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复习要点.docx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复习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复习要点.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复习要点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复习要点
(东城小学五年四班)
《窃读记》
1、【内容中心】
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2、【题目解析】
《窃读记》题目中“窃”是指(偷偷的),“记”是(记载事物的书或文章)的意思。
3、【注意读音】
踮(diǎn)起脚尖转(zhuǎn)过街角目的(dì)地暂(zàn)时呦(yō)
4、【重点词句】
(1)重点词语:
适宜:
适合,相宜。
知趣:
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
饥肠辘辘:
饿得肚子直叫。
白日梦:
比喻不能实现的胡思乱想。
依依不舍:
留恋,不忍分离。
(2)重点句子:
①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贪婪”:
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
这句话以比喻──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
②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
“我”渴望读书,而又无力购买,因此只好“窃读”。
窃:
在本文中指“只读不买。
”
快乐:
“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与快乐。
惧怕:
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驱赶。
这种书中世界的吸引与沉迷,书外世界的担忧与紧张,使快乐与惧怕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感受,正是窃读的滋味。
③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
“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
“大些!
再大些!
”
对比:
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
写出“我”为雨天能够有个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无比,更加表现出了“我”对读书的喜爱。
④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作者用“咽了一口唾沫”这样一个动作,写出了此时的“我”尽管是腿酸脚麻、饥肠辘辘,却在两个多钟头的饱读之后有一种满足感、充实感。
窃读收获了知识与智慧。
⑤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
“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
“吃饭长大”是指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
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
⑥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把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这是(动作)描写,体会到:
(1)看出了书店人很多。
(2)表达了我对读书的如饥似渴。
5、【问题思考】
①作者在什么地方读书?
有什么不便之处?
作者在旧中国的私人书店里读书,害怕被老板发现,常常站得腿酸脚麻,还要忍饥挨饿。
《走遍天下书为侣》
1、【内容中心】
本文写了作者如果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带一本书的理由;并介绍了自己反复读书的方法。
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并表达了作者常读常新,百读不厌的读书方法,对读书的独特见解
2、【题目解析】
《走遍天下书为侣》将书比喻为家、故地、另一个人、朋友、伴侣,表达了爱书人与书之间的关系亲密,阅读所带给人的收获和精神享受。
3、【重点词句】
(1)重点词语:
毫不犹豫:
一点也不迟疑,坚决果断。
文中指在常人难以作出选择的问题上,自己会坚决地选择一本书,表达了对书喜爱的程度,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2)重点句子:
①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作者将书喻为朋友和家,充分表达出了对书的喜爱。
以常见的事物为喻,生动而又巧妙地说明了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读而不厌。
②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读,都能收获颇丰。
这句话也与题目相呼应。
③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想去就去的故地。
“故地”,指书已读多遍,了解并熟悉;文中指(作者读书很多遍,对书非常熟悉。
)“想去就去”,是说方便,随心所欲,想读就读。
表达出了作者对书浓郁的情感,对一本书喜爱到百读不厌的程度。
④“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
因读者的阅历、体验不同,读同一本书的感受不同。
4、【问题思考】
①“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是什么?
思考内容——续编故事——品味欣赏——发现新知——总结收获——想象作者
②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
作者认为一本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自己的家,是自己的伴侣,是一处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就像与自己同行的另一个人,不管看多少遍,总能从中发现新东西。
③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仿写句子)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良师,也是一位可以倾心交谈的朋友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人生的加油站,也是一处你心灵的港湾。
《古诗词三首》
1、【泊船瓜洲】
①诗意:
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②中心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不知何时才能回到家乡的惆怅的思想感情。
③诗解:
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句诗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秋思】
