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构挂篮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25803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刚构挂篮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刚构挂篮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刚构挂篮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刚构挂篮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刚构挂篮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刚构挂篮施工方案.docx

《刚构挂篮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刚构挂篮施工方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刚构挂篮施工方案.docx

刚构挂篮施工方案

芦村特大桥中堂水道主桥

箱梁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中堂水道主桥跨径组合为75+120+75m,横向分为左右两半幅。

其主部构造为单箱单室变截面连续梁,根部高6.0m,跨中梁高2.5m,箱梁顶宽14.76m,底宽7.0m,两翼悬臂长3.88m。

主梁纵向、顶板横向采用预应力钢绞线,竖向为ф32mm精轧螺纹钢筋。

2~17#块箱梁采用挂篮悬臂浇注施工。

主墩为钢筋混凝土墩,墩顶、箱梁顶设2%单向横坡。

二、0#、1#块施工

主桥0#+2×1#块长12m,墩顶中心梁高6.0m,腹板厚150cm~80cm,顶板厚度80cm,底板厚度150~80cm,墩顶设一道横隔板。

采用在承台上搭设钢管支架施工。

支架施工图及计算书见附件。

1.0#、1#块总体施工顺序

(1)钢管支架搭设。

(2)在钢管支架上安装工字钢工40c及工25b,安装底模三角架、底模板。

(3)安装墩顶盆式橡胶支座及临时支座及墩顶底模板(仅指30#墩)。

(4)安装0#、1#块外侧模。

(5)绑扎底板、腹板及横隔板钢筋。

(6)第一次浇注砼,浇注高度4.7m,约164m3。

(7)安装0#、1#块内侧模、顶模。

(8)绑扎顶板钢筋及波纹管安装。

(9)浇注第二次0#、1#块混凝土,约121m3。

(10)待梁体砼强度达到50Mpa设计要求后进行纵、竖向预应力张拉并压浆,临时固结精扎螺纹钢张拉。

(11)拆除1#块底模。

(12)安装挂篮底后横梁。

(13)拆除0#、1#块支架周转使用。

20#、1#块施工

支架布置及计算书见附件,模板安装要求如下:

(1)在支架上安装底模三角架。

底模架由工25b组焊而成,三角架顺桥向17排,腹板处间距30cm,其它底板处间距50cm。

纵楞采用10×10cm方木,间距25cm。

底模板采用墩身钢模改制而成。

三角架(与支架交叉处)加焊200×150×8mm钢板,钢板下垫三角木。

三角木受压面积必须大于120cm2(抗压2.4t),变形3mm。

(2)调整底模标高,底模标高由原设计高程提高1.5cm,以抵消支架弹性变形及非弹性变形下沉量。

(3)安装墩顶0#块底模。

在墩顶临时支座与盆式橡胶支座安装完毕后(仅指30#墩),在墩顶四周围以胶合板,内灌砂至0#块底模设计标高(底模砂须预留1厘米沉降量,并灌水振实)。

在砂底模上铺装胶合板底模板。

(4)安装0#、1#块外侧模。

外侧模为桁架式全钢大模板。

每侧由长4.8m+2.5m+4.8m三片模板组拼而成,其中2×4.8m模板直接利用挂篮外侧模。

(5)安装内侧模、顶模。

在底板、腹板、横隔板钢筋绑扎完毕后,安装内模。

内模顶模板以φ48×3.5mm钢管支撑,钢管立柱、水平支撑间距不大于80cm。

立柱底支撑在底板砼上,顶接钢管顶托,顶托顺桥向上搁置[10槽钢,横桥向上以10×10cm方木作顶模横楞,横楞上钉δ12胶合板作顶板模。

通过调整顶托来微调顶模高程。

内侧模由轻型钢模板组拼而成,用φ48×3.5mm钢管作钢楞,内外模用穿墙拉条对拉。

拉杆间距不大于100cm,外衬PVC管。

三、挂篮悬浇施工

主桥悬浇施工共16块(2~17#块),长度布置为6×3m+10×3.5m。

最大块为2#块,重140t。

主桥悬浇采用三角斜拉式轻型挂篮。

挂篮设计图及计算书见附件。

1.三角斜拉式轻型挂篮设计

本工程主桥上部结构施工采用三角斜拉式轻型挂篮,挂篮销子和滑梁吊杆采用40Cr与45#钢,前、后吊杆采用φ32精轧螺纹钢筋,斜拉带采用16Mn钢,其余均采用A3钢。

