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信息主管CIO.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12357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首席信息主管CIO.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首席信息主管CIO.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首席信息主管CIO.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首席信息主管CIO.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首席信息主管CIO.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首席信息主管CIO.docx

《首席信息主管CIO.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首席信息主管CIO.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首席信息主管CIO.docx

首席信息主管CIO

首席信息主管CIO

09信管1班姜淋淋20091510101

李珊20091510106

沈燕20091510111

仲迪20091510118

摘要

在现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CIO(首席信息官)逐步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职位。

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经之路。

现代企业会在信息化变革中曲折发展,CIO又与这项变革有这密切的关系。

CIO这个职位在其自身发展中也会遇到艰难险阻。

CIO自身将在企业中处于复杂的角色,CIO职业要求了其自身特殊的素质和必不可少的修炼。

可预见,在不久的将来CIO这个职位在将来的企业组织中会有非常光明的前景,在信息化变革和现代企业中发挥着重大职能作用。

本文将围绕企业信息化和CIO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经过层层递进的逻辑探讨,坚信CIO将成为企业的智囊

关键词:

CIO;企业信息化;现状;发展;信息系统;信息管理;

首席信息主管CIO

英文全称是ChiefInformationOfficer,中文意思是首席信息官或信息主管。

这种职务在国外某些公司企业中是一种与公司中其他的最高层管理人,如首席执政官(CEO)、首席财务官(CFO),这一类职务相对应,而权力比CEO小的职务。

有些国家(如美国)的政府机构内或非商业性机构也设有这种职务。

首次提出CIO概念的不是信息界,而是工商企业界。

1981年,美国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经理williamr.synnott和坎布里奇研究与规划公司经理williamh.grube二人在一部著作《信息资源管理:

80年代的机会和战略》中首先给CIO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

“CIO是负责制定公司的信息政策、标准、程序的方法,并对全公司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的高级行政管理人员。

自从CXO的职务制度引入中国以来,大多数CXO都找到了在中国的对应职务,唯独CIO例外。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中国的企业内从来就没有类似的职能。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逐步推进,很多企业开始设置CIO或者类似的职务,而这类职务的职责,似乎就想当然地变成了信息化。

也正是因为信息化与信息技术的天然联系,CIO在很多人眼中就变成了负责信息技术和企业信息系统的人,或简单地说,就是管技术的人。

CIO的中文名称是“首席信息官”。

如果CIO只是管信息技术或企业信息系统的人,那为什么不叫“首席信息技术官”、或者“首席信息系统官”呢?

难道仅仅是为了表述简单些吗?

让我们回到CIO的本义上来。

所谓首席信息官,其职责当然应该是负责管理企业的信息。

注意,这个信息是广义的,既可以指运营数据,也可以指各种运营文件信息,包括已有的和潜在的。

而管理这些信息,应该是指管理信息的整个生命周期,从其产生、传递、分析、存储到最后删除。

而信息技术或信息系统,只是用来管理整个信息生命周期的一个工具。

所以,CIO的工作点,应该是如何管理信息,而不是管理信息技术或信息系统。

那么,企业为什么要有人来管信息呢?

企业的运营过程,其实就是信息的流转过程;企业设立CIO,目的是对信息进行很好的管理;对信息进行很好的管理,目的是建立很好的竞争优势,帮助业务成功。

CIO的职能

从CIO的起源和发展来看,CIO显然不是一个仅仅主管技术的角色应,而是进入了管理层和决策层,担任组织业务和信息技术用之间总协调的角色。

CIO的地位在企业相当于副总裁,政府部门是副部长或部长助理,主要负责组织业务战略和信息战略的调配的高层决策者,一般是经验丰富的复合型人才。

厄尔教授1996年在其《CIO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一文中从CIO生存的角度分析了CIO应承担的8中角色。

其中,洞察家、履行承诺者、策略家、关系塑造者是20时机90年代初CIO生存所必须承担的4中角色,系统思想家、结构师、改革家、调配管理者则是9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CIO生存环境的改变而要承担的角色。

2005年的《中国CIO生存及发展研究报告》在吸收专家经验和结合中国的信息化特色的基础上,总结出中国企业CIO的共性工作职责:

1)战略支持:

