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的书阅读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1862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睡的书阅读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沉睡的书阅读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沉睡的书阅读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沉睡的书阅读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沉睡的书阅读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沉睡的书阅读答案.docx

《沉睡的书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睡的书阅读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沉睡的书阅读答案.docx

沉睡的书阅读答案

沉睡的书阅读答案

【篇一:

小学三年级(下)语文期末试题

(2)】

txt>(在90分钟内完成满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

1、读拼音,写词语。

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用“?

”标出。

3、给多音字组词。

4、比一比,组成词语。

蹈()洲()悔()致()

踏()州()诲()至()

5、在()里填上“的”、“地”、“得”。

光彩夺目()春天时间过()真快快快乐乐()学习

6、把成语补充完整。

大()小用()口同声和颜()色()雀无声

苍翠()滴落()缤纷勤学()问津津有()

7、选词填空。

①一()清泉。

一()金光(条束阵个眼)

②妈妈的神情变得()了。

(严肃严格严厉)

③那只小猫,既漂亮,又活泼()。

(灵活灵巧机灵)

8、按要求写句子。

(1)扩写句子。

①一群()蝴蝶()翩翩起舞。

②老师()说:

“你们的表现太出色了!

(2)照样子写句子。

①例:

蒲公英的花可以张开、合上。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微风吹来,银杏树的叶子轻轻地摇着。

②例:

这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

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这是我最喜欢的那本书。

(3)造句。

①从“舒适”、“纷纷”、“喜出望外”、“应有尽有”中选一个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

因为?

?

所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把诗句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

(1)“嫦娥应悔偷灵药,___________________。

”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中的诗句。

(2)“__________________万条垂下绿丝绦。

”,诗句的意思是: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写出一首你喜欢的课外背的古诗的题目《》。

10、把语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阴阴夏木啭黄鹂。

(2)日日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常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八仙过海—_。

二、阅读

(一)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翠鸟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芦杆上了。

他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

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翠鸟蹬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1、填空。

这两个自然段具体描写翠鸟()的事,说明翠鸟()的特点。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等候——()锋利——()

4、仔细读一读划“——”线的句子,这个句子告诉我们翠鸟的眼睛()。

(二)课外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

它脱下破旧的外衣,又开始新的生活;它贪婪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甜润的露珠儿,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嫩枝绿叶。

中秋时节,银梨树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果实。

它的外形扁圆扁圆的,与苹果的形状相似。

它总爱“三只一群”、“五只一伙”地生长着。

开始,果子的颜色呈淡绿色,后来颜色变黄了。

来过这里的人都会对家乡的银梨赞不绝口。

我爱家乡的银梨。

1、从短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内。

()的细雨()的露珠

()的绿叶()的海洋

2、把写银梨果特点的词语按要求填在横线上。

(1)形状:

(2)颜色:

开始呈,后

3、用“——”画出一个比喻句。

4、短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银梨的,表明时间的词语有:

阳春三月、_______、

____________。

5、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文前的“——”上。

6、从文中选一个你认为用得最好的词语写在下面,并造句。

三、习作

你最喜欢谁?

是你的爸爸、妈妈,还是你的老师、同学?

想一想,请你

选一位你最喜欢的人写一写。

要用具体事例写出你为什么喜欢他(她)。

语句要通顺,字迹要工整、不写错别字。

要给自己的习作加个合适的题目呀!

参考答案:

1、读拼音,写词语。

(10分)

湛蓝衬衫繁殖情不自禁

羡慕游览奥秘清晰可见

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用“?

”标出。

(6分)

3、给多音字组词。

(6分)

大降

4、比一比,组成词语。

(4分)

蹈(舞蹈)洲(绿洲)悔(后悔)致(一致)

踏(踏步)州(滨州)诲(教诲)至(至于)

5、在()里填上“的”、“地”、“得”。

(3分)

光彩夺目(的)春天时间过(得)真快快快乐乐(地)学习

6、把成语补充完整。

(4分)

大材小用异口同声和颜悦色鸦雀无声

苍翠欲滴落英缤纷勤学好问津津有味

7、选词填空。

(6分)

①一(眼)清泉。

一(束)金光(条束阵个眼)

②妈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

(严肃严格严厉)

③那只小猫,既漂亮,又活泼(机灵)。

(灵活灵巧机灵)

8、按要求写句子。

(14分)

(1)扩写句子。

(3分)

①一群(彩色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②老师(高兴地)说:

“你们的表现太出色了!

(2)照样子写句子。

(4分)

①例:

蒲公英的花可以张开、合上。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微风吹来,银杏树的叶子轻轻地摇着。

微风吹来,银杏树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轻轻地摇着。

②例:

这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

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这是我最喜欢的那本书。

这不恰好是我最喜欢的那本书吗?

