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宇宙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2331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docx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索宇宙教学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docx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探索宇宙

1、登月之旅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知道环形山的形成及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

2、体会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了解宇宙的帮助。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探究月球环形山的形成原因。

难点:

体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盘子、细沙、大小不一的石子、手电筒等。

学生:

收集有关月球及人类探月资料。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首先老师想让同学们欣赏一段录像。

2、播放一段月色溶溶的录像。

3、看完以后你有什么想说的?

(指名学生交流)

4、这么美的月亮上有什么呢?

这个问题我国古代劳动人们就想弄清楚,但是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所以人们就只好编造了许许多多关于月球的神话故事,你们能说出一两个来吗?

(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

(二)初识月球,了解环形山。

1、仔细观察一下,从这幅月面图上,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指名回答。

(大大小小的坑)

2、(出示环形山文字)描述得真详细,早在160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利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时,就看到了月球表面众多的坑、高地和平原,伽利略把这些坑叫做环形山。

3、知道什么是环形山了,有谁知道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吗?

真不错,我们的同学都已经知道了。

大约50年前,科学家们得出了新的结论(出示:

这些环形山是由于来自宇宙的流星和陨石撞击而形成的。

)(配合环形山图片)

(三)质疑探究,讨论实验。

1、看着这些环形山,同学们的脑海里一定会产生很多问题,说一说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预设:

怎样撞击?

陨石为什么会撞击月球?

撞击的陨石哪去了?

为什么这些环形山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

(板书)

2、同学们探究的欲望真浓,这些问题,也是正是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的问题,今天我就着重来研究环形山为什么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这个问题,其他的同学们以后再研究好不好?

3、同学们,你认为环形山的大小可能会跟什么因素有关?

(与陨石的大小有关、与陨石的下落的高度有关、与撞击的速度有关、与方向有关……)(板书)

4、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模拟实验,模拟一下陨石撞击月球表面的情景。

5、大家想一想,我们可用什么来模拟陨石?

用什么来模拟月球的表面的土壤,也就是月壤?

你怎么会想到要用沙子的呢?

(覆盖整个月球表面的月壤,由岩石碎屑、矿物颗粒、玻璃、陨石碎片、粘合集块岩等组成的松散堆积物。

6、好,现在模拟的材料我们都有了,如果我们假设这大小与陨石的大小有关,这个实验该如何来做?

预设:

将大小不同的石子从同一高度落下,观察在沙盘上形成的坑的情况。

师:

能告诉老师,为什么一定要从同一高度丢下呢?

怎么样才会使石子是在同一高度落下呢?

生:

双手平举、用直尺来固定高度、两个人举到同一高度……

小结:

我们要验证环形山的大小是否与陨石的大小有关,实验时必须要注意让大小不同的石子从同一高度落下。

(出示)

7、那如果我们的假设是环形山的大小是与陨石的高度有关,那这个实验又该怎么做呢?

预设:

将大小相同的石子从不同的高度丢下,观察在沙盘中形成的坑的大小。

师(追问):

石子为什么要大小相同?

生:

因为我们要判断是否与高度有关,石子的大小必须是相同的,否则就无法判断。

师:

这大小相同的石子我们应怎样来选择?

如果用同一个石子,我们实验时要注意什么?

(取石子时一定要小心,不要把形成的沙坑破坏了。

(结合学生回答出示:

从不同高度丢下相同大小的石子。

8、同学们考虑得真细致,在实验时还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吗?

(丢石子时力度要均匀;重复做时,要把沙盘重新抹平;最后形成的沙坑要放在那儿,不要抹掉;实验时要认真观察,及时记录……)

(四)模拟实验,交流发现。

1、同学们需要的材料,老师已经给你们准备了,请大家根据各组的假设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做一做这个模拟实验,提醒一下,刚才我们所讨论的注意点一定不能忘记哟,我们比一比,哪一组做得既快又好。

2、学生动手实验,师巡视指导。

3、交流:

哪一小组先来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

(利用视频展示台上前根据实验记录表汇报)

还有哪一组也想到前面来汇报?

(请2-3组进行汇报,及时进行表扬评价。

(五)日照实验,了解观察时间。

过渡:

同学们刚才通过模拟实验知道了环形山的大小与陨石的大小和陨石下落的高度有关,还有些其他的因素,同学们可以课后继续研究。

现在我们来看看在沙盘中形成的这些沙坑,怎样才会看得更加清晰呢?

1、如果我们能借助一些东西的话,你认为可借助什么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看出这些石子坑?