①诗意:
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②中心思想全诗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
③诗解:
“秋风”给人的感觉是萧条、凄凉,在诗中更能表达诗人羁泊异乡的孤独寂落和思乡怀亲的心情。
3、【长相思】
①诗意:
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
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②中心思想:
这首词叙写了戍边打仗的将士,在北方的风雪声里因思念家乡夜不成寐,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感情。
③词解:
词分上下两阙,上阙写将士深夜羁旅野外,离家乡远,行军艰难,下阙写将士夜不成寐、思念家乡。
4、【综合诗评】
《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借景抒情),《秋思》则是叙事抒情(寓情于事),《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景交融)
5、【注意读音】
(一水)间(jiàn)(意万)重(chóng)(照我)还(huán)(风一)更(gēng)
《梅花魂》
1、【内容中心】
课文回忆了“我”与外祖父之间的五件小事。
讲述了外祖父爱梅花,把梅花当做祖国的象征,他把爱祖国的情怀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外祖父这位身在异地他乡的老华侨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2、【课题解析】
“梅花魂”中“魂”指的是精神。
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
梅花的精神就是“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秉性”是本性的意思。
这里梅花的秉性就是指梅花的精神,梅花魂。
课文表面上是赞美了梅花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品格,实质上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课文的开头和结尾:
首尾呼应,这种写法的好处是:
深化主题,突出中心。
3、【注意读音】
颇(pō)负盛名分(fèn)外抹(mā)净低头折(zhé)骨(gǔ)气愈(yù)
“幽”的笔顺:
竖、撇折、撇折、点、撇折、撇折、点、竖折、竖
4、【重点词句】
(1)重点词语:
朵朵冷艳,缕缕幽芳:
冷艳,形容花耐寒而艳丽。
幽芳,形容香味清淡而芬芳。
冷艳和幽芳写出了梅花的清高品格。
颇:
很。
颇负盛名,就是名气很大。
古玩:
可供玩赏的古代器物。
不甚在意:
不太在意。
玷污:
弄脏。
杭绸:
杭州一带出产的丝绸,是很珍贵的。
大抵:
大多;大都。
愈……愈……:
表示程度随着事物的发展而加深,相当于“越……越……”。
骨气:
坚强不屈的气节。
折节:
屈服。
无所谓:
谈不上,说不上。
隆冬:
冬季最冷的时候;深冬。
眷恋:
怀念,留恋。
秉性:
性格。
(2)重点句子:
①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
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这段话有三层意思,第一层:
赞美了梅花不畏严寒,傲然怒放的的精神;第二层:
赞美了中华民族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民族精神;第三层:
希望外孙女学习梅花的精神。
这是老人对孩子的希望和教诲,也是老人自己心灵的表白。
他漂泊海外,中国人的气节没有变,对祖国的爱没有变。
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是唐代王维《山中送别》中的诗句,(“王孙”是古代对人的尊称);“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北宋诗人秦观的词《浣溪沙》中的句子。
5、【问题思考】
①课文重点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
一共写了哪五件小事?
直接表达这种感情:
①教“我”读唐诗宋词时,读到思乡诗时会落泪;②因年龄大不能回国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
间接表达这种感情:
①因为“我”弄脏墨梅图而发脾气;②临走送我墨梅图;③到船上送我带着梅花的手绢等。
《鲸》
1、【内容简介】
《鲸》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
的知识。
课文第一段讲鲸的体形特别大,第二段讲鲸是哺乳动物,第三段讲鲸的种类,第四段讲鲸怎样进食,第五段讲鲸用肺呼吸,第六段讲鲸如何睡觉,第七段讲鲸的生长特点。
概括起来,4——7段分别从四方面讲了鲸的生活习性。
2、【说明方法】
作者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摹状貌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加以说明。
3、【重点词句】
①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
“主要”说明了须鲸除了吃虾和小鱼之外,还吃其他食物。
②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
“必须”说明了鲸隔一定时间进行呼吸的必要性。
③鲸每天都要睡觉,睡觉的时候,总是几头聚在一起。
“总是”说明鲸喜欢群居的特性。
4、【课文比较】
《松鼠》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鲸》有很大不同。
从说明的角度来看,《鲸》属于常识性说明文,侧重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而《松鼠》属于文艺性说明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从表达的方法来看,《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松鼠》主要是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上来看,《鲸》的语言精炼平实,而《松鼠》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新型玻璃》
1、【内容简介】
课文前五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介绍每种新型玻璃时都是先讲特点,再讲用途。
二是特别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过渡,且富于变化。
(如:
第2自然段用“另一种夹丝玻璃不是用来防盗的”这句话来转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
用词准确,表达生动形象,也是这篇课文在表达上的重要特点。
2、【注意读音】
夹(jiā)丝粘(zhān)处(chǔ)理削(xuē)弱朝(zhāo)晖调(tiáo)节散(sǎn)射
3、【重点词语】
报警:
向治安机关报告危急情况或向有关方面发出紧急信号。
企图:
图谋,打算。
嫌疑:
被怀疑有某种行为的可能性。
本课是指被怀疑有盗窃博物馆里的展品的可能性。
警报:
用电台、汽笛、喇叭等发出的将有危险到来的通知或信号。
问世:
指作品、产品等与世人见面,本课是指吸热玻璃早就生产出来和用户见面了。
