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酒感官分析和理化分析整理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716273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果酒感官分析和理化分析整理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果酒感官分析和理化分析整理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果酒感官分析和理化分析整理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果酒感官分析和理化分析整理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果酒感官分析和理化分析整理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果酒感官分析和理化分析整理2.docx

《果酒感官分析和理化分析整理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果酒感官分析和理化分析整理2.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果酒感官分析和理化分析整理2.docx

果酒感官分析和理化分析整理2

1酒的检测指标

葡萄酒的质量指标大致分为三类,一是现行国家标准GB/T15037-94中规定的检验指标;二是葡萄酒的特性指标,也就是那些只有真正用葡萄酿造的产品才具有的指标,包括有机酸(苹果酸、柠檬酸、乳酸、酒石酸)、氨基酸、氨基酸态氮、高级醇、脂类、单宁、白黎芦醇等多酚类物质;三是限量指标,即葡萄酒中的一些禁用物质成分,包括防腐剂、色素、甜味剂、农药残留以及钾、钠、钙、镁等金属离子。

 

2青梅的作用及价值从青梅果肉的营养成份检测看,水分含量88.6%,固形物11.4%,还原糖1.3%,总酸6.4%,蛋白质0.8%,粗纤维2%,灰分0.9%;从青梅果肉矿物质及维生素含量看,钙29.7,磷29.1,铁1.4,锌0.74,维生素E0.17,黄酮145。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青梅组成成分的特点是:

1.低糖高酸。

总酸6.4%,其糖酸比T值为0.2是鸭梨的1/72,杏的1/8,甚至比柠檬的T值还低。

所以青梅是一种优良的天然酸味原料,具有合理的钙磷化。

其比值为1:

1,是生产儿童食品和老年食品的上等原料。

3.含维生素B2高达5.6毫克100克,为其它水果的数百倍,而且维生素B2处于很稳定的高酸性环境中,这是XX青梅十分突出的优势所在。

从现代医学看,青梅的保健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调节酸碱平衡,保持体液弱碱性第二,消除疲劳,增强活动。

第三,有显著的整肠作用。

第四,青梅的解毒作用。

第五,防老抗衰。

以下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GB/T15038—2005  代替GB/T15038-1994

3感官分析(外观香气滋味典型性)3.1 原理

感官分析系指评价员通过用口、眼、鼻等感觉器官检查产品的感官特性,即对葡萄酒、果酒产品的色泽、香气、滋味及典型性等感官特性进行检查与分析评定。

3.2 品酒

3.2.1品尝杯

品尝杯见图1。

 

3.2.2 调温

调节去除标贴后的酒的温度,使其达到:

起泡、加气起泡葡萄酒9℃~10℃;白葡萄酒(普通)10℃~11℃;桃红葡萄酒12℃~14℃;白葡萄酒(优质)13℃~15℃;红葡萄酒(干、半干、半甜)、果酒(半干、半甜)16℃~18℃;加香葡萄酒、甜红葡萄酒、甜果酒18℃~20℃。

3.2.3 顺序和编号

在一次品尝检查有多种类型样品时,其品尝顺序为:

先白后红,先干后甜,先淡后浓,先新后老,先低度后高度。

按顺序给样品编号,并在酒杯下部注明同样编号。

3.2.4 倒酒

将调温后的酒瓶外部擦干净,小心开启瓶塞(盖),不使任何异物落入。

将酒倒入洁净、干燥的品尝杯中,一般酒在杯中的高度为1/4~1/3,起泡和加气起泡葡萄酒的高度为1/2。

3.3 感官检查与评定

3.3.1 外观

在适宜光线(非直射阳光)下,以手持杯底或用手握住玻璃杯柱,举杯齐眉,用眼观察杯中酒的色泽、透明度与澄清程度,有无沉淀及悬浮物;起泡和加气起泡葡萄酒要观察起泡情况,作好详细记录。