为企业CEO及时、准确的提供企业经营数据,帮助CEO进行企业决策,制定企业的发展策略。

2)制定信息战略与规划:

在结合企业战略的基础上制定企业未来的信息化发展方向与规划

3)业务支持:

经常与企业的业务人员保持沟通,对企业的日常业务处理提供适合的系统支持,减少员工的工作量,并使业务数据在企业中得以快速、准确、及时的流0动

4)系统建设:

负责企业内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帮助企业选择效益最大的信息系统,并保证系统的建设得以顺利完成

5)系统维护:

保证企业内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与数据安全

6)部门建设:

负责企业内部IT部门的建设,为企业培育良好的企业信息化复合型人才

7)营造环境:

及时组织信息化培训,向企业的员工包括CEO传递最新的信息技术与管理思想,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

我国企业CIO的发展现状

CIO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中出现的一个引人注目的新职位。

CIO制度的出现标志着现代信息管理已进入了一个由分散到集成、由低层到高层、由零乱到规范、由配角到主角的信息资源管理阶段。

综观CIO的产生和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全球信息化的大趋势导致信息技术逐渐成为政府或企业间竞争的焦点,这是CIO产生的内因;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失败和战略信息系统的出现是CIO产生的外因;信息技术投资的增加以及对投资回报的期待是CIO产生的动因;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功能集成管理的实现是CIO产生的诱因。

CIO这个概念是在1998年左右伴随着互联网第一次高潮进入中国人的视野。

起初CIO主要出现在互联网公司和外资企业中,经过1998年前后的短暂火爆并归于沉寂。

党的十六大正式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发展战略,以及“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方针;国家经贸委和信息产业部2002年3月下发《关于大力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指导意见》;国家劳动部正酝酿出台我国在各级企事业单位实行“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的方案——这意味着继原来的总经济师、总会计师、总工程师之后,再增加一个“总信息师”。

地方政府方面,上海市政府1999年启动CIO制度的试点,2002年按照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部署,上海市所有企业都将设立CIO职位,今年全市将有100家工业企业率先设置CIO,尽管这种一拥而上的方式有某种形式重于内容的味道,但对于CIO在企业内部影响力的扩大无疑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北京市政府2002年也提出“具备条件的大中型企业要设立CIO职务”的指导意见,要在全市的100家工业企业中设置首席信息官,以后逐渐在全市所有企业中都设立首席信息官;广东省政府2002年明确提出建立信息主管制度等等。

企业方面,2002年《IT经理世界》对“CIO的支持理解程度调查”的结果显示,中国CIO的顶头上司们对CIO的工作评价正在发生值得赞赏的转变:

持非常理解态度的高达39%;持一般态度的占到37%;被认为是“外行指挥内行”的占到17%;放任自流、不懂也不管的仅有7%。

如今,中国信息协会信息主管分会已经正式成立;“中国CIO制度研究”课题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也已经立项。

这些都充分表明了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和理论界已经深刻认识到设置CIO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正在不断地思考和积极探讨关于CIO19制度的各种具体问题,这给CIO制度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理论环境。

我国CIO在企业中的地位与权力现状

虽然中国企业CIO作为一个阶层正在浮出水面,但是从2005年10月《产业观察》刊登的《中国CIO生存及发展研究报告》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企业CIO仍然处于尴尬的境地。

1)对CIO在企业组织架构中的地位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见图2-5):

CIO处于公司高层的只占到22%左右,处于部门主管级别的占到了60%,只是技术骨干的占到了16.67%。

调查显示,国内CIO处于公司高层的多是外企与大型企业,CIO只是技术骨干的多是小型企业,这也和国内信息化建设情况吻合,国内的外企与大型企业一般都很重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而且信息化程度较高,国内的中、小型企业多数信息化建设程度不高,企业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也不高,这也是导致这项调查结果的最直接原因。

2)对企业在哪些决策方面会征询CIO意见的问题调查反映(见图2-6):

只有在IT项目建设一项上的统计达到了94.44%。

其它三项决策上(企业业务流程变革、有关企业经营的重大项目、战略决策)的统计都在40%以下,说明国内大多数的CIO还无法参与到有关企业经营的重大决策。

3)关于在公司内部的IT投资权力的调查表明(见图2-7):

