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中学化学实验员培训材料一讲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25606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龙中学化学实验员培训材料一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青龙中学化学实验员培训材料一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青龙中学化学实验员培训材料一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青龙中学化学实验员培训材料一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青龙中学化学实验员培训材料一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龙中学化学实验员培训材料一讲解.docx

《青龙中学化学实验员培训材料一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龙中学化学实验员培训材料一讲解.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龙中学化学实验员培训材料一讲解.docx

青龙中学化学实验员培训材料一讲解

 

青龙中学

中学化学实验员培训材料

(一)

(一)中学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常规业务、实验室的管理

(三)实验室的安全措施

(四)中学化学实验的一般技术与方法

(五)实验室四类物品的安全防护

 

中学化学实验员培训材料

(一)

中学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合成等。

中学化学教学要以先进的化学基础教育学生,以利于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现代教学技术的基础。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在中学里纳入教学体系中的化学实验,是服从中学化学教学的培养目标而选用的基础实验,是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而编排的。

所以化学实验在整个化学教学中有其重要的地位。

正常开展化学实验,对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大影响,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环节。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中规定要加强实验教学,“实验教学要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比较熟练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从这一规定可见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中学化学实验的目的可以概括为四点:

1、 形成化学概念;

2、 培养实验技能;

3、 培养能力;

4、 养成科学态度。

我们把中学课本中的实验内容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1、 化学基本操作实验;

2、 阐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实验;

3、 了解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制备的实验;

4、 测定物质的含量、物质常数等定量实验;

5、 结合工农业生产实际的实验;

6、 让学生独立设计的实验。

化学基本操作实验:

根据各年级对实验操作的不同要求,在教材中有专门的安排,如“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粗盐的提纯”、“制取蒸馏水”、“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和“中和滴定”等学生实验,同时化学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是完成后面实验的基础,是贯穿在全部实验之中的。

阐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实验:

通过这类实验主要使学生能根据实验现象,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形成概念和认识基础理论的实质。

例如通过溶解的热效应认识溶液的本质,通过氧化铜在电流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电解的概念等。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制备的实验:

这类实验在中学阶段是大量的,尤其是通过“性质实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和鲜明的印象,使学习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有牢固的实践基础。

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分组实验,验证物质的性质,再加上不断的复习和巩固,去掌握这些物质的性质、用途和制法。

与此同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在初学阶段尤其显出这类实验的重要性。

测定物质的含量、物质常数等定量实验:

这类实验可以使学生从定量的角度更好地认识化学现象及掌握物质变化的规律。

现代化学发展出现了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描述向定量阐释,由描述科学向推理科学发展的重要趋势,所以在学生实验中要有定量实验内容,使学生树立量的概念,认识量的变化和质的变化的关系。

结合工农业生产实际的实验: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阐明有关生产中的基本反应原理的实验,如二氧化碳催化氧化制取三氧化硫、合成氨、电解食盐水、石油的分馏等。

使学生通过实验确信反应能发生,新物质可以制得。

当然在实验中不能就此停留在化学反应上,而要由实验室中的反应原理、装置流程联想到工业生产设备及生产流程,然后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让学生独立设计的实验:

即实验习题,是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一种学生实验。

要求学生根据实验习题内容运用新知识和实验技能来独立设计实验装置和操作,是一种融会贯通运用知识和技能的实践机会,可以发挥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这种类型的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来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显著效果。

以上这些实验内容是通过不同的实验形式进行的。

根据实验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通过演示实验、边讲边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实习作业)等形式来进行,这些实验教学任务,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固然应努力完成,但离不开负责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必须由化学教师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相互配合,共同协作,才能获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中学化学实验员培训材料

(一)

一、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常规业务

(一)确保实验室和贮藏室的安全

1、电和水的管理;

2、易燃物的管理;

3、剧毒药品的管理;

4、通风设备的管理;

5、清洁卫生的管理

(二)仪器试剂的采购和登记

1、 仪器的采购;

