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 教育基础知识 小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71792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10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 教育基础知识 小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 教育基础知识 小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 教育基础知识 小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 教育基础知识 小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 教育基础知识 小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 教育基础知识 小学.docx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 教育基础知识 小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 教育基础知识 小学.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 教育基础知识 小学.docx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小学

第一章.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识记

1、“教育”的概念,

教育: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活动经验的一种途径。

(广义)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狭义)狭义的教育指的是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说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最早对教育一词作解释的是东汉的许慎《说文解字》中“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起源:

观点

代表人物

神话起源说

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最古老的观点

朱熹

生物起源说

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第一个正式提出的学说;

法.利托尔诺;

英.沛西能

★心理起源说

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模仿;

美.孟禄

劳动起源说

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苏联

2、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二)理解

1、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和特征。

一.教育的形态

⑴根据教育的形式化程度:

非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实体化教育);

⑵根据教育的正规程度:

正规教育(制度化教育);非正规教育(非制度化教育)

⑶根据教育实施机构不同: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二.教育的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教育与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无阶级性;原始性;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东西方教育的共同点:

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古代中国

【奴隶社会的教育】①夏代出现了学校;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②西周:

典型的政教合一,学在官府;国学和乡学;③春秋战国,私学兴起;稷下学宫;④两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设太学(最高教育机构);汉灵帝设立鸿都门学;⑤魏晋南北朝:

立国子学;(教育内容是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封建社会的教育】①隋唐:

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②宋元明清:

四书五经;宋代书院盛行;明代以后,八股文成为科考的固定模式;1905科举废除;(教育内容是四书五经)

◆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

古代印度把人分成四个等级:

⑴婆罗门(僧侣);⑵刹帝利(武士);⑶吠舍(农民);⑷首陀罗(奴隶);广设庙宇;

◆古代埃及:

文士(文史)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古代希腊罗马:

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

◆中世纪的西欧:

教会教育:

七艺(三科:

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

算数;几何;天文;音乐)骑士教育:

骑士七技:

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

◆文艺复兴的欧洲:

人本主义

(三)近现代社会的教育

⑴近代社会教育:

①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②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德国1973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③教育的世俗化;④教育的法制化;

⑵现代社会教育:

①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②教育的日趋普及性和多样性;③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⑶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①教育的终身化(法国保罗.朗格朗最早提出);②教育的全民化;③教育的民主化;④教育的多元化;⑤教育技术的现代化;⑥教育全球化;⑦教育信息化;⑧教育具有科学性;

2、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

(1)教育学:

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学研究的价值:

①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学实践;②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质量;③有利于掌握学生的思想品德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④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⑤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

(3)教育学的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

(三)20世纪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

⑴实验教育学:

梅伊曼和拉伊;利用实验,统计和比较方法,研究教育问题;⑵文化教育学;⑶实用主义教育学;⑷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⑸批判教育学;

★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是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1939年凯洛夫的《教育学》世界上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1930年杨贤江(李浩吾)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著作;

(四)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

⑴布鲁纳:

1957年《教育过程》结构教学论;倡导发现法;⑵赞科夫:

《教学与发展》教学原则:

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得到一般发展;⑶瓦根舍.因和克拉夫斯基:

范例教学法,加强教材的基础性和基本性;⑷布卢姆:

教育目标分类和掌握学习理论;⑸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儿童》

3、教育学发展过程中中西方著名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与意义。

【萌芽阶段】⑴孔子:

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

愤:

求心通而未得之意也;悱:

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词;】;因材施教;学思行结合;

⑵孟子:

“性善论”;教育目的在于明人伦;大丈夫人格;

⑶荀子:

“性恶论”;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伪;将人分成四个等级:

俗人,俗儒,雅儒和大儒;最强调尊师;

⑷墨子:

“兼爱”“非攻”“人性素丝说”,认为人的品行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强力而行;知识来源:

亲知,闻知,说知;

⑸道家(老子):

绝学和愚民;绝学无忧;遵循自然原则;主张培养上士或隐君子;提倡怀疑的学习方法;

★⑹《学记》:

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从正反两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系统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学校制度,教育目的,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等;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课内课外结合);豫时孙摩(预防;及时;循序渐进;观摩);“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长善救失;学不躐等;

⑺苏格拉底:

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而著名;在向人传授知识时不是强制别人接受,而是发明和使用了以师生共同谈话,共同探讨问题而获得知识为特征的问答式教学法,也叫产婆术(2012中);或苏格拉底法;分为三步:

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和助产术;

⑻柏拉图:

《理想国》

⑼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古希腊百科全书式哲学家;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主张按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

