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联考试题苏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1862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考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联考试题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参考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联考试题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参考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联考试题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参考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联考试题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参考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联考试题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参考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联考试题苏教版.docx

《参考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联考试题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考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联考试题苏教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参考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联考试题苏教版.docx

参考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联考试题苏教版

(参考)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苏教版

 

考试时间:

120分钟满分:

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或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风靡(mǐ)心驰神往(chí)B.祈祷(qí)不能自已(yǐ)

C.矗立(chù)千捶百练(chuí)D.募集(mù)辗转反侧(zhǎn)

2.下列文段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心乐之(以……为乐)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语时了不悲(完全)

B.叶徒相似(只)以其境过清(凄清)但少闲人(只是)

C.欣然起行(高兴地)不可久居(居住)凄神寒骨(寒冷)

D.坐盗(偷窃)盖地有高低(因为)后事可举(成功)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我市的教师队伍中,骨干教师逐年增多,呈现出人才济济的好景象。

B.突然有人横穿马路,这辆小汽车急忙戛然而止。

C.2009年的春晚,小沈阳惟妙惟肖、技惊四座的表演,获得全国观众高声叫好,从而一炮走红,身价百倍。

D.、城北农贸大市场里,各种水果应有尽有,不胜枚举。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需要采集50万朵花左右的花粉。

B.这天晚上,我睡得很香,梦中又见到了满山鲜嫩的蘑菇,闻到了蘑菇汤浓浓的香味。

C.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满城成为江阴的城市特色。

D.住宿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都是宾馆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5.选出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2分)()

这一次来到黄山北海,早晨天还没有亮,就有人跑着、吵着去看日出。

我一骨碌爬起来,在凌晨的薄暗中摸索着爬上曙光亭,那里已经是黑压压的一团人。

我挤在后面,同大家一样向着东方翘首仰望。

天是晴的。

但在东方的日出处,却有一线烟云。

                       

①一转眼间,它就涌了出来,顶端是深紫色,中间一段深红,下端一大段深黄。

②然而立刻就霞光万道,白云为霞光所照,成了金色,宛如万朵金莲飘悬空中。

③最初只显得比别处稍亮一点而已。

④须臾,彩云渐红,朝日露出了月牙似的一点。

A.①④③②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④②①③

6.对下面语段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也最有用的一门语言,学习者往往都期待能学成“第二语言”的效果——听说读写样样精通。

如今国人对孩子掌握英语的期待,从幼儿就已经开始,总是希望孩子生下来就“浸泡”在英语环境中,以抓住英语学习的“关键期”。

然而,在很难存在真正的“第二语言”环境,如果不能保证孩子能够持续地与说英语的人接触,那么“英语”终究不过是“外语”而已。

各校的英语教育都很注重牢固地打基础,花很多时间力求使英语成为学生的一种“素质”。

然而由于缺乏师资力量、语言环境,导致比起其他科目,学习英语的效率要低很多。

日本孩子到小学高年级才开始学英语,到了大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利用英文材料上得心应手。

日本科学家用英语在世界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量按比例也超过。

A.学习英语越早越好,否则会错过“关键期”。

B.我国学生学习英语的唯一软肋是没有英语环境。

C.把英语视作一项“素质”,国人投入太多且划不来。

D.日本孩子因为有“第二语言”环境,所以英语学得更好。

二、阅读与赏析(40分)

(一)(12分)

欢①进至陕,泰②遣开府仪同三司达奚武等拒之。

行台郎中封子绘言于欢曰:

“混一东西,正在今日。

昔魏太祖平汉中,不乘胜取巴、蜀,失在迟疑,后悔无及。

愿大王不以为疑。

”欢深然之,集诸将议进止,咸以为“野无青草,人马疲瘦,不可远追。

”陈元康曰:

“两雄交争,岁月已久。

今幸而大捷,天授我也,时不可失,当乘胜追之。

”欢曰:

“若遇伏兵,孤何以济?

”元康曰:

“王前沙苑失利,彼尚无伏;今奔败若此,何能远谋!

