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政策概论期末考试复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2181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政策概论期末考试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社会政策概论期末考试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社会政策概论期末考试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社会政策概论期末考试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社会政策概论期末考试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政策概论期末考试复习.docx

《社会政策概论期末考试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政策概论期末考试复习.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政策概论期末考试复习.docx

社会政策概论期末考试复习

社会政策概论期末考试复习

一、名词解释题

1、社会政策

是指以公正为理念依据,以解决社会问题,保证社会安全、改进社会环境、增进社会整体福利为主要目的,政府或其它组织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服务行动的总和。

其核心是解决市场经济下公民的社会风险。

2、社会保护

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建立各种保护性的制度和措施,以避免或减弱某些社会群体在社会经济变迁(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和结构变化)过程中所受到的利益损害。

3、社会民主主义

主张通过争取普选权、直接立法、社会福利政策逐渐实现社会主义的主张,从实现社会主义的手段上说,又被称为改良主义。

4、普遍性福利供给

以不使接受者丧失地位、尊严、自尊的方式,把物品和服务更有效地、更方便地提供给有关的全部人口。

5、社会排斥

个人、团体和地方由于国家、企业(市场)和利益团体等施动者的作用而全部或部分排斥出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家庭和社会关系系统、文化权利以及国家福利制度的过程。

6、公共政策

是指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7、社会自由主义

关注个体的权利,包括性的自由,信仰宗教、免于经济强制的自由,保护私人生活免受政府侵犯。

8、民主社会主义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社会民主主义的立场处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中间;而民主社会主义则拥护完全的社会主义,并且希望借民主手段废止资本主义。

9、选择性福利供给

通过对个人或家庭的财产和收入状况的调查,界定出哪些人确实属于穷人,而后才给予减免费用的服务或现金补贴。

10、社会融合

就是减少或消除社会排斥,社会成员得到正常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待遇,获得平等的法律权利和其他公民权利,对个人或群体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身份有肯定性的评价。

11、社会倾销

指的是将劳工标准较低的国家生产的商品出口到劳工标准较高的国家的行为。

12、福利移民

指的是低层次劳动力向福利水平较高的国家或地区迁移的现象。

其中,低技能劳动力倾向于向福利高的地区移民,以期获得比较优厚的福利待遇;而技术人员和熟练工则倾向于向福利开支相对较低的地区移民,以期获得较高的工资。

二、填空题

1、基金累积制

所谓“基金累积制”,是指参加养老保险的在职劳动者,通过他和他的雇主在其工作期间的缴费,把一部分劳动收入交由社保经办机构,并将这些不断积累的资金用于投资,等参保人退休后,该基金再以积累的养老金和投资所得回报向他兑现当初的养老金承诺。

这是一种把劳动者工作期间的部分收入转移到退休期间使用的制度安排。

2、(基线调查)又称基础情况调查,是指在一项政策行动开始之前,就该行动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其它相关的问题的现状做详细调查。

3、《药品目录》中的(“甲类目录”)的药品是临床必需、使用广泛、疗效好、同类药品中价格低的药品。

4、1883年,德国建立(疾病保险)计划。

5、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由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组成,其中,以(乡镇卫生院)为中心。

6、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颁布(《济贫法》)。

7、现收现付制

现收现付制概念:

现收现付制,以养老保险为例,是指以同一个时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付已经退休的一代人的养老金的保险财务模式。

它根据每年养老金的实际需要,从工资中提取相应比例的养老金,本期征收,本期使用,不为以后使用提供储备。

8、《药品目录》中的(“乙类目录”)的药品是可供临床治疗选择使用、疗效好、药品价格较高的药品。

9、1935年,美国通过(《社会保障法案》)。

10、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由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组成,其中,以(村卫生室)为基础。

三、简答题和论述题

1、多维视野下的社会问题

(1)社会政策视野下:

社会问题是众多的个人或社会整体的某种需要得不到满足的一种社会状况,而社会政策就是试图用集体的行动去改变这种状况。

(2)社会问题的特点:

客观性、主观性、社会性、过程性

(3)主要方面:

社会不平等;贫困问题;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问题;环境、资源与生态恶化问题;犯罪与其它越轨问题;社会歧视问题;健康与疾病问题;居住环境问题;其他各种社会问题

解释视角

代表人物

观点

社会病态论

CharlesHanderson

SamuelSimith

社会群体的道德病态

生物社会论

 

由人类的生理机理问题引起

社会解组论

库利(CharlesCooley)

托马斯(Thomas)

社会变迁导致的社会失控

文化失调论

奥格本(WilliamOgburn)

“礼失,求诸野。

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各部分变迁速度不同导致的混乱

越轨论

默顿(Merton)

社会期待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引起

冲突理论

福勒(RichardFuller)

米尔斯

价值冲突论

人格论、心理失调论

 

人格或心理失调的外在体现

标签理论

贝克尔(HowardBeker)

埃里克森(Erikson)等

社会问题是社会的主观定义,即人们对某些人、某些行为、某些现象所作的主观性社会反应(不明真相的群众,被国外敌对势力所利用)

2、费边主义的影响及社会政策的发源

一、费边主义的影响

(1)费边主义,又称为费边社会主义,为英国费边社所倡导的一种民主社会主义学派。

费边主义者的基本信念认为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实现,是一个渐进而必然的转变过程。

他们排斥马克思阶级斗争及激烈革命的观点,改采民主温和的方式,企图以国家做为推动改革的工具,主张废止土地私有制、工业国有化,以及实现各种社会福利。

有三个基本的价值观念:

平等(有助于社会整合)、自由(强调正面自由)、互相关怀(鼓吹利他主义)。

(2)费边主义者参与协助英国工党的成立,并成为工党中颇具影响力的会员,其重要的贡献,在于透过各种活动,包括学术的研究出版、演讲、座谈会以及暑期学校的举办,向社会大众进行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与传播,唤起社会良知,鼓吹改革措施,因而对于教师、公务员、工会领袖、国会议员等等产生很大的影响作用。

二、社会政策的发源

为了解决贫困问题,费边主义者利用社会学研究的一些成果,主张国家应当通过实施社会政策解决这些社会问题,正是这些关于社会状况的研究和关于社会问题的知识积累,促进了社会工作方面新型训练课程和大学学位课程在英国的发展。

20世纪初,在伯明翰大学和伦敦经济学院等一些较新的大学中,社会工作、社会学和“社会行政”被融合起来。

因而,社会政策的早期渊源(前身社会行政)是和实际行动(社会工作)及研究(社会学)紧密融合的。

3、社会政策行动效率测量的特殊性

(1)社会政策行动的产出难以用货币来测量;

(2)各类社会政策行动之间的效率难以比较;

(3)同类社会政策行动的比较也会很复杂。

4、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政策议题

(一)社会倾销与福利移民

1、经济竞争力与社会福利之间的关系

不同学者有不同看法:

水火不相容、相辅相成、无关、利弊兼有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等。

其中,占主流的观点是:

水火不相容(也即奥肯所说的平等与效率之间此消彼长)。

2、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福利水平的社会常出现的问题一是资本外逃,二是高技能劳动者外流,三是社会倾销,四是福利移民。

(社会倾销的实质是现代经济全球化不平衡发展的必然产物,其核心问题是劳工标准等相关的社会责任标准。

解决办法:

从长远看,所有国家都要实施统一的较高的劳工标准,以体现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从近期来看,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国内相关标准,积极而又稳妥的推动与国际劳工标准、社会责任标准的接轨工作,另一方面还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贸易伙伴国出于贸易保护需要滥用劳工标准、社会保护之类的社会条款。

(二)社会政策的国际协调

1、劳工标准

(1)涵义:

又称国际劳动标准,是由国际劳工组织确定国际劳工权益的最低标准,该标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权威性。