2、 试剂的采购;

3、 出纳和登记

(三)仪器的贮藏和管理

1、 玻璃仪器;

2、 金属和木质仪器;

3、 比较精密的仪器;

4、 各种配件;

5、 实验用工具

(四)试剂的贮藏和管理

1、 危险药品;

2、 一般试剂

(五)直观教具的保管和自制

1、 标准模型;

2、 图表

(六)玻璃加工

简单的玻璃加工

(七)溶液和试剂的配制

1、 一般溶液的配制;

2、 特殊溶液的配制;

3、 一般试纸的制作

(八)实验的准备工作

1、演示实验;

2、边讲边实验;

3、学生实验

二、实验室的管理

化学实验时的仪器、设备、试剂、材料,品种繁多,规格多样,从采购、登记到保管都必须周密考虑。

每年度末要清点仪器、试剂、材料和有关设备,统计消耗和损坏的数量,制订下年度购货计划,编造预算,交由学校有关部门落实采购补充。

这项工作要做得仔细,如缺少一样物品,会影响化学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

必须根据化学实验室的特点,按各类仪器、试剂的特点科学地妥善保管,做到井井有条,杜绝浪费。

要防止失火、爆炸等事故的发生。

(一)仪器的保管:

中学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大致可分为下列几类:

玻璃仪器:

玻璃仪器不易被一般的化学试剂浸蚀(浓碱和氢氟酸除外),耐酸性很强;在玻璃容器内进行化学反应,容易观察颜色的变化,所以在化学实验中大量使用玻璃仪器,它的主要缺点是容易损坏。

常用的玻璃仪器分为软质和硬质两类,后者膨胀系数小,用来做高温实验,国产的GG-17耐高温玻璃和国外的“派力克司”玻璃一样,是高硼硅酸盐玻璃,具有优良的化学和物理性能。

软质玻璃一般采用钠碱玻璃或钠碱无硼玻璃制成,只能在常温下使用。

为增加玻璃容器的密封性能,一些玻璃制品的瓶塞与瓶口为磨砂,如滴定管、分液漏斗、容量瓶等,这些容器的口径大小不一,即使同种容器,也是逐一磨制,相互间有差异,因此它们的瓶塞不能随意调换配合。

保存时要用线或橡皮筋将瓶塞与瓶边在一起,或用记号笔标上记号,以免“张冠李戴”降低密封性能。

保管长期不用的这类容器时,要在瓶塞与瓶口间垫上纸片或涂上一薄层凡士林,以免仪器塞与粘在一起不能转动。

常用的加热玻璃仪器有各种烧杯、烧瓶、试管等。

不能加热的玻璃仪器有量筒、容量瓶、滴定管、移滴管、漏斗、干燥管、U形管、试剂瓶、干燥缸等。

玻璃仪器的主要规格分为“一等品”和“二等品”,一等品用衡量检定法检定,二等品用容量比较法检定。

玻璃仪器用毫升为计量单位,用国际通用符号“ML”或“ml”标示,测量的标准温度为20℃。

玻璃量器依其用途还分为量入式和量出式两种,量入式玻璃量器用于测定注入量器中的液体,量器上标有“A”字,量出式玻璃量器用于测定从量器中倾出的液体,量器上标有“E”字。

有些量器如量瓶和量筒,既有量入式的,也有量出式的,这类量器通常不标“A”、“E”等字样。

成套的磨口玻璃仪器,用于精密实验和演示实验,价格很高,更必须注意妥善使用和保管。

磁器:

磁器的软化温度很高,膨胀系数极小,可以耐高温,它的表面因涂有一层油,故又能耐酸。

磁制的器皿用于高温反应,实验室中常用的有蒸发皿、坩埚等。

金属器皿:

实验室中有很多铜或铁制的器具,这些器具不怕火烤,坚固耐用,能担负较大的重量。

它们比较重,放置很平稳。

常用的金属器具有天平、打孔器、铁架台、三脚架、坩埚钳、螺旋夹、喷灯、水浴锅、滴定管夹等。

金属器具容易被潮湿空气、酸液或碱液等侵蚀生锈。

用后要擦干净,放在干燥通风处,并经常注意表面的油漆是否脱落,在金属器具有螺旋处要加些润滑油。

如果打孔器的刃部发生折边凹齿时,可先用钢锉将刃部锉平,然后用打孔器刮刀或锥形钢刀伸入内部,旋动打孔器,将刃部削平。

木器:

木器很轻便,常用的木质仪器有漏斗架、试管架、试管夹等。

其它:

有石棉网、药匙、试管刷、滤纸、塑料制品、橡胶管、乳胶管、橡胶塞等。

橡胶制品在不用时要洗净,放在有盖容器中,可以延长使用时间。

有时在盛放橡胶制品的容器内放一杯水,可以防止橡胶日久脆裂。

乳胶管、乳胶滴头不用时,应洗净晾干后放入有滑石粉的容器内,以防乳胶老化或粘连在一起。

实验室还应备有一些常用的工具,如三角锉、板锉、刮刀、剪子、镊子和一些电工工具。

这些工具可放入专用的工具箱内,每次使用后放回原处,以免散失。

上述常用仪器保管时应分类存放,也可按仪器的编号顺序依次放置,然后作适当调整。

在仪器放置时,应将较重仪器放在橱的下部,轻便仪器放在橱的上部,平底玻璃仪器放在橱的中部或专用架上。

单件或件数不多的演示仪器可以前后放置,多件仪器在橱球内应列队成块排列,不同种仪器间留有一定空隙。

试管等容易滚动的仪器可放入专门的盒子内。

小件玻璃仪器和圆底不能直立的仪器如温度计、比重计等分别放地抽屉里,抽屉内分成相应的格子,有些仪器要在下面衬上棉花、海绵等物质,以免滚动。

滴定管、移液管、长玻璃棒置于横架上。

常用的烧杯、烧瓶、量筒等用后要随时洗净,放在凉板上晾干备用。

供给学生实验用的仪器,也应多设晾板,以便随时有干燥的仪器备用。

大类编号为0~4的仪器,应对每件仪器编号,并记入“仪器分类账”和“仪器总账”;大类编号为“6”的玻璃仪器不必编号,与大类编号为“7”的化学试剂一起记入“低值易耗品账”。

(二)化学试剂的保管

实验室里用来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叫化学试剂。

主要有固体和液体两类。

气体都是在临时用时制备。

纯度是对化学试剂的基本要求之一。

化学试剂中的杂质最大含量是由国家或部颁标准严格规定的。

国产一般化学试剂规格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它们是按下列原则规定的:

一级试剂:

又称保证试剂或“优级纯”,简称G、R,用作基准物质,其成份高,杂质含量低,主要用于精密的科学研究和分析鉴定。

包装标签为绿色标志。

二级试剂:

又称分析试剂或“分析纯”,简称A、R,其成分较高,杂质含量较低,主要用于一般科研和分析鉴定,包装标签为红色标志。

三级试剂:

又称化学纯试剂或“化学纯”,简称C、P,质量略低于二级,要求较高的有机或无机化学实验可用这一规格的试剂,它用于要求较低的分析实验,包装标签以蓝色为标志。

四级试剂:

又称实验试剂,简称L、R,质量较低,但比工业品高,主要用于普通实验和研究上,有时也用于较高要求的生产上,包装标签一般为黄色。

除上述一役试剂外,实验室里还有其它类型的试剂,如指示剂、生化试剂等,这些都在包装标签上注明。

在采购、使用和保管化学试剂中经常注意包装标签上的内容可以帮助了解试剂的规格和有关性能。

按照国家标准,化学试剂标签上标有品名,分子式或元素符号、分子量或原子量、技术条件、产品标准的依据、净重量或体积、生产批号、生产单位名称及商标等。

凡属危险品及放射性物质,在标签上用括弧注明,标有爆炸剂、氧化剂、液化气体、自燃品、遇水燃烧、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有毒、腐蚀或放射性等字。