只有28%的CIO拥

有决定权,更多的CIO只有建议权。

此结果说明多数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决定权上是

属于一把手的,CIO在很多时候只具有建议权,这和国内的企业管理体制有关,企

业分权的程度越高,CIO的决定权也越高。

4)在所有被调查的企业CIO中,有75%的人认为我国企业CIO责任重大但无实

权,地位和处境尴尬(见图2-8)。

调查中多数CIO感觉到自身的价值没有得到体现。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国内多数企业对信息化建设还没有真正重视起来;另一方面由于企业中信息系统建设时间不长,信息系统的效益还没有明显的凸现,使得CEO对信息化系统的作用还没有真正认识,对CIO的作用也不是十分重视,也就无法给予CIO更多的关注。

我国CIO在企业中的职责现状

《中国CIO日常工作内容调查》的结果的显示(见图2-9):

“维持IT系统正常

运转”占66%的指标权重;“企业信息化规划”占58%的指标权重;“了解业务部门

需求”也占据了中国CIO的主要工作精力(占54%)。

在《CIO工作中最大的困难调查》中,其结果与前面的情况正好是相对应的,“权力有限”(占36%的指标权重)与“协调与业务部门关系”(占25%的指标权重),把一个经常受夹板气的小媳妇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我国大部分企业的CIO目前的工作重点仍放在企业信息化――主要是企业信息系统的立项和建设等技术方面(在国外这个工作基本上是由CIO的前身数据库管理员、管理信息系统主任来完成的)。

而美国CIO的工作重点目前正从企业技术的设计与实施转向企业战略的规划与管理。

美国的《CIO》杂志在2001年6月刊登了一篇文章,是关于它的编辑部以过去和现在的工作为主题采访六位CIO的谈话录。

CIO们普遍承认现在已经很少插手具体的技术等事务,而是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协调、管理上。

CIO在企业信息化中面临的困境

中国加入WTO以来,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作为企业的一股新生力量――首席信息官,心中充满了憧憬和企盼。

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打开一片新天地,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添砖加瓦。

然而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又往往使他们感到焦虑和困惑。

他们不得不在艰难的实践中找寻自己的位置和出路。

1)有职无权的CIO无力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随着党的十六大正式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各个地方政府也开始大力支持设立企业CIO,我国一些企业响应政府的号召,虽然设立了CIO的职务,但却没有赋予相应的权力。

许多资料表明,目前我国企业CIO还不是企业战略管理与决策层中的活跃一员,常常被排除在企业最高决策层之外,他们多关注具体信息技术的规划与实施,而非企业的长期战略。

很多CIO还不断受到日常的短期性紧急任务的影响,而分散了他们对企业长期战略的关注。

受到这种限制的CIO虽然具备CIO的职位和职责,但是对从战略层面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仍然感到有心无力。

2)无职无权的CIO无心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我国企业领导层对于信息化观念的认识问题,导致我国大多数企业虽然组建了IT部门,如计算机管理中心、信息中心等。

但是,这些部门基本上是根据职能划分的管理部门,仅仅起到计算机应用的技术支持作用,属于垂直型组织机构,缺乏与其它业务部门有效的沟通和协同。

其管理职能还未能上升到对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的业务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的高度,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较差。

这些企业的信息负责人还处于信息技术部门经理阶段,还不具备对整个企业进行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地位和职责,也就认为自己没有必要站在CEO的角度从战略层面去考虑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不具备从战略层面去考虑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意识。

3)缺乏管理素质的技术型CIO无法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企业CIO应该是一个复合型的人才,他们不仅需要具备领导能力,还要有扎实的技术背景,对企业的业务及流程相当熟悉;除了拥有信息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拥有丰富的现代化管理知识,熟悉本单位的业务处理及其管理流程。

但是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我国企业CIO大多是由信息技术人员出身,缺乏管理专业背景与技能的技术型CIO还无法站到全面管理和战略发展的决策层舞台上,更不要说和CEO、CFO一起探讨战略方向和制定企业发展规划。

影响企业CIO陷入困境的因素分析

导致CIO陷入中目前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俗话说:

“企业信息化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企业信息化更多的是一个管理问题,管理的每一个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直接影响着CIO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计划”中CIO的困境与影响因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是至理名言。