⑽昆体良: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雄辩术原理》或《论演说家的教育》;古代西方第一部教学法论著;

【独立形态】★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①培根:

“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倡导实验归纳法;首次讲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来;

②夸美纽斯(捷克):

1632年出版《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泛智”教育--“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教育适应自然;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

③卢梭:

“性善论”;使儿童归于自然;《爱弥儿》;

④康德:

“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

⑤裴斯泰洛齐:

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第一个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林哈德和葛笃德》

⑥洛克:

白板说;绅士教育论;《教育漫话》;

★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①赫尔巴特:

“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1806《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现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教育性教学”;教学四阶段论(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席勒发展成五段(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应用);传统教育理论代表;

②杜威:

现代教育理论代表;《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思维五步说或五步探究法(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我的教育信条》《经验与教育》

4、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主要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⑴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具有明显的阶级性,不存在脱离社会影响的教育;⑵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⑶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⑷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办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⑸在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其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反作用于政治,经济,文化;⑹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三)运用

1、“教育”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

第二章.教育目的与功能

(一)识记

1、教育目的概念。

教育目的:

(2010小)(2010;2011中)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怎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理论:

⑴个人本位论(2011小学简答):

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集团或阶级服务;代表人物:

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马里坦;

⑵社会本位论(2014小学简答):

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是社会的要求,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成员,使受教育者社会化,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可以用社会发展的各种指标来评价;代表人物:

荀子;赫尔巴特;涂尔干;孔德;巴格莱;

⑶教育无目的论:

杜威;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

2、国外发达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教育目的或学校教育目的的最新表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教育目的的表述: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

3、我国教育目的以及小学阶段培养目标。

★我国的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⑴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性:

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⑵坚持全面发展;⑶培养学生的独立个性;⑷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⑸注重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

⑴德育方面:

使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埃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和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情感,初步具有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诚实,勤俭,不怕困难等良好品德,以及初步分辨是非的能力,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⑵智育方面;使学生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一些自然,社会和生活常识,培养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能力,以及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⑶体育方面;培养学生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⑷美育方面(2012小);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⑸劳动技术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会使用几种简单的劳动工具,具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素质教育:

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人的素质发展为核心的教育。

内涵:

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4、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及其意义。

⑴基本内容:

①人的全面发展:

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智力和体力,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②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③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和基础;④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⑤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⑵意义:

①为科学地认识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新的方法论指导;②马克思主义指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为培养社会主义人才指明了方向;

5、教育功能及其类型,不同的教育功能观。

教育功能:

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⑴教育与个体发展:

A教育的个体功能:

①个体发展功能:

个体社会化和个体个性化;②个体谋生功能;③个体享用功能;

B个体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个体的身心发展:

(2013中)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的变化过程;指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身体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不断增长,心理发展包括心理活动内容和心理活动形式的发展。

★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

①遗传:

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霍尔的遗传决定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②环境:

外部客观条件;华生的环境决定论;③教育(学校教育);洛克的教育万能论;④个体主观能动性;(三个层次:

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个体的心理活动;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②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来说效果较好;③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⑵教育与社会发展:

(2010小论述)

A教育的社会功能:

①教育的政治功能:

培养政治人才;促进政治民主;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②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③教育的文化功能(2011小):

传承文化;创新文化;融合文化;选择文化;③教育的经济功能:

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科学知识;④教育的人口功能:

改善人口质量和数量;提高民族素质;

B社会对教育的制约:

①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决定教育的性质):

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受教育权;决定教育目的;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决定教育体制;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②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二)理解

1、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教育宗旨变革。

2、新中国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的历史演变。

⑴1957年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方针;⑵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四有,两爱,两精神”⑶198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首次把提高全民族素质纳入教育目的;★⑷201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中长期规划》:

优先发展(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育人为本(根本要求),改革创新(强大动力),促进公平(基本教育政策),提高质量(核心任务);两基本一进入

3、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⑴特点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⑵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⑶人们的教育理想;⑷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4、教育功能的演变

⑴古代教育的政治伦理功能;⑵近代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⑶现代教育的社会改造功能;⑷当代教育的功能主义;

(三)运用

1、能够根据自己对当前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面临问题的认识,就当前应该重点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哪些关键素质提出自己的见解

◆全面教育的组成部分:

⑴德育: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⑵智育:

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相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⑶体育:

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⑷美育(2012小学):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德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与文明素养的能力;

★美育一词最早是德国的席勒在《美学书简》中使用的;我国是蔡元培于1912年提出“以美育代宗教”;⑸劳动技术教育:

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德育是方向和动力;智育是知识和认识的基础;体育是物质保证;

