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堂专访接着讲首期主讲嘉宾 杜维明做儒家哲学人类意义的普遍价值.docx
《讲堂专访接着讲首期主讲嘉宾 杜维明做儒家哲学人类意义的普遍价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讲堂专访接着讲首期主讲嘉宾 杜维明做儒家哲学人类意义的普遍价值.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讲堂专访接着讲首期主讲嘉宾杜维明做儒家哲学人类意义的普遍价值
讲堂专访“接着讲”首期主讲嘉宾杜维明:
“做”儒家哲学——人类意义的普遍价值
在文汇讲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传承系列五讲(简称“接着讲”)开讲期间,正逢传统文化的奠基者和开拓者孔子诞辰2568周年,今天上午各界嘉宾相聚长泰县文庙,共同纪念至圣先师,诵读经典。
在此,向所有尊师重教、弘扬传统的崇尚儒学的学者,及朋友致敬。
9月22日下午,文汇讲堂第113-1期暨优秀传统文化“接着讲”首期,复旦大学“儒学大讲堂”首期成功举办。
今分享主讲嘉宾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杜维明长篇人物稿《杜维明:
“做”儒家哲学——人类意义的普遍价值》。
杜维明的领带上印着朱熹像在身后的哈佛办公室里工作了近30年杜维明:
“做”儒家哲学——人类意义的普遍价值文/文汇报记者李念
2010年,哈佛大学为东亚语言与文明系教授、原燕京学社社长(1996-2008)杜维明召开了隆重的学术研讨会,祝贺他七十大寿及荣休之喜。
这一年的9月28日,孔子诞辰日,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挂牌,杜维明成为创建院长,开始了古稀之年的“创业维艰”。
今天是孔子2568年诞辰。
各界嘉宾相聚长泰县文庙,诵读经典
在2012年龙年本命年之际,三联书店出版了1960年代至1980年代末的《杜维明作品系列八卷本》,大量英文著作修订后得以再版。
在总序里,杜维明回忆1981年再次坚定走“笔耕凝道”的路,但不放弃文明对话的工作时的心情:
“根本的理由是我主动自觉地选择了一条自以为符合儒家身心性命之学的“做哲学”(doingphilosophy)的道路。
我坚信有历史意义的思想必然能够感动一群人融汇成一股具有群体性和批判性的自我意识。
”
2012年,三联书店出版了1960年代至1980年代末的《杜维明作品系列八卷本》
带着这样的志向,几十年来,杜维明不仅在西方世界对话轴心文明大师,实现儒学的现代化转化和内在超越,而且回到儒学发源的原点体知儒学的知行合一。
他在开展了“文化中国”“文明对话”“启蒙反思”“世界伦理”“印度启示”等话域后,最终在新世纪提出“精神人文主义”这个主题,为全球困局提供理论和思想资源。
他还不遗余力地将世界哲学大会引进北京,划出了一条清晰而独特的学习者的开放式闭环之路。
台湾开蒙:
与牟宗三、徐复观、唐君毅的师生情谊“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里的这句话,就是少年杜维明的真实写照。
十四五岁时,杜维明刚入台湾建国中学,正好有机会跟周文杰先生读“四书”,当时周先生身边仅有四五个学生,如私塾一般。
杜维明回忆说:
“最初读‘大学’,我并不懂,讲到‘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我觉得有道理,然后说到‘修身要诚意’,我觉得这是我要的。
”从此以后,这种感觉化成意志,相伴至今。
杜维明先生与家人在台湾东海大学毕业典礼上与吴德耀校长合影
尽管找到了感觉,但在杜维明心里,并没有对儒学无条件地盲从。
“去哈佛求学时,我抱着寻找真理的态度,比如说我对儒学很认同,但如果有别的思想能说服我,我会另做选择。
”
周文杰先生带着弟子们去听了东海大学中文系牟宗三教授的课,牟宗三是熊十力的弟子,徒如其师,想做一个“有创见的思想家”。
牟宗三的质疑精神深深地影响了杜维明,后来他放弃台大,进了东海大学中文系,系主任是徐复观,“情感上,我和他最亲近。