3、【重点内容】
名称
特点
作用
说明方法
夹丝网防盗玻璃
自动报警
防盗
举例子
夹丝玻璃
坚硬、不伤人
用于高层建筑
变色玻璃
反射阳光、变色
“自动窗帘”
打比方
吸热玻璃
夏天挡阳光冬天挡冷空气
使室内冬暖夏凉
吃音玻璃
隔离噪音
使室内噪音减弱
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
《钓鱼的启示》
1、【内容简介】
本文中,我得到的启示: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终生的启示是: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
文中我的心情的变化:
得意——急切——(委屈)乞求——依依不舍
2、【重点词句】
①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
可以体会到:
第一,父亲也很喜爱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第二,正因为大鲈鱼这么漂亮可爱,所以从情感上说父亲也舍不得放掉它,父亲也在经历道德的考验。
②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
得”——一定、必须,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从中体会到父亲的慈爱──父亲是理解孩子的心情的,但实践道德是没法妥协的,必须从小严格要求,这是作为一位真正爱孩子的父亲必须做的,并不是不懂人情。
③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
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
“沮丧”:
灰心失望。
经过那件令人“沮丧”的事,懂得了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有足够的力量战胜自我——这是他后来能成为著名建筑设计师的重要原因。
④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诱惑人的“鱼”:
吸引人的,让人动心的,诸如:
金钱、地位、荣誉……包括那些暂时带来一点方便、一点好处的事。
(例如:
学校里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没人知道;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去归还,还是将错就错?
过马路时,红灯亮了,但周围没有民警叔叔,冲过去,还是等?
)
⑤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是”:
对,正确;“非”:
错,不对。
理解这句话首先要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
捕捞鲈鱼的时间没到,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
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
实践就是实际行动,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的沮丧,可以看出实践道德之难,实践道德,就需放弃个人利益。
3、【问题思考】
①我为什么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
父亲为什么非要我放回鲈鱼?
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是因为这条鱼是“我”好不容易才钓到的,鲈鱼这么大,这么美,很诱惑人,周围没有人,不会受到批评。
父亲坚持要我把鲈鱼放回湖里是因为父亲想让我从小就受到严格的教育,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1、【重点词句】
①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生活也是这样。
这是父亲带女儿登上教堂塔顶后对女儿说的话。
前一句,是父亲设法让女儿看到的事实──条条道路通罗马;后两句是说当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千万不能灰心,首先要有决定去走另一条路的信心和勇气。
另一条路也许不那么直接,但几经周折,还是能够到达你想要去的地方。
②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这句话写出了“我”当时异常兴奋的心情。
做一名时装设计师是“我”的梦想,从毛衣入手,设计时装,走的已经不是一条寻常的路,但“我”决定大胆一试,没想到一举成功。
幸福来得那么快,就像一朵从天空飘来的云,难怪“我”大喜过望。
③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
正当成功像一朵云一样幸福地向“我”飘来──与一家大商场一下订购了40件时装毛衣时,维黛安太太告诉“我”,两周内交货“根本没有可能!
”独具匠心开辟的幸福之路,一下被堵住了。
“大喜过望”之后的失望,特别让人沮丧。
④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
这句话写出了“我”的毛衣时装打向市场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功。
河流,水量充盈,源源不断;时装能像河流那样,可见品种之多,订货量之大。
当然,不难看出,流出的除了源源的毛衣时装外,还伴随着的是成功的喜悦和继续寻求发展的信心。
事实证明:
到达目的地的途径的确不止一条。
《落花生》
1、【内容简介】
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采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告诉我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有没有实际用处,主要是指看对他人和社会有没有好处及贡献。
)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其中,议花生是课文的重点部分,作者通过花生的特点,赞美了默默奉献、不图虚名的品格。
许地山:
笔名落华生,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2、【重点词句】
①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爱慕之心”指心中产生喜爱、羡慕的感情。
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说明花生的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
②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这句话是父亲教育我们要学习花生的品格:
要着重美化自己的品格,默默奉献,不计较名利。
③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这句话是作者在听了父亲对于花生品格的议论之后受到的感悟。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他人和社会没有好处及贡献的人。
综合性学习
1、从甲骨文到现在的楷体,字体的演变经历了五个阶段:
甲骨文、金文、篆书(主要指小篆)、隶书和楷书。
2、王懿荣第一个发现和研究甲骨文的人,后来,人们找到了龙骨出土的地方——河南安阳小屯村,从此,我国文化领域又多了一门新学科——“甲骨文学”