产品标准依据有GB字样为国家标准,HG字样为化学工业部颁发的标准,HGB为化学工业部颁发暂行标准,沪Q/H.G字样等为地方企业标准。

中学化学实验一般只用四级试剂,有些物质可以用工业品。

因为不同级别的试剂差价较大,必须厉行节约。

只要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就应尽量采用级别较低的试剂。

保管化学试剂时要注意安全、防火、防风化、防潮湿、防曝光、防挥发。

在此前提下,再注意取用方便。

放置试剂的地基要高,不宜受强烈太阳光照射,通风要良好。

化学试剂的保存应根据试剂的毒性、易燃性、腐蚀性和潮解性等各不相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妥善存放。

中学化学实验接触到的危险品有以下八类。

它们各有特性,必须分开隔离开存放,千万不能混放在一起。

这些试剂在实验室中只能放置少量。

1、 爆炸品:

三硝基甲苯等,不准与其它种类试剂共同贮存,必须单独放开。

2、 氧化剂:

能形成爆炸混合物的物品,如氯化钾、硝酸钾、硝酸钠、硝酸铵、亚硝酸钠、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铅、过氧化钠、过氧化氢(30%)等。

能引起燃烧的物品,如高锰酸钾、铬酸钾、铬酸等。

无机氧化剂本身一般是不会燃烧的,但一经受热。

受机械作用或受光照射,或与还原剂接触,或受较高能量的辐射,或与酸、碱、水发生作用时,能分解析出活性态氧并产生高热,起助燃作用。

促使可燃物质着火燃烧或与可燃物质构成爆炸混合物。

因此保管时要特别小心,不准与还原剂或可燃物品放在一起,过氧化物遇水会发生发热分解爆炸,要单独贮存。

过氧化物应贮存在阴凉处。

3、 自燃品:

有些物品如白磷不经明火接触,被空气氧化时发热温度升高而自身着火燃烧。

这种自燃品存放时应注意避光,并与其它试剂分开,白磷应浸入水中贮藏。

4、 遇水燃烧物品:

碱金属(钾、钠)、电石(碳化钙)、锌粉等。

这些物质与水作用,会产生易燃气体,如果在作用过程中发生的热量不易消散或因接触明火,就会使这些气体着火或爆炸。

保管时钾、钠要浸没在煤油中,瓶子的2/3要埋存在有砂子的带盖小瓦罐内,再将瓦罐放在地窑带木盖的方形砖砌坑中(装有白磷和水的瓶子也用此法保存)

5、 易燃液体:

这种物品主要是有机试剂,有的与火接触会燃烧,有的甚至离火源较远也会燃烧。

如汽油、苯、甲苯、二甲苯、丙酮、乙醚、甲醇、乙醇(酒精)、乙酸乙酯、松节油等。

这些有机试剂应放在一格内,并注意远离火源。

6、 易燃固体:

有机化合,如硝化棉、樟脑等和无机物如硫磺、红磷、镁粉、铝粉等都是易燃固体,它们的着火点一般都很低,非常容易着火,必须和其它各类物品隔开存放。

7、 有毒品:

一般实验室里剧毒品有三氧化二砷、氟化钠、锑粉、氯仿、四氯化碳、苯胺、硝基苯、氰化钾、氰化钠、升汞等。

这类物质少量进入人体,能使我的代谢过程,细胞组织的理化结构发生破坏,形成暂时或永久的病变或致人死亡。

其中氰化物、砷化物、升汞等必须专门制订保管、使用制度,严格遵守,并应锁在固定的安全铁橱内,由专人负责,双人双锁。

其余的也要和一般试剂分开,妥加保管。

8、 腐蚀品:

腐蚀品一般有发烟硝酸、硝酸、浓硫酸、硫酸、五氧化二磷、氢氟酸、氢氧化钾、氨水、甲醛、酚等,都应贮存在有色的玻璃瓶中(氢氟酸应存放在耐酸的塑料瓶中),其中有挥发性的酸应用带磨砂玻璃塞或耐酸耐热的塑料盖的细口瓶盛装,强酸和氨水要分开存放。

保管化学试剂还应注意下列几点:

1、 各种试剂应在瓶上贴上标签,注明试剂的名称和规格,标签外涂上石蜡防止标签腐蚀,没有标签的试剂,在没有确切证明是何种试剂时不要使用,以防发生意外事故。

2、 有少数用塑料袋或纸包装的试剂,购来后要进行改装,盛放在玻璃瓶内。

3、 受光照射而易分解或变质的试剂,如硝酸银、碘化钾、亚硝酸盐、过氧化氢、氨水等要用棕色玻璃瓶装,并放在暗处,液体试剂在冬季要注意防冻。

4、 容易潮解按发或风化的试剂,保管时要用石蜡封口。

5、 氢氧化钾、氢化钠、氢化钡、碳酸钠、碳酸钾的溶液必须盛装在带有橡皮塞的玻璃瓶中。

化学试剂在试剂架上(或试剂橱内)应按一定顺序排列。

有机试剂一般按:

烃、醇、醛、酸、醚、酮、酯、糖、含氮化合物、含卤素化合物和含硫化合物等排列。

大多数无机试剂先按固体和液体分成两类,然后再按单质、酸、碱、盐分类。

单质又可分为金属和非金属,盐类又可按照酸根分为卤化物、硫酸盐、硝酸盐等排列。

配制好的各种溶液,应盛装在细口试剂瓶中,另外放置一格,瓶外贴上标签并涂上石蜡,标签上注明名称、浓度、酸制日期。

放置顺序可先按酸、碱、盐、指示剂等类型分开,盐的溶液再按酸根进行排列。

 

中学化学实验员培训材料

(一)

实验室的安全措施

化学实验所用的试剂中有不少是可燃的、有毒的、有腐蚀性的或易爆炸的,实验时所用的仪器大多是玻璃制成,实验操作时往往要用灯火加热。

如果实验时粗心大意或不熟悉试剂的性质和有关的安全知识,就会造成事故。

因此,教师要严认真对待实验工作,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告诫学生切不可不懂装懂,麻痹大意或乱动仪器、试剂。

只要严格遵守安全规则和操作规程,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化学实验室可能发生的事故有着火、爆炸、中毒、触电、割伤和烧伤等。

现将发生这些事故的主要原因、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分述如下:

(一)防火:

可燃物质、助燃物质和火源是燃烧的三个条件。

实验室的可燃物质有汽油、酒精、乙醚、苯、丙酮、氢气、乙炔等。

助燃物质有空气(氧气)、氯气、氯酸钾和高锰酸钾等氧化剂。

至于火源,实验室内到处都有,如火柴的火焰、灯火、化学能以及经聚焦的日光等。

为了防止火灾,我们必须提高警惕采取下列措施:

1、妥善保管各种可燃物质,将它们与易燃物分开存放。

2、可燃物质和氧化剂必须隔开放置,千万不能混放在一起,氯酸钾、过氧化钠、浓硝酸等强氧化剂等的包装如有损漏,接触到要机物,易燃物会引起火灾,应特别注意防范。

3、实验室保持清洁也与防火有关,例如地面屋角不堆积污物,废液缸内应经常出清,如将氧化物和可燃物质混放在废液缸内,也会引起火灾。

4、使用易产生蒸汽的可燃物质,如酒精、乙醚、汽油等,要防止其蒸汽逸散,实验装置要严格不漏气,蒸馏时一定要保证有效冷却,绝对不能在燃烧的火焰附近转移或添加易燃溶剂。

5、实验室内严禁吸烟。

使用一切加热器具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注意电器设备检修,防止产生电火花或超负荷、短路、接触不良等原因引起线路程发热而起火。

