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书全文翻译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1853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素书全文翻译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素书全文翻译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素书全文翻译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素书全文翻译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素书全文翻译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素书全文翻译上.docx

《素书全文翻译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素书全文翻译上.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素书全文翻译上.docx

素书全文翻译上

素书全文翻译(上)

《黄石公素书》简介《素书》是以道家思想为宗旨,集儒、法、兵的思想发挥道的作用及功能,同时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以此认识事物,对应事物、处理事物的智能之作。

《老子》主张尚无为、法自然的思想,与黄石公讲的潜居抱道,以待其时,即根据客观情况的发展变化而灵活应用。

这种思想仍是“无为”、“自然”之意。

老子对理民统众的指导思想是: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黄石公是说:

“略己而责人者不治。

”“释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

”以上二者都认识到,先求诸己的自我建立,是为理民统众的首要条件。

老子对待下属的态度是:

“既以与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高以下为基,贵以贱为本。

”黄石公对下属的戒慎是:

“薄施厚望”、“自厚薄人”、“贵而忘贱”。

老子对事物变化的认识方法是: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黄石公是说:

“推古验今,所以不惑。

”老子在横向交接上,主张“柔弱”、“谦下”,黄石公主张的则是“恭俭谦约”、“近恕笃行”。

老子唯一的治国要领是:

“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黄石公主张的是:

“德足以怀远”、“先莫先于修德”。

所以黄石公在治国统军取众时首先对修身及自我要求特别严格,同时对其理家、理国的方略能高瞻远瞩。

欲得齐家、治国,成就伟大的功业,须先绝禁自身的嗜欲,减损过恶,断绝酒色,远避嫌疑,使自身成为一个洁白无污的清廉者。

其二,要博学切问,增广知见,高行微言,修身建德,使自身有高尚的德行,以恭俭谦约处人,亲近仁人,和正直的君子交友,斥责为非作歹及尚谗言的小人。

不可轻上,戒于侮下。

对自己的立身要求,应是橛橛梗梗,坚定不移,孜孜淑淑,始终如一,戒慎笃行,忍辱好善,至诚体物,知足知止,精诚纯一,不苟得,不贪鄙,戒自恃与多私。

任材使能,要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

发号施令的原则是:

存心与政令一致,不可后令谬前,对部下要宽宏大量,不能以过弃功,要恩厚待人,不可薄施厚望,不可贵而忘贱,不可凌下取胜,不可自厚薄人。

奖赏要慷慨,赏罚要分明,不可贪人之有,不可美谗仇谏。

处世理国,要体道建德,审权变,察安危,追本溯源,观察现象,度测将来,防患于未然,戒祸于始萌,以此明辩盛衰之道,通晓成败之数,审辨治乱之势,或就或去而顺理。

《老子》论的是道之宏观整体,《素书》是将道的整体与作用及表现形式(夫道、德、仁、义、礼五着一体也)统为一贯,集为一体,同时《素书》有因时势而应变的特点。

《素书》不仅是一部修身处事的格言集,而且是一部治国统军的政论书。

原始章第一原始章是本书总纲,主旨是阐发世道盛衰之起因,治乱之原由。

故以“原始”标作章名。

全章分为两节:

第一节起首提示:

“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天下万物皆由道而生,故天地万物无一不体现道。

即道的体用及表现形式万物都具备。

人为万物之灵,所以,人身的作用及表现形式,更应合乎道。

人类社会的盛衰兴亡,治乱变迁,皆由人定。

人若体之于道,用之于德,表现于仁义礼,则盛,则成,则治。

如果背离了道,自然就失去人身的作用(德)。

人失去人身应有的作用(德),则不会有仁义礼的表现形式。

这正是导致世道衰败的前因。

因此说:

“夫欲为人之本者,不可无一焉。

”(道德仁义礼)第二节:

说的是明析事理的贤人君子,以道德仁义礼五者的得失,作为审辩世道变迁的准则,故怀器在身,潜居待时。

此五者昌行,是好时,是良机,趋而就之,必可大展雄才,辅国安民,成就伟大的业绩。

此五者若衰丧,则是失时,只可隐没其身,保全性命而已。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德仁义礼五者总而论之,相似根杆与枝叶的关系。

道德为根杆,仁义礼是枝叶。

无论主杆与枝叶,总为一体。

分而论之,如同母与子的派生关系。

道德为母,仁义礼为子。

从整体而论,此五者的关系,犹如车马的整体、作用及动态表现形式一样,道是车马的整体,德是车马引重致远的作用,仁义礼则指规范的驾驭方式、理想的运动环境。

单就人伦规范方面讲,道德是人的内在本质,而仁义礼是外在应物的表现形式。

如人有实质的道德诚载于内心,而形体的言谈举止自然有仁义礼的表现形式。

儒云:

“诚于中而形于外。

”正是此义。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蹈:

践行,实行。

从宏观方面讲,万物皆在宇宙整体中生存,无论一言谈、一动作,无不举步践行着“道”,实行着“道”。

所以,道与物的关系,如同水与波的关系,水即波,波即水,水波一体。

道即物,物即道,道物不二。

从微观方面讲,道在人身则为元气,元气足则神旺,神旺则为朴,朴实则器物全,物全则作用强。

道在人类则为人伦规范,符合此规范,则家齐国治,社会稳定,而社会稳定,则天下太平。

群生是赖,万类咸仗着“道”,然则因各物所禀受的气质不同,故物不能得道之大全,尽道之全体,故曰:

“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欲:

物顺理将要应该的意思。

万物非道不立,道非物无处体现。

道生万物之后,道又内涵于万物之内,物得道者,方可成物。

故曰:

“德者物之所得。

”老子曰: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谷得一以盈,神得一以灵,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得朴气而生者,其性稳固而坚定,随其形而成山石;得动气而生者,其性轻浮而躁动,随其形而飞荡;得灵气而生者,其性善思而多变,随其形而成人。

道在“降本流末而生万物”的过程中,无不禀得此性,顺应其理,随之而各成其形。

故曰:

“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

慈惠:

博爱,思惠。

*:

恻隐:

真诚,悲痛,同情,怜悯。

的体性是虚无自然,清静无为,其作用为德,德的表现形式,是不分贤愚、利害、尊卑、贵贱,应化无方,周遍无遗。

相似日月无所不照,如同雨露无所不润,体现于人则为“仁”。

“仁”的表现是慈爱忧惠、真诚自然、恭俭谦让,应对事物则为宽宏忠恕、怜悯体恤、忧伤慈悲、遂物顺理,无一物不获其生,无一事不获其成。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宜:

适宜。

天地万物均在自然相合的适宜之中生生化化。

现以朝政论之:

君主心正意诚,臣子忠贞清廉,均应以此为宜。

若此,国纲必振,万民必理,百业兴旺,四海必服。

再以家道论之:

父母应以慈爱抚育,子孙应以孝敬赡养,兄应以悌,弟应以敬,夫应以倡,妇应以随。

如此,则六亲必合而家道齐。

凡事皆然,理顺则事宜,理不顺则事逆,事逆则乱,乱则不安,不安则废。

顺事物之理者为善,表彰而赏;逆事物之理者为恶,决断而罚。

故朝政有法,家庭有规,行军有律,工匠自有规矩。

欲使物物各得其宜,各顺其理,建立功绩,成就事业,必依“义”以处之。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

夙:

早,朝。

宇宙生成之后,就自然出现天尊地卑的高下之序,然则天地之间的万物生成群体之后,亦会自然出现尊卑有等、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的自然之序。

这些秩序是自然的、非人为的。

故庄子曰:

“宗庙尚亲,朝庭尚尊,乡党尚齿,行事尚贤,大道之序也。

”《论语》亦说:

“非礼匆言,非礼匆动,非礼匆视,非礼匆听。

”由此可证,“礼”是人伦的自然之序,无论清晨的起床,夜晚的寝寐,均须履践遵循而不可失其常。

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从整体本质上讲,只求内在的道与德就可代替外在的仁义礼之表现形式。

从作用表现上讲,道德仁义礼五者均须具备而不可缺一。

老子曰:

“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王”是万民之首,故以王代人。

人的本质及表现形式亦合于道。

故《论语》中说: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既此,人应内心忠诚,体于道,怀于德,应之以仁,处之以礼。

贤人君子,明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

有形有象的事物,在自然之道的运化中,自有生杀之机。

故盛衰循环,成败交递,治乱往复,其中有道、有数、有理。

天理昭昭,不爽毫发。

体之以道德,行之以仁义,践之以礼者,是盛之机、成之象、治之兆。

离道德、背仁义、逆礼仪者,是衰之征、败之因、乱之始。

故明晓事理的贤人君子必依道德仁义礼五者的得失,作为明辨盛衰、通晓成败、审察治乱的准则。

若此五者失,则避而去之,五者备,则趋而就之。

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

是故贤人君子审时度世,不苟安,不妄为,怀器隐居,以待时机,犹如农夫耕作,伺节气,不失时,逢时令,不失机。

如此不但能尽其辅国安民的人臣职责,而且能成就绝代伟大之功绩。

故《周易·下传》中说:

“公用射隼于高墉,获之后无不利。

”子曰:

“隼者,禽也。

弓矢射之者,人也。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

”喻君子有利器藏之于身,等待有利的时机方才行动,出猎必定有获。

如其不遇,没身而已。

贤人君子,怀器于身,若时不至,机不到,只能隐没自身,只求保全生命而已。

故《庄子·人世间》中说:

“孔子适楚,楚狂人接舆游其门曰:

'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

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方今之时,仅免刑焉。

’”他是说,孔子到楚国去,楚国狂人接舆到孔子的门上说:

凤啊,凤啊,你的德行怎么这样衰败。

未来的世道不可等待,已往的世道不可追回。

天下有道的时候,圣人可以成就事业。

天下无道的时候,圣人仅仅保全生命就行了。

尤其在当今的世道,应求避免遭受刑罚。

是以其道足高,而名垂后世。

以此行于万物,功绩伟大,道德足高,随之不但名显当时,而且功垂后世,子孙祭祀不辍。

正道章第二正道章,“正”即证也。

证自然之道的作用及功能,故以“正道”为章名。

此章主旨,是阐发自然之道的作用及功能。

本章共分三段,第一段是以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俊”的德行才质来证明大道的体性。

第二段是以坚强刚毅,人中殊甚——“豪”的仪表、清廉来证实大道的作用。

第三段是以特出卓越,刚毅坚贞——“杰”的浩然正气来证明大道的功能。

德足以怀远,德:

能体现自然之道整体作用的谓之“德”。

德行充实于内心的人,道的作用及人的精神似电波一样,流露发射于宇宙之中,他的神气力量在无形中吸引着万物,故使人内怀喜悦之心,近者归,远者服。

正如老子所说: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庄子·德充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卫国有一个德行纯全而面容丑陋的人,名叫哀骀它,男子和他相处,不想离开,女子见了他,宁愿给他当偏妾,不肯给别人作正妻。

他一无权势地位,二无钱财,三无超人才能,然而人们都愿依附他、亲近他。

这正是本书中所说的“德足以怀远”。

又如《尚书·大禹谟》中记载说,舜让位于禹时,有苗国不愿顺从,舜让禹以兵力征讨,有一个名叫益的大臣劝说:

“唯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于是舜班师回朝,增修其德,七旬之后,苗国自来朝贡。

信足以一异,*:

信:

信赖。

*:

一:

综合,统一。

*:

异:

不同。

天地之间,品物万类,各因所禀,各据特性,巧拙贤愚,强弱刚柔,飞潜动植,胎卵湿化,金木水火,男女雄雌,三教九流,士农工商,异类同载于统一的大化之中。

因物物禀赋不同,所以趋去背向有异,爱恶取舍有殊,以致“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然则用何方法使这些千般异类达到综合统一呢?