3、中华汉字,生动形象。
传播文明,盖世无双。
连缀成句,顿挫抑扬。
书法字体,各具特长。
篆书隶书,古色古香。
行书流畅,正楷端庄。
狂草奔放,凤舞龙翔。
对联形式,汉字独创。
左右工整,能简能详。
既便言志,又供观赏。
《地震中的父与子》
1、【内容中心】
有一年发生在美国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合同学的故事。
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2、【重点词句】
①“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3次。
这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
反复出现,多处呼应,通过父亲的责任感充分表现了崇高的父爱,通过儿子对父亲诺言的深信不疑说明了对父亲多么信赖。
②“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
这句话突出了父亲挖的时间长、过程艰难,表现出父亲执著的信念和为救儿子所克服的巨大困难。
③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这段外貌描写既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父亲的样子,又体现了父亲执著的信念和救儿子时克服的巨大困难。
3、【问题思考】
①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是这样变化的:
悲伤绝望—坚定希望—幸福喜悦
②如何理解:
“了不起的父与子”。
要从“父”与“子”两个方面来理解。
说父亲了不起,是因为:
这位父亲为了儿子,决不放弃,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伴,实现对儿子的承诺。
表现了父亲的坚忍不拔,决不放弃,恪守诺言,有责任感。
说儿子了不起,是因为:
在长达38个小时的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与危险。
他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让同学出去,同死神搏斗,最终生还,巨大的精神力量来自对父亲真诚诺言的信赖。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1、【内容中心】
这篇文章讲的是妈妈对我作的第一首小诗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爸爸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
许多年后事业成功了,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课文按时间顺序,讲述作者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
“我”对“精彩极了”的评价的反映是“得意洋洋”,而对“糟糕透了”的评价的反映是“痛哭起来”。
母亲的评价是针对“我”七八岁就会写诗这件事,并不多想诗本身的质量如何;父亲的评价注意的诗本身的质量。
这两种评价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爱。
2、【重点词句】
①“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
“幸运”:
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鼓励式的爱,激励自己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严格要求的爱,使自己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
这两种爱同时存在,自己才能健康成长。
②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这一句话写出了“我”对母亲的“精彩极了”的赞扬声和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声,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就是父母共同的出发点——“爱”。
正因为“我”明白了父母的爱,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谨慎的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意思是说,不会产生自傲和自悲。
有父母时常的提醒,在爱鼓励下,不断前进。
③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我体会到作者时刻记着母亲的鼓励和父亲的警告,使自己既不自卑,也不会骄傲。
文中“两股风”是指(鼓励)和(警告)。
小船是指生活的道路,生活的态度,一言一行。
生活中爱有两种形式,一种爱是慈母般的爱,他总是以亲切和蔼的语言使我们树立信心,鼓励我们不断前进;另一种爱就像作者的严父,他总是会以警告的方式,告诉我们还有不足还应提高。
我们应“谨慎地把握住”这两种爱,使自己不断前进。
(举例:
我也有同样感受,三年级时,我们期末考试考作文,由于三年级刚刚学写作文,写得很不好,不是忘掉标点就是写错字,不过我也算尽了我最大的努力了。
回家后,母亲看了我的作文鼓励我说:
“这篇文章真不错,如果没有错字,再加上标点,一定是一篇佳作。
”听了母亲的话我心了甜滋滋的。
“是吗”父亲说“我看看”我满怀信心的捧起我的佳作,小心翼翼的交给了父亲。
父亲看后严厉的说:
“不怎么样,怎么一个标点也没有?
而且又很多错字,字也写得那么烂”我听后伤心极了,垂头丧气的走进了我的卧室……
现在,我明白了:
在一个人的生活中,需要爱的鼓励和赞扬,使自己鼓起前进的勇气,扬起希望的风帆,勇往直前。
另外,还需要有人指出自己的不足。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是父母对自己深深的爱。
)
3、【问题思考】
①多年后,我成功的因素是什么?
1〉母亲的鼓励,激励自己满怀信心地前进;2〉父亲的严厉、严格要求,使自己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3〉自己对这两种爱的平衡。
其中,最重要的是:
自己对这两种爱的平衡。
《圆明园的毁灭》
1、【内容中心】
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一课,首先介绍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接着介绍了圆明园众星拱月般的布局、风格各异的建筑风格、收藏文物的珍贵,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
最后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
本文首尾呼应,表达了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
2、【注意读音】
不可估量(liáng)灰烬(jìn)瑰(guī)宝玲珑(lóng)剔(tī)透
3、【重点词句】
①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句话出现在文章的开头。
作者直抒胸臆,写出了圆明园的毁灭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的损失。
“不可估量”是说损失巨大,无法计算。
“不可估量”这个词语说明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