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三百校大联考全国Ⅰ卷语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26570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高三百校大联考全国Ⅰ卷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安徽省高三百校大联考全国Ⅰ卷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安徽省高三百校大联考全国Ⅰ卷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安徽省高三百校大联考全国Ⅰ卷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安徽省高三百校大联考全国Ⅰ卷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高三百校大联考全国Ⅰ卷语文.docx

《安徽省高三百校大联考全国Ⅰ卷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高三百校大联考全国Ⅰ卷语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高三百校大联考全国Ⅰ卷语文.docx

安徽省高三百校大联考全国Ⅰ卷语文

2016安徽省高三百校大联考(全国Ⅰ卷)

语  文  试  题

命题单位:

华普教育全国高考研究中心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既然气候问题是人的问题,那么它就必然是一个价值和道德问题。

《礼记》的天地观是一元论的,认为气候变化只不过是天地本身变化的表征。

天地是人之存在的根本,人必须遵循天地四时变化而活动。

如果人逆天地而动,则会给自然和人类世界带来灾难。

通过对《礼记》中天地概念的解读,我们对气候变化问题的价值根源有了新的认识,对气候变化的解决与道德责任也奠定了新的价值基础。

气候变化应该是自然的自我更新过程。

但当代的气候急剧变化不是自然现象,而是人为过度活动造成的。

工业、商业活动产生了太多的地球自身无法化解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增加打破了几亿年形成的大气构成,使得地面温度升高。

而要控制这样的过度活动,仅仅靠节能减排是不够的。

要从根本上控制,我们就要颠覆自现代以来在价值观上搞“人类中心”主义而以天地为末的价值导向。

如果我们能重新置换这样的价值观,转而以天地为上,把人看作天地的一部分,才会自然形成“尊天而亲地”的情感,从而遏制造成气候变化的原始动因。

人类追求自身物质利益无可厚非,满足自身需要也顺理成章。

但如果这样的追求超出了人类生存和必要发展的界限,超出了自然的承受能力,那就变成了贪婪,必然会带来严重的生态后果。

因此,如果我们以天地为本源,把人看作自然的一部分,就可以帮助我们限制人的自私自利行为,减少不必要的生产活动,尤其是减少那些造成环境污染的生产,从而减少对生态的损害。

人类工业化、商业化活动不应该以利益最大化为唯一的目的。

人的活动并不仅仅影响到他人和社会,而且会影响到自然和环境。

因此指导人活动的规范(法律的、职业的、道德的)应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最根本的意义上,天地的存在是人存在的根本,天地规则应该是人制定规则的依据。

任何忽视天地存在和天地规则的方案、行动计划,不但是不可行的,也是不可取的,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们所面临的气候问题。

任何损害天地的行为都是对人类整体利益的损害,必须加以制止。

为了加快社会发展、满足人的更多需要而消耗超出地球承载能力的资源,本身不仅是一种浪费,也是对人类后代的不负责任。

气候变化影响到人类的整体,更损害了天地的根本属性,给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不可预料的后果,因此我们要有紧迫感,尽快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缓和并最终加以解决。

《礼记》在以天地为本源的价值观基础上所提出的天地与人一家的观念,特别强调人对天地万物和保护物种的道德责任。

儒家以家庭道德为基础,因而儒家对天地的道德责任也以家庭道德的方式展开。

儒家表述传递这样一个深度生态观,即人与天地是一体的,对待自然就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要保护自然万物,保护生态多样性。

这样的人与天地万物一体的思想被后来的儒家进一步发展,成为儒家世界观、生态观的价值基础。

这是儒家的优秀思想资源。

我们今天思考气候变化与全球责任问题时,应该认真汲取。

(摘编自姚新中《气候问题是一个价值和道德问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认为天地具有自身的价值,是人存在的根本,人要遵循天地四时变化而活动,否则就会给自然和人类世界带米灾难。

    B.气候变化应该是自然的自我更新过程,当代气候的急剧变化是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太多的二氧化碳打破了大气的构成。

