开始向群体化、规模化发展,辐射范围逐步扩大。

根据《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以及《关于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主要指标调整的建议》,结合市委提出的争取提前实现翻两番的目标要求,对台州主要经济指标预测如下:

项目

单位

2003年

2005年

2010年

2020年

1、全市生产总值

亿元

995.03

1230

2100

5000

其中:

第一产业

亿元

92.89

95

126

200

第二产业

亿元

578.09

692

1092

2250

第三产业

亿元

324.05

443

882

2550

产业结构

%

9.3:

58.1:

32.6

8:

56:

36

6:

52:

42

4:

45:

51

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262.33

352

600

1300

3、外贸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32.9

50

90

200

物流系统的发展是为了满足物流需求,物流需求的预测将为物流系统的发展规划提供数量需求的依据。

根据台州市历年的社会经济、各种运输方式货运量统计数据和主要经济预测,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预测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2005年、2010年和2020年台州市货物运输总量,公路、水运货物运输量,台州海港、空港吞吐量,铁路到发量进行了预测(单位万吨):

项目类别

2002年

2005年

2010年

2020年

运量合计

6343

10100

16200

26400

公路运量

4240

6525

9927

14930

水运量

2103

3575

5479

10478

其中台州港合计

1207

1530

3080

4630

其中:

集装箱

70

140

270

1、海门港区

1100

1370

1900

2500

其中:

集装箱

55

105

200

2、健跳港区

15

30

380

730

其中:

集装箱

5

15

30

3、大麦屿港区

92

130

800

1400

其中:

集装箱

10

20

40

铁路到发量

792

987

航空吞吐量

0.6

2

5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争取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贯彻《浙江省现代物流发展纲要》的相关要求,以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为核心,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按照现代物流理念,合理布局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加强现代物流信息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市场主体,努力构建便捷高效的物流服务系统,提高企业与地区竞争力,满足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二)基本原则

1、积极发挥区位优势和台州组合港优势,加强规划引导,协调好与周边城市物流发展的关系,主动参与地区港口分工;充分发挥台州产业优势和机制优势,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大力拓展现代物流市场。

2、强化现代物流理念,积极应用最新科技成果和物流发展中的新经验、新技术,大力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加快融入全球物流网络体系,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整体效率,为打造先进制造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现代物流服务。

  3、立足现实、着眼长远,适度超前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有序推进企业物流改造,积极培育现代物流市场。

4、充分发挥政府的协调作用,打破部门和地区分割,加快机制创新,建立有利于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

落实建设“繁荣、高效、文明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既适宜创业发展、又适宜居住生活的山水型生态城市”的台州市城市功能定位,依托台州区位、产业和机制优势,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科学构建台州现代物流体系,把台州建设成为“长三角”南翼重要的区域性物流枢纽。

分阶段目标:

到2010年,形成比较畅通的外部运输通道;在试点的基础上形成若干个具有较强辐射力的物流中心、能基本保证物流作业需求的现代物流服务设施;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数据交换平台,基本形成物流信息平台;培育一批能提供具有较高质量服务的现代物流企业;建立具备一定市场竞争能力的、具有一定物流服务能力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建立一个便于物流企业运作和发展的政策法规环境。

到2020年,建成完善便捷畅通的内外物流通道;拥有能保证物流作业需求的物流基础设施系统;建成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要求的信息服务系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企业;不断采用新的技术和装备,完善整个物流供应链管理,不断发掘、提高物流系统的增值服务,建立起一个完全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的物流系统。

三、主要节点布局与建设

(一)交通支撑体系

1、公路建设

根据省市两级道路运输规划,台州公路运输通道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甬台温高速、上三高速、台缙高速、诸永高速、三门至玉环沿海高速、新机场高速、天仙高速、珠六高速、更浬高速;第二层次为104国道、甬临线、天高线等省道及临海、黄岩、温岭、路桥、三门至高速公路连接线,上述两个层次构成台州公路干线网。

第三层次为县乡公路。

目前,甬台温、上三高速公路已经建成,各县市基本实现了高等级公路通往省城的目标。

2005年以前,开工建设台缙高速公路,修建沿海高速公路三门至椒江段,继续改造拓宽104国道达到一级或二级加宽公路标准,同时改造省道仙清线、东仙线、岭三线等;2010年以前,建成台缙高速公路,椒江至玉环段沿海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改建省道大科线、临前线、林石线和县乡公路的建设等,基本完成三个层次公路网的建设;2010年后至2020年前,完成“三纵三横三连”为主骨架的公路网建设,进一步改善城市进出口交通状况,期末全市公路网总里程发展到5000公里左右,全市形成较为完善的公路网络体系。

