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点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71805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工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点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水工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点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水工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点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水工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点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水工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点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工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点资料.docx

《水工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点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工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点资料.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工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点资料.docx

水工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点资料

水工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说明:

本次介绍的内容全部为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207-8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标准(SL176-2007)等文件、规程中的部分内容及个人在实际工作中的体验与看法,仅供参考,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3.1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要点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摘录):

4.3.3施工单位应按《单元工程评定标准》及有关技术标准对水泥、钢材等原材料与中间产品质量进行检验,并报监理单位复核。

不合格产品,不得使用。

3.1.1水泥

(1)水泥品质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及有关部颁标准的规定。

(2)大型水工建筑物所用的水泥,可根据具体情况对水泥的矿物成分等提出专门要求。

每一工程所用水泥品种以1~2种为宜,并固定厂家供应。

有条件时,应优先采用散装水泥。

(3)选择水泥品种的原则好如下:

1)水位变化区的外部混凝土、建筑物的溢流面和经常受水流冲刷部位的混凝土、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应优先选用硅酸盐大坝水泥和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大坝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低碱)。

2)环境对混凝土有硫酸盐侵蚀性时,应选用抗硫酸盐水泥。

3)大体积建筑物的,内部混凝土、位于水下的混凝土和基础混凝土,宜选用中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大坝水泥,也可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4)选用水泥标号的原则如下:

1)选用的水泥标号应与混凝土设计标号相适应。

2)水工混凝土选用的水泥标号不应低于425号。

建筑物外部水位变化区、溢流面和经常受水流冲刷部位的混凝土,以及受冰冻作用其抗冻标号大于F100的混凝土,其水泥标号不宜低于525号。

(5)运至工地的水泥,应有制造厂的品质试验报告;试验室必须进行复组验,必要时还应进行化学分析。

(6)监理工程师应经常检查了解工地水泥运输、保管和使用情况。

水泥的运输、保管及使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泥的品质、标号不宜混杂,

2)运输过程中应防止水泥受潮。

3)大、中型工程应专设水泥仓库或储罐,水泥仓库宜设置在较高或干燥地点并应有排水、通风措施。

4)堆放袋装水泥时,应设防潮层,距地面、边墙至少30cm,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5袋。

5)袋装水泥到货后,应标明品种、标号、厂家、出厂日期,分别堆放,并留出运输通道。

6)散装水泥应及时倒储罐,一般可一个月倒罐一次。

7)先到的水泥应先用。

8)袋装水泥储运时间超过3个月,散装水泥储运时间超过6个月,使用前应重新检验。

9)对大坝中、低热水泥的技术要求。

①水泥熟料中的铝酸三钙含量,中热水泥不超过6%,低热水泥不超过8%;中热不泥熟料的硅酸三钙含量不超过55%;水泥熟料中氧化镁含量应在3.5%~5.0%范围内,如水泥经压蒸合格,可放宽至6%;中热水泥熟料中游离氧化钙含量不超过1%,低热水泥熟料中含量不超过1.2%;中热水泥碱含量以Na2O当量计,不超过0.6%,中热水泥熟料中碱含量以Na2O当量计,不超过0.5%,低热水泥熟料碱含量以Na2O当量计,不超过1.0%;水泥中的三氧化硫含量不超过3.5%。

②细度:

0.080mm方孔筛余不超过12%,水泥细度小,早期发热快,不利于温控,若有温控要求,细度宜控制在3%~6%范围内。

③凝结时间:

初凝不早于60min,终凝迟于12h。

④水泥安定性必须合格。

⑤对水泥的强度要求:

中热525号水泥抗压强度3d为20.6MPa,7d为31.4MPa,28d为52.5MPa;抗折强度3d为4.1MPa,7d为5.3MPa,28d为42.5MPa;抗折强度7d为4.1MPa,28d为6.3MPa。

⑥对水泥水化热的要求:

中热425号、525号水泥3d水化热不超过251kJ/kg。

7d不超过293kJ/kg;低热425号水泥,3d水化热不超过197kJ/kg,7d不超过230kJ/kg。

3.1.2骨料

(1)骨料应根据优质条件、就地取材的原则进行选择。

可选用天然骨料、人工骨料,或两者互相补充。

有条件的地方,宜采用石灰岩质的规定进行。

(2)骨料的勘察按照SDJ17—78《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

(3)冲洗、筛分骨料时,应控制好筛分进料量、冲洗水压和用水量、筛网的孔径与倾角等,以保证各级骨料的表面品质质量符合要求,尽量减少细砂流失。

人工砂生产中,应保持进料粒径、进料量及料浆浓度的相对稳定性,以便控制人工砂的细度模数及石粉含量。

(4)骨料的堆存和运输应符合下列要求:

1)堆存骨料的场地,应有良好的排水设施。

2)不同粒径的骨料必须分别堆存,设置隔离设施,严禁相互混杂。

3)应尽量减少转运次数。

粒径大于40mm的粗骨料的净自由落差不宜大于3m,超过时应设置缓降设备。

4)骨料堆存时,不宜锥体,以防产生分离。

5)骨料储仓应有足够的数量和容积,并应维持一定的堆料厚度。

砂仓的容积、数量还应满足砂料脱水的要求。

6)应避免泥土混入骨料和骨料的严重破碎。

(5)砂料的质量技术要求如下:

1)砂料应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使用山砂(或海砂)、特细砂,应经过试验论证。

2)砂的细度模数宜在2.4~2.8范围内,天然砂料宜按料径分为两级,人工砂可不分级。

3)砂料中有活性骨料时,必须进行专门试验论证。

(不准用)

4)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1–1中的规定。

表3.1–1细骨料(砂)的质量技术要求

项目

指标

备注

天然砂

人工砂

石粉含量(%)

8~17

指小于0.15mm的颗粒

含泥量(%)

≤2

≤2

指粒径小0.08mm的细屑、淤泥

和粘土的总量

泥块含量(%)

≤1

≤1

指砂中粒径大于1.25mm,以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0.15mm颗粒含

坚固性(%)

≤8

≤8

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

≤10

≤10

无抗冻要求的混凝土

表观密度(kg/m3)

≥2500

≥2500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

≤1

≤1

拆算成SO3,按重量计

有机质含量

浅于标准色

不允许

云母含量

≤2

≤2

轻物质含量(%)

≤1

指表观密度小于2000kg/m3

②当最大粒径为80mm时,分成5~20mm、20~40mm和40~80mm三级;

③当最大粒径为150(或120)mm时,分成5~20mm、20~40mm、40~80mm和80~150(或120)mm四级。

3)应严格控制各级骨料的超、逊径含量。

以原孔筛检验,其控制标准:

超径小于5%,逊径小于10%,当以超、逊径筛检验时,其控制标准:

超径为零,逊径小于2%。

4)采用连续配或间断级配,应由试验确定。

如采用间断级配,应注意混凝土运输中骨料的分离问题。

5)粗骨料中含有活性骨料、黄锈等,必须进行专门试验论证。

6)粗骨料力学性能的要求和检验,可按国家建筑工程总局标准JGJ53-79《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中的有关规定进行。

7)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1-2中的规定。

表3.1-2粗骨料的质量技术要求

项目

指标

备注

卵石

碎石

含泥量(%)

D20、D40粒径级≤1

D20、D40粒径级≤1

粒径小于

0.08mm颗

粒的含量

D80、D150(D120)粒径级≤0.5

D80、D150(D120)粒径级≤0.5

泥块含量(%)

≤0.5

≤0.5

指集料中料径大于

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2.5mm的颗粒含量

坚固性(%)

≤5

≤5

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

≤12

≤12

无抗冻要求的混凝土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

量(%)