本挂篮的主要技术参数:

适应悬浇箱梁梁段最大重量:

145t

适应最大悬浇梁段长:

3.5m

适应梁段高度:

2.5m~6.0m

挂篮行走方式:

无平衡重自行

挂篮自重:

42.1t

挂篮主梁最大挠度:

16mm

挂篮底篮最大挠度:

20mm

本挂篮的主要构造:

三角斜拉式轻型挂篮主要由主梁系、斜拉系、悬吊系、底篮系、模板系、锚固系和行走系几大部分组成。

挂篮外型简洁、轻巧,其各部件受力明确。

详见挂篮设计图。

⑴、主梁系:

本挂篮共设置两组主梁,每组主梁由上、下两条主梁用高强螺栓连接而成。

两组主梁设前、后横梁相连。

主梁采用2条工字钢I36b并连,上、下铺设δ=10mm钢板焊接而成。

中、后横梁均由两条槽钢[16并接组成。

前横梁由两条工字钢I32b并接,上下铺设δ=10mm厚钢板焊接而成。

⑵、斜拉系:

斜拉系由立柱、横联、斜拉带组成。

每组主梁上方各放置一个立柱,立柱由角钢L80×80×8mm与δ=10mm厚钢板组焊成格构矩形状。

横联由角钢L75×75×8mm组焊成平面桁架,横联上、下弦杆由角钢焊成方管,竖杆与斜杆由单角钢L75×75×8mm组焊而成。

⑶、悬吊系:

悬吊系主要由φ32预应力钢筋组成。

前吊杆(通过前横梁吊住底篮的前托梁)设置4条,分别置于腹板的两侧。

吊杆与托梁的连接采用自加工的连接器,连接器一端车内螺纹与φ32预应力钢筋的螺纹匹配,另一端与托梁的吊耳采用销接,便于转动,以利吊杆永远处于垂直受拉的状态。

后吊杆设置4条,其中两条固于已浇梁段底板之上,另两条锚于已浇梁段翼板之上。

⑷、底篮系:

底篮由前、后托梁、普通纵梁、加强纵梁、面板组成。

前、后托梁均由两条槽钢[32(背相对),上、下铺设δ=10mm厚钢板焊接而成。

普通纵梁采用工字钢I25,共设置9条,其中心间距为541.4mm。

加强纵梁采用工字钢I28,共设置8条,位于腹板正下方,单侧腹板正下方布置4条,其中心间距为159mm。

普通纵梁、加强纵梁与前、后托梁的固接采用螺栓连接。

面板采用δ=10mm钢板,铺设于普通纵梁与加强纵梁之上,面板与普通纵梁、加强纵梁的焊接形式采用间断焊接。

⑸、模板系:

外模面板选用δ=6mm钢板,骨架采用槽钢[8焊接成空间桁架结构。

行走滚轮安装于外模骨架之上,单边外模共设置6个行走滚轮。

外滑梁通过行走滚轮穿越外模骨架,外滑梁前端由φ60mm吊杆悬吊于前上横梁。

后端通过吊杆悬吊于已浇梁段翼板之上。

浇注砼时,外滑梁起到支承模板的作用,挂篮前移时,外滑梁又是外模滑移的轨道。

内模面板选用δ=5mm钢板,骨架由角钢L75×75×8mm与扁钢和槽钢[10组焊而成。

内模骨架里面同样设置6个行趟滚轮。

内模靠近腹板的上倒角位置设置铰接点,以利脱模。

内模中间段60mm设为活动块,以利腹板厚度变化时,调整内模宽度。

内模的支承同样通过两条内滑梁,内滑梁的固定同外滑梁,其作用均与外滑梁相同,但其支承重量较外滑梁轻,其断面结构与外滑梁有别。

⑹、锚固系:

主梁的锚固是利用梁段自身的φ32竖向预应力筋,通过连接器接长,再用后锚梁锚固主梁。

模板、底篮的锚固是通过千斤顶或手拉葫芦将其调节后再由螺帽锁紧。

⑺、行走系:

挂篮行走系主要由行走滚轮,反压滚轮等部件组成。

2.挂篮的拼装

2.1挂篮的加工制作

(1)加工单位按设计图上的技术要求及公差配合进行挂篮杆件的加工制作。

(2)外侧模加工应有工作平台夹具,尽量消除焊接变形,确保面板平整度。

(3)对于重要部位焊接应由有经验焊工施焊,保证焊接质量。

焊缝及加工件质量要求与验收办法应参照《钢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执行。

(4)出场杆件应有专人进行检查验收,不合格者禁止出场。

2.2拼装铺枕

(1)找平铺枕:

在浇筑0#、1#段混凝土时按挂篮预埋件设计图要求,埋好精轧螺纹钢筋,待1#梁段张拉完毕后,用1:

2水泥砂浆找平铺轨枕部位。

(2)铺设钢(木)枕,前支座处铺3根钢垫枕,木枕间距不大于50cm。

(3)安装轨道。

在0#、1#梁段两侧各安装2×3.5m+3m+1m四根轨道,梁顶竖向预埋的精轧螺纹钢筋穿入轨道底板。

抄平轨道顶面,测量轨道中心距无误后,用螺母把轨道锁定。

(4)安装前后支座。

先从轨道前端穿入支座,后支座就位后安放前支座。

(5)吊装主桁架。

主桁架分片吊装,放置在前后支座上。

为防止其倾倒,用脚手架钢管临时支撑。

(6)安装后锚。

用长螺杆(φ32精轧螺纹钢筋)和扁担梁将主主桁架后端锚固在已成梁段上。

前支座处用扁担梁将主桁架弦杆与轨道临时固定。

(7)安装横向联结系。

(8)吊装前后横梁。

前上横梁与底前横梁及吊带组装后整体起吊安装。

(9)安装底后横梁。

在1#梁段底板预留孔内(见挂篮设计预留孔道图)安装后吊带,安放垫块和千斤顶。

后吊带、千斤顶和后横梁在0#、1#块支架拆除前应安装就位,这样可减少底后横梁安装操作难度。

(10)吊装底模架及底模板。

在底模前后横梁上吊装底模纵梁,纵梁上铺设底模板。

底模板采用改制后的墩身钢模板。

(11)安装内外模走行梁和模板。

安装外模走行梁及外模。

外模由0#、1#块外侧模直接前移就位。

内模面板须在陆地上预先拼装完毕,然后吊装。

2.3挂篮预压

挂篮预压以消除非弹性变形,并测定其弹性变形与非弹性变形值。

挂篮拟使用外力加载法预压,即在挂篮底模上堆载砂预压,砂重为2#块底板+腹板砼重量的1.4倍。

拟分5级加载,每级荷载持续时间不少于30分钟,最后一级为一小时,然后分5次卸载并观测其弹性变形及非弹性变形。

由预压实验整理出加载变形曲线并推算其他梁段弹性变形值。

调整模板标高:

挂篮弹性变形值加上设计立模标高值为待浇筑梁段的模板标高。

3.挂篮悬臂浇注施工

每个“T”构从2#梁段开始,对称拼装挂篮后即可进行悬臂灌注施工。

(1)安装端模板。

(2)绑扎底板及腹板钢筋并安装预应力管道。

(3)将内模向前一梁段拖出就位。

(4)绑扎顶板钢筋,安装预应力管道

(5)全断面一次对称浇筑段砼。

(6)砼养生。

(7)待砼强度达到100%设计强度(50Mpa)后进行预应力张拉。

(8)挂篮前移。

(9)预应力孔道压浆。

(10)第一次张拉竖向预应力钢筋。

4.钢筋施工

4.1钢筋加工

箱梁钢筋在28#、31#墩旁钢筋加工棚加工。

钢筋加工要求:

(1)钢筋表面洁净,使用前应将表面油渍、漆皮、鳞锈等清除干净。

(2)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成盘的钢筋和弯曲的钢筋均应调直。

(3)钢筋焊接优先采用闪光接触对焊。

(4)根据施图纸下配料单,成型班组按配料单要求准确加工。

4.2钢筋安装

对在陆上钢筋棚加工成型好的钢筋进行系统编号,按梁段施工顺序,由25T吊机吊运至0#块顶,再由人工搬运至桥面安装。

5.砼施工

箱梁采用C50砼,砼配合比在砼浇筑前至少35天内完成。

根据选用好的砂有料、水泥、外加剂等在试验室进行试配,试配结果应能满足设计要求和施工要求。

施工工艺和施工进度对砼的要求:

a.3天砼强度要达到设计强度的85%以上,即42.5Mpa。

b.砼初凝时间10~20小时。

c.符合泵送要求。

d.符合《技术规范》最大水泥用量要求。

5.1砼材料

箱梁砼材料(细集料、粗集料、拌和用水、水泥、外加剂等)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均要符合规范要求。

5.2砼拌和运输

29#、30#主墩“T”构箱梁砼分别在滘联、芦村搅拌站拌和。

搅拌站应严格按照砼配料单要求进行计量及拌和。

砼由混凝土运输车运送,经拖泵泵送至施工梁段。

泵送管为水平、垂直布设。

垂直向布置在钢便桥平台至0#块顶面,水平向布置为0#块至两端施工梁段。

两对梁段通过0#块顶面三通弯管泵送砼,以达到平衡施工要求。

5.3砼浇筑

(1)箱梁砼采用全断面一次浇筑法。

对称梁段对称浇筑,浇筑顺序为底板→腹板(两侧对称)→顶板。

(2)浇筑底板砼时,泵管(软管)直接从梁端下弯伸到箱梁底板。

箱梁腹板砼采用PVC管串筒伸入腹板中浇筑,以免砼发生离析现象。

面板砼由两侧边缘向中间相向浇筑,梁段砼由前端向后浇筑,在梁段根部与前一已浇筑梁段接合。

(3)砼浇筑前要严格检查钢筋、预应力管道、模板、预埋件等位置、尺寸,检查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签认后,方可进行浇筑。

(4)浇筑砼时,应避免直接将砼堆积在预应力管道上,禁止操作人员在预应力管道上行走。

顶板钢筋网上根据现场情况须加铺木板,以保证钢筋、预应力管道位置准确。

(5)为确保浇筑质量,试验人员应控制好施工配合比,作业人员应加强振捣,专人负责;钢筋和木工亦应跟班作业,负责检查钢筋,预应力管道、箱梁模板等变形情况。

(6)浇筑砼时,预应力管道内的钢绞线应及时抽动,以确保预应力管道畅通。

(7)砼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应特别注意保证箱梁倒角和预应力锚垫板处振捣质量,防止漏振。

(8)严格控制砼分层高度及振动棒振捣间距。

振捣过程中不得触碰钢筋及波纹管。

(9)应有备用振捣器。

5.4砼养护及拆模

(1)待砼初凝后后立即用麻袋覆盖砼顶面,然后浇淡水养护。

一般情况下养护不少于7天,养护次数以保持砼表面充分湿润养护。

(2)在挂篮前移后,砼表面拟喷洒养护剂养护。

(3)养护用水由高扬程水泵抽到0#块梁顶水箱。

养护使用自来水。

6.临时锚固与支座施工

6.1.主桥29#墩采用墩梁锚固,30#墩采用主墩顶两侧(顺桥向)设置临时锚固。

(1).在30#墩顶预埋120*4根III级ф32螺纹钢筋,依设计要求埋置深1.75m,伸入梁体1.38m;

(2)在墩顶浇筑3.0m长,0.3m宽,0.37m高的C40临时锚固砼;

(3)在0#、1#块施工时,将螺纹钢筋临时锚固于0#块底板上,形成临时锚固;

(4).进行悬臂浇筑施工;