2、实验:

请同学们利用手电筒的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照一照沙盘上的坑,观察影子的变化,看看什么角度看到的沙坑最明显,记录员要及时将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3、交流实验现象

师:

好,同学们都做得很认真,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各组的发现。

生:

我们发现手电筒直射时沙坑和它周围的沙子都很亮,坑看上去不太明显,而斜射时,沙坑就会形成影子,明暗非常明显,沙坑也就看得很清楚。

4、我们都知道月球本身是不发光的,我们所见到的明亮的月光是太阳光照射到月球后反射到我们地球的。

根据刚才的实验你觉得什么时候观察月球的环形山效果最好?

(我们要选择好时机,由于每月农历十五的时候阳光直射月球,月球上看不出什么影子;农历初七、初八和22、23左右,阳光斜射,在明暗分界限处的环形山立体感强,所以这些天效果好)

(六)飞天登月,再识月球。

1、“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从古时候起,人们就一直渴望着了解月球,更多地认识月球,甚至幻想着能飞上月球。

人类的登月梦想实现了吗?

2、下面就让我们跟随美国的“阿波罗号”飞船来一次登月之旅吧!

(板书课题:

登月之旅)

(课件播放“阿波罗号”登月视频)

3、亲历了月球之旅,相信大家对月球又有了更多的了解,人们登上月球后还有哪些发现?

见书P44页

(七)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今天我们是随着美国的“阿波罗号”登上了月球,我们有没有希望搭乘中国自己的宇宙飞船登上月球呢?

2、(有!

)看来我们的同学们一个个都充满了信心呀。

虽然美国早在1969年就实现了载人登月,但近年来,我国的航天事业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课件播放“嫦娥一号升空视频)

2007年10月14日,〈〈嫦娥一号〉〉绕月工程担当四大任务,载着中国祖祖辈辈的登月希望,向月亮飞去。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了,这标志着我们中国人在不远的将来登上月球,也标志我国的航天领域迈入了世界航天的先进之列。

让我们重温一下那紧张,激动人心的一刻。

播放《嫦娥一号》登月实况。

3、今天,我们的“嫦娥一号”探月工程仅仅是我国探索月球的起点,到我们能真正登上月球,甚至建立月球基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同学们,让我们为了早日实现登月的梦想,共同努力吧。

4、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二十年后,在你们的努力下,我们终于可以乘自己的飞船进行月球旅行了,在出发前,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工作呢?

讨论交流。

(你的准备非常充分,相信你的月球之旅一定会很愉快。

教学反思:

2、太阳系大家族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对搜集到的有关太阳的各种信息进行总结评价。

 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计算等方法整理、加工太阳系的有关数据。

能够用安全的方法观测太阳。

 能够用一定的器材给九大行星排列位置。

 尝试着模拟太阳系运动的游戏。

 科学知识

知道太阳系的构成,知道九大行星的名字及排列顺序。

明确恒星、行星、卫星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了解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过程。

知道太阳的有关知识。

了解太阳系中有关行星、彗星、小行星和流星的知识。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精神及交流、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和茫茫宇宙相比人的个体的渺小。

意识到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不断发展,不断向未知领域探索的。

教学准备

 有关太阳的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等,橡皮泥、记录纸、网球等。

教学活动:

 一、常规活动建议

 1.导入激趣。

 

(1)谈话导入:

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幅美丽的星空图,你想到了什么或者你想说些什么呢?

(2)帮助学生认识三类星:

恒星、行星和卫星。

学生面对满天繁星展开想像的翅膀,并能说说自己对宇宙天体的认识,尤其对恒星、行星、卫星三类星的认识。

(3)激趣:

你们向往神秘的宇宙太空吗?

你们想探索神奇的宇宙奥秘吗?

让我们一起乘上宇宙飞船飞上太空来探索宇宙的无穷奥秘吧!

由学生面对满天繁星引入本课,从学生每天看到的熟悉的星星谈起。

面对满天星斗,学生会想到很多,例如有些是本身能发光,有些不能,于是引出恒星、行星、卫星的概念,为本课学习扫除概念上的障碍。

模拟升空的情景,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把自己置身于广阔的宇宙空间,去探索无穷的宇宙奥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让学生自主探究有关太阳系的知识。

(1)要求学生能够对太阳系的构成有一定的认识,井能说出九大行星的名称及其排列顺序。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太阳系以及太阳系中行星的运行轨迹,看看能发现什么。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得越多越好,并且能用一些办法记住九大行星及其排列顺序。