3.3.2 香气

先在静止状态下多次用鼻嗅香,然后将酒杯捧握手掌之中,使酒微微加温,并摇动酒杯,使杯中酒样分布于杯壁上。

慢慢地将酒杯置于鼻孔下方,嗅闻其挥发香气,分辨果香、酒香或有否其他异香,写出评语。

3.3.3 滋味

喝入少量样品于口中,尽量均匀分布于味觉区,仔细品尝,有了明确印象后咽下,再体会口感后味,记录口感特征。

3.3.4 典型性

根据外观、香气、滋味的特点综合分析,评定其类型、风格及典型性的强弱程度,写出结论意见(或评分)。

4理化分析(酒精度总酸挥发酸二氧化硫甲醇Vc总糖干浸物铁)4.1 酒精度

4.1.3酒精计法

4.1.3.1原理

以蒸馏法去除样品中的不挥发性物质,用酒精计法测得酒精体积百分数示值,按附录B(规X性附录)加以温度校正,求得20℃时乙醇的体积百分数,即酒精度。

4.1.3.2 仪器

4.1.3.2.1 酒精计(分度值为0.1度)。

4.1.3.2.2 全玻璃蒸馏器:

1000mL。

4.1.3.3 试样的制备

①用一洁净、干燥的500mL容量瓶准确量取500mL(具体取样量应按酒精计的要求增减)样品(液温20℃)于1000mL蒸馏瓶中,

②用50mL水分三次冲洗容量瓶,洗液并入蒸馏瓶中,再加几颗玻璃珠,连接冷凝器,以取样用的原容量瓶作接收器(外加冰浴)。

③开启冷却水,缓慢加热蒸馏。

收集馏出液接近刻度,取下容量瓶,盖塞。

于20℃水浴中保温30min,补加水至刻度,混匀,备用。

4.1.3.4 分析步骤

将按4.1.1.3条制得的试样倒入洁净、干燥的500mL量筒中,静置数分钟,待其中气泡消失后,放入洗净、干燥的酒精计,再轻轻按一下,不得接触量筒壁,同时插入温度计,平衡5min,水平观测,读取与弯月面相切处的刻度示值,同时记录温度。

根据测得的酒精计示值和温度,查附录B,换算成20℃时酒精度。

所得结果表示至一位小数。

4.1.3.5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

4.4 总酸

4.4.1电位滴定法4.4.1.1原理

以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用酸度计或电位滴定计指示溶液的pH,以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试液到pH8.2为终点,根据氢氧化钠溶液的用量计算试样的滴定酸,结果以酒石酸表示。

4.4.1.2试剂和材料

4.4.1.2.1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0.05mol/L:

按GB/T601配制与标定,并准确稀释。

4.4.1.2.2 酚酞指示液10g/L:

按GB/T603配制。

4.4.1.3 仪器

4.4.1.3.1 pH计(酸度计):

精度0.01pH,附电磁搅拌器。

4.4.1.4分析步骤

4.4.1.4.1 按使用说明书校正仪器。

4.4.1.4.2 样品测定

吸取10.00mL样品于100mL烧杯中,加50mL水,插入电极,放入一枚转子,置于电磁搅拌器上,开始搅拌,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

开始时滴定速度可稍快,当样液pH=8.0后,放慢滴定速度,每次滴加半滴溶液直至pH=8.2为其终点,记录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

同时做空白试验。

起泡葡萄酒和加气起泡葡萄酒需排除二氧化碳后,再行测定。

4.4.1.5 结果计算

式中:

X——样品中滴定酸的含量(以酒石酸计),g/L;

c——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

V0——空白试验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V1——样品滴定时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V2——吸取样品的体积,mL;

0.075——与1.00mL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酒石酸的质量。

所得结果应表示至一位小数。

4.4.1.6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3%。

4.4.2指示剂法4.4.2.1原理

利用酸碱滴定原理,以酚酞作指示剂,用碱标准溶液滴定,根据碱的用量计算总酸含量,以试样所含酒石酸表示。

4.4.2.2 试剂和材料

同4.4.1.2。

4.4.2.3 分析步骤

取20℃的样品2~5mL(取样量可根据酒的颜色深浅而增减),置于250mL三角瓶中,加入中性蒸馏水50mL,同时加入2滴的酚酞指示液,摇匀后,立即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终点,并保持30s内不变色,记下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V1)。