”
听了牟宗三一个假期的课后,还是高中生的杜维明在台北近郊的淡水河畔竹林里得以与仰慕已久的唐君毅先生喝茶,杜维明清晰地记得那一天是“1956年8月25日”。
此后的学术交流延宕到美国的伊利诺伊州香槟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香港新亚书院、夏威夷大学……唐君毅先生当时的感叹始终声犹在耳:
“中华文化花果飘零,我们需要灵根再植。
但只要从心灵层面认可儒家、研究儒家,中华文化就不会死。
”
杜维明与恩师唐君毅
此话已经过去61年,三位恩师业已作古。
这些年来,杜维明席不暇暖,环球奔波六十载,不仅将这种认可和研究发扬光大到了文化中国,还扩大到了世界各大轴心文明的视域内。
西方对话:
从哲学、宗教学中寻求认同
1988年,杜维明48岁,当选了美国人文和科学院院士,获取这一殊荣的主要理由是他在西方世界对以儒学为主的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弘扬。
1962年负笈西学,1968年获取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哲学博士学位后,杜维明在普林斯顿执教4年(1967-1971),加州伯克利教学10年(1971-1980),哈佛大学耕耘30年(1981-2010)并担任哈佛燕京学社社长12载(1996-2008)。
在两希文明的传统中,“儒家的话语”如何获得新生命、新资源是杜维明思考的核心,他也不断地与知识界、学术界、思想界以及更广泛的社会领域进行着对话与交流。
哈佛表彰杜维明30年执教哈佛,传播人文思想的突出贡献
在伯克利期间,杜维明的学术重心是对儒学第三期的传播。
《青年王阳明:
行动中的儒家思想》一书的雏形是他的博士论文。
后来,杜维明发现,要深研王阳明,绕不过朱熹。
“不掌握朱熹的问题意识,即无法精切地理解阳明的晚年定论。
”因此,他开设了细读朱熹、王阳明和刘宗周《人谱》的研讨课。
1981年,他写就朱子的文字因为电脑故障不慎丢失,虽然以后再也没有重写,但他后来将朱熹头像特制在领带上佩戴,与朱子“同行同为”。
由于获得美国学术联合委员会(ACLS)的长期资助,他在伯克利主持了系列的“儒学研讨班”。
在杜维明的回忆中,这样的岁月充满了温馨,每周五报告45分钟,评讲15分钟,还有在1729SpruceStreet杜宅的思想沙龙,和第二天教授俱乐部的“会读”等等。
1977年戴震逝世两百年,他应美国人文联合学会之邀主持了一场国际学术会议,凝聚了倪伟德、墨子刻、余佐翰、陈荣捷、徐复观、冈田武彦、余英时、狄百瑞等中外儒学大家。
除了学界外,在艾思本人文中心,与更广泛的公共知识分子的交流,也深化了他对儒家现实性和公共性的体认,“加深了我展现儒家人文精神的信心”。
还有长达十年的新加坡儒学运动的体认,呈现在《新加坡的挑战》一书中,也探寻了儒学复兴的全球意义。
杜维明相关著作:
《青年王阳明:
行动中的儒家思想》、《迈进自由之门的儒家》、《新加坡的挑战》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伯克利期间,杜维明受宗教社会学大家罗伯特·贝拉(RobertBella)等人之托,组建了伯克利本科生的宗教学专业。
在美国和西方社会,宗教学的影响远远大于哲学,在筹办过程中,杜维明对如何让儒家身心性命之学进入美国大学教育也有了深切的体会。
亚里斯多德的伦理、保罗的爱、马丁·路德的信,佛的慈悲,都是儒家对话可获得的精神资源。
”1981年回到哈佛后,他接任了宗教委员会主席一职,对宗教研究倍加重视。
此后,持久的宗教对话一直跟随着杜维明的弘道。
在有关以创造转化为自我认同的儒家思想的梳理中,他和文化人类学巨擘吉尔兹、北美宗教学大家W·C·史密斯、宿儒史华慈、芬加勒特、杨联陞切磋而颇有所得。
与普特南,泰勒与桑德尔等学者的交流、会晤,亦让他强化了与西方哲人探索新知的意愿。
杜维明与吉尔兹、W·C·史密斯、史华慈、芬加勒特、杨联陞、普特南,泰勒、桑德尔等学者的交流
习儒一甲子,对杜维明影响最大的人是孟子。
孟子曾说,君子有三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一乐。