2、能够识别不同的教育功能观和功能的类型。

第三章.学校教育制度

(一)识记

1、教育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内涵、类型。

教育制度:

(2014小)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各项规定的总称。

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关系,二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赖以生存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

学校教育制度:

(20092010小)(2010中)狭义的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教育行政体制与教育管理体制内涵、类型。

校长负责制

教育行政体制:

又称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或教育管理体制,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或理解为国家对教育的领导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和工作制度的总称。

3、学校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学校:

在一定社会制度下所建构的,以专门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为核心任务的社会组织和机构。

学校的基本性质:

⑴学校是一种社会组织;⑵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⑶学校具有民族性;⑷学校处于不断变革之中;

4、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

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说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

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组织和制度文化;其中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

校园文化的特征:

互动性;渗透性;传承性;

(二)理解

1、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历史和趋势;

(一)教育制度的发展历史:

⑴前制度化教育:

⑵制度化教育;主要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指向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教育;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即意味着制度化教育的形成;制度化教育(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⑶非制度化教育;推崇“教育不应该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库姆斯和伊里奇;

★制度化教育的特征(2013中简答):

学校化;制度化;封闭化和标准化;

(二)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⑴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⑵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⑶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⑷高等教育的规模的扩展,大众化及类型日益多样化;⑸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⑹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⑺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⑻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义务教育:

以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

义务教育的特点:

强制性(义务性);普及性(普遍性,统一性);免费性(公益性);公共性(国民性);基础性;

(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现代学制首先产生于欧洲)

⑴双轨制:

(西欧)一轨自上而下,另一轨自下而上;两轨既不相通,也不相接,剥夺了劳动人民升入中学和大学的权利;⑵单轨学制:

(美国);⑶分支型学制;(苏联)

(四)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⑴从学校系统分析,双轨学制在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的方向发展;⑵从学校阶段来看,每个阶段发生了重大变化;小学教育阶段:

小学已无初,高级之分;小学的入学年龄提前至6岁甚至5岁;小学年限缩短;小学与初中直接衔接,取消了升入初中的入学考试

2、了解学校在东西方文明社会产生、发展的历史。

3、我国教育行政体制的历史和变革,小学内部领导体制的演变、现状及未来改革的重要方向。

我国教育行政体制的历史和变革:

⑴继续推行基础教育管理地方化;⑵明确划分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权限;⑶实现政校分开,促进学校主动发展;⑷加强社会的参与管理,增强基层教育行政的活力;

4、我国学校现有的运行机制及其创新

(三)运用

1、运用相关理论分析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问题。

★⑴旧中国的学制:

①1902年的壬寅学制(未实行);《钦定学堂章程》以日本学制为蓝图;

②1903年的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第一个颁布并正式实行的学制;以日本学制为蓝图;“忠君,尊孔,尚武,尚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体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特点;最大的特点是修业年限长;

③1912年的壬子癸丑学制:

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④1922年壬戍学制(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以美国为蓝本

⑵新中国的学制:

①1951年《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②1958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三个结合,六个并举;“两条腿走路”③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④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要》;“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壮年文盲;“两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两重”要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

2、能够根据校园文化特征和校园文化理论,为创建理想的学校组织文化提供基本思路。

⑴主题统揽策略;⑵个性塑造策略;⑶传统拓展策略;⑷重点突破策略;⑸分步推进策略;

3、能够对进一步实施和完善校长负责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校长负责制:

我国公办中小学的内部领导体制,指上级机关领导,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监督保证,教职工民主管理。

完善途径:

⑴完善行政管理体系,正确理清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的关系;⑵健全法制,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建立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机制;⑶完善中小学校长的任职条件和方法;⑷推行专业评价,强化外部监督;

★学校管理:

⑴要素:

管理者,管理手段和管理对象;⑵基本内容:

思想品德管理教育管理;教学工作管理(核心);财务行政管理和总务工作管理;⑶过程:

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⑷目标和途径:

学校绩效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一)识记

1、教师的职业角色、职业特征。

一.教师的职业性质:

①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②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二.教师的职业角色:

⑴传道者角色(人类灵魂的工程师;⑵授业,解惑者角色(知识的传授者,人类文化的传递着;)⑶示范者角色(榜样);⑷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和管理者角色;⑸家长代理人和朋友,知己角色;⑹研究者角色和学习者,学者角色;

2、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教师的权利:

(2010小学简答;2012中学简答;)

⑴教育教学权:

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⑵科学研究权:

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⑶管理学生权:

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⑷获得报酬权:

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的带薪休假;⑸民主管理权:

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⑹进修培训权:

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教师的义务:

(2011小学简答;2010中学论述)

⑴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⑵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⑶对学生进行宪法所规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