若舍而不追,必成后患。

”欢不从,使刘丰生将数千骑追泰,遂东归。

泰召王思政于玉壁,将使镇虎牢,未至而泰败,乃使守恒农。

思政入城,令开门解衣而卧,慰勉将士,示不足畏。

后数日,刘丰生至城下,惮之,不敢进,引军还。

思政乃修城郭,起楼橹,营农田,积刍粟,由是恒农始有守御之备。

【注】①欢:

高欢,东魏丞相。

②泰:

宇文泰,西魏丞相。

7.下列句中的“以”与“孤何以济”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可以为师矣D.以其境过清

8.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封子绘认为这次是统一东西两魏的大好时机,应该乘胜追击宇文泰。

B.高欢因为害怕有伏兵,始终不打算追击宇文泰,最后只派了几千人去追。

C.宇文泰原来是想让王思政把守虎牢关,后不得已只能让他防守恒农。

D.王思政用“空城计”成功吓退了追击而来的刘丰生,最终守住了恒农。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①咸以为咸:

②彼尚无伏彼:

③将数千骑追泰将:

④起楼橹起:

10.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⑴不乘胜取巴、蜀,失在迟疑,后悔无及。

(2分)

译:

⑵今奔败若此,何能远谋!

(2分)

译:

(二)村夜白居易(4分)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1.首句中运用了叠词“苍苍”“切切”,好在那里?

(2分)

12.联系全诗的景物描写,说说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

(三)碘盐是否会导致甲状腺癌(4分)

①通过流行病统计调查,有学者认为,长期摄入过量的碘可使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加,二者之间可能有一定关系。

因为,随着人体在足量碘或高碘状态下持续食用加碘食盐补充碘的摄入量,1999年以后,确实有一些问题出现了,生活在高碘地区的人口约为3098万,国内一些沿海地区省市辽宁、浙江、福建、等地甲状腺疾病发病呈上升趋势,这一现象被认为与补碘过量有关;我国高碘地区的黄骅歧口乡,甲状腺癌患病率显著高于国家的平均患病率。

②国外也有类似报道,澳大利亚自1963年实行全民加碘食盐后,甲状腺癌的发病率由每年的3.07/10万上升为7.8/10万,研究者认为甲状腺癌的患病率增加与碘摄入量增加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美国科学家在高碘地区夏威夷和爱尔兰,对甲状腺癌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定量测定海产品碘的摄入量发现,过多的碘摄入对患有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不全的妇女是危险因素之一。

国内外报道一致认为,无论高碘地区还是适碘地区,女性,特别是处在生育期的年轻女性,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明显上升,且远远高于男性。

③甲状腺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从全球范围看,近年来包括甲状腺癌在内的多数肿瘤都呈上升态势。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现代化仪器、技术的广泛使用,如甲状腺闪烁显象,超声和细针活体组织检查大大提高了甲状腺癌的检出率。

另外,甲外腺癌的发病机理迄今并不清楚,发病因素较多,与遗传、自身免疫、吸烟饮酒、精神状况、社会心理等因素均有关。

因此,单纯从碘盐一个因素研究对甲状腺肿瘤发病的影响是不够的,也要考虑到环境污染等因素对甲状腺肿瘤发病的影响。

13.第②自然段划线句除举例子外还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2分)

答:

   

14.第③自然段中加点的“均”字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2分)

答:

   

(四)孤独的守望(14分)

①在穿越了一条条宽阔马路,躲过来来往往的车辆以及川流不息的人群,准备走进那座高楼大厦的时候,却忽然被不知藏在什么地方的孤独感袭击。

于是,我飞离城市,开始找寻那些遗失在远处的疼痛或者温柔,来到那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

②转过一道山梁,又穿过一道峡谷,眼前豁然开朗。

那是一种惊诧!

仿佛一下子掉进了一幅最浓艳的油画里。

一朵秋阳,斜挂山腰,被染红的山风成了最随心的画家。

一笔画山,山披灿烂,一笔描水,水放金光,一笔泼在山沟里,沟里成了五彩的天堂。

③拨开路边密密麻麻鲜嫩的细叶,下面,竟藏有一弯清溪。

凝神敛息,闭目细听,一股山泉之清凉,潺潺之清音,朗朗之清虹,刹那间沁过心田,直达肺腑,更是说不出的爽朗。

寻着水声一路走来,水却似多羞的少女般犹抱琵琶半遮面,一会被浓阴掩翠,一会儿环佩叮当,一会儿弯成一枚碧玉,一会儿又不知躲藏到哪里去了。

细看那水宁静之极,无波无痕,柔润如美玉。

那是谁家女儿悬挂于颈间的玉璞?