在哈佛燕京学社社长任上,杜维明享受了此乐。
作为每年有大量科研经费可以调配的社长,他推动了大量国内高校的文史哲新锐与学术带头人前往哈佛访学,有的学者甚至来访多次。
这一名单上总有一百多位人文学者和重视文化的社会科学家,他们在海外找到了更翔实的资料,开拓了更广阔的学术视野。
哈佛燕京学社也成了中美学术交流的主力平台。
杜维明还资助了国内文献资料的学术研究,庞朴的简帛研究网站、《中国哲学史研究》《当代》《燕京学报》《中国学术》等学术杂志都受惠于此。
读冯友兰书、听张岱年课、三次赴哈佛的清华国学院院长陈来这样回忆道:
“确立儒学的文化自觉,杜先生的确对我起了很大的影响作用。
”
回到北大:
灵根再植,加大对话
北大对于杜维明来说,是记忆、是现实、更是未来。
2010年,受两任北大校长邀请,他开始坐镇高等人文研究院。
1978年秋季,杜维明首次回大陆,随同美国国家科学院的海洋学代表团到大陆进行一个月的学术交流。
1983年,他第一次踏入北大,参加汤用彤先生冥诞百周年纪念学术会。
1985年春,他以富布莱特访问学者身份,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开设了“儒家哲学”的大班课,并参加刚成立了中国文化书院的学术活动。
在北大讲儒学,1923年的梁漱溟是第一人,杜维明则是第二人。
当时大陆的阶级论观点尚未褪去:
孟子是唯心主义、朱熹是客观唯心论、王阳明是主观唯心论。
但在哈佛,杜维明的“儒家哲学”课受欢迎程度是创记录的,最多时有数百人云集课堂。
“他们因为不了解就有好奇心,反而带着‘同情地理解’。
”陈来在《杜维明与儒学第三期》一文中对当年的讲课这样评价:
“当时已经开始文化热了,庞朴和李泽厚在70年代末写了批判孔子的文章,整个80年代,批判儒家的多起来了,杜先生把海外尤其是英语世界对儒家思想与现代化的关系包括儒家人文主义的几个侧面都带进来了,使得当时的文化热中的反传统中,多了传统的声音。
”陈来认为,这个声音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了解的人越来越多,“当时讲课带来的儒学第三期,就是意味着儒学可以进行现代化转化。
”
星转斗移,25年后,北大作为哲学的学术、教学重镇发展更为繁荣,西哲、马哲、中哲各路中坚力量云集。
在2011年的采访中,杜维明向记者畅谈了自己的理想:
一是继续推进各个文明的深度对话,可以延请诸如伊斯兰文明的研究学者驻校授课,惠及学人;二是培养一批有国际交流能力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三是将北大提升为哲学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中心。
并不熟悉国内学术运作环境的杜维明在探索适应中逐步向着使命而去。
很快,局面打开了。
除了延请傅高义、福山、贝拉、阿瓦尼、浦安迪、孔汉思、斯维德勒、艾略特等为代表的海外高端学者来北大讲学交流,并常年在燕园推动以《大学》为核心的经典会读外,
在2016年的采访中,杜维明向记者李念畅谈了自己的理想
在有着“天地之中”之誉的河南登封,以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为主题的“嵩山论坛”在今年9月17日已经举办了第六届,主题是“成己成人:
共建天下文明”,而2014年第四届的主题是“从轴心文明到对话文明”。
记者参加的第四届嵩山论坛上,研究东正教的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数学家赫鲁济,研究基督教的美国坦普尔大学教授斯维德勒,研究道教的波斯顿大学科恩教授在有着千年历史的嵩阳书院里共同对话。
作为人文平台,北大高等人文研究院倡议通过对话解决争端和冲突,为全球社会走向“对话文明”创造条件。
而儒学则要从自己的角度来思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世界性问题。
和世界文明对话的同时,杜维明也倡导商业文明伦理。
他担任长江商学院人文委员会主席有年。
北大世界伦理研究中心与长江商学院、德国基金会(KSG)共同举办的儒商论域今年也将举办第五届。
杜维明也将自己学习的维度扩展到了更具实践性的商业领域。