C.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我们所面临的气候问题,就必须认识到天地存在是人存在的根本,天地规则应该是人制定规则的依据。

    D.气候变化虽然一时不会影响人们的生活,但因为损害了天地的根本属性,给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不可预料时后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人类工业、商业活动产生的过多二氧化碳导致气候变化,要控制人类的过度活动,不是靠节能减排,而是要有新的价值导向。

B.人类在追求自身物质利益的同时,还要以天地为本源,把人看作自然的一部分,限制人的自私自利行为,减少对生态的损害。

C.人类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所面临的气候问题,需要在工业化、商业化活动中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关系,重视天地存在和天地规则。

D.儒家是在家庭道德的基础上,以家庭道德的方式展开对天地的道德责任的,形成了以天地为本源、天地万物与人—体的观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只有遏制以天地为末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导向,才能以天地为上,把人看作天地的一部分,自然形成“尊天而亲地”的情感。

B.人类在满足自身需要时,既不能超出自然的承受能力,也不能超出人类生存和必要发展的界限,要减少不必要的甚至有害的生产活动。

C.人类工业化、商业化活动既要考虑利益最大化,也要考虑受其影响的他人和社会,自然和环境,这是制定指导人活动的规范时要注意的。

D.我们要汲取儒家优秀的思想资源,在思考气候变化与全球责任问题时,认识到人对生态万物的伦理责任,保护自然,保护生态多样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绅,字公垂,中书令敬玄曾孙。

世宦南方,客润州。

绅六岁而孤,哀等成人。

母卢,躬授之学。

为人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时号“短李”。

元和初,擢进士第,补国子助教,不乐,辄去。

客金陵,李锜爱其才,辟掌书记。

锜浸不法,宾客莫敢言,绅数谏,不入;欲去,不许。

会使者召锜,称疾,即胁使者为众奏天子,幸得留。

锜召绅作疏,坐锜前,绅阳怖栗,至不能为字,下笔辄涂去,尽数纸。

锜怒骂曰:

“何敢尔,不惮死邪?

”对曰:

“生未尝见金革,今得死为幸。

”或言许纵能军中书,绅不足用。

召纵至,操书如所欲,即囚绅狱中,锜诛,乃免。

或欲以闻,谢曰:

“本激于义,非市名也。

”穆宗召为右拾遗、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同时,号“三俊”。

稹为宰相,而李逢吉教人告于方事,稹遂罢;欲引牛僧孺,惧绅等在禁近沮解,乃授德裕浙西观察使。

僧孺辅政,以绅为御史中丞,顾其气刚卞,易疵累,而韩愈劲直,乃以愈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免台参以激绅。

绅、愈果不相下,由是皆罢之,以绅为江西观察使。

帝素厚遇绅遣使者就第劳赐以为乐外迁绅泣言为逢吉中伤入谢又自陈所以然帝悟改户部侍郎。

会敬宗立,逢吉知绅失势可乘,使守澄从容奏言:

“先帝始议立太子,杜元颖、李绅劝立深王,独宰相逢吉请立陛下,而李续、李虞助之。

”逢吉乘间言绅尝不利于陛下,请逐之。

帝初即位,不能辨,乃贬绅为端州司马。

后天子于禁中得先帝手缄书一笥,发之,见裴度、元颖、绅三疏请立帝为嗣,始大感悟,悉焚逢吉党所上谤书。

始,绅南逐,历封、康间,湍濑险涩,惟乘涨流乃济。

康州有媪龙祠,旧传能致云雨,绅以书祷,俄而大涨。

开成初,郑覃以绅为河南尹。

河南多恶少,或危帽散衣,击大球,尸官道,车马不敢前。

绅治刚严,皆望风遁去。

武宗即位,徙淮南,封赵郡公。

居位四年,以足缓不任朝谒,辞位。

卒,赠太尉,谥文肃。

(节选自《新唐书·李绅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素厚遇绅/遣使者就第/劳赐以为乐外迁/绅泣言为逢吉/中伤入谢/又自陈所以然/帝悟/改户部侍郎/