2、铁路建设

“十五”期间,国家一级标准的甬台温铁路将动工修建。

地方一级标准的金台铁路也将进入报批立项阶段。

甬台温铁路南连路温福线、福厦线,将为台州开通连接长三角、珠三角和海峡经济区的便捷通道。

目前甬台温铁路在台州境内的线路走向已基本确定,市区在王林设客站、螺洋设货站,同时在临海、温岭、三门设站,穿乌岩山至温州雁荡。

规划建设的金台铁路横贯浙江省东中部,从丽水缙云入境,经仙居、临海、黄岩、东至椒江通港,西端通过金温铁路连接国铁浙赣线,东端与国家规划的东部沿海通道甬台温铁路相交。

两条铁路的修建将把台州的客货运输融入全国铁路运输体系之中,极大地改善浙江省东中部地区交通条件与投资环境,对台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3、港口开发

以海门港为中心,以大麦屿港、健跳港为两翼的台州组合港功能定位为“浙江中部沿海重要的区域性中心港口”,积极参与地区港口分工,主要为台州对外贸易及大宗散货、集装箱货物运输服务,同时积极拓展内陆腹地,为浙江中部、南部、浙赣铁路沿线省份以及华中地区经济发展服务。

海门港:

区域经济发展、对外贸易以及客运、能源运输服务的中型综合性港口,重点发展集装箱码头。

适于发展中型泊位,是台州港口近期发展的重点。

到2010年,完成老港区改造,重点建设5000吨级集装箱和件杂货泊位,港口总吞吐能力超过2000万吨;至2020年,继续新建5000吨级集装箱和件杂货泊位,力争使吞吐能力突破2500万吨。

大麦屿港:

以发展能源、石化等大型工业基地建设和大宗散货中转运输为主的多功能、综合性的深水港口。

宜建设成为大型深水泊位为主的综合性港口,逐步向大规模的国际化、现代化海港模式过渡。

到2010年规划建设各类泊位7个,其中深水泊位4个,港口总吞吐能力达到1300万吨;至2020年,增建2个5万吨级煤炭泊位,港口总吞吐能力达到2200万吨,为电力、石化等临港工业提供配套服务。

健跳港:

以能源运输为主,主要为华东电力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服务,兼顾件杂货运输的大型专业性深水码头。

到2010年规划建设各类泊位7个,港口总吞吐能力达到1500万吨;至2020年,建设各类泊位12个,港口总吞吐能力将达到2000~3500万吨。

头门岛拥有丰富的深水岸线资源,随着连岛工程的启动,可望建设1~5万吨深水泊位30余个,成为海门港的外延、作为台州市区的深水港区。

4、机场建设

台州现有黄岩军民合用机场,难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现规划在金清镇东部黄琅地段建设台州新机场,经浙江省人民政府及民航管理局同意,已列入国家民航“十五”计划。

新机场规划为支线机场,按照4D级规划,4C级建设。

预计到2005年货邮吞吐量将达到6000吨,2010年货邮吞吐量将达到2万吨,2020年货邮吞吐量将达到5万吨。

(二)主要节点布局

1、布局原则

一是位于交通方便的地区,紧邻港口、机场、铁路场站及公路干线出入口处,最好有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相衔接。

二是贴近经济发达地区,靠近大型工业、商业企业集中地,同时兼顾面上平衡,为工商企业迅速取、存、供货创造便捷的条件。

三是尽量节省土地资源,尽可能设在城市边缘地带,避免增加城市交通的负荷,减少对城乡居民生活的干扰。

2、布局方案

全市物流节点分三个层次,前两个层次统称物流中心。

第一层次是综合性的、大规模的节点,为区域物流体系的中枢,在节点之间能够进行快速、直达、大量干线运输,尤其是多式联运的干线运输;第二层次是某一区域、某一专业范畴的综合性大型物流节点,可以与干线运输相衔接,也可以从第一层次转运;第三层次一般称为配送中心,主要面向最终用户末端运输的规模适应于需求的专业性物流节点。

台州物流量主要集中在市区及温岭、临海、玉环等地,规划在上述地区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区位选址规划七个第一层次节点,作为台州整个物流体系的中枢:

①椒江海门港物流中心(由葭芷、外沙、椒北三个区块组成)、②路桥螺洋物流中心、③台州国际物流中心(黄岩)、④温岭大溪物流中心、⑤玉环大麦屿港物流中心、⑥市区滨海工业组团物流中心(金清)、⑦临海大田物流中心。