而作为嵩阳书院院长,纯学术的研讨会每年也在北大和嵩阳书院持续地举办,凝聚着更多的学界众人参与到对话和交流中。
在11月下旬,2017年度的中西马对话即将展开。
儒家在对话中将获取更多的可借鉴资源。
雅典竞争:
世界哲学大会落户北京
如果说,在海外的对话中提升以儒学为主的中国哲学是由外而内的路径,那么,申请具有118年历史的世界哲学大会落户北京召开,则是一个由内而外的传播。
对于中国哲学,对于世界哲学,这都是双赢的提升。
而对于这项百年工程的推进,杜维明不遗余力,奔走了十余年。
刚刚在2017年8月13日于北大召开的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启动仪式上,杜维明被聘为一年后召开的学术盛会的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外学者持久的掌声感谢着这位奔波之人。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教授为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杜维明先生颁发聘书中国近代全方位向西方学习,高校的学科设置也不例外。
哲学作为来自日本人的译名和西方人的学科设置,更有着浓郁的取经色彩。
中国哲学在经过法国启蒙思想家们短暂的肯定后,便受到黑格尔的蔑视,中断了正常的海外传播和评价。
世界哲学大会始自1900年的巴黎,当时正是工业革命蓬勃向上之时,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如火如荼地影响着世纪之交的西方社会,而由巴黎举办的世界哲学大会也在西方世界内部提供着学术的交流。
罗素就说过:
“第一届世界哲学大会改变了他的一生”。
1998年,在哈佛燕京学社社长任上的杜维明应邀参加了在波士顿举办的世界哲学大会,并用英文做了“儒家核心价值”的主题演讲;2007年,杜维明邀请世界哲学大会的主办方——国际哲学联合会(FISP)董事局和韩国哲学大会地方委员会成员到哈佛燕京召开研讨会,题目叫《21世纪哲学的再思考》,在学术研讨之余的行政会议上,杜维明表达了中国申办的意愿。
按照FISP的规则,举办地在前一次大会上由102个会员组织投票表决决定。
2008年,世界哲学大会首次走出欧美,移师到亚洲的韩国,被选为FISP执委的杜维明,将中文申请为大会官方语言。
2013年8月8日,雅典,由杜维明、王博、刘哲组成的北大团队发现投票前几天一直声称不参赛的巴西突然全体分发起参赛资料拉票并呈现出志在必得之势。
能否拿到举办权,就看第二天的15分钟主题陈述了。
北大团队几乎一夜未眠,有人修改文本,学生王建宝制作材料。
第二天,杜维明镇定自若地做了主题陈述。
他强调了三点:
1,中国需要哲学。
150年的救亡图存爱国心使得社会精英都忙于做拯救国家的政治家,而今社会回到了五位一体(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的人的全面发展,必然会涉及到人生价值的追问、世界观的认同;2,西方哲学需要走出象牙塔。
虽然当代有哈贝马斯、德里达、福柯、罗尔斯等杰出大家,但比起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和自然科学上的人才辈出则显得淡泊,哲学必须显示出影响力和公共性,而中国能提供丰富的资源;3,哲学本身必须全球化。
哲学的太阳从希腊升起,不能从希腊落下,要落到多个文明大国,包括中国、印度和非洲、拉美。
杜维明、王博、刘哲、王建宝组成的北大团队
在论辩阶段,杜维明站起来回答了25次辩难,包括“能否保证不出现雾霾”、“能否保持学术的独立性”等。
最后,中国以56比21稳获哲学大会举办权。
而在之后的FISP执委换届选举中,31人当选,其中秘书长卢卡79票,杜维明65票,第三名是40票。
杜维明的陈述直扣关要,最后,形势逆转
在今年8月13日的倒计时启动仪式上,FISP主席爱尔兰皇家院士Moran(莫兰)教授赞许道,由儒家学者杜维明提出的“学以成人”为主题的北京大会是一次“真正的尝试”,走出了以希腊为核心的狭隘的西方哲学进路。