(2)引导学生进入“宇宙之旅”、“小天文馆”网站,或提供相关材料,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太阳系。

学生在浏览网站或阅读的时候,小组可以提出问题或回答别人的提问,教师将对提问或发表言论多的小组颁发奖品——天文知识卡片。

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参与这个活动。

(3)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一段的教学中,学生对太阳系的构成完全由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发现,尤其是九大行星的名称及排列顺序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记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的精神。

但因为学生自己寻找的有关知识很庞杂,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3.实地观测太阳。

由于太阳光的强度比我们眼睛可以承受的强度高10000倍,所以用来直接观测太阳的减光设备,必须能够将阳光减弱10000倍。

小学生可进行的太阳观测,主要集中在量度太阳影子或投影位置的变化及当有日食发生时量度太阳形状的变化。

这两种变化均可使用鞋盒针孔投影仪量度。

使用鞋盒针孔投影仪时,如观测时间较长,应注意鞋盒底部太阳投影位置的变化,最多只能持续观测约两小时,并且太阳的影像会由鞋盒底部的西面移往东面。

(1)活动前准备:

鞋盒、胶水、剪刀、锡纸、针。

(2)活动过程:

与学生重温太阳观测方法存在危险的原因;与学生讨论为什么虽然观测太阳有危险,但仍要进行,和学生讨论太阳观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制作鞋盒针孔投影仪:

在鞋盒前端开一小孔,后端开一较大的方孔,并用半透明的锡纸蒙上,对着太阳,太阳会在锡纸上留下投影;说明针孔投影仪的原理;说明针孔投影仪的优点和缺点;说明在自然界中,可利用树上树叶间的隙缝和投射在地面的影像替代针孔投影仪进行观测。

要求学生利用“鞋盒针孔投影仪”观测太阳的变化。

如有日食出现,亦可用它来观测。

但观测太阳时,除了要注意太阳对眼睛的影响外,还要谨防在烈日下曝晒可能出现中暑等问题。

(3)活动评估:

检查学生利用鞋盒针孔投影仪所绘画的太阳影像是否正确。

4.总结,课后延伸。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认识太阳系。

(2)继续激发学生探索更无穷的宇宙奥秘的兴趣,引导学生课后去访问因特网,那儿有关于太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在等着学生们呢!

学生课后继续探索,让学生把网上学习、自主探究的兴趣延伸到课后。

5.延伸活动。

模拟太阳系的大小的游戏。

二、网络教学环境设计

本堂课力图体现基于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传统的一讲到底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成为学生自主式学习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辅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整个教学步骤和过程见下表。

多媒体网络就是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传播媒体与网络技术的相互结合应用。

本课有宏伟、壮观的视频;有古朴、震撼的背景音乐;有朴素、清新的背景图像。

本堂课的教学地点将在网络教室,需25台以上计算机,能与因特网相连,解决了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垄断计算机的做法,为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交互性的特点提供了条件,计算机像笔、纸、书本一样,成了学生学习的工具。

整堂课主要采用了5种教学软件。

课前制作一个太阳系课件,用TOP2000进行教学,利用Webzip下载了一些网站,利用Frontpage2000进行了重新组合、添加,制作了网页(太阳系)和(宇宙探秘),学生利用传神2000可以浏览页面,利用Windows自带的Netmeeting进行小组协作学习,利用传神2000中的“BBS论坛”,全班围绕一些问题进行交流学习。

教学反思:

3、看星座

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自己的记录与别人交流星星的观测情况。

能够通过建立“我的星座”的方式认识天空的主要星星和星座。

能够在夜空亲自观测星星。

知识与技能

认识四季的主要星座和天空中的主要星星。

会记录星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观测星空需要恒心和毅力,科学需要持之以恒。

教学准备:

有关星座的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等,透明胶片、投影仪、指南针、量角器等,多媒体电脑。

教学过程:

1.建立“我的星座”。

(1)从认识星座导入。

在课的开始,先展示美丽的星空图,用优美的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力并提出相关的问题,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北斗七星和其他一些著名的星座(出示大熊座、仙后座、猎户座等),然后撤去犬屏幕上星座间的连线,并介绍:

古人把星星和星星之间用线连起来,将之看成是动物、人或其他东西,这就是星座。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和适当的讲解,让学生初步认识星座,学生也更容易理解“什么是星座”。

(2)学生回家观察星空,选择星星建立自己的星座。

根据学生观察的结果,让他们把自己喜欢的星星用线连起来,建立自己的星座,并在透明胶片上把“我的星座”画出来(投影胶片上画好网格)。

2.讨论“我的星座”。

教师组织交流“我的星座”:

说说建立了什么样的星座?