B.帝素厚遇/绅遣使者就第/劳赐以为乐外迁/绅泣言为逢吉中伤/入谢/又自陈所以然/帝悟/改户部侍郎/

C.帝素厚遇绅/遣使者就第劳赐/以为乐外迁/绅泣言为逢吉中伤/入谢/又自陈所以然/帝悟/改户部侍郎/

D.帝素厚遇/绅遣使者就第劳赐/以为乐外迁/绅泣言为逢吉/中伤入谢/又自陈所以然/帝悟/改户部侍郎/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孤,在句中指幼年失去父亲,类似这种委婉的说法还有“失怙”指失去父亲,“失恃”指失去母亲。

B.国子,本来指国子监这一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在句中指所立皇太子。

C.疏,有时指对古书的旧注做进一步解释,在句中指的臣子向皇帝分条陈述事情的意见书。

D.祠,是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处所。

“祠”左旁“示”表示向神灵出示呈现的祭品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绅才能出众,志向远大。

他本是官宦之后,很小就赢得“短李”的诗名;科举及第,却选择离京客游金陵。

B.李绅智勇双全,坚贞不屈。

他不愿为李锜效力,就假装害怕发抖;李锜用它的性命相威胁,他也毫不畏惧。

C.李绅屡经磨难,仕途坎坷。

因得罪李锜而下狱;也因牛憎儒免其御史中丞之职;后遭李逢吉为首乘间陷害。

D.李绅名声显著,深受赞扬。

他历经多代帝王,多次受到君王恩宠;当地方官也能造福于民;死后获赠受封。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会使者召锜,称疾,即胁使者为众奏天子,幸得留。

(2)或欲以闻,谢曰:

“本激于义,非市名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夜①

杜  甫

绝岸风威动,寒房烛影微。

岭猿霜外宿,江鸟夜深飞。

独坐亲雄剑,哀歌叹短衣。

烟尘绕阊阖②,白首壮心违。

【注】①此诗为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

当时军阀混战,外族入侵。

②阊阖:

阊阖门原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天门,后泛指宫门或京都城门,借指京城、宫殿、朝廷等。

8.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5分)

 

9.诗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屈原《离骚》中“            ,            ”两句,抨击了违背规则、苟合取容、投机取巧的社会风气,表明自己宁肯牺牲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志。

(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            ,           ”一联,采用拟人化描写,表达对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由衷的喜爱,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3)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通过侧面描写表现箫声的幽怨,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由欢乐转入悲凉。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人  皮

葛成石

威尔是个官员,他的施政计划简称“H.C.P”,他要通过实施该计划,来换取一座幸福之城。

然而总有一些人热衷于给他人制造麻烦,或是以看他人的笑话为乐,因此,威尔每天睁开眼睛,都会有一堆棘手的问题在变着花样等待着他。

威尔视察某地,就有消息灵通人士事先在那儿安排一场集会,无非是要煽动民众抵制“H.C.P”;威尔刚刚在电视上发表讲话,称失业率再创新低,等他走出门来,就会看见一伙人脖子上挂着“我们要工作,我们要吃饭”的牌子,在配合着路人拍照;威尔在任两年,换了三个秘书,漂亮的女秘被说成是他的情人,换个男秘又说是他的“同志”……威尔也想置之不理,但制度不允许,他只能浪费大量时间去走完法律程序。

终于有一天,那伙捉弄威尔的人扑了一场空。

威尔第一次缺席了。

口口声声许诺给这座城市以幸福的官员,怎么能够缺席呢?

有些人来劲了,声称一定要将威尔揪出来。

可威尔像在人间蒸发了似的,任人掘地三尺,就是不露踪迹。

一天,两天,三天……直至一个星期后,才见一个古稀老人出现在公众面前,他自称是威尔。

嗓音的确是威尔的嗓音,模样也的确是威尔的模样,但整个人简直成了一只被风干的水果,干瘪瘪皱巴巴的,原本四十来岁的威尔,怎么可能一周内变成七旬老翁呢?