押着唐韵,携着汉风,一点点的走近,走近,将心清凉成一片温润的水域。

④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外桃源”,是在尘世苦苦寻求而不得的心灵的栖息地。

⑤我在进入小村的那一瞬,突然变得很宁静。

我用了很大的努力,才从这幅静默的油画中走出来,一路跋山涉水而来的疲倦和烦躁一扫而光。

一处处低矮的农舍以最简单的装束站立在我面前,而它后面是五彩锦缎装扮起来的山坡,像一首天地之间的赞歌,我看见纯朴与艳丽和谐的统一。

⑥田园,多么美妙的字眼,它让许许多多流浪的心灵找到了家的温暖。

袅娜的炊烟,鸡鸣狗叫,满山遍野的牛羊,子孙绕膝,我多么希望看到曾经在这里上演过的那些温暖和最原始的一幕幕生活图景啊。

然而这里拥有的除了安静还是安静。

看不见炊烟,听不见鸟语,也听不见动物的欢鸣,就连风都停驻在不知什么名字的山那边。

⑦物竞天择,时代犹如一列火车,轰鸣着滚滚向前。

贫困终被繁华取代,宁静总被喧哗掩盖。

那些没了主人的房屋,虚掩的房门,荒凉的院落,都似在诉说着一种久已淡去的生活。

房前屋后的柿子树上,挂满红艳艳的小灯笼,就连地上也落了许多熟透的柿子。

这些原本代表丰收的累累果实,在这里忽然受到冷落。

⑧一方石碾,丰碑一样默默地站在时光的怀抱里。

深深的皱纹里记载着多少酸甜苦辣的过往?

它在怀念那些五谷丰登的日子吧,还有那吱吱唱着的远去的歌谣。

我看见空地上的水井里面装满了生活的百般滋味。

⑨所有的土地都荒芜着,那些被收割的玉米秸杆,怀抱成一堆坐在秋阳里,哀伤而无助。

曾几何时啊,仿佛还看到它们挺拔着腰杆,向上生长着浓浓的丰收和喜悦。

一些被开垦的梯田就那么闲散地敞着怀,留着斑驳的印记,像是刻满了主人点滴的心事。

几垄白菜,几颗萝卜成了这些被弃置土地的最后守望者。

⑩我停下探访的脚步,对着一片宁静和绚丽沉默。

⑪我不知道繁华在身后隐退的时候,是不是一些东西也会随之消失。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庄就这样被遗弃在远离尘世的地方,在时光的隧道里独自演绎着一场兴衰与荣辱。

美丽与孤独同在,寂寞与哀愁共存。

⑫在村庄的深处,终于见到了真正的主人。

一位老人,就那么安然地倚在门口,身后巴掌大的小院里,两棵参天的老槐,像硕大的两把巨伞,卫士一样地护着庭院。

树是老人出生时爷爷种下的。

⑬老人手捧山里红,热情地招待我们这些远方来的客人,她说家里没什么好吃的,只有这些山里的果子。

问她为什么不和儿女一起走,老人只憨憨地一笑:

“舍不得啊,几十年的家!

⒁已是夕阳西下,那些山、那些树、那些落寞的房屋都开始变得暗淡起来。

我最后一次回望山村的时候,老人正被金色笼罩,仿佛坐在一片灯影里。

⒂她在守望着一个人的山水,守望着一个她自己的家么?

15.第②③自然段作者极力渲染“世外桃源”般的自然美景,有什么作用?

(3分)

16.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自然段中画线的文字。

(4分)

17.第⑦自然段说“贫困终被繁华取代,宁静总被喧哗掩盖”,结合全文探究这句话包含了作者哪些感情?

(3分)

18.文章的题目为“孤独的守望”,从全文看包含哪些含义?

(4分)

19.根据课文默写(10分)

①,浅草才能没马蹄。

②不畏浮云遮望眼,。

③,一览众山小。

④与君离别意,。

⑤,化作春泥更护花。

⑥人生自古谁无死,。

⑦,铁马冰河入梦来。

⑧烽火连三月,。

⑨,天涯若比邻。

⑩烟笼寒水月笼沙,。

三、表达与交流(44分)

20、助人为乐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也是我们信奉的口号。

但是路人主动去帮助跌倒的老人却反被诬陷,时有耳闻;出于善心捐了钱,捐了物,而这些慈善款项被某些人中饱私囊也常见诸报端……有人认为现在好人不好做,就图个自身安康吧。

请你就此谈谈看法。

要求:

①清楚地表达观点②作简要分析③字数在100字以内。

(4分)

21、作文。

(40分)

出发,可以说是人生常态。

一种期待,一次召唤,一个承诺……凡此种种都可能成就一次出发,让你去经历,去收获……

  请以“记得那一次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③不要少于600字。

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检测答卷

考试时间:

120分钟满分:

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12分)

1.(2分)()

2.(2分)()

3.(3分)()

4.(2分)()

5.(2分)()

6.(2分)(  )

二、阅读与赏析(共40分)

(一)(12分)

7.(2分)(  )

8.(2分)(  )

9.(4分)

(1)

(2)

(3)(4)

10.

(1)(2分)

(2)(2分)

(二)(4分)

11.