以奸诈虚伪来笼络,是为苟得,待识破之后,仍会分离。

以诡怪奇计来诈骗,是为苟安,物必以此还报于我。

既此,用奸诈诡计综合异类,不可济事。

故必以诚实(信),可使群体统一,互为生息,相安协调。

何以知其然也?

金木水火四类物体,它们的性质与现象,不但截然不同,而且,各据特性而相克。

唯独宽广、忠厚、诚实、稳固的土(大地)能使四类综合而统一。

木非土不长,金无土不生,火离土不燃,水背土泛滥。

因此,人应取法土的诚实稳固之德,对事物应以宽宏、忠厚对待之。

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方可取信于民,统一异类。

义足以得众,处事接物,应无一事而不顺其理,无一物而不得其宜。

愈是如此,必愈足以服众。

才足以鉴古,*:

才:

贤能,才干。

*:

鉴古:

评定。

禀赋先天正气之厚者,后天的才质肯定强足,智能敏捷。

这种人能通晓事物之间的情理,更可识别往昔之所事,鉴定古人之所为。

例如,文王能识辨八卦易象之数,故为卦爻作辞以告吉凶。

孔子能理解先圣修齐治平之道,纂六经垂训后世,盖因禀赋之厚,才质充足所致。

明足以照下,

*:

明:

光明。

自然之道的体性是“湛然常寂”,清彻透明。

泰山虽大,尽照其表。

秋毫虽小,咸察其里。

人禀道的这种体性,则心境圆明,虚白朗曜,无处不照,无所不烛。

常人因七情六欲、私心虑念过甚,障蔽了自性,致使空白的心地一团漆黑,不能自明。

因此,人应遣除私欲,驱逐情妄。

庄子曰:

“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如此,先天性体,自然充足,犹如日月高悬,万国九州,尽照无遗,善恶是非,全览无漏。

君子如能体此性,则心正意诚,能明察下臣之忠奸;臣子如体此性,则心地清廉,可辨万民之是非。

此人之俊也;*:

俊:

才智超群,出类拔萃。

在人群中,德才兼备,信义充足,能出类拔萃的人,称之为“俊”。

因此,欲为人类之俊者,则必须具备德性纯全、信义实足、才质超群等条件。

行足以为仪表,*:

行:

行为,表现。

*:

仪表:

容貌、姿态、标准、楷模。

行为端庄、肃穆、威严,如此则能给人们在做人上作楷模与典范,在行事上作标准与师表。

故《诗》曰:

“穆穆文王,于辑熙敬止。

”又云: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论语》云:

“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母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

”以上均是描述道盛德善的君子,言行举止的肃穆庄严,使人们慕悦而足可取法的“仪表”。

智足以决嫌疑,*:

嫌疑:

疑惑。

心地迷罔,知见窄浅,遇事必然疑惑,心念踟蹰,优柔不决。

唯有天性敏捷,智见广足者,逢事才能决然果断,析疑解惑。

信可以使守约,*:

约:

事先商定,共同遵守的盟约。

内怀忠贞,诚实无妄,那么在彼此交接事物的过程中,在遇到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可以坚守事先商定的盟约。

廉可以使分财,*:

廉:

廉洁。

清白廉洁,不沾不污,心地公平,无私无偏,如此则处事必公,分财必均。

此人之豪也;才高智广,人中殊甚者称豪。

“豪”的条件是:

庄敬言行,有足以为人们取法的“仪表”,博学智广,遇事而能明断是非,诚实无妄,与物交接能坚守盟约,处事公正。

守职而不废,*:

职:

职责,职位。

*:

废:

背离,抛弃。

身负关乎国家安危的职责,应当逢艰险而不逃离,临大难能坚守。

如守关将陆登,临杀身之险而不离职,此之类也。

处义而不回,内心忠贞,坚守理义,于生死关头,确然不改初衷。

桃园结义,关云长宁死于土山而不肯投曹,此之类也。

见嫌而不苟免,*:

嫌:

疑忌。

被人猜疑不急于为自己辩解避嫌。

见利而不苟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不道不德、不仁不义而得者,均为饮鸩止渴、割脯救饥,苟得一时片刻而已。

故特出卓越的人,见利必察其可否,不会唯利是图,见利忘义。

此人之杰也。

*:

杰:

特出而卓越坚贞、刚毅、公正、浩然、不苟免、不苟得,以此超出众人之上者为“杰”。

其条件是,艰难确然而不废其职,迫生死而能恪守其义,不苟且于非理,不苟得于非义。

求人之志章第三“求人之志章”:

求者,是觅求、寻找之意。

其主旨是说欲成大业,须得其人,要得其人,先知其志向,故以“求人之志”为章名。

本章共列一十八条,总归八个方面。

也就是将这八个方面作为“求人之志”的标准。

“求人之志”的八个标准是:

一、清白无污、公正无私的廉洁。

二、知多见广、修身建德的博学。

三、善于用人、任材使能的胸怀。

四、通权达变、足智多谋的才质。

五、藏器于身、谨言慎行的耐心。

六、坚定不移、刚直宏大的魄力。

七、自强不息、勤劳不倦的精神。

八、温柔谦和、恭俭退让的品德。

“志不可以妄求”,求必有所依。

本章所举的一十八条,正是“求人之志”的标准。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

嗜:

过分的贪求与爱好。

*:

累:

烦赘,苦恼。

重于外者拙于内,本来的天性,自然圆明,无私无挂,何累之有?

只因后天的情欲逞狂,占据了先天性体的阵地,喧宾夺主,以致“烦劳妄想,忧苦神心”,劳劳碌碌,疲惫苦累。

要得解脱此累,必须断绝七情(喜、怒、哀、乐、悲、恐、惊),遣除六欲,让本来圆明的性体,复返其真。

抑非损恶,所以让过;*:

抑:

压仰。

*:

过:

错妄,罪过。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既知“祸福无门,唯人自招”,欲免自身罪咎,必压抑往昔放僻邪侈的非理之为,减损当日妨国害民的不义之恶。

如此,天将佑之,民将助之,罪过不禳而自消,祸患不祷而自免。

贬酒阙色,所以无污;*:

贬:

抑制。

*:

阙:

缺,空。

*:

污:

垢。

酒能乱人之心性,色能污人之身行。

性乱神昏,则放荡无羁;身染污垢,则众人厌弃。

故少喝酒,少刺激,心神才能清明无垢;减缺色欲,人的身行才能纯洁无污。

避嫌远疑,所以不误;*:

误:

误讹,谬误。

早离不正不当的嫌事,远避不明不白的疑忌,在处事做人上,可免除差错和谬误。

是非之地,避而不往,免人猜疑。

如瓜田李下等处即是。

当然,如果已经被人猜疑也应泰然处之,“见嫌而不苟免”。

博学切问,所以广知;*:

博:

多闻,丰富。

*:

切:

贴近,切合。

天地之间,有无穷无尽的事物,随之各有无穷无尽的妙用。

欲晓其精微,不离多闻、多见、多学、多问。

以此才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高行:

即高尚的操行。

何为“微言”?