计划是组织高效、和谐运作的基础,国家有五年计划,城市有发展计划,企业有战略计划。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的有组织的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

对企业信息化的计划主要体现在制订信息战略与规划:

在结合企业战略的基础上制订企业未来的信息化发展方向与规划。

这也是CIO最基本的职责之一。

我国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很多企业高层领导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对于信息化有一种常识性的误区,认为只要上了信息化,则企业内部的许多管理、销售、营销、财务、生产等等问题都迎刃而解,这种倾向随着ERP(企业资源计划)这个词汇和概念的炒作愈演愈烈;无论是媒体、无论是培训班、无论是研讨会;每每一讲,ERP总是有众多的好处,不但能够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采购诸如此类,同时还能够建造出一个非常有用的综合查询体系、甚至有些软件商还宣称能够提供决策支持系统。

这让那些对于如何搞好企业信息化缺乏清晰思路的企业领导,往往头脑发晕发热,再经过软件企业的强力推销和市场推动,一不经意就上了一个系统。

企业信息化该怎样进行实施,该选用哪家公司的产品,都由软件公司负责,软件公司成为该企业信息化实施的主角,而对于应该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企业信息中心,却成了上传下达的喉舌。

但是如果项目一旦失败,信息中心的负责人却最有可能成为企业信息化失败的替罪羊。

还有一些企业对信息化热情很高,对信息化的期望也很高,但是从一开始就对信息化缺乏全局的战略布局,以“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思维来分析问题,各部门各自为政、孤军奋战,虽然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实施方面作了大量工作,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在单项应用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却没有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相反地构筑了无数个“信息孤岛”,没有实现信息资源的交流和共享,产生的却是巨大的负效益。

在信息化建设上花了血本的企业由于没有看到明显的回报,掌管信息化建设的CIO最终还是成了替罪羊。

二、“组织”中CIO的困境与影响因素

从CIO的定义可以看出,CIO应该是一个能够负责一个公司(或企业)信息技术和系统的所有领域的高级官员,处于公司的最高决策层(见图3-1)。

从CIO的职责也可以看出,只有处于公司的最高决策层,才有可能在结合企业战略的基础上制订企业未来的信息化发展方向与规划,为企业CEO及时、准确的提供企业经营数据,帮助CEO进行企业决策,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

(1)构中有职无权的CIO

随着党的十六大正式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各个地方政府也开始大力支持设立企业CIO,我国一些企业响应政府的号召,虽然设立了CIO的职务,但却没有赋予相应的权力,组织结构图中CIO的下方也没有其他支持部门,很多技术上事情还需要亲力亲为。

许多资料表明,目前我国企业CIO还不是企业战略管理与决策层中的活跃一员,常常被排除在企业最高决策层之外,他们多关注具体信息技术的规划与实施,而非企业的长期战略。

很多CIO还不断受到日常的短期性紧急任务的影响,而分散了他们对企业长期战略的关注。

受到这种限制的CIO虽然具备CIO的职位和职责。

但是对从战略层面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仍然感到有心无力。

(2)构中无职无权的CIO

另外我们看到,我国大多数企业虽然组建了IT部门,如计算机管理中心、信息中心等。

但是,这些部门基本上是根据职能划分的管理部门,由CFO进行领导,仅仅起到计算机应用的技术支持作用,属于垂直型组织机构,缺乏与其它业务部门有效的沟通和协同其管理职能还未能上升到对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的业务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的高度,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较差。

这些企业的信息负责人还处于信息技术部门经理阶段,还不具备对整个企业进行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地位和职责,无法从战略层面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在管理学中有一条基本原则就是“职权和责任的对称”,职权和责任的不对称必然会导致工作的失调,有职无责会造成权力滥用,有责无职则会使人勉为其难。

“勉为其难”字实在是目前的准CIO们的真是写照。

目前大部分企业对CIO的具体权责和职能定位并不清晰,这些准CIO们实际上只是一个负责信息技术部门的中层领导,他们发挥的职能还只是停留在技术层,还没有真正进入组织的决策层。