起初没人信他。

老人哀婉地说,我也希望这不是真的,常人将衰老带来的痛苦摊薄到一生,尚且难以接受,我又怎么愿意让一生的痛苦浓缩于瞬间?

痛定思痛,我能想到的原因无非是,过去的两年,我太累了,而有些人却还把本可以避免的劳累强加于我,为了应对这一切,我透支了生命中的三十年。

老人又深情地说,时间对我来说更加宝贵了,我希望能在无人添乱的环境中快点做完任期内的事,因为我的日子恐怕不多了……

一时全国的电视都在播放威尔的这段真情告白,许多人流下了眼泪,包括那些总是制造麻烦的人。

威尔急需招聘一个新的秘书。

许多人都愿意接近这位明星兼传奇人物,然而,威尔却在众多应聘者中选择了一个模样奇丑的女子。

她叫凯丽,她自我介绍说,一场火灾,让我半边脸是天使,半边脸是魔鬼;在校时没有朋友,毕业后没有工作。

威尔说,我们的“H.C.P”会保障你有工作。

凯丽成了让威尔最安全的秘书,因为他的政敌不可能说,威尔和凯丽保持着不正当关系——老翁和丑女子,没有联想余地。

给威尔制造麻烦的人突然少了。

有人说,威尔已注定是个任期一满就回家的老头儿了,还给他添什么乱呢?

很显然,过去添乱是针对他那张年轻且对他人可能构成威胁的脸。

当然,有个叫布莱克的人例外,他是当年竞选时被威尔打败的。

他依然不时地要鼓噪几声,尽管再也起不到一呼百应的效果了。

新秘书凯丽说,这个人交给我来处理,算是我给您的投名状。

也不知凯丽用了什么绝招,布莱克果然收敛了。

威尔不禁赞叹,凯丽,你是我最出色的助手!

威尔倍加珍惜不受外界干扰的工作时光,如期兑现了他的政治诺言。

两年后的一个黄昏,一对男女并肩坐在公园的长椅上。

男的说,人心叵测,世事难料,我卸任后,太太居然会嫌我老,跟园丁跑了,而你呢,居然愿意嫁给我这个“老头子”。

女的说,我最反感别人以貌取人,而您不是,您给了我这个“丑女子”工作,又肯定了我的能力,这就是我要嫁给您的原因,我真替您的前任太太感到惋惜。

谢谢你能这么理解,以后我们只管尽情享受阳光、绿树和其他一切大自然蓬勃的气息了,那些琐碎事儿,就交给布莱克去做了,他应该能赢得这一轮竞选的。

亲爱的您错了,他应该要出现在法庭上了,当年我为了让他闭嘴,搜集了他贪腐弊案的罪证,才把他控制住。

如今,我还准备将他“送进去”,要是没有这种人,我们早就可以简单工作,简单做人了。

男的沉默片刻,赞同了她的想法:

哦,是的,要是没这种人,我就不必花一周时间定制那张老皮了。

女的说,是的,不过在您为自己的创意沾沾自喜的时候,您是断然不会想到,我脸上也贴了一张皮的,我一直希望别人能看到我容貌之外的东西。

两人相视一笑,之后,两张脸亲昵地贴在一起——男的年轻帅气,女的如天使般美丽。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塑造了热衷于给他人制造麻烦、以看他人的笑话为乐的人物群像,再现了政治生活中的丑恶与无聊,这种无意识的行为破坏着社会发展。

B.威尔为了做点有益于大家的事情,不仅以人皮装饰自己,还在电视上真情告白,以使人们不再干扰自己的工作,看似夸张中有着社会的真实。

C.“过去添乱是针对他那张年轻且对他人可能构成威胁的脸”一句,揭示了一些人生怕个人利益受到损失而不惜破坏公众利益的丑陋自私心理。

D.凯丽搜集了布莱克贪腐的罪证,控制住了他,后来还要将他送上法庭,这是威尔所设想到的,可见,凯丽比威尔更善于斗争,斗争意志更坚定。

E.小说写了一位官员用“人皮”包装自己、最后兑现造福城市的诺言的故事,以看似荒诞的情节反映了深刻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很有现实意义。