≤0.5

≤0.5

折算成SO3

有机质含量

浅于标准色

不允许

如深于标准色,应进行

混凝土强度对比试验

表观密度(kg/m3)

≥2550

≥2550

吸水率(%)

≤2.5

≤2.5

针片状颗粒含

量(%)

≤15

≤15

碎石经试验论证,可以放宽至25%

3.1.3水

(1)凡适于饮用的水,均可用以拌制和养护混凝土。

未经处理的工业水和沼泽水,不得用以拌制和养护混凝土。

(2)天然矿化水、如果化学成分符合表3.1-3的规定,可以用来拌制和养护混凝土。

表3.1-3拌制和养护混凝土的天然矿化水的物质含量限值

项目

预应力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

素混凝土

pH值

>4

>4

>4

不溶物(mg/L)

<2000

<2000

<5000

可溶物(mg/L)

<2000

<2000

<10000

氯化物(以CL计)(mg/L)

<500

<5000

<3500

硫酸盐(以SO2-计)(mg/L)

<600

<2700

<2700

硫化物(以S2-计)(mg/L)

<100

注1.本表适用于各种大坝水泥、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水山灰质三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

2.采用抗硫酸盐水泥时,水中“SO4”离子含量允许加大到10000mg/L。

(3)对拌制和养护混凝土的水质有怀疑时,应进行砂浆强度试验。

如用该水制成的砂浆的抗压强度,低于饮用水拌制的砂浆28天龄期的抗压强度的90%,则这种水不宜用以拌制和养护混凝土。

3.1.4掺合料

(1)为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合理降低水泥用量,宜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活性掺合料,掺用部位及最优掺量应通过试验决定。

(2)非成品原状粉煤灰的品质指标:

1)烧失量不得超过12%。

2)干灰含水量不得超过1%。

3)三氧化硫(水泥和粉煤灰总量中的)不得超过305%。

4)0.08mm方孔筛筛余量不得超过12%。

注:

成品粉煤灰的品质指标应按国家标准执行。

3.1.5外加剂

(1)为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及合理降低水泥用量,必须在混凝土中掺加适量的外加剂,其掺量通过试验确定。

(2)拌制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常用的外加剂有减水剂、加气剂、缓凝剂、速凝剂和早强剂等。

应根据施工需要,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及建筑物所处的环境条件,选择适当的外加剂。

(3)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必须掺用加气剂(引气剂),并严格限制水灰比。

(4)混凝土的含气量宜采用下列数值:

1)骨料最大粒径20mm6%。

2)骨料最大粒径40mm5%。

3)骨料最大粒径80mm4%。

4)骨料最大粒径150mm3%。

(5)如需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宜在混凝土中掺加早强剂。

工业用氯化钙只宜用于素混凝土中,其掺量(以无水氯化钙占水泥重量的百分数计)不得超过3%,在砂浆中的掺量不得超过5%。

为了避免氯化钙腐蚀钢筋,在钢筋混凝土中应掺用非氯盐早强剂。

(6)使用早强剂后,混凝土初凝将加速,应尽量缩短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筑时间,并应特别注意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7)使用外加剂时应注意:

1)外加剂必须与水混合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各种成分用量应准确。

对含有大量固体的外加剂(如含石灰的减水剂),其溶液应通过0.6mm孔眼的筛子过滤。

2)外加剂溶液必须搅拌均匀,并定期取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鉴定。

3)当外加剂贮存时间过长,对其质量有怀疑时,必须进行试验鉴定。

严禁使用变质的外加剂。

3.2配合比选定的质量要求

(1)为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工程所用混凝土的配合比必须通过试验确定。

(经监理批准)

(2)对于大体积建筑物的内部混凝土,其胶凝材料用量不宜低于140kg/m3。

(3)混凝土的水灰比应以骨料在饱和面干状态下的混凝土单位用水量对单位胶凝材料用量的比值为准,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