即低调、少语,不狂不妄,端方正直,清谦高洁,循密慎独,不吹不擂。

故老子曰:

“尊行可以加人。

”既此,言无狂妄,行贵真诚,以此严其操行,是为修身之要领。

恭俭谦约,所以自守;在人事应对上能庄严恭敬,在事业上能勤奋俭朴,在处事上能虚心廉让,在用财上能省略节约。

以此修身,则身能长载久安;以此守家,则家道和睦永宁;以此守业,则事业稳妥顺利。

深计远虑,所以不穷;*:

计:

策略。

*:

穷:

竭尽。

谋事要有方法和策略,但还要看用的方法和策略是全面,还是只顾一隅,是否能长期有效,还是侥幸一时。

既此,谋事不但要有策略,而且还须深谋远虑,如此才能使之周遍永恒,极无穷尽。

亲仁友直,所以扶颠;*:

颠:

倒垮,败,颓。

常和仁义君子亲近,再与正直贤良者交友。

如此,不但能引导做人,亦可挽救以往的失败。

孟子能成圣者,与孟母择邻不无关系。

近恕笃行,所以接人;*;恕:

宽恕,以己推人。

*:

笃:

厚实,真诚,纯一。

常以宽容饶人,再以己之心推人之心戴人,在行为上真诚不妄,宽实纯朴。

如此,则人人可以接近。

任材使能,所以济务:

德才兼备的人,本来就有通权达变的本领,遇事能应变处理,所以只给他委任职责,不可随意支使。

如随意支使,就失去了他本人的主体作用。

有能力的人,有所长,也有所短,所以要根据他的所长,随其支使。

瘅恶斥谗,所以止乱;*:

瘅:

憎恨。

*:

谗:

说人坏话。

不道不德、不仁不义、妨国害民的行为,称为恶。

说人坏话、奸人之私、离人骨肉、拨弄是非、破人和气的言论,属“谗言”。

天下的不宁,民间的混乱不安,多因是非颠倒,黑白混淆之所然。

欲得天下太平,国家大治,人民安乐,就必须把恶人恶事当作病态一样地憎恨和痛击,还要驱除不务真诚、专尚谗言的人。

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古往今来,时光有变,事理有异。

古有成功者,亦有失败者。

尧舜以仁政理天下,以德感万民,四海宾服,天下宁静。

桀纣贪淫无道,涂炭生灵,诸侯反叛,身丧国亡。

既此,欲知成败之果,推古人之变迹,可验当今之存亡,知古以鉴今,这样做人理事方可不惑而有方。

先揆后度,所以应卒;*:

揆:

揣测。

*:

度:

尺码,度量。

首先揣测事物的深浅、轻重,然后度量事物的长短、远近,揆其得失,度其可否,以此作为准则,以一事之长短,可以揆度万事之得失。

度时审势,胜券在握。

设变致权,所以解结;*:

变:

反映事物的转化、变化、变态等。

*:

权:

是衡量、谋划。

事物有正常不可变的义理、法则和原则,但仍要设想到事物因时势之变而偶然需要的变化,再加上权衡而谋划。

如此,则能释解其事物的死板与纠结。

如一年有寒熟冬夏的气候变化,再以四时八节、二十四气的节度权衡轻重,就不止于死结寒热之中。

括囊顺会,所以无咎;*:

括:

收、扎。

*:

囊:

口袋。

*:

咎:

灾祸。

在时势危险,社风不正,民俗昏乱的情况下,应当谨言慎行,举止顺应着大局,这样才能免罹祸殃。

《周易·坤卦》云:

“括囊,无咎,无誉。

”意即:

六四爻在上卦之下、下卦之上而不得中,象征着正人君子虽然品行端正,但不得中,况且阴柔过甚,靠近君主的臣位是危险的地位。

在此情况下,只得将口袋扎紧,顺从而已,如此方可免除祸患。

撅撅梗梗,所以立功;*:

撅撅:

根深蒂固。

*:

梗梗:

强硬,挺直。

有了脚踏实地、撅然不动、富贵不能淫其志、贫贱不能移其志的气概,有了梗然刚毅,逢难不能桡其心,遇险不能曲其志的魄力,必可成就事业,建立功勋。

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

孜孜:

勤勉不怠。

*:

淑淑:

温雅善良。

自强不息,勤恳不倦,温雅善良,恭俭廉让,可以善终如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