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精品教案.docx
《新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精品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
2、了解解放战争概况,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
3、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教学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教学设想:
既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又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教学方法:
朗读、默读法讨论交流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设计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教师配乐朗诵毛主席所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二、预习反馈:
a、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溃退()要塞()阻遏()锐不可当()
b、解释下列词语
业已:
锐不可当
三、整体感知:
教师导学:
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是看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从渡江兵力可以感知战役的壮阔。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
可以想像,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冒着炮火,奋勇挺进,直取对岸的景象。
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导语。
这一导语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战役的全局,敌阵业已冲破,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主体部分。
主体部分报道了三路大军渡江的进展,列表如下:
时间兵力
渡过兵力
中路军安庆──芜湖20日夜──21日夜30万30万
西路军九江──安庆21日17时──22日22时35万2/3
东路军南京──江阴21日17时──22日22时35万大部
主体部分还分析了中西两路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我军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被自己玩弄的和谈阴谋瓦解了斗志。
四、研读课文:
研讨:
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
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教师点拨: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
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
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主体,三路三个层次,看三个层次的衔接,一气呵成。
中路和西路,都从时间说起,这样并列,层次分明,又紧相衔接。
说了西路战况之后,又合起来有所议论,议论最后一句是“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话题从“西面”转向“东面”,很巧妙很自然地转到了下一层。
可见,作者是很注意一层与一层之间的衔接的,所以全文流转顺畅,一气呵成。
讨论:
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
请找出文中的词加以说明。
准确,首先是用词准确。
例如,“冲破”与“突破”词义有所区别,“冲破敌阵”“突破安庆、芜湖线”“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都运用得准确。
又如,东面防线经过整天激战,敌军一部分被歼灭,另一部分被击溃,不是一概说歼灭,或者一概说“击溃”,而是说“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词在程度上的差别,表达才算准确。
例如,“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加上“较为”二字就十分准确。
而汤恩伯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加上一个“很”,可见他骄傲自负的心理。
必须明确交代的地方,一点也不含糊。
例如,“西起九江”后面还注明
语言的精练、铿锵,有两点值得注意。
一是能用单音节的词不用双音节词。
电文要求极端精练,军事用语更要求斩截有力。
二是适当采用文言词。
例如,“至发电时止”斩截有力,如果写成“到发电文的时候为止”,就拖沓了。
又如,“现已占领”不说“现在已经占领”。
这类例子还很多。
这篇新闻许多语句很文气。
或雅或俗,各得其妙。
五、课堂小结:
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讨论后明确: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六、布置作业:
再读课文,搜集近期焦点新闻准备下节课交流
学生听读
举手介绍写作背景
请5-6名学生解决字词
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学生勾画、圈点
同桌先讨论,在举手回答朗读课文,看谁读得好
全文朗读的基调:
慷慨激昂、豪情万丈;像“冲破”、“横渡”等词语重读,读出胜利的喜悦……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设计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新闻复习,激趣引读。
电视,以其五彩缤纷的视频、极富渲染力的音响、精彩的制作、丰富的内容吸引着我们,而新闻,又是电视节目中的重头戏,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这则新闻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
二、整体感知:
教师提示:
运用前面所学的新闻知识学习第二则新闻。
层次。
点拨:
文章的基本层次是
第一层,是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第二层,是背景资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
第四层,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第五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读这一则新闻,可以感知,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以后,我军完全掌握了全国战场的主动权,经过一年多英勇奋战,蒋介石全军崩溃之势已成,败局已无可挽回。
三、研读课文:
讨论:
说说两则新闻在写法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师点拨:
1、相同点:
文体相同,都属于新闻。
目的相同,鼓舞士气,指明方向,争取进一步的胜利。
主旨相同,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大背景相同,都处于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阶段。
2、不同点:
具体写法不同: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巧用对比,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节节败退形成对比;《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妙用暗示,关于历史上南阳所发生的重要战事的介绍,点明南阳位置之重要,暗示出南阳解放的重大意义及蒋介石的暗淡前途。
构思特点不同: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括千里战线,分步叙写,多而不杂;《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勾联历史与现在,纵横挥写,引而有度。
语言风格不同: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大气磅礴,如“百万”“均是”“占领”“控制”“切断”等;《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广博儒雅,语言含蓄,如“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四、课堂小结: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
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
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一、二题
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闻结构的三要素中路军:
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新闻的三个特点西路军:
与中路军一样
记叙的六要素东路军:
较为顽强
但一举击溃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第一层:
导语
第二层:
背景我军主动
第三层:
回顾敌军必败
第四层:
预言
教学反思:
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学生快速朗读课文,概述各部分主要内容。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学生勾画、笔记
●教学目标
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了解新闻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
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
准确精练的语言。
●课前准备
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学习这两则新闻不仅要抓住战争的主题,也要抓住新闻的特点)
教学设计
导入(导入课文的方式可根据需要设定)
(教师配乐朗诵毛主席所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声情并茂地导入课文)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或让学生拿出当天的报纸浏览新闻版,简要介绍几则新闻,由新闻的标题导入)
整体感知
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
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
精读课文(可分读、齐读),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
按什么顺
序报道,为什么?
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三个思考题分别针对新闻结构的三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
教师导学
(讨论了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
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
看导语。
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的要素,只要把记叙的六个要素变成六个问题,阅读的时候注
意这六点,养成留意要素的习惯,再读其他叙事性作品也就容易把握内容了。
合作探究
教师布置思考题:
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讨论后明确: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拓展延伸 教师导学:
要求学生快速默读第二则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了解新闻内容。
再
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新闻知识学习第二则新闻,并提出思考题。
默读第二则新闻,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运用所学的新闻知识具体分析第二则新闻,并说说两则新闻在写法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品味两则新闻语言的特点,完成课后练习三。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学生全班交流,只要言之有理,教师
就给予鼓励。
教师小结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
有关键意义的胜利。
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
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
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布置作业 就现代战争的话题谈谈你的认识,并整理在练习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