其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性和经济性劳工标准。

政治性劳工标准是关于结社与集体谈判权、禁止强迫劳动、废除童工和禁止就业歧视等反映人权的基本权利标准,因此被称为“核心劳工标准”。

经济性劳工标准主要关于劳工的工资水平、工作时间和工作条件等反映与国际贸易经济利益相关的具体标准。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冲突

发达国家希望在贸易协定中规定最起码的社会福利待遇,以防止发展中国家搞社会倾销,许多西方国家近来一直把劳工标准问题作为国际贸易谈判的重点议题。

现在,由世贸组织处理贸易体制和国际公认的劳工标准问题。

国际社会尚未在是否应当在国际贸易协定中加入劳工标准、社会保护之类的“社会条款”达成共识。

2、跨国社会政策协调

为了防止社会倾销,在目前的条件下,签订双边的或区域性的社会政策协定较为现实。

(1)欧盟的社会章程。

规定各成员国履行最基本的社会责任,从而防止成员国之间的社会倾销。

(2)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对劳工标准做出了明确规定,并规定了申诉机制。

(3)跨国社会政策协调需解决的问题。

一是对资本、人员等要素的流动的影响有多大;二是如何消除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利影响。

5、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

(2)该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3)已经满足的需求,不再是激励因素。

人们总是在力图满足某种需求,一旦一种需求得到满足,就会有另一种需要取而代之。

一般来说,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活力驱动行为。

6、社会政策理论基础

(1)社会政策的多学科理论基础:

社会政策具有综合性,这种综合性表明,社会政策学科的产生和发展是建立在多学科的理论基础之上的。

一方面,从事社会政策研究的学者来自许多学科和专业背景;另一方面,当学者进行社会政策研究时,往往依靠多种学科所使用的方法和理论来探讨社会福利问题。

(2)社会政策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经济学研究中从稀缺性概念出发,关心如何选择分配稀缺资源的议题;而社会政策与资源配置密切相关,因此经济学不会忽略了社会政策的议题。

(3)社会政策的政治学理论基础:

政府在决定做与不做什么的时候会涉及公共权力的使用和政治过程的影响,社会政策是围绕着贫困和不公正以及社会中其他问题所引发的的政治斗争。

传统的研究描述社会政策在其中形成的那些制度,现代“行为”政治学则基本上聚焦于同政府有关的过程和行为。

现代政治学中,针对“谁制定政策”和“政策是如何制定出来的”议题,形成了多元论、公共选择理论、冲突理论等理论流派。

(4)社会政策的社会学理论基础:

社会学理论与社会学方法。

政治学探讨社会政策的可行性,经济学探讨社会政策的成本、效益以及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社会学的着眼点在社会问题、社会阶级和社会统计。

7、社会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社会政策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首先,实施社会政策将有利于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和保持社会稳定,从而给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与社会环境;其次,社会政策以公平的价值为基础,可以营造集体主义氛围并促进社会整合,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再次,通过实施公共教育、公共医疗卫生政策等积极的社会政策,促进全社会人力资本的增大,进而对长期经济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

(2)社会政策对经济发展可能的负面影响

首先,实施社会政策会消耗一定的经济资源,使国内投资率下降;其次,高福利的社会政策会增大劳动力成本,从而给出口贸易和吸引外资带来不利影响;再次,高福利的社会政策体系可能会降低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造成部分社会成员对国家福利的依赖,不利于经济成长。

8、经济全球化对社会政策发展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限制了民族国家的社会政策权能,迫使民族国家的社会政策进行调整。

经济全球化导致了资本外流和社会倾销,进而导致了经济增长放缓和福利国家危机,许多发达国家纷纷改革其社会政策。

(2)传统上局限于民族国家内部的社会政策“超国家化”或“社会政策的全球化”。

社会政策的全球化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全球社会调控。

即为了实现特定的社会保护和福利目标而对贸易条件和公司的运作进行管理;二是国家之间的再分配。

如:

欧盟的结构基金;三是超国家层面的社会福利供给。

如“全球基金”。

9、“第三条道路”

有关的“第三条道路”——“第三条道路”在20世纪政治家们的政治宣言中频频出现:

(1)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第三条道路”指的是介于布尔什维克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之间的“奥地利马克思主义”;

(2)法西斯主义的知识分子也声称法西斯主义就是资本主义无政府状态和“共产主义专政”之间的第三条道路。

(3)二战以后,许多民族独立国家,比如印度,就试图走一条既不依赖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也不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第三条道路。

(4)1951年,社会党国际在其成立宣言中宣称,民主社会主义要走一条既不同于资本主义也不同于共产主义的第三条道路。

(5)上个世纪90年代,以布莱尔为首的英国工党提出了以“新工党,新英国”为口号的新的“第三条道路”,其影响之大、意义之深远是此前任何一种“第三条道路”都无法比拟的。

10、社会政策的社会学分析

一、不同社会学理论视角下的社会政策

(一)功能主义视角:

由国家来承担社会福利事务是社会整合和社会发展的功能需要。

(二)冲突学派视角:

社会政策的过程是各个利益集团协商和妥协的结果。

(三)女性主义或社会性别视角:

(1)女性主义的理论主张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

(2)对于社会政策理论,性别视角的基本观点是:

女性受男性剥削,现存的社会福利制度是有利于男性的。

二、社会政策与社会结构

社会学视野下的社会结构主要指阶层结构。

(一)社会结构对社会政策的影响:

:

强势的社会阶层会影响政府的社会政策决策;尤其是他们会通过媒介、学术活动等影响该社会的意识形态,进而对政府的社会政策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社会政策在调节阶层间的利益和冲突中的作用

1、从总体上看,社会政策具有调节社会阶层间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平等的作用,降低因市场经济竞争和其它因素导致的不平等。

2、在一定时期,社会政策也可能会增大社会不平等。

(如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城乡之间、阶层之间(农民、工人、干部)的福利水平差距较大)

三、社会政策与家庭、社区和组织

(一)社会政策与家庭

1、历时性考察

A、在农业社会,家庭是社会经济活动最主要的基本单位,也是社会保障的基本单位;

B、在工业社会,家庭的消费功能依然在较大程度上保留,生产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弱化,在部分国家,家庭的社会保障功能也大幅度弱化,因而建立国家福利体制来弥补社会在这方面的功能缺陷

2、家庭与社会政策行动的关系

A、家庭的社会保障功能与社会政策行动之间的互动:

国家与社会承担得越多,家庭的相应功能也就越弱化;家庭的社会保障功能越弱化,对国家与社会的依赖也越多。

B、家庭在社会政策体系中可以也应当发挥重要作用(养育、养老等):

至少可以作为社会福利体系的重要补充,以弥补国家福利的不足。

3、启示

A、在社会福利中,政府应该重点考虑以家庭为单位的福利标准。

(如以家庭人均收入为单位来核算纳税标准,重点支持五保户、单亲家庭等家庭支持缺失或家庭功能很弱的群体)

B、在社会政策实践中,政府应该加强而不是弱化家庭的经济及社会职能。

(二)社会政策与社区

1、历时性考察

A、在农业社会,社区对人们的经济、政治、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活动影响很大;

B、工业社会以来,社区组织弱化,出现社会国家化的现象。

随着福利国家体制的弱化,人们重新审视社区在基层社会管理和提供社会服务方面的重要性。

2、社区在社会政策行动中的作用

A、以自治的方式向居民提供必要的服务;

B、参与政府的社会政策行动。

3、我国的社区与社会政策行动。

A、作为自治组织,承担为居民提供各种福利性服务的功能(环卫、治安、托幼等);