(3)造句。

(6分)

①从“舒适”、“纷纷”、“喜出望外”、“应有尽有”中选一个词造句。

__新开了一座超市,里边的商品应有尽有。

______

②?

?

因为?

?

所以?

?

___因为明天是元旦,所以放假不上学了。

_____

9、把诗句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

(6分)

(1)“嫦娥应悔偷灵药,__碧海青天夜夜心_。

”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嫦娥》中的诗句。

(2分)

(2)“__碧玉妆成一树高__万条垂下绿丝绦。

”,诗句的意思是:

___像碧玉一样梳妆成的高高柳树,千丝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

(3分)

(3)请你写出一首你喜欢的课外背的古诗的题目《》。

(1分)

10、把语句补充完整。

(6分)

(1)_____漠漠水田飞白鹭___,阴阴夏木啭黄鹂。

(2)日日行,___不怕千万里___;常常做,___不怕千万事____。

(3)八仙过海—_各显神通。

二、阅读(15分)

(一)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6分)

翠鸟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芦杆上了。

他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

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翠鸟蹬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1、填空。

(2分)

这两个自然段具体描写翠鸟(捉鱼)的事,说明翠鸟(机灵、灵活)的特点。

2、用“——”在第二自然段中,划出描写翠鸟捕鱼时动作的句子。

(1分)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2分)

等候——(等待)锋利——(锐利)

4、仔细读一读划“——”线的句子,这个句子告诉我们翠鸟的眼睛(锐利无比)。

(1分)

(二)课外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9分)家乡的银梨树

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

它脱下破旧的外衣,又开始新的生活;它贪婪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甜润的露珠儿,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嫩枝绿叶。

中秋时节,银梨树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果实。

它的外形扁圆扁圆的,与苹果的形状相似。

它总爱“三只一群”、“五只一伙”地生长着。

开始,果子的颜色呈淡绿色,后来颜色变黄了。

来过这里的人都会对家乡的银梨赞不绝口。

我爱家乡的银梨。

1、从短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内。

(2分)

(蒙蒙)的细雨(甜润)的露珠

(婆娑)的绿叶(银色)的海洋

2、把写银梨果特点的词语按要求填在横线上。

(2分)

(1)形状:

扁圆扁圆的

【篇二:

11沪教版五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

___姓名_____一、基础知识:

24%

(一)给带点字注音。

4%

蓦然()深邃()积攒()结实()....矜持()邂逅()亵渎()悄然()....

(二)先解释划线词的意思,再解释句子的意思。

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三)根据意思把下面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3%

1、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来往往不断。

()2、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3、形容看到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

()

(四)修改病句(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

4%

1、我的心激动得几乎差不多要跳出胸膛。

2、同学们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很活跃。

3、黄继光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4、夕阳西下,有的像奔跑的马儿,有的像跪地的骆驼,有的像沉睡的雄狮?

?

(五)默写本学期学过的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一首古诗。

4%

(五)写出下列各题中的名言或作者。

3%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

2、孔子关于学习的名言3、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

()

二、阅读36%考核(18%)

南方一家幼儿园公开招骋园长,由于待遇优厚,一时间报名者云集,其中甚至包括专功幼儿心理的女研究生和多名早已有了职业和稳定收入的高学厉者。

但经过考试,最终被录取的却不是她们,而是一个相貌平平、扎着小辨子的文静姑娘——她叫雯雯。

最后一次考试安排在二楼。

楼外阳光明媚,春风和煦,鸟儿欢唱。

楼梯拐弯处,却有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拖着鼻涕,泪汪汪地站在那儿等着什么。

众多应考者大多面容姣好,打扮入时,举止得体,她们经

1

过小男孩的面前,满怀信心地去面试;只有雯雯一个人停下来,她不仅掏出手帕给男孩子擦鼻涕,还亲切地说了一句:

“小弟弟,是不是找不到妈妈了?

别急,等我一会儿,姐姐去去就来,带你去找妈妈。

面试之后,众多的应考者匆匆下楼,对楼梯拐角处的小男孩熟视无睹,惟有雯雯把脏兮兮的小男孩抱了起来,那么亲切地哄着他,那么认真地给他唱歌,那么投入地给他讲故事——而这一切,被早已架设好的录像机全都录下来了!

天!

考生们谁也没有发现,这个小男孩儿,原来是幼儿园方面专门安排好的!

一楼大厅里聚满了等待宣布结果的应考者当考核小组宣布被录用者是雯雯时大家都愕然了惊讶的目光投向着装朴素相貌平平的雯雯雯雯暗想我的文化成绩并不出色呀随后,考核小组播放了刚才的录像,众多的报考者,羞愧地低下了头——她们显然已恍然大悟,自己被淘汰乃是一种必然。

1、圈出第1自然段中的四个错别字,并改正。

(4%)

()--()()--()()--()()--()2、给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缺少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3%)3、本文采用的叙述方式是()。

(2%)a.顺叙b.倒叙c.插叙d.时间顺序

4、联系上下文,概括众多应聘者和雯雯对待小男孩的不同态度。

(2%)

(1)众多应聘者对待小男孩的态度。

(用原文中的四字短语概括):

(2)雯雯对待小男孩的态度(用自己的话概括,限用4个字):

5、说说小男孩在楼梯拐角处等着什么?