结合台州城市形态、交通运输网络布局及各市县经济发展状况,在城市不同方位、多种运输方式衔接地,及高速公路汇集处,配套规划了九个物流中心,作为第二层次节点:

①椒江大陈岛油气物流中心、②黄岩院桥物流中心、③温岭松门物流中心、④三门健跳港物流中心、⑤仙居白塔物流中心、⑥三门珠岙物流中心、⑦天台新城物流中心、⑧玉环楚门物流中心、⑨仙居下各(临海白水洋)物流中心。

配送中心是面向最终用户末端运输的专业性物流节点,辐射范围小,宜尽量缩短配送平均距离;专业配送中心的数量、规模与布局,应由市场来决定,区位选择应在符合城乡建设等相关规划、协调各方关系的前提下,赋予业主更多的自主权。

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节点均已考虑了配送功能,为周边地区提供快速、便捷的配送服务。

  

(三)功能定位、建设规模与建设时序

1、第一层次各节点功能定位

椒江海门港物流中心。

位于经济发达的椒江区,背依浙江省台州经济开发区、浙江省化学原料药基地等椒江区各特色产业区,紧邻台州市海门港,具备仓储、包装、装卸搬运、增值加工、配送、多式联运中转、集装箱物流保税及监管、交易和信息服务等功能。

该节点由葭芷、外沙、椒北三个区块组成,其中外沙区块现状为集装箱、外贸码头,可整合现状零散的外贸码头仓库,逐步发展成为以外贸货物及集装箱货物为主的物流中心;葭芷区块已开工建设,占地约2km2;椒北区块将以临海港区的开发为依托,重点为浙江省化学原料药基地、台州中心渔港的水产品及杜桥一带特色产业和将要开发头门港区配套。

中心定位为水陆转换,港口、城市依托型,对内辐射台州全境和周边县市,对外可通达沿海各港口。

路桥螺洋物流中心。

位于台州路桥主城区,工业发达、商贸繁荣,现有各类市场76个,年交易额上百亿,“十五”期间工业层次将继续提升,工业布局在空间上将进一步聚集,一批全国性和区域性的专业化产业区将逐步形成。

中心依托甬台温铁路在台州境内设置的一级螺洋货运站,经甬台温铁路可连接相邻的杭甬线、沪杭线、浙赣线、及即将动工的温福线,可与全国铁路网衔接,主要承担台州对外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和甬台温地区间货物交流运输。

中心定位为铁路公路转换,城市依托型。

台州国际物流中心(黄岩)。

位于台州黄岩主城区,甬台温高速公路出口附近,地理位置优越。

中心主要依托台州富有影响力的汽摩及配件、医药化工、模具塑料、家用电器、服装机械等产业,为进出口集装箱货物提供多式联运、仓储配送、中转分拨、拆箱拼箱、加工包装、信息等全程物流服务。

中心定位为干线公路、产业依托型。

温岭大溪物流中心。

位于甬台温高速公路大溪镇出口附近,甬台温高速公路、104国道交会处,该中心地处台州南部城镇与经济密集地区,周边遍布许多特色专业市场,是台州工业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主要依托浙江省温岭经济开发区和水泵、空压机鞋类等产业集群提供便捷的物流服务。

随着台州中心城市的发展,温岭市作为台州南部副中心城市,将充分融入台州都市区。

中心定位为干线公路、产业集群依托型。

玉环大麦屿港物流中心。

位于大麦屿港区,水路依托大麦屿港,可通达沿海各港口;陆路通过规划建设的三门至玉环高速公路与台州各县市区相连,通往全国各地。

随着规划中的玉环与温州间跨海大桥的修建,该区域的地理位置将更加优越,必将成为与温州方向货物交流的重要集散地,并为玉环县发达的汽摩配件、家具制造、塑料制品、海洋养殖深加工等企业提供必需的物流服务。

今后一个时期是玉环建设现代化港口中等城市的关键时期,地方将依托大麦屿港口的开发建设,积极发展临港工业。

在粮库贮备和综合加工、油气储运和石油化工、船舶修造等领域都可望有很大拓展。

中心定位为水陆转换,港口依托型。

市区滨海工业组团物流中心(金清)。

位于金清镇附近,紧邻三门至玉环高速公路、新机场高速公路及拟建的台州新机场,公路、航空运输网络发达。

主要为拟建的市区滨海工业组团提供物流服务。

市区滨海工业组团的建设目标是:

优势产业的升级基地、战略产业的培育基地、国际产业的承接基地、新兴产业的孵化基地。

主要为汽摩及配件、塑料模具、家用电器、服装机械、泵阀门、农机产业以及环保、电子信息类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配套,使中心成为市区滨海工业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该区域吸引投资提升竞争优势的重要措施之一。

中心定位为公路航空转换,产业依托型。

临海大田物流中心。

位于临海市东北部大田镇地域、高速公路出口附近,距临海市约10公里,紧邻甬台温、更浬高速公路,规划修建的甬台温与金台铁路也将在附近设站。

中心主要依托临海市范围内机械电子、医药化工、建筑材料、工艺美术和旅游用品等各特色产业及浙江省临海经济开发区,重点服务于临海市大部分地区及周边相邻地区。

临海市为台州域副中心城市,是台州市域的陆上交通枢纽。

中心定位为公路铁路转换,城市依托型。

2、第二层次各节点功能定位

椒江大陈岛油气物流中心。

大陈岛区位独特、海运交通便捷、政治优势明显,大陈岛的开发建设,曾凝聚了无数领导人的关怀。

利用大陈岛优越的天然港湾建立油气物流中心,无论从防范石油风险、缓和国内石油供求矛盾,还是加快海岛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该项目前期工作已开展了二年多,并得到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基础工作进展比较顺利,现已着手编制预可行性研究报告。

该中心定位为港口、产业依托型。

黄岩院桥物流中心。

位于台州市主城区之一的黄岩区东南部,甬台温高速公路出口附近,地理位置优越,公路交通发达。

黄岩物产富饶,有柑橘、杨梅、枇杷和荸荠四大果品特产,是闻名遐迩的“中国蜜橘之乡”和“中国杨梅之乡”。

黄岩是台州的工业强区,中心主要依托周边丰富的果品基地和富有影响力模具、塑料、医化、食品、工艺品和机械等产业提供便捷的物流服务。

中心定位为干线公路、产业依托型。

温岭松门物流中心。

中心位于温岭市东部,主要依托汽摩及配件、机械电器、鞋服皮塑、新型建材、水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服务温岭东部地区。

定位为干线公路、产业依托型。

三门健跳港物流中心。

位于三门县东南、健跳港后方,水路依托健跳港,可通达沿海各港口;陆路通过公路相连。

主要为当地临港型工业和水产业提供便捷的物流服务。

中心定位为水陆转换,港口依托型。

仙居白塔物流中心。

位于台州西部、仙居县城西南,处于台缙高速与诸永高速交会处。

主要依托医药化工、工艺美术、橡胶塑料等产业和绿色农产品,服务台州西部以仙居县为主的区域,方便连接金华、丽水、温州、义乌等方向。

中心定位为干线公路、城市依托型。

三门珠岙物流中心。

位于三门县城西南地域,甬台温高速、上三高速、珠六高速交会处,主要依托工艺品、机电、橡胶、化工、绿色农产品等产业,服务于以三门县为重点的台州北部沿海区域。

中心定位为干线公路、城市依托型。

天台新城物流中心。

位于天台县城西北,上三高速、104国道交会处,中心重点服务于台州西北部天台县及其周边地区,依托交通运输机械、产业用布和绿色农产品等产业,为天台本地提供物流服务。

中心定位为干线公路、城市依托型。

玉环楚门物流中心。

位于玉环县楚门镇,是沿海高速公路通往玉环和跨海通往温州市的三岔口处。

主要服务于玉环县北部楚门、清港、龙溪、沙门、干江等城镇的发达的汽摩配件、五金阀门等特色产业。

中心定位为干线公路、城市依托型。

仙居下各(临海白水洋)物流中心。

位于台州西部仙居县与临海市接壤处、在建的台缙高速与拟建天仙高速公路出口附近。

主要服务于仙居县东部下各、双庙、朱溪等重镇和以白水洋镇、张家渡为代表的临海市西部区域,为周边聚集的医药化工、工艺美术、橡胶塑料等工业企业及商贸百货业、绿色农产品提供便捷的物流服务。

中心定位干线公路、产业依托型。

4、建设规模与建设时序

物流中心的建设规模主要是由进入中心的物流量决定的,但具体影响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

物流处理对象的品类和总量;作业效率及对时效性的要求;用地因素限制;中心的功能设计等。

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一套较为成熟的中心规模确定方法,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一般或是通过横向对比国内外已有中心的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