而FISP秘书长、北京大会执委会主席Scarantino教授则感谢北京大会为世界哲学共同体克服文化偏见与思想僵化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契机。
“我们越来越意识到:
离开中国在哲学、文化以及精神方面难以估量的文化和理论遗产,我们通常所谓的‘哲学’就是极其有缺陷的。
”
2017年8月13日,FISP主席爱尔兰皇家院士Moran(莫兰)在倒计时启动仪式上致辞
杜维明对主题“学以成人”阐释说,这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是认知,也是行为。
这也是他对世界哲学多年观察后的结论:
哲学不仅仅是理性思辨、自我反思、追求真理和意义的学问,也是做人的学问。
这或许是一次回归本源的世界哲学大会,公元前5至8世纪,轴心文明之一的中华儒家学说诞生于中原,而今,中国哲学将走向更广阔的视域,儒家也将为其他文明提供更丰富的思想资源。
思想贡献:
儒家的精神性人文主义
对儒学精神价值的探索,是杜维明确立的为学方向。
那么,我们要以怎样的表述和内涵来承载儒学所蕴含的人文特性?
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人类面临的共同困境与日俱增,作为人类方向指引的哲学该提供怎样的可选答案呢?
2014年5月,“精神性人文主义”一词出现在杜维明的演讲中的频率增加。
2016年3月,在华东师大举办的“桑德尔与中国哲学”国际研讨会间歇,杜维明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思考过程:
“我一直在想儒家精神性人文主义的内涵和它对其他文明的解释力,每次都有些推进,但与诸文明的关系始终没有最终打通。
这次基本理顺了。
”
在杜维明看来,人类发展至今,下一步该向哪个方向而去呢?
包含着仁爱的文明能否延续,是人类自救的前提。
“对人的思考将成为全球思想界的共业。
”他的反思并非杞人忧天。
在与全球各界人士的广泛交流中,这类反思不断得到呼应。
2015年,联合国提出了“2030联合国千年目标”;同年9月,世界气候大会达成了“巴黎协议”,而在7月,受法国总统奥朗德之邀,杜维明参加巴黎“气候良知峰会”,与40余位人类思想界代表一起出谋划策。
人类的处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它不是过去问题的延伸,因此要特别呼唤人的自觉,新的人文主义。
”
杜维明认为,精神性人文主义区别于西方的凡俗人文主义,包含了自我、社群、自然、天道四个维度。
“这是我在21世纪的学术奋斗目标,我希望它能成为一个话题,能否形成还要看实际情况。
”
9月22日,杜维明做客第113-1期文汇讲堂暨“优秀传统文化接着讲”首期、复旦“儒学大讲堂”首期,主讲《世界伦理构建与儒家天下关怀》
2015年,成立于1937年、素有参议院之称的国际哲学学院(IIP)将年会首次放在北京大学召开,主题是“人的维度”。
面对高科技,“精神性人文主义”的演讲再度引发与会30多名国际哲学学院院士的极大关注。
那次年会后,杜维明也以高票当选了IIP副主席(其上为主席,共有两名副主席)。
在2015年3月的采访中,杜维明非常诚恳地说,自己对健康的管理不力,“我总觉得自己精力不够,应该做的和能够做的,理想和现实之间有差距。
”1966年,完成哈佛四年求学时,他描述自己立志于儒学这一具有“全球意义的地方知识”时的豁然开朗:
“这一灵感触动了我身心灵神中的每一个部分,调动了我每一个细胞的能量。
”1970年代,他撰文表达了身处异国对“如何”做儒者无例可寻的一种恐惧和敬畏:
“无论如何,要花上三四十年功夫,才能把此刻的心境真正定位。
”而如今,“做”儒学哲学内在的生命激扬终于“真正定位”了。
然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奔走践履将继续伴随生命,不断去求证儒家“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境界。
(此长稿初稿于9月12日,定稿于9月20日,9月22日刊于113-1期文汇讲堂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