6、实验室内应备有砂桶、石棉布、灭火器等消防用品,这些用品要放在易取到的地方。

万一发生了火灾不要惊慌失措,要沉着冷静,采取有效的灭火方法,严重的火灾要立即报告消防队。

扑灭火灾要根据起火的原因和火场周围的情况,及时采取下列有关措施。

⑴起火后,除立即进行灭火外,应停止加热,要关闭通风器,停止通风;要拉开电闸,切断电源,以防电线着火;要移开火区内和周围一切易燃物,以防蔓延。

⑵如果酒精泼翻在桌面上着火燃烧,用湿布或黄砂一盖即能熄灭。

若是身上衣服着火,切勿乱跑!

可以躺在地上,就地打几个滚,或用麻袋或石棉布包裹,使着火处与空气隔绝,火即熄灭。

⑶根据失火情况,用不同的灭火剂来扑灭火灾。

常用的灭火剂有下列数种:

●        水:

水如果浇到燃烧物质的表面,使温度迅速下降到燃烧点以下,但要注意有些化学试剂(如金属钾、钠、电石)能和水发生剧烈的反应,引起更大的火灾。

一般有机溶剂着火后也不可使用水来灭火,若用水会扩大燃烧面积,酿成更大灾害。

●        砂土:

砂土可以隔绝空气,扑灭火焰,还可以用来盖熄少量易燃液体和一些不宜用水扑灭的化学物品的着火。

砂土会损坏有些仪器,如电动机、电器,这类物品着火可用石棉布隔绝空气灭火。

实验室应经常准备装有砂土的砂箱或消防箱。

里面的砂土必须是干燥和分散的,不准掺杂纸屑等杂物。

砂土箱要放在固定的位置,旁边再放铁铲。

●        灭火器:

灭火器要放在很容易取到的地方,通道不得堵塞。

常用的灭火器有适用于扑灭普通可燃物初起火灾的酸碱灭火机;扑灭油类起火的泡沫灭火机;扑灭电器设备、小范围油类以及某些化学物品等发生火灾的二氧化碳灭火机。

此外还有四氯化碳灭火机、干粉灭火机和“1211”灭火机。

四氯化碳灭火机,对于电器设备,小范围的汽油、丙酮等发生的火灾有较好的灭火作用,当四氯化碳喷射到火焰上,立即蒸发成气体,它比空气重,迅速覆盖在燃烧物表面及其周围,能降低燃烧物的温度和隔绝空气而使火焰熄灭。

但是金属钠、钾和镁、铝粉等火灾,切忌使用四氯化碳灭火机,因为四氯化碳和这些灼热的经金属相遇,会发生强列分解,甚至爆炸;电石、乙炔等起火也不能用它来扑救,因为它们相遇会发生化学反应而放出光气一类剧毒气体,还应注意四氯化碳是有毒物质,使用时防止吸入有毒蒸汽。

干粉灭火机是比较新型的灭火机,适用于扑救油类可燃气体、电气设备和遇水易燃物品的初起火灾。

机内粉末主要成分碳酸氢钠等盐类物质,并加入适量的润滑剂和防潮剂(如硬脂酸和云母粉、石英粉或滑石粉)。

在灭火机里装有二氧化碳,作为喷射动力,喷射出的灭火粉末,由于浓度密集,颗粒微细,盖在固体燃烧物上,能够构成阴碍燃烧的隔离盖,而且热后有会分解出不可燃气体,干粉中还有中断燃烧连锁反应的作用。

因此它能迅速灭火。

使用时,取下干粉灭火机,在离开燃烧物七、八米处把灭火机竖立在地上,一手握紧喷嘴胶管,另一手用力向上拉起提环向火源靠近,机内就会喷出一股强大的白色粉流,扑灭火焰。

“1211”灭火机是我国试制成功的新型灭火机,特别适用于扑灭油类、有机溶剂、精密仪器等着火。

灭火效率高于二氧化碳四倍多,且灭火后不留痕迹。

当“1211”灭火剂与燃烧物接触时,因受热而产生溴离子,与燃烧物产生的氢游离基化合,使燃烧连锁反应迅速中止,将火扑灭。

这种灭火剂还的冷却和窒息作用,装有“1211”灭火剂的轻便灭火剂的灭火机使用轻便,保养简单,放在干燥阴凉处,长期有效。

(二)防爆:

实验室内易爆物品很多,它们有不同的物理、化学特性。

金属、钠遇水立即产生易燃气体,同时放出热量,很易引起燃烧或爆炸。

红磷经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接触等都能引起急剧的燃烧和爆炸。

臭氧和过氧化合物,氯酸和过氧酸的化合物,氮的氯化物和溴化合物,亚硝基化合物,叠氧化合物和重氮化合物等都是容易分解和有爆炸危险性的物质,保管时必须注意安全,防止发生事故。

在使用化学试剂时也应注意防爆,如切勿将水加入浓硫酸中,点燃氢气时应先检验纯度。

实验中如果产生乙炔等可燃性气体和汽油、乙酸、二硫化碳的蒸汽以及使用可燃性粉尘时要格外注意防爆,因为它们和空气或氧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会发生爆炸。

这个浓度范围叫爆炸极限。

如乙炔爆炸的下限是2.5%(乙炔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比),爆炸上限是80.0%;氢气的爆炸下限是4.1%,爆炸上限是74.2%;它们的爆炸限幅都很大。

此外,在使用硝酸银和氨水制备银氨铬盐溶液及镀银实验时要特别小心,长期静置或加热银氨铬盐溶液可能生成一种强爆炸性物质。

因此,银氨溶液不准长期放置,加热或混和这种溶液时千万不能粗心大意,用完后余下的银氨溶液应加入盐酸,否则容易发生危险。

实验室内若使用煤气灯,应该经常检查橡皮管有无断裂之处,使用酒精喷灯前要检查蒸汽出口是否畅通,接管处有否酒精溢出,这些问题都不能忽视。

(三)防毒:

实验室内的防毒工作也不可忽视,有些在实验室里接触到化学试剂时,往往对它们的毒性不太在意,缺乏必要的警惕,这是发生中毒事故的重要原因。

有许多物质如处理方法不当、实验操作不熟练,也能引起中毒。

其中最容易使人中毒的是有毒气体。

中学化学实验时接触的有毒气体有氯气、氯化氢、二氧化硫、氨溴蒸汽和氮的氧化物等,这些气体都对人健康有害。

硫化氢是毒性很强的氧体,只要吸入一口高浓度的硫化氢气体,就会麻痹呼吸神经中枢,使人失去知觉。

化学试剂按照它们的毒性可以分成腐蚀剂、剌激剂和神经中毒或血中毒剂三种。

腐蚀剂如强酸、强碱和液态溴等,能腐蚀或烧伤皮肤,吸入酸的蒸汽会引起肺水肿而使呼吸困难。

刺激剂如砷、锑、汞、能使蛋白质沉淀。

毒性气体如氯气、氯化氢、溴蒸汽、硫和氮的氧化物等轻微中毒能引起咳嗽、喉炎、烧痛、气闷等征状,如果深入肺部,即可引起支气管炎。

神经中毒或血中毒剂如:

无机的氯化物和氢氧酸,能阻碍人体正常的氧化作用,造成内部窒息而死亡。

白磷,吸入磷的蒸汽会引起骨疽症,白磷和皮肤接触,会烧伤皮肤;铅和铅的化合物进入人体能损害骨骼,破坏红血球。

硝酸盐、草酸和草酸盐、二硫化碳、有机物中的氯仿、四氯化碳、溴甲烷、苯胺、苯酚等都是有毒试剂。

为了防止中毒事故,实验室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1、实验室内应该有良好的通风设备,使空气畅通,做有毒气体和有烟的实验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

2、绝对禁止在实验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