说出命名的理由。

学生各自到讲台上,用投影仪介绍自己的星座。

(有的叫三角座,有的叫四方座,有的叫蜘蛛座,有的叫房屋座,有的叫镰刀座等等。

总之,每个学生的星座都不一定相同。

)介绍完就按东南西北的方位,把“我的星座”贴在教室四周的墙上。

 3.介绍“我的星座”。

谈话:

为了让同学们了解你的星座,请你把“我的星座”介绍出来。

(这一次的介绍和上一次不同,要求明确星座的方位、高度和特征。

学生分别介绍各自的星座,然后把“我的星座”标到教室里的大投影片上,再按方位用胶带纸把星座贴在教室四周的墙上。

最后把四个方向的投影片用胶带粘成一整块,形成一幅完整的星图。

4.关注“我的星座”。

让学生继续观察“我的星座”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初步建立星星运动规律的概念。

教室四周墙上的四幅大的星图和由这四幅大星图拼成的完整的星空图会令学生惊讶,满天的繁星都被学生捉住了。

教学反思:

4、探索宇宙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

会制作多级火箭模型。

 能够收集有关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的图片和资料。

搜集人类的航天灾难故事。

科学知识

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了解人类走出地球的历史。

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认识各种典型的航天器。

了解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主要航天灾难。

了解我国的航天史。

知道中国正在进行的航天事业——嫦娥计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人类探索太空的自豪感。

体会到科学家和宇航员在宇宙探索中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

从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中体会到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的尊严。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收集各种神话故事、星球的图片、有关宇宙和探索宇宙的资料。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谈话:

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

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进行“探索宇宙”的活动。

(板书课题)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所收集的材料,并利用多媒体展示星空的图像和太阳系的有关图片。

2.引导学生经历人类观察、探索宇宙的过程。

(1)了解古人对宇宙的探索和向往。

讨论:

在没有先进观测仪器的远古时代,人们是怎样认识宇宙的?

他们会问一些怎样的问题?

谈话:

自古以来,人们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好奇与幻想,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通过编造一些神话传说来寄托他们的向往和追求。

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四则神话故事:

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偷药奔月、女娲炼石补天、夸父持杖逐日,井引导学生讨论:

古代的人根据什么天文现象编造了这些神话传说?

盘古开天辟地:

古人对天地产生原因的最初思考。

嫦娥偷药奔月:

古人看到月亮上明暗相间的阴影。

女蜗炼石补天:

古人看到天空中日月星辰的分布。

夸父持杖逐日:

古人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对光明的向往。

教师最后进行总结:

古代神话是古代人民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对宇宙的一种认识和看法,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的神住和探索宇宙的强烈愿望。

(2)了解古代科学家探索宇宙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谈话:

古人不但为许多天象编写了神话传说,还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古代科学家。

中国:

张衡、祖冲之、僧一行、郭守敬等等;外国:

哥白尼、布鲁诺等等,以及他们的研究成果,展示古代用来观测天文现象的仪器及古代的星图。

教师进行总结: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古代劳动人民对宇宙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世界天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的古代天文成就不仅表现在古人发明了精美实用的观象仪器,制定了最完善的历法制度,还表现在中国保存了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天象记录,现在许多西方国家的天文研究者都到中国来查阅古代天象记录。

(3)了解宇宙探测工具的发展。

讨论:

古人在观测宇宙时会遇到什么困难?

怎样解决这些困准?

介绍望远镜:

后来人们发明了望远镜(多媒体展示望远镜),1610年1月10日,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第一次用望远镜看到了月球上的环形山(多媒体展示月球图片),看到了木星和它的卫星(多媒体展示木星图片)。

望远镜使人们初步认识了太阳系,随着观测设备的更新和观测技术的提高,人们又观察到了更远的天体。

介绍现代的望远镜:

(1)巨型望远镜。

(多媒体展示巨型望远镜的图片)随着科技的发展,望远镜的制造越来越先进,口径也越来越大,人们也能够看得越来越远。

最大的望远镜的口径可达到4米多。

(2)射电望远镜。

(多媒体展示射电望远镜的图片)电磁波发现之后,人们又发明了射电望远镜,这种望远镜可以看100亿光年之外的星体。

介绍哈勃太空望远镜:

(多媒体展示哈勃太空望远镜的相关内容)随着人们对宇宙研究的深入,人们的足迹也走出了地球,走入了太空。

1990年4月25日,美国把一架以天文学家哈勃命名的空间望远镜送入太空,它能观测到150亿光年外的天体。

3.总结宇宙的特点。

(1)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宇宙的整体形象。

(2)讨论:

宇宙是什么样子的?