12.

(三)(4分)

13.(2分)                            

14.(2分)                             

(四)(14分)

15.(3分)

16.(4分)

17.(3分)

18.(4分)

19.根据课文默写(10分)

①②

③④

⑤⑥

⑦⑧

⑨⑩

三、表达与交流(共44分)

20.(4分)

21、作文(40分)

《记得那一次出发》

八年级语文学科阶段性检测答案

1.(3分)C2.(2分)C 3.(3分)B4.(2分B

5.(2分)C 6.C(其它选项都不符合文意)

7.答案C(解释“凭借、依靠”)

8.答案B;高欢一开始同意追击,后因部下大多都反对也就失去了信心。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①咸:

都;②彼:

他(们);③将:

带领;④起:

建造,建起

10.答案:

(见译文划线部分)

[译文]高欢进入陕地,宇文泰派遣开府仪同三司达奚武等人进行抵抗。

东魏的行台郎中封子绘对高欢说:

“将东魏、西魏合为一体的机会就在今天。

昔日道武帝平定汉中地区的时候,不乘胜占领巴、蜀,失误就失误在犹豫不决上,后悔也没有办法。

希望大王您不要对此怀疑。

”高欢非常赞成他的意见,就召集各位将领商议是前进还是就此打住。

大家都认为:

“野地里没有青草,人和马都已经疲乏消瘦,不能再作长距离的追赶。

”陈元康说道:

“两个强大的国家交战争斗,已经持续不少岁月。

现在我们有幸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这是上天给予我们的好机会,不能够失去,我们应该乘胜追击他们。

”高欢问道:

“如果遇上埋伏,我将怎样取得成功?

”陈元康回答说:

“大王您以前在沙苑战役中失利的时候,他们都还没有埋伏;现在他们遭受惨败,正疲于奔命,怎么还能够深谋远虑?

假如舍弃他们不进行追击,必然要留下后患。

”高欢不以为然,仅仅派了刘丰生率领几千名骑兵追击宇文泰,自己向东返回。

宇文泰在玉壁派人去召王思政,准备让他镇守虎牢。

王思政还没有赶到,宇文泰已经失败,他就派王思政镇守恒农。

王思政入城之后,下令打开城门,脱了衣服睡觉,又慰问勉励了将士们一番,表示眼下的情况没什么可怕的。

几天以后,刘丰生来到恒农城下,对眼前的一切感到害怕,不敢进去,带着部队回去了。

王思政就下令修筑内城与外城,建起用以侦察、防御的高台,经营农田,屯积草料与粮食,从这个时候起,恒农才开始有了防御设施。

11.连用两个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读来朗朗上口(1分);写霜草之“苍苍”,使其境界更为开阔,点出秋色的浓重(0.5分);写虫之“切切”,渲染秋夜的凄清(0.5分)。

12.苍苍霜草,切切虫吟,行人绝迹,万籁无声,前两句勾画出萧瑟凄清的乡村秋夜景象,流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情感(1分)。

月光皎洁,四野寂寥,土地寥阔,荞麦花雪白,后两句描绘出了一幅清新恬淡的乡村月夜景象,表现出诗人惊喜愉悦的情感(1分)。

13.列数字(1分);通过相关的具体数据说明长期摄入过量的碘可使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加,二者之间有一定关系,更加真实。

(1分)

14.“均”字表示“都”的意思(0.5分),在语境中表示甲状腺癌的发病因素较多,与遗传、自身免疫、吸烟饮酒、精神状况、社会心理等因素都可能有关,而不仅仅是某一方面的因素。

(1分)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0.5分

15.(3分)一方面表达自己暂时逃离喧嚣城市、享受到自然美景后的喜悦心情(1分);同时和下文形成对比,反衬出现今村庄的安静、荒芜、冷落(或:

为下文写安静、荒芜、冷落的村庄作铺垫)(2分)

16.(4分)用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两种修辞得2分),生动形象富有气势地写出了清溪的宁静、柔润的特点(或:

若隐若现,娇羞含情)(1分),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1分)。

17.(3分)①作者肯定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希望山村摆脱贫困,融入现代文明;②对美丽山村被遗弃成为空村的荒凉景象十分痛惜;③对逃离喧嚣城市却因乡村衰落而陷入更大孤独感到迷惘。

(答出1点得2分,2点得满分)

18.(4分)①庄稼、蔬菜孤独地守望着被弃置的土地;②村庄的一切孤独地守望着过去的生活;③老人孤独地守望着被遗弃的村庄;④作者孤独地守望着美丽的精神家园。

(每点1分)

19.(略)

20.观点1分,理由2分,语言表达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