同时做空白试验。

起泡葡萄酒和加气起泡葡萄酒需排除二氧化碳后,再行测定。

4.4.2.4 结果计算

同4.4.1.5。

4.4.2.5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5%。

4.5 挥发酸4.5.1方法提要

   以蒸馏的方式蒸出样品中的低沸点酸类即挥发酸,用碱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再测定游离二氧化硫和结合二氧化硫,通过计算与修正,得出样品中挥发酸的含量。

4.5.2 试剂与溶液

4.5.2.1 酒石酸溶液20%。

4.5.2.2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0.05mol/L:

按GB/T601配制与标定,并准确稀释。

4.5.2.3 酚酞指示液10g/L:

按GB/T603配制。

4.5.2.4 盐酸溶液:

将浓盐酸用蒸馏水稀释4倍。

4.5.2.5 碘标准溶液c(1/2I2)=0.005mol/L:

按GB/T601配制与标定,并准确稀释。

4.5.2.6 碘化钾晶体。

4.5.2.7 淀粉指示液,5g/L:

称取5g淀粉溶于500mL蒸馏水中,加热至沸,并持续搅拌10min。

再加入200g氯化钠,冷却后定容至1000mL。

4.5.2.8 硼酸钠饱和溶液:

称取5g硼酸钠(Na2B4O7•10H2O)溶于100mL热水中,冷却备用。

4.5.3 分析步骤

4.5.3.1实测挥发酸:

安装好蒸馏装置。

吸取适量20℃样品(V)和酒石酸溶液在该装置上进行蒸馏,收集100mL馏出物。

将馏出物加热至沸,加入2滴酚酞指示液,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粉红色,30s内不变色即为终点,记下耗用的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V1)。

4.5.3.2测定游离二氧化硫:

于上述溶液中加入1滴盐酸溶液酸化,加2mL淀粉指示液和几粒碘化钾晶体,混匀后用0.005mol/L碘标准溶液滴定,得出碘溶液消耗的体积(V2)。

4.5.3.3测定结合二氧化硫:

在上述溶液中加入饱和硼酸钠溶液,至溶液显粉红色,继续用0.005mol/L碘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蓝色,得到碘溶液消耗的体积(V3)。

4.5.4 结果计算

式中:

X1——样品中实测挥发酸的含量(以乙酸计),g/L;

c——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物质的摩尔浓度,mol/L;

V1——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60.0——与1.00m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c(NaOH)=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乙酸的质量,g;

V——取样体积,mL。

若挥发酸含量接近或超过理化指标时,则需进行修正。

修正时,按式(10)换算:

若挥发酸含量接近或超过理化指标时,则需进行修正。

修正时,按式(10)换算:

式中:

X——样品中真实挥发酸(以乙酸计)含量,g/L;

X1——实测挥发酸含量,g/L;

C2——碘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

V——取样体积,mL;

V2——测定游离二氧化硫消耗碘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3——测定结合二氧化硫消耗碘标准溶液的体积,mL;

32——与1.00mL碘标准溶液[c(1/2I2)=1.000mol/L]相当的二氧化硫的质量,mg;

1.875——1g游离二氧化硫相当于乙酸的质量,g;

0.9375——1g结合二氧化硫相当于乙酸的质量,g。

所得结果应表示至一位小数。

4.5.5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5

4.8.1.24.8 二氧化硫

4.8.1游离二氧化硫(直接碘量法)4.8.1.2.1原理

利用碘可以与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性质,用碘标准溶液作滴定剂,淀粉作指示液,测定样品中二氧化硫的含量。

4.8.1.2.2试剂和材料

a)硫酸溶液(1+3):

取1体积浓硫酸缓慢注入3体积水中。

b)碘标准滴定溶液c(1/2I2)=0.02mol/L:

按GB/T601中配制与标定,准确稀释5倍。

c)淀粉指示液10g/L:

按GB/T603中配制,并加入40g氯化钠。

4.8.1.2.3 分析步骤

吸取50.00mL20℃样品于250mL碘量瓶中,加入少量碎冰块,再加入1mL淀粉指示液、10mL硫酸溶液,用碘标准溶液迅速滴定至淡蓝色,保持30s不变即为终点,记下消耗的碘标准溶液的体积(V)。

以水代替样品,做空白试验,操作同上。

4.8.1.2.4 结果计算

 

式中:

X——样品中游离二氧化硫的含量,mg/L;

c——碘标准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

V——消耗的碘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V0——空白试验消耗的碘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32——与1.00mL碘标准滴定溶液[c(1/2I2)=1.00mol/L]相当的以毫克表示的二氧化硫的质量;

50——取样体积,mL。

所得结果应表示至整数。

4.8.1.2.5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4.8.2总二氧化硫

4.8.2.2直接碘量法

4.8.2.2.1原理

   在碱性条件下,结合态二氧化硫被解离出来,然后再用碘标准滴定溶液滴定,得到样品中结合二氧化硫的含量。

5.8.2.2.2试剂和材料

a)氢氧化钠溶液100g/L;

b)其他试剂与溶液同4.8.1.2.2。

4.8.2.2.3分析步骤

取25.00mL氢氧化钠溶液于250mL碘量瓶中,再准确吸取25.00mL20℃样品,并以吸管尖插入氢氧化钠溶液的方式,加入到碘量瓶中,摇匀,盖塞,静置15min后,再加入少量碎冰块、1mL淀粉指示液、10mL硫酸溶液,摇匀,用碘标准滴定溶液迅速滴定至淡蓝色,30s内不变即为终点,记下消耗的碘标准溶液的体积(V)。

以水代替作品做空白试验,操作同上。

4.8.2.2.4 结果计算

 

式中:

X——样品中总二氧化硫的含量,mg/L;

c——碘标准滴定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

V——测定样品消耗的碘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V0——空白试验消耗的碘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32——与1.00mL碘标准溶液[c(1/2I2)=1.000mol/L]相当的以毫克表示的二氧化硫的

质量;

25——取样体积,mL。

所得结果应表示至整数。

4.8.2.2.5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甲醇

4.11.2比色法

4.11.2.1原理

甲醇经氧化成甲醛后,与品红亚硫酸作用生成蓝紫色化合物,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4.11.2.2试剂和材料

4.11.2.2.1高锰酸钾-磷酸溶液:

称取3g高锰酸钾,加入15mL磷酸(85%)与70mL水的混合液中,溶解后加水至100mL。

贮于棕色瓶内,防止氧化力下降,保存时间不宜过长。

4.11.2.2.2草酸-硫酸溶液:

称取5g无水草酸(H2C2O4)或7g含2分子结晶水草酸(H2C2O4•2H2O),溶于硫酸(1+1)中至100mL。

4.11.2.2.3品红-亚硫酸溶液:

称取0.1g碱性品红研细后,分次加入共60mL80℃的水,边加入水边研磨使其溶解,用滴管吸取上层溶液滤于100mL容量瓶中,冷却后加10mL亚硫酸钠溶液(100g/L),1mL盐酸,再加水至刻度,充分混匀,放置过夜,如溶液有颜色,可加少量活性炭搅拌后过滤,贮于棕色瓶中,置暗处保存,溶液呈红色时应弃去重新配制。

4.11.2.2.4甲醇标准溶液:

称取1.000g甲醇,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

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10mg甲醇。

置低温保存。

4.11.2.2.5甲醇标准使用液:

吸取10.0mL甲醇标准溶液,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

再取10.0mL稀释液置于5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该溶液每毫升相当于0.50mg甲醇。

4.11.2.2.6无甲醇的乙醇溶液:

取0.3mL按操作方法检查,不应显色。

如显色需进行处理。

取300mL乙醇(95%),加高锰酸钾少许,蒸馏,收集馏出液。

在馏出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取1g硝酸银溶于少量水中)和氢氧化钠溶液(取1.5g氢氧化钠溶于少量水中),摇匀,取上清液蒸馏,弃去最初50mL馏出液,收集中间馏出液约200mL,用酒精密度计测其浓度,然后加水配成无甲醇的乙醇(60%)。

4.11.2.2.7亚硫酸钠溶液(100g/L)。

4.11.2.3仪器

分光光度计

4.11.2.4分析步骤

用一洁净、干燥的100mL容量瓶准确量取100mL样品(液温20℃)于500mL蒸馏瓶中,用50mL水分三次冲洗容量瓶,洗液并入蒸馏瓶中,再加几颗玻璃珠,连接冷凝器,以取样用的原容量瓶作接收器(外加冰浴)。

开启冷却水,缓慢加热蒸馏。

收集馏出液接近刻度,取下容量瓶,盖塞。

于20℃水浴中保温30min,补加水至刻度,混匀,备用。

根据样品乙醇浓度适吸取按上述方法制备的试样(乙醇浓度10%,取1.4mL;乙醇浓度20%,取1.2mL)。

置于25mL具塞比色管中。

吸取0,0.10,0.20,0.40,0.60,0.80,1.00mL甲醇标准使用液(相当于0,0.05,0.10,0.20,0.30,0.40,0.50mg甲醇)分别置于25mL具塞比色管中,并用无甲醇的乙醇稀释至1.0mL。

于样品管及标准管中各加水至5mL,再依次各加2mL高锰酸钾-磷酸溶液,混匀,放置10min,各加2mL草酸-硫酸溶液,混匀使之褪色,再各加5mL品红-亚硫酸溶液,混匀,于20℃以上静置0.5h,用2cm比色杯,以零管调节零点,于波长590nm处测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比较,或与标准色列目测比较。

4.11.2.5分析结果的表述

 

式中:

 ——样品中甲醇的含量,mg/L;

 ——测定样品中甲醇的质量,mg;

 ——样品体积,mL。

所得结果保留至整数。

4.11.2.6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12抗坏血酸(维生素C)

4.12.1 原理

还原型抗坏血酸能还原2,6-二氯靛酚染料。

该染料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被还原后红色消失。

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染料后,本身被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

在没有杂质干扰时,一定量的样品提取液还原标准染料的量与样品中所含抗坏血酸的量成正比。

4.12.2 试剂和材料

4.12.2.1 草酸溶液10g/L:

溶解20g结晶草酸于700mL水中,然后稀释至1000mL后,取该溶液500mL,用水稀释至1000mL。

4.12.2.2 碘酸钾溶液0.1mol/L:

按GB/T601配制与标定。

4.12.2.3 碘酸钾标准溶液0.001mol/L:

吸取1mL0.1mol/L碘酸钾溶液,用水稀释至100mL。

此溶液1mL相当于0.088μg抗坏血酸。

4.12.2.4 碘化钾溶液60g/L。

4.12.2.5 过氧化氢溶液3%:

吸取5mL30%过氧化氢溶液,稀释至50mL(现用现配)。

4.12.2.6 抗坏血酸标准贮备液2g/L:

准确称取0.2g(准确至0.0001g)预先在五氧化二磷干燥器中干燥5h的抗坏血酸,溶于草酸溶液中,定容至100mL(置冰箱中保存)。

4.12.2.7 抗坏血酸标准使用液0.020g/L:

吸取10mL抗坏血酸标准贮备液,用10g/L草酸溶液定容至100mL。

标定:

吸取标准使用液5mL于三角烧瓶中,加入0.5mL碘化钾溶液、3滴淀粉指示液,用碘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至淡蓝色,30s内不变色为其终点。

结果计算:

式中:

c1——抗坏血酸标准使用液的浓度,g/L;

V1——滴定时消耗的碘酸钾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2——抗坏血酸标准使用液的体积,mL;

0.088——1mL碘酸钾标准溶液相当于抗坏血酸的量,g/L。

4.12.2.8 2,6-二氯靛酚标准溶液:

称取52mg碳酸氢钠,然后加入0.05g2,6-二氯靛酚,混匀,冷却,置于冰箱中放置24h。

然后过滤置于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此液应贮于棕色瓶中并冷藏。

每星期至少标定1次。

标定:

吸取5mL抗坏血酸标准使用溶液,加入草酸溶液,摇匀,用2,6-二氯靛酚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30s不褪色为其终点。

结果计算:

式中:

c2——每毫升2,6-二氯靛酚标准溶液相当于抗坏血酸的毫克数(滴定度),g/L;

c1——抗坏血酸标准使用液的浓度,g/L;

V1——滴定用抗坏血酸标准使用溶液的体积,mL;

V2——标定时消耗的2,6-二氯靛酚标准溶液体积,mL。

4.12.2.9 淀粉指示液10g/L:

按GB/T603配制。

4.12.3 分析步骤

准确吸取5.00mL样品于100mL三角瓶中,加入15mL草酸溶液、3滴过氧化氢溶液,摇匀,立即用2,6-二氯靛酚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恰成粉红色,30s不褪色即为终点。

注:

样品颜色过深影响终点观察时,可用白陶土脱色后再进行测定。

4.12.4 结果计算

式中:

X——样品中抗坏血酸的含量,g/L;

c2——每毫升2,6-二氯靛酚标准溶液相当于抗坏血酸的毫克数(滴定度),g/L;

V——滴定时消耗的2,6-二氯靛酚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1——取样体积,mL。

所得结果表示至整数。

4.12.5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4.2 总糖(以葡萄糖计)

4.2.1直接滴定法

4.2.1.1原理

利用费林溶液与还原糖共沸,生成氧化亚铜沉淀的反应,以次甲基蓝为指示液,以样品或经水解后的样品滴定煮沸的费林溶液,达到终点时,稍微过量的还原糖将蓝色的次甲基蓝还原为无色,以示终点。

根据样品消耗量求得总糖或还原糖的含量。

4.2.1.2试剂和材料

4.2.1.2.1 盐酸溶液(1+1)。

4.2.1.2.2 氢氧化钠溶液:

200g/L。

5.2.1.2.3 标准葡萄糖溶液2.5g/L:

精确称取2.5g(称准至0.0001g)在105~110℃烘箱内烘干3h并在干燥器中冷却的葡萄糖,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mL。

4.2.1.2.4 次甲基蓝指示液10g/L:

称取1.0g次甲基蓝,溶解于水中,稀释至100mL。

4.2.1.2.5 费林溶液

a)配制:

按GB/T603配制。

b)标定预备试验:

吸取费林溶液Ⅰ、Ⅱ各5.00mL于250mL三角瓶中,加50mL水,摇匀,在电炉上加热至沸,在沸腾状态下用制备好的葡萄糖标准溶液滴定,当溶液的蓝色将消失呈红色时,加2滴次甲基蓝指示液,继续滴至蓝色消失,记录消耗的葡萄糖标准溶液的体积。

c)正式试验:

吸取费林溶液Ⅰ、Ⅱ各5.00mL于250mL三角瓶中,加50mL水和比预备试验少1mL的葡萄糖标准溶液,加热至沸,并保持2min,加2滴次甲基蓝指示液,在沸腾状态下于1min内用葡萄糖标准溶液滴至终点,记录消耗的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总体积。

d)计算

式中:

F——费林溶液Ⅰ、Ⅱ各5mL相当于葡萄糖的克数,g;

m——称取葡萄糖的质量,g;

V——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总体积,mL。

4.2.1.3试样的制备

4.2.1.3.1 测总糖用试样:

准确吸取一定量的样品(V1)于100mL容量瓶中,使之所含总糖量为0.2~0.4g,加5mL盐酸溶液(1+1).加水至20mL,摇匀。

于68±1℃水浴上水解15min,取出,冷却。

用200g/L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中性,调温至20℃,加水定容至刻度(V2)。

5.2.1.3.2 测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