(5).在边跨合拢段中跨锁定以后(中孔合拢砼浇筑以前),解除临时锚固(割断锚固钢筋,凿开锚固砼),完成“T”构与悬臂梁的体系转换。

6.2箱梁30#主墩主跨侧采用GPZ(III)30DX型盆式橡胶支座,30#主墩边跨侧采用GPZ(III)15DX型盆式橡胶支座;28#、31#边墩边跨侧采用70*90*12.6cm型F4滑板式橡胶支座,靠桥梁外侧均设25*40*10.4cm型普通板式橡胶支座。

其施工顺序如下:

(1)在浇注支座垫石砼时,预先在垫石砼中埋入6根φ25钢筋,钢筋顶标高比支座垫石设计标高略高5mm。

(2)将支座下底板处砼凿毛,凿低约1cm作调平层厚底。

(3)用水平仪抄平6根φ25钢筋顶标高,将高出部分用砂轮机磨平。

(4)将环氧砂浆灌入地脚螺栓预留孔中,部分环氧砂浆堆积在垫石正中间。

(5)整体吊装永久支座及地脚螺栓。

支座下底板直接承压在6根φ25预埋钢筋上,利用支座自重挤平压实环氧砂浆,使支座下钢板与垫石紧密结合。

支座顶面安装高差须小于2mm。

支座环氧砂浆使用支座生产厂家提供配合比)(按质量计:

6101环氧树脂100,二丁脂17,乙二胺8,砂250)配置。

支座地脚螺栓露出螺母顶面的高度不得大于螺母厚度。

7.边跨现浇段及合拢段18#块施工

合拢段18#块,长2m,重47.8t;边跨直线现浇段17#块,长14.0m,现浇段箱梁高2.50m。

现浇段采用满堂红支架施工,合拢段采用吊架施工。

支架施工顺序为:

(1)地基处理:

将地面压实(原地面土质较差时换填0.3~0.5m粗砾土),铺设10cm厚石粉层,洒水压实。

(2)搭设门式支架:

按下支垫方木----下顶托----门形架----上顶托----纵向方木

----横向方木-----底模

(3)安装边墩顶板式橡胶支座,底模面板与支座顶水平。

(4)安装现浇段(合拢段)外侧模,外侧模由挂篮及0#块外侧模改制而成。

(5)绑扎底板、腹板钢筋并安装预应力管道、预应力钢筋。

(6)安装箱梁内模,绑扎顶板钢筋,安装波纹管。

内模由P3012与P3015轻型钢模板配合φ48×3.5钢管组拼而成。

(7)按底板、腹板、面板顺序一次性浇注现浇段砼。

(8)将边跨挂篮前移跨过边跨合拢段,并支撑在边跨现浇现浇段上。

(9)在“T”构两悬臂端分别安装平衡重水箱(水箱每边重等于二分之一合拢段重量)。

(10)安装合拢段劲性骨架之后进行立模、绑扎钢筋和预应力管道安装。

(11)在一天中最低并且较稳定的温度时间浇注边跨合拢段砼,同步逐渐卸除与浇注砼等量平衡重。

(12)待砼达100%的设计强度后张拉预应力束。

(13)拆除挂篮和边跨落地支架。

8、中跨合拢段施工

中跨合拢段为18#块,长2米,箱梁中心高250cm。

中跨合拢段采用吊架施工。

中跨合拢段施工顺序:

(1)安装吊架,在悬浇段箱梁底板、翼析能上能下预留孔洞,利用一套挂篮的底模、侧模作合拢段模板,利用φ32精轧螺纹钢作吊杆,将底模、侧模、内模分别吊在箱梁底板、翼板、面板上。

(2)在中跨两悬臂端安装平衡重(每端重量为二分之一的合拢段自重)(3)绑扎底板、腹板钢筋,安装预应力孔道,预应力钢筋。

(3)选择一天中最低并且较稳定的温度时间开始浇注合拢段砼,同步逐渐卸除等量平衡重。

(4)梁体砼100%设计强度时张拉顶中孔顶板腹板、部分底板预应力束。

待桥面铺装及防护栏杆施工完毕,再张拉中孔剩余部分底板连续束

9、施工监控

0#块施工完毕后,在0#块梁顶正中间设置水准点和位移控制点。

水准点应以三等水准引测;控制点从桥头两侧引测,重新布置控制网。

平面控制网采用全站仪建立,水准点和控制点并应经常观测。

控制点标志用φ16螺纹钢制作。

钢筋露出顶面砼约1cm,露出端上部加工磨圆并涂上红油漆。

每个悬浇箱梁节段设3个测点,以箱梁中线为准对称布置。

测点离节段前端15cm。

该测点既为控制箱梁中线平面位置的测点,又为箱梁标高控制点和挠度变形观测点。

埋设的钢筋测点必须与箱梁顶析台上、下层钢筋焊接牢固,其底端要抵紧顶板的底模板上。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严禁踩踏、碰撞。