B、作为政府管理的一个基层单位,社区组织实施部分政府社会政策(社会保障、救助、促进再就业等)。

(三)组织与社会政策

社会政策的实施与社会的组织化程度、组织方式关系紧密。

在各种组织中,就业组织(即单位)对个人的经济状况、福利保障影响最大;

1、改革前的就业组织

国家——单位保障模式。

2、改革后的就业组织

A、就业组织与政府的福利功能普遍弱化;

B、人们由“单位人”向“社区人”转变;

C、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由“单位制”向“社区制”转化;

政府于1990年代开始大力开展社区建设,财政资源、居民参与等问题有待解决,如何构建新的城乡组织体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大问题。

除了就业组织、社区组织之外,专业化服务组织(医院、学校和福利机构等)、民间组织和非盈利组织在社会政策行动中也发生重要的影响。

四、社会政策与社会发展

社会发展涉及社会问题的解决、社会生活质量的改善和人类发展水平的提高等。

(一)社会政策与社会问题

社会政策行动既是治疗型的(医治问题);也可以是“预防型”的。

(二)社会政策与社会生活质量

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缓解人们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建设一个平等、和谐、稳定的社会。

(三)社会政策与人类发展

1、旧发展模式:

只以经济增长为目标,人们在这种发展模式中获益不多。

2、新发展模式:

以人为中心,发展要围绕满足人的各种需要,提高生活质量。

兼顾经济增长的速度、效益和质量;强调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避免社会排斥,促进社会整合;强调发展的可持续;通过加强个人的安全(经济、政治、社区、人身、食品和文化)而达到国家的安全。

11、新右派对福利国家的看法

激烈地批判福利国家体制:

(1)对自由造成了威胁:

因政府的扩张、平等主义及缺乏选择性;

(2)导致了低效率,对经济造成了伤害;

(3)导致了福利国家在政治上陷入了困境;

(4)对社会造成了伤害:

既消除了个人责任,也消除了社会责任。

12、社会政策的政治分析

一、社会政策的政治功能

(一)社会政策与政治制度和政府合法性:

通过社会政策调动民众参与政治活动;通过社会政策实现民本的目标。

(二)社会政策与社会稳定:

有助于消除不稳定的社会根源。

(三)社会政策与政党政治目标:

在多党制国家里,社会政策是政党政治纲领的重要内容,在非多党制国家里,社会政策是民众评判执政党的依据之一。

二、社会政策与政治体制

(一)专制体制下,是恩赐、仁慈;

(二)民主制度下,是国家和政府的职责。

三、社会政策与公民的权利、义务

通过社会政策来落实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也负有相应的义务:

纳税、参加社会保险、接受义务教育等。

四、国家与公民社会在社会政策领域的关系

公民社会即在社会中独立于国家权利体系之外的社团性组织的总和。

国家与公民社会在社会政策领域有共同的或相似的目标,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克服各自的不足。

五、社会政策与利益集团

一方面,通过社会政策可以平衡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另一方面,社会政策有时会受到力量比较强大的利益集团的控制,从而使社会政策在不同程度上偏离公共目标。

六、社会政策与公民参与

影响公民参与的因素有很多:

1、参与机会;2、参与意识;3、政治体制(民主或专制集权)等。

13、可持续生计(自由发挥)

最早见于1991年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的报告,在1995年社会发展峰会通过的《哥本哈根宣言》中得到了清晰的界定:

“使所有的男人和妇女通过自由选择的生产性就业和工作,获得可靠和稳定的生计。

消除贫困的大目标在于发展个体、家庭和社区改善生计系统的能力,这就意味着:

A应该以积极的眼光看待贫困群体,把他们看作宝贵的人力资源,相信他们能够创造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B政府应该用优惠的政策鼓励失业和贫困者自谋职业,对各种形式的灵活就业给予保护;

C重视发挥社区、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他们拥有很多意想不到的资源。

14、济贫法

(1)背景:

社会巨变(封建制度的解体;宗教改革;圈地运动)社会危机

(2)救济方式:

教区应负责供养区内得不到亲属供养的无依靠贫民;英国政府征收“济贫税”用于救济完全没有劳动能力的贫民。

(3)分类对待:

对有劳动能力的贫民送入习艺所培训后强制就业劳动,拒绝劳动者将被送入惩罚性监狱;对于不能工作的贫民送入救济院或施以院外救济;对失依儿童安排学徒训练机会。

(4)耻感文化:

受惠者付出个人尊严和自主权代价,耻辱烙印的负面影响。

(5)意义:

A第一次开始以立法的形式认定济贫事业是政府不可推却的职责。

1834年《新济贫法》也沿用了这种济贫原则。

B将已有的宗教或社会救助活动惯例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从而,使社会保障开始从非制度化逐步走上制度化的道路,开创了用国家立法推动社会保障事业的先例。

C标志着政府开始介入社会保障,穷人开始把享受救助当作一种权利。

D以其“惩诫性”、“恩赐性”著称于世,穷人享受这种权力要承担巨大的代价。

15、福利国家

(1)福利国家指二战后大规模实施社会保障,以全民福利和全面福利为目标,宣布达到高福利水平的国家。

(2)福利国家历史背景:

A“二战”时期国家和工人阶级力量的凸显;

B凯恩斯主义:

政府应该通过财政、货币政策和再分配政策刺激需求、促进就业。

C福利国家的政府保证全体公民享有最低标准的收入、营养、健康、住房、教育和就业机会,而且这些保障表现为公民的政治权利而不是以慈善的形式出现。

(3)福利国家的基本特征:

一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存在着某种形式的国家干预,不是纯粹的自由放任。

二是国家制定社会政策,不仅保证所有公民的最低生活需求,而且以普遍性福利供给的社会供给和社会保险为主,用以财产调查为基础的公共救济来弥补前者的不足。

三是实现了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和解,他们一起接受了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福利国家共同建构的混合经济。

四是把福利国家作为一种实现社会团结、公正和平的工具,依靠科层制组织和专家以及专业人员来提供社会福利,以“理性”、“效率”、“计划”来推进社会福利。

16、贝弗里奇报告

(1)1941年丘吉尔政府成立了一个“社会保险和救助委员会”,研究战后社会政策问题。

1942年11月,提出《贝弗里奇报告》(即《关于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又称“贝弗里奇计划”)。

(2)贝弗里奇报告主要目的是消灭“五大病害”,即:

贫困、疾病、肮脏、无知和懒惰。

认为:

现行的社会政策中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太小,社会保障的内容也不完善,而且保障的标准也太低,管理上也存在着问题。

报告建议建立一个新的、统一的、综合的和基本上涵盖全体人民的社会保险体制

(3)新的社会保险体制的主要特点:

以均等给付和均等供款为基础,充分满足最低限度的生计需求,由雇员、雇主、政府三方共同负责其经费来源。

针对社会保险范围以外的人,建立国民救助系统。

17、“福利国家”社会政策改革

一、福利国家的危机

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陷入滞胀时期,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国家财政赤字高升,出现“福利国家危机”和“福利困境”。

以撒切尔夫人为代表的英国政府和以里根为代表的美国政府开始了福利制度改革。

二、改革的思路:

(1)收缩社会保障开支,国家不养懒汉,鼓励个人以劳动来争取福利。

(如提高领取养老金的年龄界限、降低养老金标准,减少失业救济金和住房、教育补贴等);

(2)实行社会保障的“私人化”、“资本化”,政府退出部分社会保障项目。

(如将一些项目交给私营企业或非政府民间机构经营,或提高和恢复家庭、慈善机构、互助组织等某些传统的社会保障机能,用积累的基金投资融资以实现基金的增值);

(3)增加社会保障基金的收入。

(如对社会保障给付开征所得税、提高保险费率、提高甚至取消缴费上限等)。

18、社会政策的主体

社会政策主体是指发起或参与社会政策行动过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