 

(2)小说中的“人皮”有哪些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在刻画威尔这个形象是,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

请简要分析。

(6分)

 

(4)有人认为,小说写到“威尔倍加珍惜不受外界干扰的工作时光,如期兑现了他的政治诺言”故事就已经完整,可作者却又加上那个后面的内容,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趣。

(25分)

“微分几何之父”的圆满句号

余  玮

2004年10月28日,陈省身平静地度过了他的93岁寿辰。

第2天,他来到南开数学研究所,做了题为“6维球面上的复结构问题”的学术报告,与师生分享他最新的研究发现:

6维球面上不存在复结构。

30多天后,这位被国际数学界尊为“微分几何之父”的数学家悄然离开了这个世界。

于他而言,人生犹如数学,感叹几何……

1911年,陈省身出生在浙江嘉兴秀水河畔的一个书香世家。

幼时因为祖母的宠爱,陈省身一直没有上学。

有一次,父亲带回一套《笔算数学》,他居然在短时间读完了上中下3册。

后来,他考入秀州中学,只上过1天小学的他不但跟了上去,而且是班里的数学尖子。

15岁时,他考入南开大学理学院。

跟随毕业于哈佛大学的中国第2位数学博士、中国现代几何学的开山祖师姜立夫学习数学,他领悟了数学王国的迤逦风光。

1930年,陈省身考入清华大学做研究生。

在这里,他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

他隐约感觉到,微分几何的正确方向应当是“大范围微分几何”,虽然这一学术趋向在当时还刚刚开始。

当陈省身发现,现在正是他需要确定自己人生位置的时候,他毅然作出选择:

到汉堡去!

1934年9月,陈省身到达汉堡,他师从德国最有名的几何学家布拉施克,不到一年半,他就拿到了博士学位。

他那时就已经认识到嘉当的数学天才,尽管嘉当的研究是超时代的。

1936年,陈省身做出了又一次重大选择——追随嘉当,研究几何。

在法国巴黎大学,陈省身从这位伟大的几何学家那里学到的东西使他终身受用,他与嘉当也结下了终生之谊。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的第3天,陈省身回到中国,在新西南联合大学执教,不但培养了许多优秀学生,在学术研究上也是硕果累累。

1943年,陈省身到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数学研究所做学术访问。

在氛围浓厚的学术环境里,攀登几何学主峰的主客观条件都成熟了,他全身心地投入大范围微分几何的研究,完成了自己一生中最出色的工作,将微分几何和拓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整体微分几何奠定了基础。

1945年,陈省身返回中国,负责筹备和主持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的工作。

他不遗余力地提携青年,使他们日后成为中国数学界的中坚力量。

著名数学家、首届国家科技奖得主吴文俊院士,就是陈省身的得意高足。

1948年除夕,陈省身携家人搭乘泛美航空公司的飞机由上海飞往美国,到普林斯顿后,立即成为“维布仑讨论班”的主讲人。

1949年夏天,陈省身担任芝加哥大学几何学正教授。

在芝大的十年里,陈省身与其他数学家合作,促进了微分几何同周围的数学领域相结合的演化。

从此,美国的微分几何翻开了新的一页。

在陈省身的努力下,美国的微分几何开始复兴。

1972年,中美刚结束对峙时,陈省身携夫人与孩子回到离别24年的故园。

当踏上祖国大地的那一瞬间,他禁不住两眼湿润了。

“飘零纸笔过一生,世誉犹如春梦痕。

喜看家园成乐土,廿一世纪国无伦。

”在《回国》一诗中,其赤子情怀跃然纸上。

1984年,陈省身回国创立了世界一流的天津南开数学研究所。

他运用自己在国际数学界的崇高威望,大力推动中国数学现代化的进程。

这些年来,以南开大学为基地,他积极倡导、协助实施了中国数学界三项大的活动,召开“国际微分几何、微分方程会议”,举办了“暑期数学研究生教学中心”,组织了中国数学研究生赴美参加“陈省身项目”的研读。