因为他们只是一个中层领导,其行政级别同其他部门的负责人处于平级,他们在规划和指导这一层面上缺乏权威性,也没有对其他部门和全局性工作的有效管理手段。

所以,目前很多准CIO处于一种“有名无实、有心无力”的尴尬境地——理论上有协调、规划、推动信息化建设的重任,但实际操作中的协调、约束能力和可支配资源却相当有限,并且在实际工作中还会碰到很多如“办公室政治”、人际关系、不良文化氛围等技术和业务以外的干扰因素,导致工作常常陷于被动。

三、“企业”中CIO的困境与影响因素

是传统企业还是高科技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都将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需要整合企业各方面的资源,从战略高度上进行相关的规划。

这就需要企业中有一个高层管理人员专门从事信息系统方面的领导工作,但是需要强调的是,CIO一职不是一个纯粹的计算机专业人士就能胜任的。

信息周刊》2006年的《中国CIO领导力调查白皮书》

指出:

我国企业CIO在担任CIO前的职业大多数是IT领域,占到了69.03%。

他们往往出身于企业的网络管理专家以及技术精英,“硬技能”较强。

他们在信息技术方面轻车驾熟,在企业里具有相当的权威性,但在企业管理和战略规划方面,他们就显得没那么自信了[39]。

因此,他们在履行CIO职责时,就不期然地带上了浓重的IT色彩,重技术轻管理,重建设轻开发,重投入轻效率。

然而信息技术本身是没有内在价值的,它只是一个驱动器,一个能支持其他战略决策的工具,只有与具体业务相结合,为企业创造了价值时,才真正具有了价值。

真正意义上的CIO需要的是一个复合性的人才,他应该具备领导人的能力。

CIO除了信息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拥有丰富的现代化管理知识、对先进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领悟和应用能力、本单位战略发展长远目标的设计分析规划能力、现代化的项目管理能力、沟通协调与领导大局的能力以及全面均衡的个人品质,而且还必须懂得本单位所有的业务处理及其管理流程的知识,所以一名真正意义上的CIO必须是一个兼有管理与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而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我国大部分准CIO的综合素质,距离严格意义上的CIO标准还有较大差距。

由于他们大多是信息技术人员出身,职业定位都是纯粹的技术专业,所以缺乏现代化公共管理的知识背景与实践,对主体业务理解不深,在知识结构和管理能力等方面都有欠缺。

四、制”中CIO的困境与影响因素

信息化是一个涉及组织、开发、项目管理、营运、资金、人员、流程等全方位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一个信息系统中包括了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软件、数据库等多种成分,它的数据处理和业务逻辑涉及到企业中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各个层次、部门、人员和活动。

因此,在信息系统实施中对各种有关因素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根据美国Hackett公司的一项调查发现,只有37%的信息化项目在计划时间内完成,只有42%的信息化项目在预算内完成。

大量的案例证明:

不少企业就是因为不懂得如何对信息化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结果在信息化的过程中被动地应付各种事件,造成工程延期、预算超支等问题的频频发生。

信息化项目的工程延期和预算超支等问题,会让在企业信息化初期抱有极高热情的企业高层领导对信息化建设开始产生疑问,进而对CIO产生疑问。

此时,通常还会有其他部门的落井下石,从而使CIO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

结束语

本文只是从理论上对CIO这个新兴职位做出了简单的分析和预测,有关CIO职位的评价在管理学界、各大媒体或论坛中一直存在激烈的讨论,对这一块课题的分析和研究,将会越来越客观,越来越详尽。

本文的分析和预测只是肤浅的理论分析,一切还需用客观事实证明。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管理的变革,与CIO有关的课题和概念会越来越新,这是时代的进步。

相信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对CIO的研究会更加科学,客观

参考文献

田茂永.中国CIO生存状[J].IT经理世界,2002(7):

41-48

钟庞和.我国CIO的发展现状及其组织结构的建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58):

28-32.

李咏梅.CIO在企业信息化中的作用[J].中国信息界,2006(79):

56-64.

岳剑波.信息主管(CIO)在企业信息化浪潮中的地位与作用[J].情报资料工作,1999(3):

38-41.

陈建新.中国企业需要CIO[J].中国信息导报,1998(9):

40-41.

组员分工:

沈燕、姜琳琳查找资料

仲迪、李珊总结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