在箱梁整个悬浇施工过程期间,应对所有其准点和测点加以保护,不得损坏覆盖。

每段箱梁悬浇时应以四等水准测量观测6个工况标高变化:

挂篮前移前,挂篮前移后,砼浇筑前,砼浇筑后,预应力张拉前,预应力张拉后。

观测结果与设计高程比较,若与设计高程不符,应及时反馈设计院,以利设计院重新调整梁段施工标高。

挂篮立模标高为设计标高加挂篮弹性变形值。

四.预应力施工

1.预应力工程概况

中堂水道主桥箱梁为三向预应力体系,横向、纵向采用270级钢绞线(标准强度Ryb=1860Mpa),竖向为φ32精轧螺纹钢筋Ryb=100/75Mpa。

纵向预应力分别为OVM15-13,OVM15-15,OVM15-17及其配套产品,横向预应力为OVMBM15-2,OVMBM15-2P及其配套产品,竖向采用YGM型锚具。

三向预应力均采用塑料波纹管。

本桥拟使用YGM400型千斤顶张拉纵向预应力钢绞线,用YGM25型千斤顶单根张拉横向预应力钢绞线,用YG-70型穿心单作用千斤顶张拉竖向预应力精轧螺纹钢筋。

张拉机具与锚具应配套使用,在进场前进行检查和校验。

千斤顶在使用六个月或张拉200次后,或在此期间出现严重漏油、部件损坏以及延伸量出现系统偏差等情况下应重新标定。

锚夹具需经过部级以上级别技术鉴定和产品鉴定,出厂前由供方按规定进行检验并提供质量保证书。

锚夹真进场时应分批进行外观检查,不得有裂纹、伤痕、锈蚀等情况,尺寸不得超过允许偏差,并按要求对锚具的强度锚固能力进行复验。

施加预应力采用张拉吨位和钢束引伸量双控,当预应力张拉达到设计吨位时,实际引伸量与理论引伸量的差值应控制在6%以内,钢束张拉时,应避免滑丝、断丝现象。

当出现滑丝、断丝时,其滑丝、断丝数量不得大于断面总数1%,每一束滑丝、断丝数量不得多于1根。

钢束张拉施工完毕后尽早进行压浆及孔道施工。

钢绞线张拉控制应力及张拉控制步骤如下:

OVM15-13:

O→初应力→2226.7KN→张拉控制应力稳定后→锚固

OVM15-15:

O→初应力→2569.3KN→张拉控制应力稳定后→锚固

OVM15-17:

O→初应力→2911.9KN→张拉控制应力稳定后→锚固

横向预应力OVMBM15-2:

单根张拉

O→初应力→187.95KN→张拉控制应力稳定后→锚固

竖向预应力GYM:

每根钢筋张拉控制力513KN,必须按设计采用两次张拉。

2、预应力张拉计算

2.1应力计算:

张拉端锚口的控制应力一般采用钢铰线破坏应力的0.65~0.8。

当穿束和张拉工艺较好,能良好保证每根钢铰线均匀受力或需要超张拉时,张拉应力可取大些,但最大不得超过破坏应力的0.8;相反则可取小些,但最小可用到0.6。

张拉控制应力可按下式计算:

Nk=u*Ry.Ap.n,u=0.6~0.8,

Ap为钢铰线面积,n为钢铰线根数,Ry为钢铰线强度。

2.2、后张预应力损失:

后张预应力损失包括:

孔道磨擦损失,锚固损失,混凝土弹性压缩损失,钢材应力松驰损失,混凝土收缩徐交损失,前三者在张拉阶段发生,后二者为长期损失。

此外还有锚口摩擦损失(<2.5%﴿

(1)、孔道摩擦与磨擦损失:

曲线孔道内的钢束受拉后,对曲线孔道内壁产生压力。

张拉伸长时,钢束对孔道壁有相对运动,摩擦力阴碍着这种动动,这就是孔道摩擦。

孔道磨擦削弱了钢束的内力,而且这种“削弱”自锚口至双端张拉的中点和单端张拉的固定端,逐渐增加。

每经过一段直线或曲线都的“削弱”一部分钢束内力,使钢束内力从锚口至双端张拉的中点和单端张拉的固定端逐渐减少,这就是孔道摩擦损失。

就象一段带有若干用电器逐渐降落。

导线的末端电势最低,电势在导线和用电器上损失掉了。

孔道摩擦损失与电势降落的思维方式如出一辙。

孔道平弯和竖弯曲线即为用电器,直线段即为导线段。

(2)、锚固损失:

放张自锚时,由于工作夹片不能及时跟进或跟进瞬间夹片内齿不能一次性将钢束咬死,使得钢束与工作夹片产生相对移动或由于工作夹片和工作锚板变形引起钢束回缩,从而使钢束内力减小,这就是锚固损失。

(3)、直线孔道:

由于钢束对孔道壁无压力,所以,钢束无磨擦损失,钢束上每一点的内力都相等。

2.3、摩阻损失剩余系数:

锚口应力为P的钢束,经过一段直线和曲线以后,曲线末端的应为剩为P*e-(kx+uθ)。

e-(kx+uθ)是摩阻损失剩余系数。

式中:

k-考虑孔道(每米)局部偏差的摩擦系数;

u-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一般情况下用预埋塑料波纹管成孔和用钢铰线作预应力筋时,k=0.0015,u=0.25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以米计),也可近似地取该段孔道在纵轴上的投影长度。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以弧度计)摩阻损失剩余系数与钢束张拉无关,仅与孔道本身成孔方式和预应力材料有关。

也就是说计算截面上的钢束内力总是成正比例地随前一个截面上的内力变化而变化,其比值是常数e-(kx+uθ),它是正比例直线的斜率。

公式计算出来的各截面上的应力是一个精确值,无需分段计算。

孔道摩擦损失:

Ps=P*(1-e-(kx+uθ))

2.4、平均应力计算:

平均应力NP=P*[1-e-(kx+uθ)]/(kx+uθ)

此式为自锚口到计算截面的平均应力。

2.5、张拉伸张量的计算

直线孔道内的钢束(截面积为AP,弹性模量为E,长度为L)其锚口拉力为P,则自锚口至固定端钢束上任一截面上的拉力均为P。

任一截面上的应力σ1=P/AP

换算应力σ2=ε.E(胡克定律)

同一截面上:

σ1=σ2即:

P/AP=ε.E

这个截面上的应变ε=P/AP.E

在长度L范围内总伸长量ΔL=ε*L=P*L/(AP*E)

所以,曲线孔道上任意一段的伸长量ΔL=NP*L/(AP*E)

自锚口至计算截面的伸长量:

ΔL=P*L*[1-e(kx+uθ)]/[AP*E*(kx+uθ)*n]

全桥各预应力束伸长量计算值详见附表

2.6、实际伸长值的计算

实际伸长值ΔL=ΔL1+ΔL2

ΔL1=实测伸长值(cm)

ΔL2=初应力以前的理论计算伸长值(cm)

开始量测伸长值的位置是经验定的。

一般情况下,开始量测伸长值的位置是初应力为10%~20%Nk的时候。

以它们为界,前面的伸长值ΔL2必须用理论公式计算,而后面的伸长值ΔL1是实量的。

二者之和才是钢束的实际伸长量ΔL。

3.预应力施工中应注意事项:

(1)锚头平面必须与钢束管道垂直,锚孔中心要对准管道中心。

(2)锚垫板下砼局部应力较大,应特别注意对锚下砼的振捣,锚垫板与管道必须垂直。

(3)纵向预应力开始张拉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