(不超过10个字)(1%)6、幼儿园为什么要在楼梯拐弯处安排一个小男孩儿?

幼儿园最终为什么单单录取雯雯?

(4%)7、本文以“考核”为题,整体把握全文后,请指出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2%)

(二)(18%)

这时,陆续跑过来好几个年轻人,围住了司机,有的说:

“你哪儿来的?

赔大娘的包子!

”有的说:

“没收他的驾驶证!

司机苦苦哀求道:

“乡亲们,请原谅我,大娘的包子我是一定要赔的,可是,你们不能没收我的驾驶证啊!

”“为什么?

”“我公务紧急,忙着运送这批货物?

?

一听到“货物”,有人喊道:

“()有货物,咱们()拿他的货物,来顶大娘的包子!

2

说着,有几个年轻人爬上车顶,掀开了毡布。

可是,一个个全楞住了。

他们谁也没有拿货物,()他们看清楚了,车上装的全是救灾的物资。

一个青年跳了下来,挤到司机的身边说:

“师傅,原来您是运送救灾物资的,怎么不早说呢?

”司机揉揉眼睛说:

“被洪水围困的灾区人民,正受着饥饿和疾病的威胁。

这批货物,必须尽快送到。

我已经几天几夜没有吃东西了,刚才想买点儿东西吃,没想到?

?

人们开始安静下来。

卖包子的老大娘分开众人,挤过来说:

“小伙子,错怪你了,大娘这里还有包子,你就带上,快些赶路吧。

“大娘,给您包子钱。

“说哪儿去了?

大娘哪能要这些钱呢?

去年我们这里遭水灾,也是政府送来粮食救了我们。

咱们可不能忘了国家的好处哇!

在场的人都被感动了,他们纷纷从自家的小店里拿来面包、蛋糕、水果、饮料,无偿地送给司机。

司机含着眼泪,挥挥手,用沙哑的声音喊道:

“我替灾区人民谢谢大家了。

再见!

”1、你认为本文最佳题目是。

我认为它最佳的理由是(2%)

(a救灾物资b司机与大娘c买包子的风波)2、用“/”画去括号里的错误读音。

(3%)3、在文章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

4、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大娘哪能要这钱呢?

(1%)5、缩写句子:

被洪水围困的灾区人民正受着饥饿和疾病的威胁。

(1%)6、最后一节划线句中的“沙哑”换成“响亮”好不好?

为什么?

(2%)

7、简要概括文章的内容。

(3%)

8、请谈谈你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受。

(3%)

三、写作:

《脚印》35%提示与要求:

(1)这个题目会让我们想到: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留下一个个的脚印,脚印记录着你成长中的甜酸苦辣。

那么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哪一件事令你难以忘怀?

请你把它写出来吧!

(2)这个题目也许还会让我们想到与脚印有关的一件事,比如:

刚擦好的地板上有一连串的脚印。

那是谁的脚印?

怎么会留在地板上的?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把这件事写出来,一定也很有意思。

(3)注意写好一件具体的事情;字数在450字左右。

3

4

5

【篇三:

初中课内诗歌阅读赏析选择题及答案】

=txt>1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句意理解正确的是(c)

a.日、月的运行,都是从大海里升起又降落;银河灿烂,也好像是发源于沧海之中

b.日、月朗照大海,星星闪烁,辉映于海面

c.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好像都是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了一样

d.太阳月亮不停运转、银河灿烂,它们有的没入海底,有的投映到海面

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对)

②“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错)

③“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全景式地描绘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对)

④这首诗前八句是实写,后六句是虚写(错)

⑤“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对)

⑥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借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对)

3、王湾《次北固山下》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b)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对偶,写“客路”、“行舟”,字里行间已有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之感,与尾联之“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两岸阔”与“潮平”,“一帆悬”与“风正”均有因果关系。

“风正”是风大之意。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表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

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阳来得早,好像春天也来得早。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脍灸人口。

d、“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与首联呼应,表达了诗人触景生情,怀有无法抑制的思乡之情。

4.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时候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5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d)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

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

“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6、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

7、品读本诗,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d)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8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

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9.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10..下列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用准确而极富表现力的词句,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西湖春日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b.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诗人善于选取典型景物,在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春的活力

c.诗人很讲究炼字,在颈联中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暮春的盛景

d.全诗在结构上很有特色,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到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