宇宙有多大?

宇宙是怎样产生的?

宇宙里有什么?

我们处于宇宙的什么部位?

宇宙里有没有和地球一样的文明?

(根据学生的回答调用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录像)

(3)总结:

人类正逐渐向宇宙的深处进军、探索,现在我们不仅能在地球上研究宇宙,还可以利用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星际探测器等手段进入到宇宙空间,接近遥远的星球,探索更多的宇苗奥秘。

(播放各种航天探测器)然而,浩瀚的宇宙总让人感到神秘和无限,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去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吧!

(4)展示各种航天器:

布置学生将自己收集的资料组合成专题资料,办成小报。

迄今,各种宇宙探测器已先后对月球,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哈雷彗星以及许多小行星进行了探测,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像金星终日蒙上的一层密雾浓云及温暖世界,火星上的所谓人工运河和生命存在之谜.土星的奇异光环和卫星家族,最大的木星及其圾光景观等,通过探测器的探访,大都陆续寻觅到了答案,而且不断获得新的发现,在人们面前展现出一幅崭新的太阳系面貌。

现在,“先驱者”11号和“旅行者”2号探测器经过10年的漫长旅途,在造访众多行星之后,已经飞到了太阳系的边缘。

它们肩负着人类神圣的使命,奔向更加遥远的恒星世界。

形形色色,多姿多彩的宇宙探测器必将在探索太空,开发宇宙中建立新的功绩。

4.布置学生收集各种航空灾难活动。

可以通过资料的搜集也可以通过观看相关录像来了解航天灾难史。

组织学生谈谈人类面对行航天灾难史作如何感想?

5,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展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中田人造卫星研制的设想始于1958年,在1968年召开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方案论证会上,研制计划正式纳入正轨。

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运载火箭将“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升空。

1988年9月7日,中国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1号由”长征”4号火箭发射升空。

遥测和信号接收都正常,卫星图像质量之高,得到了世界气象部门的公认。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科技工作者继续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不断对卫星进行改进,加紧新型号研制工作的同时,注重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及卫星系统在国民经济领域中的直接应用。

1999年10月中国--巴西联合研制的“资源”1号卫星发射成功,所接收到的卫星图像资料,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水利、矿产、能源、测绘、环保等众多部门。

1999年至2003年中国连续发射“神舟”系列宇宙飞船,并将航天员杨利伟送上了太空。

这一系列辉煌的成就可以通过组织学生知识竞赛来进行。

通过组织学生了解我国的航天知识及成就,展开多层面的讨论,进行选拔,最后进行展示。

在比赛中让学生对我国的航天成就产生一种自豪感。

五、参考资料

 [最古老的天文台]

 原始人类从实际生活需要出发,很注意对天体的观测,因此在一些文明古国,早就建立了便于从事天文观测的天文台。

在古希腊文化极盛时期,埃及亚历山大城就建有著名的天文台。

我国相传在夏朝就有天文台了,叫做清台,商时称为神台,周朝称为灵台。

周文王时灵台建在都城封邑的西郊,台高两丈,周四百二十步。

西汉时在长安城郊筑有清台,后改为灵台,上有浑仪,相风铜乌及铜表等仪器。

以后历代都修建过天文台,但是这些古天文台现在都不存在了。

目前世界上保留下来的最古老的天文台是公元632年建于南朝鲜庆州的天文台。

我国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天文台是河南登封县的观星台。

相传此处是周公测景的地方。

唐朝开元年间,南宫说这里建立了石表,元代年初在石表北面建立了永久性的观象台,目前还有遗迹存在,解放后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5年进行了全面维修。

[万户]

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用火箭作动力飞行的人。

美国火箭学家赫伯特·S.基姆在1945年出版的《火箭和喷气发动机》(Rockets and Jets)一书中提到:

“约14世纪末,有一位中国的官吏叫万户,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装上47枚当时可能买到的最大火箭。

他把自己捆绑在椅子的前边,两只手各拿一只大风筝,然后叫他的仆人同时点燃47枚大火箭,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

后来“万户飞天”的故事以各种形式被广泛引用,在苏联、德国、英国等火箭专家的一些著作中,也提到了此事。

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次国际天文联合会上,月球上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万户”,以纪念“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作飞行的人”。

[中国航天事业大事记(1956~2003)]

我国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