2004年12月3日19时14分,陈省身这位世界公认的德高望重的数学大师因病医治无效,安详辞世。

消息传来,夜雾中的南开园陷入了深深的悲恸。

当晚,数千名南开大学师生自发地来到校园的新开湖畔,秉烛缓缓而行,凭吊大师。

尽管这位“微分几何之父”走了,但他很幸运,也一定很自豪,看到了中国在新世纪成为世界数学大国的现实,并看到了中国成为数学强国的曙光。

在他心目中,“中国已经是一个数学大国了,但它应该成为一个强国。

所谓强国,恐怕就不仅是数学能力强的问题了,它应该不断地开创,出新,并且领导着数学的潮流”。

(有删改)

相关链接:

    陈省身的一生在不知不觉中有了很多的“第一”:

1984年,他成为第一个获得沃尔夫数学奖的华人数学家;2009年,国际数学大会设立终身成就奖——“陈省身”奖,这是国际数学联盟颁发的第一个由华人数学家命名的数学奖。

陈省身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数学家,也是一个伟大的数学活动家:

他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创建了美国数学科学研究所;他在中国的南开大学创建了南开数学研究所;他还在2002年促成了中国首次举办国际数学大会;他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数学家,其中包括第一个获得“菲尔茨”奖的华人数学家丘成桐和以及著名数学家吴文俊。

(《陈省身:

华人数学家教父》)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作者在文中撷取陈省身人生经历的一些片段,画出了他对奋斗轨迹,赞美了他杰出的数学才能、卓越的贡献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B.陈省身虽然小时候没有上过学,但却无师自通地掌握了《笔算数学》上中下3册,顺利地考入了秀州中学,并且成为班里的数学尖子。

C.陈省身到达法国巴黎大学后开始研究几何,从嘉当这位伟大的几何学家那里学到了终身受用的东西,并且与嘉当结下了终生的友谊。

D.陈省身到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数学研究所做学术访问后,就投身大范围微分几何研究,在他的努力下,美国微分几何就开始复兴。

E.陈省身创立天津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后,就以此为基础,积极倡导、协助实施中国数学界的各项活动,推动了中国数学现代化的进程。

 

(2)文章从陈省身的去世写起,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6分)

 

(3)事情的成功往往离不开一定的方法,如果从这个角度考虑,陈省身是怎样才成为“微分几何之父”的?

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

(6分)

 

(4)文中说:

“于他而言,人生犹如数学,感叹几何……”陈省身有着怎样令人感叹的人生?

这样的人生给你怎样的启示?

请结合材料具体回答。

(8分)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智慧城市”作为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注入新的活力,在第二届互联网大会上,中外嘉宾就如何打造智慧城市畅所欲言,         。

②笼罩在华北的大范围重度雾霾刚走,预测新一轮雾霾又将来袭。

关于雾霾是怎么来的,有关方面和专家竟       。

缺乏权威科学的说法,加重着公众的疑虑。

③俄罗斯与土耳其双方       ,事态起因都来自11月24日,俄军一架苏—24轰炸机在叙利亚与土耳其边境地区上空被土方战机击落,俄土关系骤然紧张。

A.莫衷一是   各抒己见   各执一词      B.各抒己见   莫衷一是   各执一词

C.莫衷一是   各执一词   各抒己见      D.各执一词   各抒己见   莫衷一是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12月16日,“琼瑶诉于正案”终审落幕,琼瑶再次获得胜利,这个胜利,既属于原创者及原创精神,更属于我国不断发展进步的知识产权。

B.各级干部要脚踏实地、实作实行,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不搞涸泽而渔的政绩工程,做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

C.“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推选活动旨在推选、寻找、发现身边的好青年,引领广大青年崇德向善,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者、实践者。

D.“十三五”时期,中国将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让13亿多中国人民惠及互联网发展成果,更好造福各国人民,也为全球人民带来新的福祉。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我不是艺术家,我最多只能说是作家。

          。

“写家”这两个字是老舍同志在重庆时经常使用的字眼。

老舍同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